《做功的快慢》的说课稿
“出水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做功的快慢》的说课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做功的快慢》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做功的快慢》说课稿
1、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与功率的测算方法
①功率的概念:
功率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做功的多少。
②功率的公式:
P:功率,W:功,t:时间。
③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1J/s=1W。
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00W。
篇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并能形成具体的观念。
3、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功率的概念的教学,使学生体验概念类比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
功率的概念、意义及计算。
【教学难点】
功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秒表。
【教学方法】
实验法、比较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阅读法。
【板书设计】
§9.4做功的快慢
一、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二、功率和测算功率的方法
1、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3、功率的计算公式:P=W / t 。
4、功率的单位:瓦(W);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 1kW=1000W
1W=1J/s,表示某物体在1s内做了1J的功。
5、注意:(1)在公式P=W/t中,W、t的单位必须是国际单位即J、s;
(2)要计算功率必须知道功和做功的时间。
6、测算功率的方法:测量出所做的功W和做功的时间t,然后用P=W/t计算出来.
7、例题
例1: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一重为40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kW?
例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功率为22050W不变,当牵引力是8820N时,它的速度是多少?当牵引力是2205N,速度是5m/s时,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提问:1、什么是机械功?怎样才算做功?
2、怎样计算功?
3、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什么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4、一建筑工地上要把500块砖送到楼顶,用定滑轮往上送,一次运50块,共花了120min,而用起重机运送1次就可运完,只要2min就可以了,已知每块砖重35N,楼高20m。试求定滑轮和起重机各做了多少功?
学生解答:定滑轮做的功:共做n=500/50=10次,
W1=nGh=10×35N×50×20m=3.5×105J
起重机做的功:W2=Gh=35N×500×20m=3.5×105J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表扬做得既准确又快的学生,鼓励较慢的学生。并讲述:从前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到做功不仅有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
教师指导观察课本P165图9-26中a、b两个人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所用的时间,进而再比较两人做功的快慢,并指出比较的方法,指定学生回答后,再指导学生观察图9-27中a、b两人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所用的时间,进而再比较两人做功的快慢,并指出比较的方法,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一样,比较物体做功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无论是人做功还是机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做功的快慢。
[板书]§9.4做功的快慢
〔新课教学〕
1、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师: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方法有几种?
生:比较做功的快慢方法有两种,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板书]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时间比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相同时比所用时间。
2、功率和测算功率的方法
师: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速度的概念,为了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功率的概念.
[板书]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对比速度的概念,我们如何定义功率这个概念呢?
生:把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定义为功率。
[板书]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师:如果用P表示功率,对比速度的计算公式,功率的计算公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P = W / t 。
[板书]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 。
师:根据公式,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生:J/s。
师: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由功和时间的单位复合而成的,就是J/s,后人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对物理学的贡献,用他的名字来作为功率的单位,简称瓦,符号W。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1kW=1000W
[板书]功率的单位:瓦(W)。1W=1J/s,表示某物体在1s内做了1J的功。
优秀运动员长时间运动的功率70W表示该运动员在1s内做了70J的功。
让学生计算前面的定滑轮和起重机搬运砖块的功率。
P1=W1/t1=48.6W
P2=W2/t2=3000W
由计算我们可以看出起重机的功率大,即起重机做功比定滑轮快。
[反馈练习]:
1、单位换算3×103W= W= J/s。
2、一台加强的功率是4×103W,表示的意义是 .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功多的机器,功率就一定大 B、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就一定多
C、完成相同的功,耗时多的机器功率大 D、功率大的机器做功快
4、(1)挖掘机在1min内做了7.2×106J的功,求挖掘机的功率?
(2)人在3S内做功150J,求人的功率?
请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到黑板上演算,然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强调应用公式进行有关功率计算的一些注意问题。并充分肯定基础一般的同学取得的成绩,激励基础不好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注意:
(1)在公式P=W/t中,W、t的单位必须是国际单位即J、s;
(2)要计算功率必须知道功和做功的时间。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166表格,了解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指导学生读出这个表格。
在1s内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的功率约为1W,
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的时间花了30S,通过简单计算可得这个同学上楼的功率约为60W。
学生设计:怎样测算出我从地面上将一木块匀速拿到桌面上的功率?需要测出哪些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指名回答。
[板书]测算功率的方法:测量出所做的功W和做功的时间t,然后用P=W/t计算出来.
指定两名学生共同完成这一实验。
3、例题
例1: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一重为40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的功率是多少kW?
学生练习,让一学生到黑板上解答,教师讲评。
分析:根据G=4000N,h=5m,求出起重机克服物体受的重力做的功
W=Gh,根据v=0.1m/s,h=5m,求出做功的时间t=h/v,再根据
P=W/t,求出起重机做功的功率。
解答:W=Gh=4000N×5m=0J
t=h/t=5m/0.1m/s=50s
P=W/t=20000J/ 50s=400W=0.4kW
答:略。
例2: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功率为22050W不变,当牵引力是8820N时,它的速度是多少?当牵引力是2205N,速度是5m/s时,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分析: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s,其速度为v,根据P=W / t=(Fs) / t=Fv,可得v=P / F,在汽车输出功率一定时,其速度与牵引力成反比,牵引力增大,速度将减小,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可求出汽车的速度;当汽车的牵引力改变,速度改变时,它的实际功率也将发生改变,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可求出P = Fv,即可求出汽车的实际功率。
已知:P1=22050W F1=8820N F2=2205N v2=5m/s
求:v1=? P2=?
解:由P = W / t =(Fs)/t = Fv 得
v1=P1/F1=22050W/8820N=2.4m/s
P2 = F2?v2 = 2205N×5m/s = 11025W
答:略。
师:同学们可能在生活中还接触到一些电器的功率,那是电功率,在以后将继续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6信息窗。
[巩固练习]
1、甲乙两人爬楼梯比赛,已知两人的质量之比是5:6。现在同时出发从一楼跑到三楼,测得甲、乙两人所花的时间之比为9:10,则两人的功率之比是( )
A、3:4 B、4:3 C、25:27 D、27:25
2、汽车上坡时,驾驶员通常要换成低速档,以减小汽车的行驶速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省油 B、安全 C、增大摩擦 D、增大爬坡的牵引力
〔新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知道了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生:我们还学到了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肯定,并加以复述。
填表比较:
比较运动的快慢 比较做功的快慢
比较方法
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时间 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用的时间
运动时间相同比较路程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物理学中引入的物理量 速度 功率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概念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单位时间内物体做功的多少
计算公式 V=s/t P=W/t
〔练习反馈〕
课本P167,作业1、2。
课外活动:
1、测算自己爬楼的功率(需要几个同学合作配合)。
2、课外调查:汽车上有速度计,观察汽车在平路上行驶的速度和上坡时的行驶速度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估算大吊车或挖土机的功率,并与吊车、挖土机铭牌上的功率进行,看看自己的估测能力达到什么水平。
篇3: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知道及其单位.
2.理解额定功率.
能力目标
了解从能量分析入手去认识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
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用电的初步知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比较在相等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引入的概念,再根据的定义和电功公式导出的计算公式,给出的单位.然后从的单位引出电功的单位千瓦时,说明1度就是1千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额定功率教材安排了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的演示,教材还介绍了不同用电器的两个重要指标,额定电压、额定,以使学生对常见用电器设备的功率有所了解.
1.重点:掌握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难点:实际功率的概念、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3.疑点: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
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包括和用电器额定功率两块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前面学生学过的功率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突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比较单位时间内用电器做功的多少.在讲解的公式时,注意强调公式中的各量的对应关系,是同一段电路中的各量.不易同时给出的导出公式,使学生感觉公式多不易掌握.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学生不易做到,教师要通过实验讲清对一个用电器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只有一个,而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有很多.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重点是的概念和单位,难点是额定功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案一:复习功率概念引入电流做功有快慢的问题,然后可以举出一些实例如:电力机车每秒做功400多万焦,公共电车的电机每秒做功6万焦,洗衣机的电机每秒做功100多焦,而小收录机的电机每秒做功几焦.再举出时间不同做功不同的实例,问学生如何比较做功快慢,引出的定义.
方案二:分析类比建立的概念:可用幻灯片设计一组问题:1)怎样比较运动快慢?2)这样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快慢?3)这样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引出的概念.
二、:
的概念要讲清:电流做功快,就大;电流做功慢,就小.的定义公式为P=W/t,的普遍适用公式是P=U·I,比较大小时,要全面考虑到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才能确定的大小关系.例如:在相等的时间内,根据P=W/t,电流做的功越多,就越大.
的单位容易和电功单位千瓦时混淆,可采用让学生计算1千瓦时的电功是多少焦,让学生体会千瓦时的意义.
三、额定功率:
方案一:可以用并进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的工作有正常工作问题,然后引进额定功率的概念.学生实验可以设计三组,1)是在比额定电压低的情况下工作;2)是在额定电压下工作;3)是在比额定电压高出1/5的情况下工作.
方案二:教师拿出“220V60W”和“220V100W”的灯泡,问将他们串联起来,哪盏灯亮?然后做实验,引出额定功率的概念.
例题1、一只额定电压为220伏特的电热煮水器,在正常工作时通电12分钟,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问:
这个电热煮水器的功率多大?
【分析解答】正常工作的用电器,其实际电压应等于额定电压,所以该题中的电热煮水器的实际电压应为220伏特,工作12分后,电度表的示数增加0.1度,即用电0.l度.根据P=W/t=500瓦
例题2、有两盏灯连接方式如图所示,已知电压U相同并保持不变,两灯均可发光,在甲、乙两图中比较灯1的亮度是[ ]
A.甲图亮 B.乙图亮 C.同样亮 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同一盏灯的亮度与它的实际功率情况有关,在甲乙两图中,灯1的实际电压不同,甲图中的实际电压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甲图中实际功率小于乙图中,所以灯1在乙图中较亮.B选项正确.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灯泡的亮度决定于什么?【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活动方式】
教师提供实验器材:低压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标有“2.5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220V 40W”白炽灯泡一只.(1)提出问题(2)教师可先演示或提示,再由学生操作.(3)观察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与灯泡相应的亮度变化.(4)讨论,分析.
篇4: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 功率概念及相关计算
②难点: 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双主互动、小循环多反馈、分组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观察教材p111“想想议议”爷爷和孙女爬楼梯,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 做相同的功,怎样比较做功快慢?
2. 用相同的时间,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3. 爷爷和孙女爬相同的楼,谁做功快?
组织学生讨论,对比速度概念的建立,引出功率。
然后布置自学:让学生阅读教材与功率有关的内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推进新课]
一、功率
1.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通常用字母“p”表示。
3.公式:p = w / t
师强调:理解时应注意功率中包含了两个因素,即功和时间。所以要看清做功多的物体不一定做功快,做功时间长的物体不一定做功慢。做功必定要花一定的时间,但花了时间未必做了功。
4. 单位:瓦特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 j );时间的单位:秒( s );功率的单位:瓦特( w )
1瓦特=1焦/秒,
功率的单位是瓦( w ),含义是:1秒钟做1焦耳的功,1瓦特=1焦/秒,
另1千瓦=1000瓦特,1kw=1000w
阅读“小资料” ,了解一些运动物体的功率例如自行车的功率、汽车的功率等等。
[即学即练] (多媒体展示)
1. 功率70 w 表示什么意思?
2. 一台机器,功率是1.5kw,它表示机器在1 s 内做了多少功?2 s 内做了多少功?
3. 使用机械做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
b. 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时间少
c. 功率小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慢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1. 功率70 w 表示机械在1 s 内做了70 j 的功 2. 1.5×103 j
3×103 j 3. c
二、功率的计算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例1:在20 m 深的矿井里,每分钟冒出地下水6 m3,问应至少选用功率多大的抽水机来抽水,才能使矿井里不会积水?
已知:h = 20 m t = 60 s v = 6 m3 ρ水 = 1.0×103 kg/m3 g = 10 n/kg
求:p
解:每分钟积水 g = mg = ρ水v = 1.0×103 kg/m3×6 m3×10 n/kg
= 6 ×104 n
每分钟应对水做功 w = gh = 6 × 104 n × 20 m = 1.2 × 106 j
抽水机功率p = w / t = 1.2 ×106 j / 60 s = 2 × 104 w
答:应选用功率至少为2 × 104 w的抽水机。
例2:一辆汽车装满货物后重 4.9×104 n ,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5 min ,通过的路程是 4.5 km,这段时间内发动机的功率是 80 kw。
求:( 1 )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 2 ) 汽车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已知:g = 4.9 ×104 n t = 300 s s = 4500 m p = 80000 w
求:( 1 ) w = ? ( 2 ) f = ?
解:( 1 ) 5分钟汽车做功应为
w = pt = 80000 w × 300 s = 2.4 × 107 j
( 2 ) 汽车行驶了4.5 km 做了2.4 × 107 j 的功,所以牵引力为
f = w / s = 2.4× 107 j / 4.5 ×103 m = 5333.3 n
因为汽车是匀速行驶的,所以在运动方向上受平衡力作用,即
f = f =5333.3 n
答:( 1 )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牵引力做了 2.4 ×107 j 的功
( 2 ) 汽车受到的阻力是5333.3 n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1 、3 题
板书设计:
三 、功率
一、功率
1.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通常用字母“ p”表示。
3.公式:p = w / t
4.单位:瓦特 符号为 w
1 w = 1 j / s 1 kw=1000 w
二、功率的计算
设计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突出两点:一是通过学生熟悉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到做功存在快慢的问题;二是用类比速度概念的方法得到功率的概念。在整节课的过程中,贯彻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的提出、讨论、总结得出结论,提倡学生的自主参与,采用老师引导和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穿插例题及练习,加以巩固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篇5: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播放多媒体素材(视频)或画面)如用挖掘机挖土和一个工人单独挖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教师通过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怎样比较做功快慢的学习主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体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自主预习案】
一、功率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做功
的物理量。 2.定义:
叫功率。3.公式:, 4.单位:
(1)国际单位:瓦特(W)。1W的物理意义。
(2)常用单位:1KW= W;
二、功率的计算
马用150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2×103N的车子,在水平公路上10分钟内匀速前进3×103m,求:⑴ 车子受到的阻力。⑵ 马做了多少功?⑶ 马的功率多大?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1:功率的概念
(1)做功“快”与做功“多”有什么不同?——做功快慢和做功多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例如,甲在1s内做了50J的功,而乙在5s内做了100J的功时,乙做的功虽然比甲多,但它比甲用的时间长,平均1s内只做了20J的功,所以乙比甲做功要 .可见,做功快慢是跟做功的多少和做功所用的时间多少有关的,在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而做功“多”在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
(2)怎样比较功率的大小?——可采用下列三种方法比较功率的大小:(a)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的物体,功率 ,这是物理学中常采用的方法.
(b)在完成相同功的条件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功率 .
(c)在做功的多少和所用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 计算后进行比较.
探究点2:功和功率的有关练习1.推导计算功率的另一公式:
说明:用这一公式也可以计算功率,若v是某一时刻的速度,,还可以用它计算某一时刻的功率。
例题:一辆小轿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该隧道,若该小轿车发动机的牵引力为6000N,则(1)小轿车发动机的功率为多少, (2)则5秒内发动机所做的功为多少
练习2: 一辆功率为45kW的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30km,求汽车受到的阻力。
思路与技巧:学会用功率的另一公式
来计算功率,
并注意单位,即功率的单位用
,速度的单位用
探究点3:怎样估测人上楼时的功率呢?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你认为楼的高度怎样测量呢?请你写出具体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人上楼时的功率的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人上楼时的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案】 1.两台抽水机的功率分别是甲:1kw和乙:2kw,下列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甲做的功一定多 B、甲做功的速度快 C、在完成相同的抽水任务时,乙完成得快 D、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做的功比较少
2.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为1.5W,那么在一天时间内心脏做功 J,这些功可以把一个重为600N的人匀速举高 m。 3.举重运动员在2s内把1500N的杠铃匀速举高了2m,在空中停留了3s.那么,他对杠铃做了的功,前2s内的功率是______W;后3s内的功率是______W 4.甲、乙两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其发动机牵引力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下图所示,则两汽车功率较大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5.某电梯的轿厢连同乘客的质量为1.2t,在10s内从一层上升到七层。如果每层楼高3m,电梯电动机做了多少功?功率是多少?(g取9.8N/kg)
6.测定自己上楼时的功率有多大,是一项很有意义也很有趣的物理实践活动。如果现在你要测定自己爬上10m高楼时的功率,假设你身体的质量为50kg,上楼所用的时间是40s,请计算自己上楼的功率(取g=10N/kg)。
篇6: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机械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利用生活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功率单位的物理意义,会计算与功率有关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进一步学习比值定义法这一物理学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运用功率的知识解题,认识到物理学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更加关注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
理解功率概念,会用功率知识计算生活中与功率有关的物理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功率单位的物理意义,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功率 教学准备:卷尺、秒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什么是做功?如何计算做功的多少?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价。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类比引导: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做功的多少,还很关注做功的快慢,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比较做功的快慢 请学生阅读教材P7页的活动1,思考对于图中两位同学判断,你有怎样的看法,你是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的?
学生在交流与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对于两位同学观点的思考,并展示比较做功的快慢方法的思考。师生共同归纳:比较做功的快慢必须要同时考虑做功的多少,以及做功的时间。
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最后归纳:比较1做功快慢的方法有相同做功比做功时间;相同做功时间比做功多少。
2.认识功率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思考:1)什么叫功率?2)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的新的物理量?3)功率的计算公式与单位分别是什么?4)你能说出1W的物理意义吗?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展示阅读的收获。师生共同归纳 1)功率:做功多少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P=W/t,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常用单位千瓦,符号Kw. 3)1W表示物体1秒所做的功是1W。1Kw表示机械1秒所做的功是1000W。 请同学阅读P9页的“信息浏览“并介绍信息中15kW,400W,100Kw的物理意义。
请学生完成P8页的“想一想”,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审题与解题规范。
推导:P=W/t=F·s/t=F·v(恒力匀速对物体做功,或恒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学生活动:活动2,比一比,谁的功率大?
思考:
1、测算人的功率的原理是什么?方法有哪些?
2、为了测量学生上楼的功率,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 学生展示,教师提示:人上楼时,自己的腿部肌肉收缩,给腿施加了力,就相当于自己提升自己,人上楼时人体所做的功大小等于克服人的重力上升所做的功,即W=F·s 师生共同完成测量过程,并计算上楼的功率。 练习:一台机器用2分钟时间做了600000J的功,这台机器的功率是多少?
三、当堂练习:
1. 某人用200N的水平推力,在0.5min内,将重1000N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前推动15m,重力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J,人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J,人做功的功率是______W。
2. 甲、乙两台机器,甲的功率比乙的大,这说明(
) A.甲做的功比乙做的功多 B.甲做功比乙做功快 C.甲做功所用的时间比乙的少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甲、乙两台机器的输出功率不变,做功的多少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甲、乙两台机器的输出功率的大小相比 (
) W/J
甲 A.甲的大
B.乙的大
乙 C.二者相等 t/s D.无法确定
4.一台起重机将货物匀速提高4m,所用的时间为15s,已知起重机的平均功率为3kW,则起重机对货物做了多少功?货物有多重?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了怎样的收获?还有那些地方存在困惑,请展示给大家。
五、作业布置:
教材P10自我评价与作业
2、4题;基础训练本节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11.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1.比较做功的快慢
相同做功比做功时间;相同做功时间比做功多少。 2.认识功率 功率:做功多少与所用时间的比,计算公式P =W/t,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功率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W,常用单位千瓦,符号Kw. 3.测算人的功率的原理
篇7:电流做功的快慢教学方案
电流做功的快慢教学方案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能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用电器的性能,从而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2、引导学生推导出电功率的计算式P=UI,从而认识其单位瓦的另一种由来及其含义。
3、理解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写出电功率的定义表达式P=W/t,认识其单位及其含义。
3、结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电功率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简单的计算。
理解额定功率、实际功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区别。
演示法,探究式,启发式
实验法,探究法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秒表、开关、电源各一只、小灯泡2只(不同规格)。
教师自制教具:两个不同的直流电动机固定在示教板上,分别提升等重的物体做功,工作电压可由使用干电池的个数来改变。(可以完成单独、串联、改变电压等工作方式)
(一)复习巩固:
出示一只灯泡,师问:要想知道它在某一电路中消耗了多少电能、做了多少功,你有什么办法?
生1:接入电能表测
生2:根据W=UIt ,分别测灯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即可算出。
(既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知识,又让学生知道了两种不同的测电功的方法,同时也为新课的展开作了知识上的铺垫)
(二)电功率概念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过渡到本课的学习目标)
让学生观察自备白炽灯泡,相互交流信息。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灯泡规格:220V15W、220V 25 W、220V 60W、
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为了更省电,一般选用上述中的哪一个?
生:220V15W
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为了获得较高的亮度,一般选用上述中的哪一个?
生:220V 100W
师问:在刚才的选择中,你根据的是哪一项数据?
生:后面的W
师:W就是电功率,它是描述用电器性能一项重要数据,什么叫电功率?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2、电功率物理意义:
演示:电动机通电提升重物作功,让学生观察比较在同样的电压下、通电时间相同时,重物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电动机作机械功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也便于让学生理解电流做功的概念)
师问:如果你要选其中的一个参加比赛,你会选哪一个?为什么?
生:选升得高的,因为它做功快。
师:对!它做功快在物理学里就说它的电功率大,做功慢的就说它的电功率小。所以为了描述用电器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电功率的概念。它的具体含义是用电器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与机械功率一样它可以写成:P=W/t
(让学生叙述各字母的含义)及对应的单位并板书
巩固练习一:
(1)甲电动机在 10s内作功为120J,乙电动机在 1min内作功为600J,谁做功快?谁的功率大?
(2)200W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
1000w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功率概念的含义:1s内电流完成的功越多,电功率就越大。)
(三)实验探究:电功率的决定因素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理猜想与假设,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与它的电压、电流和三个因素决定,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即电功率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你的看法是什么?依据的现象是什么?
生1:我认为电功率与电压有关,因为电动机用两块电池比一块电池转得快,所以电压越高电功率就越大。
生2:我认为电功率不一定与电压有关,因为在同样的电压下不同的电动机转得快慢不同,我在玩儿四驱车时发现的,电池都是两块,换用不同的电动机车跑得快慢不一样,所以电功率可能与电动机的电阻有关。
生3:我觉得电功率也跟电流有关,因为电流大时电动机的转动也会加快。
生4:我还觉得电功率跟通电时间有关,因为做功用的时间越短就说明它做功越快,功率就大。
师:要验证生1观点:电功率与电压有关,应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控制变量?
生:同一个电动机分别用两块电池和一块电池供电,看它转得快慢。
师:其他同学有无补充?
师:大家同意吗?(一致掌声通过)
探究一:教师请这位同学上前选用教具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得出结论。
(此实验操作较简单,应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师:刚才的实验已经说明电功率与电压有关。如何验证电功率是否与电流有关?大家有何方案?换用灯泡做实验试试看?
(因为电动机不是纯电阻用电器,用它在做实验时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跳出用电动机实验的思维定势,便于试验的进步探究)
生:用两个不一样的灯泡并联,让它们的电压一样电流不一样,比较它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的多少,就可以看出关系了。
请其到黑板画出电路图
师:其他同学有无补充?
生:我觉得控制通电时间很简单,两个灯同时通断电就行了,关键是灯泡做的功怎么比较?
生:利用电压表、电流表分别测灯的电压、电流,再和通电时间相乘就能算出灯泡做的功。
师:大家说得很对!下面我们就两人1组,利用桌面上老师给你提供的实验器材共同来验证这个猜想。注意要随时记录观察到实验数据。
探究二:学生探究、收集、整理实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与合作:
1、前后组间交流数据及结论
2、请一组再将数据填写在小黑板上,供全班分析。
师:大家的实验已经说明电功率与电流有关,那么在试验过程中和数据整理时大家有无新的发现或问题?
生:我发现用秒表测的时间没有用,因为算电功时用W=UIt,再用P=W/t算电功率时,时间t 就被除掉了,公式变为P=UI了。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这个式子就是我们最常用的电功率计算式,即电功率等于电压和电流乘积。
师:谁还有其他的发现或问题?
生:我发现灯泡越亮它的电功率越大。(一些同学纷纷表示赞同)
师:你的发现也很有价值,实际上灯泡亮度就看它消耗的功率,消耗的功率越大灯泡亮度就越亮。
(四)小结:
(五)巩固练习:(附卷)
1、关于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有( )
A、做同样的功,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用的时间短
B、在相同的时间内,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做功一定多
C、电功率小的用电器做功一定少
D、电功率小的用电器做功一定慢
2、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电功率单位的有( )
A、瓦特(W) B、焦/秒(J/s) C、千瓦时(KW.h) D、伏安(V.A)
3、灯泡的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为0.3A,求它的电功率
4、电动机的电功率为6W,工作电压为12V,求它的工作电流
5、家庭电路中有一只灯泡正常发光,现给的器材有电能表、电流表、电压表、钟表,请用2种方法搞清这只灯泡此时的功率,说明理由并写出计算公式
6、设计探究实验探究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板书:
15.2电流做功的快慢
一、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单位
3、定义式
4、导出式:
二、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三、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篇8: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
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功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功的单位?
二、引入:在建筑工地,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同一大堆砖从地上搬到五楼,你会选用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思考:甲乙两同学分别将12块砖搬到二楼 ,是否做功?做多少功?谁做功快?
带领学生归纳比较做功快慢的两种方法: a.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1 b.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如果做的功不同,时间也不相同,又怎样来比较做功的快慢呢? 和学生一起回忆速度的定义并引入功率的概念。
三、新课教学:
(一)、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公式:p?wt 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时间-秒(s)。
1W=1J/s,1KW=1000W。
(二)、举例说明功率的物理意义: 1.运动员的功率70W表示什么意思? 功率70W表示运动员在1s内做了70J的功.
2.功率70W和450W功率哪个大?做功哪个快?为什么? (450W=450J/s,70W=70J/s) 450W比70W功率大,做功快. 3.一些物体的功率。
四、例题讲解
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为0.7t,起重机在15s内把它提升到4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g=10N/kg) 例2.一架起重机在5分钟内把60000牛的中午匀速举高25米,它的功率是多少瓦?
五、设计实验测功率
小丽和爷爷想比一比谁上楼的功率大。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
2 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试些出功率的表达式。
六、小结: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概念
3、功率的公式
4、功率的单位
七、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B、做功的时间越短,则功率越大 C、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D、功率小,做功一定少
2、某同学爬楼的功率是150W,表示该同学( ) A、每秒做功150W B、能做150J的功 C、1s的功率为150W D、1s内能做150J的功
3、起重机将104N的重物匀速提高了8m,用了40s,求:(1)起重机做的功。 (2)起重机的功率。
八、作业
篇9: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
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
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二、引入:我们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做功不但有一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做功快慢的问题。如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甲慢慢从一楼走到五楼,乙快速从一楼跑到五楼,尽管两人做的功一样多,但甲需较长时间,做功慢;乙需时间较短,做功快。比较做功快慢就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可以采用: a.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b.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物理学上常采用b情况,一般都取“单位时间”。就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很显然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三、新课教学:阅读课本111页,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公式:p?wt 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时间-秒(s)。 1W=1J/s,1KW=103W。 举例说明瓦特的物理意义。 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四、例题讲解
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是1t,起重机在20s内匀速把它提升到5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W?合多少KW?(g=10N/kg) 例2.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重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多少J?,它的功率是多少W?合________KW.
五、课堂练习(测) (每题10分,共10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
B、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 C、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
D、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
2.下列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 A、W、J/s
B、KW、Pa
C、W、N/m
D、N/m
2、N·m 3.某机械在2min内把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的功率为(
) A、2400W
B、1200W
C、20W
D、50W 4.10kw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的功是(
) A、10J
B、2.4×107J
C、6×105J
D、104J 5.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 A、这台机器1min做功是750W
B、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J C、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J
D、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W
6.甲乙两台机器,功率之比为2:3,工作时间之比为1:3,则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 A、2:9
B、2:1
C、3:2
D、3:1
六、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1、3。
七、教学反思:
篇10: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吴 克 卫 单 位: 韩庙初中 时 间:2月19日 篇3:《功率》教学设计
班 姓 学
级: 09级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名: 马光辉 号: 40906281 《功率》教学设计
《功率》教学设计
【课题】功率
【教材】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2”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功率”这一节位置在“功”和“重力势能”之间。接上“功”的内容,对物体做功拓宽理解。后面的内容是功与能之间的期初衔接部分。“功率”的内容贯穿以后的整个物理学。
本节内容风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功率。学生要弄懂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还有功率的单位。第二部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正确理解和判断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第三部分,功率与速度。根据公式推导,得到p=w/t=fv。让学生理解功率与速度的关系。 【学生分析】
学生掌握了功的知识,并且学过速度,知道速率的定义。所以对功率的概念较容易理解。但对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会有不少问题。
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针对性辅导,对与实际问题尽量分析透彻,让学生易于理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定义及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定义2.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2.
通常指平均功率,
为瞬时功率;
,
的运
,分析汽车的启动,注意知识的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科学的价值观。 【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概念。通过汽车起动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设计测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实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习方法】教师指导下的理解与结合实际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7.3 功率
一、功率
1.定义: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定义式:p=w/t。 3.单位:w 1mw=1000kw 1kw=1000w.
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额定功率:正常条件下可以长时间工作的功率. 2.实际功率:机车实际输出的功率.
三、功率与速度 p=fv
四、平均功率:p=w/t 瞬时功率:p=fv 【教学反思】篇4:功和功率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功和功率》
物理教研室:尚亚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是做功两个不可缺少折因素,知道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会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恒力做功。会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2、理解正功和负功的概念,掌握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的几种方法,知道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3、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如何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会求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4、掌握汽车的两种起动问题,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牵引力启动。
5、会用函数关系分析图像问题。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解决物理问题有两条思路,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关系。 功的讲解应从做功的两个要素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入手,让学生理解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转换。学生虽然在二年级学过功和功率,但没有把知识整合成串,尤其是从能量这条思路解题,学生还没有养成好习惯。本节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用能量观点解题的优越性。
【教法建议】
可以让学生先预习本节内容,并填写相关填空题(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对本节的概念进行逐一讲解,以讲解例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认识本节的内容。然后小节。最后学生演板练习本节课习题,通过练习发现本节课学生还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功的计算方法及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和功能关系。 【教学难点】 机车启动的两种方法和功能关系 【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本及练习册并填写相关填空题。
二、新课教学
1、功 (1)功的计算公式w=fscosα,做功的两个要素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例1】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用水平推力f使斜面体向左水平匀速移动距离l,物体与斜面 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如图5-1-5所示.求: (1)m 所受各力对它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析:(1)m受力方向及位移方向如右图所示.因物体匀速 移动,则支持力fn=mgcos θ,静摩擦力ff=mgsin θ,因 mg、fn、ff均为恒力,由w=flcos α可得重力做的功wg =0支持力做的功wfn=mgcos θ·l·sin θ=mgl·sin θcos θ静摩擦力做的功wff=mgsin θ·l·cos(180°-θ)=-mgl·sin θcos θ
(通过此例题加深学生对功的公式的应用的认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做功的两个要
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以及总功的求法有
1、先求合外力,然后
用功的公式求出总功。
2、先求出各力做的功,然后把各力做的功进行代数和。
3、利用动能定理。) (2)正功与负功根据w=flcos α可知:
和瞬时速度的夹角关系去判断力做正功和负功,还可以利用功能关系去判断,此处需要补充这些知识)思考讨论,归纳得到,功的正负既不表示大小,也不表示方向,正功表示动力对物体做正功,让物体的动能增加,负功表示阻力对物体做负功,让物体的动能减少。
2、功率有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① p=w/t,p为平均功率 ②p=fvcos α(α为f与v的夹角) ,v是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速度).
【例2】如图5-1-2所示,汽车在拱形桥上由a匀速率运动到b,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 ) 图5-1-2 a.牵引力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 b.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大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 d.重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会变化
解析:牵引力和重力做的总功与摩擦力做的功的代数和为零,a、b错误;因汽车做匀速率运动,动能增量为零,故合外力对汽车不做功,c正确;重力做功
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与重力方向的分速度的乘积,故瞬时功率会变化,d正确。 (通过此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瞬时功率时一定要注意力和瞬时速度的夹角一定不能丢。此题还复习了功能关系,让学生认识到用能量观点去解题的优越性,还让学生学习了如何求变力做的功。)
3、机动车的两种启动方式:对机动车等交通工具,在启动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启动方式,以恒定功率启动和以恒定加速度启动。现在比较如下:
(说明:机车启动的两类问题是孤立的问题,和其他知识没有太大的联系,学生只要掌握了就可以在考试得到这类题的成绩,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用图像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板书设计
(一)功
1、功的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2、功的公式:w=fscosα
3、正功和负功:正功表示动力功,负功表示阻力功,功的正负既不表示大
小,又不表示方向。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完成功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
3、公式: p=w/t,p为平均功率 p=fvcos α(α为f与v的夹角) (v是平均速度,则p为平均功率。v是瞬时速度,则p为瞬时速度)。
(三)机动车两种启动方式
1、以恒定功率启动:
2、以恒定加速度启动: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理解功的定义及正功和负功的定义。本节课学习的过程就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用图像解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类的能力。设计本节课的目的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尝试做事的态度,不怕失败,只要努力去做,终究会成功。篇5:电功率教学设计
二、电功率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l 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瓦。 2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w/t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会用功率的计算公式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和方法
l 观察体验电能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功率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l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1、理解电功率的含义。
2、会用公式p=w/t p=ui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电能表
教学课时:3时(1电功率,2电功率的计算,3电功率的测量)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电能??
电能表??
电功??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能表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为什么?
各电器的“w”是什么意思?
进行新课:
1、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学生讨论:如何表示?)
教师:规定一时间,看谁做的功多!!!
(1)定义:用电器电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s内所消
耗的电能。
即 电功率=功/时间 p=w/t 或 w=pt (2)单位:w――电流做的功――焦耳(j) t――时间――秒(s) p――功率――瓦特(w)
1w=1j/s 1kw=1000w (3)、功率的应用、常见电器的功率
例:电视机的功率p=200w=kw 例:我们说洗衣机的功率是500w,其含义是
例:课本34页例题 练习:课本36页练习。
2、“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 w=pt 所以 若p――千瓦、t――小位
则w――千瓦时 (1课时)
3、怎样测量功率
学生讨论:功率表示做功快慢,电功率的大小与电流、
电压大小有没有关系?
试验表明: p=iu 单位:i――安(a) u――伏特(v) p――瓦(w)
例题:课本35页例题
练习:
1、一只标有“220v 40w”的灯泡接在电路中,若电路的电压为200v,求灯泡的实际功率?
2、某电能表标有“220v 3a”字样,这表最多可以在220v电压下给多少只60w的灯泡供电? (利用本题解释功率可以相加)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1、重点是电功率的含义,特别要注意单位,避免学生混淆。
2、对于公式的应用,应通过一定的练习量进行培养。
篇11: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沪教版 共同必修2 第三章 研究功与功率(第2课时) 3.2研究功率。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本章机械能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内容,在本章前面主要介绍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功和能的关系,进入功率这节,体现了功和能之间转换的效问题,并更多是对实际问题与现象的分析和探究,从而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功率是衡量机械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节围绕如何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怎样计算功率展开,首先从不同的物体做功快慢不同,引入功率的概念,然后从功率的定义出发,得到功率的定义式。其次,根据力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最后,利用功率公式会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解释,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过程中利用老师讲授法,类比法,学生分组讨论法等。
二、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v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求解各种不同的功率;
2.运用功率的不同表达公式分析和解决动力机械的运动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严密思维的习惯; 2.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2、教学方法
类比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等
3、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课件展示)
1、功的概念及要素?
2、功的公式?
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功的条件及意义? 举例让学生熟悉功率的计算:(为下文讨论做准备) 例题:
小明体重为60 kg,他家住三楼(每层楼高h=3 m),求小明从一楼上到三楼(2h)所做的功?(g=10m/s2) 思考:
假如你是司机,汽车上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文埋下伏笔)
讨论:(引入新课)
小明和妈妈的体重一样重,爸爸的体重较重。小明上楼比妈妈和爸爸上楼快,妈妈和爸爸上楼一样快,。他们都从一楼上到三楼,试比较:
1、谁做功多?
2、小明和妈妈做功有区别吗?
3、小明和爸爸做功谁快? 举例:
小明做功3600J,用时60秒 爸爸做功4500J,用时90秒 引入:通过上述例子,我们知道力对物体做功有快慢之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板书课题[功率]。 【新课教学过程】 (
一、)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类比得到功率的公式。
(1)、在前边的运动学中,我们已学过一个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请问它是哪个物理量?
学生回答:是速度。
(2)、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求解速度的?
答:我们是用物体通过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来求解速度的。
(3)、类比:既然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所以我们可以用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来求解功率。用比值定义一个物理量是很常用的方法。
(4)、得到功率的求解公式并板书:P=W/t。 (5)、概括功率的单位: 国际单位:瓦特,常用单位有千瓦 (6)功率是标量
(
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课件展示机器铭牌图片)
额定功率: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
注意:机器不一定在额定功率下工作,机器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三、)功率的另一种表达式
力F所做的功:W=Fs 力F的功率:
Fs?W?P??P??t?t????P?Fvs?而W?Fs?v??t?? 由此得到功率的另一种求解公式P=Fv 即力F的功率等于力F和物体运动速度v的乘积。 (
四、)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由于v=s/t求出的是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则P=Fv求出的是F在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如果t取得足够小,则v就可以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据P=Fv求出的就是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
板书:平均功率P=Fv(v是平均速度)
瞬时功率P=Fv(v是瞬时速度)
讨论:由P=W/t求出的是瞬时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综合学生讨论得到:由于据P=W/t求出的功率反映的是做功的平均快慢程度,所以,据P=W/t求出的是平均功率。
在P=W/t的旁边板书[求的是平均功率] 公式P=Fv的应用: 对于公式P=Fv a、当P一定时,F和v有什么关系? b、当F一定时,P和v有什么关系? c、当v一定时,F和P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当P一定时,F和v成反比。 当F一定时,P和v成正比。 当v一定时,F和P成正比。 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
假如你是司机,汽车上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前后呼应) (
五、)关于功率概念及计算的巩固训练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功率是说明做功多少的物理量 B、功率是说明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做功时间越长,功率一定小 D、力做功越多,功率一定大
2、质量m=3kg的物体,在水平力F=6N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运动时间t=3s,求:
a、力F在t=3s内对物体所做的功;
b、力F在t=3s内对物体所做功的平均功率; c、在3s末力F对物体做功的瞬时功率。 学生讨论并写出求解过程。
用实物投影仪对求解过程进行评析,并展示正确解题过程。
解: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加速度a=F/m=2m/s2 则物体在3s末的速度v=at=6m/s;
1s?at2?9m2物体在3s内的位移 a、力F做的功W=Fs=54J b、力F在3s内的平均功率?Fv?18W或P
P?W?18Wt
c、3s末力F的瞬时功率P=Fv=36W (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以下几个问题: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单位有W、kW,1kW=1000W;
3、功率的求解公式有:P=W/t、P=Fv其中P=W/t和P=Fv可用来求解平均功率,而P=Fv也可用来求解瞬时功率;
4、要会用公式进行相关功率的计算。 (
七、)作业:课本P52页
4、5题。 (
八、)板书设计: 3.2 研究功率
1、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功率。
3、公式:
?WP??求平均功率?t??v是平均速度,P是平均功率??P?Fv???v是瞬时速度,P是瞬时功率??
六、教学反思
功率的概念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功率的知识是机械功概念的进一步延伸,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的例子很多很广,而且功率与力、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又是联系实际生活和科学实践的纽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功率知识学生在初中虽有涉及,可惜设计教学内容过于深奥,学生理解较难。《功率》教学通过复习用比值方法,比较运动快慢——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做功快慢——功率的概念;同时,教学所举例子——人爬楼梯时所做功的功率,缘于学生有切身体会的日常生活,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整节课遵循课标导向,完成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在进行练习时不会应用运动学公式求位移而没有参与第二题的的计算,师生互动少。
八年级物理做功快慢教学设计
篇12:初中物理《做功的快慢》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做功的快慢》教学反思
5月16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示范课展示,课题是《做功的快慢》,并聆听了郭道胜老师做得精彩演讲,从郭老师的点评中我有很多的感触,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我谈下我的教学设计:
1、引入时,我认为学生程度比较好,简单的复习旧知。
2、本节课是个概念课,功率定义的建立是重点内容,我的设计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做功的快慢,随后提出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展示课本图片以及ppt图片和类比速度的方法突破重点知识。(这种方法我认为能行,但是在实施的时候没有处理好细节)
3、本节的难点是功率单位的理解,1W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当时的设计是:通过对书本上提供的图片为基础,建立感性的认识,然后在通过说明宝马车的功率加强认识,以突破难点。(这个方法的效果实践证明不是很好,学生并没有建立理性的认识)
4、对于功率的变形公式我当时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感受几个比较难的题目,然后提出怎样做?激发学生思考。最后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其次我谈谈我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引入和定义建立的时间太少,细节处理毛糙。程度不是很好的学生甚至没有反应过来。
2、学生预习时间太长,引入正题时间过于冗长,引入课题阶段过于拖沓。
3、总结比值定义法是个很好的提升认识的`方法,只是介绍时候过于简单缺少一定的铺垫和技巧。
4、学生开始时候很有激情,随着课堂知识的深入,学生参与度不高,激情没有升华,整个课堂渐趋平淡,有虎头蛇尾之感。
5、课堂完全在设计的程式中进行,没有创作,没有新的生成。
结合郭老师和各位老师的建议我做了如下的调整:
1、情绪上应该排除紧张感,全身心的投入,并提高课堂的操控能力。(这点应该事先能预见)
2、课本的9—25和9—26图很好的利用起来,形成认知冲突,并激发学生参与讨论,以加深对概念形成过程的认识。
3、瓦特介绍时应该配用视频片段,图像与声音的结合会产生很好的效果。这个单位的物理意义是个难点,突破方式应该借助生活中的电器的铭牌,多点感性认识,同时为电功率打基础。
4、应该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现在学生对车辆的认识是很深刻的。在得出公式后辅之以练习。
5、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是每一步都丝丝紧扣,层层深入,引人入胜。
总之,这次公开课让我深刻体会到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很快的找到不足之处,同时更大程度上促进了我的进步。
篇13:八年级物理下册《做功的快慢》的教学反思
关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做功的快慢》的教学反思
下课之后,听课的老师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好的方面是整节课有条有理,很有逻辑,不管是概念、公式的得出,还是习题的讲解,都是井井有条。对于这一点,我倒不否认,我觉得物理概念的教学既要强调严密性,更要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发展性,构建概念的重要性,特别是注重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要重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从基础入手,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合理物理情景的习惯和能力。
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课堂调控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较单调,除了专业语言,这些听课的老师虽然没有讲,但我自己知道,这也是我今后争取的目标。总而言之,这节课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努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做功的快慢》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1.运动的快慢课件
5.说课稿
6.七年级说课稿
7.拿来主义说课稿
8.数字编码说课稿
9.《天马》说课稿
10.《狐假虎威》说课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