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的说课反思
“HerNight”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孙权劝学》的说课反思,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孙权劝学》的说课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孙权劝学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并能运用文中的成语。
2、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3、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疏通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2、明确吕蒙接受劝告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难点:
品味人物对话的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一大将军叫吕蒙,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孙权十分器重,但他才疏学浅,还不爱学习,每次孙权劝他学习,他都推三阻四,这不今天孙权又来劝说他了,那么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看看他是如何劝吕蒙学习的。
(二)、资料助读,了解作品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多媒体显示如下:
司马光(1019-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现山西夏县)人。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读准字音,注意句读
1、教师配乐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听清读音,注意句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句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读音和句读方面的错误。
4、展示标有正确读音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字音。
5、展示标有正确读音和句读的大屏幕,以学生齐读的方式读准句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疏通文意,
2、全班以分五大组的形式每组探讨两句话的翻译,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合作共同完成课文的翻译工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大屏幕展示重点字词的翻译。
(五)、再现故事,品析人物
师:文章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你感兴趣的人物的语言自由练读。
孙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惊奇、赞叹
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通过指读、齐读、对比读、师生合作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体会人物的语言,从而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最后让学生脱本进行人物对话,为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孙权:平易近人、关心下属、王者权威、重才、善劝
吕蒙:虚心听劝、胸怀坦荡、幽默
鲁肃:真诚、敬才、爱才、讲礼节
归纳成语:吴下阿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摩擦。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拓展迁移,比较阅读
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你觉得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七)、吟诵课文、结束本课
学生能背则背,不能背就读,课堂在课文的吟诵声中结束。
(八)、作业设计
文中有多处省略,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扩写《孙权劝学》,完善人物形象。语言可用文言,可用白话,也可文白夹杂,字数不限。
文中有多处空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话省略了许多未说的内容;“蒙乃始就学”,如何学,本文没说,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吕蒙究竟谈了些什么让鲁肃大惊?这些内容尽可以让学生去想象、去补充。学生在补充时可文言可白话,可文白夹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九)、板书设计
吕蒙 虚心 听劝
鲁肃 真诚 敬才
教学反思:
《孙权劝学》是一篇 自读课文,故事性很强。这篇文言文课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从施教过程看,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处。
成功的地方有:
1、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文理解并不难,疏通理解时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出疑难词句,学生与老师一同解答,这样便于因材施教,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疏通课文时,让学生利用注释,翻译课文,有利于纠正学生对着翻译书翻译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即席说话的能力,培养文言语感。
3、在“再现故事,品析人物环节”,把读出人物语气作为分析人物性格的基础,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学生在朗读中获得理解文本的能力。
4、引导迁移,适度拓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总结归纳,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本课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的环节:我们学过《伤仲永》,你认为方仲永与吕蒙有何不同?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你觉得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达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也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一个正确的引导。
不足之处:
1、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文言词语、句子翻译,但文言词语的解释有点多。建议只抓住几个重点词语与句式即可,可节省一些时间。 2、在品析人物环节,指导有一些欠缺,课前设计的师生合作朗读和学生扮演人物进行对话在具体实施的过程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这是本次授课的一大遗憾。
篇2:孙权劝学说课课件内容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学习19课《孙权劝学》、20课《诗五首》、第五单元检测
第19课《孙权劝学》
(一)文学常识
作者司马光,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编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共三百多万家。“孙权劝学”选自此书的六十六卷,题目是编者加的。
文中的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是国君,劝学,鼓励学习的意思。
吕蒙,三国时吴国的一员大将,当初不曾学习文化,后听从孙权的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令人刮目相看。
鲁肃,三国吴国的谋士,吕蒙的好朋友。
(二)主题
本文描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三)结构
课文分为二层
第一层:孙权劝学,吕蒙就学。
第二层:鲁肃论议、刮目相待。
(四)基础知识
1. 成语:
吴下阿蒙:原指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文才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2. 理解文中的语气词: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é)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第20课《诗五首》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作者:
唐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2. 主题: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五言律诗,诗人的好友要离京到蜀州去就职,所以写此诗相赠别,诗中表现作者博大广阔的情怀和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3. 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句意:
(只要)四海之内有着知心朋友,(即使)远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二)《黄鹤楼》
1. 作者:唐诗人,崔颢(hào)
2. 主题: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吊古抒怀。当任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而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表达了诗人的思乡的愁绪。
3. 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 句意:日暮时思念起遥远的故乡,烟波中涌动着不尽的离愁。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
唐诗人,刘禹锡,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至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前后约22年,因贬地离京城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
2. 主题:
在回京途中,经扬州,遇白居易,相会时,白居易在宴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本诗则是刘禹锡的答诗,作者在诗中回顾二十三年被贬生活,感情沉郁悲愤,胸怀豁达豪放,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
3. 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 句意:
沉船旁边千船万帆意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诗句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他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一种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蕴含哲理。
(四)《泊秦淮》
1. 作者:
唐诗人杜牧,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 主题:
诗人泊舟于秦淮河岸边,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诗,抨击那些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名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句意: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对岸酒楼里还在唱着《后庭花》。
此句表面上斥责商女,实际上抨击花天酒地,昏庸的统治者及达官贵人。
(五)夜雨寄北
1. 作者:
唐诗人,李商隐。
2. 主题:
这是一首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3. 名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 句意:
不知什么时候,我能与你坐在西窗下,秉烛夜谈,重谈今天在巴山夜雨中思念你的情景。
【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全文以 为线索。把故事写得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2. 根据课文填空。
(1)夹岸数百步, , ,落英缤纷。
(2)复前行, 。
(3)问今是何世, ,无论魏晋。
(4)未果,寻病终。 。
3. 成语 、出自《桃花源记》。
4.《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课文节选自《 》。
5.《口技》以 为序,条理清楚。
6. 根据课文填空。
(1)又一大儿醒, 。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 , ,以为妙绝。
(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 ……
(4)于是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
(5)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
(6)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7.“与君离别意, ”,是 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8.“今日听君歌一曲, ”是刘禹锡的《 》里的句子。
9.“晴川历历汉阳树, ”是 的《黄鹤楼》中的句子。
10.“ ,隔江犹唱《后庭花》”是 的《 》里的句子。
二. 选择题。
11. 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落英缤纷 落英:坠落的花瓣 才通人 才:只
B. 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咸来问讯 咸:都
C. 阡陌交通 阡陌:田间小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属于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垂髫:指小孩 欣然规往 规:计划
12. 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 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但是
B. 于厅事之东北角 厅事:客厅的事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欠伸:打哈欠
C. 妇抚儿乳 乳:作动词用,喂奶 众妙毕备 毕:全,都
D.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 两股战战 股:小腿
13. 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颢hào 帆fān 商shān g
B. 窗cuān g 隐yǐn 柯kē
C. 剪jiǎn 萋qī 宦fàn
D. 阙qùe 津jīn g 泊bó
14. 下列各组中,对加点词古今词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A. 阡陌交通
交通
B.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
D.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15. 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诗中的颔联,意在展望未来风光。
B. 这两句一改前面伤感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C. 诗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D. 作者在诗中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但并不悲观。
1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带有传奇色彩,而非实事实记。
B. 文中描绘的桃花源景象,是作者想象出的理想社会。
C. 作者逃避现实,无力与黑暗的社会现实抗争的思想是值得批判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缺乏一定的现实意义。
D. 写渔人离开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更加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感。
三. 阅读下文,回答17—25问题。
(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7. 在第一段中用“/”断句(注意:本题不要求加上标点符号)。
18. 解释下面三个加点字在文中意思:
(1)甚异之: (2)阡陌交通:
(3)便要还家:
19. 第二段文字中画线句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下列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不抄原文,简要概括回答)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们生活 。
20. 读第三段,你认为桃源人为什么“叹惋”?
21. 本文作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他为什么在这里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二)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名 (2)股
(3)走 (4)之
23. 用“/”划后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 是 宾 客 无 不 变 色 离 席
24. 下面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 这段文字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 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 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25. 文中有关宾客的描写,属于什么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试题答案】
一.
1. 陶渊明;渔人进出桃花源
2.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2)欲穷其林
(3)乃不知有汉 (4)后遂无问津者
3.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
4. 清;林嗣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时间光后
6.
(1)絮絮不止 (2)侧目,微笑,黯叹
(3)梦中咳嗽 (4)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几欲先走
(5)不能指其一端 (6)遥间深巷中犬吠
7. 同是宦游人;王勃
8. 暂凭杯酒长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10. 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二.
11. C 12. C 13. A 14. B 15. A 16. C
三.
(一)
17.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18.
(1)诧异、奇怪 (2)交错相通 (3)邀请
19. 优美、富饶;安定、和平;自由快乐
20. ,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
21. 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
(二)
22.
(1)说 (2)大腿 (3)逃跑 (4)的
23.
于是 / 宾客 / 无人 / 变色离席。
24. C
25. 侧面描写。不能,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烘托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篇3:孙权劝学过翻译
孙权劝学过翻译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朗读节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
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建业(今江苏南京),国号吴,不久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229年称帝。
3、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4、卿:古代君对臣或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5、今:现在。
6、涂:同“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异议:当涂:地名)。
7、辞:推托。
8、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9、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但:只,仅。
13、涉猎:粗略地阅读
14、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5、乃:于是,就。
16、及:到了…的时候。
17、过:到;到达。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但:只,仅。
23、孰若:谁比的上;谁像(我)。孰:谁,若:像。
24、就:从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少”(与常见的“多”的解释不同)。
27、何:为什么。
28、吕蒙:东吴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阳)人
29、耳:表示限制,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0、始:开始。
31、与:和。
32、论议:谈论,商议。
33、大:非常,十分。
34、惊:惊奇。
35、今:现在。
36、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37、复:再。
38、即:就。
39、拜:拜见。
40、待:等待。
41、吴下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对吕蒙亲昵的称呼;在吴下时的没有文学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语气词。
46、乎:啊。表感叹语气。
47、以:用
48、见事:认清事物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一词多义
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
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篇4:浅谈数学说课
“说课”既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又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 什么叫“说课”?“说课”就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 也就是说,“说课”是讲课教师对教学课题的设计与分析 “说课”是“讲课”的基础和保证 一般地,“说课”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讲课”质量的优劣 通过“说课”完全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 “说课”与“讲课”是有区别的:“说课”是一种课前行为;“讲课”是一种课堂行为 “说课”在于说明对一定的教学课题“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教学设计思想的分析、概括,原则上是对教案的设计阐述;“讲课”是通过现场课堂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学设计、分析与教学技能 也就是说,“说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讲课”是指教学的设计及其分析的实施;“说课”重在阐述、说明,“讲课”重在讲述、解疑;“说课”的对象是教师、教研人员,“讲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听课人数和场地不一定严格受限;“讲课”的听课人数和场地严格受限;“说课”花费时间较少(不超过20分钟),“讲课”用的时间较长(一节课的时间);“说课”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讲课”属于课堂教学范畴等 “说课”阐明的是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的教学分析 所以,“说课”的内容抓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即教学课题打算如何上;另一方面是对教学设计的分析,即为什么打算这样设计,也就是阐述这样设计的原因、依据 前者是“讲课”的假设,后者是“讲课”假设成立的依据 “说课”的重点是“说”,“说”的内容是“课”(即课本内容) “说课”要说的内容是:教材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及其设计原因 如果我们把“说课”作为一个系统,那么“说课”内容中的每一项内容就是这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因此,我们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说课”的 现将“数学说课”的内容中的教材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而大部分及其“说课”的要求介绍如下:一、说教材,即阐述教者对数学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着重以下几个方面: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教材的编排思路和结构特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 只有教者对教材理解深刻到位,才能制定较为完满的教学方案,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前提条件 (1)阐述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要讲清课时教学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个全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课时教学内容 这是由数学教学环环相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序列性所决定的 (2)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时备课中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 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 说课中要注意避免千篇 一律地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正确”一类的套话,要从识记、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上分析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制定中还要提出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排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 这就要求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说课中要说说本课教学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例是如何展示、表达教学内容的,教材叙述语言与例题怎么搭配,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例题与习题的分布类型,其中的重点、难点内容是什么 二、说教法、学法,即叙述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所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和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说教法:阐述教者进行教学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 这是改进课堂教学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方面 常见的教法有目标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发现教学法、阅读自学法、小组议论法、教授法、引导练习法、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法;说学法:阐述教者引导学生学习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如在学习环节上,指导如何预习,如何看书,如何解题,如何复习等 在解题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联想能力,如何提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如何提高转化能力,如何提高迁移能力,如何提高创设条件能力 比如,教学思路和策略,可以选择教学的方法,如发现教学的方法,阅读自学的方法,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法等 数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可以选择设计题组呈现或一题多变的方法、投影、录音的方法,教具模型演示的方法,思维活动中可以选择安排由实例到抽象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方法,由此及彼的类此推理方法,比较对照、区别异同的方法等等 在指导学法方面,可以选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方法,组织学生有次序、有重点地观察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综合和分析的方法,安排学生操作,演示的方法等 教法学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细加分析,不一而同,各课时要因材因时而异 叙述教法和学法,要注意坚持使教法学法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不是为了翻花样,追求形式 1. 三、说教学程序,即阐述教者对教材的安排和教学的先后顺序 要说出整节课的教学安排,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特别重视教学环节,次序,不仅说出如此这般安排,更重要的是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要让别人接受、信服 教学程序是否合理、符合认知规律,也是课堂是否优化的改进途径之一 数学说课中的教学程序有点近乎教案上的教学过程安排 二者的区别在于:(1)目的作用不同 教案是写给自己看的,说课是介绍给同行听的;(2)详细、繁简不同 在教案中教学过程自己能清楚的可不必都写出来,而说课中不谈清楚,别人不一定都了解;(3)表达重点不同 教案上重视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而说课介绍重视教学环节的次序和方式;(4)内容构成不同 备课只要写出是什么,说课不但要说什么,还要说说为什么,让别人接受信服 四、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的反映, 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有如工业经营中的“产后服务” 说课就要谈谈是如何安排练习作业的,比如从内容上围绕重点,巩固新知,从层次上逐层深化,拾级而上;从形式上注意变换,方式交替;从数量上,适度适量,紧凑而可以完成等等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和集中反映,板书要要醒目、突出、合理、有序,具有内在合理性 时间的安排要有利于双基的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要让人体察到教者板书安排的“序”,这就有必要在说课中予以陈述 当然有时有的数学课的板书,并不都显得十分重要和突出也可不必说了 一般数学课说课材料都可从这四个方面去准备,但也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总是有详有略,有的部分突出一些,多说几句 五、说课评价量表:评课人: 评课时间:说课教师 课题 项 目内 容分值得分备注 一说教材 (20分)1、清楚、准确阐述本堂课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10 2、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重点、难点突出 10 二说教法学法(30分)3具体说明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教师的教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20 4、说明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所体现的教育理念 10 三说教学过程 (30分)5、说明课时安排及教学程序、教学环节的衔接与结合 10 6、阐明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及具体处理的过程和理论依据 10 7、说明教学过程所贯穿的新的教育理念 10 四说教学(板书)提纲(5分)8、所表述的教学(板书)提纲重点突出,内在联系清楚 5 五说课语言(15分)9、普通话准确、流利 7 10、语言简明,表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自然 8 总体评价
篇5:浅谈数学说课
浅谈数学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教者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根据,然后由听者评析,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说课的目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有利于教师培训
3.有利于综合评价
4.有利于教研员素质的提高
二、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
(1) 教学内容都是相同的
(2) 都是课前的准备工作
(3) 主要作法相同,都是要学习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选择教法,设计教学过程。
2.不同点:
(1) 说课是教研活动,要比备课研究问题更深入。
(2) 说课是对教师,说明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备课。
(3) 说课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而备课是面
向学生为目的。
(4)说课教师不仅要说出每一具体内容的教学设计,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说出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三、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1.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说课则不仅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
2.上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同行。
3.上课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说课是为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四、说课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目的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指导性原则
五、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
说教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教材简析。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说明课时教学内容在节、单元、年级乃至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2)明确提出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
(3)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对教材内容作知识点分析。
教师说教材一定要说明本课的重点、难点是什么?这些重点、难点根据是怎么提出来的?解决难点的关键是什么?
2.说学生。
说学生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情况:
(1) 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2) 起点能力分析
分析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
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3.说教法与手段
说教法,就是说出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采取什么样教学手
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依据。
4.说教学程序。
介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1)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2)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 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4) 说明彩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5) 说明板书设计
六、说课的程序:
(1) 说教材 (2)说学生 (3)说教法 (4)说教程
七、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讲课。不能把听说课的老师和领导视为学生,如正
常上课那讲。
2.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一节成功的说课,一定是按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有重点、有层次、有理有据,口齿清楚。
3.说课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
4.一定要写板书,目的是要体现教师的板书水平。
5.不能贪全,要体现说主不说次,说大不说小,说精不说粗。
6.教态要自然、亲切、大方。
八、说课竞赛评分表(10月化学学科)
主因素 评 估 因 素 A B C
说教材
15% 准确恰当地说出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材前后联系 10 8 6
能联系大纲、教材、学情、教学理论说明其依据 5 3 1
说教法
10% 根据教材、选择灵活多样、效果显著的教法、教具 6 4 2
说出所选教法的学情和教学理论依据 4 3 2
说学法
8% 具体说出学法指导内容 5 3 1
具体说出学法指导的依据 3 2 1
说教程
25% 教学设计独到、重点突出、有层次、能说出其依据 8 6 4
各教学环节安排清楚,讲练安排有利于学生参与,时间分配合理,能说出其安排依据。 10 8 6
说出板书设计及其依据 7 5 3
基本功
17% 教态自然大方,用普通话,语言准确、清晰生动,逻辑
性强。 6 4 2
板书清晰美观、布局合理、脉胳清楚,绘图科学、美观 8 6 4
能熟练、恰当地采用各种电教仪器,演示实验科学、熟练 3 2 1
篇6:大学说课课件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图画书,“伊比伊比”伴奏音乐。
场地准备:幼儿围坐,有进行音乐游戏活动的空间。
活动目标
在交流的过程中有长大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知道面临新环境时会有许多人、许多办法来帮助自己。
通过认真倾听故事,能够初步感受故事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动过程
1.通过与幼儿交流并引导观察小阿力的不同表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1)结合幼儿的实际体验进行简单交流。
提问:你们愿意上学吗?要上学了,你们是什么心情?
(2)单独出示小阿力两种表情对比的画面,引导幼儿观察。
①观察开心的表情。
提问:小阿力要上学了,他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观察不开心的表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小阿力不开心的原因。
提问:
离上学的时间越来越近,小阿力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想的是不是和小阿力想的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本《小阿力的大学校》。
2.通过阅读故事的前半段(从故事开始到“乘着风飞上了天”),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初步理解故事情节和线索,感受故事人物的情绪和心理活动。
(1)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认真倾听。
(2)引导幼儿对重点画面(小阿力是怎样照顾小鸟的4幅画面)进行仔细观察。
提问:
他为什么要拿着盒子跑过来?
为什么小鸟的心怦怦地跳,小阿力是怎么做的?
小阿力为什么轻声跟小鸟说?
小阿力和小鸟说话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鸟很害怕,给它东西它也不吃,你们觉得小鸟有点像故事里的谁?
(3)共同关注重点画面(小阿力把小鸟放走了的对开画面),进行讨论、交流。
提问:
小鸟飞走了,它的心情怎样?
小阿力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
3.结合故事中小阿力的感受,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在即将上学时的感受。
提问:我们小朋友也即将面临小学这个新环境,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与想法?
4.阅读讲述后半段故事,知道有许多人会帮助自己面临新环境
篇7:大学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联系课文理解“微不足道”、“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一家人在晚餐时的'对话,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正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宽容、对知识的尊重,使孩子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时时会学习,处处能学习,就会每天都有收获。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正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宽容、对知识的尊重,使孩子产生了学习的欲望,时时会学习,处处能学习,就会每天都有收获。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2、这是一位普通的父亲常教育孩子的话,朴实而富有哲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每天有所收获,他规定——“我和弟弟每天必须学一样新的东西,在晚餐时交换。”于是,每天在餐桌前的学习是孩子们一生都忘不了的。他们把这段幸福的时光称为——(板书:餐桌上的大学)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完成预习要求。
2、检查预习。
(1)朗读词语。
(2)理解词语。
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正音。其余边听边思考你是怎样理解“餐桌上的大学”的?它与学校上课有什么不同?
交流(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学习者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2)四人组分角色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父母不露声色的情感的传递。
(3)齐读课文。
篇8:孙权劝学文与翻译
宋代:司马光 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注释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21、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
22、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
23、孰若:与……相比如何;谁像(我)。孰:谁,哪个;若:比得上。
24、益:好处。
25、乃:于是,就。
26、始:开始。
27、就学:指从事学习。就,单独翻译为 从事。
28、及:到了……的时候。
29、过:到。
30、寻阳: 县名,在湖北黄梅西南。
31、论议:讨论议事。
32、大:非常,十分。
33、惊:惊奇。
3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不译。
35、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36、非复:不再是。复:再,又。
37、吴下阿蒙:指在吴下时的没有才学的吕蒙。吴下,指吴县,如今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现指才识尚浅的人。
38、士别三日: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这里指“几”。士,读书人。
39、即:就。
40、更(gēng):重新。
41、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待:看待。
42、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3、何:为什么。
44、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
45、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46、遂:于是,就。
47、拜:拜见。
48、别:离开。
篇9:《孙权劝学》的说课反思
《孙权劝学》的说课反思
《孙权劝学》是选自《资治通鉴》的一篇简易文言文,全文结构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虽然只有119个字,但通过“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个细节,便将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勾勒出来,真实可感。文章有很强的故事性,学生学习时比较感兴趣。文本字词句方面的障碍较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也有益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杨妹老师指出本此说课学情分析到位,重难点设置较好,教学思路清晰,板书清晰完整,情节设置丰富,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作为一名没有真正上过讲台的青年教师,课堂设计也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重难点突破缺乏针对性,问题设置较宽缺乏明确性,导入、教学环节衔接过度应该讲究艺术性。对于我整个说课过程中的表现,李卫芳主任一针见血的指出,虽然很有气场,但是由于对教材的把握不是很深,说课略显空洞。同时,李主任对我特别提醒,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应该动脑筋、想办法,选择最好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感染给学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放下繁杂的事务,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通过这次说课活动收获了什么。从评委的话语中,从同事的说课中,我认识到自身在教学把握上有很大的不足。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大学生村官,似乎离学校三尺讲台有些遥远。同那些毕业后就一直在学校上课,特别是在私立学校上过课的同事比起来,无论是对教材的把握理解,还是对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甚至是控制课堂气氛,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和她们之间的差距。既然了解差距存在的方面,我就应该反思自身,反思自己的课堂实际,反思自己如何能够缩小差距,以取得最大的进步。
“教材是个例子”,从《孙权劝学》这个文本放眼望去,我们语文中有许多好例子是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升华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好文本。通过我的课堂,如何用好这些教材,如何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都是我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地方。本课所在单元主题围绕人物(且均为“不平凡的人物”),很显然是希望学生能从人物身上吸取到个人成长的养料。因此我们不能单纯的将本课当作一般的文言文来对待,而时应该紧密围绕文中人物来作文章。课文中有多处对话,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朗读,不仅了解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思想沟通,更要让学生和文中的人物对话,建立起思想上的联系,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思想内涵。在这方面,我的说课程序设计还不全面,对教材的使用挖掘还有待加深。
新课堂的实施是趋势、是潮流、是导向。新课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我有意识的去设计,可是发挥得不够,依然充当了教材解说者的角色。对新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我自身学习不够,只是意识到新课堂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学习。灵活运用新课堂,选择适合教材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使得我的`课堂更高效。
“授人以渔”,相信学生,变讲堂为学堂。从说课走向课堂,是一个新的开始,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实践,我都要转变意识,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去尝试,打破既定思维框架,解放学生,解放课堂,从而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元素。因此,对学生创新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是我今后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多接触新鲜事物,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我才能更好的开展新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在小组学习过程中的优异表现,我还要作出恰当而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竞争中更快乐的学习。
只有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新教师才能成长的更快更好。围绕说课,在这里我漫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更多的是对今后走上讲台如何去做的一些构想,也许还不全面,但我学习的脚步不会停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求知、力行、实践,通过和几位教师在整个说课活动中的交流,我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对我来说,发现是个良好开始,学习需要长期坚持。
说课,对我们青年教师是大有裨益的。我希望这一活动开展得更有活力,更有针对性,营造出更加浓厚的教研教学氛围。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打造别样的教育蓝空。
篇10:数学说课心得体会
3月12日,我有幸在王主任的带领下,与学校共6位老师一同到广州番禹观摩广东省第六届小学数学说课比赛,听后使我受益匪浅。在这短短的一天半时间里,观摩了21节小学数学说课和2节展示课。每一位说课或上课的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他们在“说课”的过程中充分地展现了个人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对教材、教学重难点的熟悉程度;对教学过程的新颖设计;对时间的准确把握等等都令我大开眼界。选手们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21位选手各自独特的说课设计跃入眼帘;他们举手投足的自然教态仿佛在脑海中重放;他们落落大方的仪态,侃侃而谈的表述,对教法的灵活运用,加之精湛的说课技巧,精美的课件制作,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让我第一次用心触摸了数学,感受了数学之美。在本次说课中,有很多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比如湛江市的**老师,他平凡而朴实的说课,注重实践、主动探索的方法让到会的老师感受到了他课堂教学的魅力。潮州市的***老师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老师,都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这都是我所要学习的!
再此,这次观摩课使我认识到说课应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等,我观看这次说课比赛,还学到了不少的教学方法,我简单总结为几点:
1、大多的课例都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
2、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
3、注重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增加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云浮市昌桥小学的黄灵芝老师上课一开始就播放国庆阅兵的录像,让学生观察从而引出这节课的课题。通过运用这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创设情境,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更好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又如深圳市福田区的陈雪梅老师,课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呈现美丽的自己相片的画面将学生带入疑惑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这次学习我感受良多,收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么好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一定会努力工作,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11:化学说课课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 第 章,第 节,第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为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过程与方法目标:
2、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
难点是:
四、教法
结合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用 的教学模式,并借助实验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展开学习活动,结合实验、层层深入、多层次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并使知识的学习系统化。
五、学法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情景—实验探究—质疑讨论—f分析推理—整合运用”的学习方法。此外结合反馈补救法,通过学生的习题检测,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每一位学生”。
六、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知识回顾,新课引入。“导入旧概念,提出新问题。”
第二环节:新课学习,全民总动员。
首先:
其次:
再次: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的重要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侧重点,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篇12:数学说课课件
“几减9”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O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会。设计的情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教师选择。体现了算法多祥化,学生再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十几减9,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课标精神。
一、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首先用课件出示卖气球的情景过程,这一情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设问,提出“还有多少个?”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算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感悟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后,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优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自已提出有一定难度,因比,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些资源,指导学生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并抽象出减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合作,学会选择
在教学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算法进行理解,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多样化的算法之中,必定有一些是比较简单或比较适合自已的,引导选择恰当的方法。
四、呈现方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本课设计了开锁、送信、开火车等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制作了一些有趣的实用的课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中乐、乐中学。
本课教学是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算式,我们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
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处好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允许不同发展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2.学生要能使用其中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本课是十几减9的第一课时,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算得又对又快。
【《孙权劝学》的说课反思】相关文章:
1.医学说课课件
2.小学数学说课
3.小学数学说课教案
4.幼儿数学说课方案
5.初中数学说课教案
6.数学说课课件资料
7.孙权劝学教学反思
10.小学数学说课万能模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