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世界说课稿
“娜塔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叮咚世界说课稿,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叮咚世界说课稿,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叮咚世界说课稿
一 说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二 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三 说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四 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五 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说教学重点难点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 说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 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 探究法
八 说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九 说教学构思
1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 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扬琴一台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十一 说教学过程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 (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 ( 古筝. 二胡.笛子. 扬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的魅力)
(师):这一段精彩的演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这就是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种乐器——扬琴
( 板书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 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 | XXX XXX |
哒哒哒 哒哒哒
钟表声 | XX XX |
滴哒 滴哒
知了声 | X.X X.X |
知了 知了
鸟叫声 | XXXX XXXX ︳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 XXX XXX |,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 XX XX |,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 | XXXX XXXX ︳似乎在欢迎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两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
〈〈 找朋友〉〉
56 56 | 56 5 | 51 76 | 55 3 |
55 3 | 55 3 | 24 32 | 12 1 ||
C.分组展示
将学生作品分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4.拓展.
请几个同学敲击扬琴,作出评价。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以至用,下面我就为大家演奏扬琴曲〈〈龙船〉〉。
5.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我很多惊喜,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踊跃,在开心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中华民族器乐文化,人们常说:“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文化所孕育的一朵艳丽的奇葩,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把它努力的展示给世界,我们同样也要奉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十二 说 板书设计
〈〈叮咚世界—扬琴〉〉
一. 介绍扬琴
二. 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三.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四. 欣赏扬琴曲〈〈龙船〉〉
五. 小结
十三 说教学反思(课前)
因为我们学校一直对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校购置了大量 的民族乐器,有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接触到扬琴,而且他们思维活跃,能团结合作,所以我有信心能通过自身素质和学生配合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生成是未知的,有待本人的随机应变。
篇2:高中音乐《叮咚世界——扬琴》说课稿
高中音乐《叮咚世界——扬琴》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高中音乐《叮咚世界——扬琴》。
一说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二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三说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四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五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说教学重点难点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探究法
八说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九说教学构思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扬琴一台琴竹60副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十一说教学过程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 (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 (古筝.二胡.笛子.扬琴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的魅力)
(师):这一段精彩的演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这就是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种乐器——扬琴
(板书课题)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 XXX XXX |
哒哒哒哒哒哒
钟表声| XX XX |
滴哒滴哒
知了声| X.X X.X |
知了知了
鸟叫声| XXXX XXXX︳
豌豆八哥豌豆八哥
(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 XXX XXX |,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 XX XX |,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 XXXX XXXX︳似乎在欢迎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两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
〈〈找朋友〉〉
56 56 | 56 5 | 51 76 | 55 3 |
55 3 | 55 3 | 24 32 | 12 1 ||
C.分组展示
将学生作品分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4.拓展.
请几个同学敲击扬琴,作出评价。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以至用,下面我就为大家演奏扬琴曲〈〈龙船〉〉。
5.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我很多惊喜,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踊跃,在开心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中华民族器乐文化,人们常说:“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文化所孕育的一朵艳丽的奇葩,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把它努力的展示给世界,我们同样也要奉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十二说板书设计
〈〈叮咚世界—扬琴〉〉
一.介绍扬琴
二.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三.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四.欣赏扬琴曲〈〈龙船〉〉
五. 小结
十三说教学反思(课前)
因为我们学校一直对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民族乐器,有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接触到扬琴,而且他们思维活跃,能团结合作,所以我有信心能通过自身素质和学生配合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生成是未知的,有待本人的随机应变。
篇3:高中音乐说课稿:《叮咚世界――扬琴》
二 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三 说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四 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五 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说教学重点难点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 说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 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 探究法
八 说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九 说教学构思
1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 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扬琴一台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十一 说教学过程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 (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 ( 古筝. 二胡.笛子. 扬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的魅力)
(师):这一段精彩的演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这就是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种乐器――扬琴
篇4:高中音乐说课稿:《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 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 | xxx xxx |
哒哒哒 哒哒哒
钟表声 | xx xx |
滴哒 滴哒
知了声 | x.x x.x |
知了 知了
鸟叫声 | xxxx xxxx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 xxx xxx |,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 xx xx |,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 | xxxx xxxx 羲坪踉诨队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两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
《 找朋友》
56 56 | 56 5 | 51 76 | 55 3 |
55 3 | 55 3 | 24 32 | 12 1 ||
c.分组展示
将学生作品分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4.拓展.
请几个同学敲击扬琴,作出评价。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以至用,下面我就为大家演奏扬琴曲《龙船》。
5.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我很多惊喜,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踊跃,在开心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中华民族器乐文化,人们常说:“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文化所孕育的一朵艳丽的奇葩,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把它努力的展示给世界,我们同样也要奉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十二 说 板书设计
篇5:高中音乐《叮咚世界―扬琴》序曲说课稿
高中音乐《叮咚世界―扬琴》序曲说课稿范例
一、说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二、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三、说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四、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五、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说教学重点难点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探究法
八、说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九、说教学构思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扬琴一台琴竹60副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十一、说教学过程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古筝.二胡.笛子.扬琴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音乐的魅力)
(师):这一段精彩的演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这就是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种乐器――扬琴
(板书课题)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xxxxxx|
哒哒哒哒哒哒
钟表声|xxxx|
滴哒滴哒
知了声|x.xx.x|
知了知了
鸟叫声|xxxxxxxx
豌豆八哥豌豆八哥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xxxxxx|,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xxxx|,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x.xx.x|,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xxxxxxxx羲坪踉诨队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1|55|66|5―|44|33|22|1―|
55|44|33|2―|55|44|33|2―|
11|55|66|5―|44|33|22|1―||
〈〈两只老虎〉〉
12|31|12|31|34|5―|34|5―|
5654|31|5654|31|15|1―|15|1―||
〈〈找朋友〉〉
5656|565|5176|553|
553|553|2432|121||
c、分组展示
将学生作品分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4、拓展.
请几个同学敲击扬琴,作出评价。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以至用,下面我就为大家演奏扬琴曲〈〈龙船〉〉。
5、小结
在今天的活动中,同学们精彩的表演给了我很多惊喜,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很积极,很踊跃,在开心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中华民族器乐文化,人们常说:“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文化所孕育的一朵艳丽的奇葩,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把它努力的展示给世界,我们同样也要奉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十二、说板书设计
〈〈叮咚世界―扬琴〉〉
一、介绍扬琴
二、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三、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四、欣赏扬琴曲〈〈龙船〉〉
五、小结
十三、说教学反思(课前)
因为我们学校一直对素质教育比较重视,学校购置了大量的民族乐器,有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接触到扬琴,而且他们思维活跃,能团结合作,所以我有信心能通过自身素质和学生配合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生成是未知的,有待本人的随机应变。
篇6:高中音乐《叮咚世界―扬琴》序曲说课稿
高中音乐《叮咚世界―扬琴》序曲说课稿范例
一、说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二、说课程标准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为: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学习并逐步掌握乐器的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参与各种演奏形式实践,并能进行互动式的排练,
三、说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积极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我们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2、在音乐欣赏和乐器练习中,让学生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互相讨论,
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演奏水平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目的。
四、说教材
本节课属于自编教材〈〈演奏〉〉中的一节起始课,包括三方面内容:初步认识扬琴;介绍扬琴起源发展及音色;学生掌握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上好这堂课,有利于〈〈演奏〉〉这一模块的更好开展。
五、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和欣赏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身边的事物,创设情景。
3、知识技能目标:学习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说教学重点难点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七、说教学方法
教法:导学法 激励法
学法:体验法 探究法
八、说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演奏扬琴曲〈〈龙船〉〉
学生活动:a.采用日常生活中熟悉声音的节奏型来练习击弦。
b、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当作道具(大小不同的碗 ,装水的酒瓶),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九、说教学构思
1、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各种方式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扬琴演奏的基本技能。
十、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扬琴一台 琴竹60副 大小不同的碗和酒瓶四组
十一、说教学过程
1、导课:这一环节我运用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
a、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女子十二乐坊演奏的乐曲〈〈阿拉木汗〉〉,引出民族乐器的话题,再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走近扬琴,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什么组合? (女子十二乐坊)
演奏了哪些民族乐器? ( 古筝. 二胡.笛子. 扬琴 等等)
感受到了什么? (音乐的魅力)
(师):这一段精彩的演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仙境,这就是民族乐器带给我们的魅力,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种乐器——扬琴
( 板书课题) 叮咚世界——扬琴
2、分节教学:
在这一教学中,我用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法,采用听,想练结合的程序来体会.
a、多媒体展示:扬琴的起源、发展、结构、音色特点,
b、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1)借助多媒体把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展示出来,学生自主学习,利用手中的琴竹,把课桌当成扬琴进行练习,通过观察发现在模仿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手腕不放松,握琴竹的手形不正确,夹臂等常见的毛病。
(2)借助实物扬琴示范,详细介绍正确的持竹方法:将琴竹的四分之一处放在自然弯曲的食指的第一关节上,大拇指自然弯曲,用指肚偏上一点压力在琴竹上,中指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两手轮流交替,用琴竹的琴键敲击琴弦发音.踺子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
并针对学生出现的夹臂、手腕不放松等毛病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引导。(敲扬琴就像拿菜刀剁猪肉,全靠手腕上下挥动)
(3)启发学生联想生活中的声音, 创建节奏型,巩固扬琴的演奏方法。(分段练习)
马蹄声 | XXX XXX |
哒哒哒 哒哒哒
钟表声 | XX XX |
滴哒 滴哒
知了声 | X.X X.X |
知了 知了
鸟叫声 | XXXX XXXX
豌豆八哥 豌豆八哥
( 4)老师讲述故事,学生按不同场景,击出不同节奏型。
一名军官骑着马从远方奔驰过来| XXX XXX |,他看了看怀表,
心情很激动| XX XX |,因为马上就可以看到家中的亲人,他已经忘记了炎热,哪怕知了在不厌其烦的鸣叫| X.X X.X |,他仿佛看到了家门前那棵大榕树上的小鸟在嘻闹 | XXXX XXXX 羲坪踉诨队他的归来。
3、达标测评:
a、学生分为八组,每组一套碗(瓶),探讨不同大小的碗(瓶)通过敲击发出不同音高,给乐器按音高排序。
b、学生创编简单旋律,或采用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进行合作练习。
〈〈闪烁的小星〉〉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5 5 | 4 4 | 3 3 | 2 — | 5 5 | 4 4 | 3 3 | 2 — |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两只老虎〉〉
1 2 | 3 1 | 1 2 | 3 1 | 3 4 | 5 — | 3 4 | 5 — |
56 54 | 3 1 | 56 54 | 3 1 | 1 5 | 1 — | 1 5 | 1 — ||
〈〈 找朋友〉〉
56 56 | 56 5 | 51 76 | 55 3 |
55 3 | 55 3 | 24 32 | 12 1 ||
C、分组展示
将学生作品分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4、拓展.
请几个同学敲击扬琴,作出评价。今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以至用,下面我就为大家演奏扬琴曲〈〈龙船〉〉。
篇7: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说课稿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灾难会破坏身边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借而激发对玉树人们的同情,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欣赏等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表现歌曲情绪。并且用乐器来给音乐做伴奏。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音乐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2、巩固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以及一字多音在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运用轻快,放松,富有弹性的声音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春回大地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幅图里都发现了什么?
生:小草、小树、小花、小鸟、(小溪)。
师: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今天老师邀请了他们中的一员来我们班级做客,现在让我们听听她的声音吧!播放课件(溪水声)。生:小溪。
师:哪位同学知道小溪流水的声音?生:叮咚。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景,学唱歌曲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小溪的声音,那么我们一起来欢迎她吧!
1、节奏练习
课件出示:1、XXX|XX|2、X.X|X.X|美丽的小溪欢迎你啊!
生齐朗诵,并个别进行朗诵。
2、进行初次的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的呼唤声使的小溪迫不及待的想早点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们听她开心的唱起了歌。(播放音乐)
2/41=G
师:你们听了以后感觉这是个怎样的小溪啊?生:欢快的,活泼的。优美。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段旋律吧!
再次聆听音乐片段,接着跟师的琴进行学唱。
3、进行完整的聆听
聆听歌曲。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现在小溪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目――在歌曲里出现了几次|X.X|这样的节奏,(5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溪在来的路上都做了哪些事情,都碰到了谁?(播放音乐,出示歌谱)。生:撒满歌声,问候太阳,问候月亮和星星等。
4、师: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小溪很想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这首美丽的歌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小溪流水响叮咚》!(出示图片和旋律)
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出示太阳和月亮。再出示山野和楼顶。)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星的后面少了一拍。你们知道它跑哪里去了吗?生:跑下面去了。
(出示农民、洗衣姑娘。)
5、跟着音乐进行完整的演唱。(课件出示歌谱。)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选择乐器,表演歌曲
师:小溪看到同学们都表演的很好,她带给我们同学一些礼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加入小型的打击乐器
伴奏型:
XX|XX(手铃)
XO|XO(三角铁)
X--|00(手鼓)(长音的地方加入叮咚声。)
分组来进行演唱、伴奏。集体有感情的表演。
四、拓展歌曲,培养情操。
师:突然,天空雷声大作。山边掉下了很大的石头堵住了小溪的去路。同学们她向我们发出了呼救。(播放呼救声。)这是来了几个小朋友把石头搬开。小溪又继续往前奔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西北有个叫“玉树”的地方也发出了同样的呼救声“救救我!帮帮我!”本来他们也像欢快的小溪一样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忧无虑的奔跑着。但是突如其来的地震困住了他们,他们现在十分痛苦。(播放地震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用自己美妙的声音,来激励他们勇敢地顽强地站起来,就像前面的几个小朋友一样帮助小溪,帮助他们继续快乐地向前奔跑。
师:一起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完美结课
同学们,我们的课已经结束了。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条小溪,记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为培养四年级的学生保护大自然,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为主要导索。本课主要以欣赏导入,重点在学唱歌,让学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现就本课的教学做出反思:
一、本课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欣赏和唱歌。在这样的设计中即有了欣赏又有了唱歌,让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在唱歌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对于掌握切分节奏较困难,所以运用了连音线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此节奏。化难为易。
三、在欣赏环节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在欣赏过程中没有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乐曲《森林里的歌声》。相反,要求学生去聆听乐曲当中出现的动物鸣叫声及乐器声音,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聆听的趣味性。这样的聆听对学生而言相对有一定的难度。
2、在欣赏过程中重点不突出,对重点把握不好,没有突出欣赏的目的。应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欣赏音乐上,可让学生哼唱旋律。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和感受音乐的美感。
四、唱歌环节
1、在听完范唱后,老师应弹奏旋律时,边弹边唱,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这首歌曲更感兴趣。
2、在唱歌方法上欠缺,做得不够好。应带学生先唱谱,熟悉曲调。毕竟有一部分同学的识谱能力较弱,所以应顾全大局,照顾大部分学生。
3、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稍微放慢一点速度,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得更扎实。
4、在学生学会本首歌曲后,运用打击乐器伴奏时,应给出几种固定的节奏型,让学生按节奏打乐器,这样更好的控制和统一效果。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一些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此次上课的不足,发扬优点,让课堂更生动,学生更感兴趣。
篇8: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说课稿
教学目标:
1、能用亲切自然,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简单尝试进行识谱。
2、能用连音与跳音唱法,表现音乐舒展和欢快的不同情绪,通过两种情绪对比,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
3、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形成“音乐就在我们身边”的意识,以及寻找生活中“美的音响”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用连贯的气息、有力度变化的歌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气息的控制、一字多音和音准把握。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自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伴奏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教学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这堂课的主角是一位大自然的朋友,一起来听听它的声音,它是谁?
播放课件(溪水声)
生:溪流
你模仿一下吗?
2、师:看来我们对大自然中的声音都非常的敏感。在美丽的山谷中,小溪快活的流动着,听,它的歌声:
5430|1032|1060|5125|3、1|217|1―|10‖
①出示乐谱,师范唱,你听出了什么?让学生说说哪里是欢快的,哪里是优美舒缓的,为什么这样觉得。(若答不出,老师可先范唱一次)
②出示图谱,学唱曲谱
今天咱们来挑战一下曲谱,还记得吗?让蔡老师来帮助你们。(听琴声再唱)
③唱“啦”师画图形谱。
三、学唱歌曲
1、师:你们的声音真动听,仿佛一条小溪从我眼前流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小溪流水响叮咚》。听完以后告诉大家,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范唱。
3、学唱第一段
用“U”跟琴唱
学生默唱第一段歌词。
学生跟琴学唱歌曲第一大段,学生自己找出难点并解决。
4、学生跟琴学唱歌曲第二段
5.随钢琴带感情演唱整首歌曲。
6、教师范唱(突出强弱,音乐情绪)在歌曲中,哪里是欢快的小溪流,哪里是柔美的小溪流?
歌曲处理:指导学生讨论如何更好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从音色、速度、力度等方面发表意见)
7、集体有感情地跟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自制乐器碗琴和沙球。
师:同学们都成了一条快乐的小溪流,老师都被你们深深的感动了,因此我真的把小溪的歌声带来了。敲击碗琴,让生猜是什么乐器?出示,为什么音有高低?请生来尝试。
师:我可以用碗来表现溪水的声音。在美丽的山谷中,还有那么多动听的声音,我们可以如何去表现呢?
2、老师这里分别有两条节奏:①X0X0|X0X0②xo|xo练习拍打
拿出沙球,你看,他们分别适合用哪个乐器来演奏。用上沙球练习两个小节。
3.分组讨论怎样用上面两个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老师:我知道了,你们都非常的有节奏感。接下来,老师再来考考你们,刚才的两种节奏型都想为小溪流伴奏,那么你觉得他们俩分别用在哪里比较合适?同桌讨论一下,我请同学来回答。
4、课件展示节奏,学生随伴奏演唱并用手打节奏。
老师:你们回答的都不错,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是怎么把他们俩组合起来的。跟着老师一起来拍一拍。
5、师: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泉水的“叮咚”声,同学们优美的歌声交织成了一片,好像大自然中独一无二的交响曲。同学们,当你拍打这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吗?
5、师小结:最后我想对你们说,大自然太大、太美、太神奇啦!让我们去尽情挖掘她,从她身上找寻出更多的音乐。因为,音乐来自生活,音乐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踏着《小溪流水响叮咚》的节拍走出教室!
篇9: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说课稿
音乐《小溪流水响叮咚》说课稿
各位老师,今天我说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风景如画》中的《小溪流水响叮咚》。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歌曲为二段体,第一段(1-16小节)节奏和旋律明快,尤其第3、4小节的附点四分音符以及第11小节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富有动感。接着弱起进入第二段,情绪转为热情而舒展,歌曲的结尾用“啦”节奏欢快、富有特点,展现给我们的是小溪汇入大海的生动情景。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自然现象也非常关注,他们开始有独立见解,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他们有自然甜美的嗓音及灵巧的身形。我校虽有特长的学生寥寥无几,但通过几年音乐课的学习,学生体验、感受音乐和探索、创造音乐的活动能力也越来越强,具有一定的识谱及拍击节奏乐句的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
三、设计理念:
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基于这样的理念引导,我对“小溪流水响叮咚”这一教学内容作了如下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溪流水”的视频导入课题,通过练声曲,为后面的学唱作铺垫。
2、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通过音乐实践复习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切分音等节奏,以及一字多音的唱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把知识技能与音乐情感、音乐形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以音乐为载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处理,我设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借而抒发对祖国的深情爱意。
2、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音乐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3、巩固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以及一字多音在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以及亲切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切分节奏、附点四分节奏、弱起节奏、一字多音、长音的演唱及他们在音乐中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准备:,节奏卡片,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 )发声练习
1、师生问好。
2、导入: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好时节,每到周末我们都想去春游,想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那麽在大自然里我们可以听到一种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流水声)听,它在为我们唱歌: (用“啦”进行模唱 )。出示卡片
为学唱歌曲铺垫,解决跳跃音程以及节奏上的难点,初步做到用跳音与连音唱法演唱。
(二)揭示课题
初听歌曲
1、导入:看,这是生活中小溪流水的样子,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歌曲叫——《小溪流水响叮咚》,请你们听一听音乐所描绘的小溪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吧!(揭示课题)(播放视频)
2、提问:音乐有什么特点?描绘了怎样的风景?(出示歌词)
3、再次聆听音乐,熟悉歌曲内容,找出附点四分音符和切分音节奏的乐句。
揭示学唱内容,通过聆听,初步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继续解决节奏难点。
(三)学唱歌曲
1、听范唱,学生在书上找找有没有我们刚才听唱的旋律?
2、跟琴唱旋律,边唱旋律边体验音乐的速度、节奏以及起伏。
3、朗读歌词。
4、演唱歌词,理解歌词情感。
5、通过反复演唱重点乐句,体会音乐形象。
6、完整演唱
7、选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很多很多,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去发现,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快乐的生活,欣赏,享受大自然与生活赋予我们的美好世 界吧!(听音乐出教室)。
篇10:叮咚岛
“叮~咚”,一声响把小公主唤醒了,“耶?这儿怎么那么美?”公主清纯的声音让人陶醉……
一切的一切从那个黄昏发生———
女巫因为嫉妒公主天使般的容颜和银铃般的声音,和女儿商量把她扔到死亡谷,在死亡谷,没有人可以活出1天,更何况像这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主更是连一个日出的时间都可能坚持不住。
谁知女巫的女儿从小暗地和公主一起玩,密不可分,就在要成功时,女儿心软了,把昏迷药洒向女巫,带着公主来到叮咚岛,望了一眼熟睡的公主,便飞走了。叮咚岛因为常年有叮~咚的悦耳声而得名,景色堪比天堂,水里面居住着水精灵,可以疗伤,所以叮咚岛被每一代国王保护着,每年对贵族开发1次,可惜公主太小,还没有来过叮咚岛,自然不知道怎么回去……
篇11:风铃叮咚
风铃叮咚
在古老的大森林里,住着可爱的`小松鼠和他的同学们. 一天,小松鼠在家门前的草地上玩.它低头一看,发现了一个漂亮的易拉罐.小松鼠灵机一动,想:这么漂亮的易拉罐,扔掉多可惜啊!要是做成一串风铃那该多好哇!于是小松鼠把易拉罐带回家,洗干净,用彩色的线串起来,做成一串风铃,挂在自己家的窗前.一阵风吹过,风铃发出了美妙的声音:“叮咚”、“叮咚”,仿佛像悦耳的琴声.
作 者:还忆晨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二年级 刊 名:作文世界(小学版) 英文刊名:WORLD OF COMPOSITION 年,卷(期): “”(9) 分类号: 关键词:篇12:清泉叮咚记叙文
清泉叮咚记叙文
清泉,在山中伴着叮咚的响声奔跑,肆意却又拘束于两岸山石。
“泉”字,“白水”也。那透亮晶莹的泉水,怎不令人陶醉。
这是一处极普通却让我极怀念的山泉。他的泉眼很小,且隐藏在两块怪石之间,很不容易发现。在某天清晨,贪玩的我来此探险时,看见了他,惊呼一声,这里竟然还有一处泉眼。四周被水流冲击得遍布坑洼的围城将这深幽的眼环绕。我感到有些后怕。当我恶作剧般将水中的小鱼一次次捞出又放回时,他是否在看着我并进行着无声的谴责,而且还在预备着趁我未留心时激起一阵水花至于我淋湿衣衫。我希望他不会。自然是宽容的,他不会因为孩子的恶作剧而怪罪。可我不是孩子,他也只是自然中一眼清泉。
泉眼吐出的水尚未落入下方的潭中,便总有人将它接住。这水被老人称为“无根水”,用来煎中药再好不过。本来“无根水”应为雨水,可谁叫这雨水如今如此浑浊,以至于总能镇出一层沙呢。每一个献上无根水给自家父母的人总能被乡里邻舍称道孝顺。当然,这是老一辈。我隔壁家就有一位这样的“孝子”。可他却三两个月回来一次,对老人也不怎么好。也许他以前是孝顺,却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心喘不过气来而忘了孝吧。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泉水总汩汩向外流出,落在水面,“叮咚,叮咚”。他看着这一切,无声地发出评价。谁能读懂那水面的波澜和泉水流出的节奏,谁就算读懂了这天地的奥秘吧。
以往那甘冽的泉水总是过往农民解渴的`最佳饮品。可随着农民逐渐减少和自来水接进每家每户,那水便称为生水,每个试图品尝它的人总会听到旁人的好心劝告,“那水是生的,不卫生,喝了会拉肚子。”我的外婆听到这总会嘀咕两句,“我喝了一辈子不见有事。”也许在社会日益纷繁复杂时,水也复杂了起来。
泉水总算没有人去喝了,因为他干涸了。水底肥沃的淤泥被几个仍在种田的人捞去作了肥料。可我走过,看见那散发恶臭的泥,总能听见“叮咚,叮咚”的泉响,那是他为自己所奏的丧歌吧。
篇13:风铃叮咚作文
风铃叮咚作文
一天,小松鼠松松在外出玩的时候发现了几个易拉罐。它把这些易拉罐带回了家,用手工艺品的形式装饰了起来。
它先用彩纸剪出花纹,再用胶贴在了易拉罐上。然后把它们用线绳穿了起来,哦!风铃做好了!
试试效果怎么样!小松鼠松松边想边把风铃挂在了窗户上面。
呼,呼,呼!一阵风吹来了,小松鼠松松做的风铃顿时响起了动人的'音乐。叮咚,叮咚!仿佛风中有一位小小音乐家,在轻轻敲着木琴。
咦?谁在敲木琴?小猴灵灵好奇地问道。
是啊,不过有点像风铃,小兔白白边说边东张西望。
刺猬尖尖也探出头来,说:谁家安的风铃啊?
风过了,大家看到小松鼠松松家的易拉罐风铃便明白了刚刚的声音是怎么回事了。
松松,你好厉害啊!小兔白白羡慕的说。
没什么,这些很容易。松松谦虚地说。
风都停了,咱们一起玩吧。一直都不发话的尖尖说。
就这样,几个小伙伴们又开新地玩了起来。
其实,松松的这个小艺品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只要人人环保,地球就会拥有绿家园!让我们行动起来,还地球一片绿色,还天空一片湛蓝!珍惜生命,珍爱资源!地球就会生机勃勃!
【叮咚世界说课稿】相关文章:
1.心泉叮咚作文
5.世界多美呀说课稿
6.文人的世界说课稿
10.人心心泉叮咚的现代诗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