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24-07-20 08:08: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gewhjt00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篇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40分)

1.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

A.蔡伦 B.扁鹊 C.炎帝 D.祖冲之

2.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3. 5月20-22日,全国第14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沂南县召开。诸葛亮是下列哪一时期的著名政治家?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南北朝

4.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顾恺之 B、郦道元 C、王羲之 D、贾思勰

5.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交往与民族融合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6.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屋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8、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的主要原因是( )

A、因为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英雄

B、因为炎、黄两个部落走向了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C、因为炎帝和黄帝通过禅让制和平推选部落联盟首领

D、因为炎黄二帝带领人民治理了水患,发展了农业生产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2070年

C、公元前16 D、公元1600年

10、李白称赞他说:“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称赞他的功绩是( )

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

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D、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11、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2、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3、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4、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x疆

1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16、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17、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1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 )

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

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群众

19、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20、公元2,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21.列举题(10分)

(1).列举古代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三例)(6分)

(2).列举三国和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四例即可)(4分)

22.下列观点,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正确的请在括号内画上“√”否则画上“×”(共10分)

(1)商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最早国家的产生。 ( )

(2)春秋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了。 ( )

(3)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被称作东西二城,长安城里还有较为完备的下水道。 ( )

(4)佛教史载东汉末年传入我国的,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又深远的影响 ( )

(5)三国时,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 )

23.阅读下列材料:(第1题12分,第2题19分共31分)

1、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4分)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2、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1)三国是哪3个国家?并分别写出建立者和时间。(9分)

(2)简单写出三国鼎立中你最感兴趣的2个故事。写出不少于3个和三国有关的成语。(7分)

(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喜欢的英雄是哪位?(不写曹操,因为他是生活在东汉末年)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3分)

24、问答题(9分)

1、试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点。(4分)

2、试简要分析公元3到6世纪,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特点及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深刻的启示?(5分)

篇2: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40分)

1.A 2.B 3.C 4.C 5.B 6.A 7.B 8.B 9.A 10.A 11.C 12.C

13.B 14.A 15.A 16.B 17.A 18.B 19.C 20.A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21.列举题(10分)

1.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其他对亦可)

2.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22. × × √ × √X

23.阅读下列材料:(第1题12分,第2题19分共31分)

1(1).材料一 商鞅变法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秦孝公 北魏孝文帝 敢于向旧势力挑战,创新精神(其他意思对亦可)

22.魏蜀吴。分别建立时间是220,221,222年。建立者是曹丕、刘备、孙权。其他的内容酌情给分。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刮目相看

乐不思蜀

单刀赴会

诸葛亮子孔明,被刘备三顾茅庐清楚,长带一把羽扇,有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制订了进攻策略,此人极为聪明,三国演义中有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迹,聪明程度是周瑜极为嫉妒

24、问答题(9分)

1、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8分)

2、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1)封建国家的分裂,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2)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大融和。(3分)发展趋势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2分)启示:(1)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她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2)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3分)

篇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 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北京人

3.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女娲补天 B.精卫填海 C.大禹治水 D.牧野之战

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 B.夏朝灭亡 C.商朝灭亡 D.西周建立

5.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6.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卧薪尝胆”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7.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1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中央集权制

12.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的郡县长官

A.由丞相任免 B. 可以世袭 C. 由皇帝任免 D.民众推选

1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第。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材料体现的汉武帝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统一“度量衡”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5.《舌尖上的中国》解释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地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应该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16. 河南省安阳市举办文化节时打出了这样的横幅:“借来医圣千秋名,添得药都万般彩。”你知道该地举办的文化节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A.华佗B.王羲之 C.司马迁 D.张仲景

17. 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 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18.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经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 B.实行汉化 C.开发江南 D.科举取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3.(10分)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

(1)材料一中的改革有何作用?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2)材料二中“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这得益于那一次改革?(2分)

材料三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2分)

(4)据材料三,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二、三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5)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2分)

24.(10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百姓的幸福,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很多。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田地)荒,谷不殖(生长)。 ——《盐铁论•水旱》

(1)请选择:材料一中空格处所指应该是 (填字母)。(1分)

材料二 法家在确立个体农民土地财产私有制的基础上,以赏罚作为督劝人们生产的手段,……达到富国的目的。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为达“富国”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三 汉末到五胡乱华,北方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或走或死。各种胡人填补了汉人地区减少的人口,同时也因为他们更多的汉人流亡南方。 ——许倬云 《万古江河》

(3)根据材料三,汉末起人口流亡南方的原因是什么?(1分)给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篇4: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A B D D B C A D C A C B D C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21.(3分)

A西周;B战国;C三国(魏、蜀、吴)。(3分)

22.(7分)

(1)名称:丝绸之路;人物:张骞。(2分)

(2)机构:西域都护;意义:是今x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2分)

(3)地位: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时间:西汉;人物:蔡伦。(3分)

23.(10分)

(1)作用: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标志:葵丘会盟。(2分)

(2)年代:公元前2;改革:商鞅变法。(2分)

(3)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4)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都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

(5)品质: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坚持真理的信念;改革必胜的信心;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等。(2分)(写出其中1点即可。有其它回答,只要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要体现进取、创新、责任感、毅力、信念、信心、奉献、牺牲等体现优秀品质的关键词)

24.(1)C(铁器或铁农具)(2分)

(2)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2分,每点1分。)

(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1分);

影响: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2分,每点1分。)。

(4)因素:生产工具、经济政策、劳动力和技术、社会环境(每点2分,写对任意2点即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说明:非选择题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篇5:七年级历史上册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下列原始居民中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原始居民

3、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A、尧B、舜C、禹D、启

4、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

A、商朝B、夏朝C、秦朝D、周朝

5、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制度产生的

A、奴隶B、禅让C、分封D、世袭

6、“卧薪尝胆”的故事出自:

A、葵丘之盟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D、城濮之战

7、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B、孙膑C、张仪D、苏秦

8、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次改革运动,它发生在:

A、齐国B、楚国C、魏国D、秦国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1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首领是:

A、刘邦、项羽B、陈胜、吴广

C、刘邦、陈胜D、项羽、吴广

11、秦未起义军中,率军最终消灭秦朝的是

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

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下列哪个提出的:

A、孔子B、刘彻C、董仲书D、刘邦

13、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是要打击:

A、匈奴B、大月氏C、乌孙国D、滇王

14、西汉时,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洛阳B、成都C、徐闻D、长安

15“汉委奴国王”金印是中国与下列哪个国家(地区)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物?

A、朝鲜B、日本C、大秦D、欧洲

16、下列不是三国时代的人物是:

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

1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统一全国的'是

A、东晋B、西晋C、南朝D、北朝

18、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

A、由东向西B、由西向东C、由南向北D、由北向南

19、北朝时,下列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哪个民族的影响最大?

A、匈奴B、氐C、鲜卑D、羌

20、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批文物,从上面的文字分析它是商代文物。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二、填空(15分)

21、青铜器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在湖南出土的___________堪称青铜器中的。

22、战国后期,秦国经济发达,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御强大的匈奴,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__。

23、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东汉时,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汉朝至南北朝时期,“医圣”__________编著《伤寒杂病论》,民间医生_______发明麻沸散,真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24、“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学名著__________的评价,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时期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_用毕生精力写出的不朽著作。

25、我国古代艺术已达到很高的成就。如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___,堪称音乐的世界奇迹;__________堪称中国古代雕塑的大型陈列馆;

26、“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____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画家顾恺之的______和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

三、材料分析题:(27题10分,27题10分,28题9分,29题6分,共25分)。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10分):

材料一认真阅读下面两幅图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年,唯二人得还。

材料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使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请回答问题:

(1)左图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图中跪着的人物是谁?

(2)从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3)此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右图和材料二、三简要说明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28、阅读下列材料(9分):

9月,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顺利举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

(2)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29、读《商鞅变法》图。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了

中国古代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6分)

请回答:

(1)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变法时秦国的国王是谁?

(2)简要写出商鞅变法的二项主要内容。

(3)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有哪些?(写出其中两点)

四、简答题(本大题20分。30题10分、31题5分、32题5分)

30、《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出理由)(6分)

3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1)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2分)

32、看图片回答问题(5分)

ABCD

请回答:(1)请分别写出B、C、D图片中文字的名称。(3分)

B、C、D。

(2)再分别说出C、D这些文字主要广泛使用于哪些朝代?(2分)

篇6: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I.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 1.Tom is 8-year-old boy.

A.a B.an C.the D./

( ) 2.---Mum, is my friend, Jim.

---Nice to meet you.

A.that B.this C.he D.it

( ) 3.--- is Judy?

---She is 1.6 meters tall.

A.How old B.How much C.How many D.How tall

( ) 4.---Is this his book?

--- . It’s her book.

A.Yes, I am B.No, it isn’t C.Yes, it is D.No, he isn’t

( ) 5.Here some oranges for you.

A.is B.am C.be D.are

( ) 6.They want to have a party for Linda’s birthday.

A.six B.sixth C.the sixth D.sixteen

( ) 7.--- is the black T-shirt?

---It is 58 yuan.

A.What B.How much C.How many D.What color

( ) 8.My friend Lily is taller than me.

A.more B.much C.as D.very

( ) 9.---Your bedroom looks very nice!

--- .

A.Thank you B.Oh, no C.No, don’t say so D.You’re welcome

( ) 10.Their are in the bookcase.

A.dictionary B. dictionaries C.dictionarys D.watchs

( ) 11. Math teacher is Mrs. G reen, and history teacher is Miss Zhang.

A.I, he B.My, he C.I, his D.My, his

( ) 12. Are good friends. We are classmates.

A.Me and Tom B.Tom and me

C.Tom and I D.I and Tom

( ) 13.---What fruit do you like?

--- .

A.Ice-cream B.Carrot and apple

C.Rice and chicken D.Oranges and apples

( ) 14.I don’t want when I grow up.

A.to fat B.be fat C.fat D.to be fat

( ) 15.Look! Those books are a good price. Let’s buy some.

A.at B.in C.for D.on

( ) 16.The woman in blue is mother.

A.Kitty and Peter B.Kitty’s and Peter

C.Kitty’s and Peter’s D.Kitty and Pete r’s

( ) 17.We have a school trip November 14th.

A.in B.on C.at D.for

( ) 18.Li Fei can spell computer, I can’t.

A.but B.and C.about D.because

( ) 19.---What do you like, tea milk?

---Tea, please.

A.and B.but C.or D.with

( ) 20.I’ll take the shoes.

A.a pairs of B.pair of C.a pair D.a pair of

II. 完形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My mother likes to collect(收集)sports things. He 21 many sports things.

He likes basketball very much 22 he doesn’t play basketball. He only likes to 23 basketball games on TV. And he likes basketball shoes very much. He has four 24 basketball shoes. And he always wears(穿)these basketball 25 . He has ten ping-pang 26 and two ping-pang bats 27 his box. He has many photos of sports stars. He 28 their names, too.

How 29 your brother? 30 he like any things?

( ) 21.A.is B.have C.has D.am

( ) 22.A.and B.so C.but D.because

( ) 23.A.look B.watch C.see D.be

( ) 24.A.pairs B.pair of C.pair D.pairs of

( ) 25.A.shoe B.shoes C.shoees D.shoese

( ) 26.A.ball B.balles C.balls D.ballse

( ) 27.A.in B.for C.about D.at

( ) 28.A.buy B.buys C.know D.knows

( ) 29.A.sbout B.for C.on D.much

( ) 30.A.Does B.Do C.Is D.Can

III. 阅读理解(每题2分,共30分)

A

Bruce is an English boy. Now he lives in a big house in Beijing with his parents, but he can’t speak Chinese, he can only speak English. He likes swimming very much, and his house is near a river. He often goes to swim with his friends in the river. There are three people in his family. His father is a bank clerk, his mother is a teacher. It’s Sunday today, Bruce doesn’t go to school. Their parents aren’t at work. They go to the park by bus. Now they are in the park, they enjoy themselves very much.

( ) 31.What language does Bruce speak?

A.Franch. B.English. C.Chinese. D.Japanese.

( ) 32.What does Bruce like?

A.He likes running.

B.He likes talking.

C.He likes swimming.

D.He likes singing.

( ) 33.Where does Bruce live?

A.He lives in a hotel.

B.He lives in a school.

C.He lives in a bank.

D.He lives in a big house.

( ) 34.Where is Bruce’s house?

A.Next to a park.

B.In front of a school.

C.Near a river.

D.Behind a park.

( ) 35.Where are Bruce and his parents now?

A.At home. B.At school. C.In a park. D.On a bus.

B

Here are my three photos.

This is my friend, Wu Huan. She is a good girl. She is 11 years old. She is in ChongQing with her family. She likes vegetables and chicken. She doesn’t like ice cream or strawberries.

This is me. My name is Chen Ming. I am 12 years old. I a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n Suzhou. I like eating fruit and vegetables. But I don’t like eggs or carrots.

This is my friend, too. His name is Doudou. He is in Suzhou with me. He likes bones(骨头). He doesn’t like broccoli. He likes playing with balls. He is a nice dog!

( ) 36.How many friends does Chen Ming have?

A.One. B.Two. C.Three. D.Four.

( ) 37.Where is Wu Huan?

A.In ChongQing. B.In Suzhou.

C.In Hangzhou. D.In Wuhan.

( ) 38.Doudou likes .

A.ice cream B.bones C.broccoli D.eggs

C

Nancy is an English school girl. She studies in a middle school. She has a little brother. His name is John. John is only four. Nancy likes him very much. Today is Sunday, Nancy wants to do her homework. She takes out her pencil-box and opens it. “Oh, dear! Where’s my pen?” She can’t find her pen. She goes to ask her brother in his bedroom.

“John! I can’t find my pen. Can you see…Oh, what are you doing with my pen?”

“I’m writing to my friend, Peter.” John answers.

“But how can you? You don’t know how to write!”

“It doesn’t matter. Peter can’t read.” John says.

( ) 41.How old is Nancy’s brother?

A.Five. B.Four. C.Six. D.Three.

( ) 42. can’t find her pen.

A.Nancy B.Peter C.John D.Friend

( ) 43.Where’s John?

A.In the school. B.In a shop.

C.In his bedroom. D.In her father’s car.

( ) 44.Which is not right?

A.Nancy finds her pen in John’s room.

B.John can’t write.

C.John is writing with her sister’s pen.

D.Peter can read.

( ) 45.John and Peter are .

A.friends B.English C.at home D.school girls

IV. 任务型阅读(10分)

The Chinese New Year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for the Chinese people. It usually come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It takes about 15 days to preare for it.

On the e ve of the festival, people close the shops and stay at home. They all get together for a big dinner. They stay up late and enjoy dumplings at midnight for good luck.

In the morning, people dress in their best clothes, and usually the old stay at home, the young go out to pay a New Year Call(拜年). It is an important time for the young. The young people bow(鞠躬)to the old people. The Chinese call this “Ke Tou”. This means “touching the ground with the forehead(额头)”. Then the young people give their best wishes to the old people. The old people give children gifts or lucky money.

They are very polite(礼貌)and do not use bad words on the Spring Festival Day. It,s the most important day of the year.

46题选择正确选项;47-48题简略回答问题;49题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汉语;50题判断正误(“T”表示正确,“F”表示错误)。

46.“The Chinese New Year”in the passage means . ( )

A.Mid-autumn Festival B.the spring festival

C.Christmas Day D.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47.Do they eat dumplings at midnight for good luck on the eve of the festival?

48.When does the Chinese New Year usually come from?

49.

50. In the morning, the young people give their best wishes to the old people. ( )

V. 词语运用(10分)

51.Beijing has many big .

52.Frank eggs for dinner every day.

53.My room is , but Gina’s is not.

54.I have a music lesson for two .

55.The keys on the dresser.

VI. 基础写作(20分)

A)连词成句(10分)

56. like, we, very, bananas, much

57. you, to, do, how, go, school

58. friend, a, does, have, your, baseball, does

59. can, you, for, the, dictionary, ask, him

60. I, because, like, boring, do, geography, not, it, is

B)书面表达(10分)

61. 假如你叫Jack,向好朋友Mike写信介绍你们初中学校及学校课程,介绍中体现出个人

爱好及对学校所学课程的个人感受。(不少于80个单词)

Dear Mike,

Yours,

Jack

篇7: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1-5 BBDBD

6-10 BBBAB

11-15 DCDDA

16-20 DBACD

21-25 CCBDB

26-30 CADAA

31-35 BCDCC

36-40 BABDD

41-45 BACDA

46.B

47.Yes , they do

48.It’s usually come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篇8: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后面的答题栏内)

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

A 周武王 B 齐桓公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2、以下战役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是( )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4、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

A 《离骚》 B 《论语》 C 《道德经》 D 《孙子兵法》

5、5月,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一份申请书,欲将“中国端午节”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 )

A 屈原 B 老子 C 孔子 D 孟子

6、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三顾茅庐 D 七擒孟获

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B 北方农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D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8、下列以少胜多战役,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9、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统一北方的是( )

① 曹魏 ② 孙吴 ③ 前秦 ④ 北魏

A 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③ ④ D ③ ④

10、沐浴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小明一家成为农业专业户。他的爸爸想要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为选择符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区自然规律的项目,他想查阅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正在就读八年级的小明到书店为爸爸购买了这部著作。小明为父亲购买的农学著作是( )

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1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兴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秦→西汉 B 西汉→东汉 C 东汉→三国 D 三国→西晋

12、下列人物曾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的领袖的是( )

① 陈胜 ② 吴广 ③ 张角 ④ 刘邦 ⑤ 项羽

A ① ② ③ ④ ⑤ B ① ② C ④ ⑤ D ① ② ④ ⑤

13、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 )

A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B 丝绸之路 C新航路的开辟 D 郑和下西洋

14、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A 李冰 B 张衡 C 华佗 D蔡伦

15、下列历史人物在《史记》中不可能有记载的是( )

① 陈胜 ② 项羽 ③ 华佗 ④ 蔡伦

A ① ② ③ B ① ② C ③ ④ D ② ③

16、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北京周口店 B 云南元谋 C 浙江余姚 D 陕西西安

17、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1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 北京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19、王亮同学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 )

A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 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 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 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20、“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二、材料分析题(21题13分,22题14分,共计27分)

21、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请回答:

⑴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反映了“百家争鸣”中的哪家思想?(5分)

⑵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什么时期谁提出的?材料一中开创实践此制度的人物是哪一位?除了材料一所述的措施之外,他还采取过哪些措施?(5分)

③汉武帝时期继续实行此制度,出现了什么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即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外交原因或措施)(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请回答:

(1)如果你是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你对上面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说出理由。(4分)

(2)如果你是奴隶主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2分)

(3)如果你是农民,你对这些措施的看法如何?(4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事件的内容?此事件有何历史意义?(4分)

三、问答题(23题13分,24题10分,25题10分,共计33分)

2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各举一例)(4分)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2分)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4)假使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2分)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分)

24、儒家学派是由谁在什么时期创立的?它在发展过程中遭到的第一个沉重打击是什么?它后来又是怎样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你认为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10分)

25、x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知道x疆地区古代称什么吗?在汉朝时期最早为加强我国与x疆地区密切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请列出他的主要事迹。x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并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今天如何加快x疆发展?(10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1 B 2 A 3 D 4 B 5 A 6 A 7 B 8 D 9 C 10 A 11 A 12 D 13 B 14 D 15 C 16 B 17 C 18 C 19 B 20 C

二、21、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1分)具体内容是: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检察,最后由皇帝决定;地方推行郡县制。(3分)反映了法家的思想(1分)

⑵最早是由战国时期韩非提出的(2分)开创实践此制度的人物是秦始皇(1分)他还采取过: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答对两条即可得2分)

⑶出现了大一统局面(1分)原因是: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封国越分越小;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治理黄河,出现经济繁荣,把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外交上,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汉朝与西域交往日趋频繁。(答对其中两项即得2分)

22、(1)承认土地私有制,保证了我的利益。奖励军功使得只要我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就可以得到以前只有奴隶主贵族才能享受的爵位和官职。这给了我掌握政权的机会,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4分)(2)对按军功授予爵位这一条最为不满,因为如果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世袭的贵族特权,严重损害了我的利益。(2分)(3)我对改革表示欢迎,因为奖励农耕,调动了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能让我安定地生产生活。(4分)(4)商鞅变法。(1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分)

三、23、(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4分)

(2)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2分)

(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1分)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2分)

(4)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2分)

(5)主流:和平友好。(1分)树立民族平等,友好往来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他表述也行)(1分)

24、⑴孔子(2分)春秋(2分)

⑵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2分)

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2分)

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25、⑴西域(2分)

⑵张骞(2分)

⑶两次出使西域或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2分)

⑷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2分)

⑸维护民族团结;坚持党的领导;实行西部大开发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篇9: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

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 老师让小丽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小明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 ( )

A.推恩令 B.王位世袭 C.禅让制 D.大一统

3. 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 B.巩固对西周的统治

C. 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D. 炫耀周的强大

4. 公元前7世纪后期,使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 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5.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来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

A.晋文公 B.越王勾践 C.齐桓公 D.楚庄王

6.“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A.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 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

7.“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 )

A.众多豪门望族 B.众多思想流派

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式

8.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

①破釜沉舟 ②烽火戏诸侯 ③退避三舍 ④围魏救赵 ⑤纸上谈兵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9. 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0.秦始皇当时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_______的入侵。( )

A. 匈奴 B.越族 C.突厥 D. 蒙古族

11.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儒家思想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国家统一问题

12.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x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x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x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 玄奘西行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3.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4.史学名著《史记》记述我国古代( )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15.东汉末年的各路军阀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的是( )

A.刘备 B.袁绍 C.曹操 D.孙权

16.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最主要是因为( )

A.国家统一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太学的建立 D.交通发达

17.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 )

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宋

19.你认为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主要是因为( )

A.促进了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B.保护了鲜卑族的保守势力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迁都洛阳

20.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篇10: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共3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史记》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 《史记》的作者是谁?(1分)

(2)材料一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3分)

(3)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2分)

23.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公元前2,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

(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6分)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6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2分)

四、问答题(共16分)

2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2分)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2分)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4分)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点)(6分)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C C B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B C B A A C B

二、材料分析题

22.(1) 司马迁(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3)孔子,仁政,儒家,《论语》

23.(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的现象。

(2)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统一南北;没有。

(4)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关于启示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4.(1)《史记》反映了汉朝时江南经济发展落后,而《宋书》则反映了南朝时江南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有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

(2)原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 基础。

三、问答题

25.(1)管仲。

(2)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3)①迁都洛阳; ②汉化措施: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意义: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离散数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4.四年级上册期末考试题

5.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6.七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题

7.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9.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题

10.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下载word文档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