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题
“福布斯首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题,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题
论述题
1、试述逻辑斯蒂克方程的应用条件与局限性
逻辑斯蒂克方程在数学上简单,明确。模型中的两个参数r和k都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这一模型基本上概括了自然界生物种群增长的最一般的规律,它的现实性十分明显。但是自然中界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该模型也有一定的应用条件与局限性,亦即应用的前提条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描述的是世代重叠的单个种群的增长动态过程,没有考虑与其它生物种群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等关系。
(2) 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负荷量,用k表示,在实践中k值往往较难确定。
(3) 所有各个个体在其繁殖潜力上是均等的,即假定在所有的时间内种群均有相同比例的个体处于繁殖状态。实际上,未成熟个体和成熟个体在繁殖上的贡献相差甚大,即使是成熟的个体在繁殖上也有差异。
(4) 具有稳定的年龄结构组配。
(5) 繁殖能力维持恒定,不受气候和其它环境条件变化莫测干扰,即r是常数。
(6) 密度对种群增长的抑制是即时的,无时间滞后效应。
(7) 环境阻力是种群密度的线性函数,即种群增长随密度增加阻力逐渐地按比例下降。
在现实中种群的增长过程要比逻辑斯蒂克增长复杂得多,由于种群内、种间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种群的年龄结构、繁殖能力、环境空间容量等都在发生变化。此外,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对种群的动态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2、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有哪些?了解种群间相互作用在农林业实践中有何指导意义。
(1) 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竞争、偏害作用、寄生、偏利作用、互利共生以及中性作用等六种。
(2) 了解种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在林业生态实践中具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营造混交林和复层林时一定要选择在生态习性,生活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的树种进行混交,例如:阳性与耐荫树种,浅根性与深根性树种进行混交,避免树种间的剧烈竞争。据研究榆属与栎树,白桦与松树,是相互抑制的,不能栽植在一起。在进行农林复合经营时,利用茶树喜欢一定的遮荫的特点,进行松茶间作,可以提高茶叶的质量和产量,收到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由于异株克生作用,胡桃树周围不能种蕃茄,马铃薯;苹果旁不能栽玉米等。在营林工作中,对于天然更新起来的次生林,进入郁闭阶段后,要及时进行透光调整林分组成,解决种间竞争的矛盾。
3、论述种群调节理论:
(1)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非密度制约的气候学派 :气候学派多以昆虫为研究对象,认为生物种群主要是受对种群增长有利的气候的短暂所限制。因此,种群从来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增殖到环境容纳量所允许的数量水平,不会产生食物竞争。
(2)外源性种群调节理论,密度制约的生物学派
内源性种群调节理论,自动调节学派按其强调点不同又可分为行为调节学说、内分泌调节学说和遗传调节学说。
行为调节学说:社群行为是一种调节种群密度的机制。社群等级、领域性等行为是传递有关种群数量的信息,特别是关于资源与种群数量关系的信息。通过这两种社群行为可把动物消耗于竞争食物、空间和繁殖权利的能量减到最少,使食物供应和繁殖场所等在种群内得到合理分配,并限制了环境中动物的数量,使资源不至于消耗殆尽。当种群密度超过一定限度时,领域的占领者要产生抵抗,不让新个体进来。
内分泌调节学说: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经受的社群压力增加,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影响了脑垂体和肾上腺的功能,使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加。 这就是种群内分泌调节的主要机制。该学说主要适用于兽类,对其他动物类群是否适用尚不清楚。
遗传调节学说:当种群密度增加,死亡率降低时,自然选择压力比较松弛,结果种群内变异性增加,许多遗传型较差的个体存活下来。当条件回到正常的时候,这些低质个体由于自然选择压力增加而被淘汰,于是降低了种群内部的变异性。
篇2: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它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3、尺度:是指生态现象或生态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
二、单项选择题
1、最早给出“生态学”定义的是(B)。
A. 奥德姆 B. 海克尔 C. 达尔文 D. 高斯
2、在诸生态因子中 B 的因子称为主导因子。
A 能替代少数其他因子
B 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
C 把其他因子的直接作用变为间接作用
D 对其他因子有影响作用
3、著有《生态学基础》一书并因此获得“泰勒”奖,被誉为“现代生态学之父”的是下列哪位生态学家?(A)
A. Odum B. Haeckel C. Clements D. Tansley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
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 B.种群生态学 C.行为生态学 D.草原生态学
三、多项选择题
1、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ABC)
A.野外 B.实验 C.理论
四、填空题
1、生态学是研究 生物 及 环境 相互关系的科学。
2、普通生态学通常包括 个体 、 种群 、 群落 和 生态系统 四个研究层次
3、理论生态学按照生物类别可分为 植物 生态学、 动物 生态学、 微生物 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4、 坦斯利 于1935年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5、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可分 野外 、 实验 和 理论 的3类
6、生态学的定义是由 Haeckel 于 1866 年提出来的。
五、简要回答
1 、什么是生态学? 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2、简述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根据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分类: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等;根据生物类群分类: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等;根据生境类型分类: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沙漠生态学等;根据交叉学科分类: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等;根据应用领域分类:农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
3 、生态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分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现在)。
4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
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
六、论述题
1、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
(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
2、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1)整体观和综合观。生态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许多学科的基本观点。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综合观和整体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
(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
篇3: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摘抄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摘抄
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
(1)先由绿色植物把太阳光能变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能(化学能)。
(2)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
(3)能量在每一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而且,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也不可能全部转化到下一营养级中,因此,能流越来越细。
2、简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小循环)和地球化学循环(大循环)的特点。
小循环:必须有生物参与,范围小、流速快、周期短。
大循环:可以无生物参与,范围大、流速慢、周期长。
小循环寓于大循环之中,没有大循环就没有小循环。小循环对大循环也有影响,自从生物界诞生以后,许多物质的大循环都有了生物的参与。
3、简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1)陆地:大气二氧化碳经陆生植物光合作用进人生物体内,经过食物网内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大气。另有一部分固定在生物体内的碳经燃烧重新返回大气。
(2)水域: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经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进入食物网,经过各级生物的呼吸分解,又以二氧化碳形式进入水体。
(3)水体中二氧化碳和大气中二氧化碳通过扩散而相互交换,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参与生态系统碳循环,生物残体也可沉入海底或湖底而离开生态系统碳循环。
4、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
5、简述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
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
标志: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
篇4:成考专升本生态学模拟题及答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模拟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1. 优势种:指群落中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2. 频度:群落中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占整个样方数的百分比,表示物种的个体在群落地段分布的均匀状况。
3. 群落交错区:又称为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
4. 多度:植物群落中物种个体数目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
5. 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之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6. 演替系列:在同一地段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所经历的顺序出现的群落系列称为演替系列。
7. 顶极群落:演替系列的最后阶段的群落,是演替系列中的一个阶段。
8. 生态型:同一生物的不同个体群,由于分布地区的间隔,长期接受不同环境条件的作用和影响,趋异适应的结果不同个体群之间产生分异并在遗传上固定下来,这种不同的个体群的称为生态型。
9. 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
10. 建群种:在群落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大的种称为建群种,一般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
11. 原生裸地: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段。
12. 次生裸地: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
篇5: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 ( )
A、不利
B、有利
C、一样
D、不确定
2、植物体一般含水量达 ( )
A、30%~40%
B、40%~50%
C、50%~60%
D、60%~80%
3、土壤真菌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 )
A、菌丝
B、根瘤
C、菌根
D、子实体
4、顶极一格局假说的优势顶极,相当于单元顶极论的气候顶极的 ( )
A、后顶极
B、前顶极
C、分顶极
D、气候顶极
5、植物对高原生态环境适应方式是 ( )
A、形成CO2的储库
B、光合作用量子效率升高
C、细胞内叶绿体大、数量少
D、气孔导度减小、数目增多
6、粳稻和籼稻属于 ( )
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
D、以上都不正确
7、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 ( )
A、群集分布
B、均匀分布
C、成丛分布
D、随机分布
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数数量为 ( )
A、大于K/2
B、等于K
C、等于K/2
D、小于K/2
9、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 ( )
A。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B、它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
C、它的理论逐渐形成
D、以上全部内容
10、鸟类繁殖季节在春季,促使雌鸟排卵的主要因素是 ( )
A、温度上升
B、食物质量提高
C、光照强度增强
D、日照时间加长
11、旅鼠啃食植物,其数量增长。植物遭破坏后,会引起旅鼠外迁或因饥饿而死亡及遭到捕食。旅鼠的减少,使植物量增多,这为存活的旅鼠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旅鼠的数量又逐渐增长。旅鼠的这种增长现象是 ( )
A、指数增长
B、季节性增长
C、周期增长
D、逻辑斯谛增长
12、群落之间、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可见标志是 ( )
A、生态位
B、群落水平结构
C、群落垂直结构
D、群落外貌
13、在青草一蚱蜢一青蛙一蛇一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上,猫头鹰的体重每增加1kg,理论上至多需青草 ( )
A、500kg
B、1000kg
C、5000kg
D、10000kg
14、生态学巩固时期,生态学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主要是指 ( )
A、生态学概念的提出
B、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
C、生态学的广泛应用
D、生态学同其他学科的渗透交叉
15、根据地球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划分为 ( )
A、区域环境和生态环境
B、区域环境和自然环境
C、生态环境和人工环境
D、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16、下列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
A、鸟与树
B、青蛙与水稻
C、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
D、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17、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 )
A、种群平衡
B、种群爆发
C、种群衰退
D、生态入侵
18、关于生物群落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C、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
19、饶基耶尔频度定律表明 ( )
A、属于低级频度的种类通常较多
B、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高
C、频度越高的种的数目越低
D、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少
20、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 )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
B、主动地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
C、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进行冬眠
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阴性湿生植物海绵组织发达,调节水分平衡的能力___ 。
22、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为群落中的常见种类,包括了除优势种外的一个很大范围的植物种,这样的植物种是___ 。
23、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岸带、浅海带、上涌带、远海带和___ 等部分。海带、裙带莱、紫菜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在海岸带部分。
24、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或在人类过度捕猎,或栖息地被破坏的情况下,其种群数量会出现持久性下降,称为___ 。
25、研究一定区域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规律的生态学分支是 ___ 。
26、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___。
27、按环境范围大小,可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___ 和内环境。
28、饶基耶尔将地图上同一生活型的地点联合成线,称为___ 。
29、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一般表现在坡向、坡位、坡度和___ 。
30、由于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人体出现非正常疾病和有害的生理过程,使人类生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下降的现象叫___ 。
31、按演替进程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快速演替、长期演替和___ 三类。
32、在山区,方向有昼夜转换现象的地方性风叫做山 ___ 。
33、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菌称为___ 。
34、在温暖季节里,有一种风带来热而干燥的空气,受这种风的影响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受破坏。这种风称为 ___ 。
35、根据竞争的作用方式,可将竞争区分为干扰竞争和___ 两种类型。
36、次生演替过程中,若破坏后的群落在保护中不断恢复则叫 ___ 。
37、群落内由于环境因子水平分布的差距,形成各种不同的小型的生物组合叫___。
38、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___首先提出来的。
39、按群落的代谢特征,演替可分为自养性演替和 ___ 。
40、在一个群落中,如果频度在21%~80%的物种比例增高的话,说明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说明 ___ 。
三、判断题: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41、玉米是属于长日照的植物。 ( )
42、光照强度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等气候因子的变化,同时也会引起土壤因子的温度、湿度、蒸发、蒸腾等的变化。 ( )
43、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 ( )
44、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20%。 ( )
4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的组成成分。 ( )
46、由于生物群落会对其居住的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产生了特殊的群落环境。( )
47、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驯化生态系统。 ( )
48、草本植物群落形成后,大型动物开始定居繁殖。 ( )
49、群落生活型的.相似,反映了群落进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适应途径的一致性。 ( )
50、森林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生态系统。 ( )
四、简答题:51~5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土壤微生物性质的生态作用。
52、简述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
53、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五、论述题:54题。20分。
54、论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D 3、C 4、D 5、A 6、A 7、B 8、C 9、D 10、D
11、C 12、D 13、D 14、D 15、D16、D 17、B 18、A 19、A 20、D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1、较差
22、伴生种
23、珊瑚礁
24、种群衰落
25、景观生态学
26、环境因子
27、微环境
28、等生活型线
29、海拔高度
30、人体退化
31、世纪演替
32、谷风
33、根瘤菌
34、于燥风
35、利用竞争
36、群落复生
37、小群落
38、坦斯利
39、异养性演替
40、此群落会出现植被分化和演替的趋势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1、× 42、√43、×44、√45、 ×
46、√ 47、√48、×49、√ 50、√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51、(1)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和还原者,它们能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
(2)微生物的分泌物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可以直接分解。
(3)微生物产生一些生长激素和维生素类物质对植物的生长有具体作用。
(4)某些微生物与某些植物形成共生体。
52、(1)他感作用使一些农作物不宜连作。
(2)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中的种类组成,是造成种类成分对群落的选择性以及某种植物的出现,引起另一类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3)他感作用是影响植物群落演替重要的因素之一。
53、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 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五、论述题:20分。
54、(1)完整的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部分组成。组成生态系统的各成分,通过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彼此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功能体系。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功能结构。形态结构即群落结构,功能结构主要是指系统内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构成的网络结构或营养位级。
(3)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运转、做功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能被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在细胞代谢中又转化为机械能和热能。
生态系统的物质,主要指生物生命所必须的各种营养元素。生态系统中流动着的物质具有双重作用。首先,物质是储存化学能的运载工具,如果没有能够截取和运载能量的物质,能量就不能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其次,物质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的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构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功能单位。
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还有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
篇6: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卷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l 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 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 光补偿点较低,生在全光照条件下 D 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 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 水稻 B 玉米 C 大豆 D 冬小麦
3 有效积温法则公式中,T0为
A平均温度 B 生物学零度 C 有效积温 D 天数
4 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 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 根系发达时表面积较大
C 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 根系不发达,时表面积较大
5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 块状结构 B 团粘结构 C 核状结构 D 片状结构
5 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
A 块状结构 B 团粘结构 C 核状结构 D 片状结构
7 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 顶冠 C 根系发达 D 旗冠
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A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 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9 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A 疏透结构 B 紧密结构 C 稀疏结构 D 通风结构
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于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
A焚风效应 B 山风效应 C 谷风效应 D 陆风效应
11 种群是指
A 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D 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 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会 D 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衰退型 D 混合型
13种群平衡是指
A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 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 种群迁人和迁出相等
D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14 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
A 周期性波动 B 种群爆发 C 不规则被动 D 季节性消长
15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____________首次提出的。
A奥德姆 B 林德曼 C 达尔文 D 坦斯利
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
A 演替原则 B 植物区系 C 植被型 D 群落生态
17 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
A 蒙古栎 B 长白落叶松 C 红松 D 兴安落叶松
18 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A 地面芽植物 B 地上芽植物 C 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19 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A 原生演替 B 次生演替 C 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
20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 气候顶级 B 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 地形顶级
20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A 气候顶级 B 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 地形顶级
21 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
A 温带 B 热带 C 亚热带 D 寒温带
22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A 初级总生产力 D 初级净生产力 C 群落净生产力 D 次级生产力
23 人类对作物科加能源的作用主尽是
A 改善环境 B 消灭竞争者 C 增加总生产量 D 增加净生产量
24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 海洋 B 草原 C 海陆交接地带 D 荒漠
25 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 草原 B 森林 C 海洋 D 农田
26 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A 湖泊 B 草原 C 果园 D 热带雨林
27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 石油 B 天然气 C 煤 D 水能
28 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 总主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 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 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 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29 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
A 彻底消灭害虫种群 B 保护天敌
C 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 D 保护害虫种群
30 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
A 3% B 0.5% C 20% D 万分之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1 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________。
32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___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33 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称为_________。
34 风将植物的种子吹到一个新的地点而发芽生长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
35 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 所以地形称为__________生态因子。
36 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_______四类。
37 种群的自动调节可分为行为调节、__________和遗传调节三类。
38 竟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____。
39 当资源不足的时候,物种之间为利用资源而产生的竞争称为__________。
40 某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或最大密度,即为该环境对该种群的_______。
41 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量称为__________。
41 单位面积上或单位体积中种群的个体数量称为__________。
43 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____。
44 演替按基质的性质可划分为__________和次生演替两类。
45 生物群落的季节变化受环境条件特别是受__________周期变化所制约。
46 森林群落通常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__________四个层次。
47 生态位的数量特征主要是__________和生态位重叠。
48 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
49 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人食物链中的__________键。
50 林德曼效率又叫__________。
51 营养物质循环的后期与前期相比,封闭性增强,循环速度__________。
52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__________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
53 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联密度过度增长。
54 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____的原则。
55 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流农业污染源和__________污染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56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57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58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9 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四、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5分。
60 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篇7:成考专升本《语文》基础练习题
成考专升本《语文》基础练习题
选择题
1.北宋时期,第一位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是( )
A.李清照
B.柳永
C.苏轼
D.李煜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一文中,司马光强加给王安石变法的罪名是( )
A.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
B.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C.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
D.一切不事事
3.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属意动用法的是( )
A.左右皆笑之,以告
B.冯谖客孟尝君。
C.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D.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4.《**》、《断魂枪》、《苦恼》的作者依次是( )
A.鲁迅、契诃夫、老舍
B.契诃夫、鲁迅、老舍
C.鲁迅、老舍、契诃夫
D.契诃夫、老舍、鲁迅
5.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君臣相顾:君王和大臣们互相照顾。
B.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先生休矣:先生休息吧!
C.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城陷而虏:城池陷落后他被敌人俘获。
D.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举先王之政:列举先王的治国方略。
6.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小说是( )
A.《断魂枪》
B.《米龙老爹》
C.《麦琪的礼物》
D.《苦恼》
7.下列句中,“所以”可译成“用来”的是( )
A.以其所以至之鲜也。
B.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C.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D.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8.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9.《长亭送别》中,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的最为强烈的曲词是( )
A.有梦也难寻觅。
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C.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曰别离。
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两句诗出自( )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B.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C.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1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象征、比喻
B.象征、拟人
C.双关、比喻
D.比喻、拟人
12.《麦琪的礼物》运用的结构方法是( )
A.一虚一实,双线
B.采用两条平行的情节线索
C.四条情节线交叉叙述
D.追溯法
13.下列句中“之”作“到”讲的是( )
A.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B.夫子欲之。
C.大军不知广所之。
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14.《短歌行》(其一)的主旨是( )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慨功业未成,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15.在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的表现手法的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6.《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
A.崇奉国粹
B.热心复古
C.创造第三样时代
D.赞颂中国的“固有精神文明”
17.下列作品属于郭沫若所创作的一组是( )
A.《北方》《红烛》《屈原》
B.《女神》《死水》《屈原》
C.《女神》《云游集》《猛虎集》
D.《屈原》《王昭君》《蔡文姬》
18.下列划横线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
A.而吾未尝以自多者。多:夸耀
B.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举:列举
C.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赍:借给
D.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仅:只有
19.“举案齐眉”、“乘舟梦曰”、“鲈鱼堪脍”三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依次是( )
A.孟光、季鹰、伊尹
B.孟光、伊尹、季鹰
C.伊尹、孟光、季鹰
D.季鹰、伊尹、孟光
2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和巴金的《家》,都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长篇小说
B.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有《雷雨》、《曰出》和《龙须沟》
C.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指的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D.沈从文的《箱子岩》生动地展现了浙东水乡淳厚古朴的民风
篇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1、简述生物群落的演替特征。
(1)演替的方向性:
①群落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②物种组成由多到少;
③种间关系由不平衡到平衡;
④稳定性由不稳定到稳定。
(2)演替速度:先锋阶段极其缓慢,中期速度较快,后期(顶极期)停止演替。
(3)演替效应:前期的生物和群落创造了适应后期生物和群落生存的条件,但对自己反而不利,最终导致群落的替代。
2、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
(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4)环境条件的变化;
(5)人类活动。
3、群落交错区有哪些特征?
(1)位置上:位于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
(2)生态环境:较复杂多样。
(3)种类多样性高,某些种的密度大。
4、简述群落成层现象。
(1)植物的地上成层现象,主要原因光照
(2)植物的地下成层现象,主要原因矿物质、养分、水;
(3)动物的成层现象,主要原因食物;
(4)水生群落的成层现象,主要原因光、食物、温度。
5、层片具有哪些特征?
(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生活型相同,并具有相当地个体数目,而且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
(2)在群落中具有一定的小环境;
(3)在群落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1.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2.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单选试题及答案
4.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5.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6.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7.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问答题精选
9.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精选练习答案
10.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基础模拟试题
篇9: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其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其答案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 ( )
A.低渗的
B.高渗的
C.等渗的
D.不确定
2.就有效防护距离来讲,效果最差的林带类型是 ( )
A.通风林带
B.紧密林带
C.混交林带
D.疏透林带
3.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坡向 ( )
A.母质不同
B.太阳辐射量不同
C.气候不同
D.土壤不同
4.生态出生率是指 ( )
A.最大出生率
B.生理出生率
C.实际出生率
D.理论出生率
5.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是 ( )
A.后顶极
B.前顶极
C.分顶极
D.亚顶极
6.裂唇鱼种群中如果雄鱼死去,种群中最大的雌鱼就会发生性转变而迅速变成雄鱼。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 ( )
A.领域特征
B.密度效应
C.社会等级
D.环境决定性别
7.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是 ( )
A.生物的散布能力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C.生物的生产量
D.生物的繁殖能力
8.人类向海水中排放含汞离子的化学废料,导致大型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 )
A.水温的变化
B.营养的改变
C.有毒物质的富集
D.矿物质的循环
9.农业生态系统是属于 ( )
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B.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C.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
10.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 ( )
A.现代生物学时期
B.环境科学时期
C.现代生态学时期
D.生物学时期
1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 ( )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植物对极端高温适应的表现的是 ( )
A.有密茸毛
B.有厚木栓层
C.发达的根系
D.细胞含水量降低。。
13.主张捕食、寄生、竞争等对种群调节起决定作用为 ( )
A.生物学派
B.气象学派
C.食物因素学派
D.自动调节学说
14.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
A.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
B.人与饲养的家畜
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
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
15.森林群落“基盖度”的植物基部断面积,常以离地面高度断面积计算的是 ( )
A.3.5cm处
B.2英寸处
C.1.3m处
D.2m处
16.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特征的是 ( )
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于原物种生存
C.种类数量不稳定
D.群落结构已定型
17.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 ( )
A.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C.淡水湖泊
D.极地冻原
1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 ( )
A.能量越来越少
B.能量越来越多
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
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9.在生生态系统中,物质周转期是. ( )
A.周转率的倒数
B.能效的倒数
C.流入量除以库存容量
D.流出量除以库存容量
20.动物对其他种类生物的影响表现的实例是 ( )
A.食谷鸟由于食物的短缺而迁徙
B.豆科植物的自身供氮结构
C.夹竹桃含有的苦味强心苷对动物组织产生危害
D.蚜虫侵袭榆树,使叶子组织畸形,生长成虫瘿
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21.生物的生态对策有____ 和r对策两种。
22.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我们常把大的、缓慢移动的库叫做____ 库;而把小的、迅速移动的库叫做交换库。
23.能源按照形成和来源,可分为四大类:太阳能、地热能、____ 核能。
24.群落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等重要的建群种,这样的群落称为____
25.容积较大,具永久性,物质交换活动缓慢的库称____。
26.爬行动物皮肤干燥,可以不透水,以排泄尿酸来代替排泄尿素和氨,这是该类动物对____的适应表现。
27.生物的存在与繁殖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有一项因子的改变超过了生物的生存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就是____ 定律。
28.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____。
29.由于低温的限制,玉米螟只能分布在气温15℃以上的天数不少于70天的地区。在长江流域和福建,黄山松因____ 限制不能分布在海拔1000~1200m以下的地区。
30.土壤组成中,水、有机物和____ 是影响肥力的因素。
31.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对生态系统进行调节管理,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这类生态系统属____
32.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____ 。
33.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员间通过吃与被吃的食物营养关系联结起来的链索叫____。
3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____ 、实验研究和模型模拟研究。
35.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有机物作为食物源的异养生物是____ 。
36.系统达到稳定状态后,同外界交换的物质量占库存总量的分数值叫____。
37.种间关系中,____ 、捕食关系、寄生关系是对抗性的关系。
38.生物种群密度增加引起种群内部的变化,使出生率、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变化,这是受生物的____ 效应作用的影响。
39.凡未受人类干扰和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和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能力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是____ 。
40.可持续发展包括了两层含义,一是人类要发展,要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二是____。
1.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2.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3.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4.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5.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6.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7.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8.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单选试题及答案
9.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10.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模拟试题及答案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题】相关文章:
4.成考作文
5.成考作文题目
6.成考作文范文
7.关于成考自我鉴定
8.成考语文作文
9.成考英语作文
10.成考毕业生自我鉴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