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边城》试卷及答案

《边城》试卷及答案

2022-05-30 07:30: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不离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边城》试卷及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边城》试卷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边城》试卷及答案

篇1:边城阅读和答案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开门扫地、掸土抹桌、烧茶煮饭、浆洗缝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做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顺着女儿的意思,搜罗了点金子打了一对耳坠、一条金链子、一个戒指。侯菊说:“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爹问菊子还要什么,菊子指指花轿,说:“我要这顶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侯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老大爱吃硬饭,老二爱吃烂饭,公公婆婆爱吃焖饭。侯菊竟能在一口锅里煮出三样饭。

公公婆婆都喜欢三儿媳妇。婆婆把米柜的钥匙交给了她,公公连粮行账簿都交给了她,她实际上成了陆家的当家媳妇。她才十七岁。

侯银匠有时以为女儿还在身边。他的灯盏里油快干了,就大声喊:“菊子!给我拿点油来!”及至无人应声,才一个人笑了:“老了!糊涂了!”

女儿有时提了两瓶酒回来看他,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陆家一刻也离不开她。 侯银匠不会打牌,也不会下棋,他能喝一点酒,也不多,而且喝的是慢酒。两块茶干,二两酒,就够他消磨一晚上。侯银匠忽然想起两句唐诗,那是他錾在银簪子上的。想起这两句诗,有点文不对题: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选自《汪曾祺全集》,有删改)

9.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2)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解析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看情节的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10.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侯银匠什么样的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甜:因为女儿终于长大成人了;嫁了个好人家(女儿有了个好归宿);可以为自己女儿打首饰了。苦:女儿出嫁后自己会很孤独;女儿出嫁也只能给这点首饰。 (2)深沉的思念,难言的孤独,自我安慰。

解析 结合上下文,从深层次理解,为何“苦”,为何“甜”;叫人无应,为何“一个人”笑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思考这些问题,不难得出答案。

11.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要花轿早有打算;(2)改装花轿心灵手巧;(3)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

解析 小说中的花轿在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从中发现作者表现人物的艺术匠心。文中侯菊出嫁前要顶旧花轿,继而又把它变成新的,到后来出嫁后接亲的人都愿意租侯菊的花轿,都说明

5

了侯菊有经营意识等。

12.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2)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3)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4)作者明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5)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解析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从整篇小说看,题为“侯银匠”,但多写侯菊,这是作者的巧妙安排,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借侯菊来表现侯银匠。故事情节围绕嫁前嫁后的侯菊而写,更能体现小说主旨。(人教版课标通用区)  四、语言运用(10分,每小题5分)

13.(?河南实验中学期中检测)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四句话从两个角度改写成两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5分)

①《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 ②沈从文是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 ③小说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

④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被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出来。 (1)以《边城》为主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沈从文为主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它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写了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或: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它叙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写了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

(2)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的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在小说中他讲述了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生动地描写了湘西秀丽的风光和质朴的人情。

解析 本题关键是看什么做主语,然后再组织这四句话,把主谓宾搭配正确,再合理添加枝叶成分。一定不能出现语法错误,更不能更改原有信息。这是属于典型的短句变为长句的题目,注意整句话的谐调一致。

14.将下面的一段话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和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甜蜜与欢乐。我爱边城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1.边城沈从文阅读答案

2.在厄运和不幸面前阅读答案

3.母亲的心阅读答案和原文

4.有关《鹿和狼的故事》阅读答案

5.《太阳和霓虹灯》阅读答案

6.太阳和霓虹灯阅读答案

7.关于和老妈过招阅读答案

8.《病人》阅读答案

9.英雄阅读答案

10.目送阅读答案

篇2:《边城(节选)》阅读答案

沈从文

①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 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②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必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时,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属公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

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

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

③ 但是,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要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这弄渡船的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被上去,一面说,“大哥,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看样子不成材,巴掌大叶子,味道蛮好,送人也很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

④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和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篇3:《边城(节选)》阅读答案

8.文中的“边城”有虚实两层含义,它实指边远小城,虚指 。(2分)

9.对第①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人物活动的环境 B.描述由远及近,给人一种动态的画面感

C.以质朴的语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D.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突显出老人的性格

10.对第②段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人物塑造中的细节描写 B.通过侧面描写烘托老人形象

C.是对渡溪的人的心理描写 D.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11.上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老人“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请概括并加以分析。(5 分)

篇4:《边城(节选)》阅读答案

8.答案示例:作者向往的美好世界

9.D

10.D

11. 答案示例:作者从老人“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和“忠实”于自己的本性这两个方面具体描述了他“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文中写到老人“一面口中嚷着 ‘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及“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这些是老人对待自己的职业尽心尽职和默默坚守的精神的具体体现。文中又写到老人不要他人的钱、泡茶给路人解渴等,都是老人“忠实”于自己本性的具体表现。

篇5:《边城节选》阅读答案

沈从文

①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 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②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必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船将拢岸时,管理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着“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拉着铁环,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翻过小山不见了。渡头属公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

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

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

③ 但是,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要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这弄渡船的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包被上去,一面说,“大哥,不吸这个吗?这好的,这妙的,看样子不成材,巴掌大叶子,味道蛮好,送人也很合式!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用开水泡好,给过路人随意解渴。

④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和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是一只渡船和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8.文中的“边城”有虚实两层含义,它实指边远小城,虚指 。(2分)

9.对第①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人物活动的环境 B.描述由远及近,给人一种动态的画面感

C.以质朴的'语言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D.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突显出老人的性格

10.对第②段画线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人物塑造中的细节描写 B.通过侧面描写烘托老人形象

C.是对渡溪的人的心理描写 D.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11.上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老人“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请概括并加以分析。(5 分)

参考答案:

8.答案示例:作者向往的美好世界

9.D

10.D

11. 答案示例:作者从老人“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和“忠实”于自己的本性这两个方面具体描述了他“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文中写到老人“一面口中嚷着 ‘慢点慢点’,自己霍的跃上了岸”及“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这些是老人对待自己的职业尽心尽职和默默坚守的精神的具体体现。文中又写到老人不要他人的钱、泡茶给路人解渴等,都是老人“忠实”于自己本性的具体表现。

篇6:《边城》阅读答案

13、当地规矩是过渡不收过渡人的钱,(1分)卖皮纸的坚持要给,老船夫收下一枚铜子,却搭上一把烟叶。(2分)详写这一“争持”,表现了边城民风的淳朴。(2分)

14、唢呐声,可能勾起了祖父对翠翠母亲的回忆,(2分)孙女翠翠也到了唢呐送嫁的年龄,该有个好的归宿,(2分)这些让他忧喜参半。(2分)

15、端午鼓声、迎婚喜轿,这些勾起翠翠两年前与傩送相识的记忆,(2分)少女对朦胧的爱情有所憧憬,羞涩矜持又让她难于向爷爷诉说。(2分)翠翠请祖父吹《娘送女》的曲子,寄托的是自己少女的情怀。(2分)

篇7:边城节选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1、D(A.傩送nuó,喁喁yónɡ;B.焖菜mèn;C.茶峒dònɡ。)

2.B(驰名)

3.A( “口若悬河”多形容能言善辩,说话滔滔不绝,用来形容词典的“释义”,很不妥当。)

4.C(误用关联词,“因而”改为“而且”;)

5.A

6.A

7.A(应是“心理描写”)

8.C

9.D(“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与原文之意不合。)

10.A

11.生活太平凡,不能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内心骚动不安的爱情无法表达。

12. 青春萌动,受不了“太平凡”的生活,想攀住新的人和事

13.对比,衬托

14.温柔、美丽、幽静。一方面展现了边城的美丽,更重要的是衬托翠翠的感情波动和“薄薄的凄凉”。

能力迁移

15.军事方面的意义。

16.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

17.(1)从表面看,即如作者所提,家乡的建立过程与众有别,不是由于交通、物产、经济等原因自然形成,而是出于军事需要。(2)更深一层看,它的古怪在于其淳朴的民风、祥和的气氛同作者当时所处的战争大环境及其常年作为军事驻地的身份形成强烈反差。那是一个全无杀戮气息和战争味道的战争阵地。

18. 如果你是花儿,那快乐就是一滴晶莹的露珠;如果你是鸟儿,那快乐就是一方湛蓝湛蓝的天空。

篇8:边城阅读答案

边城(节选)

沈从文

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

“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

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

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

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

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

“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

远处鼓声又蓬蓬地响起来了,黄狗张着两个耳朵听着。翠翠问祖父听不听到什么声音。祖父一注意,知道是什么声音了,便说:

“翠翠,端午又来了。你记不记得去年天保大老送你那只肥鸭子?早上大老同一群人上川东去,过渡时还问你。我们这次若去,又得打火把回家;你记不记得我们两人用火把照路回家?”

翠翠还正想起两年前的'端午一切事情哪。但祖父一问,翠翠却微带点儿恼着的神气,把头摇摇,故意说:“我记不得,我记不得,我全记不得!”其实她那意思就是“你这个人!我怎么记不得?”

祖父明白那话里意思,又说:“前年还更有趣,你一个人在河边等我,差点儿不知道回来,天夜了,我还以为大鱼会吃掉你!”

提起旧事,翠翠嗤地笑了。

“爷爷,你还以为大鱼会吃掉我?是别人家说我,我告给你的!你那天只是恨不得让城中的那个爷爷把装酒的葫芦吃掉!你这种人,好记性!”

“我人老了,记性也坏透了。翠翠,现在你人长大了,一个人一定敢上城去看船,不怕鱼吃掉你了。”

“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

“人老了才应当守船。”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

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节选自沈从文《边城》)

阅读题目:

1.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老船夫与卖皮纸的过渡人的争持?(5分)

答:

2. 试理解祖父“感情仿佛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的情感内涵。(6分)

答:

3. 根据文章,简析翠翠为什么请祖父吹《娘送女》的曲子?(6分)

答:

篇9:边城节选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A.傩送(nán) 喁喁(yú) 间或(jiàn)黑黝黝(yǒu)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全对的一项是( )

B.嗅到(xiù) 吁吁(xū) 挪动(nuó) 焖菜(mēn)

C.川黔(qián) 悲悯(mǐn)翘首(qiáo)茶峒(tónɡ)

D.蒿艾(ài) 角隅(yú) 高崖(yá) 忌讳(hu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忌讳 悲悯 硬扎 黑黝黝 B.滨水 挪移 弛名 荧火虫

C.甬道 逢场 烟杆 草荐 D.笼罩 碧溪岨 翘起 大拇指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王同亿《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中随心所欲、口若悬河的释义如此之多,到底会把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何方?

B.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

C.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水泊梁山的108将,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D.翠翠正为两只竞速并进的船迷着,祖父说的话毫不思索就答应了。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那水上名人同祖父谈话时,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

B.罗马尼亚民间乐团在北京的首次演出,受到了首都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人们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C.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

D.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被视为“社会公敌”。

5.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现在常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地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

B.她便同祖父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C.(老船夫)很快乐地说:“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

D.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6.选词填空( )

①天空被夕阳_____成桃花色。

②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爷爷,为什么不来?我要你!”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____,有点儿_____的声音。

④溪面_________着一层薄薄白雾。

A.烘 放肆 娇 埋怨 浮 B.照 惬意 焦 怨气 飘

C.染 大胆 怒 反感 流 D.漂 烦恼 怨 害怕 升

7.对下面各语段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这是翠翠的语言描写。表现其天真纯洁性格。

B.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一片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口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这是环境描写,为祖孙俩夜晚讲故事渲染安宁静谧的气氛。

C.“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这是翠翠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她的纯洁天真,对美好爱情的朦胧的憧憬。

D.“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这是爷爷的语言描写,表现祖父对孙女的爱情的关心。

8.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他生病住院也不好好休息,在床边、桌子上堆了不少书、信和文稿,__________________,而仅仅换了一个地方办公。

A.简直使人怀疑他是病人 B.谁也不会把他看作病人

C.简直使人以为他不是病人 D.他决不会被人看作病人

9.下列判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边城》的主旨是通过一个充满凄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湘西人民淳良的心灵。

B.文章中几次提到“祖父”的可能死亡,这样写,是为后文老人在雷雨夜猝死而作好铺垫,也是“祖父”暗示翠翠要作好思想准备,要她坚强一些。

C.文章中几次提到翠翠的梦境,写她摘虎耳草,是表现她已暗恋傩送,希望听见他的歌,喜欢他歌里的韵味,寄托了她对美好爱情的憧憬。

D.“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这其中的“柔软”里有一种薄薄的凄凉,有青春的烦恼,有一种对爷爷吹的曲子中暗示的东西的不满。

10.边城明净的风光,熏陶着朴实的`人们,这里每个人都热情诚实,人人均有君子遗风。下列句子能体现人性美的一组是( )

①为了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让那弟弟先唱。

②在职务上毫不儿戏的老船夫,因为明白过渡人是要赶回城中吃晚饭的,人来一个就渡一个,不便要人站在那岸边呆等。

③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④在船上的祖父听到这种带着娇、有点儿埋怨的声音,一面粗声粗气地答题:“翠翠,我就来,我就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阅读部分

(一)阅读《边城》选段,回答11—14题。(26分)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供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有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乱想:

“我想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11.黄昏到来,边城温柔、美丽、平静,翠翠心中却凄凉、痛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6分)

答:

12.在寂寞难耐之下,翠翠想离家出走,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态?(6分)

答:

13.节选文字在刻画人物心理时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6分)

答:

14.本文段所描写的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描写景物的作用是什么?(8分)

答:

(二)阅读下面散文,回答15—17题。(18分)

我所生长的地方(节选) 沈从文

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首先提到一个我从那儿生长的边疆僻地小城时,实在不知道怎样来着手就较方便些。我应当照城市中人的口吻来说,这真是一个古怪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满人治理中国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残余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这古怪地方的成立与一切过去,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我想把我一篇作品里所简单描绘过的那个小城,介绍到这里来。这虽然只是一个轮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欲浮凸起来,仿佛可用手去摸触。

一个好事人,若从二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下三五千人口。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都在交通、物产、经济活动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枯荣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个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试将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汛。碉堡各用大石块堆成,位置在山顶头,随了山岭脉络蜿蜒各处走去;营汛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得极有秩序。这些东西在一百八十年前,是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保持相当距离,在周围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解决了退守一隅常作“蠢动”的边苗“叛变”的。

两世纪来满清的暴政,以及因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红了每一条官路同每一个碉堡。到如今,一切完事了,碉堡多数业已毁掉了,营汛多数成为民房了,人民已大半同化了。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地方到今日,已因为变成另外一种军事重心,一切皆用一种迅速的姿势在改变,在进步,同时这种进步,也就正消灭到过去一切。

凡有机会追随了屈原溯江而行那条长年澄清的沅水,向上游去的旅客和商人,若打量由陆路入黔入川,不经古夜郎国,不经永顺、龙山,都应当明白“镇”是个可以安顿他的行李最可靠也最舒服的地方。那里土匪的名称不习惯于一般人的耳朵。兵卒纯善如平民,与人无侮无扰。农民勇敢而安分,且莫不敬神守法。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地方统治者分数种:最上为天神,其次为官,又其次才为村长同执行巫术的神的侍奉者。人人洁身信神,守法爱官。每家俱有兵役,可按月各自到营上领取一点银子,一份米粮,且可从官家领取二百年前被政府所没收的公田耕耨播种。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人人皆依本分担负官府所分派的捐款,又自动的捐钱与庙祝或单独执行巫术者。

一切事保持一种淳朴习惯,遵从古礼。

15.“却以另外一个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一句中“另外一个意义”指的是什么?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所描写的家乡人民的纯朴、善良与安分,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说“这真是一个古怪地方”,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的家乡古怪在哪里?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仿写,要求句式一致,意境和谐。(6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

篇10:中考试卷及答案

1.某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同学约有15万人,其中男生约有a万人,则女生约有(  )

A.(15+a)万人 B.(15-a)万人 C.15a万人   D.15a万人

2.若x=1,y=12,则x2+4xy+4y2的值是(  )

A.2 B.4 C.32 D.12

3.如图125,淇淇和嘉嘉做数学游戏:

假设嘉嘉抽到牌的点数为x,淇淇猜中的结果应为y,则y=(  )

A.2  B.3 C.6 D.x+3

4.已知实数x,y满足x-2+(y+1)2=0,则x-y=(  )

A.3 B.-3 C.1 D.-1

5.有3张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4张边长分别为a,b(b>a)的矩形纸片,5张边长为b的正方形纸片,从其中取出若干张纸片,每种纸片至少取一张,把取出的这些纸片拼成一个正方形(按原纸张进行无空隙、无重叠拼接),则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长可以为(  )

A.a+b B.2a+b C.3a+b D.a+2b

6.图126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的值为3时,则输出的数值为______(用科学计算器计算或笔算).

输入xD→平方D→-2D→÷7D→输出

7.已知代数式2a3bn+1与-3am+2b2是同类项,则2m+3n=________.

8.观察一列单项式:1x,3x2,5x2,7x,9x2,11x2,…,则第个单项式是________.

9.已知A=2x+y,B=2x-y,计算A2-B2.

10.已知a=3,b=|-2|,c=12,求代数式a2+b-4c的值.

11.若a2-b2=14,a-b=12,则a+b的值为(  )

A.-12 B.12 C.1 D.2

12.化简m2-163m-12得__________;当m=-1时,原式的值为________.

13.刘谦的魔术表演风靡全国,小明也学起了刘谦发明了一个魔术盒,当任意实数对(a,b)进入其中时,会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2+b-1,例如把(3,-2)放入其中,就会得到32+(-2)-1=6.现将实数对(-1,3)放入其中,得到实数m,再将实数对(m,1)放入其中后,得到实数是________.

14.若将代数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代数式不变,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如a+b+c就是完全对称式.下列三个代数式:①(a-b)2;②ab+bc+ca;③a2b+b2c+c2a.其中是完全对称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C级 拔尖题X Kb 1. C om

15.若3x=4,9y=7,则3x-2y的值为(  )

A.47 B.74 C.-3 D.27

16.对于任意线段AB,可以构造以AB为对角线的矩形ACBD.连接CD,与AB交于A1点,过A1作BC的垂线段A1C1,垂足为C1;连接C1D,与AB交于A2点,过A2作BC的垂线段A2C2,垂足为C2;连接C2D,与AB交于A3点,过A3作BC的垂线段A3C3,垂足为C3……如此下去,可以依次得到点A4,A5,…,An.如果设AB的长为1,依次可求得A1B,A2B,A3B……的长,则AnB的长为(用n的代数式表示)(  )

A.1n B.12n C.1n+1 D.12n+1

答案

1.B 2.B  3.B 4.A

5.D 6.1 7.5 8.4025x2

9.解:A2-B2=(2x+y)2-(2x-y)2

=4x2y=8xy.

10.解:当a=3,b=|-2|=2,c=12时,

a2+b-4c=3+2-2=3.

11.B 解析:a2-b2=(a+b)(a-b),得到14=12(a+b),即可得到a+b=12.

12.m+43 1 解析:m2-163m-12=m+4m-43m-4=m+43;当m=-1时,原式=-1+43=1.

13.9 14.A

15.A 解析:∵3x=4,9y=7,∴3x-2y=3x32y=3x9y=47.

16.C

[中考试卷及答案]

篇11:毕业试卷及答案

毕业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部分31%

(一)看拼音写词语。5%

pīlì gōuhè wū rǎn yùn niàngqūzhú

( )( ) ()( )

(二)选择合适的答案。10%

1.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金壁辉煌呕心沥血顽强不屈 负荆请罪

B.走头无路香味四溢秉烛夜游 繁花嫩叶

C.春意盎然迫不及待无可奈何 心旷神怡

2.下列词组中搭配不当的一组词是()

A.沉重的打击 沉重的心情 沉重的负担

B.沉痛的心情 沉痛的教训 沉痛的脚步

C.苍茫的夜色 苍茫的大地 苍茫的天空

3.“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4.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________

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________出墙来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________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________开。④竹外_____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桃花红杏菜花梨花 B.红杏菜花梨花桃花

C.桃花梨花红杏菜花 D.菜花桃花梨花红杏

5.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的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________”……你认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C.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三)给说法正确的句子打“√”错误的打“×”。7%

1.模糊(mó)似乎(sì)转身(zhuǎn)分量(fèng)这些多音字的读音没有一个错的。()

2.“辉”用部首查字法查“光”部,“光辉”的“辉”与“辉煌”的“辉”意思一样。

()

3.“焕然一新、守株待兔、卧薪尝胆、胸有成竹”这一组词感情色彩相同,都是褒义词。

()

4.“春天的杭州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与“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都犯了语序颠倒的错误。()

5.“海燕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学名著漫画本》解决了少年朋友在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中所遇到的难题。”这句话若缩句,应该是“出版社解决了难题”。()

6.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改成间接转述应该是,蔺相如对手下的人说:“秦王他都不怕,他更不会怕廉将军。”()

7.孙慎是我国著名的革命音乐家,镇海人。()

(四)根据情境,按要求填空。5%

1.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2+1+2)

①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着如画的美景,心旷神怡。

②陈毅的塑像刚落成,来()的人就很多。

③这里的书太多了,稍微()一下,得花半天的时间。

④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地球,发出由衷的感叹。

2.在学习、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时,是哪一句名言激励你,请你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四个形容“专心”的四字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4%

“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________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________,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_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________当中,高兴起来,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________的曲子,跟________应和着。

二、阅读部分34%(一)(2+3+3+2+1)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1.节选部分选自课文___,它是现代著名作家____写的。

2.用“”划出写孩子多的词。用“

”划出作者的联想。

3.作者想像极为丰富,比喻很奇特。用____比喻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

4.“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

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着重指出③具有特殊含义

(二)归帆(2+2+3+1+2)

我看过太湖上的归帆,也看过东海上的归帆。

夕阳把水面映得通红,把天空也染成万道彩霞。一会儿,黄昏的纱幕就轻轻地落在水面上。就在这当儿,水天相接处出现了一只帆影,接着又是一只……不多久,整个船队都出现了,它们散散落落地驶回港口,仿佛一队出征的战士,唱着凯歌整队回营,带着满舱的战利品。

但这只是在岸上看到的远处的景象,等到这些船只快靠码头,船老大准备向岸上抛缆绳的时候,情形便不一样了。

有的船上喜笑颜开,热火朝天,小伙子们打闹着,嬉笑着,隔着水同岸上的人大声地打招呼,问村里今天能有些什么事,广播有些什么重要新闻,也故意说些无关紧要的话。这样的船,不用问,就能断定今天的成绩很好,超额完成了生产指标,说不定还网住了几条少见的大鱼。有的船,几乎是垂头丧气,悄悄地溜回来的。船老大一面不停地抽着旱烟,一面望着水面沉思,平时爱打闹的小伙子,像泄了气的皮球,闷声不响地蹲在甲板上,岸上的人同他们打招呼,有的不搭理,有的只好苦笑着嚷了一句:“嗨!今天倒霉,别说了!”这样的船总是由于某种原因,今天没有完成任务。虽说渔家的生产并不在乎一天的得失,但是没有完成自己定的指标,人们总不会有好的情绪。对集体,对生产的责任感,在纠缠着、冲击着他们。

沉沉夜暮笼罩着每个鱼家的笑语和沉思,无论是哪条船上的人们,都休息了,积畜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战斗。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既使暂时泄了气,在明天早晨出海的时候,也一定会抖擞精神,重新鼓起劲儿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粗的字,再解释词语。

喜笑颜开:垂头丧气:

2.划出文末一段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把改正过来的字依次写在横线上:

3.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归帆”的景象的?从文章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4.第3自然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5.“对于明天的信念,人们总是相同的。”“明天的信念”指的是什么?

(三)朋友(2+2+2+2+3+2)

小儿今年4年级,每天放学后都忙着呼朋唤友,打打闹闹□互换各类卡片;周末还要组织同学们搞小队活动,上兴趣班,看上去忙得很。()星期天下雨,搞不成活动,没有小朋友来,他()会拉开窗户朝外面看他养的几盆花草。冬日的冷雨打在金盏菊小小的花瓣上,花芯里积着一小弯盈盈浅水,他就在作文里马马虎虎地写道:“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我忍不住笑道:“儿子,太夸张了吧。”

10多岁的男孩,心思都在玩上,教会他细细观察人和事,不是件简单的事。现在的小孩都是独生子女,婴幼儿时期,()年龄小,()只要给他们吃饱、穿暖,健健康康的就行了。长成小小少年,就有了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玩伴了。为人父母的,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懂得孩子的心的,以为只要把孩子所有的空闲时间都利用起来,就能使孩子充实、快乐。其实,小小少年在空闲时间里,最想要的是朋友的'友谊。

记得儿子上幼儿园时,一天傍晚,从外面玩回来,满头汗,花猫脸,浑身上下泥迹斑斑,手里却举着一捧新鲜的桂花枝,说是阿婆朋友送的。我没大留意他的话,随手拿了只玻璃杯装了点水递给他,让他自己摆弄。

过了几天,儿子又带回一捧缀满绿叶红果的桔树枝。一进门就对我说:“阿婆朋友家的桔子多好吃呀,妈妈,你也吃一个。”我看着他,问:“阿婆朋友到底是谁呀?”儿子说:“上次我和小朋友们在阿婆家外面玩,周寒生鼻子出血了,阿婆给他止了血。阿婆还说,下次,我们有困难就找她,她是我们的朋友!”哈哈,笑死我了,瞧瞧我的儿,一点点大的人,就在外面交了老太太朋友了。

后来,我们搬家了,儿子也上一年级了。一天放学回家,儿子脖子上挂了一只红绒线编的小网袋,里面是一只绿壳鸭蛋。儿子兴奋得结结巴巴,过了好长时间,我才听清了这只鸭蛋的来历。后来,我真的好感动,为这一老一少纯真的感情。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留意() 纯真()

2.给本文第1、2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修改“儿子”在作文中马马虎虎写的那句话。

原来的句子:雨溅在花瓣上,乒乒乓乓像放鞭炮……

改后的句子

4.根据提示,补充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留下的空白。(提示:这一天可能是什么日子?是谁给“儿子”送的鸭蛋?)

5.本文为了表现阿婆和儿子纯真的友谊,依次写了哪3件事?(概括每件事,字数不超过15个)

(1)(2(3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出最想说的一句话。三、作文:35%

1.应用文:(5%)

学校大队部决定于7月1日组织3~6年级队干部去光明街道进行社会调查,要求参加者穿上校服,佩戴红领巾和队干部标志,上午8时在校门口集合出发。请代大队部写一份通知,注意把格式写正确,书写端正,行款整齐。

2.作文:(30%)

题目:我发现了……

提示: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也许会说:“我们只是小学生,怎么会有什么发现呢?”其实,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发现。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

要求:选择一次最令你激动、难忘的发现,写一篇400字以上的记叙文,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

参考答案

一、(一)霹雳沟壑污染酝酿驱逐

(二)1.C2.B3.C4.B5.C

(三)1.×2.×3.×4.√5.×6.×7.×

(四)1.欣赏参观浏览遥望

2.如: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五)吹面不寒杨柳风抚摸气息润湿繁花嫩叶呼朋引伴婉转轻风流水(选自朱自清《春》)

二、1.《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

2.成千盈百这几扇大红门,就像……小天使。

3.小天使孩子对孩子的喜爱

4.略5.①

(二)1.脸丢失2.幕渔蓄即

3.时间顺序“夕阳”“夜幕”4.承上启下

5.能够多打鱼,更好的完成任务。

(三)1.留心纯洁

2.即使……也……因为……所以……

3.雨溅到花瓣上,像晶莹的珠子滚落玉盘。

4.这一天是阿婆的生日,阿婆愿儿子像那“绿壳鸭蛋”一样出色和与众不同。

5.阿婆送儿子桂花枝

阿婆给儿子结满果实的桔树枝

阿婆送给儿子“绿壳鸭蛋”

6.再小的孩子也需要朋友。

篇12:入团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共青团的团旗、团徽是1959年月日由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公布的。(5月4日)

2、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什么时候举行的?(B)

A、1919年7月23日B、1921年7月23日

C、1921年7月1日D、1923年8月23日

3、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是什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的助手和后备军)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了什么?(象征了革命胜利)

5、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制度是什么?(民主集中制)

7、请说出四个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的内容?(团旗、齿轮、麦穗、初升的太阳及其光芒、写有“中国共青团”的绶带)

8、1924年6月16日,在中国的支持和苏联的帮助下,成立了(D)

A、中央团校B、保定军校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

9、一个团员在哪些情况下被认为是自行?。(c)

A、连续3个月不交团费

B、积极参加组织生活

C、连续六个月不交团费

10、1922年1月15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创刊机关刊物是(A)

A、《先驱》B、《中国青年》C、《列宁青年》D、《东光》

11、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要符合哪些条件?(年龄十四岁以上,二十八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加入团的一个组织并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青年)

12。历第一个在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是什么?(共产主义青年团)

13。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广大团员、青年工人和学生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请问这是在谁的领导下举行的(B)

A、B、周恩来C、刘少奇D、张太雷

14。理论的精髓是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5。“五?四”运动的直接动因是什么?(巴黎凡尔塞和会对山东的处理问题)

16。1932年12月24日,列宁团校第一期在江西瑞金举行开学典礼。谁任列宁团校校长(B)

A、蔡和森B、顾作霖C、博古D、刘仁静

17。1939年5月4日,延安青年举行“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到会作了的演讲。(C)

A、《为抗日救国向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

B、《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

C、《青年运动方向》

D、《迎接革命》

18。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谁?(D)

A、蔡元培B、鲁迅C、李大钊D、陈独秀

19、向国民党打响第一枪的起义是(C)

A、秋收起义B、广州起义C、南昌起义D、平江起义

20、人民解放军发动的的三大战役是什么?(辽沈、淮海、平津)

21、芦沟桥事变发生与什么时候?(D)

A、1931、7、7B、1932、7、7C、1938、7、7D、1937、7、7

22、团的临时中央局成立于(A)

A、1920、11B、1921、5C、1922、2D、1921、7

23、1922年在巴黎组建“旅欧中国少年”,以下哪个不是组建人之一(A)

A、B、周恩来C、赵世炎D、

24、1931年,团苏区中央局成立,谁任书记(C)

A、胡耀邦B、刘英C、顾作霖D、张太雷

25、1933年5月,团中央根据红军总政治部建议建立了(D)

A、红四团B、红八团C、红二团D、少共国际师

26、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于什么时候召开(B)

A、1922年5月5日B、1949年4月11日

C、1935年6月D、1942年10月

27、西安爱国学生一万多人集会,要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请问,这事发生于:(`D)

A、1937年12月9日B、1935年12月9日

C、1939年12月9日D、1936年12月9日

28、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什么时候举行的;

A、1919年7月23日B、1921年7月23日;

C、1921年7月1日D、1923年8月23日;

29、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

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30、1924年6月16日,在中国的支持和苏联的帮助下,成立了(A、中央团校B、保定军校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

31、1922年1月15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创刊机关刊物是(A)

A、《先驱》B、《中国青年》C、《列宁青年》D、《东光》

32、1927年3月21日,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广大团员、青年工人和学生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请问这是在谁的领导下举行的(B)

A、B、周恩来C、刘少奇D、张太雷

33。1932年12月24日,列宁团校第一期在江西瑞金举行开学典礼。谁任列宁团校校长(B)

A、蔡和森B、顾作霖C、博古D、刘仁静

34。1939年5月4日,延安青年举行“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纪念大会,到会作了(C)的演讲。

A、《为抗日救国向全国各校学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

B、《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

C、《青年运动方向》

D、《迎接革命》

35。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谁?(D)

A、蔡元培B、鲁迅C、李大钊D、陈独秀

36、向国民党打响第一枪的起义是(C)

A、秋收起义B、广州起义C、南昌起义D、平江起义

37、芦沟桥事变发生与什么时候?(D)

A、1931、7、7B、1932、7、7C、1938、7、7D、1937、7、7

38、团的临时中央局成立于(A)

A、1920、11B、1921、5C、1922、2D、1921、7

39、1922年在巴黎组建“旅欧中国少年”,以下哪个不是组建人之一(A)

A、B、周恩来C、赵世炎D、

40、1931年,团苏区中央局成立,谁任书记(C)

A、胡耀邦B、刘英C、顾作霖D、张太雷

【《边城》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1.中考试卷及答案

2.消防试卷及答案

3.小学语文试卷及答案

4.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5.财务会计试卷及答案分析

6.语文新课标试卷及答案

7.生物会考试卷及答案

8.六年级数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9.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10.模拟试卷练习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边城》试卷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