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课件>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2022-06-06 11:42:4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p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篇1: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一、指导思想

写字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把汉字写得正确、工整、美观,可以提高运用汉字这一交际工具的准确性和效率。一手好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使人联想起美好的生活,得到各种美的享受。对八年级学生进行写字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身体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不要歪斜;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不要交叉或踮脚尖。

2、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掌握汉字的一些常见的基本笔画和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

3、六字写字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三、练习方式

利用《新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一书提供的范例,采取描红或临摹的方式,让学生从基本的笔画横撇、撇点、竖折等练起。

四、练习时间

每周一节书法课,平时写作业的同时强调写字的姿势,引导学生写好字。

五、教学措施

1、严格遵守课改方案要求,落实“专课专用,保质保量”八字方针。

2、遵循直观性原则,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研讨摸索写字教育的基本模式,确保写字课的质量。

3、收集书法家的故事及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调动书写兴趣。

4、学生互评写字水平,交流写字经验,激发写字积极性。

5、开展各种书写竞赛活动,结合板报,展出学生优秀作品,鼓励认真书写。提高书写水平。

6、抓好表率,树立写字标兵,表彰写字能手,定期举行作业展览,请“能手”介绍经验,给予重奖,形成你追我赶,后浪推前浪的局势。

第一课 硬笔书法教案

教学内容: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好钢笔字的作用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写好字的意义(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讲解,给出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

即使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钢笔仍是不可取代的主要书写工具。“字是人的脸面”,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开始进行正规的钢笔字训练,将受益终身。

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二、正确的写字姿势

1、头正身直:眼睛和本子距离一尺左右,头要端正,背要伸直、自然,向前微倾,切不可扑向桌子,弯得像大虾。

2、臂开肩平:两臂平放桌面上,两肘相对,左右一样,双肩要平,不可左右高低不同。

3、足安胸舒:胸与课桌要保持一拳距离,不能紧抵桌沿。要使全身各部位感到舒服,轻松、自然、灵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不可并拢或一前一后,更不可交叠。

4、本子放正:写字时,本子不能斜放,从上到下书写,本子随之由下往上移动。否则,会影响保持正确姿势,把桌面文具盒及多余课本放入课桌里。

三、正确的执笔姿势(教师示范,纠正好每一个同学的姿势):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三指执笔,五指并用。

1、大姆指、食指、中指轻握笔杆。食指与大姆指相对不相碰,距笔尖2cm左右。

2、姆指在左,食指在右,中指第一指节(指甲盖与肉相连处)与指甲间在内上托,以取得平衡。无名指与小指紧靠中指后面。

3、掌心要虚空,虎口要圆。小手指和掌外侧成环状轻贴纸面,随之上下左右移动。

4、笔杆斜靠虎口处,笔杆向右下方偏斜,与纸面成45°左右,与方格对角线相符。

5、食指在大姆指前面。如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则要遮住视线,头自然会向左偏斜,影响写字姿势。

6、执笔不能太紧,特别是切忌大拇指压在食指上面,影响用笔的提按;食指不能过分弯曲,以免影响三指关节屈伸的变化。

学生中常见的毛病有:(1)执笔太低、太紧、太直。(2)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并且两指相碰。(3)大姆指压在食指上面。(4)大姆指不用指肚而用指甲右边贴着笔杆,食指过分弯曲。(5)虎口不呈圆形,而呈细长形,如同凤眼。(6)掌心不虚,小指弯到掌心。(7)笔杆未靠在虎口处,较直,与纸面向右垂直。(8)手腕向内弯曲,呈扣状。(9)书写时,手腕空抬。

四、运笔方法(出示视频引导):

是指书写点画时书写工具移动运行的具体方法,又称“行笔法”。

钢笔的运笔方法借鉴毛笔的运笔方法。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每一种点画的书写都要按照这个方法,缺了任何一个环节,其点画就不完美。起笔、行笔、收笔等动作各有要领。

1、起笔。有露锋和藏锋两种。钢笔写字大都为露锋。只有个别笔画(如平捺或单独出现的捺)例外。起笔有作顿、轻作顿、不作顿三种。一般起笔有提、有按、有轻、有重。

2、行笔。是运笔第二步。通常提笔运行。但行笔时不能简单地平拖而过,要讲究轻重快慢,提按顿挫,如人在行走时,两脚必须一起一落,随时结合着才能行走,提按动作也是如此,才按便提,才提便按。

3、收笔。回锋收笔是完成整个点画书写的最后一步,有起必有收。收笔方式有两种:一是回锋收笔。笔锋行到点画尾处,不能直接提起收笔,而应放慢速度,稍作停顿,如垂露竖画应将笔锋向上回收;横画则将笔锋向左回收。使起笔与收笔相互照应。点画含蓄,浑厚有力。二是出锋收笔。即笔锋直接顺势出锋,在空中收笔。如撇、捺、悬针竖等,锋芒外露,挺劲犀利。

由于用笔有提按、轻重、徐疾的节奏,所以线条才表现出刚柔粗细的变化,字的结构就有了如同音乐、舞蹈等美的造型及韵律,字才耐看,有品味。

五、介绍提高学习书法的妙招。

1、临帖和摹帖

临帖和摹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所长,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近,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摹帖,就是把薄纸蒙在帖上,直接描画,如同描红,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结构。临帖,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去写。只要仔细认真,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只摹不临,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缺乏神采。初学者宜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临帖的方法

临帖要做到三要:一要眼到手到心到;二要少而精;三要不断比较。

眼到手到心到,是指临帖时思想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不仅用眼睛看,用手认真写,而且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临才能临得象。

少而精,是指每天规定五到十来个字,反复写,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尽量消化它,最好能掌握它;如果字一下子临得很多,往往会象抄书一样,印象不深。

不断比较,是指临了一遍后,把自己临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看那一笔写得好,那一笔写得不好。字形结构是否摆稳,到底象不象;要找出差距看出缺点,从而加以改进。临一遍,比较一遍,改进一遍;不断临,不断比较,不断改进,就会越写越象,越写越好了。

3、连续不断,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这也是锻炼毅力的好办法。学习时要象蚯蚓钻进泥土里似的,一头钻进字帖里,专心致志。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六、理论运用,练习巩固:

横:横画在汉字中起着横梁般的作用,它的长短变化则平衡整个汉字结构,因此,既要坚挺扎实,又要生动活泼。写横画不论长短,为适合人的视觉效果,都要写得左低右高,略带斜势。但也不能太斜,以5°~7°为宜,一般短横要斜,长横基本平正。

(1)右轻横: 因势向下凹,故又称凹横。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右上呈7°斜行,最后顺势轻按回锋收笔。右轻横大都在字的第一笔,快捷有气势。如“土、王、五、至”等字中的右轻横。

(2)左轻横: 因势向上仰,故又称仰画。写法是轻起笔,向右逐渐用力,最后轻顿笔回锋收笔,左低右高,左细右粗。左轻横常和左竖相接,在笔画中间,有时也可在第一笔。如:“上、正、旦、直”等字中的左轻横。

(3)长横: 因势向下覆,故又称覆画。写时起笔作顿,然后向右上行笔,结束处顿笔回锋收笔。由于头尾用笔重,速度慢,中间用笔轻、速度快,因此,整个横画是头尾粗,中间细,在平直中略带弧形,中间部分稍挺起,显得很有力量。如:“下、万、不、百”等字中的长横。还有在字的底部和中部的长横基本平正。如“卫、亚、安、青”等字中的长横。

七、请学生自己挑选感兴趣的例字,完成整幅作品。

1、发作品书写纸和“左右结构字字帖”

2、书写练习(音乐伴写)

要求:(1)按间架比例要求写满15个字 (2)写好落款

3、展示并评议(投影仪)

八、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

1、(师)结束语: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精美绝伦,从今天左右结构字的书写中,我们已初步领略了它非凡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平时真正做到“下笔即是练字时”,一丝不苟写好每一个字,做好每一次作业,练字时多用心揣摩、观察,我相信你们每个人都能进步,练就一手好字、真正拥有硬笔书法才艺。

2、作业:每天练一笔好字中的一行。

板书:

硬笔书法之临摹

1、选帖自做主(选自己喜欢,求精不贪多)

2、结字最关键(观察每一笔画的方向、角度、疏密关系)

3、执笔如拿筷

4、影摹是调查(达到“准”)

5、日克一字好(不宜过多、过长)

6、功夫不单练

7、字怕往起“立”(立起来看,觉得好了,才是好)

教学反思:

篇2: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们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们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们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 -15 ℃~-3 ℃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们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们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们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课件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创造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出现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交流。

简单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天,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然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件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_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__℃, 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___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储藏室在地下一楼。如果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如果到储藏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 “净含量:10±0.1k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伸

1.学生们交流收获。

2.总结。

简要、具体地评价学生们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探索,相信同学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篇3: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一、教材教本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且都出自大家、名家之手。《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曰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我的第一本书》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我的童年》向我们展示作者童年生活的艰辛,对童年往事的回顾、对母亲的思念。“综合性学习.写作.记叙的线索。在阅读和写作时,我们要会用一些线索,归纳为: 人,事,物,时,空,情。

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此外,“写作.借物抒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

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写作.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五篇课文中,《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此外,写作.记叙中的描写和抒情。综合性学习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

文言文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应当做好以下两点:

一、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二、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弃绝“填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文言和现代语同源而异流,极浅近的文言文,即使文化水平很低的人听人读一遍也能听出个大概,何况是初中学生!再说,课本里的文言文内容和语言都比较浅显,不像古代经书那样深奥费解,再加上注释全用通俗的现代语,简洁明了,此外,“写作.学写书信。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也代替不了书信表达情感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书信基本格式,合理表达情感。观察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259班是一个活泼的班级,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对班上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很透彻,其中像许馨元,黄巧,龙李平,刘锋奇等同学,学习刻苦,自觉性高,但班中也有一些“思想的工作者”还有几个是“老师的头痛药”、“学校的绞绞者”或是思想不正或是成绩“突出”,所以教学工作难度增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于259班的学生来讲上课难,听课难,学习难上难,针对这些情况,我作为语文教师,要找到教学的突破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60班学生情况稍微强些,也许是班主任效应,语文成绩整体强于259班。因此,教学也相对轻松点。

三、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 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 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 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 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 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曰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 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坚持写曰记。

五、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 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 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 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六、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

1、明确目标,自主研讨——初读。明确目标,对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只有目标明确,学生才能有攀登高峰的激情,初读才能定向思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果。因此,我要根据课文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不同的层次目标。

2、激趣导疑,合作探讨——促思。不明确目标,自主研读的基础上,教者要进一步创设与目标指向相关的良好氛围,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唤起情感,集中反馈。阅读方式将采用小组合作研读,师生交流研读,或互助竞争研读。方法是:读一读,问一问,议一议,品一品,写一写。引导学生求异求新,主动发展。

3、巧设促想,自能解题——深化。自能解题目的过程,就是发展思维,学会创新的过程。因此,这一环节的要求是:教者要善于梳理学生提出的疑问,捕捉“焦点”巧问促思,激发矛盾引起冲突,迸出思维的火花,调动感情参与,达到自能解题的目的。

4、点评深化,模拟拓展——创新。点评要以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深度和创新思维的广度入手,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联想、想象进行多向思维,拓展延伸,模拟仿用,迁移创新,从而开发潜能,学会创新。

篇4: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地、气、水、生、土)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衣、食、住、行、言)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

2、风吹来的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见图)

3、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悠久的古城:

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CBD)、中关村、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第七章南方地区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_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上海市: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经济发展条件:

①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②有利条件: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

(2)经济特点——经济繁荣,被誉为“东方明珠”。

①香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②澳门:旅游业是支柱产业。

(1)“上天”——建设高层建筑;

(2)“下海”——填海造地香港地狭人稠,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式:

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岛、C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2)地理位置:

①纬度: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

②海陆: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占2/3,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2、人口、城市

(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2)主要城市:①台北②台中③高雄。

3、外向型经济:

(1)发展过程:

初级——普通工业——高附加值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②海岛多港口;③吸收外资;

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篇5:八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八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管弦乐《九寨沟音画》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学习管弦乐《九寨沟音画》

导语:老师带领大家去看一个地方,请欣赏九寨沟的宣传片(学生看着美丽的风景啧啧称赞)

2、欣赏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

导语:再请大家欣赏音乐片段,你能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学生边听边想象)

(1)学生讨论、交流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师总结:刚才欣赏的《九寨沟音画》和管弦乐《大峡谷组曲·日出》都向我们描绘了

美的大自然的情景。但我们知道,现在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该怎么做,请听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3、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教师范唱(独唱,演唱高声部)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听录音范唱提出问题:这首歌曲可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从歌曲中感受到、体验到什么?

(4)学生交流讨论、谈感受、体验。

(5)我们能和着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作些动作吗?(学生可站着、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也可走出座位,随意的表演)

(6)跟着钢琴试唱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解决难点,如弱起、休止符等)

三、布置作业: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地方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试用你熟悉的音乐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介绍给大家。

篇6: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课件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课件

一、教学目标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的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措施如下:

1、认真参加集体备课,积极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及解决的方法。

2、认真钻研教材和课标,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确定每堂课的基础内容,预备内容和拓展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3、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需求,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5、在课堂和作业布置上体现知识的梯度,的扩大照顾面。

6、引导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握好学习的各个环节,让他们能养成自觉学习英语的习惯。

7、注重个别辅导,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培优补差。

优秀生:许嘉鹏 金美子 于海波 李强 王春宁 杨旭 崔旭峰 藤林

学困生:丁兆梅 郑玉晶 孙伟峰 王林虎

8、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

9、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加强与同事之间互相团结合作。

二、教学资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全书共有十二个单元,另两个复习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

2、教学重点和难点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unit 2 what’s the matter?

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重点:掌握假期活动;

难点: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的概念。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难点:正确使用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重点:发出邀请,接受邀请,拒绝邀请。

难点:掌握情态动词have to。

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难点:形容词比较级-er和more的区别。

unit 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重点: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

unit 9 when was he born?

难点:when was …?与when did …?的区别。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难点:掌握be going to结构和want to be结构。

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unit 12 what’s the best radio station?

重点:形容词的最高级。

难点: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法。

3、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资源、图片资源、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网络资源、直观教具和实物、报刊杂志等。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初中一年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已经能听的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部分学生因为基础不够好,学习很吃力而自暴自弃。

四、教学方法设计

这学期仍然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这学期主要通过任务型教学来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是从活动中获取知识。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小组活动,学到新的知识,即完成从陈述性知识的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变。教师备课时重点考虑如何设置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这个大语言环境又是由各个小语言环境组成,其中一部分是陈述性知识,另一部分则是程序性知识。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通过活动把的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完成了知识迁移过程。此外我还会采用听说法、交际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动作教学法、全身反应法、合作学习法等。

篇7: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课件

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课件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掌握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砝码、长木板、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当你的墨水瓶盖难以拧开时,你可以用一块较粗糙的布包上,用力就能拧开瓶盖;当汽车陷入泥泞的道路上,车轮正在打滑时,可以找一块草帘放在车轮下,车子很容易就通过了;自行车的转轴部分常加点润滑油,这样车骑起来就轻松多了。其实,你所做的这些小事,都与一个重要因素有关,那就是摩擦力。

二、合作探究

(一)滑动摩擦力

让学生用手按在桌子上滑动,体验手的感觉,向下用力按着桌面,再滑动试试;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体会手的感觉。

1.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 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即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3.活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如何测滑动摩擦力: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做 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物体滑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猜一猜: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 有关。

(3)研究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时,控制 相同,改变 。

结论一:

实验二:探究压力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时,控制 相同,改变 。

结论二:

综合上面的两个结论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有关。

二)静摩擦力

手拿杯子时,手与杯子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如果有又是什么摩擦,摩擦力大小等于多少?

静摩擦力:两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没有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三)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之间必须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三、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1.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2.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3.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四、巩固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

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摩擦力的概念;

2.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六、教(学)后记

篇8: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unit7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单元是八年级英语下册的第七单元(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主题是如何更礼貌的提建议,主要功能项目是“Make requests”和“Apologize”,本单元的语法要点是“Would you mind …?”和“Could you please…”等句型的运用,知识重难点为:“would you mind +动名词”和“Could you please +动词原形”等句型的正确运用,以及能够正确运用其否定形式。整个单元教材内容如下:

Section A是语言的基本输入和呈现部分,是本单元的语言基本内容。1a、1b、1c分别是看、听、说的任务环节,均围绕1a的卡通画而展开。可先创设情景引入,呈现Would you mind +动名词向别人提出请求的语言功能项目。再呈现Would you mind not+动名词,让学生充分利用1a的卡通画内容来练习。2a、2b是任务型听力,学生独立完成。2a是排序,2b是配对。2a是通过听力,展示Would you mind …?和Would you mind not…?在交际中的运用,2b是呈现如何向别人道歉。2c要求以2a、2b的听力材料来进行交际练习,体会向别人提出请求和向别人道歉的语言功能项目。在3a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看图,补全图片中的“请求”,3b的结对对话,要求学生用Would you, Could you, have to编对话,至于第4部分的groupwork,先可让学生制定“工作任务”,再进行对话。

Section B是综合的语言运用和知识的扩展部分。1a、2a、2b都围绕的卡通画展开,2c是2a、2b听力材料的操练对话,3a和3b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通过完成3a、3b的任务,加深学生对“提出请求,表达歉意”的理解和运用。Self check让学生通过活动对自己遣词造句能力及语言综合能力进行了自我评价,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但第2部分教师可组织学生看图讨论,然后再完成第2部分的任务。课后所选的阅读材料依然紧扣本单元的语言目标,学习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即通过寻找主题句来快速获取文章大意,以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及文化背景下的礼仪,更好地遵守社会公德。

我将灵活运用这些活动内容,完成听,说,读,写的训练任务,并将其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变化或整合,以提高课堂效益。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交际表达的思路,以活动为目的和方式促进语言的输出和运用。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卡通画,来对话交流,让学生在运用中体验本单元的语言功能项目。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如何更礼貌的提建议,以及如何做出合适的回答以听说训练为主。第二课时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要求和表示歉意的句型”,我将SectionB1a-2c和SectionA3a-4整合在一起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考虑先把听说部分即SectionB1a-2c放在前半部分,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然后再通过读写训练即SectionA3a-4,练习“向别人提出请求”和“向别人表达歉意”这一语言功能项目,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第三课时的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话题语言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提出请求,表达歉意”的理解和运用。第四课时学习一篇阅读课文。第五课时,是一节复习课,通过大量练习来复习、归纳、拓展本单元语言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任务。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话题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在八年级上册Unit 11学生已经学习了许多动词短语,为表达提供了语言基础。此外,学生已掌握了用祈使句和Can you…?/could you 及Could you please提出请求, 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能自然的与本单元的话题衔接。(但是在语法上也就容易形成混淆。)同时,本单元是关于礼貌性的话题,内容贴近生活,学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

初二下学期的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并且经过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能力。因此在考虑本单元教学设计时,我把“以学生为中心”及 “快乐学习”的`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把本单元内容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并配以丰富的图片及色彩,为学生的语言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留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活动中主动学习,快乐成长。

三、单元整体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

(1)语言知识

① Be able to pronounce and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Words: mind, yard, dish, polite, perhaps, door, line, return, voice, term, Asian, Europe, impolite, allow, public, cough, break, smoke, drop, litter, cigarette, criticize, behave,etc.

Phrases: turn down, not at all, right away, wait in line, cut in line, keep down, at first, put out, pick up.

② Master the target language:

Would you mind moving your bike? Sorry, I will do it right away.

Would you mind not playing baseball here? Sorry, we’ll go and play in the park.

Could you please wash the dishes? Ok, I will do them in a minute.

③ Learn to make requests and apologies,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④ Learn the modal verb that can express request.

(2)语言能力

(1)能正确运用Would you mind …?和Could you please …? 等句型来向别人提出请求或对于所犯的错误向别人道歉的能力。

(2)能正确运用will+动词原形来表达个人目的或意图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正确向别人提出请求或向别人道歉的方法,获得交际成功的快乐。(2)使学生体验交际中的委婉语气的使用,从而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有礼貌、有道德的中学生。

四、重点、难点

1.重点:本单元的语言目的是“提出请求和道歉”,因此Would you mind …?和Could you please …? 以及Sorry, I’ll … 等句型的理解和运用,是本单元的重点。

2.难点:学生在使用Would you mind …?和Could you please …?时,应该提醒学生,would you mind +动名词,而Could you please +动词原形。此外,如用否定词not,not所放的位置,学生容易犯错,Would you mind not…? Could you please not …? 因此,这些内容的掌握和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五、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单元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情景交际教学法。

《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爱好,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首先,是自主学习法。在本单元中主要体现在学生看图片讨论、做听力、通过对话操练句型等环节中。

其次,是合作学习法,主要体现在自编对话,表演对话等环节中。

再次,是情景体验法。情景教学是本堂课自始至终的主线,如何请求别人做某事,就是让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体验出来的。

六、课时及教学内容安排

篇9:新目标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学习目标】

学会用将来时态预言。

【重点、难点】

1.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时态的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及回答。

2. 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导学指导】

温故知新 小组讨论设想未来世界的变化。运用be going to谈论将来的'计划和打算。

自主互助学习

知识剖析:

一般将来时态

构成: will / be going to +动词原形

1.用be going to do表示将来:主要意义,一是表示“意图”,即打算在最近的将来或将来进行某事。

Are you going to post that letter? I am going to book a ticket.

另一意义是表示“预见”,即现在已有迹象表明将要发生或即将发生某种情况。

It’s going to rain.

2.用will/ shall do表示将来:

You will feel better after taking this medicine. 助动词will+动词原形

I will not lend the book to you. 变否定句直接在will后加not

She will come to have class tomorrow.

Will she come to have class tomorrow? 变一般疑问句,直接把will提到句首。

Yes,she will/ No.she won’t .

3. fewer 与less及more表数量的用法。

1)few(形容词)“几乎没有,很少的”,修饰可数名词。其比较级、最高级为规则变化:

few-fewer-fewest“a few”表示“一些”“few”带否定含义,“几乎没有”。

2)little(形容词)“很少的,几乎没有的”(“小的,幼小的”),修饰不可数名词。其比较级、最高级为不规则变化:little-less-least。例:There will be less pollution.

“a little”表“一些”,“little”带否定含义,“几乎没有”。

3)many“许多”,修饰可数名词。much“许多”,修饰不可数名词。

比较级、最高级为不规则变化:many / much -more-most。

重点难点释义:

1. In ten years 十年后 In+一段时间:…..之后

in 5 months :5个月后 in 3 years: 3年后 in a week: 一周后

I′ll be a reporter in ten years.十年后我会是一个记者

学习过程:

1.小组看图1a,完成下列对话。

A: Will people have ________ in their homes?

B: Yes, ________ ________. I think every home will have one.

2. 小组合作讨论预测未来世界的变化完成1a 。

3. 小组合作训练 1)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时态的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及回答。

2)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4. 听力技能提高。

1)听录音完成1b 。 2)听前预测2a/2b 。 3) 听录音完成2a/2b 。

5.综合运用能力提高。

小组合作运用将来时的句型对未来作出预测。完成1c/2c 。

【课堂练习】

一、根据汉语意思,完成句子。一空一词。

1. 书籍将会仅仅在电脑,而不在纸上。

Books _____ only _____ on computers, not _____ paper.

2. 今后在这座城市将会有更多的树木,更少的污染。

Will _____ _____ trees and _____ pollution in the city in future.

3.你认为人们家里将会有机器人吗?

Do you will be in people’s homes?

4. 他们不会去野营。我确信他们将来参加我们的聚会。

They _____ go . They _____ come to our party, I’m sure.

5.1后孩子们还要去上学吗?---不,他们将不用上学.

------ kids go to school 100 years

------ No, they

【要点归纳】

1.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时态的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及回答。

2. There be 句型的一般将来时。

【拓展练习】

一、单项选择

( )1.I ________ rockets to the moon when I grow up.

A. will put B. will fly C. will take

( )2.If there are ________ trees, the air in our city will be ________ cleaner.

A. less; more B. more; more C. more; much

( )3.I predict he will be an engineer ________ ten years because he is so interested

in making things.

A. in B. afterC. later

( )4.There were many famous predictions that never ________ .

A. come true B. came real C. came true

( )5.“The work of Picasso will never be ________ anything, ”someone said.

A. costB. worth C. spend

【总结反思】

篇10: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3课件

八年级下册英语unit3课件

教学内容: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谈论做家务的词汇,及如何有礼貌的`提出要求。

2 技能目标:能听懂和谈论做家务的话题;能写出重点单词和重点句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分享家务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短语: do the dishes, make the bed, take out the rubbish, fold the clothes,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living room ……

句子:

1. Could you please take out the rubbish?

.   Sure. / Sorry, I can’t. I have to finish homework first.

2. Could I use your computer?

Sorry. I'm going to work on it now.

3. Well, could I watch TV?

Yes, you can. But first you have to clean your room.

教学难点:

Make polite requests

Ask for permission

课时划分:

Period 1 Section A 1a – 2d

Period 2 Section A 3a-3c

Period 3 Section A Grammar focus-4c

Period 4 Section B 1a-2e

Period 5 Section B 3a-self check

Section A1 (1a – 2d)

Step 1 Warming-up

Sing the song and dance to the music

Step 2 Presentation

1. Watch the photos and talk about them “What does he do every day?’ and learn these phrases: do chores, do the dishes, make the bed, take out the rubbish, fold the clothes, do the laundry, clean the living room.

2. Look these phrases and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Could you please take out the rubbish? Sure. / Sorry, I can’t. I have to finish homework first.

3. 1a Do you do these chores at home? Discuss them with your partner.

Step 3 Listening

1b Listen. Who will do these chores? Check (√) Peter’s mother or Peter.

Chores Peter’s mother Peter

do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rubbish

make the bed

fold the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

Step 4 Practice

1c Make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chores in 1a.

Make conversations.

Examples

A: Could you please...?

B: Yes, sure. /All right. /No problem./Certainly.

Sorry, I can't. I have to do...

Sorry, I can't. I am doing...

Step 5 Listening 2a&2b

Peter asks his father if he can do four things. What does his father say? Check (√) “yes” or “no”. Listen again. Draw lines to the reasons.

Peter wants to… Peter’s father says… His father’s reasons

go out for dinner.       Yes     No I have to do some work.

go to the movies.      Yes      No You have to clean your room

stay out late.      Yes      No I need to eat breakfast.

get a ride.      Yes      No You have a basketball game.

Step 6 Practice

2c   Make conversations using the information in 2a and 2b

A: Could I use your computer?

B: Sorry. I’m going to work on it now.

A: Well, could I watch TV?

B: Yes, you can. But first you have to clean your room?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Step 7 Language points and summary

1. help out 动词短语,表示在某人繁忙或

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help和out之间还可以加入具体的“人”。

e.g. He helped me out with my task.

他帮我完成了任务。

They helped (us) out with the clean-up.

他们帮助我们做大扫除。

2. at least  至少

e.g. We should brush our teeth at least twice a day.

我们每天应该至少刷两次牙。

3. be back 回来

e.g. I won't be back till 11:00.

我11点以前回不来。

4. any minute now

一种常见的口语表达法,相当于“随时;马上;在任何时刻”的意思,表示事情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或眼下就要发生。

minute还可以用second, moment, time等词替换。

e.g. Don't worry, he will come here any minute now.

别担心, 他会马上来这儿。

The guests are arriving any time now but we’re still not ready.

客人即刻就到,但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We’re expecting them any moment now.

我们期待他们随时到来。

Step 8 Summary

1. New vocabulary

do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make the bed, fold the clothes, clean the room

2. ---Could you please…?

---Yes, please. / Sorry, I can’t.

Step 9 Homework

1 List all the main phrases of doing chores that you know. (必做)

2 Make a conversation between you and your mother, using the sentence pattern “Could you please …?” (选做)

篇11: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资料

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资料

教学理念

本单元在授课模式上尝试采用TBL任务型教学模式,其实用step1.2..也没什么两样,

问题是无论是那种形式,都要围绕所要达成的既定目标而设置任务或步骤,在实质上力争达到形散而神不散。

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多层次多形式的对话,根据教育心理学家Kolb的体验式学习理论,

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增强,同时具有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知识基础。体验式学习更能达成有效的知识迁移。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进行对话的时候,尝试着关注以下三方面:师生对话中关注班级中最薄弱的那个学生。生生对话中关注团队协作互助的精神。通过这两点,试图促进知识的落实。书本与生活的对话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注重学习的绩效分享,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分享形式可以是多角度的。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庭之间,朋友之间等。以上所涉及的教学理念并非非用不可,或是最先进的。本人觉得在这个话题下可以尝试着渗透一些。

操作理念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例如在warming-up部分,让学生界定healthyfoodandjunkfood的概念,完全允许他们有不同的界定标准,我们英语课的主要目的还是想着招数,骗学生开口说话。我们是英语教师,毕竟不是营养学家。类似情况如在阅读模块中的问题讨论部分。

大部分学校外语教学,不,英语教学是大班教学,学生层次不齐,因此任务的设置要有层次性,难问题碰到薄弱生,老师学生一起生气,容易题碰到好学生,老师学生都不过瘾。最后只好说,这书没法教了,不过想想一家老少。当然更要给不同的学生搭建达成目标的平台。每一个任务的展开都设法先给予足够但不过量的输入,力争环环相扣,用我们在座的一位学长的话说:打假,不自己骗自己。

第三方面:

在资料搜集时,不让可怜的英语老师一人都挑,学生老师一起动手,开学初,将各个单元的资料搜集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在相应单元开工前上交。开展一些评比活动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任务教学任务请大家自己看,限时20秒。教材上没有课外学习任务,但我觉得这个内容可以尝试。

Warming-up

由于昨天有些老师没有教材,特提一下教材内容:

1)教材给出了一些食物图片,要求界定垃圾食品还是健康食品

2)给出一个空白饮食调查表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刚过完春节回校,添一下嘴唇,还很能回味到过年时的美味佳肴,因此何不充分利用这一事实。实现学生从压迫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激发他们交谈的兴趣,不仅实现了良好的过渡,而且借机呈现大量有关食物和饮料的词汇,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Brainstorm是方法之一。

2。在回味美食的同时,引出话题healthyfood,junkfood,由学生给出不同的定义。允许众说纷纭,但尽量让英语作为课堂工作语言。

3。课堂上的学生饮食调查可作为更广泛的家庭饮食情况调查的铺垫,拟增加健康状况一览,使学生能直观的发现饮食对健康的影响,为后来的健康食谱的制定提供依据。

Listening

1.教材分析:

听力材料分为两部分:

1)母亲与Mike关于Mike胃痛与他一天饮食情况的对话

2)Mike前去就医与医生的对话

2。教学建议:

1。建议在听力开始前做pre-listening.

针对第一部分对话,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询问一日三餐以及点心等。因为听力一

是母亲与儿子有关一天饮食的询问式对话。

2。针对第二部分对话,由于就医问诊是大家共有的体验,让学生进行pair-work,根据以有的就医经历和听力一所获得的信息,假象Mike与医生的对话和医生可能给出的建议.比一比猜中率。

3。1&2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听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同时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从而能在听的过程中准确定位,捕捉到问题所需的信息点。

4。听力任务完成后建议复听,尝试再现听力中的情景(多种形式,如表演,单句复述,takenotes然后完整复述或spotdictation等),为下一步的speaking做好务实而有效的准备。

1.教材分析:

教材给出三种就医情景,和一个范例。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常见的就医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尤其是常用的表达方式。

2。教学建议:

1.前面听力模块中通过听力训练得到了相关表达方式的输入,同时在最后的巩固性复述中对就医情景作了充分的铺垫,在这里speaking模块开始前让学生精彩回放Mike的就医情景。为接下来的情景会话热身。

2。然后分别罗列病人和医生的常用的表达方式。

3。在有了热身对话和常用表达方式的支持,可以鼓励小组活动,创设更多的情景进行会话表演,让学生接触更多有关疾病的词汇(无意识的在情景中接受了词汇扩充)。

4。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尝试:

A.:听力再现。B:范例复述或表演

5。时间允许,还可将对话落实到笔头。

篇12:八年级下册的英语课件

一、设计的基本理念:

构建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练、测为主线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施任务型、活动性教学,夯实学生语言基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

二、学情分析:

鉴于教学对象是农村中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可能英语学习并不系统,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学习的基础,不过学生在初一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很多词。所以本课需要教会学生在所给语境中正确地使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方法,同时采用发现式语法学习法、学生中心教学法,以及有语境的操练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

四、教材分析:

一) 本课内容为牛津英语8a chapter 3 的导读课。八年级教材与六七年级不同,其内容长而繁琐,知识点零乱而复杂,学生在看到教材后都会产生一种恐惧感。习惯了六七年级的简短内容的他们不知该如何学习像八年级这样的课文。这一课是一个日记的记叙文,描述了一个抢劫案的发生,发展及结果。所以在这一课,教师根据故事的发展顺序分将课文分为五个部分并设计了一系列的不同形式的阅读任务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①本课为八年级的阅读课,存在大量生词。为了解决这些生词我将学生学会并理解生词作为教学目标。

②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阅读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了解并掌握阅读的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when someone in trouble, we should try to help them, but we do not need to put ourselves in danger, we can often help in an indirect way , by calling the proper authorities quickly.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因为生词是解决阅读的第一道关卡,所以将其定为重点, 通过大量的英文解释输入, 让学生以英文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单词。

2.阅读技巧在八年级才开始系统地训练,课文长难度大,所以将阅读技巧作为难点,尝试训练。

四)教学设想:

1.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

2. 课前制作ppt,创设教学情境。

五)学生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 2. 编排小品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i. pre-reading preparation

teacher’s activitiesstudents’ activitiesaims

step1

guessing game

show three telephone numbers to students.

step 2

ask students when we dial these numbers to ,lead in the topic of this lesson: dealing with trouble. step1

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guess who we make a phone call by dialling these telephone numbers

step 2

students think and learn the new words

dial = call a number l

in trouble

deal with trouble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来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打这些电话号码,要打给谁,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dealing with trouble.

篇13: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课件

一、教材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的涵义,认识家庭的特点及家庭关系的确立,明白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了解父母的特点、家人的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与活动,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自己家庭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并发扬良好家风、学习并继承家人优秀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引导学生继承家庭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2.对教学重难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对“家”的理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视“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的现实。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我知我家”,主要讲两个问题。一是家庭关系的确立,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回答“家是什么”。二是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父母的亲情,感谢父母赋予自己生命、对自己的养育,着重解决部分学生看不起家长、嫌弃家庭、不懂父母恩的问题。

二、学生分析

1.针对的问题:

由于学生中存在相互攀比的现象,使得一些学生因家庭不富裕、父母普通而埋怨家长没本事、没钱、没地位,看不起父母、嫌弃家庭、更谈不上感恩。针对这一心理,有必要对学

生进行正视现实、爱自己父母的教育。就大多数学生而言,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不可选择、无法改变。教学中应设计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感激父母给予生命,体会父母子女感情的天然和纯真。

2.学生的'需要:

家庭是学生最熟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正是因为太熟悉了,反而不去思考其中的价值,不去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是很现实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由于各种原因,过

多地享受了家庭中长辈关爱,反而想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准备小时候与家人的全家福;学生向自己的长辈进行家庭访谈,使其对自己的家族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新课导入】

在《我想有个家》音乐声中出示三毛的漫画,体现对家的一种渴望。

引导思考:想要有个什么样的家?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特别想家、想父母的时候?回家的感觉是什么?

【教学过程】

1.“家”的遐想

活动内容:请用一种水果来描述你对“家”的感觉?根据你的理解,究竟什么才是家?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隐含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了什么,培养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

教师行为:归纳,家是一个地理位置,是我们的生活住所、人群集合体……但它又不同于这些,它最大的特点是“有亲人,有亲情”。

2.我说我“家”

活动内容:学生相互展示并交流自己准备的“家庭照片”,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

教师行为:由于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讲出来,教师在选取故事时要注意兼顾各种“家”的类型。在“家”的介绍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结构的类型和家庭功能。

教学建议:关于家庭的类型,教材只提及四个概念,即核心家庭、直系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看完后没什么印象。可以请学生写出自己家里都有哪些人?写完后请学生说出黑板上写的家庭各属于什么类型?学生马上再从书本中查找,一一辨别。关于家庭的功能,可让学生讨论在家里或与家人都有过哪些活动?并写到黑板上,然后归类。

3.“家”的情结

阅读感悟:诺贝尔奖得主贝克特的剧本《结局》中,有这样一段:儿子对父亲吼:“混帐!你为什么生下我?”父亲:“我不晓得。”儿子:“什么?你不晓得什么?”父亲:“我不晓得生下的会是你!”

设计意图:说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无法选择的,最重要的,是这层关系无法割舍。

阅读感悟:有一年年轻人向一位智者抱怨自己父母的平庸、家境的平凡。智者问:“假如有人用100万换你强健的四肢,你愿意吗?”年轻人回答:“不愿意。”智者再问:“假如有人用1000万换你明亮的眼睛,你愿意吗?”年轻人摆手:“不愿意。”智者接着问:“假如有人用1亿元换你健康的生命,你愿意吗?”年轻人连连摇头:“不愿意。”智者说:“那就快-感谢你的母亲吧,她一次性馈赠给你超过一亿一千一百万的巨额财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父母要感恩而不是抱怨、嫌弃。明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就应该学会接受。一个人所诞生的家庭是不可选择的,人们可以选择的是将要开创的家庭。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不利状况,那是光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必因为家境的某种窘迫而自卑,更不应该家境优裕而自傲。

教学建议:这一活动的结论,在教材的相关链接中已有答案。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提供相关具体实例(家贫出孝子、出才子的事例,家长地位不高但品德高尚的事例等)予以引导;注意保护学生的家庭隐私,不宜强迫学生谈自己不愿意别人知晓的事;可以对学生中相互比家长地位高低、金钱多少的问题予以剖析;注意辨证看待家境的作用,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发扬自强精神,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不能因为家境的差别而自傲或者自卑。

4.绘一棵家庭树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脉关系。

设计意图:绘制家庭树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以自己的家庭作为研究的突破口,探究家庭演变与发展的普遍规律。让学生自己来思考、探索亲属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操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强他们对家的归属和热爱,为树立家庭责任感打下基础。同时,又促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合作的意识。

教师行为:学生分小组开始动手绘制,学生画了树状的、示意图状的,教师肯定学生的绘图能力之后,要求在小组里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挑选出绘制比较好的“家庭树”,拿到食物投影仪前向全班学生展示,并介绍家庭树中所列出的亲属的基本情况。

教学建议:这是学生了解自己家庭的一部分。对这个活动,不一定要求学生写出,可以让学生思考。因为这可能涉及学生的隐私。如果个别学生没有可谈的,或者个别家庭属于问题家庭,则不必让学生讲,必要时可通过家庭的不可选择对这些学生加以开导。但对于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族里出的的名人,则可以让学生讲,因为这是光荣的事。

四、教学中的困惑

个别学生的家庭是悲哀的,如有的家长是犯罪分子,此时别的同学讲述自己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秀品质,越是感人,对他们的伤害越大。但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应该呈现,如何处理“体验好的家风与传统”和“呵护个别孩子受伤的心”这两者关系,感到很困惑。Z

篇14:下册语文教学课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烂漫的时节,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今天,让我们走进童年去寻找童年的发现吧!(板书:8.童年的`发现)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大家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课文,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学们读的都非常认真,文中的生字词你们都认识了吗?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吗?让我们开火车来读好不好?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老师为你们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句段。划出集中描写“我”童年发现的句子。

三、理解发现:

1、读完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找到的句子?你很会读书!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正好是九个月。请大家仔细的读一读这几句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请你,不错!你来说,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对,你找的完全正确,就是这一句: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请大家把这两段话分别朗读一下,看看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对,我们在平时写作时,就应该注意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四、了解过程:

1、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呢?看老师拟定了学习计划,请大家按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

2、(屏幕出示):(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个四字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四字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刚才大家的合作学习真是热火朝天呀。现在请每一组用一个词来概括发现的过程。一组,梦见会飞(板书:梦见会飞)二组,请教原因(板书:请教原因)三组,痴迷研究(板书:痴迷研究)四组,发现原理(板书:发现原理)大家真会学习!

4、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充满幻想,(板书)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谁还有不同的观点?请你,执着探索,(板书)读一读有关这方面的句子。

5、孩子们,通过学习,你受到了启发?有没有什么想对作者说的呢?

五、总结,布置作业:

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你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呢!

这节课上到这里,课下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发现,并把它写出来。下课!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①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②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四小组读、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自嘲;姚秋生则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我想要的应该是精彩纷呈的“哈姆雷特”。

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篇15:初三下册教学课件

初三下册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二、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回答: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回答:“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回答: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回答:“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回答: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回答: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三、写作特色: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四、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1.八年级下册英语课件

2.八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3.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4.八年级下册物理摩擦力课件

5.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课件

6.八年级下册英语4单元课件

7.八年级《将进酒》教学课件设计

8.八年级地理气候教学课件

9.八年级数学的教学课件

10.《行路难》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下载word文档
《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