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2025-01-13 09:50: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tef111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望月-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望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月-教学设计

篇1:《望月》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这篇散文是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篇章。文章中描写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丽的,介绍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爱的,表达的思想是深远的,语言是优美生动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让追求真善美、热爱语文的“月光”真正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在对话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背诵有关月亮的诗句,积累运用。

3、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感悟清幽旷远的意境,受到美的陶冶。

三、教学流程:

一、欣赏月色。

1、教师打出投影,放音乐《钢琴曲》。

师: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亮出来了,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到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节,一边读一边找一找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并思考一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月景的?(从上到下,从近到远)

3、这一段月景的描写很美,我们试试能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4、个别读,相机指导。“洒”“照亮”“千点万点”“晶莹闪烁”“镀”

5、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都陶醉在这美好的夜色中!

[设计意图:上好语文课首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了解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本环节中创设了音乐、画面、语言等情境,寓讲于“读”,寓讲于“思”,逐步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月光奏鸣曲》的背景音乐中,观赏月景,品读课文,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进入宁静清幽的美好意境,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调

三、诵读月诗。

1、画诗句。自由读书。画出描写月亮的诗句。

2、个别学生读描写月亮的诗句。

3、理解。古人欣赏月亮,赞美月亮,留下了精美的诗句,(板书:诗句)这些诗都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同学们,你能说说诗人通过这些诗句诉说着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学生说说作者、诗意。)

4、月,在诗人的眼中是多情的,是奇妙的,诗人借月亮表达自己丰富的感情。让我们有感情的吟诵这些诗句吧。

5、读诗。

(1)思考:小外甥和文中的我所说的诗句有什么不同?(浅显、易懂;深奥一些)

他们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说的诗句也不同。小外甥应该读出什么语气?(天真、幼稚、活泼、可爱)我是个长者,应该用什么语气?(稳重、老练、成熟)

(2)自由朗读,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个别读――――――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师读小外甥。

(3)请同学们一边欣赏月景一边倾听古诗。师生对诗,生生对诗。师: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4)同学们,为什么用了“,”?为什么文中出现了“…………”(板书…………),一般的省略号不是六个点吗?再强调读书要注意标点符号。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训练朗读,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深刻体验课文中人物性格特点,使之真正地进入角色。老师提出“一个人读出两个人的语气”这一要求更富有挑战性,让学生兴趣盎然。

对诗的环节也很有韵味,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月景,吟诵着月诗。月下对诗,意境深远。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诗句,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受到感染,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想象月亮。

1、默读,边读边用“―――――”划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语句。个别读。

2、小外甥多爱幻想啊,他的话富有情趣,他的神情和动作也是那么天真可爱,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用划出描写小外甥神情、动作的词语。

3、个别读。

4、师板书“不假思索”,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范读,故意拖慢,学生评。学生练读。

5、板书“绘声绘色”,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投影,这句话理解吗?怎么理解的?个别读,教师:不光要读出语气,还要注意他的表情。请同学们看老师读,范读,同位练读,指名读。

6、课文的二三段写了我和小外甥的对话,写得很有情趣,同位同学分角色来读一读吧,等会老师请几个同学来读。

7、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教师放音乐《月光奏鸣曲》、投影。

[设计意图:词语的理解是本环节的重点,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可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达到读懂课文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读书,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印象深刻,理解到位。]

五、幻想月景。

1、师放音乐,请学生闭上眼睛。师: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2、同学们听音乐很投入,你一定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好吗?

3、学生写,教师选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幻想,让他们去想象,去表达,激发他们的感情,培养他们对文章意蕴的领悟、体味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田中的与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从而萌发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

篇2:《望月》教学设计之二

《望月》教学设计之二

《望月》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主要板书计划]: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作业 设计、安排]

课内:抄词、写近义词、背诵课文、练习册部分作业

课外:背课文、赛诗会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背诗导入  ,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三、课堂练习

四、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4、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5、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6、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五、作业 :《练习册》P54、二、三)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爱幻想)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

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⒈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月景的美丽以及人们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情怀的思想感情。

⒉培养学生想象力、自主创造能力和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⒈收集并背诵描写月亮的古诗,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⒉排练小合唱《月光光》。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倾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

篇3:《望月》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出自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手笔。这是一篇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散文,主要写了舅甥俩在江轮上对月吟诗和望月畅想的情景。文本中月光下的交谈流淌着诗情,放飞着遐思,很能让读者的心伴着字里行间的情韵而融入那一片美丽的月光之中。

二、设计理念。

1、语文姓“语” ,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本设计采用生本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读、写、说中自主建构语感。老师引着学生围绕话题体悟词、句意味,借助填诗、拓写等方式让学生运用和锤炼语言,学生能在潜心朗读中沉浸于月光情境,既悟语感,又练语感。

2、语文从“文”,文是文字、文学、更是文化。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感悟,能逐渐触摸到汉民族文化的月亮情结,并积淀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迸发出心灵深处的诗情和美感。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情境、生活经验理解“呵欠、剪影、绘声绘色”等词语的意思。

2、能围绕前置话题用比较生动、准确地语言传达文本理解和感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各自的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能将感悟融入朗读中。

3、能在诵读课内外的咏月诗文中感受月文化,让中华民族的爱月情结根植心中。

前置性作业:

1、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诗人的“诗中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认真诵读,结合相关的语言文字

3、谈谈你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话题定向 开启望月之旅。

1、月诗月词、月歌月曲,多如繁星,数不胜数。看来,美丽的月亮是中国人心中解不开的情结。今天,我们继续美好的望月之旅(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看到的月亮呢?(板书:“我” 小外甥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3、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诗人的“诗中月”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话题进行学习。

第二课时回顾课文时让学生快速理清文脉,划分出清晰的内容组块,为下面话题感悟交流部分节省时间,确定各小组的研读课文的主方向。

(二)小组展示 采撷月亮之美。

1、出示话题,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课文。

讨论话题: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诗人的“诗中月”给我们带来了怎么的美的享受?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认真诵读,结合相关的语言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读完本文的人大多会产生一种美的感觉,如此美文需要细读和深悟。把话题聚焦于“美”,让学生循着语言文字的表里而直面美的画面,咀嚼美的语言,与文中诸人的望月情怀开始了美好的相遇。

2、交流“眼中月”部分。

小组主体展示交流:

(1)品月光之美。

①出示句子: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②品悟词语,想象画面。

“安详”(如熟睡的小孩,慈祥的老人、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闪烁”(月光似顽皮的小孩、嫦娥的舞蹈在流动的江水中跳动)

③朗读展示,读出月色动静之美。

(2)品月下景物之美。

①出示句子: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②根据学生感悟拓展对句:

月光照在芦荡上,芦荡那黑色的剪影上瞬间添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月光照在树林上,树林那黑色的剪影上顿时添上了一圈——银色的光环。 月光照在山峰上,山峰那黑色的剪影上立刻添上了一个——银色的项圈。

③引导其他小组补充,品味“镀”的妙处。

“镀”这个字用了拟人的写法,充满了人情味,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向我们传递出这美丽动人的月色。

④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

“安详的月光”,不禁让我想起了冰心写的一段文章。

a、出示: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冰心《寄小读者》

b、齐读。

“流动的月光” 不禁让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一段文章。

c、出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d、齐读。

课外阅读进入课堂是“开放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而生本课堂也倡导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一个文本的感悟引入和带动相关文本的揣摩,从而让阅读源于文本而广于文本,高于文本。适当地拓展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及冰心的《寄小读者》两篇文章的片断,让学生进行赏读,领略和强化文本的美感,受到语言的熏陶,为“写”积累语言。

(3)变月景为小诗。

①美丽的画面需要题上美丽的诗。谁能帮老师把诗句补充完整?

②齐读诗句。

月亮安详洒清辉,江面光斑千万点。

两岸景色成剪影,月光镀上银花边。

③师:这静谧的江月,流畅的文字,若再有绘声绘色的诵读,定会妙不可言。大家认为我们班谁最适合读这样的文章?学生推荐,教师为其配乐。

④评:我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了一片柔和而宁静,皎洁而安详,朦胧而诗意的月色。

⑤师:其实这段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去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独特的月光。齐读。

生本课堂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和保持,由情入文而感悟渐行渐远。本环节中创设了音乐、画面、诗句等情境,寓讲于“读”,寓讲于“思”,逐步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进入宁静清幽的美好意境,诗画相谐,情韵和鸣。

3、交流“诗中月”。

(1)师生、生生模拟文中对诗情景。

(2)像文中的人物这样在月夜下对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有趣,陶醉,感觉很有诗意。)

(3)作者和小外甥醉了,我们也醉了。

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齐读。

(4)其实,月亮在古代诗人的诗中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哪一小组和大家聊一聊诗中月?

①预设一:

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诗人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对着月亮的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子。

我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的“愁”字,感到

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还睡不着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读了这句诗,我体会出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写出了李白离开蜀地时,看到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

②预设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师:同是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上句是诗人回忆儿时的月,下句是诗人成年时心中的月,月在诗人心中总是那么美好的,月亮就是美的象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师:这是游子心中的月,月亮是天下游子共同的家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师:这是诗人孤独寂寞时的月,在这里诗人又把月亮当作诗人的知己。

(2)古往今来,诗人钟情月亮,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课前大家进行了搜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出示音乐。

预设: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让人魂牵梦绕的故乡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清幽宁静的林中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大气磅礴的海上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苍茫旷远的雄关月。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天上第二泉。”这是我们家乡,素有天下第二泉的二泉月。

(3)小结引读。这一轮轮明月,这一首首诗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吐洒着

篇4:《望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字,掌握多音字“佛”和“假”的读音。结合语境理解“清幽旷远、洒落、沉醉、绘声绘色”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积极运用。正确书写生字“镀、喻、舱”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了解望月的内容,感受望月的乐趣。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悟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三幅画面美好的情境。

4。借助音乐、画面、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5、拓展迁移,通过“月亮像什么”的小练笔,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喜爱和感受 。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悟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三幅画面美好的情境。

2、难点:

(1)借助音乐、画面、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月亮像什么”的句式练习,体会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拓展迁移,通过“月亮像什么”的小练笔,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喜爱和感受 。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查阅资料、小组汇报交流生字词、指名读课文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及读书情况,利用示范朗读、再次练读的方式推进有感情读书。

2、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概括课文每部分内容,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培养和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批注式阅读、自主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并通过播放音乐、图片,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4、拓展迁移,通过“月亮像什么”的小练笔,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喜爱和感受 。

四、教与学的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单,按照学过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

2、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景,引入宁静月夜。

1、(配乐)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作家赵丽宏同样被月夜深深地迷住了,写下了这篇美文。(生齐读课题)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欣赏月色,咱们读得轻一点,静一点儿。

2、你对赵丽宏了解多少?

指名介绍。出示作者图片、资料。

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望月”,感受“望月”的乐趣,体会人与月亮的和谐之美。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昨天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就将自己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其他组同学及时进行补充。)

(1)检查生字的识、写。

(2)投影出示本课生词,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朗读(重点指导加点字的读音)。

①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②强调“假”是多音字,在这里读“jiǎ”。

ǎ(不假思索) 假佛jià(假条)

ú (仿佛) ó (佛像)

重点指导书写:

镀:左窄右宽。“度”的长撇与“钅”的竖提相互迎让。

喻:“口”小偏上;右部撇捺伸展,短横靠上。

舱:左窄右宽。“舟”的中横右边不出头;“仓”捺画伸展。

(2)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检查朗读。

①指组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②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同学们,有人说望月时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一个在江中,一个在诗中,还有一个在心中。请同学打开书,以最快的速度读一读,找一找江中月在哪,诗中月在哪,心中月又在哪?然后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了在美丽的月夜,“我”和小外甥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背诗,愉快地交谈有关月亮的问题。我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的感情。)

③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2)写“我”观江上月夜美景醉人。

第二段(3—20)写小外甥与“我”月夜交谈。

第三段(21)“我”凝视月亮展开幻想。

(4)交流初步理解。

交流在预习中自己读懂了什么,简单阐述自己感悟最深的语句。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江上月”。

过渡: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开始了静静地凝望。那么,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你认为能体现江上月美好的词语。指名回答。(安详 吐洒 剪影 晶莹闪烁 伸展着 起伏着)

2、江上月如此美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如诗如画的望月美景吧。

(1)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思考:“我”在月下看到了什么?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指名汇报。(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

3、重点指导: 中的句子理解读一读)

4、交流预设:

(1)“安详”一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月色柔和、恬静之美。

“吐洒”读出了月亮把光都倾泻出来了,而且把光洒得很开,像个人一样。 师小结:“安详”和“吐洒”让我们感觉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亲切,恬静、温柔,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的词品出它的意味儿来,阅读写景的文章就要将美妙的词语变成美妙的画面。

(2)指导朗读,读出月色的安详、柔和。

(3)“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体会到了江面上的光斑很多,而且色彩很明亮,还会跳动,非常美丽。恬静的月光、跳越的光斑,静中有动,动静相衬,景色迷人;“黑色剪影”体会四周景色神秘朦胧。(板书:迷人)

(4)“月光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镀”是什么意思?(“镀”本义是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均匀地附着在别的金属或物体的表面上。)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被镀过的东西?(镀金,镀银等)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本文用“镀”形容月光均匀地洒在物体上面,而且还能闪闪发光。)作者为什么不用“洒”、“染”,而要用“镀”呢?(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水天相接的地方波涛在上下起伏荡漾,从而表达出夜景的静谧安详)

5、指导背诵:月光下的江景是幽静而迷人的,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令人心醉不已,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把这种美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边想画面,一边背一背吧!(出示图,让学生用图忆法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6、根据自己识背的内容,完成填空练习:

月亮出来了,( )地吐洒着它的( )。月光( )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 )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 ),在江天交界处( )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 )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7、拓展延伸,美文补充。

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江上月色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学生挑最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配乐朗读。)

出示:多么美丽的一幅“江上月色图”啊,月亮是诗,月亮是歌,月亮里长满了故事。就我们下节课继续来欣赏另外两幅美景图吧!

8、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

(2)做《新课堂》的“自学站”和“练功房”部分。

篇5: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准备:

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布置学生提前从书籍或网络上搜集积累有关月亮的成语、诗句以及月亮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有关月亮的谜语、成语、儿歌、诗句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月夜图)

教师谈话导入:刚才我们课前交流的内容都与月亮有关。是啊,自古以来,月亮和文学

就有着不解之缘。月亮,这位夜空女神,给人间带来多少美好的情趣!每当她在夜空出现,大地便呈现出梦幻景象。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亮所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今天,让我们和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欣赏江中的月亮,激发我们的情思与灵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静静的夜晚望月,要读得轻而静)

二、整体感知

1、师: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快速回顾一下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些什么事?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赏 江中月 背 诗中月 谈 心中月 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少。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者以及小外甥共同感受这迷人的月夜。

三、精读感悟

(一)细赏江中月,感受月光清辉

1、(课件出示月夜图片)师: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江月美景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美美地读一读。有不懂的词也可以与同位讨论一下。

2、解决不懂的词语。

3、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相机板书:{美}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多么美妙的江月美景图呢?他先写天上的明月,又写江面上的`月光,再写江两岸更远处的景象,多富有层次感的图画!让我们把这幅美妙的图画轻轻读出来吧!

4、师:读得真好!仿佛我们就坐在江轮甲板上,身临其境地观赏这江上明月。此时的月光美极了,它安祥、晶莹、朦胧,使我们深深地陶醉了,天地好像与月光融合在了一起。

(多媒体课件播放轻音乐)齐读。

(二)吟诵诗中月,体味优雅意境

1、师:这灿然娇美的月色深深吸引了我,更吸引了随我一同旅行的小外甥。他一定在梦境中也看到了这皎洁的月亮。凝望着天上的明月,每个人都会入神,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起浓浓的诗情——深情引背《水调歌头》(多媒体课件出示《水调歌头》的图片及播放音乐背景)

2、师: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小外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他们舅甥俩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两人呤诵的诗句)

3、师:同位两个来分角色读一读。行吗?老师有个建议,大家在对诗前想一想,月下吟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气氛?注意小外甥与舅舅应该分别读出怎样的情趣?

4、师:这些诗句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来回顾一下它们的出处。

小时不识月??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

5、师:此情此景中,一定有许许多多吟诵月亮的诗句,在我们的耳畔回响起来,谁愿意起来背一背?也来你一句我一句 。

6、课件出示:诗,我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师:江中月如一幅美的图画,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而诗中月却融入了人们丰富的(情)感。(相机板书:{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抒发了我们对故乡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寄托了我们美好的愿望。月亮,寄予我们无限的情思。月下吟诗,又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这些绝妙的诗句引着

我们走进了古典,走进了美的意境。

(三)、畅谈心中月,唤起童心童趣

1、师: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自己的月亮,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有一个自己的月亮。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舅舅会感到惊讶呢?

(课件演示月亮的变化图)你觉得它的比喻怎么样?你认为月亮还可以比作什么?

小外甥跟你们一样,在他的眼睛里,月亮就充满了童年的纯真与幻想。我们来读读小外甥充满童话般的语言。

2、师: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的语言去说月亮,用童话的心灵去感受月亮,充满了童真童趣!(相机板书:{趣})月亮下去了,小外甥摇摇晃晃走回船里去了,甲板上——(引读)

3、师:让我们一起展开幻想的翅膀吧!

(多媒体播放《快乐星球》的主题曲视频,并自动播放月球的一系列图片)

4、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的幻想。

5、交流评析。

四、总结升华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了安详柔美的江中月,吟诵了幽雅抒情的诗中月,畅谈了充满了童真童趣的心中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月亮,相信,只要你聪明好学,爱幻想,你心中的月亮将会最奇特,最美丽。

多媒体出示——课外拓展作业

1、描写月亮的名篇佳作很多很多,你们课下可以从书籍或者网络上找来读一读,再领略一下月亮的魅力。

2、(我知道,咱们班里的同学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有月的晚上,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像山树,人房是什么样子,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幻想,你的笔下一定会有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诞生,老师期待着。

篇6: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

3、创设研究专题: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难点 :

理解文中写月的诗句。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课文录音、钢琴曲、月下江景图

教学过程 :

一、背诗激趣,导入 新课。

1、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呀?唐朝大诗人李白,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写月亮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如:〈〈静夜思〉〉(学生背)又如:〈〈古朗月行〉〉(学生背) 还有:〈〈月下独酌〉〉师背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把你搜集到的朗诵给大家听听。

3、明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慷慨的,但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和他的小外甥一同去望月。(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大意,体验感情。

1、请大家打开课本,听课文录音。

2、同学们,听了课文录音,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3、总结:作者围绕“望月”这个主题,分别写了自己望月,和小外甥比背关于月亮的古诗 ,小外甥对月亮的.想象这三大部分的内容,老师想再提炼一下,给这三部分起小标题:

望月 谈月 想月 (板书)

4、在这三个部分中,每一部分作者都有侧重地写了不同人眼中的月亮,请大家读读课文,说说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人眼中的月亮。 “我”(舅舅) 诗人 外甥 (板书)

4、这三种人眼中的月亮分别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三、选择主题,自主探索。

1、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某某眼中的月亮,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学习,某某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待会儿,准备向大家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好吗?

2、学生自学。(放抒情的钢琴曲 )

四、全班交流收获。

第一板块:舅舅眼中月

1、你探究了舅舅眼中月这部分,你有什么体会?

(我认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美。)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你能读出月亮的美吗?谁可以将月亮读得更美?

(我认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安详。)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你能读出月亮的安详吗?谁能更好地读出月亮的安详?

相机板书:安详 美丽

2、老师根据作者的描绘,画了一幅月下江景图,让我们看着画,再听听作者对它的描述吧。

3、让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月亮的安详与美丽。同学们,为什么作者眼中的月亮如此安详与美丽呢?(生答。师评:你读课文能看看前面,看看后面,边读边思,真会读书。)

4、作者将月下江景的生动描述让我们对月光有了很深的体会。其实呀,古今中外,有好多关于月光的名篇,同学们,能把你们搜集到的片段与大家分享吗?

第二板块 诗人眼中月

1、你能来谈谈对诗人眼中月的理解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写诗人眼中月的部分是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3——13)

2、学生汇报。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天真、幼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向往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思乡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思乡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离家在外的哀愁 )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依依不舍 )

以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回答。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为例谈谈引导体会的方法:

(1) 你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思念亲人。)

(2) 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学生讲讲对诗意的理解。)

(3) 原来,离乡的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就感觉月亮和自己很亲近。他借写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

(4) 你能通过读来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吗?(生读)让我们一起读,来体会这种感情。

3、一个月亮,在诗人的眼里就成为抒发寄托感情的景物了,(板书寄情)难怪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过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4、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该部分,体会舅甥俩陶醉于月光和古诗之中的情景。(三人: 叙述 “我” 外甥)

5、正因为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写月的优美诗句。丰厚的积累对于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丰富我们的生活是非常舅有用的。同学们,老师想在下节课举行一个古诗背诵比赛,请你们课后搜集有关山或水的古诗,并理解着记忆它,好吗?这个就作为今天的家庭作业 。

6、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对外甥眼中月的探究,我们也放到下节课重点讨论。

五、布置作业 ;

1、你喜欢哪些描写月光的句子?先体会体会,再把它抄写下来。

2、背诵课文第1至13自然段。

篇7:《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25. 望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篇8:《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进而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研究“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听几首曲子,试试谁的耳朵最灵,能告诉老师乐曲的名称。(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曲)

2、月亮的美不仅被创作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还被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一起读课题。

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时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我们在什么时候望月啊?想好了谁来再读一读课题(指名读)

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课题!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时候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部分?

(板书:“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4、我眼中望见的月是怎样的?我们先来欣赏作者用散文的语言描写的月景。

二、欣赏“我”眼中的月景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

1、课件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同学们都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此时,你望到些什么?

请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刚才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文字,你也想读一读吗?

2、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3、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4、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千点万点”光斑多,数也数不清

“晶莹闪烁”光斑有光泽,像天上的星星洒落到江面上。)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

光下江景的动态美。

d、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安详的、朦胧柔和的,又是具有动态美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感受诗人眼中的月景

过渡:月下的江景实在太美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每个人都会沉思,都会陶醉,都会在心中涌动起浓浓的诗情。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他还要和我比赛对诗呢!

1、下面请你们同桌一个做舅舅,一个当小外甥,读读下面的内容。读的时候想一想:在月下吟诗应该在一种怎样的气氛里呢?他们吟诵的每一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出示课文5—12自然段)

(1)同桌自由练习对诗。

(2)指名上前表演。请学生评价:同学们,你们说说他们对诗对得怎么样?舅舅和小外甥吟诵的每句诗是不是表达同样的情趣呢?月下吟诗是在一种什么气氛中进行呢?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读“清幽旷远”)

(3)在月下吟诗就仿佛超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设想自己就是古人。再请一组上来对诗,看看他们有没有把我们带进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再指名上前表演。(点击,音乐响起)

(4)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2、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思念故乡,诗人小时候的天真、有趣,诗人的忧愁,思念家乡亲人,品味着孤独与忧愁……)

3、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同一种景物,为什么会表达出多种不同的情思呢?(环境不同,心情不同)

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4、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齐读)

5、有月的诗多如繁星,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好吗?老师为同学们配上音乐,你听(音乐《春江花月夜》)

6、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清亮、僻静、宽阔、久远的气氛中。

7、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学生齐读)

四、领会小外甥眼中的月景

在每个诗人的眼睛里都有一个月亮,在每个孩子的眼睛里也都有一个月亮,你们说说,和大人比,小孩子眼睛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指名回答)

小外甥的眼睛里充满着童真和幻想。

1、同学们自己读读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吧!(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和第三部分中有关小外甥的句子,学生自读)

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好吗?(指名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月亮怎么会叫醒小外甥呢?

(2)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3)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

(5)“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请你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点击,出示月亮的变化图,理解月亮是天的眼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2、是呀,小外甥用童话般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月亮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做小外甥吧!(师生分角色读)

3、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所以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出示句子)

五、展开想像,写话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

先静静地想一想,再试着写一写。

六、结束语

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样多趣,多变,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就会呈现出不一样的形式,不一样的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情感。其实,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七、作业

1、阅读写月亮的散文、诗歌或童话故事,背诵精彩的语句。

2、用你喜欢的形式写一写你心中的月亮。

板书:

望月

“我”——散文诗人——诗歌小外甥——童话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篇9:《望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在哪儿望月?(注:文中的“我”可能是作者本人,也有可能不是。这里的“我”指的是作者赵丽宏本人,课文是在1985年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课文里都写了哪些内容?

3、指名答 (板书:江景 背诗 幻想)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入这三幅图画中,走进这美景中。

三、学习“江中月”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景图?

2、指名读 (注:其他学生要透过文字看到背后的画面。)

3、出示第二自然段 问:哪里给你印象最深?

4、①理解“闪烁的光斑” 引读“有——千点万点闪烁的光斑”

②理解“安详” (拟人的手法 感觉柔美、描写生动)

③理解“黑色剪影” 提问:给你怎样的感觉?(神秘)

5、自由练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6、推荐一名同学,师生配合朗读。

7、给这幅画面命名。

师:这幅画中既有江又有月,可以取什么名字呢?(板书:江中月)

过渡:看到这幅安详、颇具神秘感的江中月,引发了小外甥背诗的兴致。

四、学习“诗中月”

1、出示诗句 自由练读。

2、指名读 ① 一人读 ② 请两个人应该怎么读?(分角色读)

3、自由背诗

师:虽然刚才三个同学读的都很好,但是课文中的人物应该是——背诗。

4、指名分角色背诵 (配乐)

5、分组分角色背诵

师:背诗时的场景与文中不太相同,我们应该抬头仰望明月。

6、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提问:我和小外甥背诵的诗句就只有这些吗?(不是)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省略号)

文中连续用了两个省略号,说明什么呢?(描写月亮的诗太多了)

7、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呢?(指名答)

8、出示其它描写月亮的诗句 ①自由读 ②师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9、提问:背诵这些诗的同时,你有怎样的感觉?(思乡、宁静、优美)

10、那么,我和小外甥有什么感觉呢?到文中去找答案。(——气氛中)

11、齐读这句话

12、给这幅画面命名 (板书:诗中月)

过渡:诗中的明月又让小外甥张开了幻想的翅膀。

五、学习“心中月”

1、用笔画出小外甥所有的幻想。

2、指名朗读

3、提问:你觉得小外甥的幻想怎样?(好)

好在哪里?理解“每一次闭上”、“偷偷睁开”、“圆圆地睁大一次” (想象力丰富、符合自然界的`规律)

4、练笔:在你们的心目中,月亮像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5、交流。

6、给这幅画面命名。(板书:心中月)

六、总结,齐读全文

在今天这节课中,我们在作家赵丽宏优美文字的引领下,领略了“江中月”的迷人,“诗中月”的醉人,“心中月”的美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你们是否和他一样,也爱上了这轮明月呢?(是)让我们一起怀着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朗读全文。

七、板书设计

24 望月

“我” 小外甥

江景 背诗 幻想

江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篇10:《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量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1、导语: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江水的气息,我们坐在静静的江轮甲板上,共赏着那一轮明月。

2、出示多媒体课件:面对这许多幅月下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读中感悟月下美丽江景

1、导入:是啊,这一幅幅多么优美而宁静的画面,我想还有许多同学想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就让我们把所有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来。

2、课文第二小作者用自己的眼光对美景作了生动描述,让我们尽情地朗读课文,读到你情不自禁地想读给大家听的时候,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3、赛读课文:指读——评价读“你觉得他的月亮有几分美了,为什么呢?”再读“那你的月亮有他的美吗?来读给大家听听!”齐读——瞧,刚才没轮到朗读的同学脸上的神情多么着急,多么想表现自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吧!

三、赛诗朗诵,感受月之魅力

1、过渡:面对此情此景,除了朗读课文,你还想做些什么吗?(可以唱,可以说,可以吟诵诗歌)

2、月下吟诗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月抒怀借月寄思,创作出许多流芳百世的写月诗歌。这轮清幽的明月,不仅吸引了我们,吸引了作者,还轻轻唤醒了作者的`小外甥,小小年纪的他,居然向作者发起了挑战,比赛吟诗,让我们做一回小外甥和作者,切身感受一下对月吟诗的风雅。

3、可以先找好你的小伙伴在下面准备,分别做小外甥和舅舅来对诗,准备好了,起来对诗。

4、指名两组同学上台演示背诗,要求:既要背准确,又要突出月色的美妙,有信心吗?

5、作者用一个省略号,表示他们还比了很久,我们男生来做舅舅代表队,女生做外甥代表队,继续比下去,可以是诗,也可以是美妙的

词、句、片段,看哪队更厉害,好吗?老师给大家配点音乐助兴。(放音乐《渔舟唱晚》)

6、听着同学们的比赛,我真正是感受到了写月亮的诗歌佳词佳句多如繁星,说也说不完,老师这儿有几句诗,让我们也一起来举杯邀明月,月下吟古诗。陶醉在美妙的月色下(伴着音乐,齐读古诗)

四、展开想象,感悟生活

1、过渡:美妙的月光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这轮明月在诗人的笔下更是风情万种,在作者眼中是如此美丽,在天真可爱的小外甥眼中又是怎样的呢?各自由读13~19小节,要求:划出描写小外甥眼中月亮的有关语句,多读几遍,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通过刚才的读,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好学、天真活泼、喜欢幻想)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3、理解语段:“

①象眼睛,天的眼睛。

a你从小外甥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多么丰富而又巧妙的想象。)月亮活起来了。

b“不假思索”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②“‘这是明亮的眼睛绘声绘色地说” a.抓“绘声绘色”,把小外甥天真的想法读出来。 b.评价:听着他的朗读,你感觉到什么?(我感觉到在小外甥眼中,月亮是活的,是有感情的,是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

③“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在小外甥眼里,月亮又仿佛是他的小伙伴,那么亲密。)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①自由组合相互朗读。②看着你们灿烂的笑脸,我知道你们都成竹在胸,现在,我们男女生各派出一个参赛小组来,进行比赛。为了使你们的代表队能获胜,临赛前,你们还想嘱咐他们几句吗?(学生相互提建议,男女生赛读)

5、师评:瞧,我们两组同学读得多棒啊,似乎他们也受到了小外甥的影响,变得天真可爱起来了!

五、迁移运用,发展个性

1、作者也和大家一样,被小外甥的天真可爱,和他那些丰富的想象所感染,当甲板上只剩下他一人时,他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此时,如果你就是作者,会幻想些什么呢?(指名学生畅谈)

2、广阔而无私的大自然,给了人类无数像月亮一样美丽可爱的景物,你想赞美他们吗?那就用你独特的方式去尽情抒发吧,可以用语言去描绘,可以画画来表现,可以唱歌表示你的喜爱,可以吟诗赞美心中的景物

六、拓展延伸

1、积累你描写你所喜欢的自然景物的诗句。

2、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它记下来。

篇11:《望月》教学设计

教材认识:

这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舅甥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的情形。重点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达了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全文虽有21个自然段,但却紧扣“望月”拓展思路,因月生情,文脉清晰可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味——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望月的乐趣及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以理解词语为抓手,借助朗读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谈“月”导入。同学们喜欢月亮吗?说说你看到月亮时的感受。学生畅谈。

小结:同学们的知识面真广,想像力很丰富。月亮总能带给我们美丽的遐想与憧憬。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说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舅甥俩,和他们共享快乐。

2、板书:望月齐读课题;教师设问;读着课题,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呢?

问题预设:

(1)板书;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2)试着按照黑板上的提示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了解课文大意: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指名回答。

3、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晶莹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不假思索 云絮 封锁 呵欠

清幽旷远 外甥 剪影 气氛

(1)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同时相机辨析三组形近字:镀、渡;喻、愉、偷、愈;舱、枪、抢。相机解释“外甥”一词。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朗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4、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1)提示:课文首尾重点写谁?中间部分重点写谁?请根据文章各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归纳。

板书:

月下江景第1-2自然段

舅甥谈月第3-19自然段

月下幻想第20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几句话?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话。

第一句写月亮出来了;

第二句写江面;

第三句写江两岸;

第四句写月光为它们镀上花边。

4、自由读每一句话,想象每处的美景,哪些词语用的'好,画下来,为什么用的好?

5、学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样端坐在那里。“清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洁。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剪影”一词,结合句子理解“镀”字在句中的意思。

7、听配乐朗读,再一次感受月下江景之美。

8、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9、小结: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一个字--美!教师板书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板书设计:

24、望月

月下江景(1-2)美

舅甥谈月(3-19)

篇12:《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书:月色美、诗词美、想像美)。(对学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应予以肯定,如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

二、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齐读上节课作业要求:读一读课内课外描写月色的美文;听一听关于月色的音乐;找一找描写月色的诗词;画一画文中所描写的月色美景;写一写我们家乡的月色美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完成,把可在交流社区中展示的内容早日上传)

交流展示。

三、自主探究

选择你喜欢学习的某一方面或课文所有内容,认真品味课文语言文字,浏览相关资料,完成学习目标。

1、诗词美:(1)我”和小外甥对了几回诗,对了哪些诗,它们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2)从小外甥和“我”的对诗中,你体会到小外甥是个怎样的人。(3)与学习伙伴对诗。

2、想象美:(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小外甥的幻想说明了什么?(2)感情地朗读小外甥幻想的句子。(3)再次欣赏网站中美丽的月色,联系生活,说说你幻想到了什么?

三、合作交流学习成果。

1、感受诗句美

(1)我”和小外甥对了几回诗,(三回)对了哪些诗,它们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你五字我也五字)(明知故问、抒发思乡情怀、诗人都在江上赏月)

(2)从小外甥和“我”的对诗中,你体会到小外甥是个怎样的人。(聪明好学、爱幻想)

(3)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他们吟诵的诗句,注意体会他们赛诗时的那份热情。

哪桌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听,请大家做评委,听一听谁吟诵得最美。

(4)作者和小外甥仅仅吟诵了这几句诗吗?你怎么知道的?(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他俩还吟诵了许多写月的诗句。这不由得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

三、想象美。

过渡:月光的清辉洒在我们的身上,优美的诗句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月光,这诗句,又一次把我们带到了那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月亮是天的眼睛)(月亮被云层封锁,看不见了,想象月亮是困了)小外甥的幻想说明了什么?(小外甥童心未泯,爱学,知识丰富,十分可爱)

(2)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他的天真活泼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出示图片)假如你是作者,此时此刻,你站在甲板上,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面对着那山、那水、那树、那满天的繁星,飘动的云烟,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呢?试着用一段话写下来。

四、拓展延伸

借助本文我们一起享受了月文化的美,你能根据自身特长展示你的学习收获吗?:收集描写月色的诗句和成语;修改美丽的月色图;写写与月亮有关的童话故事,用优美的词句描绘你所见到的月色美景,然后出一份关于月文化的电子小报。

【望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望月》张老师教学设计

2.望月教学设计优秀

3.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4.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5.苏教版望月教学反思

6.望月有感

7.望月怀远古诗

8.《望月》听课反思

9.中秋望月抒情散文

10.唐诗《望月怀远》

下载word文档
《望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