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种一粒籽》优秀教学设计
“万邦文录事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试种一粒籽》优秀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试种一粒籽》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篇1:《试种一粒籽》优秀教学设计
《试种一粒籽》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种植步骤,学会合理地制作观察时间表,做到认真观察,耐心等待。
2.情感与态度
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
3.行为与习惯
通过试种一粒籽,养成认真观察、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观看视频、讲故事和调查讨论,了解种植步骤,感知生命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学会合理地制作观察时间表。
(2)养成认真观察、坚持不懈的良好习惯。
2.难点:了解种植步骤,学会如何种植一粒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件。2.提前种下的小苗。
学生准备:1-种子若干。2.搜集有关农民耕种、施肥、生产、收获粮食的资料、图片、文字。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小猴学种植》的故事情节)小猴子最喜欢吃桃子,便想着种一棵桃树。都过去十天了,怎么还没有发芽呢?小公鸡告诉他:“桃核要在水里泡几天再暴晒,壳裂了,才能下种。”小猴子嫌种桃子太麻烦,决定种西瓜。几天过去了,小猴子发现长出了小瓜苗,心想这下可有西瓜吃了,高兴极了。可是过了几天,连个小西瓜也没有结。牛爷爷告诉他:“播种只是第一步。此外,还要细心地呵护,勤除草,适时施肥、浇水,才会有收获哟!”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西瓜是怎么来的吗?
3.生l:地里长的。
生2:瓜农伯伯种出来的。......
|4.师:孩子们,一粒小小的种子种下去,要经过除草、施肥、浇水等过程才会结出果实,真的很神奇。
【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问题“西瓜是怎么来的”引入,能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深入探索问题。】
二、奇妙的生命
1.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试着种下一粒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那么,你们打算种什么种子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你们想一想还可以种什么呢?
4.学生讨论交流。
5.(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图片)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6.生l:我们常吃的花生原来是种子,一粒花生米能长出许多新花生米。
生2:原来柳絮是柳树的种子。
生3:一斤多重的大萝卜,就是这些比芝麻还小的种子长成的。
7.师:看来,生命真的'很神奇,一粒小小的种子可以长出丰硕的果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打算种什么种子,激发学习兴趣,体验生命的奇妙。】
三、我也来种一粒籽
1.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种下一粒种子吧,你们知道种植前要做哪些准备吗?
2.学生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我的种植计划”)师:下面,让我们根据自己做好的计划,回家去种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写种植计划,锻炼动脑动手能力。】
四、我们的收获
1.师:一周过去了,你们种的种子怎么样了?一定有很多体会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种植故事。
2.生l:这是我种的土豆的照片。瞧,土豆苗多可爱啊!
生2:爷爷说不能天天浇水,也不能心急。
生3:花生苗的力量真大呀,能把好大的土疙瘩顶起来!
生4:我自己种的蒜苗都舍不得吃。
3.(课件出示教材第l7页“我的种植日记”)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4.生:日记中的主人翁因看到种了3天的葵花子还没发芽而心急。
5.(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植物成长记录图》)师: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6.学生讨论交流。
7.师:的确,我们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不能心急,要认识到一粒种子的生长过程和我们的生长过程一样,需要经过耐心地等待,才会发芽、成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种子发芽的过程是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从而明白要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小生命。】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种植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种植过程中要细心地呵护、耐心地等待。同时,我们发现学习也是如此,经过长期积累才会进步。因此,我们要像种子一样,积聚力量,突破自我。
板书设计
奇妙的生命
试种一粒籽我也来种一粒籽
我们的收获
篇2: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试种一粒籽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试种一粒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植物的种子
2.自己动手实验,体会植物生长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级关键:
根据学生种植种子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种植指导
教法:
通过课件让同学了解植物的生长,引发学生兴趣,指导种植。
教学准备:
3.常见植物种子的图片
4.花生,黄豆,发芽的土豆等种子、小花盆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三、学生展示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是由小婴儿汲取营养长大,动物都是刚出生时很小很小,通过食物慢慢长大。那么有同学知道植物是从什么长大的吗?
种子
没错,植物就是这样奇妙的生命,大西瓜是由西瓜籽长成,萝卜也是非常小的种子通过吸收水分,日照,利用土壤中的.营养长大的,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种子,看看大家认不认识。(发下准备好的种子)
四、老师讲解
通过课件图片介绍常见植物的种子。
三、动手实践
将准备好的花盆发给学生,老师示范将种子埋在土里,浇少量水。
四、布置作业
1.向家长询问或查找资料了解植物种植的注意事项
2.完成种植计划表
我的种植计划
我想种。
我想请帮我。
除了准备花盆种子,还要准备
5.每天完成一篇种植日记
五、板书设计
试种一粒籽
第二课时
十一、交流体会
一周过去了,同学们种的种子怎么样了?一定有很多体会吧。下面哪位同学愿意带着你的种子到讲台上跟我们分享一下你和你的种子的故事?
十二、小组讨论
小组之间展示自己的种子茁壮成长的样子,每小组评选出最美种子放在教室阳台。
三、板书设计:
我们的收获
教学反思:
篇3: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音乐六年级下册《什么结籽高又高》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学唱山歌《什么结籽高又高》,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刘三姐的故事,知道山歌的特色。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
用放松、愉快的歌声演唱歌曲《什么结籽高又高》,知道山歌的特色,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歌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
师: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你们听过她的故事吗?
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刘三姐的故事。
刘三姐,据说她原是唐代壮族的一位农家女。从小就聪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编成歌曲唱起来。她唱的歌山也爱听,水也来和。壮家人都称她为歌仙。可见她的歌声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她那动听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流传了一代又一代。流淌在广西的山山水水间。大家想先来听听刘三姐的歌吗?
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师:但是三姐的才华也遭到了恶霸们的嫉妒,他们也来找三姐对歌,想刁难她,但每次都被三姐比了下去,三姐为百姓们出了气!
播放《心想唱歌就唱歌》
[优美的图片、音乐伴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叙述,学生走进美的意境。]
师:三姐是唱山歌的`好手,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山歌吗?
(先指导学生从字面上理解。)
师:我们先来听两首山歌,找找山歌的真正含义。
师:先请大家闭着眼睛来听首歌,听听看歌曲中唱了什么?歌曲的情绪怎样?(播放《太阳出来喜洋洋》)
学生讨论分析
师:接着我们再去湖北看一看,看看那里发生了什么事?
(播放《龙船调》)
学生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山歌的定义(启发学生从对山歌的内容上,发现对山歌和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中,主动发现音乐的特点,为后面的新歌教学做好铺垫。]
二、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山歌的定义,我们再来看一下,在《刘三姐》这部影片中,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像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录音唱。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今天听的这首歌在开始提问和回答前要“哎DD”一声呢?(吆喝声是山歌的特点之一,本歌的吆喝起着为提醒对歌方注意的作用。)
(引导学生模仿“哎DD”一句)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
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学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详细过程略)。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歌词,歌曲处理。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表情游戏,只做嘴型不出声音,看谁唱的模样最象“刘三姐”和她的歌友们。
(师范唱,学生不出声音对口型跟唱歌词。)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学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过瘾,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学生讨论并演唱。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
1)男女生接力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山的南面”,齐唱在“山的北面”。
学生可以变换一下位置。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指导学生多角度欣赏歌曲,丰富他们的音乐感受,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多角度鉴赏音乐的能力,让民族音乐代代相传]
三、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师在旁作介绍。
四、课堂小结
好热闹的歌会啊!我们也来凑凑热闹吧!
师唱山歌“哎DD谁的山歌唱的好类?什么地方山歌多类?水乡山歌叫什么类?草原上唱什么歌哎?”
让学生用山歌的形式回答。
(这样一举两得,既复习了歌曲旋律,又反馈了学习的知识。)
小结: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所以民歌也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结束本课。
【《试种一粒籽》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3.优秀教学设计
4.辣椒籽作文
10.《种子》优秀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