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
“大风大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下UNIT7教学设计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1) Be able to pronounce and master the words.
(2) Be able to use the key structures to talk about annoying things.
能力目标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skills i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情感目标
(1) To learn to communicate in good manners
(2) To be able to help others in trouble and find the correct solutions to the complain.
2. 教学重难点
(1) Learn how to correct solutions to complain.
(2) Master how solve complain.
(3) Make correct sentences using the key structures.
3.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4.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 and revision
1.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greet each other.
2. Rivision of key structure.
Step 2 Presentation
(1). The teacher shows six pictures to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s.
(2). Let students make the conversations after the sample conversation in pairs.
(3). Ask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4). Explain the six sentences and then get students to check the most annoying thing among the six pictures.
(5). Ask students to make a list of at least five things that they have complained.
(6). Play the recording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listen carefully and number the sentences in the order they hear.
Step 3 Practice
(1).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three column heading.
(2).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and fill in the chart and pause the tape from time to time to allow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 answers in their book.
(3). Check the answers.
(4). Ask the students to repeat after the recording.
(5). Let students work in pair to practice the dialogue using the sample dialogue in 2c. Then ask several pairs to perform in front of the class.
Step 4 Consolidation
Task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seven sentences
Let the students finish Task1 individually.
Task2:
Group work (four students): talk about these questions above and find out new ways.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篇2:人教版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二、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1、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皇帝。领导完成祖国南北方的重新统一。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结论;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出示《隋朝大运河图》)
时间:公元6。解释三点四段五河六省(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
2.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3.开运河的意义
四、隋朝的覆灭
隋炀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暴君,他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虚荣心,营建东都洛阳,修豪华的宫殿;沿运河南下游江都;三次对高丽作战。他滥用民力,征发的徭役兵役负担远远超过人民可承受的极限。终于,人民大起义爆发,全国起义农民达几百万,重要的有30多支。隋朝的统治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陷于瓦解。隋朝的官吏,也趁机打起反隋旗号。太原起兵的李渊渡黄河占领长安,仿效当年汉高祖刘邦,与民约法,废除苛政,争得政治与军事上的主动权。6,宇文化及在江都杀隋炀帝。李渊即皇帝位,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板书设计】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3.隋朝初年经济繁荣
<1>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河六省)
2.时间:公元605年
3.开运河的原因(目的)
4.开运河的意义
三、隋朝的覆灭618年
篇3:《行路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瓯北五中 谷雪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准确认读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济等词义,初步理解诗意。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
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填空,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思考:好酒,有才,狂放,傲岸
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可是,不过短短两年之后,李白竟写下了一首诗歌,题为《行路难》(生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
学生回答:李白在仕途上遇到了困难?李白的心情很郁闷?
生再读题目,读出感觉。
二、 初读诗歌,感受诗意
1. 自由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 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塞、斗、箸、行等);齐读。
3. 诗中哪些语句证实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李白怎么了?
PPT插引写作背景: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粉饰太平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于是,谗言纷纷而至;
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
三、 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白形象
1. 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2. 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
“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
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
“行路难------今安在”
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
(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 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
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
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
“济”:同舟共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义解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
(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望诗仙,有情诵读。
4. 引入录音范读,听后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一句来试读。(先同桌互读,再推
荐班中展示,最后再次齐读。)
四、 结合情境,诗意拓展:
1.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不再会背诵这首诗,但我们绝不会忘记这一句:--
你会在什么时候想起这句诗?你会把他送给谁呢?
当我陷入困境时,我在心底轻轻地勉励自己:--
当朋友遭遇挫折时,我会深情地鼓励他:--
当整个世界都背对着我时,我也一定要面朝大海,大声地喊出--
2.李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辗转流浪,倏忽十二载--
756年,安史之乱,受聘入永王李璘军中
757年,获罪,流放夜郎
759年,遇赦
761年,欲投李光弼军,因病未果
762年,病殁(mò)于安徽当涂
他,是凄凄长夜中最孤独的行者--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他的生命,就是歌唱,就是行走,因为他坚信--
行路难,难路,行!
五、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诵读此诗,并默写。
2.课外研读《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六、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教学反思:
《行路难》描述的是诗人被“赐金放还”之后,京城好友为其设宴饯行时的场景。廿年颠沛,赢得天下诗名,终于得近天颜;理想近在咫尺时,却因不甘献媚于权贵而黯然被逐,其间的心理落差何啻天渊!面对着“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诗人食不甘味,酒难入喉,这是他此时忧闷茫然的心理直接在生理上的表现。理想破碎的痛苦幻灭和内心深处的孤傲自许纠结、挣扎,刹那间心灵的丝丝颤动,体贴入微的捕捉和解读,正是走近诗人的不二捷径。
教学过程中,故设疑问、巧妙追问、还原解读,各种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捕捉诗人刹那间的心灵颤动,一步步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茫然中仍藏希望,绝望中依旧昂扬的浪漫主义形象。还原本真,从字里行间寻求诗人的心灵颤动,解读诗人的心灵密码,这,才是读诗的正道啊。
“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如何去轻叩诗歌们,让诗人汹涌澎湃的情感激流汩汩地流淌进读者的心灵呢?其秘诀就是朗读,在反复的浅斟低唱中进入了诗歌的氛围与美好的意境。
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的设计和展示是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最有效渠道之一。朗读的指导亦是随机应变,巧妙多样。或通过学生自评理解,或通过朗读展示直观体会,或通过字词赏析细细落实,或通过聆听教师范读揣摩模仿,不同的指导却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出发点的,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心灵来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以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诵读不是让学生在别人的作品里机械地抒情,而是要让诗歌成为引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源泉, “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与筋肉里”(朱光潜语)。
李洪波
[《行路难》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篇4: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8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掌握本单元词汇,听懂、掌握谈论读书的语言材料。
2 技能目标:能听懂语言材料,掌握听的技巧;能就阅读方法提建议,掌握阅读策略;能读懂介绍名著的文章。
3 情感目标:通过开展角色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通过本单元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陶冶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
(1) 短语: hear of, be like ,go out ,full of, finish doing sth., be about, grow up,put down, hurry up, arrive on this island, make a boat, bring back, give up, wait for, cut down, build a house, kill…for food ,the marks of another man’s feet, who else, see sb. doing sth., run towards, help sb. do sth., name sb.…,teach sb. sth., be interested in ,can’t wait to do sth., used to, fight over, return home ,on the radio, make sb. do sth., think about, come to realize ,ever since, the home of, such as, belong to, be kind to sb., trust one another, remind sb. that…,have been to, do research on ,hope to do sth. introduce …to
(2) 句子:Have you ever read Little Women yet?
What’s it like?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Steve, have you decided yet which book to write about for English class?
Although I have lost everything, I have not lost my life.
How long have they been here?
So I will not give up and I will wait for another ship.
Not long after that, I saw some cannibals trying to kill two men from a broken ship.
One of them died, but the other ran towards my house.
I named him Friday because that was the day I met him.
Every time she is in the library, Sally looks at the many books she hasn’t read yet and can’t wait to read them.
When Sarah was a teenager, she fought over almost everything with her family.
Ever since then, she has been a fan of American country music.
It reminds us that the best thing in life is free….
Sarah hasn’t been to Nashville yet, but it is her dream to go there one day.
He’s sold more than 120 million records.
Have you introduced the singer to others?
(3)语法:现在完成时
教学难点: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
课时划分
Section A1 1a – 2d
Section A2 3a-3c
Section A 3 Grammar Focus 4a-4c
Section B1 1a-2e
Section B2 3a-3b Self check Summary
Section A1 (1a – 2d)
Step1 Presentation
1a Look at the picture. Have you read these books? Check (√) the ones you know.
___ Alice in Wonderland ___ Little Woman
___ Treasure Island ___ Olive Twist
___ Robinson Crusoe ___ Tom Sawyer
Step 2 Learn the new words
treasure, island, classic, page, hurry, due
Step 3 Listening
1. 1b Liste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Book
Title Name Have they
read it? What do they think of it?
Treasure Island Nick ×
Judy √ exciting
Robinson Crusoe Sandy ×
Alan √ wonderful
Little women Kate √ fantastic
Harry ×
Step 4 Speaking
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 Then talk about the other books in 1a.
Examples
A: Have you read Little Women yet?
B: No, I haven’t. Have you?
A: Yes, I have already read it.
B: What’s it like?
A: It’s fantastic.
Step 5 Listening
2a Listen. Who has read these books? Circle the names.
1. Treasure Island Mark / Tina
2. Olive Twist Mark / Tina
3. Robinson Crusoe Mark / Tina
4. Tom Sawyer Mark / Tina
Keys: 1. Tina 2. Mark Tina 3. Mark Tina 4. Tina
2b Listen again. Write T for true and F for false.
1.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 )
2. Robinson Crusoe is a classic. ( )
3. Tina thinks that Treasure Island is a fantastic book. ( )
4. Tom Sawyer is about a boy who liv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 )
Keys: FTTF
Step 6 Speaking
2c Use the information in 2a and 2b to talk about the books.
A: Has Tina read Treasure Island?
B: Yes, she has. She thinks it’s fantastic.
A: What’s it about?
B: It’s about….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Step 7 Language points and summary
1.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雾都孤儿》是一个男孩去海边发现一个充满珍宝的岛的故事。
full of 满是……的;(有)大量的
e.g. The area is full of beautiful lakes and rivers.
这个区域有大量美丽的湖泊和河流。
2. Have you at least read the back of the book to see what it’s about?
至少你已经读过书的背面,了解了它的大致内容吧?
此句中的动词see表示“(通过查看、打听等)弄清、了解;查看、发现(信息或事实)”。作这种用法时,see常接how, what, when等引导的宾语从句。
e.g. He agreed to go with me to see what was wrong.
他同意跟我去了解一下毛病出在哪里。
First of all, we need to take some time to see how it works.
首先,我们需要花些时间了解一下它是如何运作的。
3. You should hurry up. 你需要加快速度。
hurry up 赶快;(急忙)做某事
e.g. Hurry up, or we cannot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on time.
快些,否则我们不能按时赶到火车站了。
4. Steve: …The book report is due in two weeks. 读书报告两周后必须交。
Amy: Yes, I know… 是的,我知道…
1) due adj. 预定;预期;预计
后边引出预期的时间、地点等,还常常构成短语be due (to do something)或be due (for something)。
e.g. Our plane is due at Shanghai Hongqiao International Airport at 12:30.
我们的飞机预计于12:30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Rose is due to start school in January.
罗丝一月份就要开始上学了。
You are due for a medical examination next month.
你的身体检查预定在下个月。
2) I know表示说话人对所谈的观点、内容已了解,无需多说,相当于汉语中“我早知道了;我全都了解”这样的意思,区别于许多日常交际场合中表示“我明白了;我知道了;我懂了”的用法。
e.g. A: It’s already very late. You should get some rest.
已经很晚了,你应该休息了。
B: Well, I know. Thanks.
对,我是知道的。谢谢。
注意,当我们获知对方提供的信息后,常用I see. 表示“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懂了”。
e.g. A: He lives in the countryside but works in the city during the week.
他住在乡下,但工作日在城里上班。
B: Oh, I see.
哦,我知道了。
Summary
Phrases:
hear of, be like ,go out ,full of, finish doing sth., be about, grow up, put down, hurry up
Sentences:
Have you ever read Little Women yet?
What’s it like?
Oliver Twist is about a boy who goes out to sea and finds an island full of treasures.
Steve, have you decided yet which book to write about for English class?
Step 9 Exercises
1. I hear some of us like reading _______(名著).
2. How many _____ (页) have you read?
3. It’s already 7 o’clock. Let’s _______ (赶快).
4. The book report is _____ (到期) in five days.
5. There are some big _________ (岛) in our country.
6. My father has a box full of __________ (珠宝).
Step 10 Homework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by heart.
篇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8教学设计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前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形成英语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而“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是科学 、有效的教学反思可以减少遗憾。我国著名心理学者林崇德先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作为一个教师一生工作也许会有30年,如果他从不进行反思,那么他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而且要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我也时常在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是否完好令人满意。以下是我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Selfcheck部分的课堂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的主要话题是谈论如何提建议、比较东西的质量及送礼之道。5月21号有老师来听课,而我当时正好教到本单元的selfcheck(自我检测)部分,这里有一篇短文和一些检测练习。针对课文内容我做了如下的安排:一、学生听磁带,感知课文。二、学生阅读短文,理解文章大意。三、听读课文,重复课文。四、讨论:“什么礼物是最好的礼物?”五、作文,写出适合送给自己父母的生日礼物及原因。我在C0702班先试着上了这一内容,上完课后我发现班上的学生非常的听话,总是被我牵着走.我要求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中,可是这样的学习是不会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我总觉得这堂课学生参与面不广,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少,能说到点上的同学更少,他们似乎也没什么好说的,作文部分更糟糕,能写出几句话的人很少,我本人觉得这堂课没达到原来的教学目的和应有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教案做了重新调整,第二天在C0705班上调研课,这一次,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反响。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调整:首先,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先热身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单词、短语及句型。我制作了PPt课件,运用了26副图片,让学生复习常见的礼物,用简单的句型:What’s this? It’s a/an… 和What are these? They are..来让学生反复练习本单元及以前学过的礼物名词。再提问学生:What do you think of it/them?让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过的句型和比较描述的单词回答:It’s /They are cheap/expensive/special或是:It’s /They are not interesting/special/original enough.这样,他们就熟悉了单词和句型。接着,我给了另外一个任务;假设你的妈妈或是爸爸要过生日,你不知道该送她/他什么礼物,你向你的好朋友请教,让他/她提建议。在这个步骤,我给出了20副不同的图片供学生选择,同时提供了基本句型:
A: What should I get…for her/his birthday?
B: How about…?
A: Oh, that’s/they’re…
因为任务明确,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利用前面复习过的内容,他们很快就会做对话,参与踊跃,效果显著。
然后,在这堂课的短文阅读前,我设计了几个读前问题:
1. Have you ever received some gifts?
2. What are they? 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gift? Why?
3. When did you get it?
4. Who gave it to you?
学生们非常兴奋,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谈论自己的经历及见解。然后,我要求他们边听磁带边阅读,读完两遍后,我针对本文给了五个判断正误的句子,他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令我欣慰不已。针对文章内容,我给了学生讨论的话题,
Nowadays, many students like to send gifts to their friends on their birthdays. Do you think gift giving is good for the students. Why ? What kind of gifts are the most popular? Why? Xk b1.c o m
让他们先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再推荐一名同学用下面的句型来报告他们的观点。Report: We think gift giving is …for the students because…We think a/…is the most popular because…
学生在得到这个任务后,非常激动,兴致勃勃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希望组长能取长补短,同时希望自己这一组的见解是班上最独到的、最令人信服的观点,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气氛热烈而融洽,虽然同学们很活跃,七嘴八舌的,但是并不显得课堂乱。在听取组长汇报每组意见时,他们忍不住热烈鼓掌,不住点头,组长们运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侃侃而谈,下面的同学佩服不已。这种活动的设计也正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思考,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一个教学步骤中,我设计了男女同学竞赛游戏,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依据由浅至深、从易到难的原则,我设计了几个不同题型的练习,让学生抢答,答对者加分。第一个题型: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s given.
第二个题型:请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 用适当的单词完成下列句子。第三个题型:用括号中的动词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第四个题型: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每空一词。每一种题型给了5道题,从选单词到写单词再到写词组,依次增加难度,体现了题目的梯度。尽管稍有难度,但是绝大多数题目学生能做出来,他们信心十足,举手发言积极,被点到名字的同学很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答案,没被点到名字的同学似乎有点失落。整堂课结束后,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大家认为学生参与面广,运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强,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们的见解新颖独到,课堂气氛活跃,重点难点突出,很好地达到了课时教学目标。课后,我询问了学生,他们觉得本堂课学到了不少,掌握了该学到的知识要点,收获很多。不过,听课老师也给了建议,认为复习步骤用时稍多,图片可以更少而精。这样学生在对话练习时,更能自由发挥,而不是拘泥于老师给的图片上的内容。我十分赞同这建议,认为考虑得有欠周详,需要多反思。
通过同一内容两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我深深觉得: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英语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教学反思促使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从而走向创新,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师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本人会不断努力,勤于反思,刻苦钻研,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篇6: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实验证明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纠正对浮力一些片面的认识。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的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和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生走向社会的必备知识。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但是,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认识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然后在学生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有根据的猜想。教师安排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密度的关系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检验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学习性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矿泉水瓶(剪去底部)、大水杯、水槽、弹簧测力计、石块、盐、酒精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播放录像:鸭子、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人们在死海里看书等。把学生引入与浮力有关的问题上,体会浮力的存在。
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观看录像,体会浮力的存在,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浮力现象。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现象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中进入物理的世界,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新课标的理念。
(一)浮力
演示: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会看到乒乓球上升,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
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
用弹簧测力计称小石块的重力,并稍稍用力向上托石块,让学生观察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等知识判断浮力的存在及大小,最后得出结论: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一种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浮力。
引导学生归纳出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利用F浮=G-F进行计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举特例来分析: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
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思考:水给它们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相等)
水给它们的压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有什么关系?(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长方体上下两个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个面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更大。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
总结出浮力的概念
浮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学生思考讨论,认识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
学生思考并回答:
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平衡。长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存在压力差。
能力。
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30分钟)
(二)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1.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2.同学们都知道“死海不死”,请联系死海的特点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做以上的实验时学生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系。
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办法,并把验证猜想的任务分摊到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只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控制变量。验证猜想的方法有:
a.利用“称重法”测量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的石块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时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
b.利用“称重法”测量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入水的体积大小有关。
c.利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同一个石块浸没水中和浸没酒精中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d.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两个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它们浸没到水中的浮力大小,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总结各小组的验证结论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时所处的深度、物体的形状无关。
总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无关,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学生进行实验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
学生分组探究:各小组根据要探究的课题,设计实验。设计完毕,组织各小组先讨论设计的实验步骤,进一步修正完善。然后根据修正的步骤探究课题,设计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并交流,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汇报实验过程与结论。
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猜想的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
总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表在论坛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适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网上论坛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篇7: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从生活中浮力现象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2.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科学方法探究,提倡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思考、讨论、实验等方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 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
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边观察、边实验、边讨论的启发式教学。 2.探究式教学。
四、教具和媒体
氢气球、乒乓球、土豆、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饮料桶、烧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设情导入
师:演示实验,乒乓球从水中浮起来,氢气球离开手上升,是什么力使它们上升? 生:浮力。 师:(出示课题:浮力)生活中还有那些受到浮力的物体? 生:(举例)
二、探究新知
师:请看这儿有两例受浮力的例子(投影图片)这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能受到浮力,那么放入水中要下沉的土豆受不受浮力呢? 生:(思考回答)
师:下面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土豆,再把土豆浸在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示数。
生:(实验、讨论、发现) 师:(归纳发现投影)一切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弹簧秤两次的读数差;(获得了一种测量浮力的方法)
师:如果我们换上其它的物体,浮力的大小会变化吗?下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想想做做:
1.在水桶中装大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瓶按入水中,体会饮料瓶所受浮力及其变化,同时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2.将鸡蛋放入清水里,然后不断加盐,观察鸡蛋怎样运动,思考浮力有无变化。 生:(实验、思考、发现)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大小与浸没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归纳学生的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师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师:我们能不能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归结为一个因素呢? 生:质量。
师:质量越大?什么越大? 生:重力。
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投影)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 小组讨论:设计思路、如何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 生:前台展示实验方法。 师:(投影实验设计方案:如果水没有溢出,我们怎样判断塑料块排水的多少?两种设计图,引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分发记录数据表格,说明
1、2分别是浸没、部分浸在) 生:实验。
师生:分析得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师:(过渡)由阿基米德原理我们发现,物体排开的液体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下面来做游戏:造“船”比赛,怎样获得最大的浮力? 生:做游戏,获胜小组谈做法。 师:(投影)“轮船搁浅”──谈环保
三、总结深化
1、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又有什么新收获? 生:略
2、师生一起小结本节内容
四、拓展延伸
列举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篇8: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反思
从新课程“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中走向社会”的理念出发。在设计时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贯穿整节课,从而对浮力有了最直接的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活动总结和教师的引导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因素;再通过实验测出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的重力的关系,最后由分析加表达式推导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样层层推进,分散难点。
设计存的不足也有很多,在对阿基米德原理的也可再挖掘,以突出浮力与被排开的液体的密度和排开体积的关系,在过程中应多点及时积极的过程评价。
二、教学过程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边上课,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眼、多动口。使学生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探究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就会主动地参与到实际设计和实施实验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了学生的潜在创造动因。
2.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
识。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发挥协作的团队精神,分工合作,有序进行。采用“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选用小组教学方法,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充分发展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相互确认、相互补充和相互启发的团体性思考和创造等要求。同时,教师能及时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
3、亲切交流,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
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前提之一。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表情丰富、幽默,教学气氛轻松自然,力图使教学活动活泼,激起学生兴趣,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出错,经常运用表扬鼓励性评价,耐心启发引导,使创新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不足之处也很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教师应增强身的调动学生能力;学生声音轻时,没有很好消除胆怯;学生探究时间把握不够好,有待改善。
篇9:《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3、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学习重点:积累、 理解、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所阐述 的主要观点。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作家作品及背景:《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 ,苏州吴县人,宋朝(朝代)著名 , ,死后谥号“ ” ,著有《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因实行政治改革遭排斥,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滕宗谅(991~1047),字子京,河南府(今洛阳)人,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曾擢天章阁待制。因其负才尚气,崇尚改革,故屡遭谪徙。庆历三年,因遭诬陷(被诬告擅自动用官钱 16 万贯),而被降知岳州。滕子京被朝廷贬谪到岳州做太守,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熟知滕子京的思想和性格,担心他因被贬谪内心愤慨而惹出大祸,经常想劝慰他, 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作文记之”,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便借题发挥,一来表达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二来也是勉励滕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先忧后乐。因为当时范的处境和滕并无二致,其实此文也是范的自勉。
2. 初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
滕( ) 涯( ) 薄暮冥冥( ) 心旷( )神怡 属 ( )予 浩( ) 浩汤汤( ) 若夫霪( )雨霏霏( ) 嗟( ) 谪( )守 岸芷( )汀( )兰 郁郁( )青青 潇湘( )( ) 日星隐耀( ) 衔( )远山 樯( )倾楫 ( )摧( ) 皓( )月 迁客骚( )人 山岳潜( )形 宠辱偕( )忘 朝( )晖( )
3.再读课文,把不能解释的词语做好标记并解释下列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2)增其旧制 增: 制:
(3)前人之述备矣 备: (4)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
(5)连月不开 开: (6)则有去国怀乡 去: 国:
(7)沙鸥翔集 集: ( 8)而或长烟一空 一:
(9)把酒临风 把: 临: (10)不以己悲 以: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归:
(12)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
4、通假字
(1)百废具兴 “ 具”同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
5、一词多义
(1)夫 予观夫巴陵胜状 ( 2)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环而攻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极 南极潇湘 (4)或 而或长烟一空
感极而悲者矣 或异二者之为
6、翻译句子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7、通过自己和同学间的合作,翻译全文,准备展示。
(二)初读感知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赏读观景:勾画并写一遍文章中写景的句子。
2.细读品情: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
3.研读悟理:找出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
(二)展示交流
三、拓展延伸: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适:嫁。 饘粥:稀饭。 日昃:太阳过午 重肉:两样以上的肉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或夜昏怠( ) ②去之南都( )
③辄以水沃面( ) ④日昃始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②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结合上文,说说范仲淹有哪些好的品质。
4.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你读了此文的感受。
2.学习了《岳阳楼记》,你可能会联想到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人物:
名言:
示例: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四、布置作业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⑵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2)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 。
(3)“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 ”一句照应。
(4)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
。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
答: 。
4.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天天 ↓↓
下下 写景:暗 明
之之 抒情:悲 喜
忧乐 ↑↑
而而 议论: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忧乐
韩三其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篇10: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了解西学传播、《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理解它们的特色和影响;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阅读、逐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阅读教材、思考问题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历史想象力以及分析、概括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清朝晚期文化教育变革的学习,了解西学传播,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近代刊物与出版业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早期的大众传媒产生的基本史实,它们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革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三、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略知一二但却又比较陌生。从知识点本身而言,属于识记层次。虽然缺乏故事性、生动性,但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可以收集的资料也比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可采取课前收集资料、比较、考察的方法,以增强本课的形象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师生共同提供资料,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进行比较和分析。
中国传统的教育与文化事业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位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近代却渐渐落后了。西学文化与知识随着洋务运动、传教士不断传播到中国,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它们是中国近代传媒的先行者,在传媒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旧式学堂与科举制度不利于对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没有现代的传媒手段,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成熟,因此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大大促进了中国的近代教育的发展。
篇11: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及其对古今中外的巨大影响。
2、能力目标:①能够比较分析晚明主要科学成就,从中发现晚明主要科技成就的特点。②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和中外文化交流实例,分析晚明科技发展和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3、通过对本课学习,以晚明科学家为榜样,培养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明清时期的科学巨匠及其代表作品,如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宋应星与《天工开物》等。
2、难点:领悟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学的辉煌成就与近代科学的落后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篇12: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衣
[家庭照片展示讲解]
[服装表演]
[小品表演]《抢购》
[数据展示]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5、6元
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537、5元
2、食
[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原因等)
[实物展示和解说]学生搜集的各类票据
[小故事]伤心往事
3、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况调查。
(资料展示)国家统计局住房调查统计数据。
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顾云昌“这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规模之大格局变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4、行
[社会调查]:(1)近十年家庭日常交通工具的变化。
(2)近十年南京市公路市政建设调查。
[小品表演]:重回故土
[情境对比]:文成公主入藏当年走了三年,今天请你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的改变
[创设情境]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大学生人才交流会随处可见。
[采访](1)年轻人如今的就业观念
(2)年长的教师他们年轻时的就业观念
(3)下岗的父母了解其下岗的经过及再就业的情况
[讨论]“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
为了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2、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录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数据展示]
(1)到20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4亿人,是1990年的2倍
(2)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由的12提高的6月的99、3。
(3)到208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8200万人。
[谈一谈]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给你带来的感受?
板书设计:
21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对比改革开放的前后变化
二、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保障
1、就业制度的改革内容
2、就业保障体系的内容及作用
布置作业
1、练习册
2、课堂的动脑筋
教学后记
本节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因此我采用自学的方式,学生掌握快,知识通过对比牢固,效果好。
篇13: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近代史呈现出两条鲜明的`主线,其中之一就是外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收复新疆》则是这条主线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历史知识积累得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运用浅化机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逐渐培养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课设计:课前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收复新疆的资料。可以说,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辩论、讨论的发言更是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参与。
三、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掌握新疆行省的设置。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海防”“塞防”之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①“海防”“塞防”之争。。
②收复伊犁的重要性和付出代价的必要性。因为中国用一大块土地和大量的赔款去换取一座山城,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篇14: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下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6)班的历史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不是中考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六、教学进度表
(注:根据月考进度,再进行调整)
周次 教学内容
1 第一课
2 第二、三课
3 第四、五课
4 单元复习测验
5 第六、七课
6 第八、九课
7 第十、十一课
8 第十二、十三课
9 期中复习
10 期中考试
11 第十四、十五课
12 第十六、十七课
13 单元总结测验
14 第十八、十九课
15 第二十、二十一课
16 第二十二、二十三课
17 单元复习测验
18 期末复习
19 期末考试
六、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
及时写好教后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主要从学生角度、从发展角度、从个性角度思考问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争取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取得较好成绩。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0.八年级人教版农业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