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2024-07-01 08:13: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lm061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篇1: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泰安市教研室     李万江

一、教学内容

1.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2.商中间、末尾有 0的除法。

3.混合运算。

二、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细心、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三、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大家都知道,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各市地都要组织一定的果蔬交易会。本素材是以烟台每年10月份举办的“国际果蔬博览会”为背景,以学生采访的形式展开对知识的学习,拉进了素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2、情境串。本单元共有3个信息窗,依次是走进果蔬会--采访果品加工厂--采访果品包装车间。

四、教材的基础与地位

1、知识基础。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中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均是三位数。

2、教材的地位。

(1)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基础。

(2)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

五、教材解读

本单元共设计了走进果蔬会、采访果品加工厂、采访果品包装车间3个信息窗。

1、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

(1)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在国际果蔬博览会上在苹果、黄梨、葡萄、大枣四个展区对果农的采访情景。由于场面比较大、信息比较多。信息都是通过对话、标注牌的标注等形式呈现。信息有:

●苹果展区:8个品种,共184箱。

●黄梨展区:5天接待了345名客商;签订了460吨销售合同。

●葡萄展区:9个葡萄园,去年产葡萄718吨。

●大枣展区:运来425千克大枣,每箱净重5千克。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置了一个红点、一个绿点共两个例题。

红点: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算式 184÷8 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绿点: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算式718÷9 对红点知识的巩固,估算。

(3)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充分利用迁移规律解决问题。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中,学生的探索思路比较清晰,已掌握了有关的计算方法,在教学本信息窗时,要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

●重点是计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是首次出现,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在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算方法。这里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商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通过思考,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算法。

●重视估算。估算即是知识目标,也是能力目标。可以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也可作为笔算的一环,在笔算之前先进行估算,用估算对计算的结果作出判断。

●自主练习:本练习共安排了9道题目。

其中第6题是判断商的位数、估算及笔算相结合的题目,该题的重点应放在商是几位数?是怎样判断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可以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进行计算。

第7题的第(1)题,要让学生说出是怎么选的?第(2)题,也要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即先找到最近的路程,再算平均每分走多少米。

“聪明小屋”是一个重叠问题,解题思路是:要先知道够不够,可先算算种了多少棵,与38棵比较就知道了。

在算一共种多少棵这一问题时,不要只解决这一问题,要让学生学会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以从给正三角形的开始、正方形、正五边形……棵数可从每边3棵、4棵、5棵……从而掌握解这类题目的方法,即(棵数-1)×边数=总棵数或棵数×边数-点数=总棵树。

2、信息窗2--采访果品加工厂

(1)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记者到果品加工厂采访的情景,通过与工人师傅的对话了解了果汁、果脯、果酒的生产情况。信息窗中的信息比较多,均通过对话的方式呈现,信息有:

●4分钟生产果汁428瓶。

●2小时生产果铺204千克。

●3分钟生产420瓶干红葡萄酒。

●6分钟生产662瓶干白葡萄酒。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共设置了2个红点,2个绿点共4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平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算式 428÷4  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

●第二个红点: 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 算式 204÷2  学习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有0的除法。

●第一个绿点:平均每分钟可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算式 420÷3  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

●第二个绿点:平均每分钟可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算式 662÷6  学习有余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

(3)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重视估算。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学时应突出估算,用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

●关于第一个红点的学习,教学时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商的近似值,然后再用小棒摆一摆,知道商是107后,再列竖式计算。在计算时,学生可能出现不会算或商错位等,这时应引导学生思考: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要让学生明白用0补位的道理。这里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比较两个竖式的不同点,通过比较学会选择竖式的简便写法。

●关于第二个红点的学习同第一个红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围绕“接下去该怎么算呢?”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十位上的0除以2,为什么要在商的十位上写0的道理。还要注意竖式的简便写法。

●关于绿点的学习,教学时因为学生已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来学习。不过这里要注意:一是要明白商的末尾为什么要添0;二是要注意通过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

●注意总结。通过以上4个例题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信息窗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明白:在计算时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商几,不够商1,就商0。

●自主练习:本练习共设置了9道练习题。

第1题,巩固除法的基本练习题目,练习时,不要只计算,可以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商中间有没有0,商的大致范围,然后再进行笔算,以此来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第4题,是一道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白题中隐含的信息,即一周7天。学生可能估算,得到平均每天大约看50页,也可能笔算得到商是52。这时要引导学生讨论: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时归还,为什么?

第6题,练习时要注意让学生先梳理题中提供的信息,题中提供的信息均是与小明的对话。要确定先计算谁的年龄,再计算谁的年龄,最后把计算的年龄再填写在表中。

首先计算妈妈或奶奶的年龄:算式 12×3+2=38岁 12×6-1=71岁

再算爸爸或爷爷的年龄:算式 38+2=40岁  38×2=76岁

第8题是一道购物的题目,除完成教材中的问题外,可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问题进行练习。

第9题是探索、发现规律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计算,在比较每组算式的特点,通过讨论发现算式的规律。规律:一个数乘5等于乘10除以2。学生发现规律后教师可补充大量的题目进行练习,以加以巩固,使其在今后的计算中加以应用。

3、信息窗3--采访果包装车间

(1)本信息窗是两位小记者到包装车间了解包装情况的场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通过小记者与包装工人的对话呈现信息。信息有:

●一共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

●一堆有320片梨糕,另一堆有520片梨糕。4片梨糕装一包。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本信息窗设置了一个红点、一个绿点共两个例题。

红点: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 算式 960÷2÷4或960÷(2×4) 学习连除算式。

绿点:梨糕一共可以装多少包? 算式(320+520)÷4 学习先加再除的算式。如果学生列出:320÷4+520÷4也可让学生说怎样算(因是三步计算)。

(3)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图的呈现。本信息是有两幅图构成,这两幅图的信息是独立的,没有任何联系,呈现时为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分别呈现。在第一幅图中学生可能提出:“可以包多少包?”“可以装多少盒?”等问题,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隐去第一个问题,变成一到两步计算的问题,也就是把上面两道一步计算的式子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960÷2÷4),至于960÷(2×4)这一算式可在引导学生还可以怎样列算式。第二幅图同第一图。

这里要注意:学生可以分步解答,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当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后要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并结合分步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还要联系题目的现实情况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本信息窗运算顺序重点。

自主练习:本练习共设置了12道练习题。

第1题学生列出的算式可能是:96÷4÷2,也可能是:90÷2÷4,还可能是:90÷(4×2),不管是哪一种算式都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第2题是用填统计表的形式,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在练习时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图表,理解题意,要知道解决什么问题,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独立完成。在这里要注意不要受传统填表的形式所束缚,不看题而直接填表。在计算时,如果学生列成360÷(2×9),要肯定学生列的算式是正确地,但现有的知识不会计算,这种方法以后在解决。

第11题是提供真实情景解决问题的题目。对于第一问的解答,学生可以列成:2×28×3,2×(28×3)等算式,算出得数再与200比较,方法有多种,但要注意能根据计算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第二个问题的第二问需要借助第一问的得数来解答,这里要让学生自己找出前后的关系,独立解答,不要过多地指导,加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2题是一道选作题,练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等量关系进行推理:

以大象的体重为等量,6匹马的体重=4匹马+1头牛的体重

从而得出:2匹马的体重=1头牛的体重

即:2匹马的体重=400千克

所以马的体重是200千克,大象的体重是1200千克。

此题如果学生想出其他方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表扬,予以肯定。

4、回顾整理

(1)“回顾整理”是以综合信息图的形式呈现的。教材以筹备联欢会为线索,分别对口算、估算、笔算和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中心是6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商讨筹备联欢会多情况,以中心向外辐射,形成4大板块。

上面:借助准备桌子的问题引入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的回顾。

左面:以游戏分组的问题引入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回顾。

右面:以预算活动经费的问题引入对倍的有关知识和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

下面: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的系统整理。

(2)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想一想,班里组织过哪些联欢会,筹备联欢会需要做哪些事情,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该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弄清图中的同学在筹备联欢会时做了哪些事情,然后再按板块进行回顾整理。

●复习方法是重点。左面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知识回顾,通过练习时出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说说口算、笔算的方法。上面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和估算的知识回顾,可以先让学生判断商是几位数,再估算、然后再笔算,以此来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解题思路不可忽视。右面是对倍的有关知识和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在复习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数据,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并解决问题的。

●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对除法的有关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时,教师千万不能包办,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然后再在班里交流,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整理知识的方法,教师加以指导。

●充分利用好课堂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进行练习,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或学校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素材更适合当地学生实际。

●综合练习

第2题是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练习时首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独立完成。

第7题,学生在探究时,方法是多样的,可以列算式:20÷7=2……6的办法;也可以采用画图的办法(假如今天是星期四):

⑤⑥⑦①②③④

不管是什么办法,只要是合理的都是可行的。

第9题,两幅图渗透了两种估计的策略:左图是将一袋大豆大约平分成4份,再将其中的一份平分成4份,数出其中的一小份是62粒,估计总粒数,大约是992粒(或说是960多粒)。右图是先取8粒大豆,称得2克,再称这一袋大豆250克,根据8粒大豆2克来估250克大豆大约多少粒,估的结果是1000粒;此题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估计。

第10题,练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求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用路程除以时间, 应怎样寻找图中隐含的信息。关于第二问,学生利用上题中的结果以及路程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求出一共所需时间。

第11题是选做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商讨寻找规律。第(1)题的规律: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第(2)题的规律: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加1;第(3)题的规律:偶数位置的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奇数位置的数是前一个数的一半。

“聪明小屋”是一道组合题,可让学生借助学具寻找不同的搭配方案,该题共有9种搭配方案。

“我学会了吗?”呈现的是同学们在图书室里往书架上放图书、修补图书、给图书贴标签和准备给希望工程捐书的情景。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提出的问题,然后再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后通过小组交流进行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

篇2: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案教学设计(新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

一、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信息窗一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页-5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以及几百几十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2、经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预测:

一、新课

活动一:

谈话: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参观好吗?(师出示第2页情境图)我们到生产厂家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谈话:根据你们调查了解的情况,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选出你们组认为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活动二: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情况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可能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平均天接待多少个客户?

2、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

谈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咱们先看这个问题:平均天接待多少个客户?应该怎样解决呢?

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研究的好。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谈话:哪一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

生1:90÷3=30

6÷3=2

30+2=32

生2:9个十除以3得3个十,6个一除以3的2个一,30加2得32。

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1题。

口算时让学生说明算理。

活动三:

谈话: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平均每天签订多少万元的销售合同?

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你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生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生1:48÷4=12

480÷4=120

生2: 480就是48个十,48÷4=12,12个十就是120.

巩固练习:

做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4题。边口算边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二、巩固应用

1、做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2题。

2、做课本第3页自主练习第3题。

3、做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第6题。

2、做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第7题。

谈话: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问题 ?该怎样计算?

三、小结

谈话: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

分层次布置作业:

特殊学生备课

教学反思:

篇3: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算,特别是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更应突出估算。经常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2:采访果品加工厂-------学习商中间有0和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3:采访果品包装车间------学习连除和学习含先加后除(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 重视估算。

4、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35-3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生讨论交流理解算理解决问题。

这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接待了多少名客商?”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签订多少吨的销售合同?”“一共运来了多少箱大枣?”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注意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训练。

师: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因该题笔算时有余数,如果有学生估计结果约为85,也是可以的。

活动三:练一练

1、第一题:在学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2、第二题:注重让学生分析题中所包含的数量间的关系,明白求445千克鲜鱼能晒成多少千克鱼干,就是求445里有多少个5,用除法计算。

3、第五题:在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时,应注意什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细致和验算的学习习惯。

4、第三、四题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37-38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练习6、7、8、9题及聪明小屋。

1、第六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试着完成,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商的位数,是怎样判断的,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的方法,还可以适当补充类似的练习进行巩固。

2、第七题:注意对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又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

3、 第八题: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洗相片付钱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冲洗相片的常识,再解决有关的问题。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解答。

4、“聪明小屋”是一个重叠问题。对学生出现的情况,可通过操作学具或画示意图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是36棵而不是40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39-4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道理。

2、探索解决商的中间有0的除法和商的中间有0,被除数中间也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掌握。

3、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4、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分钟可生产果汁多少瓶?”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估算。

2、竖式。

3、摆小棒。

师: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

学生思考,明白用0占位的道理。

板竖式:

师:你能这种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补充练习:

721÷7     642÷6     627÷3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小时可生产多少千克果脯?”这个问题,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的算法?

师:你认为怎样写比较好呢?

师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学生明白十位上的0除以2,为什么要在十位上写0的道理。

师板竖式:

补充练习:505÷5      402÷2    306÷3

以上教学教师都要先对学生进行估算方面的训练。

活动三:练一练

1、做课本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一题。

2、做课本第41页自主练习的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40-4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末尾商0的道理,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计算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3、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列出算式]

师板书:420÷3

问: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想办法解决一下。

学生分小组合作,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掌握情况。

师:哪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做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做法:

1、分学具;2、先估算的;3、用竖式计算的。

师: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

学生写的竖式会有两种情况:

师板书:

师肯定两种写法,选取最佳的写法。

活动二: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该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

做完后全班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2除以6时该商几?

活动三:

师: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观察总结。

活动四:巩固应用

1、做课本41页第三题巩固除法的基本练习题目。。可以抽生板演。

目的是以此来提高除法计算的准确性。

2、第四题是一道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练习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展开            讨论: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让学生明白计算结果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关系,学会灵活思考问题。

3、小测验:第六、七、八题。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43、P44练习1、2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学会连除运算,能联系现实情况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明确运算顺序。

2、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960个果冻可以装多少盒?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板书:(1)960÷2=480(盒)

480÷4=120(盒)

(2)960÷2÷4=120(盒)

(3)960÷(2X4)=120(盒)

师:请同学们交流这样做的理由。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活动三:练一练

1、第一题:首先让学生观察图表,理解题意,知道解决什么问题,再自主地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及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第二题:学生可以列90÷3÷5,也可以列90÷5÷3,但要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篇4:数学《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采访果蔬会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35-3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结合估算情况验证笔算的正误。

3、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用百位上的1除以8商不够1个百,怎么办?

生讨论交流理解算理解决问题。

这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判断商的大致范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笔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接待了多少名客商?”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理解算理]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签订多少吨的销售合同?”“一共运来了多少箱大枣?”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注意对学生进行估算的训练。

师: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产葡萄多少吨?”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

因该题笔算时有余数,如果有学生估计结果约为85,也是可以的。

活动三:练一练

1、第一题:在学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

2、第二题:注重让学生分析题中所包含的数量间的关系,明白求445千克鲜鱼能晒成多少千克鱼干,就是求445里有多少个5,用除法计算。

3、第五题:在学生自主判断并改正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讨论“做除法时,应注意什么?”,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时认真细致和验算的学习习惯。

4、第三、四题可以作为本节课的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篇5: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上课教师 第二  单元(组) 课时 课型 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 难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除法的口算及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       学        过        程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除法的意义。

2、能熟练地口算整百整十数的除法口算

3、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学习验算的方法。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风筝厂的见闻为大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学习用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内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验算四部分。本册教材中的除法,每个例题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图,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学习中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走进风筝加工厂”。让学生整体观察画面后,重点去仔细品读情景图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联系实际提出“保证按时交货”“各种风筝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出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注重体现算法多样化,让学生体会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达到初步培养学生估计的能力。

建议教学课时数:11课时新课标第一网

个人补充意见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上课教师 第二  单元(组) 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 难点 掌握整百、整十数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课前小研究设计 观察信息窗一,研究以下问题:1、我发现的信息是:---2、我提的问题是:--3、我解决问题的思路是:----4、我的列式是:----5、我计算的方法是:---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鹤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教授估算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这里教师总结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三:练一练

1、第1题:分一分,理解除法算理。

2、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并总结规律与特点。

3、第3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活动四: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全班同学抢答,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自主练习1、2、

设计板书

60 ÷ 2 = □

240÷6=□

142÷7≈□

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3、4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上课教师 第二  单元(组)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巩固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3、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 难点 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的意识。

课前小研究设计 观察信息窗一,研究以下问题:1、我发现的信息是:---2、我提的问题是:--3、我解决问题的思路是:----4、我的列式是:----5、我计算的方法是:---

教       学        过        程                      一、交流学习口算除法的心得

1、口算除法练习题

2、说说口算方法。

二、自主练习题第4--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1、第4题做完后引导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第5题要让学生说说做算的方法,认识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第6、8、10题,要让学生说说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并且做题要完整。

4、第7题魔术箱,要先让学生观察思考,找出魔术的奥妙,再填上数,注意学生的不同做法。

三、课堂小结。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自主练习7、9、10

设计板书

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5、6、8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上课教师 第二  单元(组) 课时 第3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重 难点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

课前小研究设计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64米红布一共能做多少只鹰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1、口算

2、估算

3、竖式

教师小结竖式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补充练习:96÷3 84÷4 66÷3

活动三:练一练

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活动四:课堂小结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自主练习1、

设计板书

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2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上课教师 第二  单元(组) 课时 第4课时 课型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 难点 一位数除二、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课前小研究设计 1、“72个线轮能装多少盒?”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72个线轮能装多少盒?”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学生可能出现下列几种方法

估算:72≈60,60÷6=10,72÷6的商比10大一些。

口算:60÷6=10,12÷6=2,10+2=12

笔算:列竖式

教师讲授列竖式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师:我们再来看“438根竹条能做多少只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我们再来看:“86米布能做多少只孔雀风筝?”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师: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

活动三:练一练

1、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做,然后全班交流。

2、第4题:说一说,错在哪?全班交流。

活动四:课堂小结。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自主练习4

设计板书

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5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上课教师 第二  单元(组) 课时 第5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

课前小研究设计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

口算练习题。

活动二:

自主练习第3--8题。

第3题:学生独立读题,明白题意,从题目中提取出需要的数学信息,再解决两个问题。全班交流。

第6题:指导学生先算出结果,再根据要求涂色。

第5、7、8题:这是一组解决问题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先明白题意再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做完后说说思考方法。

活动三:

课堂小结。

说说收获。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自主练习

设计板书

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除法的验算

上课教师 第二  单元(组) 课时 第6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 难点 除法的验算方法

课前小研究设计 你知道的验算方法有哪些?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小时裁19只风筝面,对吗?”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怎样来检验他们计算得对不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如何来验算76÷4=19

②学生足够时间思考、自主探索,得出不同的验算方法。

③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④重点讨论用乘法来验算,你是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说出验算方法: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平均每天要裁多少只风筝面?

①那么怎样来用乘法验算499÷4= (只)…… (只)。

②学生尝试验算。

③展示学生的做法。

④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用商×除数+余数看它是不是等于被除数。3、归纳出除法的验算方法。

我们一起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

没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有余数除法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1题.做完后小组交流。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自主练习第1题

设计板书

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3、4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除法的验算

上课教师 第二  单元(组) 课时 第7课时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 难点 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课前小研究设计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

总结一下除法验算的方法。

商乘除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活动二

自主练习第2--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注意提醒学生:

1、做计算题时,要看清数字,书写整齐规范。

2、解决问题时,要读懂题目意思,正确列式解答。

活动三:

聪明小屋:说说解答方法。

活动四:课堂小结。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自主练习

设计板书

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解决问题

上课教师 第二  单元(组) 课时 第8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教学重 难点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课前小研究设计 观察信息窗一,研究以下问题:1、我发现的信息是:---2、我提的问题是:--3、我解决问题的思路是:----4、我的列式是:----5、我计算的方法是:---

教       学        过        程                      一、指导学生看懂情境图。

教师:出示情景图。

指导学生看图。学生可以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板书

1、 燕子风筝可以装几盒?

2、老鹰风筝可以装几盒?

3、 鹤风筝可以装多少盒?

4、这些装好的风筝分四次运完,每次运几盒?

小组交流解决方案,进行班内小组汇报

二、解决问题

学生:根据板书学生分别进行解答。可以用口算。估算进行计算。 全班交流,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订正,说说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个人补充意见

教      学      过      程 个人补充意见

练习题设计 综合练习

设计板书

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

课后反思

木李镇小学数学备课用纸

年    级 三年级 课     题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综合练习1

上课教师 第二  单元(组) 课时 第9课时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小研究设计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 口算比赛

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完成综合练习第1、2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活动二

综合练习第3题。

以小资料形式呈现信息、练习时,先让学生读 一读,了解有关鸵鸟和蜂鸟的知识,然后分析所求问题与有关数据的关系,弄清关系后,独立解答。

活动三

综合练习第4题,采用小组形式,每人写出一类具有相同特征的 除法算式,然后互相交谈学习。

活动四

1、 综合练习第5题

要引导学生会观察包装袋上隐含的?

篇6: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第八课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序号

教学内容:第15-17页的信息窗(四)和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学习

(一)小组交流课前学习

师:昨天发给大家的课前学习都完成了吗?(完成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课前学习!

(学生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二)全班交流

师:交流完了吗?谁想和全班的同学一起交流一下你们的课前学习?

1、交流“理一理   比一比”

认真阅读课本15页情境图并填空。

天安门广场总面积约为(        )平方米。

埃及胡夫人金字塔约由(        )块石头砌成。

光速每秒约(        )千米。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约为(        )米。

太平洋总面积约为(        )平方千米。

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约”字,知道这些数都不是很确切的数字,知道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不需要准确地表示出来,用近似数更方便。

2、交流课前学习“写一写”

11030≈(    )万           134670000≈(   )亿

19843≈(    )万           178680000≈(   )亿

我的发现:

我会举例:

▲重点交流

1、讨论: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为什么?

178680000精确到亿位应是2亿?为什么?

(3)得出结论:11030≈10000=1万  178680000≈200000000=2亿

(4)讨论: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

(5)教师总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

(6)交流我的例子:生举例子,其他人完成。

3、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约”字, 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我校有学生1300名。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

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

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师: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①11030大约是多少万?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 11030≈10000=1万

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

②11030≈1万,12030呢?说说你的看法?

12031?14800?再换个试试!

17234?为什么182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

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主要看哪一位?

师:5,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

学生举例说明。44万、230万块、30万千米等这些数都不是准确数,而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近似数。

学生比较发现:我校有学生1300名。表示我校就有学生1300名,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这里的1300名就是我校实际学生人数的近似数,可以比1300多一点,也可以比1300少一点。

学生举例:1.我写作业用了20分钟;我写作业大约用了20分钟;

2.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13万元;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约是13万元;

3.一支铅笔长14厘米;一支铅笔长约14厘米。

三、拓宽应用。

1.16页的电脑题:你能像黑板上这样,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34108和95820的近似数吗?

2. 17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再像黑板上这样,做在练习本上。自主练习的第2题。

3. 自主练习第3题: 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6名同学到前面来做。

在做的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小窍门说说大家听听!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你们是怎么做的?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课前小研究 :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班级:    姓名:

一、理一理   比一比:

认真阅读课本15页情境图并填空。

天安门广场总面积约为(        )平方米。

埃及胡夫人金字塔约由(        )块石头砌成。

光速每秒约(        )千米。

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约为(        )米。

太平洋总面积约为(        )平方千米。

我的发现:

二、写一写:

11030≈(    )万           134670000≈(   )亿

19843≈(    )万           178680000≈(   )亿

我的发现:

我会举例:

【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2.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

3.统计(一)/统计(二)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4.电影院/练习课(一)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5.多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6.排列与组合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年级下册)

7.解决问题(一)/解决问题(二)/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8.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9.(数的改写和数的大腥数的与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六年级下册)

10.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一》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