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古井教案

古井教案

2024-04-11 07:46:0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buyb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古井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古井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古井教案

篇1:古井教案

古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思考・练习”第2题),明确“古井教育人们怎样做人”的问题。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二)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二)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读解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再指名读课文,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误读,区别字形。

1.读准生字读音:

“乳(rǔ)汁”的“乳”,“报酬(chóu)”的“酬”是翘舌音,要读准。

读准以下容易误读的音:

“扁担(dàn)”的“担”,不要读成“dān”的`音;

“单薄(bó)”的“薄”不要读成“báo”的音;

“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读成“sì”的音;

“日子长着哩 (li)”的“哩”应读轻声;

“提供(gōng)”的“供”不要读成“gòng”的音;

“他们懂得(de)”的“得”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é” 的音;

“不能总让大家出力气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应按“啊”的变调读,前者应读“ya”,后者应读“na”。

2.注意以下字形:

“暮色”的“暮”下边是“日”;

“络绎不绝”的“绎”不要写成“泽”;

“六旬”的“旬”与“句”,“陶冶”的“冶”与“治”不要相混。

3.提醒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

“熹微”、“歉意”、“陶冶”、“络绎不绝”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

歉意:抱歉的意思。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二)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古井”的“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古井”?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组讨论,并解答;再由老师归纳,顺便把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画下来。

1.归纳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来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

篇2:《古井》教案

《古井》教案

5   古  井   第 一 课  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知道今天我们学哪一课吗?谁能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找学生上黑板写。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之后,想知道什么?那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3、学生自读课文 二、检查自读情况 1、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检查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流畅。 2、各组选出代表进行读书比赛。 3、出示本课的生字,强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句问题,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准备汇报。 5、汇报梳理出重点问题: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三、重点感悟,解决疑难 1、同学们,你们感觉温情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哺育儿女,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儿女,无私的奉献自己) 2、那请同学们读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看看古井是怎样哺育自己的儿女的'? 3、指名读一、二自然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古井水清凉可口 取水人络绎不绝                   人们喜欢古井 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4、比一比谁更像村里的人,读出对古井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儿女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古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古井有了哪些认识? 2、还记得上节课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吗?(熟读剩下的内容,思考古井又是怎样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儿女的?)那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部分,比比看谁读懂的内容最多。 二、继续感悟课文 1、让学生自读3―5自然段,思考从中又知道了什么? 2、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谁有困难?说一说,抓“一瘸一拐”、“单薄”理解; 谁来支援?说一说,抓“挑一担”、“提一桶”理解; 4、老两口的态度呢,乡亲们又是怎样说的?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 现场采访“老两口”和“乡亲们” 你们为什么这么说?心里是怎么想的? 5、小结:那我明白了,你们之所以

[1] [2]

篇3:课文《古井》教案

课文《古井》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在给课文分段,归纳课文段意的基础上,学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围绕重点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2.导入:作者为什么会对故乡的古井一直难以忘怀?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引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会人们怎样做人。)

2.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明确: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过渡

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位伟大的母亲又是怎样哺育平原上的儿女的?课文是通过哪些个体事例来说明的呢?

明确:(1)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2)村里人长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不要报酬。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

明确: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2.“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你从哪看出挑水的人是络绎不绝的?

明确: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从取水时间;看到的;听到的声音;“路面是湿漉漉的”四个方面写出了取水的人多。

3.为什么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古井周围的路面是怎样的?为什么用春雨来比喻?

5.教师小结:这一段写出了古井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井的赞美之情。(板书:以水养人)

6.用喜悦、赞美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读后思考、讨论:

1.乡亲们为什么帮助老人?

明确:年过六旬:男的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女的又矮又瘦;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学。

2.他们是怎样帮助老人的.?

明确:“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这个”、“那个”,是说帮助老人挑水的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人。“一担”、“一桶”说明挑水的人有的力气大,有的力气小。“总是满满的”说明乡亲们一直坚持帮助老人。“多次表示”,“谁也不肯接受”说明乡亲们自觉无偿地帮助老人。

这两个问题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小结时,教师对个别遗漏问题加以点拨即可。

五、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后讨论:

(1)“总让大家白出力气”中的“总”,“白”的意思是什么?“歉意”,怎样理解?

(2)对老人的歉意,乡亲们是怎样回答的?这句话怎么理解?

幻灯出示:那口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先用一个反问句加重语气,突出了古井功劳大。用“可”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井无求于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说明乡亲们主动地帮助老人,是因为受到了古井的启示?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帮助别人。)

板书:以德育人。

六、说说第三、四、五自然段讲了一个什么内容

七、分角色读这三个自然段,要求读出对话语气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幻灯出示这一段话: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2.句子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不但……还……)这个句子的前半句.总结了课文哪方面的内容?后半句又.总结了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强调了哪个内容?

3.“陶冶”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板书:启迪怎样做人。

4.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5.以饱满的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

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把每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说一说。

2.指导学生抓住段意的主要意思,舍去次要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连贯。

(在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这口古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泉水,还教给人们怎样做人。)

3.教师.总结: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十、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作者为什么要写古井?怎样通过写古井来表达文章中心的?

归纳:本文.写作方法

(1)借物喻人,寓理于物;

(2)先总述后分述再总述。

十一、巩固本课所学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1.小组同学互相听写生字、词,并互相评改。

2.教师将练习中出现的较普遍错误进行集中提示。

3.指导造句:

(1)“哺育”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用“哺育”?“络绎不绝”是什么意思?课文是怎样使用“络绎不绝”的?

(2)学生相互交流,评选最好句子。

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词语。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赞扬了那些默默地无私地为人们做着贡献的人,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这篇教学设计示例共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以生字学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为主,在扫清文字障碍之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分段能力,为第二课时更深入地阅读课文打好基础。接着在第二课时里教师层层设疑,按照学生划分出来的段落,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全方位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适时适当抓住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篇4: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5、古井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量的高尚品格。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嘉微”’络绎不绝”等词语,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

3、给课文分段,概括小标题。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课文中描写古井和乡亲们高尚品格的部分

三、教学难点、

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于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

二、范读课文,谈感受

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

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①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

②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③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

④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

⑤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

(6)说说古井的作用。

5、看看这6个自然段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归到一起,组成大段,再归纳小标题。

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位置和作用。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众人取水。

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乡亲助人。

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古井教人做人。

6、按段落分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讨论归纳。

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

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

(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

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这种品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

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甜美“等词语。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堤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第二自然段。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这一段有没有用一个“多”字呢?(没有)请你们将这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关词句找出来。

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下列词语。

“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络绎不绝”在这里指取水的人连续不断。

4、春雨有什么特点?

5、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3至5自然段。

2、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乡亲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

3、当老两口表示歉意时,乡亲们是怎么回答的?

4、讲解”那F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一句的含义。

①齐读乡亲们的话,想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广中的“多少”是指多还是少?(指多〕应该用疑问还是肯定的语气未读?(肯定〕

②具体说说古井有哪些贡献?

③“可”字在句中表示什么,起什么作闭?(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升无所求、无私贡献的精神)

④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四、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这段讲了几个意思?

3、理解“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第三段)

③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五、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歌颂了什么?

(课文叙述了古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赞扬了古井对人们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高尚品俗,同时赞美了故乡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2、读了《古井》,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

七、课下练笔

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火柴、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的特点,赞扬它的一种精神。

[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5: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哺育、络绎不绝、水桶、吱悠、水缸、报酬、歉意、不仅、陶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课文借物喻人,寓理于物的写作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3、练习的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请大家猜两个字谜:

一字十个口,很早很早就有。

上边有口没盖,下面有口没堵头,左右有口没挡头,中间有口没有头。

2、板书课题并解题:古,年代久远;古井,人们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古井,古时留下的一口井。

(城市的许多孩子没有见过井,老师可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井。)

(1)认识“井”,引出“井”的作用。

(“井”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

(2)体会课文题目“古井”的含义。

(题目告诉人们,这口井存在时间已经很长,它从古到今始终为乡亲们提供着生活用水。)

3、作者远离故乡多年,对家乡的一口古井一直难忘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读后评议。

2.评议后老师利用生字卡进行正音练习。

3.说说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读不懂,或者你认为应该重点理解的。(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记号或做出批注。留待讲读课文时讨论。)

三、自由读课文。

1.引导思考并讨论: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内容联系紧密,可以划分为一段?段意怎样概括?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的位置。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

第三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讲村里人长年帮助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可从不要报酬。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古井对“我”的启发。(不仅提供了泉水,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会人们怎样做人。)

2.读课文,想一想,共同归纳:课文讲了和古井有关的什么事?哪一件是文章的重点?

明确:课文讲了古井的位置和作用,讲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重点讲乡亲们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事。

四、抓重点,找联系,把握课文整体

1.听课文录音,通读全文,划出课文直接赞美古井的句子。

2.学生议答

3.教师出示下面两句话。

(1)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2)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4.思考并讨论这两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句话中“哺育”是喂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句话中“提供着生命的泉水”指的就是“哺”,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是“育”。)

5.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的哪些内容与这两句话有联系?

(“哺”即“提供泉水”,是对第二自然段的概括,“育”即“陶冶品格”,是对三至五自然段的概括。)

五、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出现的字、词。

2.一边读,一边想,按自然段读懂意思,并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

2.理解自然段内容,用归并法划分结构段。

3、练习的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流利)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话含义不好懂?把它划出来。

2.幻灯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导学:

(1)划出关键词语“母亲”、“乳汁”、“哺育”,理解其本义和引伸义。

(2)让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为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

(3)体会这句话在全文的重要作用(总领全文,提示文旨。)

(4)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分析词句,想像画面,深入探究各部分

在把握课文整体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重点词句,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二至五自然段。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认真阅读并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引导学生抓住“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络绎不绝”“叮叮当当、吱悠吱悠”“乡间小曲”“湿漉”“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等词句分析作者从时间、人数、声音、路面四个方面具体描写了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表明了古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2)根据课文描述的内容,眼前浮现人们到古井取水时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

(天刚蒙蒙亮,就已经有很多人到古井边来取水了。看,有提着空桶往这边来的,他们迈着轻快的步子,水桶也跟着一摆一摆的,由于取水的人多,水桶免不了左右发生碰撞,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有担着满满一担水往回走的,扁担一颤一颤的,发出吱悠吱悠的响声。听,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多像在演奏一曲快乐的乡间小曲啊。太阳落山去了,取水的人依然不断,再看看路面,由于总有人从这儿挑水路过,免不了会洒出一点儿,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3)把你想象中的人们到古共取水的情景画成一幅画,可取名为《古井取水图》。(课下完成)

(4)人们到古井取水,每天迎着晨光,踏着暮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么古井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什么精神?(无私奉献)

(5)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三至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想乡亲们是怎样帮助村里的一对老人挑水的?

(引导学生抓住“见老人用水困难”“这个帮挑,那个帮提”“不肯接受报酬”等词句,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进行理解体会。)

(2)乡亲们具有什么精神?(乐于助人,不求回报)

(3)古井和乡亲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可用文中的哪个词来概括?

(是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乡亲们,乡亲们的精神是古井精神的再现,也就是课文最后一句话“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理解“陶冶”一词。)

(4)“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不光指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乡亲们,也包括那两位老人。因为从“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可以看出他是个老革命,曾经打过仗,负过伤,是革命的功臣。凭着这一点可以向党、向人民提出要求:让自己惟一的女儿留在身边工作,照顾自己。可老两口没有这样做,他们也是受到了古井精神的陶冶。)

(5)分角色朗读老两口和乡亲们的话。

三、懂中心、明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1.作者离开家乡多年,对故乡的一口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呢?

(作者借赞美古井来表达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深情赞美。)

2.古井使乡亲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也教育我们怎样做人。请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受和体会。

四、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内交流生字记忆情况。

(教师强调“旬”与“句”、“冶”与“治”、“绎”与“泽”的字形要加以区分。)

3.正确书写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探究活动

有同学说:“帮老人挑水后,应该要报酬。否则划不来。”这个说法,你同意吗?写出你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提供生命的泉水(哺)

5、古 井 无私奉献

陶冶人的品格 (育)

[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6: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5 古井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和重点词句。

2、理解课文包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包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 时

一、揭题

二、学习课文

(一)自学生字词

14个生字:乳、哺、熹、络绎、桶、旬、拐、缸、酬、俺、歉、

仅、冶。

(二)自学课文,理解词语

晨光熹微、络绎不绝、陶冶、品格、报酬。

(三)自学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古井》讲述了乡亲们佩服古井,学习古井,帮助老人的故事。

(四)学习1、2自然段

1、抓比喻句

A、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B、“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

C、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2、抓重点词语

3、把什么比作什么?

4、齐读1、2自然段。

三、总结

《古井》讲述了一个无私奉献井水的故事,明天再学,

四、作业

抄词。

二 课 时

一、复习

二、学习3---6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汇报

3、老师归纳

3----6自然段讲述了乡亲们帮助一对老人挑水不要报酬的故事。

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古井贡献井水,乡亲们帮助老人,赞美了古井和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5、背诵好句。

三、延伸小结

你会怎样做人?抽答。

四、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5、古井

提供泉水

叙述赞美→ 古井 →无私奉献

陶冶品格

教后记:对一些语句的理解少数学生有一定难度。

[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7: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泉水,而且陶冶了人们的品格,使学生

受到无私奉献的教育。

2)学习从重点词句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学习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5)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求异。

板书“井”,由同学们对井的了解谈起,交流对井的认识。在“井”字前加“古”字

后让同学们思考课文会写些什么。简介作者情况,猜测作者写“古井”的原因。

2) 初读课文求实。

自由读课文,通过查工具书读解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再指名读课文,

检查初读课文情况,并纠正误读,区别字形。(1).读准生字读音:“乳(rǔ)汁”的“乳”,“报酬(chóu)”的“酬”是翘舌音,要读准。读准以下容易误读的音:“扁担(dàn)”的“担”,不要读成“dān”的音;“单薄(bó)”的“薄”不要读成“báo”的音;“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shì)”的中“似”,不要读成“sǐ”的音;“日子长着哩(li)”的“哩”应读轻声;“提供(gòng)”的“供”不要读成“gōng”的音;“他们懂得(de)”的“得”应读轻声,不要读成“dé”的音;“不能总让大家出力气啊”和“多好的古井啊”中的“啊”,应按“啊”的变调读,前者应读“ya”,后者应读“na”。(2).注意以下字形:“暮色”的“暮”下边是“日”;“络绎不绝”的“绎”不要写成“泽”;“六旬”的“旬”与“句”,“陶冶”的“冶”与“治”不要相混.(3).提醒学生通过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熹微”、“歉意”、“陶冶”、“络绎不绝”。

3)再读课文求全。

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想一想各自然段的意思,分小组讨论,并解答; 然后全班交流,归纳自然段的意思。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第1自然段: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都来取水。

第2自然段:到古井取水的人很多。

第3自然段:村里的人常年帮一对老人挑水,从来不要报酬。

第4自然段:老两口表示歉意。

第5自然段:乡亲们劝说两位老人接受大家的帮助。

第6自然段:古井使大家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4)精读课文求疑。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话进行提问训练,教师梳理后可以归纳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研读问题:①古井怎样为乡亲们提供生命之水?②古井是如何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③乡亲们懂得了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等。

5)研读课文释疑。

围绕以上问题研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小组讨论所选问题从那些方面入手研读,提出研

究方法。指导学生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联系上下文进行体会,朗读体会等。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交流研读情况,各小组派代表发言。要求其他组认真倾听,边听边准备补充。

6)总结课文升华

引导学生跟据板书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感情。练习并指导学生带着感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 井

-6-6

教学内容:人教版修订本语文教材第七册第8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了解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并从中受到启迪,不计报酬地为生活有困难的二老挑水的事,体会到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泉水,而且还用无私奉献的陶治了人们。 教学重点 学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从古井的高尚品格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课结尾一段话。 教学准备: 把插图、重点词句段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从“导读“部分入手,整体感知单元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多种方式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速读课文,理清思路。从内容体会思想。想一想:作者远离故乡多年,对故乡的一口古井一直难以忘怀,这是为什么呢? 三、细读课文,质疑探究 1、小组讨论,互助探究,自主学习。自读全文,边读边找出含义深刻的重点句段,圈出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古井无私奉献的句子。想想你有什么问题和老师同学们讨论? 2、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将问题和提出的难句(段)归纳: ①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②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 ③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 四、精读课文,品析感悟 1、细读第一段,渗透学法。 (1)请同学们默读“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边读边思考:你有什么问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2)老师罗列问题,引导学生将问题分类,分成“为什么,是什么”两类。 (3)引导学生说出:“甜美的乳汁”“哺育”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 (4)引导学生圈出重点词句,解答问题,最后整句思考:从句中读懂了什么? (5)学生交流后读懂了古井具有母亲无私高尚的品格。 2、精读第二段,继续渗透学法。 (1)齐读难句②“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提出问题,归纳为:春雨有什么特点?“刚下过一场春雨”的路面是怎样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说明了什么? (2) 联系本段和上段内容,从句中读懂了什么? (这环节学生提出了“怎么样”一类的问题。知道学完一个 自然段应该想一想,联系上文也要想,懂得了古井同伟大的母亲一样,无私地向人们奉献甘甜、清凉的泉水,养育一方村民毫无所求。) 3、精读第三段,实践学法,领悟中心。 指名读难句③“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边读边想,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陶治是什么意思?古井是怎样陶治乡亲们的品格的? (这一环节教学是学生独立实践阶段,同时学习了读完全篇也要想的方法。联系全文体会到古井不仅养育人们,而且用默默奉献的精神影响人们,教人们学会做人。) 五、再读课文,回归整体 齐读最后一段,老师小结: 文章最后一段呼应了开头,赞美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还陶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同学们现在知道古井是怎样哺育乡亲们吗?这种哺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提供泉水”,这就养育了乡亲们的生命,第二方面是“陶冶品格”,这一点,启发和教育乡亲们要无私助人,无私奉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就是告诉读者,做人要勇于奉献,要对社会,对人民有一种奉献精神。 六、评价激励,拓展阅读 老师收集一些有关古井的文章,和同学们一起欣赏。鼓励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关古井的资料,拓展教材内容。

板书: 提供泉水 养育生命

古井 -- 哺育 奉献精神

陶冶品格 无私助人 〈〈井〉〉教案

[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9:古井教案教学设计参考

古井教案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小学语文:古 井。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探讨。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bǔtáoyěqiàn

乳汁哺育陶冶歉意

luòyìxúnchóu

络绎不绝年过六旬报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暮()绎()歉()冶()

喜()幕()译()谦()治()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古 井》。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练习

(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学生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讲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节课,同学们经过初读课文,学会了本课字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及给课文进行了分段。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读课文来进行课文分析。

二、讲读课文

1、出示挂图。先同学们观看。提问:同学们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画的主要景物是什么?(一口水井,和来担水的人)从图画中我们看到这口水井就是我们课文中讲的那口古井。(板书古井)。提问:“古井”是什么?(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这一段讲了古井的一些什么?(古井的位置,井水“清凉可口”)这口古井与村里人们的密切关系?(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作者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赞美这一口井?(板书:温情的母亲,甜美的乳汁)这里是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出示卡片:“母亲……乳汁……哺育”这里是借物来比喻人。(板书:以物喻人)

---------------------------

2、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提问:这一段写人们到古井取水的情形,从哪些方面进行叙述?(1)从时间上看,取水人多,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2)从人数上看,取水人从书上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络绎不绝地闪过)“闪”安形容挑水的人过得快,还一个接一个。(3)从听到的声音看,取水人多。(挑水的工具发出的响声,象刚下过一场春雨)。同学们请思考来古井取水的人从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用一个什么样的词语来表示?(板书:取水人多,络绎不绝)提供的水是怎样的水呢?(板书:提供生命的泉水)。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井给我们提供的水是生命之水,这么多人都要饮用她这说明了什么?(板书:以水养人)出示卡片,学生读词语“微熹初露,暮色降临,一支支,络绎不绝,湿漉漉”。

教师小结:取水的人多,说明古井和人们

篇10:《古井》第二课时教案

《古井》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

2、体会使用比喻句的好处,了解课文中总起—分述—总结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讨论、学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昨天我们初读了《古井》这篇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还记得吗?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口答)

2、导入:昨天的课上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古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投影片出示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这是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第六自然段)

二、精读感悟

1、出示第六自然段:“多好的古井啊……怎样做人。”

2、学生汇报:古井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生命的泉水,也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

3、教师板书:生命的泉水、陶冶品格。

4、速读课文,看看这两部分内容各在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2、3—5)

5、精读这两部分内容,抓住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好朋友讨论理解。

6、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

7、学生汇报。

要点:(1)第二自然段: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指导朗读“每天从晨光熹微……一场春雨)

(2)第三—五自然段:乡亲们如何帮助老人挑水、乡亲们之间的对话。(指导朗读“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困难……不肯接受”、“那口古井……劝说两位老人”)

(3)体会比喻句在表达上所起的作用,试着说一个比喻句。

8、作者从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和陶冶乡亲们的品格两方面赞扬了古井的“好”,再回到第六自然段当中,看看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结)这两方面的内容作者用了一个关联词连接“不仅……还……”,你能不能也用“不仅……还……”说一句话。(学生练习说话)

9、与“总结”相对应的是“总起”,课文中有这样的段落吗?(第一自然段)

10、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总起——分述——总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也要注意运用。

三、回顾体验

1、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饱含感情,文字优美,相信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课文表面上是在赞美古井,实际上也在表达着作者的感受:做人就要做象古井那样无私奉献的人。请你带着对古井的赞美之情,再读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汇报(朗读、背诵)

四、内化升华

1、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不计报酬的人,你发现了吗?说说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

2、学生汇报。

五、梳理总结

1、用一句话说说今天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

2、学生口述。

3、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象古井一样无私奉献的人。

六、作业

1、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自己再写一句。

篇11: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井》教学一例

教学该文时,以读为本,牢牢抓住“初、细、精、熟”四个环节,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引发思考。

一、初读铺“面”,形成表象

先通过提问式谈话审题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井是古时候遗留下来的一口极普通的井,文章以此为题,可见古井的平凡之中一定有其不平常之处,这不平常体现在哪儿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这样设置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掌握这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最后,让学生用一两句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即“古井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村里的人,村里人长年为一对用水困难的老人担水。”通过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形成表象。初读对一些有较深含义的句子不作理解的要求。

二、细读理“脉”,整体感知

在学生初步感知古井的形象后,再要求学生读,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筋骨脉络: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把句子放到自然段中,把小节放到全篇中,从整体入手,作准确的理解。在每一个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大致是分几个方面说的全文读完后,再思考文章主要说了什么是从几个方面说的之后出示4个打乱顺序的小标题:(1)位置作用;(2)众人取水;(3)乡亲助人;(4)启迪做人。让学生按课文内容的顺序排列,并以此为拐杖,给课文分段。通过这种细细的品读,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并在头脑中形成如下感知: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不仅长年累月地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还陶冶了人们的品格,教会乡亲们怎洋生活、怎样做人。于是,受古井的熏陶,村里的人长年为一对用水困难的老人挑水,且不要报酬。最后,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形成的“脉络”,简述全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精读入“境”,品味神韵

学生仅仅理清文章的脉络还不用算读懂这篇课文,还要指导学生精读文章的有关章节。如:本课最能明显体现出古井风格的第二小节(第二自然段),整小节没有一句赞美古井的话,古井的风格要学生自己去仔细地品味。可以先指导学生非常投入地默读这一自然段,让学生下意识地变成村民中的一员体会在这种环境中的感受,然后设计提问:(1)当时取水是什么情景文中从几方面来描述的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2)古井给你的感觉像什么你为什么有这种感受(3)文中是怎样用两个比喻句来写古井的这说明了什么(4)这小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回答完问题之后,再要求学生体会课文以极平常的古井为题,却写出古井的极不平常之处。

四、熟读悟“道”,畅谈启迪

文章通过“人”写“井”,以“井”来启迪“人”,这“人”不仅包括“我”和乡亲们,还包括文章的读者,即全体学生。古井外表极普通,但其内在神韵中有极其不平常的闪光点。让学生反复熟读全文之后,分别在各自的头脑中完整古井的形象。然后,畅谈自己的感受,得到学生对古井内在神韵领悟情况的反馈后,再查漏补缺,对症下药,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会读、读懂,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古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古井教案设计

古井精品教案设计

一、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熹微”、“络绎不绝”等词语。能用“陶冶”、“哺育”、“络绎不绝”等词语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行到启迪,懂行了应该怎样做人。

3、通过学习课文,懂行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4、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并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含义较深的词语和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具准备

小黑板、卡片、图画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提题谈话

这篇课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讲的是“我”的故乡有一口古时候留下来的`水井。多年来古井一直为人们提供泉水,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到很大的启迪,赞美古井无私奉献自己全部力量的高尚风格。这篇课文生字比较多,有些句子的意义比较深刻难以理解,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同探讨。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一遍,借助字典识字和理解词语。

3、通过自学,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1)拼读生字,读准字音,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练读。(卡片)

rǔ bǔ táo yě qiàn

乳 汁 哺 育 陶 冶 歉 意

luò yì xún chóu

络 绎不绝 年过六 旬 报 酬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注意“熹、暮、瘸、酬、歉”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

5、训练区别形近字,不要写错字形。(出示小黑板)

熹( ) 暮( ) 绎( ) 歉( ) 冶( )

喜( ) 幕( ) 译( ) 谦( ) 治( )

6、理解课文中有关词语。

“启迪、无所求、年过六旬、微熹初露、络绎不绝、暮色降临、相依为命、难以估量”。

7、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

8、默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归纳。

(1)古井像母亲一样哺育乡亲们。

(2)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古井来取水。

(3)乡亲们长年帮助老人担水。

(4)不收报酬老人歉意。

(5)乡亲们用古井作对照。

(6)古井陶冶了乡亲们的情操。

根据每个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四段。(学生试分,教师检查)

9、范读课文。

10、作业 练习

(1)区别字形,比一比并组成词语。(出示小黑板)

(2)学生朗读课文。

【古井教案】相关文章:

1.《古井》教学教案

2.课文《古井》教案

3.古井的说课稿

4.古井伤感散文

5.古井教学反思

6.5《古井》第二课时

7.一口古井作文450字

8.《古井》读后感600字作文

9.小学语文《古井》教学设计

10.古井阅读题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古井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