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体育教案-卡门序曲

体育教案-卡门序曲

2023-07-01 08:42: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iFukuhar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体育教案-卡门序曲,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体育教案-卡门序曲,希望大家喜欢!

体育教案-卡门序曲

篇1: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教案

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教案

还在为不知道如何写教案而烦恼吗?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教案,希望你会喜欢!

一、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了解《卡门序曲》,让学生体会乐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聆听《卡门序曲》并引导学生对全曲进行分析,综合了解全曲。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卡门序曲》,让学生对乐曲结构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了解每个主题的音乐情绪。

【难点】

《卡门序曲》曲式与传统的曲式结构不同,后面加入了与歌剧部分的连接段落。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为学生播放《卡门序曲》,并在投影仪上播放斗牛场图片,并让学生回答这首乐曲的整体情绪是什么样的。

2.学生回答完问题后给出答案:热烈欢快。

3.告诉学生这段音乐描绘的斗牛场的场景,它选自歌剧《卡门》。《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幕前的短曲,它综合的叙述了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今天我将带领同学进一步了解此曲。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剧情介绍

歌剧《卡门》讲述了唐霍赛钟情于卡门,并参与了卡门的烟草,但卡门却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杀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所以整首歌剧塑造了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最终却以她的死来结束,充满了悲剧色彩。

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二)作者简介

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

(三)作品欣赏

1.再次聆听全曲,并向学生询问:

(1)乐曲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受?

(2)乐曲一共分为几部分?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总结并告诉学生乐曲一共分成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ABACA的回旋曲式。第二大部分为一个展开性段落。

(四)分段聆听

1.为学生播放乐曲A段,让学生聆听并思考:

(1)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向学生提问后对学生的答案做一个总结,并说出音乐表现了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了西班牙斗牛场上的喧闹、狂热的气氛)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A段音乐节奏紧凑,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这种热烈欢快的场面)

播放一段斗牛士视频,从视觉角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场面。

2.为学生播放乐曲B段,播放完之后为学生分组,并让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主题B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提问其中几个小组代表,并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总结并给出答案:表现的是妇女、儿童活泼欢快的场面。

请学生哼唱B段主题,让大家更好的记住B段主题。

3.为学生播放乐曲C段,并告诉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在屏幕上给出《斗牛士之歌》的谱子,并带着学生学唱这首歌曲。

4.打乱三个段落的顺序为学生播放,并找学生回答播放的是第几个段落。(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并点评学生正确与否)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学生讲解回旋曲式:回旋曲式是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题至少要呈现3次。这首乐曲的回旋曲式部分的结构是ABACA。

为学生播放乐曲《献给爱丽丝》,聆听过程中依次为学生讲解这首回旋曲的曲式结构是如何划分的。

告诉学生由于序曲是歌剧的引子部分,所以这首乐曲在回旋曲结束之后又插入了一个展开性乐段,目的是为了与歌剧主体部分相连。

环节四:课后小结

《卡门序曲》简介

《卡门序曲》是一首著名管弦乐曲。由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次要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由于它带有进行曲特点,故又称《斗牛士进行曲》。它是埃斯卡米罗所歌唱的咏叹调,广为传唱。

篇2:卡门序曲教学反思

针对本次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教学设计与课堂机智的联系

教学设计是课堂机智反映的基础条件,教学的每个环节应遵循学生的心里特点和认知能力,做到有法可教。课堂机智是教学设计的创造和检验,每个教学都会出现教学意外如何变教学设计为教学意外服务,需要让自己的教学环节细化和内化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以万变显不变。针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把歌剧序曲置前是否科学性,我问了吴老师和单老师都觉得好像对教学目标有牵强附会,或者影响卡门序曲主题ABC的教学效率性,应都认为放在最后比较好,尽管放在前面我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卡门恋情的敏感话题让学生对后来卡门序曲欣赏有更好的背景了解,但是更多的是削弱卡门序曲整体形象。

二、教学态度和教学技能的联系

从广义上说教学态度是属于教学技能范畴的,但是从狭义上说教学态度是独立的,它是表现一个教师从课堂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的反映和变化,尽管精湛的专业技巧,深情的歌声,动情的音乐 能直接感染学生,但是学生的参与能力往往是和教师跟学生的沟通有很大关系,而教师能否拉近学生的距离,需要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神态来刺激学生,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我们经常看到有经验的教师并不是一次性的诠释和表现音乐,而是通过在特定的场合为音乐的碎片通过自己的引导加以组合,让学生更理解和记住音乐,通过有效的提问促进学生活跃思维,本堂课对于本人在课堂上表现的充分自信和投入得到了在场听课老师的充分肯定,但是提出的问题是否更好促进学生的学习得到单老师指点和帮助,单老师指出我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要提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心里特点,要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这不仅是师生的一问一答更重要的是利用具有音乐性的手段来指导课堂和达到所需要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复和教学变化的联系

要让学生能够长期的'记住音乐,必须重复聆听和歌唱。所以教学中经常会重复使用过的教学的方法,我们在来一遍,再来听一遍等等教学重复。但是单一的重复显然教学效果会不尽人人意,学生听这乏味,毫无乐趣,怎样让这些重复变的乐趣就需要变化着的教学,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手段和不同的教学表现来刺激和引导学生能产生强烈的兴趣,为课后教学效果的延续有一个生成的过程。本堂课中采用的教学重复包括哼唱主题和复述回旋曲式,这两个方面在时间上比例不够,以至于学生无较好的记住主题,具体需要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变相同的主题不同的教法,不同的交流。因此如何变化重复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巧妙的构思和较好的课堂应变能力,作到不流痕迹的变化,渗透式的重复。

总之,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一们集歌唱、演奏、舞台艺术的一部歌剧 。唯一的是有一位老师自己的完成,所以新时代的教师不是一位说书者更不是一位表演者,而是即是一位说书者也是一位表演者,是感悟生活,体验酸甜苦辣的沉淀。让内容音乐些,让过程快乐些。

篇3:《卡门序曲》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音乐欣赏课是要求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从作品中获取美、体验美、表现美,它是培养学生理解、感知、体验、鉴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一课的重点是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为学生创设充分聆听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让学生走进序曲,享受音乐。课件的制作加入了视频片段,这样让他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对欣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达到欣赏的最高境界。

教材分析

《卡门序曲》是人音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剧世界》的第三课时。这节课的设计,特别考虑注意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这样就有针对性,也可检测。《卡门序曲》选自歌剧《卡门》,为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其作者是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卡门序曲》为回旋曲式,

其结构形式为:A+B+A+C+A。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所以在欣赏乐曲时,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的回旋曲式结构特征及情绪特征。在教授“回旋曲式”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在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思想的理解的同时,运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游戏中学”,让枯燥不好理解的乐曲结构分析变得容易学、好理解。本课时的安排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律动、演唱等形式了解回旋曲式、序曲等知识点,喜爱歌剧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对音乐家作品的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

过程与方法:欣赏《卡门》序曲,通过欣赏舞蹈,模唱乐曲旋律,随音乐做律动,画旋律线等方法,带动学生主动聆听音乐,有目的性的欣赏体验音乐情绪,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从而感受到乐曲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美好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的文化内涵,并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活动

重点难点

重点: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辨别。教师通过音乐活动,使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等水平,从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对音乐元素进行探索,培养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音乐问好)

1、师:请大家欣赏一首乐曲,组织成打击乐队,按照老师的指挥,给乐曲伴奏。思考并讨论:这段音乐的情绪如何?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场景?

乐曲描述了斗牛场喧闹狂热的气氛

2、揭示课题——走进歌剧序曲《卡门序曲》

师:这节课,就请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知道一部歌剧,了解一首乐曲。

二、新课讲授:欣赏《卡门序曲》

(一)、了解回旋曲式结构

1、完整欣赏,并跟随老师做律动,思考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

2、总结、回旋曲式:A+B+A+C+A

3、老师弹奏钢琴曲《献给爱丽丝》,加深对回旋曲式的理解。

4、并请同学们分组自创回旋曲式结构的`旋律并展示。

(二)、感受作品、了解音乐

1、介绍法国作曲家——比才。

2、了解歌剧。歌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包含了音乐,舞美、灯光,戏剧等。这就是一部歌剧的构成。

3、介绍《卡门序曲》背后精彩动人的故事,介绍剧情。

4、了解什么是序曲和《卡门序曲》

(三)、作品欣赏

1、指挥、聆听主题A并思考:

1)、速度、力度、节奏怎样?情绪怎样?

速度快、力度强、节奏密集方整、情绪热烈辉煌,热情奔放

2)、欣赏这段音乐,想到了什么样的场景?

斗牛场喧闹狂热的气氛

2、出示主题A谱例,认识顿音以及熟悉这条旋律的节奏型。

3、唱一唱主题A

4、指挥、聆听主题B并思考:情绪、力度、速度和场景?

B

速度

力度

情绪

场景

稍快 弱—强 欢腾跳跃 妇女儿童欢畅场景

5、唱一唱主题B

6、指挥、聆听主题C并思考:

1 )、主旋律出现几次?在一个音区上吗? 情绪有何变化?

两次,第一次抒情细腻;第二次提高了一个八 度,威武、雄壮。

2 )、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展现了斗牛士什么样的形象?

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弱到强,展现了斗牛士威武英勇,英姿勃勃、气宇轩昂的形象

7、感受歌剧中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

8、我们也一起来唱一唱主题C吧,注意附点。(引导学生演唱时候的情绪,力度,气势)

生活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比才根据斗牛士斗牛的动作。采用了小小的附点,用音乐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斗牛士斗牛的场面。这充分体现出:艺术来源生活但高于生活。

9、整体欣赏管弦乐《卡门序曲》的演出现场,交代此曲的音乐地位。

(四)活动体验:让学生来舞一舞吧!

三、巩固拓展

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卡门序曲》,我们一起了解了《卡门》这部歌剧,初步感受到了歌剧音乐的魅力。其实,20世纪以来,新中国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等,希望今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和关注歌剧艺术。

百度开放云

教学反思

面对有着丰富多彩生活的、求知欲强烈、活泼好动的学生,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坚定树立起让学生能广泛参与的意识,积极提倡充满情趣、兴趣的教学模式,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节课改变了欣赏课单纯“老师讲、学生听”、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欣赏教学模式,代之以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熟悉和了解序曲与歌剧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中,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活动中去发展、去深思、去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分组体验,使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成果展示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篇4:《卡门序曲》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猎人进行曲》。

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

教学目标

1、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地演唱歌曲,使学生初步体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2、以原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

3、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或播放歌剧《自由射手》录像片段导入新课。

2、采用探究方式师生共同讨论欧洲歌剧艺术的发展概况和有关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以及《猎人进行曲》。(启发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材料,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听赏《猎人进行曲》。

4、学生随伴奏或录音(录像)划拍轻声跟唱《猎人进行曲》。

5、教师围绕音乐表现要素启发学生对《猎人进行曲》音乐艺术形象的表现作用和情感的表达,以及歌曲的进行曲风格进行探讨,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

6、启发学生用满怀激情和轻松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生动地表现歌曲的意境。体会《猎人进行曲》在歌剧《自由射手》中的表现意义。初步体验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7、学生自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猎人进行曲》伴奏。

8、作业:(1)以《猎人进行曲》为例创编歌词并演唱。(2)背唱《猎人进行曲》曲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睡》。

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今夜无人入睡》和《卡门序曲》《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2、随音乐划拍或指挥,并背唱《卡门序曲》主题旋律和《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体会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3、以歌剧《图兰朵》为例,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

教学过程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录像片段并聆听《卡门序曲》,师生共同探究歌剧《卡门》的剧情和序曲音乐特点。

2、继续聆听《卡门序曲》,使学生从音乐艺术形象的角度初步领略其艺术魅力,并知道《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它仿佛概括了歌剧的内容。结构基本属于回旋曲式。乐曲主部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它来自歌剧最后一幕的合唱旋律,气氛热烈欢快,由木管和小提琴主奏,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

3、引导学生随音响边划拍边哼唱“节日进行曲”和弦乐主奏的《斗牛士之歌》(第二插部)曲调,使学生体会《斗牛士之歌》雄壮、威武的曲调,与主部音乐“节日进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求学生记住这两首音乐的旋律。

4、教师简介四幕歌剧《威廉?退尔》剧情,并引导学生聆听《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该序曲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教师可采用边欣赏边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每部分音乐使用的乐器、音乐主题、音乐表现要素表达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序曲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5、学生可随《威廉?退尔序曲》主题音乐划拍哼唱,记住主题。

6、欣赏《今夜无人入睡》,简介歌剧《图兰朵》剧情,了解欧洲歌剧音乐融入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并记住《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草》。

2、音乐活动:《歌墟问答》。

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

教学目标

1、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小草》,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歌剧音乐艺术魅力的认识。初步了解中国歌剧发展的沿革。

2、模仿《歌墟问答》创作歌词,并表演“问与答的对唱”,培养表现与创造的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五场歌剧《芳草心》片段,介绍剧情并欣赏歌曲《小草》。

2、教师指导学生随录音带或听伴奏视唱歌曲《小草》的曲谱和歌词。

3、师生共同分析《小草》的音乐表现手段(如调式、节拍、结构、旋律、音乐民族风格及其创作手法等),刻划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和精神境界。

4、学生满怀激情地演唱歌曲《小草》。

5、教师播放(八场歌舞剧)《刘三姐》片断,重点欣赏《歌墟问答》唱段。

6、学生根据自己搜集有关《刘三姐》及《歌墟问答》的资料,介绍《刘三姐》围绕着“歌”而展开的剧情,以及涉及的四类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7、启发学生以《歌墟问答》曲调为基础,创编新歌词,并分组进行表演。

8、师生共同探究中国歌剧的发展脉络。

篇5:《卡门序曲》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上册第三单元欣赏课《卡门序曲》。《卡门序曲》是一首管弦乐曲。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常单独演奏。一般的歌剧序曲都是用交响方式缩写或提示歌剧内容,这首序曲结构简单,仅仅描写了欢乐气氛和剧中次要人物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二、说学情

这一学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较强,在学习上已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生有明显变化。因此音乐教学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和深度,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到学习中。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设计以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卡门序曲》,学生体会乐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学生能够对欧洲歌剧音乐产生兴趣。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以小组探究、合作的方式,探究音乐的音乐风格,提升欣赏音乐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卡门序曲》,对乐曲结构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并提高对歌剧音乐的欣赏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的教学重点是分析《卡门序曲》各段落音乐,了解每个主题的音乐情绪。教学难点是了解《卡门序曲》采用的曲式结构。

五、说教法、学法

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在学习中实行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习思维,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够更准确的表现和感受作品的内容及情感。

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与课程相关的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设疑法、引导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为了培养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我采用视频方法进行导入,创设情境,播放斗牛场景的视频,并播放几段不同的音乐,学生为斗牛场景的视频配上认为最适合的音乐。学生通过音频、视频直观感受到斗牛的场景及斗牛音乐的基本特点。

这样设计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同时导入内容与本节课的新课内容相关联,为顺利开展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和准备。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这一环节是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将结合学生的特点展开教学。

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启发联想和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我先播放乐曲《卡门序曲》,感受音乐并介绍作品背景与作者背景。并请同学为乐曲进行分段。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取分段欣赏的方式,对全曲进行分析。学生反复聆听不同分段的音乐,感受各段音乐的旋律变化。

根据分段结果,播放第一段旋律并提出问题,这段旋律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绪。接着分小组欣赏、讨论,播放第二段和第三段旋律,对比第一段旋律分析各段旋律、情绪有什么不同,分别表现了什么形象。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能够更快速、准确地掌握新知。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拓展延伸环节,介绍《卡门序曲》曲式结构,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和特点。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收尾。

我们欣赏了比才的作品《卡门序曲》,对歌剧《卡门》有了一些了解,同时又了解了一位优秀的作曲家——比才,并且对回旋曲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作业:对比欣赏《卡门》的其他选段。

篇6:《卡门序曲》的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王旭

授 课 单 位

齐齐哈尔市第五中学

年 级

初中一年级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学习、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感受、讲解、体验、拓展

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知道 “回旋曲式”的结构,了解比才的生平和贡献。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各段落的音乐特点并熟记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设 计 意 图

一、图片导入

轻松自然

二、聆听感受

初步体验

三、介绍背景加深了解

四、分段复听深入体验

五、知识拓展 参与实践

六 课堂小结

巩固提高

师:老师带来了两张照片,请同学们说说描绘的是什么场面?

生:斗牛的场面

师:关于斗牛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用怎样的音乐表现这些场面呢?

生:牛是色盲等。音乐应该用快的速度和强的力度。

师:作曲家又是怎样用音乐表现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国作曲家比才的这首《卡门序曲》。

师:让我们先来感受它的整体情绪(初听《卡门序曲》)。

这首乐曲的整体情绪是怎样的?

生:热闹、欢快、强的力度、快的速度,大家和作曲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师:这首《卡门序曲》共有三段旋律,都来自于《卡门》这部歌剧,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歌剧《卡门》。

师:教师结合演出剧照介绍歌剧内容。

分三组进行听辨、哼唱主题旋律

1.听辩老师弹奏a段旋律,说出他们的区别后进行模唱

2.用0×

0× ∣0× ×‖节奏型为b段旋律配伴奏。

师:为斗牛场上的精彩表演呐喊助威应怎样表现?让学生设计口号后教师指导学生用节奏表现,形成二声部节奏训练。

请学生哼唱出b段旋律。

3.听辩老师弹奏c段旋律,说出他们的区别后进行模唱

4.听辩三段旋律

5.欣赏歌剧中第二幕c主题《斗牛士之歌》

6.学唱《斗牛士之歌》

1.完整听赏《卡门序曲》、排列出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初步了解“回旋曲式”abaca的结构

2.讲解“回旋曲式 ”——多次再现的同一主题与两个以上插部交替出现的乐曲结构形式。

3.听赏另一个版本的《卡门序曲》,找出不同

4.介绍序曲种类:歌剧序曲及音乐会序曲 ,《卡门序曲》属于音乐会序曲,它是在歌剧序曲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5.简介作曲家比才。

采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的反馈。

师:通过学习《卡门序曲》我们一起了解了《卡门》这部歌剧,初步感受到了歌剧音乐的魅力,今后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和关注歌剧艺术。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拉近学生与作曲家的距离,提高学生自信心。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

使学生懂得在旋律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速度能表现不同的情绪,熟悉a段旋律

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使学生懂得在旋律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力度和音色能表现不同的情绪,熟悉c段旋律

体验斗牛士气宇轩昂的音乐形象。

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

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给学生充分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能力。

教师简介:

王旭  1989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市师范学校音乐教育专业,__年自考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音教系,并取得学士学位。从教来,连续被评为市、区“先进工作者”;撰写的论文,教学案例多次获奖;录像课多次获省一等奖,在__年齐市地区课程改革现场会上的公开课《可爱的家》奖得好评,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级骨干教师并获得省音乐学科教学能手称号。

===============================================================

点评:齐齐哈尔市龙沙区进修学校 姚冬梅

面对有着丰富多彩生活的、求知欲强烈、活泼好动的学生,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坚定树立起让学生能广泛参与的意识,积极提倡充满情趣、兴趣的教学模式,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节课改变了欣赏课单纯“老师讲、学生听”、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欣赏教学模式,代之以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熟悉和了解序曲与歌剧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中,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活动中去发展、去深思、去实践;在活动中进行分组体验,使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增强集体荣誉感,在成果展示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篇7: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初中二年级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有两个主要的教学内容:一是欣赏作品《卡门》序曲;二是讲解音乐知识回旋曲和序曲。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在整节课来说,教学重难点并不多,主要是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的辨别。

二、说学情

初中二年级学生处在一个想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度阶段,好动、好奇心强,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本课意在初步了解歌剧音乐的基础知识,曲式的基础知识,但是在把握音乐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卡门序曲》,让学生体会乐曲不同段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聆听《卡门序曲》并引导学生对全曲进行分析,综合了解全曲。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分析《卡门序曲》,让学生对乐曲结构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力。

四、说教学目标

【重点】

分析《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了解每个主题的音乐情绪。

【难点】

《卡门序曲》曲式与传统的曲式结构不同,后面加入了与歌剧部分的连接段落。

五、说教学方法

我主要采用了讨论法和讲授法。将作品的内容,作者的信息及回旋曲的特点讲授给学生,并且还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为了是在保证专业知识完整讲授的同时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提高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为学生播放《卡门序曲》,在投影仪上播放斗牛士的图片,使得音乐与图像相互结合,目的是让学生在脑中塑造画面感。并且让学生在听得过程中思考作品整体的情绪。再提问学生,在学生回答完之后给出最后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尽快的进入课堂的状态。

2、告诉学生这段音乐描绘的斗牛场的场景,它选自歌剧《卡门》。《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幕前的短曲,它综合的叙述了全剧发展的重要关键场面,奏出剧中代表主角的旋律。为了让学生对今天要讲的《卡门序曲》与《卡门》歌剧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让学生知道序曲是歌剧的引子。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剧情介绍

为学生讲述歌剧《卡门》的大致剧情:唐霍赛钟情于卡门,并参与了卡门的烟草,但卡门却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候,唐霍赛杀死了卡门。随后,他自己也自杀身亡。所以整首歌剧塑造了卡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妇女形象,最终却以她的死来结束,充满了悲剧色彩。这个过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整首作品的背景有一个了解,这样在后面欣赏的过程中才更能好好的理解作品。

并且告诉学生本剧以女工、农民出身的士兵和群众为主人公,这一点,在那个时代的歌剧作品中是罕见的、可贵的。因为作者的刻意创新,本剧在初演时并不为观众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二)作者简介

对作者乔治・比才进行介绍,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并告诉学生他是法国作曲家,生于巴黎,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九岁起即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到罗马进修三年。1863年写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1870年新婚不久参加国民自卫军,后终生在塞纳河畔的布基伐尔从事写作。在音乐中他把鲜明的民族色彩,富有表现力的描绘生活冲突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的喜歌剧传统的表现手法熔于一炉,创造了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其它作品还有歌剧《唐普罗科皮奥》。

(三)作品欣赏

让学生再次聆听全曲,并询问学生:

(1)乐曲给了你们怎样的感受?

(2)乐曲一共分为几部分?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集思广益。并且让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四)分段聆听

1、为学生播放乐曲A段,并让学生思考:

(1)这段音乐是什么情绪?(向学生提问后对学生的答案做一个总结,并说出音乐表现了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了西班牙斗牛场上的喧闹、狂热的气氛)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讨论,开动脑筋,共同得出答案。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A段音乐节奏紧凑,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快速地奏出形成了这种热烈欢快的场面)目的是为了向学生介绍节奏对于音乐的重要性。

再为学生播放一段斗牛士视频,目的是从视觉角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其中的场面,增强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力。

2、为学生播放乐曲B段,播放完之后为学生分组,并让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主题B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提问其中几个小组代表,最终总结答案得出:表现的是妇女、儿童活泼欢快的场面。目的为了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中积极讨论,最终得出结论。

请其中音乐基础不错学生哼唱B段主题,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记住B段主题。

3、再为学生播放乐曲C段,并告诉学生这段音乐表现了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在屏幕上给出《斗牛士之歌》的谱子,并带着学生学唱这首歌曲,《斗牛士之歌》是一首世界名曲,带着学生学唱这首歌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更好的记住第三段旋律,并增加了学生的歌曲积累量。

4、打乱三个段落的顺序为学生播放,并找学生回答播放的是第几个段落。(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并点评学生正确与否)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刚才三个段落的旋律加深记忆,更好的了解乐曲。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为学生讲解回旋曲式:回旋曲式是主题周而复始地循环往复,在其重复之间,插以对比性格的“插部”(副题),在回旋曲中,主要主题至少要呈现3次。这首乐曲的回旋曲式部分的结构是ABACA,通过对回旋曲式概念介绍并结合乐曲让学生对回旋曲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为学生播放乐曲《鲜给爱丽丝》,聆听过程中依次为学生讲解这首回旋曲的曲式结构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回旋曲式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回旋曲式的基本结构。

再告诉学生由于序曲是歌剧的引子部分,所以这首乐曲在回旋曲结束之后又插入了一个展开性乐段,目的是为了与歌剧主体部分相连,对这首曲子曲式部分最后一段的介绍,让学生明白了这首曲子曲式与传统回旋曲式的不同之处。

七、说课堂总结

最后我会对课堂进行一个总结,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卡门序曲》,对歌剧《卡门》有了一些了解,同时也了解了又一位作曲家―比才,并且对音乐中常出现的曲式―回旋曲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高对歌剧的兴趣,增加了音乐的鉴赏能力。

篇8: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

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说课稿

说教材

在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中有三个主要的教学内容:一是欣赏作品《卡门》序曲;二是讲解音乐知识回旋曲和序曲;三是进行有关的知识测试。

而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回旋曲”和“序曲”;二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加深学生对浪漫主义音乐的了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在整节课来说,教学重难点并不多,主要是对音乐作品《卡门》序曲的曲式结构的辨别。

作品分析

《卡门》序曲是歌剧《卡门》开场前的一首管弦乐曲。歌剧《卡门》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故事梗概是:卫队下级军官唐〃霍赛钟情于烟草女工卡门,并且参与了卡门的走私活动。而卡门对唐〃霍赛越来越冷淡,并与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热恋起来。在一次斗牛活动中,埃斯卡米洛获胜。当群众正在欢呼的时侯,唐〃霍赛杀死了卡门,他自己也自杀身亡。

这部歌剧的主旨是:表现未受资产阶级市侩思想影响的纯朴农村青年——霍赛——向往过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与大胆、泼辣,酷爱自由的卡门那种追求自由的个性相冲突。两个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是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难以调和的矛盾造成的。透过它,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性。有人这样说:“《卡门》的必然结局并不是抽象的宿命论性质的。他们两人的必然死亡是因为在那不让感情遵循逻辑发展的社会里,是不能抱着真实的情感活下去的。”也就是说:卡门只能以死来保全她的自由,霍赛也只能以死来为他纯朴的感情献身。

《卡门》序曲为回旋曲式结构。乐曲的主部主题是一首节日进行曲。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气氛热烈欢快。把人们带入西班牙斗牛场那喧闹狂热的意境之中。这段主题为A大调,2/4拍子。

乐曲的第一插部是妇女、儿童在斗牛场上欢唱、跳跃的旋律。#F 小调。2/4拍,由木管乐器及小提琴奏主旋律。

主部主题第二次出现之后,引出了乐曲的第二插部。这个旋律来自第二幕中埃斯卡米洛的咏叹调《斗牛士之歌》。它第一次呈现时。由弦乐组奏主旋律,抒情细腻、感情真挚。它第二次呈现时,不仅将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还加进了木管乐器奏主旋律,其情绪威武、雄壮,带有胜利凯旋的气质,表现了斗牛士气宇轩昂、英姿勃勃的形象。

这段旋律为F大调,具有进行曲特点。

当第三次重现主部主题后,音乐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作者

曲作者比捷是法国著名作曲家。他于1838年生于巴黎。9岁时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马蒙泰尔、古诺及阿莱维,1857年获罗马大奖并到意大利进修三年。1861年回巴黎从事作曲。1875年6月3日逝世。

他的代表作有歌剧《卡门》、《采珍珠者》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一组曲》、《阿莱城姑娘第二组曲》等。

音乐知识

回旋曲是音乐作品中的一种结构形式。它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

回旋曲包括一个多次重复的段落(主部主题A )及若干个与之穿插对比的段落(插部)一般主部主题至少出现三次。形成A+B+A+C+A 的结构形式。如果插部很多,即形成A+B+A+C+A+D+……+A的结构形式 。

回旋曲适于表现活跃、欢腾的情绪。因此,大型音乐作品的末乐章常用这种曲式,

以便形成热烈的情绪结束全曲。当然,短小的作品也有采用回旋曲式的

序曲原指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话剧等戏剧于演出前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它带有暗示剧情的意义,人们把这类序曲统称为“歌剧序曲”。

近代,产生了专门为音乐会而创作的与戏剧无关的序曲,人们称为“音乐会序曲”。 说教法与学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对音乐已经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不能象在小学初中那样采用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应该更多地指导学生主动对音乐进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的音乐感受能力。

二、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作为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高中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有以下的优点。 优学(能更好地辅助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观看影像、一边还能看到影像下面各乐段同步出现的解说文字。而且在课件制作中采用了各种颜色、各种字体、各种图片、各种动态效果,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让学生看荧幕上提供的问题,选择荧幕上的答案,教师用鼠标点一下学生选择的答案,荧幕上就可以弹出相应的判断。使得课堂提问更加生动有趣。

欣赏音乐的时候,在课件中制作一个简谱的卡拉OK,学生一边看着荧幕上同步出现提示的简谱,一边对音乐进行欣赏。让学生更形象、更清晰地理解了音乐。 优教(有利于教师使用)。

例如在分段欣赏音乐的时候,以前要靠手工对放音设备进行操作,稍不注意就放过头了,还得再倒回来,非常麻烦。现在我们在课件中制作好了之后,上课时想要播放那一段音乐,只需要点一下,播完了就自动停止。想再播放一遍就再

点一下。非常方便。

说教学过程

一、上课前

即将上课的时候,学生陆陆续续地进入教室。有的学生在聊天说话、有的学生在玩耍、有的学生在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的学生在外面玩耍。按照这样的情况,上课的时候必须要过三分钟左右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的学习。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一个课前的课件片段。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是圣桑的“天鹅”,教室的大屏幕上流动着一个个音乐家的头像:舒曼、舒伯特、肖邦、贝多芬……。有的学生不再说话,他们在欣赏动人的音乐、有的学生不再玩耍,他们看着头像在分析这是那位大师……,通过这个课件片段,不但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放松。也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

二、开始上课(2分钟)

传统的教学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说一声“上课”,值日生说一声“起立、坐下”就开始了。

而这节课我在课件中做了一个“上课页”,开始上课的时候播出。先是出现一句短暂激昂的音乐,然后在屏幕上出现闪

烁的“上课啦!”的.字样,一下子就集中了

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进行起立、坐下、

检查人数。使到这个千篇 一律的上课程序

变得有趣起来。

三、感受音乐(6分钟)

音乐是一种奇妙的世界语言。在素质、性格、知识程度、爱好等等方面的不同和差异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如果一开始就由教师对音乐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欣赏音乐,

那是不可取的,而且还会扼杀学生的现象力。

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并不对音乐作品作任何

讲解。直接让学生对音乐进行感受,并让部分

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后讲出对音乐的感受。

四、作品概括(6分钟)

向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卡门》序曲及其是来自歌剧《卡门》的。并对歌剧《卡门》的作品概括和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现象进

行讲解。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考虑到本环节不是主

要内容,而且“板书”太多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注

意力所以在课件中只出现了主要人物表。

五、曲式辨别(15分钟)

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难点也是要点,是对学生自主欣赏辨别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欣赏并记住三个乐段(ABC),然后听全曲辨别出乐曲的结构。具体步骤如下:

1、听记三个音乐片段。每段音乐让学生听两遍,中间教师对音乐片段进行讲解(具体讲解和乐谱请参看教材分析)。

我在课件中做了各自的简谱卡拉OK。欣赏音乐的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了音乐的主要乐谱,而且随着音乐的进行,乐谱也进行相应的变化。使到学生更形象清楚地理解记忆这些音乐片段。

2、听全曲进行曲式辨别。

让学生欣赏全曲并对音乐中各段音乐出现的顺序进行辨别。并提问部分学生把结果打到屏幕上。然后再通过课件向学生播放出正确答案。在这里我在课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在音乐播放的同时,相应的段落代号在屏幕上闪烁。最终在屏幕上出现了回旋曲的曲式结构图示。使到学生清楚形象地记住了回旋曲的结构并为等一下对回旋曲的补充介绍提供了一个图示。

篇9:欣赏作品:《卡门序曲》-中学音乐教案

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师:刘老师

[教学目标]

一、探索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网络使学生能独立获得所需的音乐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充实教学内容,易于学生更方便更积极地学习知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与时代接轨,使严肃音乐成为学生可以学习的一部分。)

二、依据曲式图听辨作品《卡门序曲》,把握作品各主题,从作品的结构深入认识音乐作品。

三、以当堂测验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掌握作品的情况。

四、欣赏歌剧《卡门》中的著名唱段。直观性地了解──歌剧,定义:歌剧是把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和美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教学重点]

运用曲式图听辨《卡门序曲》,正确认识每个主题的发展变化并记忆音乐作品片断。

[教具]录音机、录音资料、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收集有关歌剧《卡门》的资料,

请两位同学来讲解或介绍,在课下收集有关歌剧《卡门》的资料。(由学生亲自演示)。

二、欣赏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

《卡门》是世界著名歌剧之一,在这部歌剧中最具代表性及流传最广的器乐作品就是管弦乐作品《卡门序曲》又称《卡门前奏曲》,经常被一些交响乐团作为音乐会曲目来演奏。欣赏作品 ,在音乐会演出中作品就演奏到这里结束。这段音乐描写欢乐的节日气氛和剧中斗牛士的英雄形象。而在歌剧中作品并没有结束,让我们继续欣赏 ,提问:这段音乐留给你的印象?

一、首先来欣赏作品《卡门序曲》(录像)――欣赏到第一大段落结束,(在一般的音乐会演奏时,我们所欣赏到的《卡 门 序 曲》就结束了,而在歌剧中的序曲乐曲没有完,让我们来继续欣赏。(磁带)学生的感受

1、引出――曲式图

卡 门 序 曲

并置曲式

三部曲式

A

a     b     a

8  8  8  10  8  8

-

B

引    c     c1

4  8  16  8  14

-

A

a

8  12

---

展开性段落

引     d     d1    d2

2   4  4  4  4   10

--

全曲共分两个部分,采用并置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为三部曲式,(ABA)气氛热烈;第二部分在一般的音乐会演奏时,大多不演奏,这段旋律具有悲剧气氛与第一部分形成反差。

2、  按曲式图听全曲。(第一遍)

要求全体学生看板书,由教师指图欣赏,使全体学生熟悉这部作品的曲式图。

掌握、分辨出曲式图中二个大的段落(三部曲式、展开性段落)。

3、  按曲式图听全曲。(第二遍)

要求学生听辩出各主题,(看教材P97页)找到

<

篇10:《春节序曲》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的乐曲《春节序曲》

教具:

电视、VcD、幻灯片、录音机、鼓、绸子、扇子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的表现作用。

2、感受乐曲的情绪。

3、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

4、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李涣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这首乐曲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难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绪。

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c宫调式。从一个引子开始,以两个具有对比性质的音乐主题组成了序曲的第一部分。引子以强烈的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的起伏,提示了洋溢于全曲中的欢快情绪。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明快粗犷,节奏不断紧缩,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和热烈气氛。第二主题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双簧管吹奏对位声部给予衬托,音乐表现了人们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激动心情。

中部主题旋律十分抒情优美,节奏舒展,速度徐缓,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人们在节日中相互亲切的祝福和问候,也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了对更美好的明天的憧憬。在小号变奏了这个抒情主题后,将音乐引入了第三部分(再现部)。在这里,火热的旋律,跳荡的节奏音型,表明更热烈的群舞又开始了。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在这里作部分重复和变化重复,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重点:

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乐曲中第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教学难点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欢乐中国年》。二、初听音乐,感受乐曲情绪。三、复听音乐,划分段。四、分段欣赏,感受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及所表现的情绪方面的不同以及了解乐器的演奏。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旋律欣赏第三部分五、创编节奏六、最后一遍欣赏音乐,综合性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七、教师总结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是我第一次给同学们讲课,那么你们有信心来和我一起上好这节音乐课吗?生:有!教师:好,那么在上课之前,让我们把耳朵放松一下,一起听一首欢快的歌曲。同学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节日呀?生:春节!教师: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生:喜欢!教师:为什么喜欢呢?生:过春节可以…师: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只小朋友,我们每个中国人都非常喜欢过春节。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在欢快的音乐中,一起来迎接我们最喜欢的节日好不好?生:好!师:大家听,冬爷爷渐渐远走,春姑娘的脚步近了,许多的人们欢歌笑语,敲锣打鼓地迎接春姑娘的来临……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你们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生:热烈欢快,我仿佛看到了……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让我也来说一说好吗?生:好!教师介绍乐曲的情绪及背景。师:我知道我们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过春节,那谁能说一说中国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生:包饺子。。。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对春节真的是非常的了解,都是“龙的传人”!那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乐曲。但是听完之后呢,老师有一个小问题要问大家,那就是:你觉得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我相信聪明能干的同学们一定能够回答出我的小问题的。师:同学们,听完之后,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生:三部分师:为什么呢?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生:节奏,速度的不同划分。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真棒,这首乐曲根据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不同可以分为三部分,那么下面让我们来分段欣赏一下,再来感受一下这三部分的不同之处。师提问:乐曲一开始表现的是什么场面?生:大家一起跳秧歌的热闹场面和气氛。师:乐曲情绪热闹欢腾,描绘了人们敲锣打鼓欢庆新春的场面,那么你觉得用什么颜色来表现最好?生:红,粉。师:很好,前奏后接下来为第一部分第二主题旋律,它柔和明亮,象姑娘的吟唱,是用长笛和单簧管吹奏出来,你认为什么颜色接近柔和明亮?生:黄,绿…..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一段的旋律跟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生:节奏很慢。。。师:这

篇11:音乐教案-1812序曲

音乐教案-1812序曲

《18序曲》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序曲的形式。

2使学生了解此作品的创造背景,以交响手法描绘1812年拿坡仑侵略俄罗斯战争最终失败的历史事件。

二 教学重点  战斗主题与法军主题的交锋变化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录音机  磁带

四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1 导入(录音机)

欣赏《1812年序曲》再现部片断

师:请同学根据下面这段音乐判断这是一个什么场景?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这种联想?

生:描写的是一场战争。音乐紧张激烈、充满战斗性,还有隆隆炮声。

师:很好。今天老师要用一部音乐把你们带到1812年的俄罗斯。这将是一个有声的.历史世界。

2 授新课(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知道本课内容是以战争为背景。

(1)展示课题《1812年序曲》

j介绍序曲 :(Overture)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作品的开场音乐,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柴可夫斯基《1812年序曲》等。

k创作背景:1812年,拿破仑调集六十万大军侵入俄境,进迫莫斯科。俄军司令库图佐夫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撤退居民,烧掉粮物,暂时放弃莫斯科。拿破仑军队不适应俄国冰天雪地的冬天,又饿着肚子作战,加上俄军和农民游击队的有力反击,终于彻底溃散,只有两万人逃回法国,其余全部被歼灭。拿破仑带了随从狼狈绕道逃回法国,俄国人民无不为这次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而感到无限骄傲,自豪。这一首管弦乐曲,正是用来描写法军被俄罗斯军民狙击于大雪中,饥寒交迫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故事。

(2)分别介绍呈示部4个主题

j欣赏战斗主题

师:该主题有何特点?

生:速度较快、紧张急促,表现的战争形式迫切,战斗激烈。

k欣赏法军主题

师:这一主题主旋律我们曾欣赏过,是什么?有何作用?并根据音乐风格作出表演。

生:法国国歌《马赛曲》。法国军队的象征。随节奏模仿法国军队趾高气扬的样子。

l欣赏抒情主题

师:这一主题与我们曾欣赏的那首作品风格相似?有何作用?

生:与柴可夫斯基《十一月.雪橇》有俄罗斯民歌风格,表现俄罗斯战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m欣赏欢快主题

师:该主题有何特点?并根据音乐作表演。

生:音乐轻松、愉快并有舞蹈音乐的特点,体现俄军民乐观的精神。学生据音乐节奏跳起欢快舞蹈。

n 分别视唱呈示部4个主题。

(3)完整欣赏《1812年序曲》,出示作品结构示意图 和1812年战争有关图片。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ml:namespace prefix = w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word” />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问题:j对比展开部与再现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有什么不同?

展开部听上去两主题交织在一起,好象不分胜负;再现部法军主题逐渐被战斗主题淹没。法军主题最终失败。

k再现部与尾声隆隆炮声相同吗?表示什么意思?

不同。再现部是反击的炮声;尾声是胜利的炮声、是礼炮。

3课堂小结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由你们自己来总结和评价。

学生甲:展开部法军主题和战斗主题交织在一起,我仿佛看到了一场殊死搏斗。

学生乙:趾高气扬的法国军队在隆隆炮声中消失。

学生丙:我听到了和平的钟声,我希望人类不要在爆发战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通过本课的的学习我们 应能跟深刻地认识到音乐可以反映历史事件,可把我们带入到有声的历史事件中去。

了解基本常识和创作背景

听辨4个主题使学生熟悉4个主题,为完整欣赏作品奠定基础,并了解作者创作意图。

根据风格表演,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视听结合,感受音乐的功能,可以反映历史。

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作品全面理解。

自己评价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篇12:《春节序曲》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2、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

3、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 乐曲中第

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让学生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打击乐、扇子、手绢等

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乐曲为复三段式结构。开始是一个节奏强烈的引子。第一部分由两个对比性质的主题组成。第二部分悠扬舒展。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变化的再现。李焕之的代表作还有《第一交响曲----天风海涛》、电影音乐《暴风骤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大屏幕演示 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并轻声播放“春节序曲”)

1、画面问: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学生回答)你知道过春节的时候,都有哪些习俗吗?(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春联)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国最长的一副春联是在武昌黄鹤楼发现的,一副对联有350字。 在刚才的一组图片中,我们听到一首乐曲,你觉得它熟悉吗?能不能说出乐曲的名字?学生回答课下收集的资料。你对这首乐曲了解多少?你能用老师前面的乐器表现一下过年的气氛吗?

2、简介作曲者及乐曲时代背景。(出示作者图片) 李焕之(1919~ )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国立音专从师于肖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艺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交响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天风海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文》一书。 你能用锣鼓表现一下过年的气氛吗?指导学生打锣鼓节奏!(学生分四组分别进行锣鼓的创作) 例: 2/4 咚 呛 ┃咚咚 呛‖

3、请同学们完整的欣赏乐曲,用自己手中的粉笔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创作一幅表现过年的画。教师发给每组同学一张白纸,让学生随音乐自由的画一副画,可以体现对作品的理解。(放课件FLASH动画,给学生创作画给以提示)

4、哪位同学知道乐曲创作于什么年代?(学生如果不知,教师讲解) 创作背景 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自1943年新秧歌运动后,“春节”就成了延安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相互见面,同歌共舞的节日,也成了党政军民相互关怀问候,共同鼓舞革命斗志的时节。组曲就是作者在延安过春节时的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产物,作于1955~1956年间。乐曲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观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这首乐曲是李焕之所作《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做于1955-1956年,乐曲以我国民间秧歌音调和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给人展现了一幅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喜气洋洋、互相祝贺、敲锣打鼓、欢歌喜舞的热闹场面。:《春节组曲》包括《序曲》、《情歌》、《盘歌》和《灯会》四个乐章。

5、想想:你能用线条来表现一下乐曲的结构吗?听后回答:(1)乐曲的整体情绪是什么?(2)乐曲分几部分(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变化线使学生分段有了依据,不是单单凭感觉分段,从而降底了分段的难度。)

二、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与第一部分:提问:乐曲一开始所表现是怎样的场面? 听和参与结合,营造节日气氛。(在这里可以加入前面的锣鼓,表现音乐)

2、找一找教师弹奏的音乐顺序?你能唱一唱吗?(学生在座位下拿出旋律条) 学唱主题音乐。学唱引子和第一部分的主题。

3、欣赏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1)在第一部分中,你听到了几个旋律?它们各自描绘了怎样的场面? 你能随着音乐表现一下这样的场面吗?(教师把打击乐和扇子、绸子分给学生) (2)听完乐曲后你有什么收获,回答问题: 第一部分 节奏 节拍 速度 力度 情绪 ( 紧密) (2/4) (快) (强) (热烈欢腾) (3)、欣赏第三部分。教师在放第三部分音乐,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旋律做对比。学生回答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关系。

4、欣赏第二部分 (1) 用钢琴弹奏B乐段主旋律,请两名女同学随音乐舞蹈。 (2) 欣赏B乐段边欣赏边前后议议,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听后有什么收获? 第二部分 节奏 节拍 速度 力度 情绪 (舒展)(4/4)(徐缓)(柔和)(抒情赞美)

三、再听

完整的复听全曲。把老师的上课准备的扇子,绸子发给大家,第一和第三部分随音乐自己设计舞蹈,表现过年的气氛,其他的同学依据乐曲的不同段落加入打击乐器,自己选择节奏。中间部分两名女同学随音乐用手绢舞蹈。其余的同学想好过年的贺词,送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四、师小结

音乐在热闹的打击乐中结束,使我们思绪停留在热烈、欢腾 的春节当中。祝福所有的人春节快乐!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到欣赏中来,在这里加入鼓、钹的演奏更加渲染了 闹的气氛,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学生激动不已。)

篇13:《春节序曲》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看视频听旋律识别乐器;跟伴奏唱《春节序曲》的引子部分;教学秧

歌手绢舞的基本舞蹈动作

教学目标:

(1) 欣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引子部分(旋律片段一),能结合自己过春节

时的生活场景感受乐曲热烈欢腾、搞个换物的喜庆气氛;

(2) 了解管弦乐队中集中乐器的音色,能哼唱并记住乐曲主题,并在参与欣赏

中表达对音乐风格特点的感受;

(3) 在教学秧歌手绢舞的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表现音乐

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a聆听乐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感,理解其音乐;

b提高学生对乐器的认知与其音色表现的能力.

教学难点:

a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b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电脑音箱手绢

教学过程:

_导入部分(3分钟)

师:同学们,有谁知道春节的由来?

学生抢答

师: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

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为了成功驱赶年兽,大家除了放鞭炮,还会怎样庆祝呢?

学生抢答:贴窗花,对对子,看灯展,猜灯谜,唱歌,跳舞等。

师: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我国各族人民都要举行各种活

动来庆祝,比如:祭祀神佛、祭祀祖先、除旧迎新、迎新接福、祈求丰年等。各地还有不同的庆贺活动,比如广东舞狮、做大戏、武术表演、运动竞赛等,而陕北人民却以其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这就是扭大秧歌舞。这一节,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作曲家李焕之是如何将自己在陕北体验到的春节生活情境用音乐表达出来的。今天咱们主要来欣赏一下《春节序曲》的引子部分,也就是咱们教材上的旋律片段一。大家可以看教材31页。

_展开部分(15分钟左右)

师:简介作曲家李焕之(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理论家)及作品背景(作者应邀写一篇舞蹈的配乐而做的陕北风格的《春节组曲》,但是舞蹈没有编排成功,这篇组曲的序曲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和作品题材——“序曲”(洋为中用)

师: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的乐器大大丰富了,形成了各类形制、应用不同演奏方法、可形成不同声部的乐器。其中包括弹拨乐器、吹管乐器、弓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咱们现在看一遍这个乐队的演出视频(30秒),老师和大家一起,边听边找,出现了什么乐器,谁知道可以抢答出来啊!

师: 现在咱们看教材,有没有发现有些音符上标有重音记号和跳音记号呀?咱

们现在来唱一下简谱,老师给你们伴奏,注意标有重音记号和跳音记号的音符应该怎么唱。

师:现在咱们再唱一遍简谱,这一遍要在重音记号处拍手哦,老师先给大家演示

一遍。接下来,老师伴奏,同学们记得在重音记号处拍手哦!

师:大家做的很棒!现在要不要尝试一下怎么用手绢跳秧歌舞呢?现在我来教大

家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大家模仿我的动作试着做一下:

(正常站姿:抬头挺胸、手臂自然下垂、双脚微八字站立) 怎样拿手绢(把手绢的一角折叠,手掌平摊,大拇指把手绢于虎口处夹紧) 转花(单手转花:左手掐腰,眼睛看着右手,右手由下至左上方最高处时转

花后回到准备姿势;

双手交叉转花:双手由准备姿势向胸前交叉时转花) 踢步(双手叉腰,微蹲,身体重心下移到膝盖处,试着交替向前踢一下小碎

步,要有爆发力,踢完立刻收回到准备姿势)

老师给学生排练一下上台的动作:

1、学生分两组,一侧一组,准备姿势站好,音乐响起(引子处)踢步上台;

2、站成两排后面对观众,前一个八拍单手转花,后一个八拍双手交叉转花;

3、中间的五个同学面向观众靠背,双手交叉,其他同学成圆形状围绕中间

的同学单手转花、踢步转圈;

4、最后八拍定型。

_小结(2分钟左右)

1.民族管弦乐团的基本编制;

2.我国民族管弦乐经典作《春节序曲》是作曲家李焕之的“洋为中用“(采用西方作曲技法,运用中国曲调)创作的典范。

说明音乐是无国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间音乐是我们的根基和源泉,我们应该热爱她,发展她,使她屹立于世界之林而永久不衰。

篇14:《春节序曲》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所作的乐曲《春节序曲》。

教材简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让学生在综合感受西洋乐器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2、帮助学生理解《春节序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教学难点:乐曲中第

一、第二部分不同的节奏、节拍与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与场面。 教学准备:录像带、录音带、锣鼓、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大屏幕演示 敲锣打鼓、龙腾虎跃的欢庆场面,并轻声播放“春节序曲”)

1.师指画面问: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他们心情怎样? 2.根据学生回答,师引出课题《春节序曲》。

(设计意图:一上课,便以热闹的场面、欢快的音乐展现了春节喜气洋洋的情景,学生的思绪一下子就飞到了愉快的春节之中,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的吸引住。从而也激起了学生欣赏乐曲的热情。) 3.简介管弦乐。

4.简介作曲者及乐曲时代背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乐曲背景有所了解,能更深入的理解音乐。) [注:在上述环节中,录像画面一直演示 ,乐曲一直轻声播放。]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

二、整体欣赏,划分段落。

1. 学唱主题音乐。 2. 整体欣赏,想想:(1)乐曲情绪的变化线?速度变化线?节奏变化线?(2)想想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欣赏时,生边和师随音乐哼唱主题] 3. 听后回答:(1)乐曲情绪线、速度线、节奏线?

(2)乐曲分几部分?曲式结构?

(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变化线使学生分段有了依据,不是单单凭感觉分段,从而降底了分段的难度。) 4. 找一找,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主旋律各是哪几条?

(设计意图:找找各部分的旋律,使学生真正从理性上来认识各部分音乐。)

三、分段欣赏。

1. 欣赏引子:提问:乐曲一开始所表现是怎样的场面? 2. 欣赏第一部分:(分三部分欣赏,分别用a. b.c.表示。)

(1)欣赏a:

1)听前提问:乐句

在演奏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2) 两句在演奏时,仿佛两个人在干什么? 3) 绘了怎样的场面? 4) 分两组唱唱(唱出力度的不同)

(2)欣赏b: 1)b与a相比,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2)你在音乐声看到了怎样的场面

(3)欣赏c: 1)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上有什么变化?

2)一次比一次热烈的音乐声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这三部分都围绕乐曲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但又各有侧重点,a.b.这两部分是通过对答式演奏及两个乐句对比,让学生想象过节时的情景,而c.这一部分通过音乐一次次热烈,让学生联想到人们的心情,从景到情,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4)再次完整欣赏A段,边欣赏边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手舞足蹈的表现音乐,感受更加深刻。) (5)听后回答:A段

节奏

节拍

速度

情绪

(

)(

)(

)(

) 3.欣赏第二部分。

(1) 口琴吹奏B乐段主旋律

(2) 欣赏B乐段边欣赏边前后议议,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现了人们怎样的心情?音乐的 节奏

节拍

速度

情绪

(

)( )(

)(

)

(设计意图:设计口琴吹奏,让学生在自己的演奏上去感受音乐。印象更加深刻。) 4.欣赏第三部分。

(1) 第三部分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变化重复,但有所不同,第三部分中加强了什么乐器的演奏?(打击乐器)。请你边听边模拟打击乐器的演奏姿势。师随音乐演奏鼓、钹。 (2) 加强打击乐演奏,音乐有什么变化? (3) 节奏

节拍

速度

情绪 (

)(

)(

) (

)、

(4) 师小结:音乐在热闹的打击乐中结束,使我们的思绪停留在热烈、欢腾的春节当中。 (设计意图:由于这部分是A部分的变化重复,所以,这里侧重于打击乐的作用。在这里加入鼓、钹的演奏,更加渲染了热闹的气氛,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学生激动不已。)

四、整体欣赏,帮助提高。

今天,我们欣赏的〈春节序曲〉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表达了人们过春节时种.种心情和场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来完整的欣赏一遍,并请你把听到的、看到的春节情景绘制一幅“欢度春节”的想象画。(放音乐和录像。)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学生对音乐是否真正理解的一种反馈。)

板书:

曲 (管弦乐)

李焕之

情绪:热烈、欢腾

曲式结构:引子

A

B A 复三部曲式

a b a

节奏 速度 情绪 拍号 A 紧密 快 热烈、欢腾

B 舒展 徐缓 抒情、优美

A 紧密 快 热烈、欢腾

实践后的反思:

一.总的来说这堂课,我以“听、唱 ”为基础,“讲、想”为中心,以“奏、画、律动、看”为辅助手段,来进行教学。主要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

二.在教学设计中一环连一环,丝丝入扣,从听音乐—唱(奏)旋律—想情景—抒感情—舞(画)再现音乐。从感知—深化—升华。脉络清析,条理清楚。

三.在教学安排上,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力度、速度、节奏基本要素而展开。每一段都又有自己的侧重点,例:A段以景展开想象,展现喜洋洋的春节。B段以情展开想象,亲情、爱情、友情。A段又以景展开想象,展现欢腾的春节。学生的思维就象一条条射线发散开去,但他们的源头却紧握老师手中。

四.这堂课是在99年进行教学,由于当时课件刚刚兴起,所以有许多地方还不够完善,如果在用各种线来表示情绪、速度、力度 这里用课件(五彩缤纷、形状各异)来表现,学生兴致更高。

五.在这堂课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较出色,但若能在感受音乐、想象音乐的基础上,创造音乐,(例:让学生自己谱写节奏谱,并在乐曲表示欢庆的地方,用自己的谱子进行打击乐的伴奏)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发挥。

【体育教案-卡门序曲】相关文章:

1.音乐欣赏课《卡门序曲》教案

2.《春节序曲》教学教案

3.体育教案

4.教案体育

5.五年级 春节序曲

6.新春序曲作文

7.体育教案-郊游

8.小学体育教案

9.大班体育教案

10.体育教学教案

下载word文档
《体育教案-卡门序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