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读者的教学设计
“大鬼1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小读者的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小读者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小读者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读者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2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附:板书设计
小姑娘 (纯真、一丝不苟) 两个错别字 记熟 来回 几千米
篇2:《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继续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教育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感情。
师生活动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导入新课,解题。
谁读过冰心奶奶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简介)
2、作者简介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再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1)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把两部分分开。
(二)精读第一部分。
1、认真读第2、3自然段的每一句话,想想每一句话都与哪个字分不开?(水)
2、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这座小城是极有趣的?用―画出从整体上说明小城特点的句子,并在重点词上加.。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并练习背诵2、3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1、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
2、细读第4自然段,理解讨论。
3、师小结,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思想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第二部分。
篇3:《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再寄小读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
(2)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体会冰心爱儿童、爱生活的情感。
(3)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有理有据地阐述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冰心《再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部分作品;与“通讯”有关的资料。
2、学生搜集冰心的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介绍写作背景
1、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上节课我们学了她的一篇诗歌《别踩了这朵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她的另一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再寄小读者》。
2、让学生读课题和冰心的话,并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1)“再”说明这不是第一次,那这是第几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
(2)“寄”,一般是指给别人写信时用的字,那本文是不是一篇书信呢?
3、教师借机介绍《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
4、教师介绍何为“通讯”。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
5、本文是《再寄小读者》的第一篇。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读文中遇到的新字新词,把字词读准确。(教师板书)
炽热腼腆阙曙光乃狱迥然不同和煦辣 酸
3、再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点拨补充。
4、默读课文,说一说你从这篇通讯中读出了什么内容?
5、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想起把听到的、看到的、把祖国的变迁、
你们——想到的向你们倾诉——和平、幸福的生活告诉你们
7、在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再读课文,可采用评价的方式赛读课文。先在小组内选出一位读得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出正确评价。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作品。
承接上节所学内容,都是为儿童所写。但又有区别:上一篇是诗歌,本篇是通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对课文产生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介绍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介绍通讯,让学生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课文初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就会浓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赛读课文既可以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温故导入
回忆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二)品词析句,体会文章意蕴。
1、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述说”意识,渗透“作者”和“读者”角色认同意识。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通讯的?”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
4、可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全部交流。也可学生自己思考,再在全部交流。感悟作者写这篇通讯所要表达的意思。
预设:
“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
(说明作者非常喜欢儿童,与儿童们的关系近、感情深。)
“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
(作者喜欢儿童,是因为儿童可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者给孩子们写信,正是要表达这种心情。)
“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
(这句话充分流露出了作者为儿童写通讯前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爱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急于把这么多年来的见闻和想法,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早一点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从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我鼻子里有点儿发辣、眼睛里有点儿发酸,但我绝不是难过。”
(作者回顾了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及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百感交集表达了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5、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地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6、总结归纳:
冰心奶奶以书信形式的通讯与小朋友们进行交流,介绍了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劳动者和平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冰心奶奶而爱儿童、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
7、加强朗读指导,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学生要带有“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学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
(三)拓展延伸
阅读《再寄小读者》的其它篇目。
(四)写字教学
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五)板书设计
再寄小读者
炽热地想起你们
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想你们倾吐
把祖国的变迁兴奋的生活告诉你们
(六)巩固提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炽热腼腆监狱乃至辛辣酸楚篇幅
2、课文理解
从第一次开始给小朋友写通讯,至今已年了。文章以()的形式,告诉小朋友祖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人民开始着(和平)的劳动、(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
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衔接知识,一举多得。
设计意图
通过不同形式地朗读课文,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检验,也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感悟。通过“读、想、说”,提出值得探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确立探究学习的目标,进一步感悟“爱”。
问题提出,由学生通过读书来解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探究人物的表现,凸显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个性化理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拔、指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横向可分小组分项进行,纵向可在文本和图片的结合中作深入的探究,引导学生与其他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列,将大语文的学习融入学生的终身学习之中。
加强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本的手段。
设计意图
学生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自由选择阅读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个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华。
通过习题一的练习达到积累词语,开阔视野,丰富词汇的目的。
在思考和感悟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深刻领悟道理,升华自己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篇4:关于小读者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姑娘把杂志当作朋友,对朋友的错误“及时帮助他改正”的真诚态度。
2、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3、根据段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摘录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板书课题。
2、小读者是谁?课文写了这位小读者的意见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运用已学的方法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读课文,思考:“良师益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1、在这两段中“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什么是“良师益友”?这段话中“他们”是指谁?“我们”又指谁?
3、小结: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作者的心情,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是什么引起作者心情的变化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小姑娘是“我”的良师益友?
2、小姑娘为什么敢于向编辑提意见?
3、感情朗读第二段。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五、归纳主要内容。
1、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课题扩展法;
*抓重点段的方法;
*段意归并法。
2、确定归纳方法,并说明理由。
3、归纳主要内容。
1.再寄小读者的教学设计
2.再寄小读者的教学设计
3.长征的教学设计模板
4.优秀的教学设计模板
5.zcs的教学设计
6.字的教学设计
7.《阳光》的教学设计
8.秒的教学设计
9.《示儿》的教学设计
10.狼的教学设计
篇5: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
(2)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体会冰心爱儿童、爱生活的情感。
(3)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有理有据地阐述。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冰心《再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部分作品;与“通讯”有关的资料。
2.学生搜集冰心的作品。
第一课时
(一)课题质疑,介绍写作背景
1.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上节课我们学了她的一篇诗歌《别踩了这朵花》,这节课我们
教学过程
来学习她的另一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再寄小读者》。
2.让学生读课题和冰心的话,并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1)“再”说明这不是第一次,那这是第几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
(2)“寄”,一般是指给别人写信时用的字,那本文是不是一篇书信呢?
3.教师借机介绍《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
4.教师介绍何为“通讯”。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
5.本文是《再寄小读者》的第一篇。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读文中遇到的新字新词,把字词读准确。
3.再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点拨补充。
4.默读课文,说一说你从这篇通讯中读出了什么内容?
5.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想起把听到的'、看到的、把祖国的变迁、
你们——想到的向你们倾诉——和平、幸福的生活告诉你们
7.在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再读课文,可采用评价的方式赛读课文。先在小组内选出一位读得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出正确评价。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
回忆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二)品词析句,体会文章意蕴。
1.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述说”意识,渗透“作者”和“读者”角色认同意识。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通讯的?”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
4.可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全部交流。也可学生自己思考,再在全部交流。感悟作者写这篇通讯所要表达的意思。
预设:
“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
(说明作者非常喜欢儿童,与儿童们的关系近、感情深。)
“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
(作者喜欢儿童,是因为儿童可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者给孩子们写信,正是要表达这种心情。)
“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
(这句话充分流露出了作者为儿童写通讯前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爱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急于把这么多年来的见闻和想法,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早一点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从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我鼻子里有点儿发辣、眼睛里有点儿发酸,但我绝不是难过。”
(作者回顾了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及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百感交集表达了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5.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地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6.总结归纳:
冰心奶奶以书信形式的通讯与小朋友们进行交流,介绍了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劳动者和平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冰心奶奶而爱儿童、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
7.加强朗读指导,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学生要带有“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学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
(三)拓展延伸
阅读《再寄小读者》的其它篇目。
(四)写字教学
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五)板书设计
再寄小读者
炽热地 想起你们
把听到的 看到的 想到的 想你们 倾吐
把祖国的变迁 兴奋的生活 告诉你们
(六)巩固提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炽热腼腆监狱乃至辛辣酸楚篇幅
2.课文理解
从第一次开始给小朋友写通讯,至今已年了。文章以()的形式,告诉小朋友祖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的人民开始着(和平)的劳动、(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
篇6:《再寄小读者》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
内 容 再寄小读者
教学目标
知识
1、阅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第4、5自然段。
2、继续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情感教育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所表达的感情。
方法 合作学习课 前
准 备 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前提测评:
1、导入新课,解题。
谁读过冰心奶奶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简介)
2、作者简介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2、再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
(1)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把两部分分开。
(二)精读第一部分。
1、认真读第2、3自然段的每一句话,想想每一句话都与哪个字分不开?(水)
2、威尼斯是一座怎样的城市?为什么这座小城是极有趣的?用―画出从整体上说明小城特点的句子,并在重点词上加.。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并练习背诵2、3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部分,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句子。
1、仔细阅读第5自然段。
2、细读第4自然段,理解讨论。
3、师小结,体会作者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思想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第二部分。
(四)达标测评:
填空 (课件出示)
板书:
建筑
水上城市
风景
威尼斯 没看到明媚
写信原因
想起了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第 2 课时
内 容
5、再寄小读者
教学目标 知识
1、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学会本课2个生字,进一步理解有关词语。
情感教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恋国思乡之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方法 合作学习课 前
准 备 课件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一、前提测评:
1、填空:威尼斯是______的水上城市,这座城市是极_____的,家家户户__________。
2、认读生字词,说说你对词语的理解。
二、认定目标:(课件出示)
三、导学达标:
(一)感情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分男女生朗读。
3、分小组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威尼斯小城。(课件出示)
(二)指导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1、指导读2、3自然段,分析层次,指导方法。
2、自由分段背诵,分小组互背,指名背。
(三)学习本课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3、集体订正。
4、用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5、写字指导。
(四)完成《写字》、《语文练习》
(五)课外阅读:《自读课本》14、15课。
四、达标测评:
找形近字组词。
帕( ) 呜( ) 塞( )
-( ) -( ) -( )
板书:
建筑
水上城市
风景
威尼斯 没看到明媚
写信原因
想起了小读者
篇7: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读者》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9个生字“灌、辑、刊、诧、版、典、幺、辣、嗯”。积累9个词语“编辑、诧异、出版、杂志、一本正经、字典、火辣辣、错误、良师益友”。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诧异、尴尬、将信将疑、一本正经”的意思。
2、学习课文,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课文中“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章主人公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词语
1、出示课件:同学们,这些杂志、画报你们喜欢看吗?可你们知道这些杂志、书籍在大家拿到手之前都要经过哪些步骤吗? (需要杂志社的编辑叔叔阿姨对大家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校对,最后印刷后才能出版。)
2、对这些刊物中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的人我们称之为编辑。(出示媒体)学习生字:刊辑版(刊——强调第一笔是横版——换部首辑——读音)
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发生在小读者和编辑之间的故事。
出示板书:小读者
二、整体感知,概况主要内容
1、这位小读者和编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读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出示自学要求
3、交流读音:幺嗯小读者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中有两个错别字,向编辑提出。
师:这位小读者为了向编辑提出这个问题,容易吗?她是怎样做的呢?
小读者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中有两个错别字,便不辞辛劳地跑了很多路,向编辑提出来。(提示:不辞辛劳)
三、抓关键词句,深入学习
1、师:老师这里有两个词语谁能来正确地读一读?出示词语:诧异、火辣辣(拼一拼读一读)
2、理解诧异。师:诧字的写法要强调(右边是个宅字强调撇)诧异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个词语?(近义词、拆字法)火辣辣(辣的左边部首)结合课文什么火辣辣?作者感到难为情了,因此脸上火辣辣的。
3、这两个词语都是描写编辑——我感情的变化的,你还能在文中找到我感情变化的词语吗?圈出来(甜滋滋——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学习:将信将疑尴尬将信将疑——理解关键字“将”的意思:又。近义词理解:半信半疑尴尬——拼读(强调尤,不是九)理解意思(查字典)出示词语解释选项;
(1)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2)(神色、态度)不自然或:“我为什么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有那么多的`感情变化呢?李真真的一言一行起了多大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真真随机出示;
我仔细核对了一下原文,果然是我们错了,顿时脸上火辣辣的。果然一词证明了小姑娘真的仔细阅读,提出了正确的意见。此时的我脸上火辣辣的,心想:真没想到一个十岁的小女孩竟然那么仔细,我们这些编辑感到真羞愧呀。
(4)“唔,”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认真说明小姑娘吧杂志当做了自己的朋友,热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好多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要走好多路”。
3、小姑娘的言行让我深受感动,望着她远走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体会到编辑的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差错)理解词语:“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写一写近义词(深情厚谊、千言万语、狂风暴雨、山清水秀、情真意切、风轻云淡)
“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是因为小读者也会发现编辑的错误,帮助编辑改正,使他受到教育和启发,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同时读者也是编辑的知心朋友,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更有信心。)
(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四、总结
李真真的故事,我们也要向她学习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学习,更要一丝不苟。
1、补充提示语相关知识
2、积累课文里对小姑娘的描写
板书设计:
小读者 “我”(编辑)
良师益友 李真真(小读者) 不辞辛劳
诧异 真诚、认真、负责 一本正经 将信将疑 像背书似的 尴尬 悄悄地掏 羞愧(火辣辣)
不安、小声、低头 激动 (难以平静) 十分认真
篇8:小读者(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紊字新词语。
2崩识量挝模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蓖ü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切入
1背鍪尽靶《琳摺薄氨嗉”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苯沂究翁狻
3蔽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崩识量挝模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背鍪旧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痹俅文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毖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笨挝闹械男」媚锔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蓖饷驳目砂。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闭页鲂葱」媚锷袂楹陀镅缘拇示洹
3狈派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毖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毖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倍量挝模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蹦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苯涣骱蟪鍪疽韵麓视铮禾鹚克康摹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倍量挝模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碧致郏罕嗉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狈纸巧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笔都潜究紊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笔樾瓷字。
4被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附:板书设计
小姑娘 (纯真、一丝不苟) 两个错别字 查字典 记熟 来回 几千米
编辑 (深受感动、启发)
[小读者(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9:《再寄小读者》教学反思
本文写于1958年3月,是冰心《再寄小读者》通讯的第一篇。所谓“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是翔实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或典型人物的文章。
前面一课的学习使学生们对冰心有一些了解,知道了冰心的爱无处不在。《别踩了这朵花》让学生感受到冰心奶奶对自然的爱,而即将学习的这篇通讯则以孩子为写作对象,从中可以体会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关爱。这篇通讯从形式上看似书信,作者如同与孩子面对面地交谈。
进行本课的教时,我充分利用好文本这一特点,用这种“作者”与“读者”对话的角色意识去引导学生读懂文本,从而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热爱儿童、热爱祖国之心。
篇10:《再寄小读者》教学反思
《寄小读者》曾经让我十分感动,而我现在也深切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定的信念。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冰心的这一句名言: “ 心是冷的,泪是热的;心,凝固了世界,泪,温柔了世界。 ”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被爱。爱就想是生活的必需。没有爱,天空是灰暗的;没有爱,生命是枯萎的。每当我们看见那一只只珍贵的野生动物被捕、被杀害、被关进冷冰冰的笼子里,从心底发出愤愤不平的`怒火;每当我们忽略了脚下的生灵,在它们兴奋地搬运食物的时候,将它们踩于脚下,心底所涌起的一丝波澜。我想,这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爱。爱,可以让一个软弱的人变得坚强;爱,也可以让一个蛮横无理的人变得善良。当我看完了冰心的《寄小读者》,那第二篇通讯始终使我难忘。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看我 ―― 我惊悦地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中,它仍是怡然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
从冰心写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只很可爱的小鼠,仿佛要忍不住想去静静地将它捧在手心,细细地去观赏。若在平时,我们看到老鼠的时候,绝对不会起一丝的怜悯之心。但是那只老鼠是多么地小。我想象着:在面对这一只小鼠的时候,我的心跳加速了,老鼠在我的概念中是不好的,但它有那么小,这还只是一个刚到世界不久的小生命。读着冰心的文章,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我仿佛看见了生命在字里行间欢快地跳动着。
“ 小朋友们,请容我忏悔!一刹那我神经错乱地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地将它盖上。 上帝!他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他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地蜷伏在地上。
篇11:《小读者》读后感
在我步入六年级后,只知道书籍中只有《读者》。直到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小读者》,我才知道很多的书名是我所不知道的。
在《小读者》里面,大多数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和有始有终的育人故事。比如中国将军与他儿子的故事:因为将军的儿子缺少父爱,见到父亲也像见到陌生人一样,但父亲……就这样一个感天动地的《将军泪》便出现在了小读者的首篇故事里。在那里面还插一些教育人的漫画和笑话,还有一些知识问题和介绍。使我慢慢开始喜欢上了这一本《小读者》。
《小读者》还可以增加我的知识,比如;世界十大奇观、未来的人类都让我兴趣倍增。特别是对于我的读书笔记,因为它的好词好句库里面收集了许多名人名言,十分方便。这些文章通畅流利,好词丰富,可以不必花太多地精力在其它文章里寻找,那里面还有专家介绍和点评小作者的文章栏目,专家的那些点评是我最爱看的,当点评时,我也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来修改作文,使作文念起来更加顺畅。当我不知道写作文题目时,还可以看它的优秀作文选题,使才思泉涌,一篇好作文一下子就写出来了,让我有了充分的休息时间,投入到书的海洋里。
《小读者》还可以消除人的疲劳,每当我无聊的时候,看一看上面的笑话,回答一两个问题,一下子便消除了疲劳,有时候还会哈哈大笑,烦恼一下子便抛到了九霄云外。
《小读者》集知识、趣味、情感于一体,最适合我们这阶段的小学生阅读,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最爱欢迎的杂志DD《小读者》,希望大家都能喜欢上这本刊物。
篇12:《小读者》读后感
“我小时曾为一头折足的蟋蟀流泪,为一只受伤的黄雀呜咽;我小时明白一切生命,在造物者眼中是一般大小的;我小时未曾做过不仁不爱的事情,但如今堕落了……”这是冰心奶奶在《寄小读者》通讯二中的说的,就因为她曾经眼睁睁看见一只小鼠被小狗虎儿拖去,她就时时难过,总觉得她自己堕落了。说真心话,才开始读这篇文章,我和文中那位阿姨一样的看法――“针尖大的事,也值得说说!”
经过了这个夏天,再拿起这本书,再读到通讯二,文中每一个字都如大锤子一般重重地敲在我心上,我比冰心奶奶坏上一千倍,堕落一万倍!
夏天,邻居王爷爷捉到一只很小很小的鸟送给我玩,小鸟的细腿上用一根细绳牵着,它不停地想飞,每当它飞一点点远,我就把绳子一拽,把它拖回来,没多长时间,小鸟就飞不动了,后来连叫都不叫了。感觉没过多久,小鸟就死了,后来连小鸟的尸体都不知道哪儿去了,也许被猫吃了吧!
现在想想,鸟儿和我们一样,也有妈妈,也有亲人,正如冰心奶奶写的:“我总想那只小鼠的母亲,含着伤心之泪,夜夜出来找它,要带它回去。”小鸟的妈妈也许天天在哭吧!冰心奶奶犯的错跟我比起来实在是太轻了。我读着这篇文章,不禁想起了那只小鸟可怜的样子,我的眼泪下来了。
天空才是小鸟的家,树林才是小鸟的家,只有让小鸟自由自在地飞,小鸟才会快乐。它也有它的爸爸妈妈,它也有它的伙伴朋友,只有让它们团聚在一起,它才会幸福!
鸟儿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爱护小鸟,爱护生命!
篇13:《小读者》教案设计
《小读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8个“辑、诧、典、幺、尴、尬、辣、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诧异、将信将疑、尴尬、一本正经”词语的意思并加以积累。指导“尴尬”字形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语言与神态、动作结合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人物心理,并有感情的朗读好相关语段
3从李真真不辞辛劳去杂志社提意见的故事中,感受主人公对事情的认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感受语言与神态、动作结合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特点。
2. 理解“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句子的意思。
教学媒体
图片资料
课前学生准备
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板书课题:7。小读者
齐读课题
2.课前我们预习过课文,文中的小读者是—— 板书:李真真(十来岁,所以称之为“小读者”)文中还有一个人物,他的身份是---板书:“我” 编辑(正音:“辑”轻声)
● 知道编辑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吗?(对资料和作品进行整理和加工的)
师:无论是内容还是文字表达,编辑都要经过精心挑选,认真校对,所以做这份工作的人必须要有极强的责任心。
二. 整体感知 反馈预习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同桌配合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
2.交流故事大意(提供词语:不辞辛劳)
(1)指名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先说
(2)其他人再说(注一关注中下学习水平的)学生
3.我们发现本文的特点是什么?(以人物对话展开过程)指名5位同学读5段对话,再次了解整个故事。(注意“唔”的读音)
(二)交流词义 了解心情变化
1. 师板书: 诧异
将信将疑
尴尬
火辣辣
(1) 指名读词
(2)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让学生畅所欲言)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诧异”和“尴尬”
● “诧异”(联系上文,说说“诧异”的原因(一般都是读者来信,就是直接到编辑部来的一般都是大人,从未出现过孩子)(3)读好语气(指导读句子时神态:瞪大眼睛/皱眉头……)
● “尴尬”字形指导:(部首不是“九”,而是“尤”缺一点) 跟着老师在方格内书空一遍
联系课文想想当时我为什么会尴尬?
2.文中作为编辑的“我”在与小读者李真真的对话中,心情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原先是“诧异”最后心情怎么样了呢?自读最后一节 板书:激动(难以平静)
三.以“良师益友”为突破口,深入学习,攻破难点
1.出示句子:
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
(1)师引读:望着小姑娘离去的背影,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想---
(2)板书:良师益友
● “良师益友”是指那些给予我们帮助,让我们能学到知识,懂得道理的好老师,好朋友。说话训练:你的良师益友是谁?他给你什么帮助?(范围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书籍……)
(3)齐读句子
过渡:照理说编辑是小读者的老师和长者,那么一个堂堂大编辑为什么要把小读者称为自己的良师益友呢??
2.抓神态词 体会人物认真负责的品质
(1) 自读2—11节,用直线划出描写小读者李真真的句子
(2) 指名交流句子
(3) 请你找出句中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一句,多读上几遍,说说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 组织交流,适时点拨,指导朗读(可先在小组内交流)
适时板书:一本正经
像背书似的
悄悄地掏
不安、小声、低头
十分认真
● 真诚:“悄悄地掏、不安、小声、低头”这些词中看出当李真真是个天真的女孩,向朋友提出错误时是十分真诚的,毫无洋洋得意之感。她的心灵晶莹纯洁,像冬天的雪,洁白无瑕。
● 认真负责: “一本正经、像背书似的、十分认真”看出李真真把发现错别字当一回事,认真指出朋友的错误。其中“一本正经”要读好语气
根据班实际情况,可提供想象说话训练:我看到编辑叔叔似乎有些尴尬,便说不下去了,心想:—— 于是,我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
“唔,”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
(1) 语句理解:李真真将杂志作为自己的朋友,要帮助朋友改正错误。
(2)对于走许多路去编辑部提意见,作者觉得-------那李真真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想象说话:以“李真真”的身份来说一说 。
(提示:怎么会想到跑很多路去杂志社提出意见呢?)
(3)现在你从这句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4)齐读
这三句话为交流重点,师在生交流的基础上读好句子,读出句子的语气。
3. 小结:这些表示神态、动作的词语能帮助我们把握读句子时的语气,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理活动。自己再读这些句子,感受李真真的真诚的心灵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
4.师生配合读2—11节,师读“我”的句子,生读“李真真”的句子。
5、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这句话的理解。
回答要点:
①小读者李真真不辞辛劳到杂志社提意见,“及时帮助“他的”朋友“改正错误
②小读者的行为使我受到了触动,鞭策“我”在今后工作中要更认真负责。
四.总结课文
1.根据板书,试着说故事,要求比较详细地描述出人物的神态和动作。
2.交流
3.小结:我们要学习李真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朋友-----对事情-----特别是对待学习也要------,一丝不苟。
五.回家作业。
1、将《小读者》的故事说给父母听,要求语句通顺,声音响亮
2、从下面的2题中选一个题目写一写。
☆改写故事:以李真真的口吻写故事。故事名为《帮助》、《一件小事》或自定。
故事开头:我叫李真真,在春风小学读三年级。今天,我收到了《 》一书。吃过午饭,我就欣喜地翻阅起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真诚的朋友帮助,也需要结交真诚的朋友。请以《我的良师益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7、小读者
“我”(编辑) 良师益友 李真真(小读者) 不辞辛劳
诧异 真诚、认真、负责 一本正经
将信将疑 像背书似的
尴尬 悄悄地掏
羞愧(火辣辣) 不安、小声、低头
激动 (难以平静) 十分认真
本课小结
1、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也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因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个方法比较常用和实用,教学中可以对这个方法有所侧重。
2、整个故事以作为编辑的“我”和李真真之间对话展开,在对话中逐步展现了作者从“诧异”到“激动”不断变化的心理过程。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对于作者所发出的感慨不能够理解,或者是能理解但说不清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予以点拨和启发。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我读着一封封读者来信,心里像灌了密似的,甜滋滋的。做为一个少年读物的编揖,最大的辛福莫过于听到少年读者对于刊物的赞美啦!(4个)
篇14:冰心《再寄小读者》教学反思
《寄小读者》曾经让我十分感动,而我现在也深切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定的信念。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冰心的这一句名言: “ 心是冷的,泪是热的;心,凝固了世界,泪,温柔了世界。 ”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被爱。爱就想是生活的必需。没有爱,天空是灰暗的;没有爱,生命是枯萎的。每当我们看见那一只只珍贵的野生动物被捕、被杀害、被关进冷冰冰的笼子里,从心底发出愤愤不平的怒火;每当我们忽略了脚下的生灵,在它们兴奋地搬运食物的时候,将它们踩于脚下,心底所涌起的一丝波澜。我想,这就是一个人所拥有的爱。爱,可以让一个软弱的人变得坚强;爱,也可以让一个蛮横无理的人变得善良。当我看完了冰心的《寄小读者》,那第二篇通讯始终使我难忘。
“一只小鼠,悄悄地从桌子底下出来,慢慢地吃着地上的饼屑。这鼠小得很,它无猜的,坦然的,一边吃着,一边抬头看看我 ―― 我惊悦地唤起来,母亲和父亲都向下注视了。四面眼光中,它仍是怡然不走,灯影下照见它很小很小,浅灰色的嫩毛,灵便的小身体,一双闪烁的明亮的小眼睛。 ”
从冰心写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只很可爱的小鼠,仿佛要忍不住想去静静地将它捧在手心,细细地去观赏。若在平时,我们看到老鼠的时候,绝对不会起一丝的怜悯之心。但是那只老鼠是多么地小。我想象着:在面对这一只小鼠的时候,我的心跳加速了,老鼠在我的概念中是不好的,但它有那么小,这还只是一个刚到世界不久的小生命。读着冰心的文章,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我仿佛看见了生命在字里行间欢快地跳动着。
“ 小朋友们,请容我忏悔!一刹那我神经错乱地俯将下去,拿着手里的书,轻轻地将它盖上。 ―― 上帝!他它竟然不走。隔着书页,我觉得他柔软的小身体,无抵抗地蜷伏在地上。课外阅读教学反思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反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篇15:冀教四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再寄小读者》
冀教四年级语文 教案 教学设计《再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 教学建议 一、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默读课文,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通讯,都是以小朋友为写作对象的,如同与孩子们面对面地交谈。进行本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文本的这一特点,用这种“作者”与“读者”对话的角色意识去引导学生。 从理解文本内容,读懂文本的角度来讲,教师应该本着这样的话题来指导学生学习: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或是转换一下角度:你通过读这篇通讯,了解到冰心奶奶在告诉小朋友什么?其实,这都是为了达到“读懂文本”的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边读边找,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学生一开始谈到的内容可能是零散的,或是无序的,但是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对照课文,理清顺序,并将类似的或是接近的说法合并、归纳起来,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受作家的热爱儿童、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之心。 1.学生了解了课文“写了什么”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达成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样的情感层面的目标。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或话题:“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通讯的?” 在学生对此进行回答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的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 从把握的要点上来讲,第一、二部分可以看出冰心是很爱孩子的;从第三部分可以感受到冰心是很热爱生活的,而且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爱。 另外,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也要给予重视,要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来加深对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2.加强读中感悟,并以“读”作为检验学生阅读目标达成目的主要手段。 在该环节教学过程中,一个是要让学生依托文本回答,再就是要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进行朗读指导时仍然要强化“角色意识”,让读的同学带着“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同学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在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时,也要从“感受”的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从纯理性、纯技巧的角度去指导。 三、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1.这篇通讯中有一些语句和内容需要查阅资料才能理解,如文中几次谈到作者现在是“再次”给小朋友们写通讯,那么,第一次写是什么时候?这就不是单纯地读本文能解决的疑问。 所以以课后第二题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外,还渗透着让学生通过查阅《冰心全集》等资料的学习方式解决问题的目的。 2.课后的“阅读提示”,直接提示学生去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冰心写作《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历史时期和简单情况,布置有条件的学生进行阅读。如果条件不允许,教师也可以自己从上述作品中选取一些贴近学生实际和具有时代意义的通讯,供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 四、识字与写字。 1.“乃”和“及”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帮助记忆。 2.“曙”字是形声字,可以利用熟字(署)加偏旁的方法去记忆。 3.记忆“狱”字时,以下资料可以作为参考: “狱”,《说文解字》上说:“狱,确也,从犬犬,从言,二犬所以守也。”颜师古注:“狱之言确也,取其坚牢也。字从 二犬,所以守备也。二犬者,明守卫之言,从言,言者,讼也。” 4.关于“酸”和“辣”可以让学生留意“酉”和“辛”字的意思,以便去记住更多的相关的字。 五、建议本课教学二至三课时。 《再寄小读者》 教学设计 栾城县冶河学区 张肖岭 崔素芬 教学内容 《再寄小读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学会六个生字。 (2)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心理,注重阅读体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体会冰心爱儿童、爱生活的情感。 (3)根据相关提示,适当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选读《寄小读者》系列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作者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表达的冰心热爱儿童、热爱生活的情感,并结合具体的语句有理有据地阐述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冰心《再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部分作品;与“通讯”有关的资料。 2.学生搜集冰心的作品。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课题质疑,介绍写作背景 1.在上节课中,我们知道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大作家。她一生钟爱儿童教育事业,有大量的“为儿童而写”的作品。上节课我们学了她的一篇诗歌《别踩了这朵花》,这节课我们 教学过程 来学习她的另一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再寄小读者》。 2.让学生读课题和冰心的话,并说一说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1)“再”说明这不是第一次,那这是第几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 (2)“寄”,一般是指给别人写信时用的字,那本文是不是一篇书信呢? 3.教师借机介绍《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写作背景。 4.教师介绍何为“通讯”。本文是书信形式的通讯,但与书信有区别:通讯是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是面向大众的。而书信一般是写信人与收信人双方之间的交流。 5.本文是《再寄小读者》的第一篇。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勾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读文中遇到的新字新词,把字词读准确。(教师板书) 炽热 腼腆 阙 曙光 乃 狱 迥然不同 和煦 辣 酸 3.再读课文,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点拨补充。 4.默读课文,说一说你从这篇通讯中读出了什么内容? 5.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将作者谈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想起把听到的、看到的、把祖国的变迁、你们―― 想到的 向你们倾诉 ―― 和平、幸福的生活告诉你们 7.在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再读课文,可采用评价的方式赛读课文。先在小组内选出一位读得好的同学读,其他同学对该生的朗读作出正确评价。 (三)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的作品。 承接上节所学内容,都是为儿童所写。但又有区别:上一篇是诗歌,本篇是通讯。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对课文产生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介绍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介绍通讯,让学生了解通讯这种文体。 课文初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生乐读、爱学。读法多样,读的兴趣就会浓厚,更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赛读课文既可以引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温故导入 回忆冰心在这篇通讯中向小朋友们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 (二)品词析句,体会文章意蕴。 1.小组内自由读课文,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述说”意识,渗透“作者”和“读者”角色认同意识。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 3.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你认为冰心奶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篇通讯的?”引导学生用文本中的具体语句作为支撑来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感受。 4.可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全部交流。也可学生自己思考,再在全部交流。感悟作者写这篇通讯所要表达的意思。 预设: “我又极其真切、极其炽热地想起你们来了。” (说明作者非常喜欢儿童,与儿童们的'关系近、感情深。) “我似乎看见了你们漆黑发光的大眼睛,笑嘻嘻的通红而略带腼腆的小脸。” (作者喜欢儿童,是因为儿童可爱,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作者给孩子们写信,正是要表达这种心情。) “自从决心再给你们写通讯,我好几夜不能安眠。” (这句话充分流露出了作者为儿童写通讯前的兴奋、激动的心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爱孩子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急于把这么多年来的见闻和想法,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孩子们,让孩子们早一点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从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我鼻子里有点儿发辣、眼睛里有点儿发酸,但我绝不是难过。” (作者回顾了三十年的生活经历及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时间百感交集表达了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 5.对待课文所配的照片和冰心的话语,引导学生把它们当成重要的信息去看待,以便加深地作者及文本情感的理解。 6.总结归纳: 冰心奶奶以书信形式的通讯与小朋友们进行交流,介绍了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劳动者和平幸福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冰心奶奶而爱儿童、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 7.加强朗读指导,及时地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知道学生要带有“作者”的情感去读,让听的学生以“听众”的心态去倾听。 (三)拓展延伸 阅读《再寄小读者》的其它篇目。 (四)写字教学 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 (五)板书设计 再寄小读者 炽热地想起你们 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想你们倾吐 把祖国的变迁兴奋的生活告诉你们 (六)巩固提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炽热 腼腆 监狱 乃至 辛辣 酸楚 篇幅 2.课文理解 从第一次开始给小朋友写通讯,至今已( )年了。文章以( )的形式,告诉小朋友祖国正在篇16:《寄小读者》读后心得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看了《寄小读者》这本书。这本书是冰心写的,我读后收益匪浅。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四个方面:歌颂童真、歌颂、歌颂自然、歌颂祖国。在这本书中,冰心奶奶还向小介绍她的旅途。书中最令人感动的是作者多处写道她与在一聊天,写出了伟大的。
冰心奶奶的这本书中的母爱实在是太伟大了,不像我,给我的爱非常非常的多。可是我并没有给我的非常非常多的爱。有一次,妈妈正在拖地皮,好像很累,我马上走上去说:“妈妈我来帮你,你先上床休息去吧!”妈妈回答道:“好,不过你自己要注意安全。”我说:“好的。”我拖呀拖,拖呀拖,拖了几时分钟才拖好,我想走到床上休息,可是在离床前还有几步的时候摔了一下,倒下了,妈妈急忙把我放到了床上,刚躺到床上我就醒了,看见妈妈满头大汗,累极了。
我们应该报答母亲,而不是不报答母亲。
【小读者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2.寄小读者读后感
5.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6.小螺号教学设计
7.小青蛙教学设计
8.小松树教学设计
9.小蜗牛教学设计
10.小红帽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