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新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022-12-12 08:24: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宇宙第一李小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新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新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篇1: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由《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精读课文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每篇课文都包含着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四篇课文围绕本单元的学习专题“生活中的启示”,分别告诉我们:道德判断也许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做人不能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确是一本永远读不够,也读不完的书,虽然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就看我们善不善于去读它。

单元教学整体预设:

本组所选的四篇课文,情节性强──学生爱读;语言质朴简洁──学生能读;含义深刻──也许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可他们不一定能真正读懂,这正是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好在每篇课文,特别是两篇精读课文,都有直接点明文章主旨的重点句,我们可以凭借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不仅读懂课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生活,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这也是本单元重点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和需要落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分析学生情况: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这就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会学习,会生活。

教学目标:

1、 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文本中的人和事所感动,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带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到多彩的现实中,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

3、 再回到文本:对于课文中给人深刻启示的重点语句,能够熟读成诵,牢记于心,自觉用这些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待人。

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教师准备课件、图片。

课题:

《钓鱼的启示》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落花生》与《珍珠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38个生字,会写2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单元主题。

3、理解基本词语的意思及了解本单元的近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 、解决本单元生字词

(一)、词语解释

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

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

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

乞求:请求(对方)答应。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解。

诱惑:吸引。

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星罗棋布: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环抱:围绕,多用于自然景物,如“群山环抱”。

大喜过望:望,希望。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挑拨:搬弄是非,引起纠纷。

络绎不绝:络绎,往来不断,前后相继。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开辟:开拓发展。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深幽:深而幽静。

斑斑驳驳:指一种颜色中夹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也指阳光透过物体的缝隙照射下来,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光点,明明暗暗的。本文指吊兰的叶子在阳光下明明暗暗,颜色不一,相互交错。

生意葱茏:文中形容草木生长旺盛,充满生命活力。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流泻:迅速流出。本文指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感受从一下子从笔端流淌出来。

信赖:信任并依靠。

(二)、近义词

启示:启发    乞求:请求    争辩:争论    依依不舍:恋恋不舍

面临:面对    和蔼:和善    教导:教诲    挑拨:挑唆

大喜过望:喜出望外    可惜:惋惜    居然:竟然    吩咐:命令

爱慕:喜爱    立即:立刻    信赖:信任

(三)、反义词

熟练:生疏    漂亮:丑陋    皎洁:暗淡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和蔼:粗暴    素净:鲜艳    消失:出现  垂头丧气:兴高采烈

便宜:昂贵    可贵:可鄙    爱慕:厌恶    舒适:难受    自在:拘束   完整:残缺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学文《钓鱼的启示》

1、 根据“我”的心情变化,填空。

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________;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_______,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_________。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写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理由。

“过了好长时间,……溅起不少水花。”

“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到处是静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从中体会“我”实践道德的艰难(诱惑难挡)。

3.根据提示,写句子。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是一个怎样的夜晚?(可以写月色,也可以写事情,还可以写得到的启示。)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本篇为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初读课文时,可设定以下任务:

1 、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2、提出读不懂的地方。

3、大致理清课文脉络:一个场景,两件事,一段结语。

4.初读后交流: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或句子是什么?

5.引导理解、欣赏重点语句 。

6.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侧重体会选择材料的恰当和表达的详略得当。

7.适当引导,联系生活实际。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的确是一句让人终生受益的话,人有了这样的生活理念,就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尽管学生年纪还小,但生活中也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或所了解的事),以加深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理解,从中切实受到教益。

第三课时

《落花生》《珍珠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2、在学生读完本课的基础上,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珍珠鸟领悟到做人道理。

3、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及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感受到爱与信任营造的美好境界。

教学难点:通过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认为本课的难点在于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是什么含义,又有什么目的?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内容:《落花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质疑激趣。

同学们,回忆第四单元的主题。

《落花生》、《珍珠鸟》又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哪些启示?

二、抓住重点,细读品味。

1、找重点。由学习小组合作读课文的吃花生、议花生部分。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画出觉得印象最深的重点句,读给小组同学听,将学生内容引到重点上来。全班交流时将重点句呈现出来。

2、读重点:采用多种方式:如师生对读、小组齐读、分角色朗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重点句。

3、品重点:个性展示朗读三段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那么,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呢?”齐读12、13段,抓住“不好看”,“很有用”,“体面”等关键词,深入理解父亲教育的目的,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父亲教育我们时的语气。

4、悟重点。全班齐读重点句,说说你在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父亲的话给你什么启示?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物或人?我们又要像这些人学习什么?通过再次交流学习,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再次感知,分清详略。

《珍珠鸟》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导入

2、(板书:*)珍珠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3、这个单元的导读部分提示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 ,看看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2、师归纳问题。

3、用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速读课文,并结合思考习题在四人小组内试着完成填空题。时间5分钟(课文生动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____照料下,由____到____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的。)

4、个别汇报答案,集体评议。

第四课时

回顾 拓展四

交流平台

这一板块的教学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的课题。选择一篇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说说主要内容和所得到的启示。

(2)独立摘抄各课的重点词句。

(3)选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从中受到的启发。

(4)拓展。说说学了本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例如,对作者的了解,所引起的联想,对课文表达上的感悟)。

日积月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一句汉族谚语,意思是说,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世界上没有什么办不好的事情,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欲,想。究竟,结果,原委。留心,注意。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观察。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虚心,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自满,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这句话的意思是:虚心能帮助你把许许多多的事办成功;而自以为是,骄傲自满,那十件事可能会有九件办不成,也就是说事情办成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这句话说的是:滴水可以穿石,只要有恒心,不怕花时间和力气,坚持下去,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宝剑的锋利,需要经过反复磨砺,梅花的清香是经历了严冬的考验才释放出来的。人要成材,事要成功,都得付出代价,经历考验。

(1)自读自悟。

(2)组织交流。

(3)背诵、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

(4)拓展。补充交流积累的名言警句。

(5)延伸。建议学生课外继续收集警句名言,有条件的,鼓励他们分类摘抄,以方便查找引用,或者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用来经常提醒、激励自己。

成语故事

本单元安排的成语故事是《水滴石穿》。故事脉络清晰,文字浅显易懂,理解的重点是故事的原意和现今引用的转换意。

教学时,以下步骤可参考选用。

(1)让学生自读故事,然后同桌交流:“水滴石穿”是谁在什么时候对谁说的话?它的意思是什么?

(2)“水滴石穿”这一成语现在一般用在哪些地方?

(3)讲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如有可能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一成语故事的体会。

[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2: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实验的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守恒的原因;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能力培养: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相信科学、尊重科学和依靠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使学生学会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和难点 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 2.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的理解及应用。 探究过程 【复习提问】 1.分别写出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利用原子、分子的观点) 【探究新知】 [引入]由实验室制备氢气和氧气的两个文字表达式可以看出,用文字表达式写起来很麻烦,而且不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也无法反映各物质间量的关系,是否可用一个式子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呢?新的一章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第四章 化学方程式 我们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物质

破裂成

重新组合

聚集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没有改变,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呢?同学们可以猜测一下。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演示1]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结论1]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演示2]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结论2]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问题讨论]两个实验所得到的结果是巧合、还是具有普遍意义? 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我们把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讨论]①铁生锈后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②蜡烛燃烧后化为乌有,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③100g 水加热蒸发得到100g 水蒸气,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2.注意:①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中的“参加”二字是指真正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②生成物的质量应包括沉淀、气体等全部的生成物的质量。③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 [问题讨论]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化学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 二、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三不变

[练习]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无变化的是__________。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2.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3.现有a、b、c三种物质的混合物,a占25g,b有10g,c有5g,将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共热至反应停止后,发现容器内含有a为10g,b为21g,并有新物质d。求:该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4.将4.6g某化合物放入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问这种化合物中含有哪几种元素?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小结]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②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作业]课本p70 1、2

篇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一、复习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写看图作文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才能把看图作文写好呢?

1、观察要细而全。

首先,要从整体着眼。图上有多少人,有哪些物„„这些大体上的情况先要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再进行细致观察。要注意图中的细节:人是什么身份,长得什么样,有什么特征,物是什么形状、颜色等,需全面细致地观察,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2、依据图意,展开联想。

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方法。一幅图受篇幅限制,能画出的形象毕竟有限,如果只把图上所画的写出来,即使观察得很细致,很全面,也不一定能写得生动、具体。所以,看图时要注意结合图上的形象,大胆地展开联想,联系实际生活,使文章变得更真实可信。

3、围绕中心合理组织材料。

中心是文章的统帅。我们从图上观察到的内容,以及由观察所联想到的内容,不一定都可以写入文中,必须根据确定好的中心进行选择,写前要想一想:这次作文应以写什么为主?哪些材料可以作辅助材料?哪些材料可以不用?确立了重点内容之后,再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安排好结构层次,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按要求进行写作前的准备。

二、明白习作要求

下面这张照片是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子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命运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三、指点习作方法

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它会使有的人失去生命,使有的人流离失所,使文明惨遭浩劫,而战争中的儿童更为不幸,我们眼前的这张照片就是有关战争,有关战争中的儿童的。小朋友你知道战争中的儿童是怎样的遭遇吗?请你仔细观察这张关于战争的照片,围绕“控诉侵略战争,热爱和平”这一主题,用心写好这次看图作文吧!

1.查找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同学们都是出生于这场战争后半个多世纪的孩子,对这场战争是缺乏了解认识的。因此,这次习作让,我们重温历史,搜集有关这场战争,有关日本侵略者罪行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书籍,观看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对这场战争的感性认识,为更好地完成这次习作创造条件。

2.围绕主体,有序观察照片。

观看这张战争照片,应抓住照片的主体──照片中哭泣的小孩,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全面、仔细观察。怎么观察呢?

首先,抓住照片的主体部分,关注照片传递的主要信息。这张照片映入眼帘的是照片中央坐地而哭的男孩:他悲伤的啼哭,他的孤立无助让人揪心。

然后,围绕这一中心人物,采用由主体到环境、由近及远的顺序,一一观看照片的各部分内容,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

瞧,男孩蜷曲双腿坐于被炸坏的铁轨中间,四周是被炸成废墟的火车站,月台建筑倒塌,钢架摇摇欲坠,远处破壁残墙,一片悲凉„„由近及远,由人及物,让我们对70多年前拍下的这张照片,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这幅拍摄战争创伤的照片,沉痛而有力地揭示了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犯下的血腥罪行!

3.展开想象,探究前因后果。

这张照片只是历史瞬间的一个具体场景,但它不是这段历史的全部,不能看出侵略者如何狂轰滥炸,屠杀无辜的全貌。因此,同学们必须敞开心扉,大胆想象,探究前因后果。根据照片所拍摄的人和景,想象与照片相关的故事:照片中的孩子怎么到了这个地方?他为什么哭?他的家呢?他的父母呢?这个地方怎么没有人?人呢?照片中的房子、天桥、铁路原来是什么样子?这个小孩能活下来吗?他未来的命运怎么样?先想了来,再说出来,然后写下来。

• 那个记者拍完照片后会怎么做?这个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

• 当时,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夺、狂轰滥炸,一定会有更多可怜的孩子,他们

又会有怎样的命运?

• 我想,那个记者一定会在拍完照片后帮助他的。他一定会在好心人的怜爱中成长为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长大后的他也一定会对需要帮助的孩子们伸出援助之手。

• 可是,我又想到,在那个年代,日本侵略者对我们中国的践踏远远不止一个火车站。

一定还有很多可怜的孩子,他们在日本鬼子无情的炮火中失去了亲人,又得不到帮助。那些孩子很可能还没长大就死了,因为没人给他饭吃。还有的孩子也许能活下来,但是如果没人管他,他们很可能会变成小偷。因为没人给他钱,让他生存,更没人告诉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4.具体描述,表达真情实感。

同学们在写作时要以孩子为重点,可从孩子的视角来写,也可以用我们的视角写,要用凄凉的景物烘托孩子悲惨的处境和命运。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可以先写人,再写景;也可以先写照片上的内容,再想象以前可能发生的事;最后想象孩子未来的命运。

内容要具体生动,要真实再现当年战争的凄惨情景,可以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字里行间要流露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对孩子的同情,对和平的热爱与向往。

• 想到这些,我真恨日本侵略者。他们毁了多少个幸福的家?他们让多少孩子没有了

父母,没有了关爱,只能在街头流浪?我看着这幅照片,觉得我们的生活比那些孩子幸福多了。我很同情那些经历战火、硝烟的孩子,我想这世界上要是没有战争,那该多好啊?那些孩子就可以像我们一样过上幸福的日子了。

四、点拨习作思路

思路1──习作开头描述照片,中间主体引出丰富合理的想象,结尾点明中心(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思路2──习作开头点明时代背景(时间和历史事件),中间主体再现当年的具体情景,结尾对战争的发动者提出忠告!

思路3──习作倒叙开头,写“我”现在的生活情况;其次,回忆“我”悲惨的童年生活;然后,叙述一个的老人收留了“我”;最后,描述解放后的幸福生活和“我”对和平的呼唤。

五、品读优秀例文

一张照片

当我手持这一张照片时,我感慨万分。小时候,我就不断听妈妈重复这样一句话:“日本人太坏了,坏得丧失了人性!”(点明时间和历史事件。)

我看到这张照片,眼中浮现了当时的情景,这是一张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

一个可怜的孩子,坐在一堆废墟中,伤心地用脏兮兮的手捂着脸大哭起来,他身旁的繁华在一刹那间变成了废墟,他伤心极了──因为他失去属于自己的家园,他失去了自己最最熟悉的亲人,他在心里默默的叫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在哪呀!”他望了望周围,又用迷茫的眼睛望着砖头,用稚嫩的小手一点点的搬开砖头:“妈„„妈别扔下我!”他眼里已经没有希望,如果他懂事了,他一定会想: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家,我的亲人们都到哪儿去了!是呀!这个小男孩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原来在日本飞机轰炸时,妈妈用全身护住了自己的孩子,不幸被炸死,孩子艰难地活了下来。后来他被一位拍照的记者看到,送进了孤儿院里。(动作和心理描写恰当好处。)

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对我说的一句说:“日本人太坏,坏得失去了人性!”没错,我总是认为,日本人难道没有孩子、亲人吗?难道他们就不知道失去亲人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吗?难道他们就只会拿刀枪去杀些无辜的人吗?我痛恨日本侵略者,在他们的身上充满着血腥和野心!在他们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热爱和平,拥抱和平。(发表看法,反问有力。)

直到现在,以日本首相为首的日本人还不肯承认历史,承认自己给其他邻国造成的伤害,他们这样只会玩火自焚。

日本人呀,请珍爱他人的生命,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吧。(结尾提出忠告。)

评论:

本文围绕照片上的孩子进行了细致的动作、心理描写并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催人泪下,陈述了战争的罪恶,盼望和平。开头清楚点明时代背景,结尾对战争的发动者提出了忠告;文中的反问、感叹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 可选择使用的词语:

• 断裂的天桥 扭曲的铁路 残破的房屋 满地的碎砖碎片 繁华的景象

“翁翁”的敌机声 “轰轰”的巨响 残酷的战争

• 摧毁 坍塌 倒塌 摧毁 喧哗 热闹 偶尔 呻吟 片刻 硝

烟 怜爱 贡献 践踏 报仇

• 顷刻间 一瞬间 一片废墟 号啕大哭 狂轰滥炸 横七竖八

川流不息 硝烟四起 乱作一团 不知所措 四处逃窜 流落街头 烧杀抢夺

篇4: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画》、《四季》、《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5篇课文,《语文园地二》和一个口语交际《我们的画》。《画》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在教学生字时,引导学生认识新偏旁走之的基础上,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认识“远、近、还”等字。写字教学时,笔画比较简单,主要是学习竖弯钩和横折弯钩两种笔画,教学时可以用一根彩色的电线展示这两个笔画的变化,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这两个笔画均为一笔写成,并提醒学生折角要写得圆润。

理解诗意是本文的难点,在教学中不必拔高难度。

本课课后安排了说反义词的练习,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说出一些他们知道的反义词,加深对于反义词的掌握。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本首诗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句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练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小小竹排画中游》是写江南秀丽的景色,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本课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教学应该充分利用好书本上现有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同时还要注意文中的两处语言训练点:一处是“两岸树木密”,让学生懂得“密”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长得密?”第二处是“绿油油”这种格式的词语是第一次出现,也可进行拓展训练。

课后练习“我会读”中安排的内容是用本课要认的字口头组词,在教学中可以再适当的让学生进行扩词的`训练。

《哪座房子最漂亮》是一首诗歌,第一句、二句采用数数歌的形式,讲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的可喜变化;三、四句一问一答,指出小学生的房子最漂亮,能激起学生的自豪。本课中出现了“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这种叠词形式可以作为一个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也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体会叠词的作用。

《爷爷和小树》这篇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切、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爷爷爱护小树的行为的感染,从小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语文园地二》共有六项内容,包括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读背古诗。

“我会找”练习对字的偏旁归类,要求把带有三点水和走之的字找出来,我们可以让学生再说说其它认识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全班进行交流。

“读读说说”中安排的练习是学会句型“什么地方有什么”。在教学中可在学生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再练习说一说。《我们的画》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意思,即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这一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50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认识9种笔画和9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背诵第一、二、三、四课课文。

3、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知道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感受农村的变化,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单元50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认识9种笔画和9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背诵第一、二、三、四课课文。

3.感悟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

《画》 2 课时

《四季》  2课时

《小小竹排画中游》  2 课时

《哪座房子最漂亮》 2 课时

《爷爷和小树》 2 课时

《语文园地二》 2 课时

《我们的画》 2 课时

合  计 14课时

篇5:人教版《四则运算》单元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结合实际的生活情景,能主动探索和理解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3、掌握有关0的计算特性,知道0不能做除数。

4、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工整书写等学习习惯。

篇6:四下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四、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信息窗1: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教学1/10;0.4 4/1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 0.01)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

谈话: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 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

它平均分成100 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发言。)

(师板书:0.1——1/10 0.01——1/100)

(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谈话:我们知道了0.01 就是1/100,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吗?它表示

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0.25 就是25/100,也就是25 个1/100。)

板书:0.25 25/100

(3)教师多媒体出示0.05、0.10 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板书:0.05 5/100

0.10 10/100

(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猜想:那么0.001 表示什么?0.365 表

示什么?(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

(2)教师多媒体出示大正方体塑料块动态平均分产生0.365 的过程(教材51 的图),引导

学生理解0.365 就是365 个1/1000,也就是365/1000。)

(3)多媒体出示0.305、0.360 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4.总结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1)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0.25 和0.365 这样的小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小数吗?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 说出它们的意义。)

(2)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塑料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以及学生对

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数的寻找和理解,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

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感受小数应用于生活的广泛性。

三、情境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篇7: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对连加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掌握了连加的运算顺序,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并不存在困难。100以内的连加计算是以后学生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并掌握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在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正确列出算式,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加法的含义,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在观察、比较、交流等学习活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理解连加的运算顺序,并会计算。

难点:算法的多样性及优化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小星星。

篇8: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

4+3+1= 5+7+6=  9+1+4= 6+6+2=

9-6-2= 10+2-3=?  5-2+1=? 8-0-3=

师:先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有3个同学在折小星星,每个人折了6个,要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师:观察得很细致!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我是用加法列式解答的,算式是6+6+6=18(个)。

板书:6+6+6=18(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吗?算式中的3个“6”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1:题目说“每人折了6个”,也就是说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就是把3个“6”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所以列式是6+6+6=18(个)。

师:真聪明!说得真清楚!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数数的方法解答的。因为有3个同学,每人折6个小星星,那就是6个6个地数3次。1人折了6个,2个人就折了12个,3个人就折了18个。

板书:6个→12个→18个

生3:还可以列表解答。列表方法:

人数

1

2

3

☆数

6

12

18

生4:还可以先画图,再数出结果。

2.总结、比较解答的方法。

师:同学们想了很多解题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1: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简便些。

生2:我喜欢画图、数数的方法,因为它不容易错。

师:解题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道理的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解答方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八”第1、2题。(第2题重点练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6+6+6=18(个)

6个→12个→18个

人数

1

2

3

☆数

6

12

18

1

篇9: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花园中学 陈华娟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能准确读写理解汉字。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 反复朗读课文,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涵其间的美好感情。

4 张开想象的翅膀,品味美的语言,学会几种写景的语言技巧。

5 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分层描写景物的方法。

6 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 单元学习内容及课时安排

1 单元整体学习                  一课时

2 《春》                        二课时

3 《三峡》                      二课时

4 《济南的冬天》                二课时

5 《夏》                        一课时

6 诵读欣赏                      一课时

7 写作                          三课时

8 口语交际                      一课时

三 对本单元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

当色彩斑斓的秋天悄悄从我们身边滑过时,我们的指尖将轻轻触及第四单元――“多彩四季”,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百花竟放、绿树浓阴、漫山红叶、冰封雪舞的美好景象,这份诗意的感觉会带着你走进百读不厌的《春》、《济南的冬天》,让你在领略它们的美丽时,再次享受那份纯真、惊喜、温暖、恬静、满足的美好情感;面对《三峡》多层面的美,你会惊奇于作者居然只用一百多字就让“三峡”显山露水;《夏》也许是你稍觉陌生的,但它的热烈会感染你,它的紧张会敦促你,那浸在苦涩汗水里的美会启发你。还有三首绝佳的古诗、四个精美的片段,无一不是作者面对四季时“情动而辞发”的佳作,我们所要做的是“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让它的“幽”显现出来。

当你了解了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内容后,你一定会思考:该怎样教,才能不辜负这美丽而多彩的四季?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个比喻:语文是哭泣时的.泪珠,欢笑时的音符。这个比喻让我意识到语文常常无须刻意去教,当一个人在用心体会世界时,当一个人能将他的生活、知识、心灵和谐统一时,这个人就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因此,在设计这一单元的阅读教学时,我首先思考的是要努力放飞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的阅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与他们一起,美美的读、美美的听、美美的品、美美的说,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求知、求智、求趣、求美。

有人说:积累是课堂教学之魂。也许你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但你不会否认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一定要考虑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积累,怎样帮助并鼓励他们有目的的进行专题积累,而且要让积累丰富的同学在课堂上闪光,这是对学生最积极的肯定,也是无声的激励。

认真阅读本单元作品,你会被蘸着浓浓情感的如诗如画的语言打动。要能让学生也陶醉在这样美好的四季,我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的语言应该诗化,要充满感情,要能将学生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其次,教师的讲,应当绽出美丽的火花。课堂教学要放飞学生的心灵,但不能 “听其自然”。因为许多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的资料、自身的阅历、知识等常常局限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这时,教师的讲就不可忽缺:可以是要言不烦、点到为止,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可以是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能够这样给学生讲课的教师,其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足以提升语文的魅力。因此,我想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讲太随便,它会破坏语文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阅读教学设计的部分思考,不当处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篇10: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整体学习(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回忆中寻找自己生命中四季的色彩,描述自己对四季的情感。

2 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3 确立自己感兴趣的单元活动专题。

课堂学习

第一块 学生畅谈“我最喜爱的季节”

1 教师导入  语: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钟情的季节,在那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你留恋的景、思恋的人、眷恋的事、依恋的情……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好吗?

2 学

[4]

篇11:英语九年级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This period is about the part—“Grammar Focus” of unit 5. It focuses on passive voice with relevant exercises designed to practice the language point. It is a linking part of the whole unit, and makes students realize the significance of passive voice.

Ⅱ. Teaching Aims:

1. 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ose passive sentences;

2. To get to know how to change the voice of the sentences.

Ⅲ. Important Teaching Points:

1. To encourag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assive voice in English.

2. To help students apply the passive voice in sentences.

3. To make the students realize difference between 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Ⅳ. Difficult Teaching Points:

1. How to change the sentence from active voice to passive voice.

2. How to make students utilize the passive voice.

Ⅴ. Teaching Methods:

1. Talking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2. Situational dialogue to arous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3. Discussion to make every student work in class.

Ⅵ. Teaching Aids:

1. The multimedia

2. The blackboard

Ⅶ.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in

1. Greet the whole class as usual.

T: Class begins! Good morning everyone! Sit down, please! Today, we will come

to learn Unit5, grammar focus, passive voice. Take it easy! Firstly, we will watch a short film from the “Freaky Friday”.

2. Review a short video from the film (Freaky Friday) we have watched.

(1) Ask Students to act the film.

(2) The others talk about what they are doing.

T: can you remember the last four sentences of the video? (Play the slides) And try to imitate these sentences with me, OK? (Practice for 3 times) Now, try to role play in pair. OK, go!

3. Review the passive sentences we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

(1) Read the passiv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2) Try to find out the model of the passive sentences.

Step 2 Grammar learning

1. Structure of passive sentences

T: As we all know, sentences can be divided into passive voice sentences and active voice sentences. What is the similarity of these sentences?

Active voice

(On the blackboard) Voice

Passive voice

T: As we can see, the structure is like “be + v-pp”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T: We have just mentioned, “我乘坐机车是不被允许的” how to say?

T: Then,”抽烟是不被允许的”how to say?(play the slide)

T: Let’s see some past participant of some usual v

erbs. There are three types changes of v-pp. (play the slides)

T: The jacket _____ (make) wool. (Play the slides).

A bank _____ (rob) yesterday. (Play the slides).

The rice _____ (grow) in China. (Play the slides).

T: OK, turn to page 36, group4 and group5 read the questions, and group 1/2/3

read the answers. Clear? Are you…ready go!

2. Voice exchange

(1) Simple sentence “刘谦变魔术” how to say?(Play the slide) Then, how to

change it into passive voice?

(2) 4 steps of change the voice of a sentence. (Play the slides)

(3) Many people speak English all over the world. (Demonstrate the 4 steps on

the blackboard)

Step 3 practice

T: Until now, we have learned the way of change the voice of a sentence. Do you know how to do it?

T: According to the four steps, we can rewrit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try to finish 4b in groups, OK?

T: OK, let’s check the answer.

T: Let’s do some exercises to apply the passive voice in sentences. (Show them some photos of their everyday activities and give them some help in necessary.) Try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by two voices; you can do it in pairs. OK, go!

T: Who would like to share your answer with us? (Point 4-5 pairs)

Step 4 Homework

1. Finish the Section A of the Exercise book;

2. Prepare for the dictation.

篇12:语文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

关于语文第四单元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默第四单元生字词。

第二课时:复习第四单元。

一、容易写错的`字。

厚 竭 霆 盗 规 啄悬罐 傲 禁

二、容易读错的字。

浊(zhuo) 纵横(heng)交错 血(xue)液 惩(cheng)罚 渗(shen)出 不禁(jin)

三、解词。

1、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2、冉冉上升:慢慢上升。

3、纵横交错:横一条竖一条相互交叉。

4、甘霖: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5、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6、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严谨。

7、大发雷霆:比喻大发雷霆,高声训斥。

8、完好无损:完好,没有损坏,没有残缺。

9、日复一日: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

四、成语归类。

反映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混沌不分 昏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五、课后题。

P76 :3 、4 P79: 4

六、背课文。《开天辟地》6——8节

作业:

1、默写第三单元字词看拼音写词,自己批改。

2、自己设计课文填空。

3、读第三单元课文。

4、背诵复习内容。

篇13:汉语拼音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3.an、en、in、un、{n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重点:

1.学会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音节juan、quan、xuan。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复韵母?能按顺序说说吗?(ai、ei、ui、ao、ou、iu、ie、üe、er)。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再认识几个韵母朋友,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这课书的内容比较多,有信心学好吗?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前2个韵母及音节。

板书:13 an en

二、看图学习韵母an、en

1.学习韵母an

(1)出示an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自己试着发an(安)

(3)教师指导发音:把嘴张大,摆好a的口形,让气流从前鼻腔里出来,也就是n的尾音。

(4)学生练习读,体会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5)同桌同学互读,纠正发音。

(6)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韵母en

(1)出示en图,问:你们看这个人在干什么?

(2)借助“摁”的第四声交成第一声学生练习发en的音。

(3)e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e和n)发音时,先发e,嘴半闭,舌尖抬起抵住上牙床快速读,鼻子出气,一口气读出en的音。

三、书写韵母an和en

1.观察an、en 2个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四、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

1.学习b p m f与e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让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

2.学习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

(1)出示

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小伙伴互相拼。

(3)指名拼,开火车拼。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1.出示yuan图,图上都画了什么呀?什么形状的?

2.把“圆”的第二声变成第一声,让学生试试。

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师讲: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较长,可以用分解音节的方法帮助记忆它的形。yuan是由(yu)和(an)组成的。

5.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读音。

六、照着板书读读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附:板书设计

教案示例

13.an、en、in、un、{n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重点:

1.学会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音节juan、quan、xuan。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复韵母?能按顺序说说吗?(ai、ei、ui、ao、ou、iu、ie、üe、er)。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再认识几个韵母朋友,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这课书的内容比较多,有信心学好吗?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前2个韵母及音节。

板书:13 an en

二、看图学习韵母an、en

1.学习韵母an

(1)出示an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自己试着发an(安)

(3)教师指导发音:把嘴张大,摆好a的口形,让气流从前鼻腔里出来,也就是n的尾音。

(4)学生练习读,体会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5)同桌同学互读,纠正发音。

(6)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韵母en

(1)出示en图,问:你们看这个人在干什么?

(2)借助“摁”的第四声交成第一声学生练习发en的音。

(3)e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e和n)发音时,先发e,嘴半闭,舌尖抬起抵住上牙床快速读,鼻子出气,一口气读出en的音。

三、书写韵母an和en

1.观察an、en 2个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四、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

1.学习b p m f与en组成的音节

(1)出示

让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

2.学习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

(1)出示

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小伙伴互相拼。

(3)指名拼,开火车拼。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1.出示yuan图,图上都画了什么呀?什么形状的?

2.把“圆”的第二声变成第一声,让学生试试。

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师讲: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较长,可以用分解音节的方法帮助记忆它的形。yuan是由(yu)和(an)组成的。

5.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读音。

六、照着板书读读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in、un、ün 3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n、yun。

3.学习声母与in、un、ün组成的音节,准确地拼读音节。巩固ü上两点省略规则。

教学重点:

1.学会3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式,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与in、un、ün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

1.准确地区分un、ün。

2.yun的右半部分是un还是ün学生易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前鼻韵母in、un、ün。板书:in、un、ün

二、看图学习in和yin

1.学习韵母in

(1)出示in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学生借助树荫的“荫”学习in的音。

(3)发in时,先发i,然后舌尖上抬,顶住上牙床前发鼻音n,快速连读,读出in的音。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指名读。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

(1)师讲:韵母in不能独立成音节,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用大y来帮忙,就可以给汉字注音了。)

(2)出示yin,请同学读一读。

(3)你能试着读读yin的四个声调吗?请同学找一找相应的汉字音。如:阴天的“阴”,银行的“银”,饮料的“饮”,脚印的“印”。

三、看图学习un

1.出示un图,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

3.为了区别于ün的写法,教师可以开一句玩笑:“千万不要让蚊子咬疱哇!”使学生在会意的笑声中明白了un头上没有点。

四、看图学习ün和整体认读音节yun

1.出示ün图,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借“云”的音平读第一声就是ün的音。学生练习读。

3.发音时,摆好ü的口形,然后发n音,就是ün的音。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4.怎样区别un和ün呢!为了区别于un,我把ün头上的点叫做小雨点。可以编儿歌帮助记忆:反正门就是un,加上两点就是ün。

5.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n,ün是韵母,不能给汉字注音,要想给汉字注音,怎么办呢?

(需要大y来帮忙,ü的两点要去掉)

6.为了让学生明白yun的右边是ün,教师可以创设下面的情境进行教学:带着ün头饰的小孩找不到妈妈了,急得大哭起来,这时走来一位带着大y头饰的阿姨走过来说:“小朋友怎么啦!为什么哭呀!”,小朋友哭着说:“我找不到妈妈了,”这时阿姨说:“擦去你的眼泪,阿姨带你找妈妈去。”通过表演使学生明白音节yun的右半部不是un而是ün。

五、学习声母与in、un、ün组成的音节

1.出示3组音节:让学生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互拼,相互纠正。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j、q、x与ün相拼时ü两点省写规则。

六、书写in、un、ün 3个字母

1.书写3个字母对学生来讲并不难,让学生自己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3.展示学生作业,进行评改。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准确地看图拼读音节。

2.学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读准liàn、qiān等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照着板书的内容,复习巩固。

二、看图拼读音节

1.把书中P40页下面的图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边看图边拼读音节。

2.指导学生读好yuan、qian、lian、ju等音节。

3.同桌同学相互读。

4.指名读。

三、读儿歌

1.把儿歌中出现红色的字母读一读,巩固本课学习的韵母。

2.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试着读读小儿歌。

3.请同学读,其他同学听。

4.同桌互读。

5.指名读。

四、通读全文(教师再次指导读书顺序)

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采取多种形式读,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篇14:数学《和复习(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⒉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

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

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 2(米)3.14×22=12.56(平方米)

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⑴ 3.14×( )2=28.26(平方米)

3.14×( )2=12.56(平方米)

28.26-12.56=15.7(平方米)

⑵-= 5(平方米)

3.14×5=15.7(平方米)

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

三、综合练习。

1、判断对错,

(1)圆的半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

(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

(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

多少平方米?

4、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

课后反思:

更加系统地复习了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将常见的重难点题型再次理清解体思路。坚持每个单元的结束,让学生制作单元归纳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力。

【新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教版初三英语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2.五下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3.新人教版八年级新闻单元教学设计

4.人教版化学片段教学设计

5.人教版美术单元教学设计

6.新人教版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7.新人教版春教学设计

8.新人教版不等式教学设计

9.新人教版散步教学设计

10.高中英语新人教版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新人教版化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