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栽种的植物》教学设计
“有长进的小天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我栽种的植物》教学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我栽种的植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我栽种的植物》教学设计
《我栽种的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六年级同学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察的经历和种植的体验,还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诉描述能力。本课教学中要教育同学关心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和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以此陶冶同学的心灵情感。
本课教学内容是同学进入六年级的第一课,此后更应当注重同学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并让同学能对事物发展的完整性有初步的掌握。如植物主要的发育期的形态特征,最美、最旺盛的时期是怎样的等等。这需要同学有一定的观察方法和充沛的生活体验。
(二)教学目标
①回忆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体会它带来的感受。
②运用不同绘画资料来表示经历和感受。
③完成一幅记忆画。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多种绘画资料,如水彩笔、水彩颜料、国画颜料、水粉颜料和相关用具。
●导入:教师假以《拔虫牙》小作者的身份,生动讲述“那次”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注意故事要形象,讲述要真切。
●欣赏:出示儿童画《拔虫牙》(放大图),画面与故事对照,欣赏画面是如何表示拔虫牙的经历和感受的。
●讲述与感受:指名(或同桌之间)各讲述一件自身曾经历的.难忘事,体验当时感受:欣喜的、惊讶的、孤单的、热闹的等。
●师生合作:以某一同学所讲述的难忘故事为内容,师生板演合作一幅记忆画。注意:在合作中教师要以儿童心理和稚拙笔法经营画面,着意调动全班同学参与到创作中来。
●创作表示:在教师的创作启发下,同学各自把印象深刻的事表示成有主题的画面。注意:自由选用不同绘画资料。教师巡回指导。
●欣赏评述:同学互相赏评习作。有没有在习作中大胆运用了以前所学的美术知识;画面有没有感染人的地方(即表达出习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否选择自身喜爱的美术资料进行绘画表示。
●能否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大胆地表示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在绘画表示过程中能否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师教学随笔:
篇2:《植物》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①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场所,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②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进一步明确生物圈中的人和动物与绿色植物的密切关系,生发保生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课文导入 1、创设问题情境:动物和人每天需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得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需植物则没有摄食现象,那么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营养物质吗?
2、观看视频
3、学生产生疑问: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怎么来的?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一)海尔蒙特实验(比利时科学家、1648年)
1、Flash动画演示
2、学生讨论: ①海尔蒙特的实验是对哪一权威的挑战? 回答要点:海尔蒙特的实验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经验推测的挑战。 ②柳树真的只需要水就能长大吗?你认为海尔蒙特忽视了哪个重要因素? 回答要点:不能;海尔蒙特忽视了空气对柳树长大的作用。 ③我们可以怎样使在自然环境中无法观察到的空气成分的变化间接的表现出来?
回答要点:①想法把由于植物生长而引起成分发生变化的那部分空气与外界的空气隔开;②验证空气成分有没有发生变化(怎样设计?)。
(二)普利斯特利实验(英国科学家、1771年)
1、Flash动画演示:
2、学生讨论: ①人们严格按照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要求重复他的实验,有的能成功,有的失败,你认为失败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要点:与实验过程中植物有没有接受光照有关,有则成功,否则失败。 ③你认为可以怎样进一步实验? 回答要点: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过程中增加阳光这一实验条件。
3、介绍英格豪斯的改进实验(结论:光在植物更新空气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三)萨克斯实验(德国科学家、1864年)
1、分析萨克斯实验(视频、动画演示): ①现象记录
植株的部位 现 象
叶片未遮光部分 滴加碘液后变蓝
叶片遮光部分 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②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混浊的空气。
2、学生讨论:
①这个实验探究的是什么问题?是否设置了对照组?实验中所需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如何显示实验结果?
回答要点:实验探究的是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问题。
对照组:见光的叶片部分与遮光的叶片部分。
实验中所需控制的单一变量是光。
通过淀粉遇碘能变蓝来显示实验结果。
②实验前,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移到阳光下照射3-4小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回答要点:让叶片内原有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被植物运走或耗尽,以免干扰探究实验。
③家里种植的花草如果长时间放在黑暗处会死去。小麦在灌浆的时候遇到阴雨天气,就会减产。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回答要点:植物长时间放在黑暗处,就会使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而使植物因缺乏生长发育必须的有机物而死去;小麦在灌浆的时候遇到阴雨天气,就会减产。原因是农作物接受光照少,从而使产生的有机物减少引起的。
(四)恩吉尔曼实验(德这科学家、1880年)
1、Flash动画演示
2、阅读、分析课文P85页第二节。
3、讨论: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结果?
回答要点:实验变量是光照。结论: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篇3:《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2.会认“旅、蒲”等生字。会写“已、甲” 等字。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读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播放有关蒲公英、苍耳、豌豆怎样传播种子的配乐录像片,教师伴着生动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你从这篇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师:这些植物,他们要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换个地方,扎根、发芽、结果,该怎么办呢?导入课文,老师朗读第一小节,师生用问答的方式朗读课文,考察学生预习情况。
(1)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轮流读课文,达到读得正确、读得流利的。
(3)开展“我会读”的竞赛。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后评议。
3.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识记生字,练习写字
1.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先勾画出生字,再想一想:我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师:大家预习的不错哦。老师想知道这些生字宝宝你们是怎么认识?指导学生认词语、生字。观察果实,和老师谈话,引发探究兴趣。和老师合作读课文。
认词语:旅行、蒲公英、降落伞、娃娃、乘着、纷纷苍耳、山洼、啪、蹦跳、
观察、认识分类认生字:旅、降、蹦、察、乘;纷、识、苍、啪、洼、娃、
(2)小组交流,互帮互学。
(3)教师点拨引导。在学生互教互学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类指导。如:用基本字加偏旁识字(纷、识),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娃、洼),还可以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识字。
(4)课堂交流。
开展“我会认”的活动,让学生走上讲台认读生字,并说出自己识记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一人说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自己与别的同学不同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2.练习写字。
(1)指导观察。要把这10个字写美观,必须注意什么?
(2)学生按笔顺自主写字。第一遍描红,第二、三遍写正确,写美观。
(3)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如:“巳”与“已”的区别,女字旁与“女”字宽窄不一样,第三笔到右边不出头。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用“﹏”划出相关的语句。
2.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引导学生带着自信,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句式汇报自学的成果。 、
二、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
①说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质疑:“降落伞”到底指什么?“乘着风”是什么意思?
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乘着风”又是什么感觉。(播放课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③你觉得这情景美吗?请和同桌一起有感情的把这一节练读一下,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
学生同桌练读,讨论交流,感悟读法。
④蒲公英娃娃乘着风纷纷出发了,有一位小朋友看到了,也想跟着他一起旅行,他怎样想的呢?请你读一读下面这首小诗,与这位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蒲公英娃娃,我要跟你去旅行
蒲公英娃娃,
我要跟你们一起去旅行!
你们飞得很高——
天上的道路,
是云彩铺成;
我要跟着你们,
去看神秘的星星。
你们飞得很远——
远方的风景,
一定很迷人;
我要跟着你们,
去作快活的旅行。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苍耳妈妈最聪明……”时:
①让我们去看看苍耳娃娃是怎样出去旅行的?(播放课件:苍耳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看了动画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带刺的铠甲”是什么样的?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的?
②指名读这一节,谈读法——谁有不同的读法,再指名读——你喜欢谁的读法,评一评——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豌豆妈妈最聪明……”时:
①你最喜欢这一节中的哪句话?说说怎样读好它。(指名读、说,指导感悟要点:“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指名再读,说说读出了一种什么感觉?(谈感悟,齐读句子)
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豌豆娃娃怎样离开妈妈的?(播放
课件:豌豆传播种子的全过程,教师配解说)
③同学们,你们出去旅行高兴吗?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小豌豆,谁来读读这一节?
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愿意读的起立齐读。
3.小结:请大家想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
(指名口答,结合板书:风、动物、太阳)
4.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自由读第5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5 质疑师:再读一读这首小诗,注意语气。(指导朗读)想一想,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帮助学生能顺利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再读,同桌交流,完成下列题目:1 课文讲了( )( )( )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2 ( )借助风的帮助;( )借助动物的帮助;( )借助太阳的帮助。
三、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
1.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如椰子树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果实成熟后靠流动的海水传播种子;柳树的柳絮也是靠风来传播的……)
2.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么多,那这首诗可以再写长一点,你能照着第2、3、4小节的格式自己写一段诗吗?
3.先读一读下面几段小诗,再说一说你从这几段小诗中知道了什么?最后分别为这几段小诗配上一幅画。
小诗 我为小诗配的画
柳树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凤仙花妈妈很聪明,
它给孩子穿上一件容易破的衣裳,
小朋友用手一碰,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椰子树妈妈有办法,
它把家安在大海边,
只要孩子成熟了落下来,
就能跟着海水到岸边发芽。
樱桃妈妈给孩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小鸟喜欢它吃下它,
一拉出粪便,
小樱桃种子就在地里发芽啦!
4.扩展阅读。
植物妈妈只会传播种子吗?不,植物妈妈的办法多着呢!你听说过吗?植物妈妈还会捕食昆虫呢!不信,请你读一读《捕食昆虫的植物有办法》(文章略)一文,想一想:捕食昆虫的植物是怎样捕食昆虫的?它们各采用了什么办法?
5小结归纳:植物王国千姿百态,植物王国趣事多多,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板书设计:13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图)降落伞 风---吹
苍耳 (图)带刺的铠甲 动物--挂
石榴 (图)/ 小鸟--吃
豌豆 (图)豆荚 太阳—晒
篇4:《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尝试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1
四、教学方法教授法、对话法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师引导和组织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回答,师提示。
【提示】说明乙烯至少能起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思考回答
引入
一、其它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讲述〗现在将这几类植物激素简要介绍如下。
赤霉素赤霉素是在研究水稻恶苗病的过程中发现的。水稻恶苗病是由赤霉菌寄生而引起的,最常见的症状是稻苗徒长,病苗比健苗可以高出1/3。经过研究得知,促进稻苗徒长的物质是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
赤霉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水稻恶苗病病株的茎秆徒长,就是赤霉素对茎秆伸长起了促进作用的结果。赤霉素对于促进矮生性植物茎秆的伸长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例如,一些矮生性植物(矮生玉米、矮生豌豆等),它们的株高比一般的株高要矮得多,如果用赤霉素处理这些植物,它们的株高可以与一般的株高相同。用赤霉素处理芹菜,可以使食用的叶柄增加长度。
赤霉素还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例如,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里不能萌发,原因是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要有一定的休眠期,在度过休眠期以后,才能够萌发。如果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则能解除它的休眠,提早用来播种。赤霉素对于种子,也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它在植物的形态建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叶片在衰老的过程中,常常发生叶绿素、蛋白质、RNA等的含量降低,叶片变黄,趋于衰老。如果用细胞分裂素进行处理,就能使上述三种物质含量降低的速度变慢。可见,细胞分裂素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在蔬菜储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储藏时间。
乙烯乙烯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种气体激素。它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中,特别在成熟的果实中更多。
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一箱水果中,只要有一个成熟的水果,就能加速全箱水果的成熟。这是因为一个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够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用乙烯处理瓜类植物(如黄瓜)的幼苗,能增加雌花的形成率,有利于瓜类的增产。此外,乙烯还有刺激叶子脱落、抑制茎的伸长等作用。
脱落酸脱落酸存在于植物的许多器官中,如叶、芽、果实、种子和块茎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脱落酸。
脱落酸是一种生长抑制剂。它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种子的萌发,特别是对于大麦、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据报刊报道,植物之所以有向光性,不但因为它的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增加,而且还因为它的向光一侧所含的抑制激素——脱落酸含量增加。脱落酸还能促进叶片等的衰老和脱落。在温带地区的秋末冬初,落叶树纷纷落叶,棉铃在未成熟以前常常大量脱落,这些都与脱落酸的作用密切相关。
听讲思考其异同
〖板书〗几种植物激素的合成、分布和生理作用
〖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师提示〖提示〗是的,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也是受基因组控制的
〖讲述〗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表现为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种子的休眠、萌发,根、茎、叶的生长与伸展,生殖器官的发生与发育,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与成熟等过程。这些生长发育过程,是植物的遗传程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启动、按顺序进行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通过激素加以调控。然而,植物的形态建成等过程,并不是某个激素独立进行调节的,而是多种营养代谢生理变化的综合产物。激素自身也是特定条件下的代谢产物,也在陆续地合成、分解。事实上,植物的生长发育既受内部因子的调节,也受外部因子的影响。内部因子主要是化学信使──激素,外部因子包括光、温度、日照长度、重力、化学物质等。这些化学和物理因子通过信号转导,诱导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生长发育。除植物激素以外,高等植物体内的信使还有水信使、电信使。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电信使在植物界并不仅仅局限于含羞草等植物。植物体内电信使时常以电化学波的形式传递,以快速、通用、效用短暂为特点。在植物体内,它可以和化学信使协作发挥效应。植物体内水势的变化也可作为一种信息,并迅速传递,以调节相关生命活动,适应环境变化。
二、植物激素调节剂的应用植物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调节剂。
〖资料分析及讨论〗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1.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例子较多,以下是部分例子。用GA(赤霉素类)打破莴苣、马铃薯、人参种子的休眠;促进苋、芹菜等的营养生长,增加产量。用NAA促进甘薯、黄杨、葡萄的生根;对苹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促进脱落;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用乙烯利促进黄瓜、南瓜的雌花分化;促进香蕉、柿、番茄的果实成熟。施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2.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回答。番茄、香蕉、苹果、葡萄、柑橘等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应用乙烯利催熟。3.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得当,不会影响产品品质,甚至可以改善品质。例如,适当施用GA可以提高葡萄品质。如果使用不当,或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则有可能影响产品品质。例如,用2,4-D处理番茄增加座果后,如果不配合整枝施肥,会出现果实多而小的情况;为提早上市而采摘远未成熟的柿子再催熟,其果实品质就不一定好。
阅读思考
〖小结〗略
篇5:《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自己动手画一棵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研究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星期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玩。这里的植物真多呀!(板书: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起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
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他可真着急呀!你们能帮帮他吗?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
二、观察一株植物
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说看到的情况。了解这株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的更仔细,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仔细看看它的茎和叶。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触摸)
(2)请大家仔细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并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株植物
喜羊羊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边观察边画,按茎------叶-------根的顺序。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评一评,说一说哪位同学画的最好。并请被选中的同学谈谈画时的体会。
四、小结
村长听了大家的介绍,看了你们画的画,认出了这株植物。原来它是绿萝(PPT出示)
村长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副被弄乱的画,需要你们的帮忙才能复原,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幻灯片)
1、请两位同学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取观察呢?(幻灯片播放其中一棵大树的恶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作业布置:
画一株植物,需要有根茎叶结构。
板书设计:
1、2
观察一棵植物
结构:
根
茎
叶
观察方法:眼睛看、鼻子闻、手触摸
远
近
整体
局部
课后反思:
篇6:《植物》教学设计
植物的繁殖
1. 认识苗圃中的几种常见植物。
2. 能根据对苗圃中植物的观察,提出植物繁殖方面的问题。
3.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制定、明确科学调查的各步骤并组织实施。
4.知道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联系苗圃,做好参观的组织工作;绘制班级分工表;实物展示台。
2. 小组准备:铅笔、尺、记录用纸。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户外活动,提出要求
带学生去观察苗圃中的植物幼苗,注意里面有多少种不同的植物的苗?
二、相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认识柏树苗、枇杷苗、杨树苗和月季苗。
三、小组讨论
这么多的植物幼苗是怎样繁殖出来的呢?
四、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归纳并板书
1、由种子繁殖出来的
2、人工技术培育出来的
3、用根繁殖出来的
4、用茎繁殖出来的
五、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呢(进行科学调查活动)
六、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调查活动
1、明确目标
2、确定调查方法
3、完成人员分工
4、开展活动调查
5、做好记录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
资料整理、总结与汇报
该课时的重点集中在资料收集后的整理和总结,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1.小组汇报各自调查情况。
提出问题:各个小组调查的结果是什么?指导各小组依次上台,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调查记录。各小组汇报完毕以后,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教材规定的区域填写总结并汇报。
2.其它相关资料汇报。
提出问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疑惑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提出。学生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必然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疑惑,要求学生提出来,即为后期教学提供素材,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总结: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陆续接触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移栽方法。
板书:
7、植物的繁殖
种子繁殖 人工培育
用根繁殖 用茎繁殖
篇7:《植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描述地面上形形色色的植物的特点,说出他们的生活习性,能够识别一些典型的植物。
概述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够区别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异同。
以贯众和葫芦癣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主要植物类群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地面的生态系统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森林里有高大的树木,沙漠里有栽种的庄稼,校园里有树木花草。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认识地面上许多生物的特征,了解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二、授新:
无论你是栽花种草,还是吃蔬菜、水果,都与许多常见的植物有关。这些生长在地面上的各种各样的植物,构成人们喜欢的园林风景或田园风光,更重要的是不少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你能举出你熟悉的身边的植物的名称吗?
(学生举例,要求描述所举例的植物的形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个器官中较能突出该物种特征的地方,还有名称)
……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情景倒入用多媒体播放《动物世界》片首录象,以及在各种环境下生活的动物图片资料,调动学生视听感官,激发学习兴趣根据生活环境的差别,把动物分为地面上生活的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动物、空中生活的动物以及土壤中生活的动物
自主探究地面上的动物有哪些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
1.北极熊为什么能适应北极寒冷的气候?
2.蜥蜴依靠什么结构真正摆脱了水的束缚?
3.东北虎有什么法宝才能在森林里称王?
4.长颈鹿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5.龟鳖类如何保护自己呢?
你有过与哺乳动物亲密接触的经历吗?学生搜索、讨论、分析、反馈:
1.厚厚的皮毛,保温。
2.鳞片和羊膜卵使水分不易散失
3.迅速行动,感官发达。
4.与其他食草动物食性不同,找到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方式
5.厚厚的甲壳
自由发挥
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浏览“学生活动网页”,并回答环节的问题
教师作为平等交流的一员参与交流、讨论,师生互动,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要对交流作点评、点拨,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教师提出关于展示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的问题,把握导向学生在相关资料库里搜索相关知识,两人一组完成互动环节对学生活动提出建议或问题,以达到生生互动的效果。
对所有参加活动的小组给予评价
1.归纳小结强调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看待事物,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2.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3.简单归纳地面动物适应地面复杂环境的特征通过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修正自主探究中各自观点
4.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5.课外延伸学生建立动物小档案,充实到本节课的资源库中妙趣角
开展一些动物的猜谜活动依据教材DIY,开展课外活动,激励学生搜索经济生物、其他环境下的动物相关资料,为以后的课程作准备
四、教学参考
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植物图片作为观察对象。学生课前收集的植物图片作为交流和适当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小组,到校园里观察各种植物。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热带草原的一种非常古怪的大胖子树,能生长00~,是著名的长寿植物。身高可达m左右,树干直径有9m多,远远看上去就像草原上的一栋栋房子。这种树的树冠巨大,果实又圆又长,很像黄瓜,果肉多汁,吃起来味道并不好,但猴子特别爱吃,猴面包树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的。
大王花:世界上最大的花,生长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的热带森林里。它一生只开一朵花,花也特别大,一般直径有左右,最大的直径可达。有花瓣,呈鲜红色,上面有点点白斑,每片花瓣有~cm,花心像个面盆,可以盛7~8kg的水,整个花有7kg重。
捕蝇草:多年生草本,捕蝇草的叶……
雪松:观赏植物,可以美化环境,木材坚实,致密而均匀,具香气,可以作为建筑、桥梁、造船、家具等用。
地钱:绿色扁平的叶状体,贴地生长,外型很像中国古代的钱币。属苔藓植物,没根、茎、叶的分化
鹿角蕨: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叶贴生于树干上,呈不规则的叉裂,形状好似鹿角。这种植物只分布云南省西南部的盈江,生于海拔9m处的热带雨林中,多附生在树干和树枝上,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篇8:我栽种的枣树
《我栽种的'枣树》()。
到了春天,我把粗粗的绳子又弄下来,我观察一下枣树,枣树上开了一朵小花,是白色的,我感到是枣花。
到了九月,枣树结出了枣子,我很高兴,爷爷说,今天不能吃明天才能吃。
我期盼着明年枣儿成熟时!
篇9:植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实验验证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3.感悟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的重要地位、调动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2、理解光合作用产物(主要是淀粉)的判定方法以及其原理,培养学生生物探究的科学方法。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
三、教学策略
这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让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讲实验,画实验。学生也不能照猫画虎地完成实验,而应利用这个实验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
1、课前准备
(1)给学生留下思考题:在这个实验中,你要弄清楚哪些问题?要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利用各种渠道如书籍、网站等寻找答案。
(2)将班级分成小组,每小组四个人。各实验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查询有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资料,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意义。将实验用植物进行必要处理。
(3)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建议、鼓励学生选择不同的植物,如天竺葵、蚕豆、银边天竺葵、秋海棠、锦葵等。
(4)让学生先尝试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然后对照教科书上的实验指导,发现自己设计的实验的不足,找出实验指导中的疑难。
实验之前,各小组进行交流。各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各组在实验设计中的优点,尤其是有创新意义的设计,鼓励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进行实验之前,请两个小组的同学介绍本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每个一实验步骤中的科学道理的理解。
3、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的操作技能,并提示注意酒精灯的安全。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请同学列举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或最喜爱的几种食物,分析这些食物与绿色植物的.关系。
学生发现,人们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绿色植物。教师总结:绿色植物就象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它制造的有机物养活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如何检验呢?”、“绿叶制造有机物需要什么条件吗?怎样证明?”通过今天的实验,你就会自己找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
1、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交代给学生。
2、做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先请同学们展示他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前期准备材料:经过暗处理、部分遮光照射的绿色植物叶片。
继续下面的实验步骤。
学生取来自己准备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解决下面的疑难问题。
① 实验前,为什么要将选做实验用的植物进行暗处理?
② 对一片叶子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实验设计有什么好处?
③ 将叶片放到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酒精而不是水煮叶片呢?
④ 为什么要将盛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
随着实验的进行,再依次解决如下问题:
⑤ 当绿叶在酒精中变成黄白色时,此时能看出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的区别吗? ⑥ 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⑦经过碘液处理后,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然后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等做补充说明,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除了光以外,还需要什么条件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哪里呢(提示学生以银边天竺葵做材料设置对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呢?产物除了淀粉等有机物还有什么呢?
3、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
这两个问题通过问答式,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来解决。
4、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让同学们列出知识网络图
(三)巩固练习:(略)
(四)布置课外探究作业: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探究。
2、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主要突出了两点:
一是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组织学生课前自己设计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材料,通过实施实验方案,对比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可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寻找实验过程中需要弄清的不懂问题,并且课前自己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可以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通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情感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很容易使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必须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反思:
本节课灵活运用、扩充教材的实验内容,探究程度加深。让学生课前先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材料,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选择银边天竺葵做实验材料,不仅能够完成教科书上的实验要求验证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而且还可以说明叶绿体也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一举两得。如果学生在自选材料时没有选择这两样材料,可以建议、安排部分学生选择这两样材料。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面。
篇10:《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种类,作用,合成部位。举例说明植物激素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通过对合作学习和资料的分析,总结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提高问题解决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及两面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未成熟的柿子与木瓜放在一起成熟的过程,展示苏轼《格物粗谈》的内容: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提问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入木瓜柿子就成熟了?苏轼描述的“气”是什么?请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内容,了解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催熟的效果,引入本节主题。
(二)新课展开
1.其他植物激素
展示经过不同植物激素处理过的植物体或者种子,幼芽等器官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结合教材,分小组讨论:
(1)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有什么作用?(赤霉素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2)根据作用推测不同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部位。(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较多存在与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部位根尖,分布于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如茎尖、根尖、未成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生长的果实;脱落酸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各器官组织中都有,将要脱落或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乙烯合成部位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中都存在。)
教师展示生活实例,小麦播种之前放在河水中冲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脱落酸与发芽的关系。(脱落酸是一种生长抑制剂,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种子的发芽。)
2.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各植物激素作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结合教材内容,举例思考。
(1)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如果共同起作用,结果会是什么?(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可以促进分裂的子细胞伸长。)
(2)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特点?(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
(3)阅读教材54页,归纳植物激素之间的`联系,思考能不能说“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各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本质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激素的合成也是受基因组控制的。)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提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提出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一些人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影响。阅读教材,结合课前收集资料,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利弊。(利:缩短生产周期、增产、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弊:农产品口味不佳,营养含量降低,危害人类健康。)
(三)小结作业
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查阅当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情况,给当地农名写一份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建议。
四、板书设计
篇11:教学设计:画植物
篇一:简笔画植物玉米教案
简笔画植物《玉米》教学设计
课题:《玉米》简笔画
课时:一课时植物玉米
教学目标:学习植物玉米简笔画的绘制方法,掌握用线技巧,绘制步骤,提高绘制水平。
教学重点:玉米简笔画的绘制步骤、玉米简笔画的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发散性思维模式和整合思维模式进行仙人掌简笔画的设计。
教具准备:笔、纸、课件、图片资料、简笔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老师说个谜语,你猜猜他是谁?(老师说谜语,学生猜。谜语:奇怪奇怪真奇怪,头顶长出胡子来,解开衣服看一看,颗颗珍珠露出来 (植物)“同学们猜的的真好! (教师展示玉米图片)你能说说它们的.特征吗?你们想不想画一画它们啊?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学画玉米简笔画。(板书课题:玉米简笔画)
二、讲授新课
1、画面的组织安排(教师示范并讲解)
为了使作品的画面整齐协调美观,我们在画画时做到井然有序有。以下要求
A边沿:上边 中间 下边的距离
B间隔:物体左右两边的距离
C物体的大小尽量做到均匀
(要求:每个物体都有一个最高点、最低点和两个最外点,控制好始笔和终笔,除了塑造物体的结构特征外,还要大小均匀统一。)
D教师的示范图(略)
2、绘制步骤
三、学生课堂训练
教师巡视,学生有优秀作品当堂展示。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差不多了,相信大家已经能够熟练地画出玉米了,今天下课后,大家自己在设计一个不同样式的玉米,并给它涂上颜色。
篇12:《植物写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线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线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教学准备:
课件、 卡纸、 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植物,提问:你们喜欢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
2、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有区别吗?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一课植物写生。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
观察书中植物,说说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你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
2、欣赏画家笔下的植物,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条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3、组织学生讨论:画家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表现的?作品表现出画家的什么情感?
4、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它是如何表现叶子的前后关系的 ?
四、教师示范:
1、引导学生观察线与线的关系,线之间的变化,穿插等方法。
a、形状特征。
b、线条清晰流畅。
c、突出前后遮挡,相互穿插关系。
d、色彩鲜艳。
五、布置作业:
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六、作品展示: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篇13:《植物写生》教学设计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通过对植物的写生活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精细地观察物象,找我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所学的线条造型知识融会贯通,以写生的形式表现植物,从而进一步提高线条造型表现的能力,并且让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感受植物的姿态之美。
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上册的《自行车局部写生》和《猜猜我是谁》这些课程中,学生已经尝试过写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于线描这种表现形式已经不陌生了,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抓住植物的姿态特征,大胆描画,完成艺术创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植物结构特点,运用形状、线条(或色彩)写生完成一幅线描或色彩的植物写生作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观察植物的活动,发展对写生植物添加和前后空间的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写生的乐趣,进而更好地欣赏和体会植物的美。
教学重点:
植物的结构以及表现手法,启发观察重点,激发观察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
经过观察思考胡用写生的方法进行描绘,注意画面形、色、遮挡等关系。
教学准备:
几盆植物、写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君子兰)学习他们线条的粗细变化。
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学生讨论。
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三、完成作业
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
四、继续完成作业
结合作业完成情况。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
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
五、作品展示
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小组选拔较好的作业。
板书设计 植物写生仔细观察结构、花纹。
六、拓展延伸
在其他载体上画画写生作品,或者周末和父母同学一起外出写生采风。
篇14:《植物写生》教学设计
课 题 植物写生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绘画
教学目标: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同学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身的感受表示出来。能力:培养同学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情感: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方法:讲解
教学手段:演示讲解
板书设计植物写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园、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小朋友的线描画 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同学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同学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4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示?
5、同学作画、教师辅导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交叉等变化。
6、小结 展示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篇15:《植物写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特征及其前后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线条造型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保护植物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条表现植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线条表现植物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
教学准备:
课件、图画纸、铅笔、图画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调整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你喜欢这些植物吗?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出示课件:植物写生)
2、再次提出问题:这些植物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每片叶子都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植物写生”。(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三、讲授新课:
(一)、课件展示:
1、欣赏视频,欣赏《美丽的大自然》视频。
2、欣赏图片、课本图片。
提出要求:
A、观察书中植物,说说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B、你观察到它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
C、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欣赏学生作品中的植物,感受小作者如何用丰富的线条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
师生共同研究:作者抓住了植物的哪些特征进行表现的?作品表现出画家的'什么情感?
(二)、教师示范:
引导学生观察线与线的关系,线条的变化,穿插等表现方法。
A、形状特征。
B、线条清晰流畅。
C、突出前后遮挡,相互穿插关系。
D、色彩鲜艳。
(三)、创作实践:
1、创作要求: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描绘一种植物。
2、指导要求:a、形体的确立;b、线条的表现;c、色彩的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
1、师生共同小结。
2、组织学生自评、集体评。
3、评出优秀学生作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护绿化、保清洁、爱家园、爱 祖国
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篇16:《植物写生》教学设计
《植物写生》教学设计
课 题 植物写生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演示、讲解
板 书 设 计 1、植物写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园、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小朋友的线描画 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4(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5、学生作画、教师辅导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6、小结 展示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篇17:《植物写生》教学设计
课 时
2课时
课 型
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同学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身的感受表示出来。能力:培养同学的观察、分析、造型能力。情感: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内容分析
1.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直接以线作画的能力。
2.难点:植物的结构与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
教学手段
演示、讲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园、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二、新课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样的姿态?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2、欣赏美术作品:中国画《君子兰》介绍作者小朋友的线描画 植物写生画
3、选择几种植物请同学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同学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4(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示?
5、同学作画、教师辅导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交叉等变化。
6、小结 展示展示优秀作业,并简评。
篇18:常见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从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种子植物以外的其他植物类群。体现了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和多样性;对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今后学习植物的进化、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作了铺垫。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教学涉及的植物种类比较常见,材料易得,可见性较好。特别是三类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特征、繁殖方式方面有较强的可比性。所以本课可通过学生实验观察来完成主要的教学任务。部分内容如蕨的生活周期、原叶体的作用、三类植物的进化地位等可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讲解补充的方式进行。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蕨类植物的主要特点。
2.了解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3.了解三类植物在进化上的关系。
(二)技能目标
1.通过标本采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标本的观察,提高学生的综合比较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学习作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蕨类植物的主要特点及三类植物的进化地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各类植物的结构;蕨的生活周期。
三、教学准备
蕨生活史图片或投影片,采集来的蕨类植物标本,苔藓植物标本(附有详细的生活环境记录),经事先准备有藻类生活的池水,水绵,海带,紫菜。显微镜、玻片、剪刀、滴管、清水、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等。
四、教学过程
引言:自然界中植物种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过的种子植物外,还有许多别的种类的植物,它们与种子植物在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几种这样的植物。
我们将通过观察和阅读课本对这几种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后列成表格。
示蕨标本、葫芦藓标本。
(一)请几位同学说说蕨、葫芦藓(或墙藓)、藻类植物的采集地点及采集地光照、阴湿情况。
(二)观察标本
1.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池水中的藻类植物,根据教材图4-23找到衣藻或小球藻。并向学生出示海带和紫菜(教师须事先准备好示教显微镜让学生观察衣藻、小球藻和水绵)。
2.用剪刀取一小片葫芦藓的叶,放在滴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盖好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提示:主要观察叶细胞的层数。
3.取完整的葫芦藓,小心地洗去根部的泥土。取一段根放在滴有一滴清水的载玻片上,盖好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提示:重点观察根的细胞构成。
4.观察蕨的营养体构成。用放大镜观察蕨大型羽状复叶背面的孢子囊,用镊子压破一个孢子囊,取少量粉状物放在载玻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蕨的孢子(提示:观察孢子的颜色)。
5.取葫芦藓孢蒴,从中取出少量粉状物,放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粉状物为何物。
教师补充并引导学生完成表格(见板书):
蕨: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
繁殖,孢子呈淡棕色。
葫芦藓:生活在很阴湿的环境中;有茎和叶的分化,叶由单层细胞构成,根是由单细胞组成的丝状假根;用孢子繁殖。
藻类:种类很多,大多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或细胞分裂的方式繁殖。衣藻和小球藻属单细胞藻类,水绵属多细胞藻类,海带和紫菜属大型藻类。
问:从表中可以看出植物从藻类到苔藓植物,再到蕨类植物,体现了植物在进化历程中的哪些规律?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
低等→高等 简单→复杂 水生→陆生
并告诉学生:自苔藓植物开始为高等植物(发育过程中出现了“胚”。)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蕨的生活周期。完后请一学生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蕨的生活周期(可利用投影)。如有必要教师再作适当补充并小结,重点强调:幼蕨的营养来自原叶体,当幼蕨能独立生活时,原叶体死亡。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其他常见植物
(一)三类植物比较
生活环境
植物体构成
繁殖方式
蕨类植物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下面关于蕨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体中无输导组织 (B)受精过程脱离了水
(C)叶片只是一层细胞 (D)有根茎叶分化
(2)下列各植物类群中有单细胞个体的是(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3)苔藓植物固定植物体的结构是( )
(A)根 (B)假根 (C)根状茎 (D)原叶体
(4)下列我国一类保护植物中不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
(A)银杉 (B)珙桐 (C)金钱松 (D)水杉
2.课后作业
(5)下列哪项不是藻类植物的特征( )
(A)细胞内含叶绿素
(B)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
(C)一般生活在水中,均为自养生物
(D)全部由单细胞构成,无多细胞种类
(6)海带属藻类植物,是因为它( )
(A)生活在水中
(B)没有根、茎、叶分化
(C)具有带状叶绿体
(D)细胞内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7)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些,主要体现在( )
(A)生殖过程中出现了胚
(B)一般具有茎和叶的分化
(C)受精过程没有摆脱水的控制
(D)有假根固定植物体
(8)渔民养鱼,往往要往鱼塘里施肥,请分析施肥对鱼的生长有什么好处?
(9)含有机质丰富的小池中,到春天常泛绿色,且水面冒出一些气泡来。试分析这与藻类植物有什么关系?
3.参考答案
(1)D(2)A(3)B(4)B(5)D(6)ABC(7)AB(8)藻类植物可作为鱼的饵料,往池塘中施肥可促进藻类植物的生长,从而为鱼类提供更多的饵料。(9)泛绿是因为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缘故,由于光合作用强,所以会冒出一些“气泡”来,气泡是氧气。
4.简要分析
(1)略(2)略(3)略(4)略(5)藻类也有多细胞藻如水绵等。(6)本题主要考查藻类植物的特征: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分化,具有带状叶绿体。而细胞内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几乎是所有植物都具有的特点。(7)略。
【小资料】
叫“藻”不是“藻”的植物
有些水生被子植物的名称中有“藻”字,但却不属于藻类植物。如:
黑藻是水鳖科中的一种沉水草本植物,茎长达2米,叶4~8枚,叶呈带状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果实长,圆柱形。
金鱼藻是金鱼藻科的一种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坚果。
狐尾藻属于小二仙草科,根状茎生于泥中,长达2米,叶4轮生,长2.5厘米,丝状全裂,穗状花序。花两性或单性,雌雄同株,果实球形。
狸藻属于狸藻科,是一种水生捕虫植物。
茨藻属于茨藻科,是一种一年生沉水被子植物。
篇19:《我喜爱的植物》教学设计
目标:
知识: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通过自己观察,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及其生长过程,然后把观察到的写出来。
能力:练习抓住植物的特点写具体,受到美的熏陶。
情感:通过观察与描写植物,受到美的熏陶。
重难点:能把观察到的写具体,并有一定的顺序。
教具:例文
教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3课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你最喜欢什么植物?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
三、多项互动,激活思维。
1.准备:自由介绍积极准备介绍的植物,初步说说从哪些方面展开?
2.分组:喜欢同类植物的.同学分为一组,小组内交流,选择表达方式。
3.互助:有困难的小组可向其他小组或教师求助。
四、交流展示,互评互长。
1.请各小组派代表交流展示自己观察的植物,介绍植物的特点。
2.分小组展示,评议。
3.提示写法。
(1)注意介绍植物的样子,形状,颜色和其他特点。
(2)可尝试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3)可以仿照学过等文章的方法来写。
(4)注意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4.学生动手写作。
5.引导评改:
(1)请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修改作文的,推荐修改方法。
(2)请学生用推荐的方法修改本次习作。
(3)评改示范:
a.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自己修改,疏通语句。
b.同桌互相修改。
c.开展美文赏读活动。
板书:
把你喜欢的植物特点写具体
【《我栽种的植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