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册语文教案-8.将心比心
“盈袖暗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8册语文教案-8.将心比心,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8册语文教案-8.将心比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将心比心》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品读体验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巩固延伸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是一片略读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什么叫将心比心?”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篇2:《将心比心》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心、说心
导入:同学们,方老师拿到课文已经读了20遍,始终被一个字深深感动了,想知道这是什么字吗?(板书),看到这个心,你想说什么?
生说:是呀,心的含义很多很多,俺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讲谁的心?一颗什么心?请同学们走进课文,
自由读读。生说师板书:阿姨母亲
二、读心、悟心
1、阿姨的心:
导语:阿姨有颗怎样的心,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一段,考虑这个问题。根据同学回答板书。
导语: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算出阿姨有颗善良的心?
出示句子:“有一次,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繁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导语:你读懂了什么?(根据同学的回答指导同学朗读)
导语: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阿姨是个这样的人?
出示句子:那位阿姨轻轻地说:“俺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俺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导语: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吗。同学读。
导语:同学们,阿姨的语气是轻轻的,但让俺们感到不轻的却是什么呢?
导语:是呀,阿姨真是拥有一颗之心的人,是什么原因使阿姨拥有这样一颗美好的心呢?让俺们一起读第一段。(板书:将比)
导语:是啊,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俺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俺们阳光更绚烂,读最后一段;
阿姨的这颗心让“俺”感到了──温暖(板书)
2、母亲的心:
导语:默读第二段,考虑母亲有颗怎样的心?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俺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
导语:你读──读懂了什么?(指导同学朗读)
导语:你还没完从什么地方看出母亲有颗这样的心?
指导朗读: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导语:你读──你想对母亲说什么?
出示句子: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俺,平静地说:“这是俺的孩子,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身的第一个患者,俺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同学朗读。
导语:母亲的语气是平静的,但让俺们感到不平静的又是什么呢?
导语:这又是什么原因使母亲拥有这样一颗心呢?让俺们一起读第二段。
导语:是呀,有了将心比心,俺们的生活就多了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俺们的心胸犹如大海般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俺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母亲的这颗心让“俺”感到──温暖,幸福(板书)
三、想心,用心
导语:同学们,俺们生活在大千世界的社会里,需要俺们将心比心的事很多很多,请看……
1、一天你在公园里,看见一位红领巾给一位老人让坐,你会怎么想?
2、你的朋友弄坏了你心爱的玩具,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有一次,你讪笑你的同学成果考得差,学了这篇课文你现在怎么想?假如是现在你又会对他怎么说?
四、赞心,颂心
导语:课文尝到这里,老师觉得人与人之间学会将心比心是多么重要啊,读最后一段。
出示句子:将心比心,俺们的生活多了一份爱心,将心比心,俺们的心情将变为如同桃李般甜蜜,将心比心,俺们的心胸将会犹如大海般无边无垠,将心比心,俺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总之,假如人人都能将心比心,心灵会更美好,人生将更丰富,世界将更加美丽!
同学朗读感受。
五、课外延伸
不久的将来,也就是这个小护士,成了医院里工作最出色的护士,成了病患者最受欢迎的护士。一天一家电视台要对她进行专门采访,请你替她设计一份讲稿,说说她的心里话。
篇3:语文将心比心教案
语文将心比心教案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8册语文教案——8.将心比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收集爱心名言五、
板书预设: 8*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教案《8册语文教案——8.将心比心》。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篇4:8册语文教案7.尊严
8册语文教案7.尊严
7 尊 严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富有”的真正含义,做有尊严的人。 2、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刻维护自己的尊严。 三、课程安排:二课时 四、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五、板书预设 7 尊严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拼搏==成功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 一、解题导入 跟老师书写“尊”字,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理解“尊严”的意思,查词典。 这篇文章讲一个什么故事呢?请你用谁干什么,结果怎样,用上题目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读读词语:尊严、逃难、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善良、朴实、款待、例外、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狼吞虎咽、 3.用上这些词语复述故事。 4.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指导朗读最后二段,质疑问难 1.探究问题一: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年轻人将会是百万富翁?为什么要留下他,并把女儿嫁给他? 探究问题二:哈默的尊严表现在哪里? 2.理解: 什么都没有――现在哈默是难民,是个一无所有的穷人。 富翁――并不是指拥有亿万家产的人,而是指拥有尊贵的人格的人。一个人只要拥有可贵的尊严,就等于拥有了百万财富。 “百分之百”――杰克逊大叔相信哈默会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毅力和骨气,去创造财富。 留下的原因――就是哈默拥有可贵的尊严,有尊严的人,就会努力拼搏,创造财富。 3.从杰克逊大叔身上,你学会了什么?懂得尊敬有尊严的人。 四、生字抄写识记 教师指导:惫、堪、瘦、喉、捶、配、沃 五、完成作业本1、5、2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惫、堪、瘦、喉、捶、配、沃 二、回忆主要内容 三、激发思考: 1.杰克逊大叔为什么要留下哈默,并且把女儿嫁给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哈默身上表现出来的`可贵的尊严,杰克逊大叔怎么知道的?请你划出描写哈默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读读,写写感想。 2.默读,批注阅读1-5节。 3.交流句子感想。 4.总结,过渡到最后一段教学 果然是什么意思?你能模仿说句话吗? 二十多年,是个很长的时间,哈默为什么会从一个穷光蛋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 (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努力拼搏=成功 师小结:年轻人拥有了这么多的高贵品质,但是它的成功还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板书:努力 四、总结课文: 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哪怕从一件小事中叶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坚持做人的原则,最后受到人们的赏识与尊敬,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应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篇5:四年级语文将心比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
有位年轻的妈妈由于特殊的原因,担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儿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干活,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无悔。她每晚都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给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别的风景了。
有一天,这位妈妈讲了一个《丑小鸭》的故事后,就去帮婆婆洗脚了。当这位妈妈为婆婆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一看,儿子不见了。妈妈正准备去找儿子,转过身来一看,儿子正用他那双稚嫩的小手端着一盆水颤颤巍巍地向她走来,她感到非常惊讶。这时,儿子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看到如此孝顺、懂事的孩子,妈妈感动得泪流满面。
2、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现在我们要学的课文,也是讲了两个感人的故事。请你们看老师写题目,板书:8、将心比心
2、生读题,说题意。
(那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3、自由读文,读完后说说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概括地说出来。
4、指名学生说,教师随机板书:
阿姨奶奶
母亲护士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这时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出来。
(感动、震撼、温暖)
2、假如你亲耳听到你奶奶说这件事,亲看到你母亲做这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动、也会感到温暖的。那么文中哪些地方感动了你呢?请边默读边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品读。
4、出示课件。
(一)导语:孩子们,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呢?谁来说说吧?
品读句子:
句1: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我的心?(这位阿姨很善良。)
(2)那些字词能使你感到阿姨的善良?
(沉重、一直、才)
(3)阿姨帮助的是自己的亲友吗?如果你是那位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
(4)朗读:请读出暖暖的感觉。
导语:阿姨为什么这样做?
句2: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你能像阿姨一样轻轻地说嘛?学生读。
4、小结:阿姨看到了老奶奶,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做出了善良的`举动,令人感动,这就是将心比心。
5、引读:
是呀,学会了将心比心,人与人之间就多了一份爱心,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天空更蓝,读最后一段;
学会了将心比心,我们的阳光更灿烂,读最后一段。
(二)研读第二件事。
1、第二件事哪些地方更让你怦然心动?
2、交流、品读。
3、出示课件:
句1.一天,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种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因疼痛而痛苦、埋怨或责备)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导语:可是,母亲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让她成功了,是哪句话?
句2、不要紧,再来一次。
(1)你认为这句话简单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如果这位护士第三次失败,母亲又一次受皮肉之苦。)
(2)引读这句话:
当年轻的护士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她同样鼓励着
当母亲看到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这时她已经觉察到这是一个新手,但仍然鼓励着
导语:
(1)当你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这位母亲说些什么?
(2)母亲为什么这样做呢?
句3、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4、小结:
母亲遇到护士扎针失败,就想到了我,,做出了宽容和鼓励的举止,令人心动,这就叫(让学生回答)。
5、引读:
是呀,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就多一份关怀,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心胸犹如大海无边无垠,读最后一段。
有了将心比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得更甜蜜,读最后一段。
篇6:四年级语文《将心比心》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是说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理解词语。
{zhā 扎针 扎根
扎:zhā,多音字:{zhá 挣扎
{zā 扎皮带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宽容:宽厚体谅别人。
2、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3)师小结: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1、 自由读课文。
(1)找出让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悟一悟。
①第一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平凡但渗透着修养DDD关爱老人。
B老师随机点拨:
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在诉说着关爱人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C感情朗读。
D联系实际谈要为老人做什么。
让坐、搀扶、开门、帮助找路……
E师:对,真是懂事的孩子,我们之所以幸福地降生并快乐的成长,就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关怀,
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F理解“温暖”一词的含义并齐读这一句话。(第一段最后一句)
(感动)
②第二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妈妈的行为让人感动,鼓励关爱小辈,一片苦心。
妈妈的言语让人感动,由此及己,一片慈母心。
B师:同学们,这位妈妈是一位圣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爱别人的孩子确是高尚。古人亦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母亲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让我们用深情的语调讴歌这位母亲,齐读。
C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境教学。
D拓展延伸;记住老师和母亲的鼓励,及时把握,走向成功。宽容别人,同学之间要互相谅解,同学们学文就是为了悟理。
③第三段让人深思。
A读读自己的理解。
B联系生活讲讲该怎样伏诸行动。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一事当前想一想,如果换了你,你希望别人怎
么说,怎么做呢?然后你就去这样做,那结果会怎样呢?“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好多
的问题,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对老人,对孩子这样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如此。
生齐读第三段。
C出示与宽容关爱有关的名言。
张九龄: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屠格涅夫: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宽容呢?
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 小结
同学们,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欧文)。
四、作业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篇7:第二学期语文第8册教案
第二学期语文第8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 1、教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 2、老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掌握的许多古诗都是在课学习的。那你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板书课题。齐读,解释诗题。“谁愿 将课前收集到有关李白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二、自读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什么滋味? 3、请你带着你品味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学生补充。 三、精读品味: 1、老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的心境,的确,这首诗写得是多么的含蓄深刻,韵味悠长呀!让我们再次读古诗,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2、互相交流:“你通过朗读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3、小组讨论:说说这首是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读了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四、达标测评:1、诗人李白把山拟人了,寄情于山。学完这首诗你联想到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以及诗人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 五、拓展延伸: 1、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2、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加以想象画出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3、你还知道李白的哪首诗?读给大家听。 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 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 光 / 秋 月 / 两 相 和 , 潭 面 / 无 风 / 镜 未 磨 。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 望 / 洞 庭 / 山 水 色 , 白 银 / 盘 里 / 一 青 螺 。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 用钢笔描红。 2、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忆江南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 释题入情 1、播放江南春景图,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江南处处是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曾写下赞江南的诗词,你能背得几首?(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情况,使学生对江南有初步的印象)。 2、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这首绝唱《忆江南》。播放古筝曲教师范读 3、诗词对比 巧识词牌 师生交流对词的认识。除了预习提示中提到的以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关系,作者只是以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也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发自己江南情节的用意所在。 4、提示学法: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是理解题意、学习古诗词的一个好的 方法。 (设计意图:古诗词有其背景且古诗词的文字优美,语言精练,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中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篇8:8册语文教案9、自然之道
8册语文教案9、自然之道
9、自然之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区别相近词“啄与逐”、“切与彻”,正确理解、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并能选用“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响彻云霄”造句。 2.能正确理解“极不情愿”“悲叹”的用词用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四要素+题目”的方法,比较准确地归纳课文内容。 4.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5.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遵循(人)违背 保护KL伤害 海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地读写一些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初步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阅读单元导读,了解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要求,并粗略了解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3.看图引入:自由说说图画的意思,谁在哪里干什么?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4.导入课题:自然之道。 二、自由朗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听清:生字词,主要事情。 2.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 (1)认读生字――词语 正确区别相近词“啄与逐”、“切与彻”, (2)用词语说说课文中的句子或内容,理解词语。 (3)引导学生选用“争先恐后、若无其事、鱼贯而出、响彻云霄”造句。 3.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默读,运用“四要素+题目”的方法,比较准确地归纳课文内容。书面练习,修改,指导,改正。 三、入情入境,感悟“一幕” 1.迅速找到点题的句子, 齐读第四节: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和表情的词语,如“焦急”、“冷淡”、“若无其事”、“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 确定解决的问题。 2.自由读三四节,解决问题:一幕指什么事情?自然之道是什么?向导为什么极不情愿?小组讨论 3.汇报: (1)一幕指什么事情?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幼龟”和“嘲鸫”,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2)师生对读。抓住“极不情愿”,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为什么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读出无奈、不愿意、被逼的心情。 你说“叼去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四、指导书写生字。啄、帽、彻、幼。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主要内容 听写难写的生字。校对。 二、引入新课,体会“蠢事”。 1.引入震惊,导读第五、六节。 2.比较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联系下文,想想,我们的愚蠢表现在哪里? 3.默读课文,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蠢事”? 4.哪些词语能表现我们内心是多么悲痛、后悔?请划出来。交流第六节。 三、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比较句子,体会出“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2)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2.感悟启示:同学们,当时我们低着头,慢慢地走,心情是多么难过,多么后悔。如果当时你们就是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写下来,请用上题目写一二句话,大家交流一下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的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三、明确要求,引出“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综合性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篇9:第8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59人,绝大多数上进心强,且有极强的求知欲,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口语交际能力较强。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古诗,积极参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大阅读活动,效果良好。但由于个别生较多,基础较差,他们不能灵活掌握所学的知识,拼音和识字能力明显比同龄孩子差,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较差。但他们大都聪明灵活,主要通过交流和耐心辅导,转变其不良的学习习惯,争取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力图全面体现新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学科的性质应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修订的教材把思想性变成了人文性,更符合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本册教材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语文的规律安排教材内容,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重视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重视自学: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文道合一:通过本册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突出重点训练项目:每一单元都由导读、课例、读写例话、积累运用几部分组成。导读部分介绍了本组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出本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课文共三类: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共32篇,都体现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全面启用新教材,注意课本的灵活性,不过分注重课本知识,打破一本教材用到底的局面,根据不同课文的训练重点,补充相应的课外书和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量更新课文,新增的精读课文有:《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新增的略读课文有:《西湖的“绿”》、《尊严》、《父亲的菜园》、《鸟情》、《丑菊》、《山雨》、《黄河魂》、《桂花雨》《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地球万岁》等,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修改后的课后练习以朗读、背诵、理解课文、积累词语为主。原来的“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以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习作为主。调整了读写训练项目。本册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的主次》。重新设计作文练习,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应用文的比例,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实用的习作能力。重新安排口语交际内容。有:小学生结伴出门旅游行不行、自己选自己好不好、教你学一招、交流物品谈感受、推荐一本好书、暑假怎么过等内容,在交流互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安排了一定的实践活动。有:利用课余时间办手抄报、调查社区用字情况纠正不规范字等。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以培养探究的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标
对学习汉字有较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学会18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会使用字典、词典,会认75个生字,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整学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万字。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本学期习作8次。
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的讲述见闻,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的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能提出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有目的的搜集资料,共同讨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四、具体措施
本学期我班将继续大力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例如:结合第一单元的《趵突泉》、《长城》、第二单元的《西湖的“绿”》引导学生大量调查祖国的名胜古迹的历史和现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感情;学习古诗时,可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积累,并对其作者及社会背景进行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激发学生对古代语言文字的热爱。先让学生全面了解本册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申报课题,自主组成调查小队。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各小队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自主讨论完善课题研究计划,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对计划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整个课题研究计划的制定和成文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学生采取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听妈妈讲故事等方法,主要利用双休日去书店、图书馆以及社区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利用课外时间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适当的评价,要注意留下资料和小组讨论的纪录,以便最后对课题进行总结、交流。通过研究,使学生体会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对研究性课题的总结,使学生有效地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篇10:《将心比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将心比心》,认识更多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渎提示:
(1)、课文讲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中哪一个是重点?
(2)、画出课文中最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和同学交流,然后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一)让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1)说说为什么温暖了你的心?
(2)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和朋友吗?如果你是老奶奶,你心里会怎么想?(学生畅谈到的“真诚帮助,善良”等等中,教师有意提升一下“陌生人”。(面对这样的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阿姨也能耐心与真诚地帮助。)
(3)朗读:读出暖暖的感觉。(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2、句子:“阿姨对老奶奶的话。”
学生自由谈体会。
(是呀,阿姨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自己的老母亲,这种纯洁的爱,令你沉浸在温暖之中是吗?)
(二)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温暖的感觉?
1“一天……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到温暖?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顺学生的话随机: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只见……果然成功了”(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母亲拉着……这段最后”
(1)为什么你的心感到暖暖的?(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关心、无私。)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不是。原来是抱怨的。)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
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过渡:同学们,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阿姨对奶奶的话。(“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妈妈对护士的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并进行交流。)
五、小结:
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篇11:《将心比心》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人?什么事?
2、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是说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理解词语。
{zhā 扎针 扎根
扎:zhā,多音字:{zh 挣扎
{zā 扎皮带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宽容:宽厚体谅别人。
2、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
(3)师小结: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1、 自由读课文。
(1)找出让人感动的地方,读一读,悟一悟。
①第一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阿姨的行为与语言很平凡但渗透着修养―――关爱老人。
B老师随机点拨:
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C感情朗读。
D联系实际谈要为老人做什么。
让坐、搀扶、开门、帮助找路
E师:对,真是懂事的孩子,我们之所以幸福地降生并快乐的成长,就是因为有了长辈的关怀,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
F理解温暖一词的含义并齐读这一句话。(第一段最后一句)
(感动)
②第二段让人感动
A学生读后议:
妈妈的行为让人感动,鼓励关爱小辈,一片苦心。
妈妈的言语让人感动,由此及己,一片慈母心。
B师:同学们,这位妈妈是一位圣人。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爱别人的孩子确是高尚。古人亦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母亲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让我们用深情的语调讴歌这位母亲,齐读。
C分角色朗读课文,进行情境教学。
D拓展延伸;记住老师和母亲的鼓励,及时把握,走向成功。宽容别人,同学之间要互相谅解,同学们学文就是为了悟理。
③第三段让人深思。
A读读自己的理解。
B联系生活讲讲该怎样伏诸行动。
师:你们理解的很好。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换位思考。一事当前想一想,如果换了你,你希望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呢?然后你就去这样做,那结果会怎样呢?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好多的问题,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对老人,对孩子这样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如此。
生齐读第三段。
C出示与宽容关爱有关的名言。
张九龄:记人之长,忘人之短。
屠格涅夫: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宽容呢?
鲁迅: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 小结
同学们,宽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欧文)。
四、作业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日记的形式写一件有关将心比心的事。
篇12:《将心比心》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学习难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学习时数: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会完成以下题目。
1.我会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画出。
沉 重( chén chéng ) 涌 到( tōng yōng )
输 液( sū shū ) 尊 重( zūn zhūn )
2、我能读准下面的多音字。
扎针 不禁
二、初读课文,找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同桌相互口述)
三、再读课文,移情体会。分组合作学习。
1、要是你是文中的那位阿姨,你会怎么做?(第4大组完成)
2、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被扎的母亲,你会这样做吗?(第3大组完成)
3、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责骂,将会产生什么后果?(第2大组完成)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说说你对“将心比心”这个成语是怎么理解的?(第1大组完成)
四、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用文中的话进行归纳)
六、拓展延伸。
1、说一说自己的生活中遇到的或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将心比心的事。
2、积累有关“将心比心”的名言。
a.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b.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c.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d.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e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板书设计:
8 将心比心
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妈妈 护士 将心比心
人 人 将心比心
第二课时
达标检测
1抄写词语:
道谢 温暖 沉重 扎针 抱怨 鼓励 患者
宽容 尊重 增加 眼神 将心比心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 ),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 ),对孩子增加一份( )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 )和( )。
篇13:《将心比心》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解题
1、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解题。板书:将心比心
3、范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件将心比心的事?经历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
2、汇报、交流。
三、感悟课文
1、学习文中的第一个故事。
(1)、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出示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品味:沉重、一直、才)
(2)品读句子:“我的妈妈和……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指名读。②师指导朗读 ③师引导
2、学习第二个故事
(1)出示:“一天,……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①移情体会: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②感悟“平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
(2)出示:“不要紧,再来一次。”
①引导理解 ②指导读,读出平静。
(3)学生读护士的话,要求读出紧张感。
(4)出示:“这是我的女儿……宽容和鼓励。”
①指名读 ②师指导读 ③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1、过渡
2、出示:“是啊,如果我们……和理解”
3、全班激情朗读
五、回归文本
1、(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分量最重的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六、课外延伸
以日记的形式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例:公共汽车上一位红领巾让座;在校园里帮同学打扫卫生……
【板书设计】:
关心 宽容 理解 尊重
鼓励 关爱
将心比心
篇14:《将心比心》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
3、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3、讲故事《妈妈,洗脚》。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老师范读句子。老师举例引导。
5、(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6、小课: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帮辅活动教学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阿姨为奶奶开门——尊重、关爱他人母亲鼓励实习护士——宽容、理解他人教师课后反思由于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学生较易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较容易。学生也比较乐意畅谈生活中的宽容和理解。
篇15: 《将心比心》教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朋友突然摔倒了。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天,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也许你就会毫不犹豫地告诉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帮助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纠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仔细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
6、全班交流: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朋友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篇16:英语8册第四课教案
英语8册第四课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3月 课题 Lesson 4 总( 2 )课时第( 1 )课时 主备教师 林丽丽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和拼写单词sun moon brighter stronger father 2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which is -er the -er? 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的日常交际用语,of cause It’s The is the -est of the three. 2能正确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句型Which is .. er? The …or the… ? The… is -er?要求学生在创设情境中逐步听、说、读、写新词 汇,并能在句型中灵活地替换运用。 教学难点 句型 Of course !it’s than the is the est of the three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教法学法 比较法 小组合作法 课程资源开发 课文挂图,文具盒,录音机,课文磁带 明星图片,飞机、火车、汽车的图片,大象、猫、猴子的图片。 太阳、月亮、地球的粘贴画。 教学过程设计 一热身 1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打招呼,复习2教师出示文具盒与学生的文具盒比较 T my pencil box is bigger than yours .Yours is smaller than mine 学生接龙句子,复习所学知识 二新课呈现 chant 引入新课 T:Well Let’s do and chant is 一边总结刚才学生练习的句型,一边用投影 仪打出chant 的内容。 One two three Which is bigger? Elephant is bigger Which is shorter …‘s is shorter Which is taller? Which is faster? 三新课教学 A Try to use 1根据图片说 is than 学习stronger出示NBA明星奥尼尔与姚明的图片。 This is O’neill.this is YaoMing Which is taller o’neil or Yao Ming? Yao Ming is taller than o’neill.Yao Ming is taller But which is stronger O’ neill or Yao Ming? 2教学为stronger更强壮 3学说which is stronger o’ neill or Yan Ming ? O’neill is stroner than Yao Ming .O’ neill is stronger 板书 which is or ?stronger 4同法教授faster brighter 5学习巩固句型which is er the or the ? the 教师解释,当说话双方 清楚知道所比的对象时,可以不说than 6学生讨论Try to use 的图片,然后在书上写句子,同桌交流互相检查。 B learn to say 1 出示挂图,指屏幕上的太阳what is the in English ? 教sun 及其同音词 son ,同法教授moon earth 2出示太阳,月亮 地球图片。 Which is bigger the sun or the earth? Which is bigger the earth or the moon? 3听录音、模仿语音语调,跟读 4理解对话内容,讲解The sun is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 5请学生朗读对话 6学生四人一组自由练习,表演对话。 四、巩固和延伸 1用elephant cat monkey stronger plane train car faster模仿课文编对 话。 2做活动用书上的练习。 作业 1听课文录音、朗读、表演对话 2用ligher faster shorter 造句。 板书设计 Lesson 4 sun moon brighter stronger f ather which is bigger, the earth or the moon? The earth is bigger. 教学反思 师生对话复习比较级的句子。 Chant引出新知,图片教学新单词stronger, faster, brighter.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清楚明确的理解了单词的意思。游戏巩固句型which is _____,_____ or _____? 大部分同学能根据教师的汉语说出对应的句子,个别同学不能,还得加强学的单词的记忆。根据教学挂图,通过教师和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展示本课的对话,学生好的'同学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又明确了对话的意义。本课课文较简单,学习效果很好。后进生至少也能理解本课课文。 课堂教学设计 20 3 月 课题 Lesson 4 总( 2 )课时第( 2 )课时 主备教师 林丽丽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能听、说、读、写音标/ I:/,I /,/p/。 2.能进一步掌握句型:Which is…-er,the…or the…? 3.能读懂Read and think,理解大意,并能回答问题。 能力目标 会唱英语歌曲My hair is longer.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意思。 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 认读/ I:/,I /,/p/发音。 教学难点 学生对Read and think的理解。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 听说法 课程资源开发 (1)录音机、课文磁带。 (2)音标卡片。 (3)一些含有/ I:/,I /,/p/音素的单词。 教学过程设计 一、热身 1.T(同学生打招呼):Good morning。Today is sunny。It’s brighter than yesterday。 It’s brighter。 Shall we slng a song first? 2.学唱My hair is longer。将歌词中的hair,feet替换成eyes,nose,mouth等,学生接龙唱,比比谁的应变力强,大家一齐对他说:You’re brighter。理解brighter,可译成更机灵、聪明。 3.单词对抗赛:T:Big ! Ss:Bigger ! T:Small ! Ss:Smaller!第二轮可请学生分组继续进行对抗赛。 4.学生之间互相比较文具用品,练习说句子:Which is…-er? 5.做活动用书中的听力练习。 二、新课教学 a。Listen and find the rhyme 1.出示音标/ I:/,I /,/p/,教师让学生听小诗录音,学生根据录音找出韵脚,学生在黑板上找出韵脚的音标。 2.游戏“mouth,hand,let’s go”教师出示一个单词让学生说出它所含有的音素,同时用大拇指与其他四指演示。看谁说得、做得又对又快。可用单词:see,this,is,lamp,teacher,apple,pen,map。 3.听录音,做个“淘金者”游戏――Gold Digger,找出与音标相同的音素的单词,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淘到的金子最多。 b。Read and think 1.看图说一说故事大意。 2.看问题,理解意思。 3.读懂问题.听课文录音。 4.跟读课文,找出文中答案,说一说。 5.学习pet ,diamond ,try to ,kept talking and laughing ,paw ,lip等单词。 6.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提一些问题,学生回答。 三、巩固和延伸 1.出示形容词bright,strong,fast,thin,light。 原级 比较级 最高级 Bright stronger fast thinner 2.根据第1课中Learn to say的情况,结合Try to use中的句型编写对话。 作业建议 1.默写第4课的单词。 2.试着用含/ I:/,I /,/p/音素的单词各5个编一段话。 3. 读熟Read and think部分短文。 板书设计 Lesson 4 / I:/,I /,/p/ 教学反思 歌曲复习比较级。出示英标,请同学们听,找出韵脚。培养学生认读、听音标的能力。Read and think部分教师出示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自学找答案,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篇17:英语8册第三课教案
英语8册第三课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 2011年3 月 课题 Lesson 3 总( 2 )课时第( 1 )课时 主备教师 林丽丽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听、说、读、写单词tall, short, old, young 并掌握其比较级。 2、能理解、掌握、熟练运用句型I’m…than you. You’re…than me. 能力目标 1、能理解、掌握、熟练运用句型I’m…than you. You’re…than me. 2、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表演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的意识。 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 Try to use 部分的句子。 教学难点 是能较流畅地朗读对话,并能在掌握对话的基础上运用本课知识进行比较。 教法学法 比较法 小组活动法 课程资源开发 (1)教学挂图。 (2)句型卡片:I’m taller than you.You’re older than me. (3)录音机及课文磁带。 教学过程设计 一、热身 1、Sing an English song. 2、Free talk. 3、引导学生用前两课学过的句型互相交谈。 二、新课教学 a.Try to use 1、T(叫一学生到台前来):Hi,boys and girls.Look at us.Who’s tall? S:You are tall. T:Who is short? S:…is short. T(面对那个学生用手势演示):So I’m taller than you.You’re shorter than me.出示句型卡片,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taller,shorter。并引导该学生说出:I’m shorter than you.You’re taller than me. 2、同桌间练习句型。 3、同法教older和younger。 4、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扮演其中角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句型练习。 5、完成书上Try to use中的练习,同桌间交流。 6、做活动用书上第4题Fill in the forms,then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 and your friend. b.Learn to say 1、T(问学生一些问题):Are you the shortest in your family? Is your father the oldest in your family?...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T:I know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Now let’s go and meet billy’s family.(出示教学挂图并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Who is taller,Billy or Mom?Who is oldest/tallest in Billy’s family? 2、听课文录音,跟读课文。 3、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巩固和延伸 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创设相应情境进行对话表演,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动物的头饰或面具让学生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Lesson 3 (1) tall-taller, short-shorter, old-older, young-younger I’m…than you. You’re…than me. 教学反思 歌曲营造学习氛围,free talk复习前两节课内容,教师通过与学生比较年龄、身高学习新单词taller, shorter, older, younger及句型I’m ... than you. You’re...than me.通过学生间比较来巩固句型,学生热情高,并且通过学生间的对话拓展了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 2011年 3 月 课题 Lesson 3 总( 2 )课时第( 2 )课时 主备教师 林丽丽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朗读韵律诗及音标。 2.听懂、会读并理解Read and think中的内容。 能力目标 独立阅读Read and write部分短文,理解其意思,并能仿写一篇小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任务定位 教学重点 朗读韵律诗并正确认读其中所含音素 教学难点 Read and think的阅读理解,并能正确回答课文后的问题。 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法 课程资源开发 (1)音标卡。 (2)录音机及课文磁带。 (3)熊和狐狸的头饰。 教学过程设计 一、热身 1.Sing an English song。 2.Free talk。 3.学生接龙背诵Learn to say对话,然后上台表演对话。 二、新课教学 a。Listen and find the rhyme 1.播放小诗录音,学生跟读。 2.让学生找出诗中所含共同音素。 3.出示音标卡,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跟读,注意发音部位及唇形的变化。 4.出示含有/)/,/Λ/,的.音标词,学生说出更多含有这些音素的单词。 b。Read and think 1.引导学生看书上的图片,熟悉对话背景,讲述故事内容(可以由多个学生共同完成讲述)。 2.学生阅读短文,理解文章意思并尝试回答思考题。 3.学生跟录音朗读,注意模仿各个角色的语气。 4.戴上头饰表演短文内容。 c.Read and write 1.默读课文,熟悉文章的内容。 2. 模仿短文形式写一写自己或自己的一个伙伴。 【作业建议】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按照Read and write短文的形式写一篇小短文。 3.完成活动用书中有关练习。 板书设计 Lesson 3 教学反思 Listen and find the rhyme部分学生听读感知语音。 Read and think请学生根据问题阅读对话,讨论后回答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Read and write请学生写一写,培养学生写的能力。【8册语文教案-8.将心比心】相关文章:
3.西师数学8册教案
6.将心比心作文
7.将心比心_作文
9.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10.小学生将心比心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