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来的发明》优秀教案
“豆芽芽在长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玩出来的发明》优秀教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玩出来的发明》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玩出来的发明》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理解新词,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发明望远镜的故事。
3、逐步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乐于创造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学词,积累词语,体会生活处处有创造。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一块老花镜片和一块近视镜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揭示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2、看到本课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玩出来的发明发明了什么?)
3、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齐来学习这篇有趣的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在课文里有一些陌生的汉字娃娃,大家有信心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去认识它们。这些陌生的汉字娃娃在课文里和大家捉迷藏呢,请小朋友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勾画出来吧!
2、请大家在学习小组内用各种方法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有多少好朋友(生字娃娃)。
4、找出容易读错的字,提醒大家。
5、遮掩生字一小部分,考考大家认不认识。
6、出示两棵苹果树,摘下认识的字苹果,分组摘,看谁摘得多。
7、教师:认熟了生字娃娃,你能读通顺课文吗?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掉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
8、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议。
3、释疑解难。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现在有谁能回答了?并说说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教师:那小男孩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这一段的内容表演给大家看呢?
教师指导表演,演示事件过程。
4、学习课文第3~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3~5自然段。模仿爸爸的神态、语言、动作,体会爸爸充满爱意的责备和小男孩激动的心情。引导评议。
教师小结:你们看,小男孩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了眼镜的奥秘,爸爸根据这个发现,通过反复实验做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伽俐略由此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牛顿,一次,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他头上,他感到奇怪:为什么苹果不往天上飞而往地下掉呢?经过研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5、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吗?
教师:如果你们都像这个小男孩一样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大家还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6、你在玩耍的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吗?
四、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1、本课有8个生字要求会写,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可用加一加、比一比、数笔画等方法记生字。)
2、谁能帮这些生字娃娃找朋友?(扩词练习。)
3、在这些生字朋友中你最有信心写好哪些字?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书写生字,老师个别指导。
5、评价:同桌互评,集体赏评。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关于发明的故事,利用活动课的时间,举办一个小小的故事会。
附:板书设计
篇2:《玩出来的发明》教学反思
《玩出来的发明》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玩出来的发明》一课。课文不难,孩子们学起来很容易。学完本课过后,文中内容却让我引起了深思......
前些年看过很多的报道,中国孩子在参加世界的大赛时,理论绝对是第一名,可是当在比赛操作时,中国的孩子和别的国家的`孩子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如今到了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有多少人真正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呢?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另一层美丽的外衣罢了。试想,假若我们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像文中的那位父亲一样,对孩子的爱好不横加干预,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那中国的发明家肯定会更多;假若我们的老师、家长像文中的那位父亲那样,对孩子的话即使是“半信半疑”也总比一竿子打死的好。其实我们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他们的才智往往断送在我们这些自认为比他们知识丰富的大人身上。中国的教育就是大人以自己的经历来作为孩子的教本,希望他们能顺利地学习,顺利地考学,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给孩子设定的方向让他们为之而努力,有时候我在想,这真的对吗其实更多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大人们可以放放自己的手,让孩子们自由地去发展,去探索。可领导要的成绩呢?中国的应试高考呢?我们能跨越过去吗?难哪!
篇3:《玩出来的发明》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玩出来的发明》一课。课文不难,孩子们学起来很容易。学完本课过后,文中内容却让我引起了深思......
前些年看过很多的报道,中国孩子在参加世界的大赛时,理论绝对是第一名,可是当在比赛操作时,中国的孩子和别的国家的孩子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如今到了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有多少人真正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呢?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另一层美丽的外衣罢了。试想,假若我们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像文中的那位父亲一样,对孩子的爱好不横加干预,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那中国的发明家肯定会更多;假若我们的老师、家长像文中的那位父亲那样,对孩子的话即使是“半信半疑”也总比一竿子打死的好。其实我们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他们的才智往往断送在我们这些自认为比他们知识丰富的大人身上。中国的教育就是大人以自己的.经历来作为孩子的教本,希望他们能顺利地学习,顺利地考学,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给孩子设定的方向让他们为之而努力,有时候我在想,这真的对吗其实更多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大人们可以放放自己的手,让孩子们自由地去发展,去探索。可领导要的成绩呢?中国的应试高考呢?我们能跨越过去吗?难哪!
篇4:《玩出来的发明》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玩出来的发明》一课。课文不难,孩子们学起来很容易。学完本课过后,文中内容却让我引起了深思。
前些年看过很多的报道,中国孩子在参加世界的大赛时,理论绝对是第一名,可是当在比赛操作时,中国的孩子和别的国家的孩子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如今到了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有多少人真正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呢?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另一层美丽的外衣罢了。试想,假若我们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像文中的那位父亲一样,对孩子的爱好不横加干预,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那中国的发明家肯定会更多;假若我们的老师、家长像文中的那位父亲那样,对孩子的话即使是“半信半疑”也总比一竿子打死的好。其实我们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他们的才智往往断送在我们这些自认为比他们知识丰富的大人身上。中国的教育就是大人以自己的经历来作为孩子的教本,希望他们能顺利地学习,顺利地考学,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给孩子设定的方向让他们为之而努力,有时候我在想,这真的对吗其实更多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大人们可以放放自己的手,让孩子们自由地去发展,去探索。可领导要的成绩呢?中国的应试高考呢?我们能跨越过去吗?难哪!
反思二《玩出来的发明》是小学低年级的一节阅读课,对于阅读课文在二年级学生来说,主要还是在识字记字的基础上,对文本中的词,句进行相关的理解,并对课文阐述的道理进行自我消化和认识。而本课《玩出来的发明》是一篇讲述孩子在玩耍中的一个惊人的发现所引起的在科学领域上的一次重大的发明,指在让孩子养成思中玩玩中得的良好的品质,使他们明白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的人才能让生活中处处闪耀发明的火花。做为本课的执教者我力求实际以下几点:
1、充分展示扎实,朴实,踏实的教学风格。体现实在,实际,使用的教学特点,让课程呈现出生动活泼,扎扎实实的课堂教学本色。
2、结合本课特点,采用各种朗读方式,效果很好。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实验,用两块镜片(老光镜片,近视镜片)进行反复操作,体会孩子思中玩的特点,让学生用体验来感悟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演,一边表演,一边朗读,体会发现时的“惊讶”与“小心翼翼”。感受有所得的欣喜。同时,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也非常的实用,通过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及师生互动朗读,让学生在肚中感悟,读中悟情,同时也尊重学生朗读中自身体会的表现。
3、创设一种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方法,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创设情景”尤为重要。于是我在教学中恰好其分地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如:利用手中的镜片引发学生提问;让学生亲自的玩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对“责备”、“激动”、“半信半疑”、“目瞪口呆”等词用动作方式的理解来帮助他们更快地熟悉当时的情况,体会父亲与孩子的不同表现。并运用你们来当“父亲”和“儿子”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融于情景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感受文中的乐趣。
4、让孩子从平日里自己的活动进行思考,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简单地两个问题:
(1)你还知道哪些发明是孩子们在小时候玩中发现的?
(2)你在平时玩耍中有这样惊奇地发现吗?
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乐于表达的愿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中我真正体会到孩子们那种乐于思考,乐于观察的能力。
5、对于最后的一个自然段的学习上,如果能直接利用真实的天文望远镜对学生进行直关的观察和体验,相信那些繁琐地提问在此是多此一举。
篇5:西师大版《玩出来的发明》的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玩出来的发明》的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玩出来的发明》一课。课文不难,孩子们学起来很容易。学完本课过后,文中内容却让我引起了深思……
前些年看过很多的报道,中国孩子在参加世界的大赛时,理论绝对是第一名,可是当在比赛操作时,中国的孩子和别的国家的孩子的差异就表现出来了,如今到了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又有多少人真正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呢?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另一层美丽的.外衣罢了。试想,假若我们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像文中的那位父亲一样,对孩子的爱好不横加干预,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那中国的发明家肯定会更多;假若我们的老师、家长像文中的那位父亲那样,对孩子的话即使是“半信半疑”也总比一竿子打死的好。其实我们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他们的才智往往断送在我们这些自认为比他们知识丰富的大人身上。
中国的教育就是大人以自己的经历来作为孩子的教本,希望他们能顺利地学习,顺利地考学,往往都是按照自己给孩子设定的方向让他们为之而努力,有时候我在想,这真的对吗其实更多的时候我认为我们大人们可以放放自己的手,让孩子们自由地去发展,去探索。可领导要的成绩呢?中国的应试高考呢?我们能跨越过去吗?难哪!
篇6:精选我的发明教案优秀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创造发明的经历,使他们感受到创造并不神秘,尝试创造发明的无穷乐趣。
2、同学参与创造发明的实践活动,学习发明创造的方法。
3、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和必备的精神与品质。
二、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搜集科学家和学生身边发明创造的故事以及有关创新发明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可见资料展示发明家的小故事,创新发明作品数件。
三、活动内容
(一)实例激趣,引出课题—小小发明我也行。
1、出示没有拉环的罐头和有拉环的罐头,让学生寻找差异。(拉环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打开罐头盖子,教师现场演示。)
2、学生交流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以及身边发明的实例。教师讲授精彩的发明故事,如美国画家李浦曼发明带橡皮的铅笔……
(二)展示学生创新作品。
小组讨论,学生谈感受。结合发明家创造发明的实例,引出学生容易理解的“缺点改进法”和“希望列举法”。
教师小结:找出物品的缺点并改进,使它使用更方便或者功能更完善,就是一个有用的小发明,生活中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使它更加完善,就是一件富有价值的创造活动。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这些都是大人的事情,是生产厂家的创意,其实不然,有很多小朋友,也可以有发明创造。 启发学生“现在生产的一些生活学习用品,和以前的比一比,哪些使用更方便?是经过改进的?”(如果一时想不出来,就先从文具盒里找。)
(三)分小组对同学们所使用的书包展开讨论,看看自己的书包哪些方面使用比较方便,还有哪些方面有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小组先交流)。
改造“书包” 它的缺点:
我的初步设想:
全班交流发现的缺点以及初步的改造设想。
(四)小结:从刚才的体验中,你知道了什么?(发明创造很有乐趣,也并不神秘,小小发明我也行。)
四、教师总结:
人类因为有梦想,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因为想飞得更高,所以发明了飞机;因为想听得更远,所以发明了电话„„生活是这些发明创造的源泉,只要善于抓住线索不放,认真思考,追根到底,挖掘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会获得令人欣喜的创新发明。
关文章:
1.小学三年级语文《电话的发明》教学设计示例三篇
2.小学五年级语文《他发明了什么》优秀教案三篇
篇7:《玩出来的发明》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毖Щ岜究紊字,会写课后的字,理解新词,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2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发明望远镜的故事。
3敝鸩窖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乐于创造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字学词,积累词语,体会“生活处处有创造”。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一块老花镜片和一块近视镜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苯沂究挝奶饽浚齐读课文题目。
2笨吹奖究慰挝奶饽浚你有什么疑问?(“玩出来的发明”发明了什么?)
3毕衷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齐来学习这篇有趣的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苯淌Γ涸诳挝睦镉幸恍┠吧的汉字娃娃,大家有信心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吗?现在,我们就去认识它们。这些陌生的汉字娃娃在课文里和大家捉迷藏呢,请小朋友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他们勾画出来吧!
2鼻氪蠹以谘习小组内用各种方法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3毖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有多少好朋友(生字娃娃)。
4闭页鋈菀锥链淼淖郑提醒大家。
5闭谘谏字一小部分,考考大家认不认识。
6背鍪玖娇闷还树,摘下认识的字苹果,分组摘,看谁摘得多。
7苯淌Γ喝鲜炝松字娃娃,你能读通顺课文吗?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掉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
8碧嵛剩憾亮丝挝模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弊杂啥量挝模读得正确、流利。
2碧岢霾焕斫獾拇视锕惨椤
3笔鸵山饽选
教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现在有谁能回答了?并说说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教师:那小男孩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这一段的内容表演给大家看呢?
教师指导表演,演示事件过程。
4毖习课文第3~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第3~5自然段。模仿爸爸的神态、语言、动作,体会爸爸充满爱意的“责备”和小男孩“激动”的心情。引导评议。
教师小结:你们看,小男孩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了眼镜的奥秘,爸爸根据这个发现,通过反复实验做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伽俐略由此发明了天文望远镜。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牛顿,一次,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他头上,他感到奇怪:为什么苹果不往天上飞而往地下掉呢?经过研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5蹦愣亮苏飧龉适掠惺裁锤惺苈穑
教师:如果你们都像这个小男孩一样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大家还会发现更多的奥秘。
6蹦阍谕嫠5墓程中有什么新发现吗?
四、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1北究斡8个生字要求会写,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请说给你的同桌听。(可用加一加、比一比、数笔画等方法记生字。)
2彼能帮这些生字娃娃找朋友?(扩词练习。)
3痹谡庑┥字朋友中你最有信心写好哪些字?你觉得应该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笔樾瓷字,老师个别指导。
5逼兰郏和桌互评,集体赏评。
五、拓展延伸
课后收集关于发明的故事,利用活动课的时间,举办一个小小的故事会。
附:板书设计
玩出来的发明 重叠 留心生活 惊呆 望远镜
[《玩出来的发明》教学设计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篇8:北京版《我想发明》优秀教案
北京版《我想发明》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巧:
1.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
2.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课件演示相互结合。
态度情感价值观: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难点:
1.能够结合课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些什么和有什么用处,然后写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识字,正确认读字词,正确读文,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我想发明……》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困)
生汇报:爱迪生发明电灯……
理解发明的含义:服务人类,对人类有益,帮助人类解决困难。
二 、新授。
1.汇报预习内容。
(1)生字、词的记忆理解:馆、尘、染易错。
(2)自然段的理解。
(3)同桌读课文,填写107页的表格。
(4)指名汇报。
三 、再读课文。
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发明什么,那我们默读一遍课文,把你觉得很有趣的句子画出来,画完自己放声读一读。
体会每个人发明的用处。
四、质疑。
五、作业。
抄写生字组词,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生字较多,生字的笔画也较多,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要格外的用心,但是从课上的检查情况来看,有好几名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导致课上的学习效率不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项发明什么和他有什么用处,然后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默读课文
回忆课文中讲了谁的,什么发明?(困)
二、新授:
1.再读你喜欢的发明,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发明?
2.汇报
(1)读“科学树不但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污染,而且还给市区增加了新的景观。”
理解“减少……增加”的含义。
(2)用“减少……增加……”说句话。
(3)填空:
科学数能够 能够 还能够
科学树可以 可以 还可以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4.自由发言,并出主意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5.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吗?
6.小结:我们只要有好的创意,加以尝试就能有好的发明。“……”很多的发明靠每一个去
尝试实现。
三、作业。
1.造句。
2.填空。
3.写一个你的设计发明。
板书设计:
29 我想发明……
表哥 人行道自动化 方便环保
表妹 电动垃圾箱 方便环保
我 种植科学树 美化、净化环境
篇9:《电话的发明》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联系的发生有很多种,你觉得最普遍的是哪种?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话的'发明。
3、板书课题:《电话的发明》(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①齐读第1自然段。
②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3)在小组中学习:
①指名接读课文2――8自然段。
②在小组中接读2――8自然段,讨论: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③指名说说。
④齐读2――8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自由说说: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②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1、通讯
热爱科学
篇10:《电话的发明》教案
勇于探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偶、艰、检、效、导、另、悦、启、配、拆”11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出示11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偶、艰、检、效、导、另、悦、启、配、拆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偶然、检验、悦耳、启发、欣喜若狂、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11、通讯
篇11:纸的发明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说出纸的发明经过。
4.知道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5.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预习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把握文章大意,理清纸的发明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纸是怎么发明的,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难点:从纸的发明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远古时代没有纸。商朝时,人们将字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这就是最早的古文。周朝时,人们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为原料造纸。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借助工具书,熟悉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对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伟”左窄右宽,右边的“韦”第三画是横折钩。
“册”左右疏密宜均匀,“册”的第一、三画是竖撇。
“存“的第一笔和第三笔要写得稍短点。
易错提示:
“社”的部首为“礻”而不是“衤”。
3.多音字。
累:léi:累赘li:积累lèi:劳累
鲜:xin:鲜明xin:鲜为人知
4.理解下列词语。
贡献:对国家、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
创造:发明、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事物。
(例句: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铸刻:在金属上刻、铸文字。
(例句: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金文。)
携带:随身带着。
(例句:图书馆禁止携带宠物进入。)
蚕茧:蚕吐丝结成的壳,椭圆形,蚕在里面变成蛹。
(例句:蚕茧是织造丝绸的原材料。)
篾席:竹篾编的席子。
(例句:夏天躺在篾席上很凉爽。)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讲述了纸的发明过程。
2。组织交流、讨论,明确各段的大意:
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自然段: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及其特点。
第三自然段:麻纸出现的时间及其特点。
第四自然段: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掌握了部首查字法,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下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重点讲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一节课上,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本内容,一起来看看纸的发明的过程,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纸的发明有什么意义?
明确: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并让学生探究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引出“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与“造纸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文字的呢?
方法一: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方法二: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方法三: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特点:笨重、不方便)(拓展“学富五车”的故事)
方法四:把文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特点:轻便、价格太贵、不能普及。)
3、最初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材料?有什么特点呢?
明确: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4、人们想要书写文字,可是这些“纸”不是贵就是重,不是少就是粗糙,怎么办呢?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蔡伦)
5、能够书写的纸是怎么发明的?
明确: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强调“改进”一词,意思是改变某种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强调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使学生明白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6、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是怎样造纸的?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7、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后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呢?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这既是新造纸术的优势,也是它得以传承的原因。)
(知识拓展:蔡伦曾被封为“龙亭侯”,所以这种纸也被称为“蔡侯纸”)
8、下面来总结一下人们都用了什么来记录文字?都有哪些特点?
记录文字的工具特点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笨重、不方便帛轻便,价钱太贵麻纸粗糙、不便书写蔡侯纸既轻便又好用,原料易得,可大量制造,便宜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照时间顺序)
9、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说一说蔡伦发明的这种纸都传播到了哪些地方?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10、速读课文,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回忆首段段意,看看首尾两段有何异同?
明确: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相同之处:都是在讲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不同之处:首段简单,尾段更详细。
像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相同的内容,就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
11、外国人懂得造纸术比中国迟一千多年,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12、完成课后习题1。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本文的中心思想)
明确:这篇课文写出了纸的发明过程,以及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赞扬了我们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表达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仰。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纸的发明
纸发明以前——甲骨、青铜、竹片、木片、帛
西汉时期——麻纸出现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写作手法:首尾呼应
篇12:《纸的发明》教案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填空: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
3、根据课后习题1的图表,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3)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帛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竹片——帛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3自然段。
7、师生对读1—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纸棉絮和麻做成的蔡伦树皮和破布为原料西汉时代的纸轻薄便宜比较粗厚价钱有点贵一千九百多年前
(3)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它以树皮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五、拓展说话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2、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你知道下面纸的新鲜事吗?》《生活中处处有纸,你相信吗?》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篇13:《纸的发明》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保存、欧洲”等词语,积累多音字“累”“鲜”。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以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纸,我们的课本是用纸做成的,我们的书写也离不开纸。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学生自由发言)大家了解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纸的知识。(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近义词辨析: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齐读。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纸的发明”的。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那时候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竹片和木片上,后来就在帛上写字。
(3)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板书:麻纸)
(4)我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了纸。(板书:纸蔡伦)
(5)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4、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从这五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发明的过程以及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种类时间用料优点缺点造纸术发明以前帛麻纸。
2、结合上表,研读第4自然段中蔡伦造纸方法的句子,并将其与之前人们所使用的“纸”进行比较,想一想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通过对比,用蔡伦的方法造的纸,轻便好用,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3、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对纸的广泛用途的了解,想一想、说一说:造纸术到底是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中纸的重要作用,以及课后“资料袋”部分的内容,更好地体现纸在各领域中无法替代的作用。
4、为这一发明作出贡献的人是谁?(蔡伦)
5、句子探究:(课件出示: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交流:把句子中的“之一”删去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中国的伟大发明还包括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师引导:所以说明性的文章用语一定要准确,“之一”一词就体现了这种准确性。
(3)举一反三,思考:“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一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能,因为造纸术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6、延伸交流:现在由于人们不注意节约资源,造成了大量纸张被浪费,针对这一现象,你们都有哪些好的建议?学生自由交流看法,教师适时补充出示关于“再生纸”的资料(废纸被回收后重新造成纸),同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数字化形式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
三、记忆生字,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术伟录册保存约验阿欧洲社
(1)小组交流:怎样写好这些字?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重点指导。(“术”最后写点,“社”先写点。)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学板书]
10、纸的发明
竹片:笨重
帛:轻便、太贵
麻纸:粗糙不能普及
蔡伦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传承下来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对比阅读蔡伦发明的纸和他之前的那些纸,了解蔡伦纸发明的伟大,以及被传承普及的原因。我通过设计表格、对比阅读、课外知识拓展等,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足之处在于今后要善于表扬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
【《玩出来的发明》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1.《纸的发明》教案
3.发明作文
8.发明作文300字
9.发明机器人范文
10.发明英语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