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绝招》课文及教案
“白企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绝招》课文及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绝招》课文及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三年级上册语文《绝招》课文及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绝招》课文及教案
《绝招》课文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绝招》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以及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前准备】发动学生准备自己的绝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图片。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
2、拿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在北方的山村中,有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绝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⑴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划出有关的词句。
⑵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⑴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出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
⑵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⑶我读懂了奶奶的绝招是做饺子。
⑷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出示句子: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⑸小柱子开始不是表演了个倒立了吗?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分角色朗读小柱子与奶奶之间的对话)
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练的,在练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请教、持之以恒的。
3、看了三个伙伴表演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刻苦练习,坚持不懈。
五、拓展
1、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把自己的绝招也在小组内向伙伴们展示展示吧,让我们来个绝招大比拼,看看谁的绝招最绝。
2、抽生上台表演展示。师采访:你这个绝招是怎么来的?
3、孩子们表演的绝招可真棒啊,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让我们的绝招更上一层楼吧!最后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绝招》教学反思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课文描写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讲的是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第一次输了,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自练习绝招。结果,在他的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这节课我以各式各样的绝活图片导入,从而引出课题并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绝招”,然后引导孩子们根据本课“阅读提示”自学。首先,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孩子们都比了哪些绝招。其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习。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板书了小伙伴们两次比赛的绝招,然后让他们去文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绝招的句子,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找到描写绝招的句子,如:“三胖挺着大肚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二福曾经练过武术……..伙伴们就禁不住叫起好来。”我顺势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部分小朋友能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如:有小朋友抓住了三胖表演绝招时的动作“挺、鼓、瞪、憋”,但我没有深层次地引导,只是停留在表面,如果当时告诉他们在自己写文章时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的话,我想孩子们的习作水平会有所提高。
在重点理解小柱子绝招时,虽然孩子们通过奶奶的话体会任何本领都是要通过勤学苦练的,但我对绝招的有用性只是一笔带过,如果当时我引导学生们说一说,为什么要练有用的绝招?哪些绝招没用?哪些有用?让学生明白要练最有用的绝招,那么效果可能会更好。最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孩子们第三次比赛绝招的情景,到下课我才记起阅读提示语中让孩子们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如果能把想象第三次比赛的情景换成想象小柱子练绝招时的情景,就紧扣主题了。
自己上完这堂课,没发现任何的亮点,甚至有重新上一次的念头,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我要更加周到到思考,更加认真、仔细地研究教材,哪怕他只是一篇略读课文。
篇2:课文《绝招》教案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出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形象鲜活欲出。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一个代表,很多学生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课文还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这是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的一种认同,对学生很有启发,也是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4、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整堂课流程顺畅,教学重难点把握得好,是一堂成功的课!)
一、理解“绝招”
师:同学们,上面这篇课文写了同学间的争吵,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发生在小伙伴之间的趣事。那到底是什么趣事呢?我们就一起走进新课《绝招》。
(板书)
(生齐读课题)
1、理解“绝招”的意思:
师:那谁能说说绝招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令人叫绝的招术或说本领)
2、课件出示:
几种绝招:骑独轮车、顶球、倒立、悬空书法等。
(这里的图片展示的好!形象地展示出了各种绝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先介绍几种绝招给你们!看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找“绝招”
师:那我们文中发生了关于绝招的什么趣事呢?我们先解决眼前的字词障碍物,才更有把握地读好课文。
1、拼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
难读或易读错的字。重点正音:
tǐng biē sāi dèng shù mǔ
挺着 憋气 腮帮子 瞪着 竖起 拇指
chēng niān xiàn zuàn gān gà
撑开 蔫蔫 铲馅 攥饺子 尴 尬
(建议加上“撒” “调换花样” 因为这两个学生更容易读错 ) 5
2、自学课文:
师:自由读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但是要边读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
读读找找:
⑴ 文中主要写哪几个孩子在比试绝招?
⑵ 他们各比试了哪些绝招?
师:现在打开课本第64页16课,开始自由朗读。
3、指名回答问题,相机分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错的字音:
生答:主要写三个孩子在比试绝招,他们分别是三胖(第2段)、二福(第3段)和小柱子(第4段)。
(板书)
师:这时,小柱子怎么样?
(感到很羞愧,觉得自己太丢人了,低下头撒开腿跑了。)
师:小柱子真的就这样跑掉了,再也不跟伙伴们比试了吗?(没有)那第二次比试中我们的小柱子是怎样表现他的新绝招的呢?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生读第13、14、15段。
三、体会“绝招”的来之不易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6~12段,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谁的话对他起决定性的意义。
师:这下,原本在比试中失胜的小柱子,怎么突然有了这么一个绝招阿?咱们先去看看小柱子第一次比试后发生的事就明白了,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朗读第6—12段。
课件出示:
读读想想
⑴ 谁给了小柱子启发?
⑵ 小柱子是怎样练出他的绝招的? 3
2、指名交流反馈:
课件出示:
奶奶说的话: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
⑴ 指名读。
⑵ 说说读懂了什么?
(绝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靠练出来的)
⑶ 指导朗读:
(读出奶奶的用心良苦)
⑷ 师:那小柱子明白奶奶的话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第11段)
师:既然他想出了主意,那他是怎样练他的绝招的呢?
课件出示:
句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
⑴ 自由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课文中并没有把小柱子练绝招的过程写下来。)
⑵ 想象:
小柱子是如何练绝招的。
(这环节号,但是似乎只把学生引入了“暗暗”练,还没完全体会如何克服困难,持之以恒。有待自己进一步思考!)
⑶ 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⑷ 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
3、学生自由读两次比绝招的段落,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四、说说自己的“绝招”(拓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你是怎样才有这些绝招的?你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会
怎样把这个本领更上层楼?
(这里没有及时把学生将“绝招”和“特长”等同的误区里拉出来)
(或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为语文园地四的习作训练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
因为郑老师去参加课堂教学评比了,所以这节课只有金老师来为我做阵,我还是一样泰然自若,老师给我的评价也很好,教态自然,流程顺畅,教学重难点落实得不错,是一堂成功的课!他总是先扬后抑!
前面的流程下来都很顺畅,但是到了课外延伸时,纪律有些混乱了,因为他们不知觉中把“绝招”和个人特长等同起来了,所以一直拿同学间的特长来当绝招在相互推荐,而我却没有及时纠正。就“绝招”这定义,我也困惑了很久,该怎么样灌输给学生其意义,也想到学生的这种误解但只顾着强调“练”,没有更多地去强调在于“独一无二”。但是也有人说要强调并不是那种杂技类的绝活才是“绝招”,只要在某个范围领域内,是独一无二的就算是!所以,该重点反思的是自己并没有吃透教材,模棱两可时给学生灌输,这应该是个大忌吧!
篇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理解文中部分难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富、饶”等12个生字,能读正确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深蓝、杏黄、交错、高低不平、各种各样、懒洋洋、披甲、威武、成群结队、飘飘摇摇、颜色、茂密、肥料、祖祖辈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2、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3、(课件出示3)字幕: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4、学生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了解到什么?
5、(课件出示4、5)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板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指名读这段话。
(2)思考:本段共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
第1自然段共有两句话。第1句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第2句概括介绍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的地理位置。
(4)引导学生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5)引导学生借助地图了解“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单指某一个岛)。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课件出示6)
(1)回忆复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回忆复习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3)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3、小组合作学习,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4、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课件出示7)
富饶 优美 瑰丽 岩石 海参 大龙虾
划过来 挺威武鸟粪 祖辈 建设
有深有浅 交错 鼓起 数不清 厚厚的 宝贵
(1)本课生字较多,可布置学生预习,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有关词语。
注意读好平舌音“错”,翘舌音“参、设、数、饶”,前鼻音“岩、粪、浅”,后鼻音“挺”。
“海参”的“参”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里读shēn,它还有两个读音是cān和cēn。
(2)识记生字
你有什么办法识记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优瑰虾挺饶
形近字辨析:叁一参没一设措一错金一宝福一富
组词扩展:数学宝贵鸟粪祖辈威武划过来
(3)指导书写
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以左右结构的为主。但这些字左右两部分大小的比例,高低、宽窄都不尽相同,要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课文中的例字。
“优”“错”“挺”“浅”要写得左窄右宽,
“虾”“鼓”“数”要写得左右均衡。
课文中还有几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提醒学生写“岩”的时候,“山”“要变扁,“山”写在横中线的上方;“石”要变短,写在横中线的下方。“贵”字的上半部分要写得扁长些,最后一横也要长。
篇4: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给老师以掌声,给听课老师掌声,以表示欢迎,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2、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使一个女孩改变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是谁?(英子)
二、文本对话,感受掌声魅力
1、请轻读掌声前的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
(1)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
(2)英子立刻把头低下
(3)英子犹豫……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3、你们心目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写?
4、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5、采访同学们,你为什么给英子送去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时她一摇一晃走下讲台,这与刚才走上讲台感觉一样吗?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如果没有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
四、课外延伸
1、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快来读读,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给英子回信
3、老师赠言
篇5: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课文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写英雄儿女守卫祖国的南大门——西沙群岛。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感受西沙海岛风光的美丽;二是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一般人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三、教学建议
1、本课讲到的海产品较多,课前可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展览或搜集有关图片、标本。预习时要让学生查字典理解有关词语,通读课文,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本课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语句,用词准确,写得生动形象,可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体会意思。
(1)“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群岛”是一群岛屿的合称,岛屿只是许多小岛的合称。“南海上”是说西沙群岛的位置在南海。“海防前哨”就是海防的前沿哨所。全句说西沙群岛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
(2)“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一句讲海水的色彩和海底的地形有关。海底是山崖,海水浅,颜色就淡一些;海底是峡谷,海水深,颜色就深一些。所以从整体看,海面就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3)“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海里的鱼非常多,并非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用“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来讲鱼多,显得很恰当,也很形象。
(4)“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这一句讲西沙群岛的鸟非常多,鸟儿是这里的主宰。鸟多,鸟蛋多,鸟粪也多,生动形象地作了描述。
(5)“岛上的英雄儿女日夜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可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西沙群岛,了解西沙群岛所处地理位置。再联系整个祖国的地图,理解“海防前哨”“南大门”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因为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端,是“海防前哨”,所以把它比作祖国的“南大门”,岛上的军民守卫着西沙群岛,不让敌人侵犯,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3、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几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是怎么连起来的。例如第六自然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几句话的思路是“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4、加强朗读与背诵。课文语言优美,朗读时,要边读边欣赏,熟读成诵。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为朗读指导重点。第二自然段是对海水色彩的描写,朗读要带着欣赏、赞美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感受海面的瑰丽风光,可采用配画、配乐朗读的方法。第三、四自然段,学生会带着极大的兴趣,去读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色彩鲜艳的鱼和外形奇特的鱼。
指导背诵,要以理解为基础。如第四自然段,要知道每句话分别写什么。第二句比较长,含四个分句,都用“有的”开头,写的是鱼的外形特征。依次写鱼的全身、头上、周身、眼睛和身上。可以把这几个词提示出来练习背诵,背好第二句,整段文字的背诵就不难了。
5、积累与运用。通过朗读、观察,在对课文内容了解与欣赏的基础上,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再让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摘抄了哪些词句。
6、识字写字。本课生字较多,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分析、识记字形,练习把字写好。
“哨、插、守、设”读翘舌音,听学生读书时,要注意是否读得准确。要着重指导“插”字的笔画笔顺。
7、课后读读有关海洋生物科普读物,收集资料图片。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篇6: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给老师以掌声,给听课老师掌声,以表示欢迎,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2、正是同学们的掌声,使一个女孩改变了,这个不幸却又幸运的女孩是谁?(英子)
二、文本对话,感受掌声魅力
1、请轻读掌声前的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抓住重点词句)
(1)她很文静……最后一个离开
(2)英子立刻把头低下
(3)英子犹豫……
2、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英子,此时你心理会怎么想?
3、你们心目中的英子应该是什么样的?课文怎么写?
4、是什么力量让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5、采访同学们,你为什么给英子送去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6、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此时她一摇一晃走下讲台,这与刚才走上讲台感觉一样吗?如果你是英子,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如果没有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
三、总结升华
四、课外延伸
1、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快来读读,从信中你知道了什么?
2、给英子回信
3、老师赠言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教案
篇7: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课文1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课文2金色的草地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寻找蒲公英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板书课题)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一本正经、谢寥(liào)沙、绒毛、假装、钓(diào)鱼
观察、花瓣、合拢(lǒng)、手掌、有趣
三、读书感悟
1.第1自然段
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学生思考讨论后指名朗读相关的课文(第一自然段)
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蒲公英,多年草本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2.第2自然段
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演。
c.同桌练习后指名一对同桌学生上台边说边演。师生共同评价后,再推选一对学生表演。
d.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四、学生描述。
e.谁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2自然段,把这兄弟玩乐的情景生动地描述出来?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一、二段
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每段大意。
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
1.窗前的一大片草地因为开满了蒲公英而成了金色的草地,当有花结籽吐絮的时候,“我们”兄弟俩就可以摘下带絮的种子吹着玩。读着读着,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随着妈妈给它装的白色降落飘起来了,飞得很远很远??多美的景致啊!还有更有趣的事呢,我还发现这草地会变色呢!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
a.学生读课文。
b.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
c.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草地就;
中午,花朵,它是,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草地就。
d.谁可以不看提示,自己解释?
e.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a.齐读第4自然段。
b.我们大家都爱上了蒲公英,蒲公英仿佛是通人性的。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切不恰当?
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
三、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人类是大自然的子女,回到大自然去吧,在那里你会找到欢乐!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四、完成作业:
1、熟记田字格中的字。
a.默读田字格中的字,想想自己分别怎么记住它们,然后交流。
教师着重提示以下几下字:
“耍”,上面是“而”,不要写成“西”下少一横的形状。
“绒”,左边是“纟”,右边是“戎”,“戎”字左下不是“廾”。
“钓”,右边是“勺”,不是“勾”。
“瓣”,中间是个“瓜”,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些。
b.学生描红,然后抄写。
2、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课文3爬天都峰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篇8:三年级《绝招》课文原文
三年级《绝招》课文原文
村东头的大树下,四个孩子在比“绝招”。
三胖腆着大肚皮说:“咱们看谁一口气憋的时间最长!”结果一个个先后都撒了气,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能憋比别人多两倍的时间。伙伴们都竖起大拇指,连声说:“绝招,绝招!”
福音站起身,空翻刚来一个,伙伴们的拇指早伸出来了。
杨苗子伸出两只手,大伙知道他这一手也是独一份,每次当他把手指倒着踒到手腕上,连村里的大人都围上去看,觉得新鲜。
三个人表演完,都把目光投向瘦小的小咩子。小咩子的鼻尖出了汗,不知是谁说了句“鼻子尖出汗,一辈子白干”,他听了更觉得自己窝囊,忙低下头在鼻子上抹了一把。表演什么呢?他想起在家翻过眼皮,能把妹妹吓得直捂眼,就用双手掰了半天,把眼皮翻了过来,两个红包包一动一动的。
“嘿,那叫什么玩意儿,看我的!”杨苗子用手在眼上一抹,两个眼皮就翻过来了。果然比咩子的利索。
小咩子又想了想,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一撑,双脚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福音给他来了个不靠树的倒立!
小咩子觉得自己太丢人现眼了,偷偷地把眼泪咽到肚里,跑了。
小咩子蔫蔫地进了屋,见爸爸正在算帐。他坐在炕上,愣愣地看着爸爸。忽然他发现爸爸打算盘从来不用眼睛看,两眼只是盯在左手翻的帐本上。这也够绝的了,自己在学校学珠算时,眼睛盯着,手指拨着,嘴巴念叼着还出错哩。难怪爸爸是全区会计中帐目最清的一个!如果自己有这么个绝招,今天也不会丢人呀!
他感到肚子有点饿,进了厨房,从厨柜里掰了半个馒头啃着,见奶奶在包饺子。呀!奶奶这一手也够绝的,她一只手拿着小竹板专管铲馅儿,另一只手拿面皮专管攥饺子,不但攥得快,而且饺子圆鼓鼓的十分好看。要是自己会这一招,也能震他们一气!于是,他夺过奶奶的小竹板,照奶奶的样子攥,谁想到馅全跑出来了!
他问奶奶:“您这招是怎么会的'?”
奶奶要过竹板,说:“什么招啊?”
“您一只手攥饺子,还这么快?”
“嘿,”奶奶边攥饺子边说,“这是硬逼出来的。过去你奶奶是伺(cì)候人的,一个人要做二十来个人的饭,人家还要求调(diào)换花样吃,这么着,天天就得往快里练……”
小咩子不等奶奶说完,就说:“我爸爸为什么打算盘那么快?”
奶奶说:“那也是练出来的。你爸爸刚从学校出来那阵儿,也算不好,天天练到半夜,慢慢熟了,就快了。”
“那……”只要他听明白了,不管奶奶想不想往下说,就接着问另一个问题。他问奶奶:“三胖、福音、杨苗子的绝招是怎么得来的?”
奶奶说:“有的人,生来就特别,别人比不上。三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足;杨苗子从小骨头就软,长大了手骨还软乎乎的;人家福音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见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体操?”
咩子觉得奶奶说得在理,看来自己想得到绝招,只有练。练点儿什么?晚上他躺在炕上还在想,想着呼呼地睡着了。
第二天上学,想起昨天大树下的丑事,小咩子还是那么不好意思,好像全班同学都知道了似的。他低着头,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数学老师举出一张“12×15”的口算卡片,他也没看见。
老师把他叫了起来。他的脸“唰”地红了,一直红到脖子根儿。他在脑里里列开了竖式,结结巴巴地说:“得150。”同学们笑了。老师让他坐下,并且说了两条,第一批评了他听讲不专心,第二批评他口算不过硬。小咩子听了一愣——我为什不可以练这一招呢?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小咩子没有一天忘记大树下不光彩的表演,暗暗地在练自己的绝招。
学期结束了,出奇的事情发生了:期末数学考试,小咩子交了第一卷,而且没出一点儿错。
暖屋里,炕头上,四个小伙伴又想起比绝招了。虽然只有福音来了个双臂倒立外加“蝎(xiē)子爬”,别人都没拿出新鲜招儿,但一个人表演后,别人还是学不来,也只好承认是绝招。又轮到小咩子了,三胖挤着肉泡眼说:“小咩子,今儿个你不会给我们学个羊叫吧?咩——”他自己先学了起来,逗得几个人都笑了。
篇9:《绝招》三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绝招》三年级语文优质课教案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绝招》
1、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2、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3、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设计意图:从启发谈话入手,诱导学生理解课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细读课文作好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
(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明白课文蕴含着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练习生活谈谈对“绝招”的认识,升华了小学生的情感。引导小学生采访周围人物的绝招,这就把语文教学生活化了。
【教学反思】
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只有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感悟、体验并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才能在得到语言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学”是研究性的探究活动。“学”是一个对信息不断整合、加工改进的过程,学的方式有很多,收集、整理信息,查阅资料,与他人交流、研讨、争论,等等。“学”也是一种交往,应是信息的交汇。在课堂上,为他人提供信息和采集来自他人的信息都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在自助与互助的课堂教学中,对以往经验的提升,对事件现象的剖析,对人物形象、人物特点的评价,都会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语文方法和思想,从而使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成为儿童不可或缺的能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儿童时期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将会导致他今后的生活方式。”我认为今天的课堂不应是以学会为目的的课堂,而是应以会学、掌握方式方法、获得人生体验为目的的课堂;是促使人人获得不同发展的课堂,因而应该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都能形成自己的学习观。
因此,本设立力求使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的语文文字的理解,产生情感的共鸣,感悟生活的智慧,经历语文知识“再创造”,明白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巧妙地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对刻苦求知产生一种价值认同。
篇10:三年级下册语文《绝招》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绝招
①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绝招?课文讲了谁的绝招?谁的绝招最绝?)
②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主人公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镇”住那些小伙伴。结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果然出奇制胜,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绝招,太绝了!’”
③大家想知道他们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
2、讨论:
①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
(三胖的绝招是憋气,二福的绝招是空翻,小柱子的绝招是算数学题目。)
②谁的绝招最有用?(小柱子的绝招最有用。)
3、小柱子的“绝招”引来了大家的赞叹,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
读书时要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课文中画出来。
2、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
3、讨论:
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②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③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那位小朋友的绝招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对小朋友的言行作出自己的评价。)
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
1、什么是绝招?
2、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觉得自己“太丢人了”;
3、小柱子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奶奶说,二福的绝招是天天跑体育场练出来了。他认为奶奶说的话在理,明白了经找是靠苦练出来的。)
4、他练习了什么绝招?
(两个不过百的数做乘法,算得快、算得对。)
5、为什么“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
(小柱子的“绝招”出奇制胜,“镇”住那些小伙伴。大家都十分佩服,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
6、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相关段落,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讨论,从中体会小柱子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
7、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①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自尊,好强,不服输。)
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
8、阅读了这一篇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
(只要勤学苦练,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要练,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
五、拓展练习、增加智慧
1、引导学生续编故事: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展开想象,练习写一段话。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本领可以称得上是绝招?
3、你佩服周围谁的本领或技艺,可以问问他是怎么练成的,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学一学。
篇11:三年级下册语文《绝招》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写清楚练绝招的过程中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
2、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初步学习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口头引导,不做技能训练)。
4、自觉运用目标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灵感碰撞
(板书:“绝招”)
谁知道,什么是绝招。
(生活中、学习上的与众不同的本领,有天生的,也有练成的)
昨天马老师告诉我一个秘密:我们班同学练了许多绝招。是不是啊?今天,教室里来了许多陌生的老师,她们来自天河区的另一间学校,和我一样,都是想来见识见识你们的绝招。然后,还想让自己班上的同学和你们比绝招呢。你们对自己有信心吗?
二、头脑风暴,打开思路
1、你有什么绝招?静静地想一想,在作文纸上用符号快速记录下来,看谁想得多:(学生记录)
2、指名发言:
指导:你的绝招是什么,取个有意思的名字。
(绝招:生活中的、学习上的)
在黑板上随机板书。
三、对话平台,指导表达
1、全班交流(1~2个):
这么多的绝招,你们对哪个最感兴趣?(指名说)还有谁也对这个感兴趣?你们想知道什么?(是怎么样的?怎么练的?练的时候有什么体会?如何发现自己的绝招的?)
──板书
指名说,其余同学认真听,要求:听完后扮记者采访,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小组交流。学生轮流讲,互相提问,互相补充。
四、记录思维轨迹
说绝招说得很棒,写绝招你们一定更棒。在动笔写作之前,把要写的内容想清楚可重要啦。请你静静地把“练绝招(发现)”的过程在脑海中“放一放电影”,尽可能“放”长一点,“放”出来的画面越清晰越好。一边“放”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们画下来(简笔画或符号记录)。
五、目标定向,完成习作
篇12:三年级下册语文《绝招》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3、激发努力学习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重点:
从文中明白题目“绝招”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讨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平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可以写一写。
篇13:《绝招》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绝招》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谈话导入
1、导入:
同学们,先来欣赏图片。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
2、拿什么是绝招呢?
(绝招是自己最拿手的本领,如,弹钢琴、吹笛子、舞蹈、唱歌、做菜、洗衣、武术、甚至其他独特的本领。)
3、在北方的山村中,有一些小朋友也在比绝招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6课《绝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3、谁来告诉大家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三胖、二福、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
三、根据阅读提示,细读感悟
1、他们都比试了哪些绝招,是怎么比试绝招的呢?请大家根据阅读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⑴ 默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勾划出有关的词句。
⑵ 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⑴ 我读懂了三胖的绝招是憋气。出示句子:
三胖挺着大肚子……让我们一起读读三胖表演的句子,齐读
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因为他长得胖,气量比别人大,所以他靠的是先天的禀赋,也就是生来就俱备的能力。)
⑵ 我读懂了二福的绝招是空翻,他的绝招是怎么来的?
(人家二福那是练出来的,你没见他,天天跑几里地去体育场学武术。二福是靠自己的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练成的。)
⑶ 我读懂了奶奶的绝招是做饺子。
⑷ 我读懂了小柱子的绝招是做乘法口算,板书:口算,出示句子:轮到小柱子了,他蹲在炕上……齐读,你从哪里体会到这个绝招很绝?抽读,读出对小柱子的赞叹。
⑸ 小柱子开始不是表演了个倒立了吗?他为什么还要练乘法口算的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
(小柱子和小伙伴比本领,没能取得好成绩,感到很羞愧,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于是他暗下决心要挽回面子,要练一种绝招。)(分角色朗读小柱子与奶奶之间的.对话)
出示句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想象一下:小柱子是怎么练的,在练的过程中,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请教、持之以恒的。
3、看了三个伙伴表演的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觉得绝招是怎样来的?
2、小结:
绝招有的是先天的禀赋,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板书:刻苦练习,坚持不懈。
五、拓展
1、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绝招,请大家把自己的绝招也在小组内向伙伴们展示展示吧,让我们来个绝招大比拼,看看谁的绝招最绝。
2、抽生上台表演展示。师采访:你这个绝招是怎么来的?
3、孩子们表演的绝招可真棒啊,希望大家在今后能刻苦训练,坚持不懈,让我们的绝招更上一层楼吧!最后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板书设计】
16* 绝招
三胖 憋气
二福 空翻 刻苦练习
小柱子 口算 坚持不懈
篇14: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
一、 课题:《瀑布》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叠、涌、喻、尘、丈、仰”等生字,能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时认识“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体会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并背诵全文;
3.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4.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
5.让学生知道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能自主的灵活运用;
6.引导学生按照课后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瀑布的美,能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成一篇文章。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读懂课文,了解瀑布的特点,做到感情朗读全诗,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掌握多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并通过朗读全诗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论法、演示法,还包括了读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陶冶法等。
五、教具准备:生字卡片、配乐朗读音带、瀑布录象、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1.第一课时:
①.教学目标:
A、认识并会写“叠、涌、喻、尘、丈、仰”等生字,能用这些生字组词造句,同时认识“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B、理清写作顺序,划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
C、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律,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语言之美,韵律之美。 体会到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并背诵全文;
②.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认识并会写生字词语,读出诗的韵律美;
B、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把握全文总体意思。 ③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配乐朗读音带)
2.第二课时:
①.教学目标:
A、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B、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C、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D、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E、引导学生按照课后提示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瀑布的美。
②.教学重难点:
A、教学重点:读懂课文,感情朗读全文,并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
思,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再现瀑布之美。
③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瀑布录象、配乐朗读音带)
七、教学过程:
1.第一课时:
(1)、预习安排:请同学们课前自己先按照拼音认识生字生词,读熟文章,再根据自己的所知找到一些有关瀑布的资料,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有关瀑布的诗词文章。
(2)、导入课文:
①、板书课题DD《瀑布》,提问:什么是瀑布?同学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抽两至三名学生回答,把他们形容瀑布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②、课件PPT上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D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
(抽三名学生回答,并出示多种瀑布的图片)
③、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的诗《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样的。现在请大家一起读一读,并找出诗
中描写瀑布样子的诗句,用自己的话概括意思,在心中大概勾勒出瀑布的样子,老师待会要抽同学起来回答的哦。(接下来就让学生自由读)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①、检查自学预习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看看大家是不是都认识了;
B、让学生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带大家多读多认几遍;
C、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再把生字新词带读几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写好结构复杂的字;
D、抽学生起来读那些难读的字(如:尘、丈、仰等有前后鼻音区别的字),在黑板上书写结构复杂的字(如:叠、涌、喻),并巡视检查读写情况,及时纠正发音及写法。
②、让学生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如果有不懂的词语先自己想想意思,实在不懂的画上重点符号,听老师讲解;
③、先抽几名学生起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新词的意思,老师再给出正确的解释;
④、小结: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好句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4)、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①、老师先示范读一遍课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瀑布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②、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这次读的时候要划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再一一给以解答;
(5)、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①、老师播放配乐朗读音带,让学生认真听,并体会诗句的节奏美和韵律美,然后再带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读的时候提醒大家注意节奏、韵律及感情;
②、指名读诗:抽几名学生起来朗读,读得好的给以夸奖,不好的'及时指导纠正;
③、小结:大家把诗读熟,并试着背一背。
(6)、作业安排:
①、抄写生字,把每个生字写一排,并组词;
篇15: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抗、强、鬼、沟、军、奖、晃、腰、臭、狠”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给”。
2.默读课文,说说强子带着鬼子捉迷藏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学习他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默读并能复述课文。
2.体会强子的机智勇敢。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课件(有关词语、自学要求、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布鲁塞尔的小英雄于连用他的勇敢机智和沉着冷静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
百姓的性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小英雄。在我们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像于连一样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你们都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呢?(指名说说)
2.今天,老师向你们介绍一位叫强子的爱国少年,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带着鬼子捉迷藏》。(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画出文中的生字、生词,仔细拼读生字,熟读生词。
3.理解生词,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作记号。
4.思考:
(1)强子是怎样带者鬼子捉迷藏的?
(2)强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检查自读情况,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说说:强子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印象?
2.积累词语,学习生字。
(1)课件演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自由读生字词。
(2)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强、奖”“鬼、沟”两组生字可比较认读,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晃”是三拼音节;“臭”字较难读准确,注意声母是翘舌音ch,韵母是ou;“狠”的韵母是前鼻音en,要读准确。
多音字“给”在文中读jǐ,还有一个音读gěi,在辨别时可让学生组词扩句,加强理解。
3.找难字,记字形。
(1)小组讨论识记字形的方法,看谁的办法好。
(2)集体交流,重点指导积累识字方法。
看字形,辨字义:狠―很
换偏旁:沟―钩
编儿歌:月―要―腰自―犬―臭
(3)指名给生字口头组词,并用词语口头说话。
4.指导书写。
(1)生观察范字,发现书写规律及特点。
如:“抗、强、沟、腰、狠”――左右结构,偏旁在左,应根据“左窄右宽”的特点来写。
“奖、臭”――上下结构,书写时,下面部分的“撇、捺”要舒展开来。
(2)全班书空“鬼”的笔画顺序。
5.熟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小组内互相抽读生字,相互正音。
2.把你认为难写、易错的字多写几个。
3.把你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篇16: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
1早晨真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理解图意
1、仔细看图,说说图画内容。
2、请学生完整地说说图意。
3、课文是怎么描述的?(板书:1早晨真好)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读音,再轻声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分节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教学第一小节。
自由读,说说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早晨真好)
2、学习第二小节。
(1)讨论:从哪里可以看出早晨真好?
(2)你喜欢课文中的什么事物,请把喜欢的部分读出来。
(3)谁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朗读:
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美丽的景色。
3、自由朗读3、4、5节。
(1)自由读,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我们高高兴兴上学校)
(2)质疑问难:
什么是一同?他们在做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4、学生练习朗读,读出赞扬的语气。
四、总结
2早晨真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捧着鲜艳飘飘奔跑
闪耀开始小嘴儿红领巾)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生字?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字可以用换偏旁法,形近字法进行比较识记)
2、重点指导
捧:右边的下面只有两横。
领:左边是个“令:右边是“页”飘:注意与“漂”进行比较。嘴:右边不要写错了。蹦:“足”字旁,右边是个“朋”闪:第一笔是“点”始:左边是“女”,右边不要写成“合”。
三、朗读指导
1、朗读时要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读出比喻句子的语调。
2、第2节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来读,体现早晨的美丽景色。
3、第3、4、5节速度要较快,体现出高兴的心情。
四、做找朋友的游戏反思
3难忘的小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4难忘的小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习第3― 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习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四、课堂练习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反思:
5愿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故事。
2、板书
二、检查预习效果,教学生字
1、检查朗读。
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去读这篇课文,现在大家读得怎么样?
(1)请两个组的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2)一个同学读第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2、教学生字。
(1)这一课有12个生字,让我们一起来记住它们。
(2)读读写以下词语。
独自、笑眯眯、湿润、紧紧、友善
3、再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交流初步的阅读感受,并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疑问?
四、探究方楠写下自己的愿望时的内心活动
1、看看方楠的愿望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想想方楠的内心感受。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方楠的心情。
(1)指名读。
(2)老师范读。
(3)同学讨论: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一个方楠。
篇17: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 同学们,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谁能带领大家一同来回忆一下这个小故事呢?(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
2. 现在你能告诉老师这是一只怎么样兔子,又是一只怎样的小龟呢?
3. 当年骄傲的小兔子输给了坚持不懈的小乌龟,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海龟的悲剧》,看看在这只海龟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同学们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同书空课题,随着老师的手势一同轻声的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在本文中的海龟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要注意角色的语气,用你的话来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读后先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自由的读文,然后小伙伴们交流.
孩子们,现在老师也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内容,谁愿意告诉老师呢?来吧,说吧!(学生汇报.)
三、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老师刚才看到同学们读课文时,完全的投入到文中的角色当中,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现在老师再给你机会来读文,这次是读你喜欢的语句,注意一定要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先读给伙伴听,再读给大家听,同时不要忘记在你喜欢的语句旁边写来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的读文,感悟,交流.
学生汇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语句第一个展示给大家呢?来吧!)
在读的过程中,适时的指导朗读,并体会角色的特点,并适时的板书.
四、角色朗读,深入体会.
同学们,细心的你,注意到文中的海龟和海鸥进行了几次对话呢?(三次)那你们愿意把老师带入它们的对话之中吗?那就请你们准备一下,二人一组,进行对话练习.
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老师进行指导.
准备好了吗?现在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吧!我们也来比试一下,看看哪个组表现的更好,更投入.
学生进行对话汇报.
五、角色表演,升华情感.
刚才我们二组同学表现的都不错,那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呢?
那你们准备一下,合作完成,还可以根据角色的特点加入自己的话,先演练一下,然后展示给老师看好吗?(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表演)
学生课本剧表演.
六、激发情感,创编后序.
1. 老海龟被渔夫翻了个四脚朝天,后来老海龟将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给老海龟的故事编个结局吧!
2. 学生汇报.
七、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同感受了并经历了老海龟的悲剧,我想你此时一定有很多的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吗?
篇18:语文三年级课文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预习、准备
1.学生自渎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收集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教师准备投影片和道具。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学生说说课前自渎课文的情况以及体会,介绍搜集到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重点检查读书情况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便。
2.在学习小组内份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小组内互相正音。
3.画出不理解的字词,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同伴讨论等方法初步理解。
4.投影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认读。
5.自由说说课文的大体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探研文章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这篇课文在写作上很大的特点是对话很多。从人物的对话中,你们体会到什么?
(1)高尔基喜爱小男孩。
(2)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
2.默读课文,自读自悟
(1)从那些地方看出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用画出有关句子
(2)从那些地方知道小男孩崇敬热爱高尔基,用~~~~~~~~~~~画出有关句子。
3.学习小组交流情况。
4.全班反馈交流。
5.老师小结板书。
这篇文章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体现了文学家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及孩子们对他的崇敬、热爱。
四、开展讨论
这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读、背、写一句高尔基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男女生、同练习分角色朗读高尔基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运用适当的语气表达情感。
2.教师范读,在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二、课堂实践活动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
2.学生两人一组,借助道具自由组合表演课本剧,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情、动作的协调统一,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阳光明媚
鞠了个躬
咧开嘴
吩咐
准备停当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记者
突然
侧过脸
读一读
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再度感悟词义。
各小组以竞赛的方法用带点的字口头组词,词语组得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要写的字,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学生瞄红仿写,然后说说自己什么字写得好,介绍经验。
四、扩展训练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高尔基对记者和小男孩的态度上形成了宣明的对比。联系上文,小男孩好不容易进了高尔基的办公室,高尔基又是那么地配合他的拍照,可万事俱备,他却忘了带胶卷,所以他哭了,这是懊悔,这是自责。对这一点,高尔基是完全能体会到的。因此高尔基希望小男孩再来。小男孩还会再来吗?讨论中让学生联系全文,找出自己的看法的依据,并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绝招》课文及教案】相关文章:
2.课文《绝招》教案
4.语文教案:绝招
10.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