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徐志摩的诗特点

徐志摩的诗特点

2024-05-24 07:42: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也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徐志摩的诗特点,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徐志摩的诗特点,供大家阅读参考。

徐志摩的诗特点

篇1:徐志摩诗的特点

徐志摩诗的特点

一、独抒性灵:爱、自由、美三位一体

胡适曾经这样说过徐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简单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简单的信仰实现的历史。”的确,徐志摩有着与其他诗人不同的艺术个性,有着他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追求。他曾经说过:“我要的是筋骨里蹦出来的,血液里激出来的,性灵中跳出来的,生命中震荡出来的真纯的思想。”因此,抒写性灵之美,追求爱、自由、美三位一体的诗化理想是他在文学艺术上的至高追求,也是他诗歌创作的首要特色。

所谓性灵,在文学创作中是一种美学范畴,而徐志摩独抒的性灵便是他的个性解放意识与民主自由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即在追求性灵之美的诗化人生中寻求他的艺术真谛。与别人不同的是,徐志摩却把他的这种理想与艺术隐伏到他诗歌创作中的主人公形象身上——一个集爱、自由、美于一体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身上。

如果说在小说家眼里,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是他们刻意追求、蓄意经营的,那么作为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中一般是看不到主人公的,而徐志摩却不同。拿诗人的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中第一首诗《雪花的快乐》来看,这里便有一个寄托着诗人的理想与艺术追求的多情主人公——“雪花”。你看,那半空中翩翩起舞的雪花,是填充了诗人灵魂与意念的“雪花”,是“性灵”中跳出来的“雪花”。她不去那“冷漠的幽谷”,也不去那凄清的山麓,她要“贴近她那柔波似的心胸。”在这里,自然的美,雪花的多情和人格化正是诗人所要追求的性灵之美。 此外,徐志摩的其他诗作里还有许多此类的多情主人公,如《夜》中幻化为自我形象的“自我”,《再别康桥》中令人迷醉的“新娘”,《海韵》中那个“单身的女郎”,《苏苏》中那位痴情的女子,等等。诗人让他们一一穿着爱、自由、美的外衣,或“在夜的轻波徘徊”,或“在我的心头荡漾”,或“在星光下,在凉风里高吟、低哦”,或“在清早受清露的滋润”。无论是自然界固有的,还是心灵深处虚化的,在诗人眼里都是活生生的,被赋予了人性的,并寄托着诗人的美好理想与艺术追求,幻化着诗人的自我形象。她们既凸现了诗人意象多变的诗情美,又充分表达了诗人独特鲜明的艺术个性。

二、诗化人生的现代意识的自然流动

徐志摩是在欧风美雨的浸润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新诗人,因此,我们就不能忽视他在西方资产阶级氛围中受到的影响。这一点,连他自己也很坦白:“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作为我国现代新诗的诗艺探索者与实践者,积极地汲取西方现代新诗的诗艺成分的那种现代意识便成了徐志摩诗化人生与诗歌创作中的又一鲜明特性。

徐志摩22岁开始远涉重洋赴美留学,追随罗素来到英国,随后又认识狄更斯,并在他的帮助下进入英国皇家学院剑桥大学留学。正是在欧美留学期间尤其是在英国的两年里,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与辉煌的文学成就激起了徐志摩广泛的知识欲求,他开始广泛地结交欧美文化界名流人士,开始大量的阅读,翻译文学大师的作品,如饥似渴地汲取他们文学创作中的先进成分与现代意识,尤其是对19世纪浪漫主义及其诗歌创作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徐志摩投入了极高的热情,并作出了自己独特的取舍与溶融。

“整十年前,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一份深刻的忧郁占定了我;这忧郁,我信,竟于渐渐地潜化了我的气质。”这就是徐志摩当年作诗的最初心理情状,更是他真诚而热切的心灵表白。西方吹来的那一阵奇异的风,一下子吹醒了徐志摩对西方现代诗艺认识的自觉意识,并引导他迈出了走向诗坛的步伐。这股现代意识的自然流动不仅为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更为他在中国现代新诗的诗艺创新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们亦不难发现诗人对西方现代诗艺的借鉴和拓新:

首先,从诗歌创作的思想内蕴来看,徐志摩的这类诗作很注意突破传统诗歌浅白直露的形象描绘,追求西方诗艺中那种具有深层次内蕴的抒情模式,即非常注重诗歌的内在思想意蕴。

拿诗人的那首《无题》来看:全诗以“朝山人”自喻,抒写为了攀上“那最理想的高峰”而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与毅力,很含蓄的表露了诗人勇敢向前、毫无退缩的奋斗精神。这里“朝山人”攀向“那最理想的高峰”的意象就颇耐人寻味。他是诗人早期诗歌创作激情与理想追求的真实反映,凝聚了诗人生命的信仰与诗魂的追求,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与乐观主义者的现代意识的自然流动。

此外,这种意识在诗人的其它诗作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朝雾里的小花》、《丁当——清新》、《珊瑚》等等。这些诗作均是通过日常事物凝练出来的具有深层次内蕴的理性思考,常常发人所未发。无论是一株草、一抹春色,还是那昂首峭拔的山峰,亦或秋风里飘零的落叶,诗人都能赋以深刻的内涵。如从窗前闪过的“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诗人可以想到短暂的人生和易逝的光阴;由眺望那从山肩升起的一轮明月诗人可以想到追求爱情幸福的坎坷;从朝雾里轻含露珠的小花可以思索“泪怦怦”的人生……将抽象的哲学道理与深层次的思想内蕴融于具体的物象之中并营造出深远的意境与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徐志摩对现代新诗诗艺的一种有益探索与拓新,也是他那股现代意识自然流动的必然产物。

再次,从表现现代新诗的诗艺技巧与艺术品味层面看,徐志摩在创作这类诗作时更加注意借鉴、汲纳西方现代诗艺的新异成分,并大胆地进行艺术构思,大量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与修辞技巧,尤其注重诗歌的暗示性与象征意义,以及想象、联想、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段。因此,他的这类诗作在艺术层面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审美效应与高度的艺术价值,成为奠定他在我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基本后盾。如《雪花的快乐》在这类诗作中很有代表性,“雪花”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与暗示性得到了诗人的审美创新,不仅隐含着诗人对性灵之美的艺术追求,而且具有强烈的审美快感,是诗人灵魂飞扬的一种艺术体现与真实流露。《为要寻一个明星》中大量设置瞎马、骑手、明星、荒野、天空、黑夜等丰富的具象,充满了丰富的美学意蕴,是诗人独特悟性的生动反映,使人们具有足够的想象艺术空间。

最能体现诗人艺术个性与审美追求的而且写得最多、最成功的还是大家公认的那些抒情之作。如《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等精品艺术之作。这些诗作不仅艺术构思奇特、感情充沛,而且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开阔,大量运用暗示、象征、暗喻、拟人、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段与修辞技巧;不仅其诗意蕴含深刻、耐人咀嚼,而且其诗情让人回味无穷、惊叹不已。这不仅是诗人诗歌天赋与才华的突出表现,更是诗人接受西方现代诗艺影响的现代意识的自然流动。

篇2: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诗的艺术特点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很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其突出特点在于:

①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徐志摩常用奇特的想象、比喻,造成新奇、美妙的意象,用暗示委婉含蓄造成新颖、美妙的意象。在《雪花的快乐》中,诗人以“雪花”自称比那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她是睡着了》以丰富的想象,描摹意中人的睡态,连续用星光下的“白莲”香炉里的“碧螺烟”喧响的“琴弦”翻飞的“粉蝶”四个富有浓郁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婴儿》用一个行将临盆的产妇对腹中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构思不落俗套。

②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他认为“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是诗的血脉。在他大量的四行一节的抒情诗中,徐志摩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对偶等手法,《雪花的快乐》里“飞扬、飞扬、飞扬”的连用,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平添了旋律感。在用韵上,他多方采用西洋诗押韵的方法《先生!先生!》用随韵(AABB),《为要寻一个明星》用抱韵(ABBA),《他怕他说出口》用交韵(ABAB);使诗韵在和谐中显出变化。

③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徐志摩作为新格律派的代表诗人,十分讲究诗形和章法:他的诗虽以四行一节式较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韵脚都各有变化,不太拘泥,讲究诗形而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再别康桥》每节四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六字,二四行稍长;大抵八字;诗行有规律地长短错落,又大段整齐、匀称。

④词藻华美,风格明丽。

徐志摩的`诗富于想像力,自然也容易表现为文词的丰富,词藻的华丽、浓艳。《她是睡着了》、《半夜深巷琵琶》、《秋月》都写得妩媚朗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病中》一口气连用七个比喻(博喻)形容病中的心情、一瞬间的回忆。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映的彩虹、水中的青荇、斑斓的星辉……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纤丽的风情。

总之,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贡献:抒写性灵的率真、纯挚,追求意象的新颖,音乐美等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提高了五四新诗的美学品味和读者的欣赏水平。

篇3:徐志摩诗歌特点

徐志摩诗歌特点

徐志摩是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阶段中的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对徐志摩的认识最初便是那场人间四月天的吟唱,之后就是在专业课上面对他的学习了。这是一个骨子里执着于自己信仰的诗人,两年的康桥留学生活,形成了他浪漫主义的个性主义的人生观。这个人生理想即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与信仰,凝结成一个理想的人人形式,便是与一个心灵、体态俱美的女子的自由结合。这就是徐志摩的“康桥信仰”的主要内容了: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文明和自由。正因为他的信仰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主旋律不符,而且他的诗歌过分抨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再加上与陆小曼的那段感情被贴上了道德标签,在上世纪的文学史里根本没有这位浪漫诗人的一席之地。

他的诗歌既有追求时的兴奋狂喜与忧郁烦恼,也有既得后的失落与沮丧悲观。。他的诗作把大自然称为“最伟大的一部书”。将自己的理想融入自然之中。

虽然徐志摩的康桥理想与社会主义社会格格不入,但他的抒情诗歌还是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如《翡冷翠的一夜》,全诗模拟一个弱女子的口吻,铺叙了她与爱人别离前夕复杂变幻的情感思绪。基于这样一种氛围,全诗采用了平白的近乎喃喃自语的口语写成,摒除杂念,虔诚的用心读来,就仿佛听到了一种声音在向我们抱怨,向我们倾诉,抱怨爱人的别离,倾诉她的哀伤。那宁在爱中死的誓言,表露了她对爱情的执著;那死后不上天堂,不入地狱,只愿变一个萤火的爱情宣言,令人震撼;只愿天空不生云,只因天上有她的爱人——那颗不灭的大星。这是一个何其贞烈的弱女子!这是一个何其动人的故事!这是一段何其哀怨的告白!相信她的爱人听过这段独白,亦当放弃远行或携她同行。而这无疑是徐志摩口语表达的魅力与妙处,她亲切真实,如在目前!又如《再别康桥》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里,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诗人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感情、景象融汇为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诗的结构形式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组成两个平行台阶;1、3行稍短,2、4行稍长,每行6至8字不等,诗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诗的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总的说来,徐志摩的诗歌艺术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如《雪花的快乐》中作者以雪花自比,那洁白飞扬的雪花,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得心声。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一首诗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内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这也是新格律诗派,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完美契合。三、章法整饬,灵活多样。徐志摩的诗歌一般都很整齐,但从细节上又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四、词藻华美,风格明丽。因为诗人丰富的现象力,我们总是能从诗中看到一些明媚的风景画。而这些风景画并不是凌驾于诗歌本身之上的,它们与诗歌融合为一体。徐志摩驾驭文字的功底便可见一般了。

这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才子,单凭诗歌方面的造诣就可立足于诗坛百年。若不是天妒英才,我们肯定还会读到更多他的作品。

篇4: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徐志摩的诗歌特点

读徐志摩的诗歌,也能够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古往今来诗歌早已成了一种艺术,但能使其富有音乐美着实需要扎实而深厚的文字及学识功底。

徐志摩于18生于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青年时曾在国内外众多知名学府就读,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这就促使他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对诗歌给予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发挥,为其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新月社的发起人及成员之一,他在早期深受闻一多等人的创作影响,大体遵循了格律的体式进行创作,但是徐志摩并没有囿于格律的束缚。他热切追求“爱”、“自由”和“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与他那活泼好动、潇洒空灵的个性及不受羁绊的才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徐志摩诗歌特有的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徐志摩在诗歌中真挚地抒发着性灵,追求着个性解放,他的诗歌特别是其中影响最大的抒情诗,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构思精巧,意象新颖

《再别康桥》中,面对康桥周围的诸多美景,徐志摩却着力描写了康河中的青荇、柔波及河畔的金柳。这本是一首别母校的诗歌,但是却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侧面表达自己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这不仅不是欠缺对母校的爱与不舍的表现,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爱得太深,才不忍正面面对这一现实:面对即将别离的母校,依依惜别的心绪溢满心胸,导致诗人不愿正视这一现实,更不愿正面描写本不愿远离却又不得不挥手别离的母校,于是选择了用一一状写与母校相关的事物的方法一方面表达着对母校的爱恋,而另一方面则用来平缓内心的不舍与痛苦。在《她是睡着了》中,诗人以丰富的想象,临摹意中人的睡态,用“白莲”、“琴弦”等富有诗意的物象,营造出美妙的意境。《沙扬娜拉》中的意象则是一朵不胜娇羞的水莲,用以状写日本女郎温柔多情的神态,贴切传神。《婴儿》用产妇对婴儿的企望象征地表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而在《先生!先生!》中用“一个单布褂的女孩”追赶飞车乞讨的画面,刻画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痛苦。《雪花的快乐》一诗,诗人以“雪花”自称,用飞扬的雪花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执着追求真挚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翡冷翠的夜》中将两人之间的关系想成“残红”,迎风飘落,宁愿是“叫人踩”后“变泥”,而不希望维持这“半死不活”的状态。其中包含了反对封建伦理道德,要求个性解放的积极因素在其中。

二、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重叠、反复、排比的手法。《再别康桥》在开始的短短四行中,三次反复使用“轻轻的”,造成缠绵中不乏轻快的韵律,在节奏感之外给诗增添了一种音乐上的旋律。《雪花的快乐》在每一节的最后一行都对“飞扬”或“消溶”进行反复,增添了悠扬、轻柔的韵律。而在音节运用方面,徐志摩借用了西洋押韵的方法:“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再别康桥》)与“草上的露珠儿,颗颗是透明的水晶球,新归来的燕儿,在旧巢里呢喃个不休”(《草上的露珠儿》)运用的是交韵。而“青布棉袄,黑布棉套,头毛半秃,齿牙半耗;肩挨肩的坐落在阳光暖暖的窗前,畏葸的`,呢喃的,像一对寒天的老燕;”(《古怪的世界》)使用的是随韵。“女郎,散发的女郎,你为什么彷徨,在这冷清的海上?女郎,回家吧,女郎!”(《海韵》)则运用了抱韵。

三、章法整饬,同时又灵活多样

在徐志摩的诗中,有一类是比较整饬的方块形,讲求句式、字数的整齐划一,如《云游》、《康桥再会吧》,这些诗中每一行的字数大体都相同,比较整齐,而还有一类则是运用退格,造成一种参差错落的美感,章法上变得灵活多样,例如《再别康桥》、《偶然》。他的诗虽是以四行一节式居多,但从整体上看,节式、章法、句法等都各有变化,能够做到既讲究诗形而又能不为其束缚,整饬中有变化,使诗歌呈现出灵活多样的体式。在《雪花的快乐》中,每节前4行都很整齐,大抵每行均为9个字,而第5行则使用了重叠反复。《再别康桥》中每节4行,隔行押韵;一、三行稍短,大抵6个字,二、四行稍长,大抵8个字;诗行呈现出有规律地长短错落,而从整体上看又是大段整齐、匀称的样貌。相较于《爱的灵感》长达96句的长篇巨制,《翡冷翠的一夜》共74行,而《沙扬娜拉》只有5行,《火车擒住轨》一节更是仅2行。这些诗足见其句法、章法的变化多端。

四、文辞丰富,富于想象力。

徐志摩的诗富于想象力,表现为文辞的丰富,辞藻的华丽。夕阳中的金柳、潭底倒影的彩虹等等意象织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使《再别康桥》别具一种温柔绮丽的风情。《在病中》更是一口气连用7个比喻来形容害病中的心情以及一瞬间的回忆。《诗》中描述了童年天真浪漫情景,“安琪儿的仙府”以及在其中的快乐,在诗的结尾处更是描画了“奇异的精灵”、“天庭”、“白云”、“明星”等等意象,通过发挥奇异的想象,诗人为读者描摹了一幅风格明丽的童趣生活和天上世界。

由以上四点特色构成的诗歌,成就了一个诗人徐志摩,更将他的诗跨越时空优美地呈献给了读者。

篇5:徐志摩的爱情诗特点

若提及爱情诗,徐志摩的爱情诗可谓是有史以来最为人所铭记的一位了,他受过很多的教育,而且有过几段爱情故事,他丰富的爱情经历给他的诗也提供了不少的灵感。

徐志摩的诗大多都为爱情诗,徐志摩的爱情诗总是耐人寻味的,他的诗很少用华丽的言语,但也就是平淡朴实的一字一句,却给人眼前一亮感觉。读过不少他的爱情诗的人都说他的诗总是深入人心,韵味非凡的,确实是这样,他善于观察细小的事物,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感都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不论是声音,景物,或者是心之所向,都可以渗入人的心灵。他的《偶然》将那种求之不得的心理描述的丝丝入扣。

他灵感的爆发也就是他在外留学的那段时间,他的爱情诗可谓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自己也曾说过,在康桥的那段时间是他最幸福,也是最享受的时光,他在那里遇到了他心仪的女子林徽因,很多人也说徐志摩的诗如此传神,也一部分也要归功于她给徐志摩的灵感。但是到了最后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陆小曼的生活习惯惹得徐志摩十分头疼,接连着徐志摩的创作也变得渐少了。不过徐志摩的诗构思巧妙,而且诗的风格也是灵活多变,给人朗朗上口的感觉,一般文字都不能表达出来的爱情他却用平淡的`文字给人以一种浪漫的情怀,因此有很多人借他的诗来表达对自己心爱之人的追求。

篇6:徐志摩的爱情诗特点

徐志摩是现代著名的浪漫诗人和散文家,他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浪漫诗篇,比如《再别康桥》、《她是睡着了》等。

他的诗很浪漫,人也比较多情。在他短暂而绚烂的一生中,徐志摩的女人一共有三个,并且都和他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情愫。

首先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张幼仪出身名门,属于大家闺秀型。她漂亮温和,端庄贤淑,十五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当时还不怎么出名的徐志摩,婚后待在老家侍奉公婆。她深爱着徐志摩,一生都没有走出徐的世界。可惜,他们经历了七年之痒后最终离婚了,他们的和平离婚曾轰动一时。离婚后,张幼仪先在大学教书,后来又担任了女子银行的副总裁,还和徐家共同经营事业。后来她还给徐志摩的父亲送终,帮徐志摩出版了文集。

林徽因是徐志摩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林徽因家世显赫,才貌双全,是著名的建筑师和诗人,在建筑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徐志摩刚见到她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恋爱了。他们认识后书信往来频繁,徐志摩疯狂地追求着林徽因,但是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徐志摩死后,从飞机失事的地方拿回来的残片,林徽因一直保存到死。从这一点她对徐志摩的缅怀可见一斑。

陆小曼是徐志摩最后一个重要的女人。她也出身名门,多才多艺。虽然她与徐志摩的婚姻不被祝福,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在一起,徐志摩也全力维护她,她可以说是真正地得到了徐志摩。徐志摩英年早逝后,陆小曼誓言不再嫁人,一直保持着徐夫人的身份。她的这种心志很令人敬佩。

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交错于三个不同类型的女人之间,而徐志摩的女人对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徐志摩的诗特点】相关文章:

1.徐志摩的诗歌四大特点

2.徐志摩写的诗

3.徐志摩秋天的诗

4.《夜》徐志摩的诗

5.黄庭坚诗的特点

6.木兰诗写作特点

7.徐志摩偶然的诗鉴赏

8.徐志摩美文经典诗摘抄

9.徐志摩致陆小曼的诗

10.徐志摩《海韵》全诗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徐志摩的诗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