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

2023-12-30 07:48: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uus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

篇1: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

王勃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篇2: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

初唐四杰记忆窍门

1、选择对应联想法: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用字头合并法简化: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3、形成物象:

天太冷了,初唐四杰受老百姓拥护,在东都洛阳成王,都围着煤炉取暖。(注意:这不是历史)

简化为:洛阳王围炉。

4、回放:

洛(骆宾王)阳(杨炯)王(王勃)围炉(卢照邻)。

初唐四杰介绍

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隋末硕儒王通之孙,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

杨炯

杨炯,唐代文学家,华州华阴人,9岁就被举荐为神童。杨炯恃才傲物,初唐时,以文章见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为“四杰”,名气是比较高的。

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人。其诗以七言歌行体为佳,作品辞彩富艳,内容广阔,意境清迥。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唐朝初期诗人。骆宾王出身寒门,七岁能诗,号称“神童”。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篇3: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及代表作

初唐四杰代表作

1、王勃:少有才名,六岁即能写文章,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杨炯:在“初唐四杰”中,杨炯诗文数量较少,成就也略小,但是在边塞诗领域,其诗作大放异彩。代表作有《战城南》、《从军行》等。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战城南》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3、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其诗以抒发仕宦不遇、贫病交加之忧愤为主,亦有揭露上层统治者之骄奢淫逸,嘲讽其权势荣华不可久恃之作。代表作《长安古意》。

4、骆宾王:“初唐四杰”中骆宾王诗歌成就最高,其诗《咏鹅》、《在狱咏蝉》、《于易水送人》等均为经典之作。

篇4:初唐四杰是

初唐四杰是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王勃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他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据说他写文章之前,把笔墨纸砚准备好,饮酒后蒙被而睡,醒后一挥而就,不改一字,时人称为“腹稿”,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有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

公元664年,时任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当时年仅十五岁的王勃上书右相,抨击唐王朝的侵略政策,反对讨伐高句丽。刘祥道看完王勃上书的资料之后,十分欣赏王勃的才华,于是向朝廷举荐王勃。

王勃在刘祥道的举荐之下,拥有了参加麟德三年制科考试的资格。之后王勃对策高第,在年仅十七岁时,就成为了大唐的一名公务员。他的仕途之路碾压唐朝大多数的诗人,众多诗人蹉跎半生才得以入仕。

王勃无疑是幸运地,然而他毕竟缺乏政治经验。于是皇帝让他做沛王李贤征的侍读,这是王勃不幸的开始。沛王平时喜欢与皇子李显相约斗鸡,王勃为了给沛王助阵,于是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

高宗得知此事后,认为王勃作为侍读,不辅佐皇子读书,却让他们不务正业,就将王勃逐出了长安城。

咸亨二年,王勃在朋友的帮忙之下,谋得了小小的参军之位。同僚们大多贪污腐败,王勃自然看不惯,于是他受到了同僚们的排挤。同僚们为了拔出王勃这枚眼中钉,于是让一名犯罪的官奴去寻求王勃的庇护。王勃只要对其收容,他们就能够告王勃私藏嫌犯之罪。

王勃看穿其中的阴谋之后,没有冷静的应对此事,而是杀死了官奴。因为此事,王勃被关入监狱,而他的父亲也被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

之后皇帝大赦天下,王勃幸运地躲过一劫。他担心自我父亲的身体,便赶去交趾探望自我的父亲。在走过南昌之时,他登上滕王阁,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最终他到达了交趾,见自我的父亲安好,于是又踏上了回到的道路。

在他返程的途中,他不细心落水,然后被人救了上来。他所以受到了惊吓,染上重病。没过几日,王勃因病去世,年仅26岁。

杨炯

杨炯,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于显庆四年举神童。上元三年应制举及第。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

杨炯与其他三人一样,自幼被称为神童。当时的朝廷为了吸纳天才专门设立了童子举,杨炯九岁时童子举及第,待侍弘文馆。还是孩子的他,就已经成为了公务员,这样的履历超越了唐朝所有的诗人。

可是他在弘文馆待了十多年,却苦苦得不到升职。无奈之下,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参加了科举考试,高中之后成为了一名九品的秘书郎。

唐永隆三年,杨炯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被提拔为太子詹事司直,成为了太子的贴心官员。可是意外却随之来临,杨炯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选择跟随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兵变。

杨炯因为血缘关系受到牵连,被贬去四川梓州任司法参军。公元692年,杨炯出任盈川县令。他写了一首《从军行》,其中尾句写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因为这句话,他得罪了诸多心胸狭隘的文人。这群文人编造、篡改杨炯在颍川的贡献,将其宣传成了一名“酷吏”,指责他乱用刑法、不恤民生。在舆论的指责之下,杨炯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只在盈川作了两三年县令,就因病去世。

卢照邻

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卢照邻的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

卢照邻年轻时是邓王李元裕的王府典签,邓王赞其为:“此吾之相如。”之后邓王去世,他被调任为益州新都的县尉。

在益州,他于郭氏相爱。之后他为了长安的“典选”,离开了益州。而郭氏在卢照邻离开不久后,产下了孩子,却不幸夭折。悲痛不已的郭氏一向没有等到卢照邻归来的来一天,骆宾王在一次偶然的情景下,遇到了郭氏。

骆宾王听完郭氏与卢照邻的故事后,写了一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将郭氏的深情和卢照邻的渣男本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而卢照邻之所以没有回到益州的原因,是因为他患上了“风疾”。这种病让他腿脚不听使唤,他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了他从长安回到益州。

卢照邻为了治病,拜药王孙思邈为师。孙思邈也没有办法治愈卢照邻,只能控制住卢照邻的病情。高宗要去甘泉宫避暑,命孙思邈同行,卢照邻的治疗不得不中止。之后卢照邻的病情得不到控制,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双腿萎缩、左手残废。

卢照邻忍受不了残疾的模样和病痛的折磨,于是爬到颖水河边,投江自杀。他写的《长安古意》中有几句这样写道: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这是他与郭氏感情的最佳写照,数千年后,电影《倩女幽魂》上映,其中的背景插曲是一首名为《十里平湖》的诗作:

十里平湖霜满天,

寸寸青丝愁华年。

对月形单望相护,

只羡鸳鸯不羡仙。

这句“只羡鸳鸯不羡仙”是根据卢照邻写的“愿作鸳鸯不羡仙”改写而成。

骆宾王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在四杰中骆宾王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

在他七岁之时,他写了一篇《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因为此诗,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神童。成年之后,骆宾王参加科举考试,却因性格直率得罪了考官,被恶意陷害导致除名。没有功名傍身的他只能四处漂泊,在基层谋得一些小官位。

骆宾王四十五岁的时候,高宗前往泰山封禅,当时的山东文坛推荐骆宾王写歌颂高宗功业的文章。他写了一篇《请陪封禅表》,高宗看完后十分喜悦,于是提拔骆宾王为东台祥正学士,负责校理朝廷书籍。

可是骆宾王在官场上又因性格直率,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人诬陷,导致罢官。当他52岁时,他跟随薛仁贵从军出征。这一段金戈铁马的生涯,是骆宾王诗歌创作的黄金期。比如“不求生入塞,惟当死报君”,又譬如“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西南的战事节节胜利,骆宾王给朝廷写了几道“报捷书”。因为这些“报捷书”,骆宾王再次受到了朝廷的赏识。回到长安后,他被封为朝廷侍御史,这个六品的官职是骆宾王一生中最高的职务。

可是不久之后,他再次遭人陷害,锒铛入狱。幸运的是,他遇到朝廷大赦,逃过一劫。当徐敬业在扬州发动兵变时,他邀请骆宾王与他一齐共事。骆宾王于是写了一篇《讨武曌檄》,痛斥武则天的罪行。

徐敬业兵变失败后,骆宾王跟随徐敬业的旧部一齐逃往高丽。在他们行进于江水之中时,徐敬业的旧部为了得到朝廷的原谅,杀死了骆宾王。

古人不期望骆宾王的结局如此悲惨,于是编造了一个故事:

诗人宋之问来到灵隐寺,欲写一篇《灵隐寺》作为纪念。可是当他写道:“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时,却不知如何写出下句。这时,一位僧人说道:“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

宋之问在第二天找这位老和尚时,却不见踪迹。经过打听之后,他才明白这名老僧就是骆宾王。

大唐虽大,却容不下初唐四杰。他们四个人的结局都是不幸的、悲惨的,无一人善终。诗人大多感性,与理性的世界总显得格格不入。异常是有风骨的诗人,他们终究一生都不会选择与这个世界妥协。

有风骨、有气节,这就是他们不得善终的根本原因吧。而初唐四杰的这种精神影响了之后的唐朝诗人,他们大多数都坚持了自我的风骨与气节。

能够善终的结局就是好的结局吗?我想没有人会认同这一点。生命的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过程,生命的长度不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深度。正如臧克家在鲁迅先生的悼词中说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初唐四杰也一向活在我们的心中,他们的诗作一遍遍慰籍平凡的我们,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意义。

篇5:初唐四杰分别指的是谁

简介

《旧唐书·杨炯传》记载:“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活动于唐朝高宗、武后时期。他们在内容、风格等方面对宫体诗有较大突破,并将五言律诗发展成熟,勇于改革齐梁浮艳的诗风。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相关文章:

1.初唐诗人张若虚

2.王安石是哪个朝代诗人

3.春天是位诗人作文

4.文科是指哪几科

5.陶渊明是哪朝人

6.陆游书愤是哪?

7.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

8.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9.杜甫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10.诗狂是指哪位诗人

下载word文档
《初唐四杰是哪四位诗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