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杜甫《绝句选一》唐诗赏析

杜甫《绝句选一》唐诗赏析

2023-09-03 08:51: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别谈月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杜甫《绝句选一》唐诗赏析,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杜甫《绝句选一》唐诗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杜甫《绝句选一》唐诗赏析

篇1:杜甫《绝句选一》唐诗赏析

杜甫《绝句二首选一》唐诗赏析

绝句二首选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少暖睡鸳鸯。

赏析

先唐以五绝写景,有所谓“一时而四景皆列”的手法,这种手法写景,工致如画,杜甫比较偏爱。作于广德二年成都草堂的“迟日江山丽”一首绝句,即运用此法。它四句皆对,工整自然。

“迟日江山丽”。《诗经·豳风·七月》云:“春日迟迟”, 是说仲春的日子,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这时风和日丽,山河尤为秀美可爱。“迟日”二字笼罩全篇,给人以温暖明媚之感。

“ 春风花草香”。前句描绘春光明媚,此句则表现春的.气息。前句偏于触觉,此句偏于嗅觉。因“日”见“丽”,凭“风”传“香”,用字工对,又表现出景物间的联系。

前两句着力表现春天给人的总体感受,较为宏观,如同画图的阔大背景。后二句则着力刻划一二细节,较具体而微,它写的是小径与溪边的景物。“泥融”、“沙暖”都承“迟日”句来。“飞燕子”、“睡鸳鸯”

则描摹两种鸟儿,一动一静,它们分别与“泥融”、“沙暖”搭配, 意蕴更加丰富。描摹燕子春来忙做窠,春来土湿,它们啄泥芳径,又复飞去。鸳鸯成双作对,因春水犹寒而日照沙暖,它们便交颈而眠,贪享春天的温暖。通过两种鸟儿的动静刻画,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全诗既从大处着眼,又从细处落墨,有联系又有对照,虽一句一景,但不零乱、单调。“丽”、“香”、“融”、“暖”等形容词,下得准确,堪称诗眼。通过美好春光的描绘,所表达出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

篇2:《绝句选一》杜甫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少暖睡鸳鸯。

杜甫诗鉴赏:

先唐以五绝写景,有所谓“一时而四景皆列”的手法,这种手法写景,工致如画,杜甫比较偏爱。作于广德二年成都草堂的“迟日江山丽”一首绝句,即运用此法。它四句皆对,工整自然。

“迟日江山丽”。《诗经·豳风·七月》云:“春日迟迟”, 是说仲春的日子,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这时风和日丽,山河尤为秀美可爱。“迟日”二字笼罩全篇,给人以温暖明媚之感。

“ 春风花草香”。前句描绘春光明媚,此句则表现春的气息。前句偏于触觉,此句偏于嗅觉。因“日”见“丽”,凭“风”传“香”,用字工对,又表现出景物间的联系。

前两句着力表现春天给人的'总体感受,较为宏观,如同画图的阔大背景。后二句则着力刻划一二细节,较具体而微,它写的是小径与溪边的景物。“泥融”、“沙暖”都承“迟日”句来。“飞燕子”、“睡鸳鸯”

则描摹两种鸟儿,一动一静,它们分别与“泥融”、“沙暖”搭配, 意蕴更加丰富。描摹燕子春来忙做窠,春来土湿,它们啄泥芳径,又复飞去。鸳鸯成双作对,因春水犹寒而日照沙暖,它们便交颈而眠,贪享春天的温暖。通过两种鸟儿的动静刻画,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全诗既从大处着眼,又从细处落墨,有联系又有对照,虽一句一景,但不零乱、单调。“丽”、“香”、“融”、“暖”等形容词,下得准确,堪称诗眼。通过美好春光的描绘,所表达出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

篇3:杜甫《绝句选一》全诗赏析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白话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深感当时政治黑暗,毅然辞官,一路西下,经秦州、同谷等地来到四川成都,居于浣花溪畔。并在那里建立草堂一座,在成都生活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期间与严武结交甚密,严武荐其为剑南节度使蜀中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并赐绯鱼袋。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赏析】

篇4:杜甫《绝句选一》全诗赏析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动静结合,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篇5:杜甫《绝句选一》全诗赏析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的日光下,浣花溪一带明丽绚烂的春景。“迟日”突出了初春的阳光,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林木葱茏、溪水潺潺的秀美景色。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花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三、四两句转向具体的初春景物描绘,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色彩鲜明、虚实相生、和谐统一。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无雕饰之感;所描景物清丽雅致, 格调清新脱俗,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篇6:《绝句》杜甫唐诗鉴赏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然。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篇7:《绝句》杜甫唐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此时诗人正寓居成都。由于严武重镇成都,诗人重返草堂,生活上稍稍平定,因此心情也就比较舒畅。

开头两句先以对偶句写景。草堂位于锦江之滨,春来之后,江水显得特别碧绿透明。碧波之上几只洁白的水鸟正在戏水。屋后的青山,也显得更加清秀,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山花鲜艳如火。寥寥十个字勾画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它将一切山景物态在春日风光中所呈现出来的蓬勃的`生机,生动的神态,传神地描绘出来了。梁元帝《宫殿名诗》:“林间花欲然,竹径露初圆。”此诗第二句改“林间”为“山青”,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两句中以江水的碧蓝来衬托水鸟的洁白,以青山的葱郁来映照山花的火红,对比极其强烈,着色极为鲜艳,描摹自然景物出神入化。

是以“画法为诗法”(《杜臆》),采用工笔描绘、对比衬托来取得其艺术效果的。

异乡优美的景色固然也能使人流连忘返,但对于长期漂泊异乡的诗人来说,却又容易触起他思乡的情怀;三、四两句表现的就是这种心情。“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年的春天转眼又要过去了,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去呢?这里的“看”字和“又”字,都写得很有分量。“看”,是指观看,观赏。春色诱人,确实值得人流连欣赏,但是年复一年的而回乡的愿望却始终不能实现。“又”字包含着诗人诸多感慨在内。“何日是归年”,表达的是一种身不由己之感。

当时,由于国内战乱不已,诗人不得不长期流寓他乡,颠沛流离, 因而,这里写怀乡之念,正是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全诗以问句结束,使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沉的痛苦。

篇8:《戏为六绝句选一》杜甫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

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诗鉴赏:

杜甫在绝句题材的开拓成就很高,以绝句评论诗文就是他开创的。后世仿效者绵绵不绝,如元好问、王士祯等俱有名篇,“论诗绝句”于是成为百代不易之一体。《戏为六绝句》是杜甫论诗绝句的代表作。

唐代诗歌理论自陈子昂、李白提出复古主张以后,明确了诗歌发展方向,但一些人粗暴地全盘否定六朝文学,殃及“四杰”—— 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杰本来已有意识摆脱传统因袭的影响,从色情、宫廷等黄色无聊的题材中解放出来,将视野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在律绝歌行等诗体的发展上也有贡献。但因他们尚未全然摆脱六朝藻绘余习,有人就对他们求全责备,吹毛求疵。至于以“轻薄为文(诗)”哂之,又更甚焉。

杜甫显然并不同意这种见解和态度。“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二句首先指出这种时弊,而且表明了自己的反对态度。“当时体”这个创语,包含有一个极为精辟的'见解, 即大凡作家都是“当时”历史的产物,诗风文风的形成与时代有关。应当把它放到一定历史环境中去考察,看它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而不能以今例古,一概而论苛求前人。用这种观点来看王杨卢骆尚染六朝色彩的诗文,就会发现尽管它们还留有六朝色彩,但毕竟有了新的气象,足称初唐之“当时体”,符合诗文发展的进步趋势。

轻诋前贤者大抵眼高手低,而杜甫所指时人眼亦未高。他们苛责前贤,又不能反求诸己。因此后两句诗人进而对这些人发一当头棒喝:“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史炳《杜诗琐证》解释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

曾不知尔曹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常流。”这里,杜甫对四杰赞以不朽,给予充分肯定。

此诗虽主议论,但兼用比兴(末句),富于激情,结构上两联各以一句说四杰、一句说时人,承转自然,有唱叹之音。因此虽以议论入诗,而非押韵之文。在艺术上亦是值得称道的。

篇9:杜甫《绝句》赏析

杜甫《绝句》赏析

《绝句四首(其一)》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翻译: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后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赏析一:

杜甫世称杜少陵,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首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四句诗一句一景,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唐宋诗醇》:“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而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赏析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出自唐朝诗人杜甫写的《绝句》。全诗: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伯东吴万里船。

杜甫晚年,住在西郊的浣花溪旁。这一天,风和日暖,天朗气清,他闲坐在草堂里,透过窗口和门口欣赏世界的景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 意思是:只有两个黄鹂,各自占据一株青青杨柳的梢头,你一句,我一句,甜蜜舌,嫩声泣语,比谁唱的歌动听。水边上的沙滩上,那里正有一行白鹭展翅起飞,向高高的蓝天忘记翩翩而去,他们雪白的身影映着碧蓝的晴空,显得十分潇洒,优美。

这首四名小诗,句句都是写景。远远近近、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景物,发生的,飞行的,静止地,静而欲动的,纷然呈现在草堂周围,与诗人共同组成一个多姿多彩、生动和谐的广阔天地,寄托着诗人浓而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

赏析三:

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 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 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结构分析:

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名家点评: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马》

【杜甫《绝句选一》唐诗赏析】相关文章:

1.杜甫《绝句》翻译赏析

2.杜甫唐诗三首赏析

3.绝句杜甫

4.杜甫唐诗《登高》原文赏析

5.集灵台选一唐诗鉴赏

6.杜甫的绝句

7.绝句二首杜甫

8.绝句一

9.绝句其二,绝句其二杜甫,绝句其二的意思,绝句其二赏析

10.杜甫唐诗《曲江》全诗赏析

下载word文档
《杜甫《绝句选一》唐诗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