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的诗歌赏析
“苦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石榴的诗歌赏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石榴的诗歌赏析,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石榴的诗歌赏析
有关石榴的诗歌赏析
侍宴咏石榴
孔绍安
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
字词解释:
移根:移植。
逐:跟随。
汉臣:汉朝的臣子,此处指张骞。
为:由于。
不及:赶不上。
作品译文:
可怜庭院中的石榴树,跟随着张骞,被从西域移植到了中原。只是因为到中原的时间比其它植物晚,所以赶不上春天,无法同其它植物竞相开放。
作品赏析:
这首诗读起来,总有种酸溜溜的感觉。孔绍安和夏侯端都曾是隋朝的'御史,后来李渊反隋称帝,夏侯端首先归顺了李渊,授秘书监,三品官,而孔绍安归唐晚了一些,只被授于内史舍人,五品官,远不及夏侯端。
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孔绍安作此诗时,夏侯端恰巧也在场,所以诗人以石榴自喻,发出了“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这样的感慨。“逐汉臣”,却“不及春”,人才得不到重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唐高祖李渊的不满。同时诗中又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只是“来时晚”而已。
“只为来时晚,花开不及春”,此句历来被人称颂,成为了感叹怀才不遇或大材小用的名句 。
作者简介:
孔绍安,越州山阴人,陈吏部尚书奂之子。少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十三,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鄠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叹异之。
绍新尝谓世南曰:“本朝沦陷,分从湮灭,但见此弟,窃谓家族不亡矣!”时有词人孙万寿,与绍安笃忘年之好,时人称为孙、孔。绍安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时高祖为隋讨贼于河东,诏绍安监高祖之军,深见接遇。及高祖受禅,绍安自洛阳间行来奔。高祖见之甚悦,拜内史舍人,赐宅一区、良马两匹、钱米绢布等。时夏侯端亦尝为御史,监高祖军,先绍安归朝,授秘书监。绍安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曰:“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时人称之。寻诏撰《梁史》,未成而卒。有文集五卷。
篇2:石榴颂诗歌
石榴颂诗歌
一
绽放,在群芳凋谢的时候
我捧着你
像捧着一杯陈酿
每一滴都如红唇上的蜂蜜
诱人而窒息
夏天大概是因你才如此热情
美丽的青春的信念
矜持如满天繁星
酒、诗和爱情
让人魂牵梦萦的眼睛
美人如花,思念如叶
眉头紧锁中花儿落尽了
也不曾少半分绿意
心酸莫过于少年
艳羡莫过于年少
经不起风雨的
是珍贵而不是渺小
火焰从来不会为害怕熄灭
而放弃燃烧
二
我不相信晨曦
不相信泥土和落红
不相信白发
我不相信丑陋和空洞
不相信所有不值得相信的
该死的想念和动摇
深深嵌在每一次的呼吸
盛夏的.烙印从未消融
直到成为一个并不奢求的梦
直到赢来一阵悠长而无力的风
该是怎样的再遇
才配得上这淡淡的哀痛
金秋一色
而石榴开了
我泪如泉涌
一片那样熟悉
那样熟悉的红
人生若真如初见
一切尽在不言中
篇3:《石榴》李商隐赏析
《石榴》李商隐赏析
【作品介绍】
《石榴》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42首。此诗运用复词重言手法,从而使节奏回环,词脉婉曲。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
【原文】
石榴
作者:唐·李商隐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注释】
①《汉武内传》说,西王母命侍女索桃,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以五颗与武帝,帝辄收其核,欲种之。西王母曰:“此桃三干年一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瑶池碧桃指此。可羡:何羡,岂羡。
②此当以“瑶池碧桃”喻女冠,以石榴喻妇人多子而容采鲜丽者。
【赏析】
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关于石榴的古诗。那作者具体是想表达什么呢?
一.石榴的隐喻
李商隐为什么要以《石榴》为题写诗?石榴隐喻的是什么呢?据传石榴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博物志》载:“张骞出使西域,得安涂林安石榴以归,名为安石榴。”唐朝时,女皇武则天特别喜爱石榴,于是其栽培随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一度出现长安“榴花遍近郊”的盛况。当年杨贵妃在华清宫时,也特别喜欢石榴花,亲手在七圣殿周围,栽植了很多石榴树,以观赏石榴花的艳态美容,因此有了“贵妃花石榴”的美名。唐代诗人于兰《千叶石榴花》诗云:“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若教移在香闰畔,定与侍人艳态同。”诗的末句把石榴花的娇态与香闰中的美女相类比,浪漫的魏澹也将那榴花比作思念中的闺中人。可见石榴在李商隐生活的那个朝代绝非凡品,它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
二.李商隐的《石榴》为谁而写?
可以断定李商隐的《石榴》是一首情诗,可是他究竟写给谁的呢?李商隐在无题二首里也提到过石榴:“….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根据诗意不难看出这诗是写给他的初恋爱人的,而且这场爱情是失败的,让他刻骨铭心的。此“石榴”和彼“石榴”是同一个女子吗?要解开这疑问还得先看一看李商隐的`爱情经历。据说他一生和多位女子有过情感,最早的是他与华阳姊妹的青梅竹马情,相传华阳三姊妹是当时有名的美女加才女,称为“三英”,李写给她们的爱情诗里用的是桃:《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领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晶帘。”李商隐当年倜傥多情,他痴想坐拥三英,然三女却不肯侍一夫,遂与义山决裂。与华阳姊妹分手后,诗人又经历了一段让他痛不欲生的感情。女主角名叫柳枝,初遇诗人时17岁,为一富户之千金。李写下了四首关于他与柳枝相爱的诗作。其中有:“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原本是天赐良缘,不料想造化弄人,在二人的感情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柳枝却被父母做主嫁给了东诸侯。 在此之后,李商隐又先后与两名女子有过感情纠葛,但无奈的是这两女子后来被送进宫中做宫女。25岁才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因为有过屡屡失败的感情经历,所以他倍加珍惜与王氏的婚姻生活,岂料天妒红颜,王氏早逝,李商隐悲痛万分,他写了《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悼亡诗。此刻再细读这首《石榴》似乎已经可以揭开谜底了——“榴枝娥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籽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它歌咏的是石榴花的娇艳,赞美了石榴果实的丰满、甘甜,还将石榴果的“红”与桃红相比较,暗示他心爱的女子比之王母娘娘瑶池中的碧桃还要俏丽高贵!可见诗人对她是多么爱慕,多么怀恋。 可是她再高贵娇艳也不能像王母娘娘的碧桃那样红上“一千年”,又可见他对逝去的红颜是多么哀痛,多么惋惜!这首诗是既可以说是写给华阳三姐妹的,也可以说是写给柳枝的或者是他后来遇到的其他女子的,抑或可以说是写给他的亡妻的,总之李商隐是写给曾经在他的生命里灿烂过的所有女子的吧,这首《石榴》既是生命的挽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
三.李商隐《石榴》诗的艺术特点
1.此诗运用复词重言手法,从而使节奏回环,词脉婉曲。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有同句双步往复的,如“一夕南风一叶危”,“半留相送半迎归”。这种同句不同音步的重叠往复,又可以组成对仗的一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还有同联内前后一次单复的,“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还有同联前后蝉联的,如“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也有同一联前后句首尾衔顾,使回环增大,涵盖全联的,如“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惟独这《石榴》一首诗内多次连环回复,大小回环相套,读来意韵连绵,回味无穷,绕梁三日,挥之不去。
2.隐柔隐秀。李商隐一生由于沉沦使府,寄人篱下,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屡遭失败,所以在心理定势上,他以微细为美,以弱小为美,以阴柔为美。他写花为“落花”,写荷是“枯荷”,写牡丹则“为雨所败”,写梅花则“定在天涯”,写石榴也是“断无消息”。此诗前两句歌颂石榴的纯洁美丽,读来春风扑面,可是后面又紧接着叹息人间红颜易逝。如同稿衣少女,即使有些许欢愉,亦不过是拈花微笑,即使艳若桃李,亦难敌风刀雨剑。红颜易老,旧梦难留。“碧桃红颊一千年”,道出了诗人的梦幻与渴望。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唯有诗人的不朽诗篇,唯有深藏于心底的真诚与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红颊一千年”!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篇4:唐诗《石榴》赏析
《石榴》作品介绍
《石榴》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42首。此诗运用复词重言手法,从而使节奏回环,词脉婉曲。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
《石榴》原文
石榴
作者:唐·李商隐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石榴》注释
①《汉武内传》说,西王母命侍女索桃,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以五颗与武帝,帝辄收其核,欲种之。西王母曰:“此桃三干年一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瑶池碧桃指此。可羡:何羡,岂羡。
②此当以“瑶池碧桃”喻女冠,以石榴喻妇人多子而容采鲜丽者。
篇5:唐诗《石榴》赏析
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关于石榴的古诗。那作者具体是想表达什么呢?
一.石榴的隐喻
李商隐为什么要以《石榴》为题写诗?石榴隐喻的是什么呢?据传石榴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博物志》载:“张骞出使西域,得安涂林安石榴以归,名为安石榴。”唐朝时,女皇武则天特别喜爱石榴,于是其栽培随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一度出现长安“榴花遍近郊”的盛况。当年杨贵妃在华清宫时,也特别喜欢石榴花,亲手在七圣殿周围,栽植了很多石榴树,以观赏石榴花的艳态美容,因此有了“贵妃花石榴”的美名。唐代诗人于兰《千叶石榴花》诗云:“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若教移在香闰畔,定与侍人艳态同。”诗的末句把石榴花的娇态与香闰中的美女相类比,浪漫的魏澹也将那榴花比作思念中的闺中人。可见石榴在李商隐生活的那个朝代绝非凡品,它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
二.李商隐的《石榴》为谁而写?
可以断定李商隐的《石榴》是一首情诗,可是他究竟写给谁的呢?李商隐在无题二首里也提到过石榴:“….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根据诗意不难看出这诗是写给他的初恋爱人的,而且这场爱情是失败的,让他刻骨铭心的。此“石榴”和彼“石榴”是同一个女子吗?要解开这疑问还得先看一看李商隐的`爱情经历。据说他一生和多位女子有过情感,最早的是他与华阳姊妹的青梅竹马情,相传华阳三姊妹是当时有名的美女加才女,称为“三英”,李写给她们的爱情诗里用的是桃:《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领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晶帘。”李商隐当年倜傥多情,他痴想坐拥三英,然三女却不肯侍一夫,遂与义山决裂。与华阳姊妹分手后,诗人又经历了一段让他痛不欲生的感情。女主角名叫柳枝,初遇诗人时17岁,为一富户之千金。李写下了四首关于他与柳枝相爱的诗作。其中有:“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原本是天赐良缘,不料想造化弄人,在二人的感情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柳枝却被父母做主嫁给了东诸侯。 在此之后,李商隐又先后与两名女子有过感情纠葛,但无奈的是这两女子后来被送进宫中做宫女。25岁才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因为有过屡屡失败的感情经历,所以他倍加珍惜与王氏的婚姻生活,岂料天妒红颜,王氏早逝,李商隐悲痛万分,他写了《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悼亡诗。此刻再细读这首《石榴》似乎已经可以揭开谜底了——“榴枝娥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籽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它歌咏的是石榴花的娇艳,赞美了石榴果实的丰满、甘甜,还将石榴果的“红”与桃红相比较,暗示他心爱的女子比之王母娘娘瑶池中的碧桃还要俏丽高贵!可见诗人对她是多么爱慕,多么怀恋。 可是她再高贵娇艳也不能像王母娘娘的碧桃那样红上“一千年”,又可见他对逝去的红颜是多么哀痛,多么惋惜!这首诗是既可以说是写给华阳三姐妹的,也可以说是写给柳枝的或者是他后来遇到的其他女子的,抑或可以说是写给他的亡妻的,总之李商隐是写给曾经在他的生命里灿烂过的所有女子的吧,这首《石榴》既是生命的挽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
三.李商隐《石榴》诗的艺术特点
1.此诗运用复词重言手法,从而使节奏回环,词脉婉曲。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有同句双步往复的,如“一夕南风一叶危”,“半留相送半迎归”。这种同句不同音步的重叠往复,又可以组成对仗的一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还有同联内前后一次单复的,“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还有同联前后蝉联的,如“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也有同一联前后句首尾衔顾,使回环增大,涵盖全联的,如“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惟独这《石榴》一首诗内多次连环回复,大小回环相套,读来意韵连绵,回味无穷,绕梁三日,挥之不去。
2.隐柔隐秀。李商隐一生由于沉沦使府,寄人篱下,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屡遭失败,所以在心理定势上,他以微细为美,以弱小为美,以阴柔为美。他写花为“落花”,写荷是“枯荷”,写牡丹则“为雨所败”,写梅花则“定在天涯”,写石榴也是“断无消息”。此诗前两句歌颂石榴的纯洁美丽,读来春风扑面,可是后面又紧接着叹息人间红颜易逝。如同稿衣少女,即使有些许欢愉,亦不过是拈花微笑,即使艳若桃李,亦难敌风刀雨剑。红颜易老,旧梦难留。“碧桃红颊一千年”,道出了诗人的梦幻与渴望。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唯有诗人的不朽诗篇,唯有深藏于心底的真诚与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红颊一千年”!
《石榴》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石榴》繁体对照
卷539_42 石榴李商隱
榴枝阿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
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壹千年。
篇6:唐诗《石榴》赏析
表面上看这是一首关于石榴的古诗。那作者具体是想表达什么呢?
一.石榴的隐喻
李商隐为什么要以《石榴》为题写诗?石榴隐喻的是什么呢?据传石榴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博物志》载:“张骞出使西域,得安涂林安石榴以归,名为安石榴。”唐朝时,女皇武则天特别喜爱石榴,于是其栽培随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一度出现长安“榴花遍近郊”的盛况。当年杨贵妃在华清宫时,也特别喜欢石榴花,亲手在七圣殿周围,栽植了很多石榴树,以观赏石榴花的艳态美容,因此有了“贵妃花石榴”的美名。唐代诗人于兰《千叶石榴花》诗云:“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若教移在香闰畔,定与侍人艳态同。”诗的末句把石榴花的娇态与香闰中的美女相类比,浪漫的魏澹也将那榴花比作思念中的闺中人。可见石榴在李商隐生活的那个朝代绝非凡品,它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
二.李商隐的《石榴》为谁而写?
可以断定李商隐的《石榴》是一首情诗,可是他究竟写给谁的呢?李商隐在无题二首里也提到过石榴:“….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根据诗意不难看出这诗是写给他的初恋爱人的,而且这场爱情是失败的,让他刻骨铭心的。此“石榴”和彼“石榴”是同一个女子吗?要解开这疑问还得先看一看李商隐的爱情经历。据说他一生和多位女子有过情感,最早的是他与华阳姊妹的青梅竹马情,相传华阳三姊妹是当时有名的美女加才女,称为“三英”,李写给她们的爱情诗里用的是桃:《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领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晶帘。”李商隐当年倜傥多情,他痴想坐拥三英,然三女却不肯侍一夫,遂与义山决裂。与华阳姊妹分手后,诗人又经历了一段让他痛不欲生的感情。女主角名叫柳枝,初遇诗人时17岁,为一富户之千金。李写下了四首关于他与柳枝相爱的诗作。其中有:“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原本是天赐良缘,不料想造化弄人,在二人的感情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柳枝却被父母做主嫁给了东诸侯。 在此之后,李商隐又先后与两名女子有过感情纠葛,但无奈的是这两女子后来被送进宫中做宫女。25岁才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因为有过屡屡失败的感情经历,所以他倍加珍惜与王氏的'婚姻生活,岂料天妒红颜,王氏早逝,李商隐悲痛万分,他写了《夜雨寄北》《锦瑟》《无题》等悼亡诗。此刻再细读这首《石榴》似乎已经可以揭开谜底了——“榴枝娥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籽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它歌咏的是石榴花的娇艳,赞美了石榴果实的丰满、甘甜,还将石榴果的“红”与桃红相比较,暗示他心爱的女子比之王母娘娘瑶池中的碧桃还要俏丽高贵!可见诗人对她是多么爱慕,多么怀恋。 可是她再高贵娇艳也不能像王母娘娘的碧桃那样红上“一千年”,又可见他对逝去的红颜是多么哀痛,多么惋惜!这首诗是既可以说是写给华阳三姐妹的,也可以说是写给柳枝的或者是他后来遇到的其他女子的,抑或可以说是写给他的亡妻的,总之李商隐是写给曾经在他的生命里灿烂过的所有女子的吧,这首《石榴》既是生命的挽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
三.李商隐《石榴》诗的艺术特点
1.此诗运用复词重言手法,从而使节奏回环,词脉婉曲。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有同句双步往复的,如“一夕南风一叶危”,“半留相送半迎归”。这种同句不同音步的重叠往复,又可以组成对仗的一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还有同联内前后一次单复的,“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还有同联前后蝉联的,如“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也有同一联前后句首尾衔顾,使回环增大,涵盖全联的,如“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惟独这《石榴》一首诗内多次连环回复,大小回环相套,读来意韵连绵,回味无穷,绕梁三日,挥之不去。
2.隐柔隐秀。李商隐一生由于沉沦使府,寄人篱下,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屡遭失败,所以在心理定势上,他以微细为美,以弱小为美,以阴柔为美。他写花为“落花”,写荷是“枯荷”,写牡丹则“为雨所败”,写梅花则“定在天涯”,写石榴也是“断无消息”。此诗前两句歌颂石榴的纯洁美丽,读来春风扑面,可是后面又紧接着叹息人间红颜易逝。如同稿衣少女,即使有些许欢愉,亦不过是拈花微笑,即使艳若桃李,亦难敌风刀雨剑。红颜易老,旧梦难留。“碧桃红颊一千年”,道出了诗人的梦幻与渴望。
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唯有诗人的不朽诗篇,唯有深藏于心底的真诚与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红颊一千年”!
《石榴》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扩展
成就综述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诗歌类型
咏史诗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开始时醉心于李贺那种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清倩流丽的诗体,他有意加以仿效而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但大和九年(835年)的“甘露之变”,使他目睹了朝官大量被杀、宦官擅权的血淋淋的黑暗政局,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转变,写下了不少批判黑暗现实的政治诗。[17]如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愤怒声讨了宦官的罪行,称颂了敢于反对宦官专权的将领,热切盼望铲除宦官、恢复皇帝的权力的《重有感》。又如有意效法杜甫《北征》的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一百韵》。
李商隐的政治诗又多半以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出现。如《咏史》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愚昧和无能。《隋宫二首》其一,意在提醒晚唐统治者要接受前车之鉴。又如《马嵬二首》其二,对唐玄宗为皇帝而弄得众叛亲离,连自己的宠妃也保不住的可悲结局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嘲弄。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贾生》深寓作者对晚唐统治者佞道以求长生,而不恤国事的讽刺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又如《瑶池》借周穆王讽刺唐代皇帝们求仙,《随师东》借古事影射朝廷东伐李同捷。
李商隐咏史诗的成功之处,在于注意构思的凝练、取材的精当,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或用假想之辞创作出带有虚构色彩的场景,突破史实局限,更深刻地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或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或微物,深入开掘,使之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典型性。与此同时,将自己的感情和议论自然地寓含在鲜明的形象之中,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长的情韵,达到寓意的深刻性与形象的鲜明性、情昧的隽永和谐统一,增强了咏史诗的艺术表现力。
咏物诗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篇7:石榴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古诗简介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是明代文徵明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着意描绘夏景,抒写闺中人的生活情态。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满地绿荫给庭院带来特异的气氛,使人如痴如醉。闺中人午睡刚醒,娇眼蒙眬,喃喃自语,情困意慵。一阵清风吹来,扇不摇而自凉。翠竹白苎亭亭玉立,摇曳多姿,丝毫没有感到暑意。作者工画,故以画家之笔,勾勒人物景象,确是词中有画。全词纤丽娟秀,妩媚多姿。
翻译/译文
①亭午:正午。
②骎骎:形容眼光急迫不安。:滞涩。
③苎:苎麻,多年生草本。
④些儿:一点儿。
赏析/鉴赏
此词着意描绘夏景,抒写闺中人的生活情态。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满地绿荫给庭院带来特异的气氛,使人如痴如醉。闺中人午睡刚醒,娇眼蒙眬,喃喃自语,情困意慵。一阵清风吹来,扇不摇而自凉。翠竹白苎亭亭玉立,摇曳多姿,丝毫没有感到暑意。作者工画,故以画家之笔,勾勒人物景象,确是词中有画。全词纤丽娟秀,妩媚多姿。
篇8:石榴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榴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翻译
碧绿的石榴树婀娜迎风,鲜红的石榴像挂满灯笼。里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白玉般的石榴子鲜美齐整。
瑶池的碧桃树有什么值得羡慕,哪比得上石榴树扎根民众。碧桃虽美结果要经千年,石榴每年都能带来农家小院的笑声。
注释
石榴: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
可羡:何羡,岂羡。
碧树:传说中长于仙山的异树。
赏析
石榴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诗人盛赞了婀娜的'榴枝、繁富的榴实、轻盈的榴膜、鲜丽的榴子,表现了自己的爱慕之情,然而尽管石榴比碧桃还要美丽娇艳,却也无法红颜“一千年”。《石榴》既是生命的挽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榴”字凡四叠,分别写其枝、实、膜、子,突出了石榴的美艳,读来春风扑面,不独上下句复辞,联内亦复辞。“碧桃”联袂而出,深叹人间红颜易逝,唯有深藏于心底的真诚与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红颊一千年”。
在艺术特色上,此诗运用了复词重言的手法,从而使节奏回环,词脉婉曲。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有同句双步往复的,如“一夕南风一叶危”,“半留相送半迎归”。这种同句不同音步的重叠往复,又可以组成对仗的一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还有同联内前后一次单复的,“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还有同联前后蝉联的,如“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也有同一联前后句首尾衔顾,使回环增大,涵盖全联的,如“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惟独这《石榴》一首诗内多次连环回复,大小回环相套,读来意韵连绵,回味无穷,绕梁三日,挥之不去。
创作背景
唐朝时,女皇武则天特别喜爱石榴,于是其栽培随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一度出现长安“榴花遍近郊”的盛况。当年杨贵妃在华清宫时,以观赏石榴花的艳态美容,因此有了“贵妃花石榴”的美名。所以,石榴在李商隐生活的唐代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石榴》此诗亦是李商隐为爱情而写。
篇9:郭沫若《石榴》原文及赏析
〔描绘自然物的散文,有的有明显的象征或隐喻意味,有的则侧重于对自然物本身的生命力的赞颂,也寄托人的感情。郭沫若的这篇散文,短小精湛,仅五百字左右,却把石榴描绘得如此富有神韵和魅力,不愧为大手笔所出。〕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石榴开花,不是在百花争妍斗艳的春天,而是在农历五月太阳火焰般炙人的仲夏季节。作家喜欢夏天,称“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它能“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他更喜欢石榴,把石榴花喻为“夏季的心脏”。〔作家赞颂石榴,诗情般地描绘石榴,从中流溢着对整个自然界、对宇宙、对人的生命力的炽烈的感情。〕
全文除开头一个自然段和末尾三个自然段外,中间部分(五个自然段)是文章的主体,作家运用多种手法动态地描绘石榴的树、花和果实。
〔写石榴树的外形特征,用比较的手法。说它有“梅树的枝干”,“杨柳的叶子”,却“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兼“梅柳之长”而舍其短,笔墨简练而使石榴树的神态毕现。“风度”二字,把石榴人格化了。〕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石榴花自然成为描写的重点。先整体描写:橙红色的花在绿叶的映衬下,“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前者已是色彩缤纷,后者更是光华耀目,它可真是“夏季的心脏”啊!
古人对石榴的整体描绘,有“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合香”(白居易:《石榴树》)的巧喻,可谓精妙。郭沫若知熟必避,另辟新径,从微观的角度对石榴花作精细的动态描绘,并辅以连珠般的妙喻:由“小茄形的骨朵”(浆果的雏形),“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众多的橙红色的浆果,好象“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在每个花瓶儿的顶端,“还精巧地插上了花”;接着是描绘由浆果到果实幻变:“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作家对石榴的动态描绘,自然、生动、形象、传神;其中种种比喻,新奇、精妙,充满诗情画意。他对石榴不怕夏季“炎阳的直射”的刚烈的品格刻画得既深刻、简括,又十分动情。到这里,已把石榴这“夏天的心脏”充分显现出来了。
紧接着,作家笔峰一转,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石榴的果实的成熟:“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象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这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石榴,已经幻变成一个个唇红齿白、满脸含笑、通体晶莹、萌动着鲜活灵气的美丽仙子了。对于这样活鲜的石榴,怎能不使你“唾津潜溢”呢?
生动传神的动态描绘和新颖贴切的妙喻,来自于对自然事物的精细观察和丰富而飞驰的创造性想象。而作家的神思妙笔,又根植于对所描绘的自然事物——石榴的真诚的爱。通过它,传达出作家对人生的热烈的追求。
篇10:石榴,石榴李商隐,石榴的意思,石榴赏析
石榴,石榴李商隐,石榴的意思,石榴赏析 -诗词大全
石榴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石榴的诗歌赏析】相关文章:
2.诗歌赏析
3.石榴说课稿
4.杨万里诗歌赏析
5.席慕容诗歌赏析
6.绝句诗歌赏析
7.怀念诗歌赏析
8.大自然诗歌赏析
9.诗歌《留守》赏析
10.诗歌赏析:清平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