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励志故事>金牌教练之刘国梁的励志故事

金牌教练之刘国梁的励志故事

2023-02-26 08:00:0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ozoo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金牌教练之刘国梁的励志故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金牌教练之刘国梁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牌教练之刘国梁的励志故事

篇1:刘国梁名人故事

刘国梁名人故事

,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刘国梁,初露锋芒,在当年刚刚结束的中国乒协杯赛上,与孔令辉合作,夺得男子双打冠军,个人也勇夺男子单打第三名。之后,他顺利成为备战第26届亚特兰奥运会的国家乒乓球队男运动员之一,与孔令辉、王涛和丁松一起进行刻苦的备战训练。那时,他心气极高,对未来充满自信,渴望在奥运会上一展身手。

然而,和同期的队友相比,当时的刘国梁成绩并不是最好的。那时,王涛是25届奥运会冠军,而年仅二十岁的孔令辉,在1995年第43届世乒赛刚刚夺得男单冠军,是新科状元。在众人眼里,似乎只有丁松和他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正式参赛的乒乓球男运动员名额只有三个,名单还没有定下来,鹿死谁手,一时还很难预料。大家都在下面暗暗较劲,拼命地训练着。他和丁松暗下里的竞争就尤为激烈。

一天,训练间隙,他到队友王涛家里玩。那天,王涛很神秘地递给他一张报纸。他没有多想就接过来,然后坐下来仔细地读起来。没过几分钟,他就蹙起眉头,显得有些不安。他心情沉重地盯着那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一声不吭,反复地读。临走时,还悄悄地把那份报纸揣在身上带走了。

从王涛家回来,昔日自信拼命的刘国梁,训练起来开始有些松懈和不自信了。可无论心中怎么难受,他始终没有向队友倾诉,更没有向教练问个明白。他就这样郁郁不安地坚持训练。

问题很快暴露出来。不久后的一天,刘国梁参加了一场对外公开赛。他上去打第一轮,一上去就被打得稀里哗啦,淘汰出局了。坐在下面观战的蔡振华教练一场震惊。

刘国梁败下阵来后,走到观众席,坐在蔡振华教练身边,默默无声看后面的比赛。这时,蔡振华看了他一眼,很是不解地问:“国梁,最近你是怎么了?今天怎么打成这样子?”刘国梁面无表情,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乒乓球拍的板套中取出一份报纸,默默地递给蔡振华。蔡振华先是一愣,然后接过报纸仔细地阅读起来。读完后,他抬起头望着闷闷不乐的刘国梁,说了这么两句话:“你相信我会说这样的话吗?封闭训练期间,我是不接受媒体采访的。”说完后,蔡教练转身离去。这时,刘国梁才展开眉头。这些天压在他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他一片释然。

之后的刘国梁与前些的他判若两人,全身心地投入备战训练中,积聚在心中的力量迅速迸发出来。后来,他顺利入选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中国乒乓球队男运动员参赛名单。在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中,他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获得男双、男单双料冠军。不久,他又成为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

此后,刘国梁又获得了多个世界冠军。6月23日,他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训练。的北京奥运会上,他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囊括了男单,男双和团体冠军3枚金牌,被人们成为“乒乓神手”、“金牌教练”。

然而,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从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单冠军到今天的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金牌教练”,十多年过去了,他仍然珍藏着那份报纸。

报纸中,那篇与他息息相关的文章,至今,他还记忆犹新。那篇文章的标题是《蔡振华语出惊人》,里面,作者以采访者的口吻阐述了蔡教练对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战略意图与布阵安排,最后,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丁松上,刘国梁下。

这份不够客观的报道,曾经一度是刘国梁心中无法祛除的痛,他让他时刻有种难以磨灭的强烈的羞辱感。

后来,有人又提到了这件事情,纪委不解地问他:“这份报纸的`报道,对你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羞辱。可你为什么还要珍藏呢?”他笑了,这样回答:“虽然他不够客观,可它至少反应了那时我的水平还不够稳定,还没有赢得大家的信任。更为重要的是,他对我的刺激太大了,成了我不断努力的强大动力。”

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那份报纸,成就了今天的“乒乓神手”与“金牌教练”。

面对旁人的批评、怀疑和否定,甚至是毫不留情的羞辱,我们可以选择反唇相讥,也可以选择自甘堕落,还可以选择不予理睬——让它自生自灭。除此之外,别忘了,我们还有一种更好的处理办法,那就是像刘国梁那样——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份耻辱,珍藏起来,用来激励自己,让它成为我们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加油站。

篇2:中国乒乓球男队住教练刘国梁

中国乒乓球男队住教练刘国梁

姓名:刘国梁(Liu Guoliang)

性别:男

籍贯:河南新乡

生日:1976.1.10

身高:1.68米

体重:60公斤

项目:乒乓球

刘国梁6岁开始学打球,13岁进入国家青年队,1991年破格晋升国家队。刘国梁的技术特点是右手直握球拍,两面近台快攻。出色的`发球结合革新的直拍横打以及反面发球技术,使直拍型打法获得新生。

19奥运会上获男双(与孔令辉)、男单双料冠军,还是中国第一位世乒赛、世界杯和奥运会“大满贯”获得者,年世界杯后在国际乒联排名榜上跃居首位,退役担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206月23日出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3月7日,率领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夺得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冠军。

1992年亚洲杯男团、混双冠军,亚锦赛男团、混双冠军;

1993年第42届世乒赛男团亚军、男双第3(与林志刚中国公开赛男团冠军、男单第3,瑞典公开赛男双冠军(与林志刚)、男团冠军,芬兰公开赛男单冠军、男双冠军(与林志刚),亚洲杯男单第三,七运会男双冠军(与王涛);

1994年爱普生世界明星赛男单第三名,全国锦标赛男团、男双冠军(与林志刚)、混双第三(与乔云萍)、男团冠军,第12届亚锦赛男双冠军(与林志刚)、男单亚军,第3届世界杯团体赛男团冠军,意大利公开赛男双亚军(与熊柯);

1995年中国明星赛男单亚军,第43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单亚军、男双第三名(与林志刚),中国大奖赛男双冠军(与王涛)、男单第三名,世界杯男单第三名,亚洲杯团体赛男团冠军;

1996年中国乒协杯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男单第三名,第26届奥运会男单冠军,男双(与孔令辉)冠军,第17届世界杯男单冠军,亚锦赛男双冠军,男团、男单、混双亚军,中国公开赛男双冠军;

第44届世乒赛男团,混双冠军(与邬娜),男双冠军(与孔令辉,中国公开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巴西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南斯拉夫公开赛男单冠军,八运会男双冠军(与王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双冠军;

马来西亚公开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日本公开赛男单亚军,全国俱乐部甲级联赛男团冠军,澳大利亚公开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男单四强,中国公开赛赛男单冠军、男双四强(与孔令辉),卡塔尔公开赛男双亚军,意大利公开赛男单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男单亚军,第13届亚运会男团冠军、男双冠军(与孔令辉)、男单亚军,第14届亚锦赛男团、男双冠军(与马琳)、男单并列第3名,世界杯男单第四;

国际乒联巡回赛总决赛男单亚军,首届世界乒乓球俱乐部冠军,第45届世乒赛男单、男双冠军(与孔令辉),奥地利公开赛男单亚军、男双冠军,德国公开赛男单冠军;

第45届世乒赛团体赛男团亚军,第26届奥运会男单第三名,男双亚军,巴西公开赛男单、男双冠军,中国公开赛男单亚军,日本、美国公开赛男双冠军;

韩国公开赛男双冠军,第46届世乒赛男团冠军、男双亚军。

篇3:刘国梁《奥运背后是成长》励志演讲稿

刘国梁《奥运背后是成长》励志演讲稿

大家好,其实今天来到这个舞台,对我来说挑战很大,因为我当运动员时获得的冠军是靠自己打出来的,不是靠讲出来的,所以还是有点紧张。我想更多地跟大家分享一下奥运经历,因为我跟别的嘉宾可能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我有很多的奥运经历。

当运动员时期,我参加过和20的奥运会,当教练参加了(年奥运会) 、(年奥运会) 、奥运会。在1996年参加奥运会的时候,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危险却也是非常微妙的角色。当时孔令辉是新科的世锦赛冠军,也很年轻,王涛是我们这个球队里最稳定的核心。所以他们两个肯定是参加奥运会,那第三个参加奥运会的人员,会在谁那产生呢?是我和丁松,可能老一点的球迷,熟悉乒乓球的知道,当时丁松在天津的时候,是怪球手,也是一个很传奇的运动员。所以跟他一起竞争,其实我心里没有多少胜算。

但是在当时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有一次我去朋友家里,一个朋友很热心地给我拿出一张报纸,当时的新闻标题就是“蔡振华语出惊人“,再往下看,我记着有一段儿对我刺激非常大,到现在我还记住。就是《生活时报》上面写着,因为他说去封闭训练,采访了蔡指导。蔡指导说,丁松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运动员,他的特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外国选手都不适应,所以他对外的成绩应该是中国队最好的。而刘国梁有一些特点,但是发挥很不稳定,打不好的时候对任何选手都会输。如果通过这样的这种言论来看,肯定是报丁松了,刘国梁已经无缘奥运了。

当时对我影响很大,情绪打击也很大,一个是自己没有奥运会的机会,再一个我觉得蔡指导对我的评价让我非常伤心,我当时是发挥不稳定,基本功不够,但是你要加上一句,如果说打好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选手,打不好可以输世界上任何选手,我觉得我是可以接受的。所以那段时间,我连续心理压力很大,输了好多场不该输的比赛,有一次比赛打完之后,蔡指导真的忍无可忍了:”你怎么了,你还打不打球了,怎么会打成这样呢?“我记得当时眼泪都快出来了,我没说话,我从板套里面找,把那张报纸找出来了,我说蔡指导,这是您说的吗?(我)是不是已经没有希望参加奥运会了?

当时我记得蔡指导看了一眼,看完之后就说了两句话,他说第一,这个记者从来没有去过封闭训练;第二,刘国梁,你相信我会说这话吗?转身走了,我这心里“哗”就踏实了。因为我相信蔡指导不会说这话,他是相信我的。但从此以后,这份报纸就天天放在我的板套里,我就拿着这个报纸上面写的东西,不管真的假的,后来证实是假的。但是我觉得对自己来说,也是个激励,是一种力量。所以我就放在那儿,最后还是报的'我是第三号,所以作为替补运动员,我去参加了1996年的奥运会,最终获得了男双和男单的双料冠军。

我在想有的时候,可能人受到一些刺激,不是坏事,真的不是坏事。那会儿,我还记得刚到奥运村一出来,一看很多记者。可我一看,哎,怎么没什么人搭理我呀?孔令辉走在后面,记者都围着他。因为他从1995年,天津世乒赛拿完冠军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没输球,当时跟我们同一批的,有一个陪练叫王飞,他跟我很好。我们俩就走了,他就刺激我。他说:”哎,梁哥梁哥?“我说:”怎么了?”“哎,怎么没人搭理你啊,怎么全围着辉哥?”刺激我,后来我就跟他说:“你看吧,比赛以后咱俩还是往前走,后面全跟着。”真的! 1996年奥运会,我拿了两块金牌。在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时候,等我们一出来,我就跟王飞说,王飞你看,全来了。这种刺激,要是化解好的话,会成为一种内心让你更强大(的力量),你要证明自己是最好的,

当时中国还没有男子大满贯选手,所以1996年我拿了奥运会的冠军、拿了世界杯的冠军,唯独差一个世锦赛(的冠军)。19的世锦赛,那次我状态很差,但是运气很好,最后我拿了冠军,也是我最重要的一天。其实我不是说我怎么拿的冠军,而是拿完冠军之后,国际乒联很认真地很严肃地把我请到了办公室去,说你在8月8号的世锦赛单打比赛之后, 的检测尿检里面,“表睾超标“疑似使用 ,说我们会查,如果说要是(真的),可能就会取消你所有比赛的成绩。我当时脑袋嗡一下就炸了,后来我就打电话给蔡指导,就直接让我从欧洲回国了,回国之后蔡指导到了机场接我,一见蔡指导我就扑到他怀里哭了,就觉得特别委屈,这老天可能就是跟我过不去。

你们不知道,当时北京的各大医院我都去过,训练经常练一半走了,队员教练都不知道(我)干吗,其实我是去医院做检查了,当时我多希望自己身体能有点问题啊!真的,如果能查出问题的话,医院有一个证明就没事了,什么问题都没查出来,天天就想,天天就在痛苦中度过。最痛苦的时候,我经常在国贸桥,自己开车,把音乐开到最大声,听着齐秦的歌,当时的这个《无情的雨无情的你》《悬崖》之类的悲伤的歌。开到最大,放声痛哭,宣泄一段之后,再回到国家队里边,把车停好,眼泪擦干,再跟大家一起训练。

后来国际乒联就说,那这样,我们进行三次飞行检查,如果三次都高,就说明你是身体里面自然形成的。正好他说飞行检查的时候是我们封闭训练时期,运动量非常大,一天三练。最痛苦的是大运动量训练,不能喝水,第一泡尿的时候超标,第二个就不行了,哗就这个很淡了就没事。一喝水就不行了,就是第一泡,所以我为了应对他们,这个飞行检查,每天都要等到晚上十点,确定他们不来了,我才能喝水,才能吃东西。那会儿训练完都不敢洗澡,一洗澡水一冲,待会一刺激,你又想上厕所,每天就憋着。

但是三次来飞行检测的时候,有一次我实在是没忍住,想着前几天刚检测完,应该不会来了,就放开了喝,放开了吃饭,结果下午两点钟来了。最后三次里面,两次高,一次不高,还是没过关。我那半年就是这么迷迷瞪瞪过来的。过来之后,我们到了世乒赛,我还不知道我能不能去,领导教练报不报我,到最后的时候报了我,因为如果说中国队不报我,或者不让我上的话,那就说明中国也是对你有怀疑的,但是如果我要是上场的话,查出 有问题,中国队所有的比赛成绩,是要被取消的。可见当时我们球队的领导是非常信任我的。

但其实对我内心来说,这半年里面根本没想球,也更没想训练,就想着什么时候能把这事儿给我解决了,天天就在等待结果。在那次比赛里头,中国队输了,我输了两分,孔令辉输了一分,最后二比三,输给了瑞典队。当时我是最难受的,因为中国队输球,主要输在我身上,我一个人输了两分,而且我之前对瑞典队,从没输过球,大家都给予了厚望。而我又刚刚拿完大满贯,对外界没法儿解释。当我们输完之后,直接去香港参加奥运会预选赛,飞到广州停留一天。当时乒羽中心的主任杨树安,一见蔡指导和我下来就告诉我,国梁的问题解决了,是源自于体内,没事!我当时眼泪“哗“就出来了。自从那次比赛输完之后,我再也找不回以前的状态了,所有的比赛都输,就特别想赢得比赛,想拿一个冠军,但是一直拿不着,越拿不着越着急,后来我在一气之下,在美国剪了个光头,就是“削发明志“,希望自己把所有的东西好的坏的全部剃掉,从头再来,再重新征战这个舞台,再重新在悉尼奥运会上能够证实自己。

运动生涯后期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在琢磨了,琢磨什么呢?我在琢磨奥运会,以我的竞技状态,年已经不是巅峰了,还能保持到20吗?不能!那怎么办呢?像蔡指导学习,当教练,当一个金牌教练,带领我的队员在自己的国家,在本土让五星红旗升起来,这就成为我转为教练最大的一个动力和目标。因为有这样的动力和目标,所以我毅然决然地20退役,结果的时候我接主教练。当然我年接完主教练,在20我作为教练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时候,奥运会又给我上了一课。

篇4:刘国喜的创业励志故事

17岁参加工作,23岁作为天津最早的一批个体户“下海”,“不安分”的刘国喜从卖酱肉熟食起家,干过装修,卖过防盗门,开过台球城。如今,他经营的散热器公司已经成长为具备年加工能力300万柱的企业,其产品遍布天津市各大型工程项目,占据着天津市散热器市场的半壁江山。

刘国喜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肉联厂的冷库当工人。上个世纪80年代,肉类产品的市场供给远不像现在这样充裕,作为肉联厂的福利,工人们却时不时能分到一些边边角角的熟肉酱货。

“一发就是一麻袋一麻袋的,厂里有的人都不爱要。我把家里吃不了的试着拿出去一卖,没想到大家都抢着买。”刘国喜发现了这个市场供应的不足,便开始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厂子里再发东西,有谁不要的,我就拿自行车驮回家。再后来我开始主动寻觅‘货源’。肉联厂的食品在质量上是有保障的,绝对不愁卖。”

那时候刘国喜成了厂里“一景”,每到下班时,他的自行车上总是驮着大包小包,有时候一趟运不完还要往返几回。“厂里下班,回家上班”成了刘国喜的生活常态。这样小打小闹干了一段时间,刘国喜有了新想法,脑子里开始盘算着自己干。

“一是太累,单位家里两份工,二是干个体确实赚钱,那时我一个月工资40。04元,卖几天酱货就能顶上一个月的工资。”

1984年,刘国喜辞去了单位的工作,正式“下海”。刘国喜最初的店面只有两张写字台大小,他和妻子一个进货一个卖货。但小店门前排起的长队让夫妻俩在艰苦的环境里感觉到苦中有乐。

“我卖的酱货在天津市都是有名的,还没开门就有排队的客人。”刘国喜卖东西有自己的小技巧——排队的客人再多他也不去帮忙。有熟人看见埋怨他不体谅妻子,刘国喜不紧不慢地说:“干饮食就是靠人气,门口的队就得让它一直排着,队伍越长排队的人越多。”就是在这种散落在街边的小作坊式店铺里,刘国喜成为了天津市第一批“万元户”。

激流勇退换“门庭”

酱货卖了三四年,刘国喜出了名,但这时他却不干了,改行做起了当时最热的装饰公司。“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一天能赚1000块钱的时候你高兴,再往后能赚5000了,你就要集中精力赚这5000元,集中精力就意味着要敢于舍弃。越是什么都想干,越是什么都干不好。”

干装饰公司的同时刘国喜兼卖防盗门。似乎做什么都喜欢拔个尖儿,卖防盗门他也是“全天津市最好”的一家。火到什么程度?连当时的市公安局副局长家都用的是刘国喜卖的防盗门。

“我是第一家教会顾客识别真假防盗门的商户,我的特许经营号是‘110’号,多好记啊!电视里一播我们的广告,客人全上门了。”刘国喜雇了十几个伙计,蹬着三轮车全市上门安装,公司派活装一个门给工人5元钱,自己推销出去的,奖励10元,工人积极性空前高涨起来。“工人几乎都是抢活干,晚上八九点了还骑着三轮车上门安装,派他们去一家安门,他们拉5个门走,全都能推销出去。”

“魔鬼在于细节”

刘国喜总是在生意最好的时候急流勇退。装饰公司做了五六年,又改了路子。

“一天中午我闲逛时发现一间闲置的大车间,心里一惊,天天从这儿过怎么没发现这个大空场呢。我问看门人这房子出租吗,看门的让我去问问领导,我骑上自行车就去了,一谈,人家正巴不得往外租呢。”这么大的场地是租下来了,但说具体干什么刘国喜心里却没了底。咨询了一些人之后他发现,这条路原来是马路台球的一个“据点”。跟爱打球的人一打听都知道这个地方。刘国喜当即决定开个大型台球城。

用做装饰公司积累的上百万元资金,刘国喜误打误撞进入台球业,没想到又做得“有声有色”。台球城开业后天天爆满,每个月光卖茶水的钱就能把40多个员工的工资赚出来。很多搞了很多年台球生意的人都纳闷,刘国喜的店为什么人气这么旺!

成功自有成功之道,刘国喜从每一个细节上征服客人。24小时营业,800多平方米的台球城全部规划成单间。每天早上6点钟准时“清案”,先用湿毛巾擦净案子上的汗渍,再用规定温度的熨斗熨。熨完后的案子,打直球球就直走,打拐弯的球就按照你想要的角度拐。不少人早晨6点来了交上钱占住台子,宁可闲几个小时也把地方占上。对于打通宵的客人,还管早饭。想吃什么,提前告诉服务员,对于很多熟识的老顾客,刘国喜要求服务员记住他们的喜好,哪个爱吃咸,哪个爱吃甜,买好了端到客人的台前。这样的服务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台球厅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刘国喜时常在店里组织一些比赛,给大家发统一的t恤衫作比赛服,实际上就是聚集人气。从开始的店内比赛,到后来行业内的比赛,刘国喜店里的人气一天比一天旺。“遇上精彩比赛观战的时候,一张台子前面围得人山人海,人多得我看着都害怕。”

好多人拎着球杆找老板,要“过过招”,有人放出1000块钱一杆的“高价”,要求和老板比试比试,来者不善,刘国喜却不急不恼。“我说我不会打,他们说我是装的,但我是真不会打。可我聘请的员工里藏龙卧虎,天津市台球黑八的亚军在我店里,从经理到服务员,没有不喜欢打的,没有不会打的。我也给员工充分的自由,下班之后,工作交接好了可以在这儿免费玩。好多人争着来我这儿当服务员,冲的就是这个。”

有人问,为什么你刘国喜一个外行人却把内行人都干不好的事情干得这么红火,刘国喜总结得轻描淡写:“专业打台球的人,球玩得好,经营未必懂,我对打台球一窍不通,但我经营搞得好,专业经营离不开内行人,我聘请职业经理,实际的操作由他来负责就足够了。”

“做生意就像蹦楼梯”

在商海中摸爬滚打,一晃就是20年。完成了原始积累的刘国喜并没有安于现状。他要干些科技含量高,别人没干过的事儿。

他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到广播电台发布信息,寻求科技合作项目,最终确定了“蓖麻粕脱毒技术”这个专利项目。但谁也没料到,专利技术的转化过程历尽艰辛:机械设备反复拆装,传输设备故障频发,安装调试问题百出。最令人后怕的是试验中因温度、时间掌握的偏差,发生过爆炸,险些造成人员伤亡。近百次试验,屡试屡败;近百万元的投入,一无所获。面对困境,刘国喜没有退缩,他及时寻找原因,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聚集起一支由动物营养、畜牧兽医、机械工程、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专业人士组成的专家队伍,群策群力,历时一年半,历经100余次试验,再次投入几百万元,终于攻克了“脱毒装置”与“脱皮筛选机”2个技术难关,研究获得成功。1999年5月,蓖麻粕脱毒技术被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科技项目成功之后,刘国喜意识到单凭自己的经验,很难驾驭更高水平的项目,把企业交给具有一定素质和水平的人员管理会更好。2000年,他将蓖麻项目全部交给南大高科创新饲料有限公司,选择了散热器领域重新“开疆拓土”。当时,有很多人提醒他:建材行业不好干,占压资金大,市场难开拓。但刘国喜认准一个“死理儿”——今天坚持诚信,明天开拓市场,后天获得效益。他在经营中严把质量关,确保了投产以来产品合格率100%,参与完成了天津市多项重点工程,满足了上千万平方米建筑对新兴散热器的需求。

回顾自己的经营之路,刘国喜感慨良多。

“最初觉得如果攒够了1万元,那就再没有别的想法了,但万元户的目标1年就实现了。那以后我把人生的目标定成了10万元。十万到百万,百万到千万,似乎都是一眨眼的事。但做生意就像蹦楼梯,楼梯越往上越陡,有时候蹦不好一脚踏空摔死的例子也不在少数。我到现在也随时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一旦失败了,就是个乞丐。做生意要有胆量、有自信心,要敢于面对艰苦的过程。有这样的勇气与担当,成功就近在咫尺了。”

【金牌教练之刘国梁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1.金牌教练我的爸爸作文

2.刘国梁演讲稿:奥运背后是成长

3.驾校教练励志座右铭

4.励志故事之哲理感悟

5.国旗下励志小故事

6.励志故事之高贵的千里马

7.麻雀聘教练的哲理故事

8.高考励志作文素材之名人故事

9.刘金国的颁奖词

10.励志故事

下载word文档
《金牌教练之刘国梁的励志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