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诗歌文化简介与苗族的诗歌都有什么风格
“fin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苗族诗歌文化简介与苗族的诗歌都有什么风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苗族诗歌文化简介与苗族的诗歌都有什么风格,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苗族诗歌文化简介与苗族的诗歌都有什么风格
苗族诗歌文化简介与苗族的诗歌都有什么风格
苗族诗歌一般用于至亲好友迎来送往,男女间谈情说爱,甚至做媒说亲,调解纠纷,制订乡规民约,教育子女,叙述家谱、家规等。在劳动时也常用诗歌来助兴,劳动之余又借诗歌来消除疲劳。
创世歌
是一种很古老的神话故事歌,主要是叙述天地日月的起源,万物的产生。这类歌有《开天辟地歌》、《万物起源歌》等。祖先歌:主要叙述人类的产生,民族的来源和迁徙,如《人类起源歌》、《洪水滔天》等。这类歌主题思想积极进取,在相当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有史料研究价值。
迁徙歌
在苗族中大量存在。各地苗族都有自己的迁徙史,因而都有自己的迁徙歌。其中著名的.有黔东南的《跋山涉水》,松桃、铜仁地区的《修相修玛》,黔西北的《杨鲁话》,贵阳地区的《格罗格桑》等。松桃和黔东南的迁徙歌,反映场面宏大,表述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斗争的激烈情况。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对研究苗族历史很有价值。
盘歌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带两个年龄相当的同伴,一起去到姑娘的家,找她的长辈说明来意。若姑娘的父母亲回答:“还没人家,是同班辈的。”便准许盘歌。盘歌的歌会,由女方老人安排。男女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既当参谋,又为自己找对象。
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输了,女方便用水将男方泼走。泼水在苗家不是恶意,而是一种善意的洗礼。如果以方对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还可以唱到定婚。但是如果女的盘输了,还可继续盘歌,这样的盘歌一直盘到定婚为止。
定婚那天,女方的父母要及时为男方备办喜酒,一一敬给参加歌会的乡亲,最后以一对牛羊角当杯,敬给这对即将结合的青年。然后吹起芦笙跳起舞,通宵达旦为这对青年人贺喜。
飞歌
飞歌,苗语称为HXakYangt,又称之为吼歌、喊歌、山歌,是青年男女隔山隔水的情况下,为互表诚意,邀约游方而放声抒怀的一种情歌。在迎送客人和宴酣时,有时也用飞歌。飞歌曲调有挂丁、凯棠、湾水三种。乐曲终止音低。苗族情歌,苗语称HXakYexFangb,四声音阶微低式,终止音拖腔,强弱起伏,低回婉转,抒情揉合。多数为独唱和二人合唱,少数为对唱。
苗族婚姻歌
苗族的婚姻歌,反映了苗族由氏族内婚到氏族外婚,由母系制到父系制的演变过程,是研究婚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中较著名的有各地普遍流传的《兄妹结婚》,黔东南的《开亲歌》、《男妇出嫁》、《换嫁歌》(女子换男子出嫁),黔北遵义地区的《接女婿》、《送亲歌》等。
苗族诗歌种类繁多,应用范围也很广,基本在生活上处处可见,而且表达的内容也很广泛。苗族诗歌的情感饱满,内容丰富,通读易懂,是苗族的民族文化的传播载体,是苗族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篇2:苗族诗歌文化简介
关于苗族诗歌文化简介汇总
苗族诗歌一般用于至亲好友迎来送往,男女间谈情说爱,甚至做媒说亲,调解纠纷,制订乡规民约,教育子女,叙述家谱、家规等。在劳动时也常用诗歌来助兴,劳动之余又借诗歌来消除疲劳。
创世歌
是一种很古老的神话故事歌,主要是叙述天地日月的起源,万物的产生。这类歌有《开天辟地歌》、《万物起源歌》等。祖先歌:主要叙述人类的产生,民族的来源和迁徙,如《人类起源歌》、《洪水滔天》等。这类歌主题思想积极进取,在相当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有史料研究价值。
迁徙歌
在苗族中大量存在。各地苗族都有自己的迁徙史,因而都有自己的迁徙歌。其中著名的有黔东南的《跋山涉水》,松桃、铜仁地区的《修相修玛》,黔西北的《杨鲁话》,贵阳地区的《格罗格桑》等。松桃和黔东南的迁徙歌,反映场面宏大,表述了人与人和人与自然斗争的激烈情况。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对研究苗族历史很有价值。
盘歌
盘歌,是苗族青年男女向对方表达心愿、显示才能的一种古老的对歌方式。昭通一带苗族的'“盘歌”非常有趣。男青年看中了某位女青年,便带两个年龄相当的同伴,一起去到姑娘的家,找她的长辈说明来意。若姑娘的父母亲回答:“还没人家,是同班辈的。”便准许盘歌。盘歌的歌会,由女方老人安排。男女双方参加对歌的同伴,既当参谋,又为自己找对象。
在盘歌中,一般是男的先唱。双方通过对唱,显示自己的才能。如果男的输了,女方便用水将男方泼走。泼水在苗家不是恶意,而是一种善意的洗礼。如果以方对答如流,唱得情投意合,还可以唱到定婚。但是如果女的盘输了,还可继续盘歌,这样的盘歌一直盘到定婚为止。
篇3:苗族凤凰城诗歌
苗族凤凰城诗歌
一,美丽的凤凰城
我骑风马跃过天门,
转跨凤凰继续飞行。
沱江象玉带在下面漂动,
美景衬托激动的心情。
当凤凰降落城中,
象被泡进风光的圣境。
眼前是一片虚幻,
一个变化万千的美梦。
四面青山翠绿葱葱,
依山而建的苗屋坐落丛中。
象高楼直上山顶,
一排排又象碉群。
高大的梧桐树,
直指天穹。
树下站着凤凰圣鸟,
点缀在美丽的画中。
玉带般的沱江穿过城中,
湛蓝的江水微波荡涌。
小船来来往往漂动,
甘美得江水孕育着苗人。
玉带紧拴着凤凰城,
怕凤凰飞得无影踪。
山绿与水蓝融合一起,
绘成一副唯美的.画韵。
苗女坐江边蘸水妆容,
黑发瀑布般流入水中。
随漂流形成微波纹,
贪婪的江水拽发戏情。
两岸街上很多红裙,
逛街的苗女如云。
飘飘荡荡来往不停,
倒映在江面形成霓虹。
个个美丽楚楚动人,
脸似桃花粉嫩亮明。
樱桃小口不用点妆淡红,
笑意盈盈贝齿明净。
她们象下凡的女神,
游人看见瞟个不停。
痴迷瞪目丢了真魂,
象进了美人的梦境。
这里是苗族聚居的地方,
神水圣地造就了美人。
这里犹如天庭,
一个奇幻的圣境。
二,凤凰城的夜景
日头落进了西门,
让位给了初上的花灯。
江水溅起灯花闪动,
一片繁星缀满了山城。
站在跨江大桥正中,
就像站在银河的浪峰。
和天星汇成了一片无垠,
分不清哪是天星和地灯。
两山上的排排苗屋,
间间都有眨眼的明灯。
眼光汇成一片灯星,
星伴灯灯连灯灯星难分。
无数灯星跃入水中,
象在清洁身上的泥尘。
随着江水的漂动,
忽悠忽闪洗个不停。
和江水嬉戏亲吻,
撞成了散开的碎星。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更浓。
遍地的神灯火种,
妙不可言的美境。
身子随同漂动,
流云般飘上天空。
一个梦幻的神界,
瑰丽无穷的仙梦。
一个虚无缥缈的霓群,
玉宇金辉仙琼幻影。
失去蓝天的影踪,
只有脚踩的神灯。
飘呀飘呀飘在万世琼林,
象是巡游的天神。
茫然无际不见人影,
神思波翻浪涌。
心绪沐浴在激情,
享受着爽快的无垠。
我变成了其中的一星,
遨游在色彩斑斓星空。
我已忘记了自身,
朋友的喊声把我惊醒。
我已难出遐想的大门,
恋恋不舍也得返行。
终生难忘的夜景,
一个神奇的妙境。
在我返出天门,
仍然翱翔在星空。
直到现在也难忘怀,
那奇妙的美梦。
篇4:描写和赞颂苗族的诗歌
蚩尤部族的散落。
一震星群照耀。
炎黄子孙的承载,
丰盛了,
全席的标度。
图腾灵性。
仰望苍穹。
无数鬼神的奠祭,
精怪着上苍,
无数次前跃的拷问。
神母犬父,
姜央枫心,
图腾了,
山水里娟俊德儿女。
如今,
古老,
成为迎客的标识,
捻卷心里,
那久久的膜拜。
巫术,
在灵魂里升腾。
白水河,
穿越,
西江苗寨的心跳,
诉说河谷坡上,
苗家儿女变迁的风骨。
叠嶂的吊脚楼哟,
你曾牵绊了,
多少怀情的男子?
枫林里,
笑声如旧。
夕阳里,
炊烟,
成为桃园的美景。
我想,
陶渊明似曾在,
这里陶醉。
是苗家少女,
载舞的节拍吧!
不然,
远望,
山门前迷惘的竹海,
拦门酒的韵里,
掺杂了,
眼神里的故事。
牛角号,
吹响,
姑娘的心海,
澎湃了,
世纪的徜徉。
坡脚寨的风,
无根的抚着。
芦笙欢快的潜响。
刀山火海的.渊源,
典藏了,
女儿红,
醇净了,
南花绣娘的笑——
巴拉河畔,
灯光潜影了,
远山的红叶。
纺车,
把岁月拉长。
板凳舞,
把月亮皎洁。
大簸箕苗寨上,
遥望,
吊脚楼前的女子,
委婉了,
男孩的情。
苗家历法,
精确了,
成长的速度。
“子正人统”的奠量。
画有,
鸳鸯的糯米粑,
程式苗家的新娘。
织绣挑染,
传承了,
锦簇溢彩的衣裳,
旖旎成风景线。
五次迁徙,
磨难成百褶裙的,
每道印痕。
如今,
已殿造成时尚。
甲骨文的魅力,
古老了,
苗家儿女的历史,
年轻了,
苗寨的黄昏。
银饰装扮了,
山寨的少女,
舞蹈了,
吹牛角号的男子。
一段往事,
随号声悠扬。
小板凳一敲,
山寨沸扬。
鹅卵石,
垒砌的石基上,
铭记了,
舞者耀眼的光芒。
是每月,
都有节日的民族?
屈原用《离骚》,
完结乡愁,
忧国忧民的定格了,
纵身一跃。
汨罗江,
——从此哭泣。
篇5:描写和赞颂苗族的诗歌
花间彩蝶舞翩跹,
野外谈心亦醉癫。
款款情深羞树鸟,
拳拳意重暖心田。
阿哥笛啸千峰雾,
小妹歌吟万壑烟。
缕缕清风拂笑脸,
芦笙月夜最缠绵。
篇6:诗歌鉴赏中的沉郁风格简介参考
诗歌鉴赏中的沉郁风格简介参考
如果说豪放是火山爆发,沉郁就是海底潜流。当诗人飘逸飞动、奔放不羁时,就形成豪放;当诗人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就变得沉郁。李白豪放,其体轻,其气清,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若野鹤闲云,随处飘逸;杜甫沉郁,其体重,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情激荡,回旋纡曲。何为沉郁?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沉则不浮,郁则不薄。”杜甫之诗,为浓郁之极至。忧愁是杜诗沉郁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只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情感层次,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他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篇7:李峤诗歌与简介
《同赋山居七夕》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篇8:李峤诗歌与简介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篇9:隋朝的文化与诗歌
隋朝的文化与诗歌
隋朝国运较短,但十分重视教育,在文学方面虽建树不多,但在诗歌方面还是比较发达的。
由北周入隋的三位诗人——杨素、卢思道、薛道衡,都有一些颇有特色的诗作,贯穿了一种深沉悲凉的情思。杨素是隋朝重臣,文武兼备,位高权重,不可一世。他的诗今存多为五言,如《出塞二首》和《赠薛播州诗》十四章,都寄寓了一种人生的感慨,风格雄健苍凉。卢思道、薛道衡的诗则体现了南北诗风融合的倾向。如卢思道的《采莲曲》宫体气息甚浓,而他的《从军行》以七言歌行体写边塞风光,展示了恢宏辽阔的境界,更为人称颂,堪称初唐七言歌行的先河。薛道衡的诗多以富丽精巧见长,如他的名篇《昔昔盐》写传统的闺怨题材,以抒情委婉细致著称,“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二句以女子独居的凄凉冷落衬托其哀苦的'心情,一向为人称道;而他的咏怀诗《渡北河》则慷慨有力,风格大变;他的小诗《人日思归》词浅情深,传诵千古。孙万寿有《远戍江南寄京邑好友》一诗,长达四十二韵,不事浮华,而情意真切,盛传一时。
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颇好文学,他为晋王时,便喜爱招引文人学士。即位之后,在他周围聚集着一群宫廷文人,文风绮丽,多为文造情、无病呻吟之作。杨广的某些诗篇还有可观之处,如他的一首小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意象安排巧妙,画面富有情味。但杨广又非常自负,疾贤妒能,当时文坛领袖薛道衡就死于其手。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记载有两则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
炀帝善属文,而不欲人出其右。司隶薛道衡由是得罪,后因事诛之,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炀帝为《燕歌行》,文士皆和,著作郎王胄独不下帝,帝每衔之。胄竟坐此见害,而诵其警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耶?”由此可以看出,最高统治者对文学的倡导有助于诗歌的兴盛,但他在文学上的自负自大和妒忌杀人,又给诗歌的发展带来重大的伤害。
由于上层统治者的喜好和提倡,当时社会普遍爱好诗歌,一些诗人的名作曾传诵一时。如薛道衡诗名极著,《隋书》本传记载:“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记述了薛道衡出使江南作《人日思归》的故事: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不仅如此,当时还流传着因擅长作诗而免罪的故事。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就记述了这样一则与杨素有关的故事:“李德林为内史令,与杨素共执隋政。素功臣豪侈,后房妇女,锦衣玉食千人。德林子百药夜入其室,则其宠妾所召也。素俱执于庭,将斩之。百药年未二十,仪神俊秀,素意惜之,曰:“闻汝善为文,可作诗自叙。称吾意,当免汝死。”后解缚,授以纸笔,立就。素览之欣然,以妾与之,并资从数十万。”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隋朝的诗歌教育还是比较发达的。传统的《诗经》教育不仅在官学正在得到极大的恢复,在私学里也受到学者的重视。吟诵仍是诗歌教育的主要方法。这时出现了用楚声读《楚辞》的现象。《隋书·经籍志》谈到《楚辞》时说:“隋时有释道骞,善读之,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并载释道骞《楚辞音》一卷。这就是说,当时诵读《楚辞》这种韵文,有特殊的地方腔调,而且递相传授。以擅长这种读法著名的释道骞,还写成专著《楚辞音》。隋末学者王通,学问渊博,号“文中子”,终身不仕,致力于聚徒讲学,闻名天下。他力主汉儒的诗教说,认为诗当“上明三纲,下达五常”,“征存亡,辨得失”(《中说·天地篇》),对南北朝以来的著名诗人如谢灵运、鲍照、庾信、徐陵等几乎全部一笔抹煞。他的主张对儒家诗教传统的恢复产生了较大影响。
篇10:春游湖诗歌简介与赏析
春游湖诗歌简介与赏析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字词解释:
夹岸:两岸。蘸水:碰到了湖水。
断桥:把桥面淹没了。
度:与“渡”同意通用。
蘸(zhàn):碰到了湖水。
作品翻译:
双飞的燕子什么时候飞回?岸边绽放的桃花紧贴着湖面。春雨后湖面水势高涨,把小桥的桥面都给淹没了,游人渡不过去,正在这时,一叶小舟柳阴下缓缓驶出。
作品赏析:
燕子来了,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人遇上了燕子,马上产生了春天到来的喜悦,不禁突然一问:“双飞的燕子啊,你们是几时回来的?”这一问问得很好,从疑问的语气中表达了当时惊讶和喜悦的心情。再放开眼界一看,果然春天来了。
湖边的桃花盛开,鲜红似锦,蘸是沾着水面,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怎能蘸水呢?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
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景色美极了!诗人在漫长的湖堤上游春,许许多多动人的景色迎面而来,那么选用哪一处最好呢?最后选出来了:就在春雨把桥面淹没了的地方。 一条小溪上面,平常架着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走到这里, 就过不去了。对称心快意的春游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挫折。可是凑巧得很,柳荫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租船摆渡,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
作者简介:
徐俯,生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1075-1141)。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由洪都分宁(沿今江西修水县)迁居德兴天门村,是“江西诗派”的代表。黄庭坚之甥。因父死于国事,授通直郎,累官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后以事提举洞霄宫。工诗词,语言秀丽,意境开阔。代表作有《念奴娇》、《卜算子》([二]、[三])、《踏莎行》、《鹧鸪天》(一)等,其中以《念奴娇》为最著名。该词联想丰富,意象纷呈,浩气弥漫,颇有李白《月下独酌》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的那般放荡不羁和豪迈气象。有《东湖集》,不传。
篇11:浅谈陈与义人格理想与诗歌风格演变
论文摘要:“文变染乎性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学作品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诚然,靖康之乱这种天翻地覆的大变动震惊了诗人,使陈与义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变化,诗人人格理想追求的主导方向发生了变化,进而使其诗歌前后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貌。
陈与义是两宋之交著名的诗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一,其诗歌以靖康剧变为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前期多简淡平远之作,后期多呈现雄浑悲壮的艺术风格。对于陈与义前后期诗歌风格转变的原因,论者多归于靖康之乱。而由于他人格理想的变化导致其诗风的变化则论之很少,笔者试论之。
北宋初期“重文抑武”的政策以及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促使宋代士人独具特色的精神人格的形成。“宋代士人,准确地说是仁宗朝以后的士人,不仅从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承继了基本的人格精神,而且广采博取,于老庄佛释中大量汲取了精神营养,从而建构起一种新型的人格结构”。②这种人格结构是“融进与退、仕与隐、以天下为己任与个体心灵的自由超越于一体,……即使在仕途遭遇较大挫折,亦不轻言退隐;即使仕途极为顺遂通达,也不得意忘形,任意而为,在穷困潦倒之时能关心社稷苍生并保持心气平和,在官运亨通之时又能存留一颗平常之心——这就是宋代士人所追求与向往的人格理想。”③也即在宋代士人的人格理想中,既有积极进取,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性的主体精神,又有追求心灵自由,向往和平愉悦的个体性精神。这二维人格结构不是对立的,而是同时存在,只不过由于外界环境的变化,一个方面占主导而另一方面退居次要位置罢了。
陈与义是宋代士人的一分子,也具有此种人格理想,而此种二维人格理想在陈与义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以靖康为界,其人格理想的追求的侧重点、主导方向不同。靖康之乱前期,陈与义生活相对较为优越,曾“少年争名翰墨场”(《感怀》④),有过对功名仕途的追求。曾有“昔我同年友,壮志各南溟”(《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四首》)的少年壮志,有过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性人格理想的追求。但是他初涉仕途,官卑位低,仕途不畅,因此诗歌中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是宋代士人进中能退,仕中能隐,此时诗人人格理想的另一维度——追求心灵自由、和平愉悦的个体性精神的人格理想占了上峰。他耽于诗中,以诗为乐:“诗中有味甜如蜜,佳处一哦三鼓腹”(《三虀》),“书生得句胜得官”(《送王周士赴发运私属官》)。其诗歌题材多题画、写景、咏物、酬唱赠答之作,抒发自己的'闲情逸致、寄情山水之乐。其诗歌主要呈现出清新明丽、简淡平远的风貌。这方面的作品很多,如《襄邑道中》、《清明二绝》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靖康之难骤起,以天下为己任的宋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再次高涨,面对金人铁蹄践踏神州大地,二帝蒙尘,生灵涂炭的局面,“志士投袂,起而勒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⑤曾言“许身稷契间”的陈与义目睹了宋朝国运危机,国室偏安,“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的人格理想又占了上峰,他渴望中兴,大声疾呼“中兴天子要人才,当使生擒颉利来。正待吾曹红抹额,不须辛苦学颜回。”(《题继祖蟠室三首》其三),立志上马杀敌,以图中兴大计。他在诗中抨击腐朽的宋王朝,把犀利的诗笔直接指向统治者,同时以热情的赞歌歌颂抗金御侮的爱国志士,如《伤春》、《雨中再赴海山楼》等;有时在诗中怀念沦陷的国土,如《居夷行》;也有对掳北去的徽、钦二宗的怀念,如《有感再赋》;时时为国家的命运而忧虑,如《同范直愚单履游浯溪》等,这些都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人格理想的体现,这些诗往往“感时抚事,慷慨激越,寄托摇深,乃往往突过古人”⑥,表现出雄浑慷慨、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在其诗歌中独具特色,后人也多称赞此时之作。
宋代士人在忧念国事、兼济天下之余,也不忘自己心灵的愉悦,对个性自由和悦的主体性人格理想的追求,在其营造的闲适、恬淡的氛围中忘却世间的纷争、歇息久累的心灵,这在后期逃难中所写的田园诗、寄情山水之作中有很好的体现,如《村景》、《罗江二绝》等都写的清新可爱,看不出此时此刻的诗人是个避难者,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而是对生活充满热爱,有澹泊自适的心境,于他那些感时念乱、哀叹身世、怀念相思等诗风大相径庭,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二维人格理想不是不时对立的,而是互为消长,某个时期、以一种为主,而另一种为辅,进而使其诗歌风格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风貌。
篇12: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的诗歌风格
在古诗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感悟古诗语言的凝炼含蓄与意境的深邃,可以深刻地了解历史文化。
1.李白的浪漫主义
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人格和艺术个性常被大家用浪漫、天真、豪放、飘逸、自我意识等形容。李白在思想和行为上的突出表现是自我仙化、任侠使气、交友真诚。李白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写了他对大好河山的喜爱,对美好仙界的向往,对世俗的鄙弃,对权贵的蔑视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虽然,他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从政行为都缺乏现实性,但以其特殊的气质表现在诗歌里却是天然率真的,他的天然率真表现在诗歌艺术上不被传统所束缚,任凭自己真情的自然流露,正如在《书怀赠南陵常赞府》中“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自比大贤。
1.1 李白的豪放不羁
李白的诗歌最大的特征就是“豪”。他的豪放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者是他对自己的自信十足以至于有一些狂妄,因为他有恃才傲物的资本来表现自己的清高,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另一个方面,李白的诗歌气势恢宏,意境广阔。在描写山川《蜀道难》写道“噫吁口戏,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多用整齐的七言与九言,同时又四次转韵,手法变化多端。又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一句,意气奋发,豪迈奔放,这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表达,也是对自我、对人生的有力肯定,就连贺知章也为李白的大气深深所折服。《山中与幽人对酌》中写道:“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又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将这种毫无遮饰的情绪大胆的表露,构成自豪放纵逸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出诗人顽强的生命力量。
1.2 李白的飘逸俊美
李白的飘逸俊美表现之一是语言自然朴素,所咏之物脱口而出却不加雕饰,也是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语言的具体表现。他认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就是“天真”,在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时,不事雕饰,不掩真情,诗的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他主张尊重诗人的创作个性,相信诗人的创作活力,始终在自然、率真中体现自己真实与质朴的人生,如:“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又如:“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2.杜甫的现实主义
杜甫眼极冷,他总是毫不留情的透过人们伤痕累累的皮囊触及最柔软的内心,杜甫的心却极热,从他的诗的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对百姓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谴责控诉。杜甫的诗,就像昂贵而冰冷的镜头,总是如实地记录着社会百态,最真地描述着发生在社会底层小人物身上的事。
2.1 杜甫的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其题材严肃,感情深沉、深挚,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顿挫”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而“沉郁顿挫”被用于形容杜甫创作诗词的主导风格。
杜甫诗中的“沉郁”融合了感伤与思考,其情感无法得到爆发和宣泄,只能依靠诗词进行渗透。杜甫在诗篇中呈现出沉闷、悲伤的色彩以及哀婉的感伤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一种表现方式。他一生忧国忧民,把爱国思想和忠君交织在一起,把皇帝看成国家社稷的化身,把国家成败的希望全寄托在皇帝的身上,对皇帝是一味的忠诚,他从早年的志向直到临终仍在惦念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正如《南征》中:“者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所写,诗人去世前一年,抱病漂泊时仍对皇帝感恩戴德,忠诚不舍,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他始终希望以丞的身份辅佐国君。正如他在《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描写的那样,战争不断,家书无法送回,战争到最后不管是胜还是败,苦得都是百姓。诗是历史的真实写照,形同诗人的眼睛和耳朵,而杜甫的诗就是是历史的桥梁。他“沉郁顿挫”的诗风转变成悲伤的字符,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更成就了唐诗的光辉时代,为后人留下值得歌颂的诗篇。
2.2 杜甫的咏史怀古
杜甫着眼于“入世”重于写实。他身经唐朝盛极而衰的巨变,动荡不安的生活给他的身心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他将时代由盛转衰,急转直下的衰败景象纳入笔下,反映除了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生的悲惨艰辛,起到了抒怀或谏政的作用。正如《兵车行》中描写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首诗主题是征兵送行,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中张翕变化有序,前后呼应,严谨缜密,诗的字数杂言互见,韵脚平仄互换,声调抑扬顿挫,情意低昂起伏。
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中生活的困苦,使杜甫时刻为妻子和儿女能否过上安乐的生活而担心,为儿女挨饿乃至死去而伤心痛苦。例如《北征》、《述怀》等诗篇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骨肉情深。
3.总结
李白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特别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使其诗歌充满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如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写道“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起笔设问“我来竟何事”,复自答“高卧沙丘旁”,而杜甫起笔却在《天末怀李白》中先问“君子意如何”,一个先言己,一个先问他,李白浓厚的自我表现色彩可见一斑。杜甫与李白充满传奇色彩的身世血脉不同,杜甫出身书香门第,是忠诚的儒家弟子,他接受的教育是家国天下、君臣父子,所以他没有李白超然的仙气,他真实地活在大唐的土地上,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李白的“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与杜甫的“古凭锦水双行泪,好过瞿塘滟堆”较读,一个俊快,一个沉挚,性气不同,晰然可见。
如果说李白的生命似酒,烈酒,以强势的姿态张扬的游走在天地间,那么杜甫的生命就似水,无所不在的各种形态的水,杜甫之就真就善犹如水之就下,是命运的安排。他的静定,他的沉郁如同来自西伯利亚的风,冷的刺骨,它的尖锐凛冽从来不屑于隐藏,但是正是有了它的存在,人们才会相信,春天不会远了,藏在冰层地下的是希望。
【苗族诗歌文化简介与苗族的诗歌都有什么风格】相关文章:
1.苗族情人节
3.民风民俗作文苗族
7.元稹的诗歌风格
10.诗歌语言常见的风格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