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描写冬天的诗词
“做梦开游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古诗词鉴赏:描写冬天的诗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诗词鉴赏:描写冬天的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古诗词鉴赏:描写冬天的诗词
在初冬之际,趁大家都有时间,约上好友,聚聚会、聊聊天,也不失为平凡生活里的小确幸。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冬天,越往深处走,越能看到不一样的.美丽;人生,越往深处走,越能体会万般滋味。眼前万物凋零,但请你我满怀希望。或许过去的日子并不十分如意,但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十分孤寂的诗:冬天,万籁俱寂,渺无人烟,天地之间,只有一人与一身寂寞,却要挨过这漫长的冬天。也许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一段时间,我们只能与寂寞相伴,独自一个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篇2:描写冬天的古诗词鉴赏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钩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
《梅花》(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
《古从军行》(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古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此诗以汉喻唐,借写汉武帝的开边,讽刺当时唐玄宗的开边,充满反战思想。
《冬日归旧山》(唐)李白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
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
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
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冬日归旧山》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出游成、渝等地,返回匡山时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古诗。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唐) 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以嘲笑之语劝酒,充分显示了李白的豪迈之气。
冬天代表着严酷、代表着坚强。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提供的描写冬天的古诗及鉴赏,能让大家更加了解描写冬天的古诗和有关冬天的诗句!
[描写冬天的古诗词鉴赏]
篇3:关于冬天的古诗词鉴赏
1.《夜雪》唐朝·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冬日宴》唐朝·骆宾王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促席鸾觞满,当炉兽炭然。何须攀桂树,逢此自留连。
3.《天净沙·冬》元朝·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4.《终南望余雪》唐朝·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5.《望蓟门》唐朝·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6.《红绣鞋·郊行》元朝·周德清
第一首题诗桃叶渡,问酒杏花村,醉归来驴背稳。雪意商量酒价,风光投奔诗家,准备骑驴探梅花。几声沙嘴雁,数点树头鸦,说江山憔翠杀。第二首穿云响一乘山轿,见风消数盏村...
7.《山坡羊·冬日写怀》元朝·乔吉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攒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买张招状纸。身,已至此;心,犹未死。冬寒前后,雪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
8.《对雪》唐朝·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9.《苦寒行》三国·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10.《寒夜》宋朝·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篇4:关于冬天的古诗词鉴赏
1.《古从军行》唐朝·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2.《子夜吴歌》唐朝·李白
春歌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3.《北风行》唐朝·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4.《观猎》唐朝·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5.《赠刘景文》宋朝·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6.《山中》唐朝·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7.《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朝·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8.《送李端》唐朝·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9.《梅花》宋朝·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满庭芳·山抹微云》宋朝·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篇5:关于冬天的古诗词鉴赏
1.《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唐朝·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朝·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江雪》唐朝·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卖炭翁》唐朝·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5.《问刘十九》唐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朝·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7.《阁夜》唐朝·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8.《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邯郸冬至夜思家》唐朝·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0.《雪梅》宋朝·卢梅坡
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篇6:描写冬天古诗词摘录
描写冬天古诗词摘录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只有霜华伴月明。——黄升《南乡子·冬夜》
3、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张孜《雪诗》
4、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卢纶《李端公》
5、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王十朋《红梅》
6、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李商隐《忆梅》
7、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何逊《咏早梅》
8、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李白《紫骝马》
9、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何逊《咏早梅》
10、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班婕妤《怨歌行》
11、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曹组《蓦山溪·梅》
12、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
13、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黄升《南乡子·冬夜》
1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15、角声吹彻小梅花。——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16、老来旧事无人说。——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17、无端星月浸窗纱。——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18、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阴铿《雪里梅花诗》
19、少年弄文墨,属意在章句。——孟浩然《南归阻雪》
20、楼高莫近危阑倚。——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2、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23、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2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25、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秦观《如梦令·春景》
26、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杨载《到京师》
27、夜来风雨洗春娇。——吴文英《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蜡梅》
28、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29、不知何日始工愁。——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30、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李方膺《题画梅》
31、近来瞥见都无语。——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32、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曹组《蓦山溪·梅》
33、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34、自是浮生无可说。——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35、弄梅骑竹嬉游日。——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36、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7、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李邴《汉宫春·梅》
38、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39、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40、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41、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辛弃疾《念奴娇·梅》
42、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43、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44、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45、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温庭筠《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46、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4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8、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吴文英《暗香疏影·夹钟宫赋墨梅》
49、过景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李颀《少室雪晴送王宁》
50、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篇7: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诗词的描写方法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诗词的描写方法
一、白描: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
【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天空蓝蓝的,原野辽阔无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众多牛羊。是不是很直白的描述,将画面不加任何修饰的描绘出来,这就是白描啦!)
【例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析】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细描
二、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工笔细描的方法就是将人(作者)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感觉等所感知的事物的形体、情态、声音、色彩、气味以及感受等细致地描写出来的一种方法。描写时常采用形容、修饰以及各种修辞手法等细腻的笔法对描写对象从正面做充分且具体的描绘刻画)
【例】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析】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描写的角度——正面、侧面】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对象。(通俗的说就是直接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下来,就是正面描写)
【例】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通过他人感受和反馈来表现描写对象。
【例】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错暗鸟儿飞得迟缓。用船帆沉重来侧面描写天气的阴霭,用鸟儿飞的迟缓突出天色的错暗)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通过别人看到罗敷女的反应,来表现罗敷的美貌)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通过蝉声的聒噪,来突出山林的安静。通过鸟儿的鸣叫,突出山的清幽)
【例1】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问】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问的是描写角度有什么不同,那么首先我们就应该想到这两首诗歌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先把大概的答题轮廓定下来,然后再进行具体分析,)
【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例2】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解】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问】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
(做这个题的时候还是要先看题目问的是什么~看到关键字“描写角度”,心里面就有底了,那答题轮廓就是我们的正侧描写啦,是不是看完了感觉so easy呢?接下来我们看看标答是怎么解释的呢~)
【答案】1、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2、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细节】
【例】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 。有时候描写一个人的状态的时候往往用简单的文字不足以刻画当时的状态,那么久通过他们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里等来突出这时的状态会更加细致让人记忆深刻。)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例】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从几个角度写夜间下雪的?
(此诗歌也要从题目来分析~问的是手法+角度,分析一下此篇文章是写景物的,所以呢,我们就要立刻想到这首诗歌是正面还是侧面描写呢?是用了视,听,味,嗅,触的哪一个角度呢,进行判断分析。让我们来看看标答吧!)
【答案】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手法)从衾枕冷的感觉、窗户明的视觉、折竹声的听觉,三个角度写夜间下雪的(角度)。
小贴士
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往往综合运用。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
视觉上分为视角的变化,和颜色的对照。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视角变化)
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视角变化)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颜色对照)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颜色对照)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问】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动静结合一般我们需要分析的是哪里有动,哪里有静,具体分析一下,指出二者动静结合。)
【答案】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二者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更多例子: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万壑有声含晚籁,疏风无语立斜阳。
小贴士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从考察角度看,动静手法常见如下几种:
① 动为静,以静写动
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② 静为动,以动写静
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③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④以动衬静
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⑤以静衬动
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⑥以动衬动
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
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⑦动静互衬
就是即描写运动的事物又描写静止的事物,二者相互衬托。
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境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又闹又静,烘托出一片浓郁的“丰年”喜庆气氛。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全词挑选了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稻花、蛙声、星斗、夜雨、茅店、溪桥等典型的农村景物,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相映,构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气氛恬静,富有野趣、丰收在望,欢快活泼、优美动人的江南乡村月夜图。
【描写景物的方法——虚实结合】
实写:眼前真实之景
虚写:(下面判断是不是虚写的三个小技巧要记牢哦~)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已逝之景之境。
---设想的未来之境。
虚实结合是古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诗的“虚”,指未来的、已逝的、抽象的、主观的、对方的;“实”指的是眼见的、具体的、已知的、客观的、当前的
虚实对比的作用:
(1)虚实对比,突出主题
例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
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巷口繁华富庶、热闹非凡,可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虚实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
(2)虚实相衬,烘托主题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实写赤壁雄伟壮阔的景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下片联想(虚写)三国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一史实,把雄奇的江山胜景与雄姿英发的英雄结合起来,虚实相生,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 虚实结合手法分析思路:
1.阐述哪是实写,写的是什么
2.哪是虚写,写的是什么
3.然后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突出了诗歌怎样主题(或作者怎样情感)】
【例】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分析】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答案】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实写,写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巴山的孤寂;后两句是虚写,写的是诗人想像有一天与妻子相聚,一定会共剪烛花,谈论今日自己独在巴山的感受。诗人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表现了自己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描写景物的方法——远近结合】
远近结合:一般用于多个静物陈列,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移步换景
【例】
秋日题窦员外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解】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问】简问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案】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古诗词行文结构】
开头:交代时间地点、奠定基调、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
中间: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照应等。
结尾:收束全篇、点明主旨、呼应。
(这个不光是在古诗歌里面有用哦,现代文中也同样适用呢~)
【例】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问】 开头两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①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开头两句写了什么)②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描绘画面)③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作用)
篇8:五年级语文《古诗词》诗词鉴赏
五年级语文《古诗词三首》诗词鉴赏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长,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了诗人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句点明了诗人离乡的时间,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篇9:古诗词鉴赏・元代诗词
古诗词鉴赏・元代诗词
一、阅读下面两首元诗。完成1~3题。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揭侯斯
两髯背立呜双橹,短蓑开合沧江雨。
青山如龙入云去,白发何人并沙语。
船头放歌船尾和,篷上雨呜篷下坐。
推篷不省是何乡,但见双双白鸥过。
1.首联是怎样写出两位把橹船家形象的?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中“触目”为“目光接触到”或“看到”之意,但在诗中有一联却写的是作者听到的,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山如龙人云去”一句写得极妙,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山坡羊
冬日写怀
乔吉
冬寒前后,雪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
钓鳌舟,缆汀洲,绿蓑不耐风霜透。
投至有鱼来上钩,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注】乔吉(?~1345),字梦符。号鹤笙翁。太原(今属山西)人。流寓杭州,一生穷困不得志,浪迹江湖,寄情诗酒。
1.本曲写怀,显然是从柳宗元那首著名的五言绝句《江雪》脱化而来,但本曲的意境却与《江雪》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赏析“谁人相伴梅花瘦?”一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雪》中塑造了一个超凡脱俗、傲然独立、清峻高洁、坚持自我的人格理想的形象,这首曲子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一枝花
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花做主②?
【注】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景物。
1.这首曲子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誉,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它“语极俊丽,举世歌之”,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曲题为“春日送别”,但曲子中并没写到送别时的情形或送别的对象,有人说把“送别”二字去掉更好。请结合全曲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叠词的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3题。
水仙子
无名氏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
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
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
没来由惹起闲愁。
1.结合全诗赏析“夕阳西下水东流”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这两句源于哪几位诗人的诗作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曲最后以“没来由惹起闲愁”作结,余味无穷,“愁”点明题旨,作者用“没来由”修饰“愁”值得玩味,果真是“没来由”的“闲”吗?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完成1~4题。
普天乐
滕宾①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
院宇深,秋千系。
好雨初睛东郊媚。
看儿孙月下扶梨。
黄尘②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普天乐?道情
张可久
北邙烟,西州泪。先朝故家,破冢残碑。
樽前有限杯,门外无常鬼。
未冷鸳帏合欢被,画楼前玉碎花飞③。
悔之晚矣,蒲团纸被④,归去来兮。
【注】①滕斌(生卒年不详),一作滕宾,字玉霄,黄冈(今属湖北)人。至大年间(1308-1311)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②黄尘:暗用唐代令孤楚《塞下曲》“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句,这里指官场上的风尘。③此句系用石崇的美人绿珠坠楼的典故,以代指亡国嫔妃之祸。④“蒲团”指蒲草编织的圆垫,为僧道坐禅跪拜所用。
1.这两首曲子都以“归去来兮”作结,似乎都有隐退之意,但两首曲子思想情感上又有
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曲子在语言风格上迥然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绍翁《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被后人称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滕曲“数枝红杏,闹出墙围”融化前人名句,铸为新曲。你认为此曲中是用“一枝”好,还是用“数枝”好,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首曲子中分别刻画了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①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仗②立云沙③,回首看山家④。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注】①张养浩官至礼部尚书、监察御史。元英宗至治元年,作者因直言谏君而得罪皇帝,便借口父亲年迈而隐退。这首曲子为他隐退历城时所作。②倚仗:拄杖。仗,通“杖”。③云沙:云海。④山家:山那边。
1.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看山的?看到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霞,我爱山无价”一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这支曲子运用了哪些意象?诗人将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对于表达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10:描写冬天的古诗词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唐·李白《北风行》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唐·杜甫《野望》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唐·杜甫《阁夜》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唐·杜甫《对雪》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唐·杜甫《兵车行》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小至》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杂霞雪。——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唐·王维《老将行》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古诗词鉴赏:描写冬天的诗词】相关文章:
1.描写冬天的诗词
2.古诗词鉴赏
4.诗词鉴赏
7.初中古诗词鉴赏
9.西江月古诗词鉴赏
10.柳古诗词鉴赏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