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作《青春》赏析
“chuyosh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席慕容诗作《青春》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席慕容诗作《青春》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席慕容诗作《青春》赏析
席慕容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篇2:席慕容诗作《青春》赏析
席慕容{1943-}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城郊金刚坡。13岁起在日记中写诗,14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人称“台湾诗坛女旋风‘,其他作品还有诗集《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心灵的探索》、《成长的痕迹》、《画出心中的彩虹》、《有一首歌》、《三弦》等。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文字典雅幽丽,宁静平和,为广大读者所喜爱。清新、易懂、好读也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篇3:席慕容诗作《青春》赏析
因为美和时间打的是一场失败的战争,所以诗人含泪“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然而,需要我们很好总结的仍然很多。尤其我们青春的爱情,难道不是我们一生都享受不尽的财富吗?有了这份财富,诗神就永远青睐我们,不管是40岁、60岁,以至最后我们不得不辞别人世,照样可以说:我拥有过无怨的'青春。
青春是一首长诗,这里选取器中的一首,也是著名的一首。
追怀青春,是人之常情,历来以此为主题的诗甚多。席慕容这首《青春》却是独出机杼之作。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人生的结局已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该流的泪都已流了,人生的滋味都已尝遍,不会再遭逢什么希望未曾遭逢过的悲欢了。
青春已经过去,它日今已成回忆。诗把茫茫的回忆集中在那个“夏日”,这是精巧的选择。因为夏天最热烈,火热的青春中的热烈夏日,自然最令人难忘。但它已“不再回来”,离开现在已很远很远。
第二节中的“你”不是指第二个人,而是指代青春时代的“我”。“你只如云影掠过”——青春岁月很匆促短暂;“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我”当时未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你”已“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消失于迷茫之中,青春时代就这样结束了!诗行中,弥漫着悠悠的遗憾。
惆怅遗憾之情,凝结成一个新鲜的意象——青春是“装订得极为拙劣”的“一本太仓促的书”。由于太仓促,所以才“装订得极为拙劣”;而“太仓促”正是对上文“如云影掠过”的描述的回应。扉页已“发黄”,表明这本书已很“古老”,而“我”还“含着泪”“一读再读”,舍不得丢开,对青春的无限依恋感情被形象地表现出来。
意象源于生活,来自感情,出于构思。以书来比喻青春,席慕容是诗界中的第一人。可谓“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前者指诗容易引起众多人的共鸣;后者指诗写得有特色,乐于为人们所接受。这首诗正是内容上的共性与表现手法上个性的统一,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人们所共有的感受——对青春的怀恋。
篇4:席慕容诗作《七里香》赏析
《七里香》是席慕容的一篇诗作。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席慕容诗作《七里香》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七里香
中国台湾·席慕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篇5:席慕容诗作《七里香》赏析
这首小诗,是我能够完全背诵的席慕容的几首诗之一。那时候迷恋特别席慕容的诗,买了好几本诗集,不但自己读,还送给人家读。原先课本上学的大陆诗人的诗,总感觉一本正经的,一点笑容也没有。尤其是建国后的诗,大多板着面孔,不苟言笑,令人生厌。那些诗,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在我的脑海里,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席慕容的诗,给我的印象,就两个字,唯美。五四时期的诗人,我喜欢徐志摩;港台那边的,我喜欢席慕容。席诗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美得让人不忍释卷。当然,要说艺术性,说意境,我还说不出什么,所以我能写出来的,仅仅是自己对这首诗的解读,感悟。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河水,浪潮,一对互相对立的意象。河水代表年少轻狂,代表一往无前,代表不识愁滋味,看准了大海,看准了外面的世界,所以才会不管不顾,急吼吼的要流向海洋;而浪潮,在大海里已经流浪多年了,已经厌倦了漂泊,所以会渴望重回土地。这一对冤家理念不一样,识见不一样,其实已经注定,必然会分手。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初恋时,我们不懂爱情。可能只为了一句话,也可能源于一次不经意的争吵,就那么决绝的分手。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在绿树白花前分手,多么凄美,多么伤感。只是一道篱笆,就永远的隔开了我们。当时挥挥手,连回看一眼也没有。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失去的才知道珍惜。满世界奔波,累了,厌倦了,才想起、怀念最初的.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题画扇。可是,距离当初的分手,已经二十年过去了。虽然魂魄夜夜归来,可曾发现当初的你?
“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一切都已改变了。即使再次遇见你,也不复当初的模样。深深的思念,深切的怀念,也只能深藏心底。这么多年后,当年的恩怨早已不复存在。还是那个篱笆,还是那一丛绿树白花,爱恨情仇早已随风。微风吹过,火药味全都消逝,闻到的是,唯有淡淡的郁香。这缕香,不是花香,也不是草香,甚至不是自然界的香味,而是发自心底,发乎真情的曾经热恋之人的心香。
小诗很短,仔细品尝,可以很容易读出那种淡淡的忧伤,微微的失望。可是,人要长大,时间总是向前的,不管你多么后悔,你都不可能再回到从前了!魂魄归来,微风飘香,都只是心底里美好的祝福和祈愿。
河水,浪潮,绿树,白花,魂魄,郁香,意象纷至沓来,却不觉得凌乱。色彩鲜艳,层次分明,读来仿佛一幅幅画图呈现眼前。席慕容既是诗人,也是画家,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图,令人折服。
篇6:席慕容诗作《乡愁》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篇7:席慕容诗作《乡愁》赏析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本诗作者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极年幼便来到了台湾.她不在故乡长大,连回故乡的机会都被这宛如银河一般,隔绝了无数大陆台湾同胞的台湾海峡阻挠,直到四十几岁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一诗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年幼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使我心生一股共鸣。
是的,这首诗让我记忆犹深,很少有人会这样用比喻:故乡是一首歌,像清脆而渺远的笛声,自渺远而切近,由模糊到清脆,载着连同那清辉撒满大地的月亮,一齐朝自己的心海划来……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仅此两句,已经让人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佳句,可以想像这是多美的意境。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月夜永在,思乡恒存。这就隐隐喻出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的情感。
诗的第二部分,“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席慕蓉幼时便离开家乡,对家乡的记忆并不多,但却凭这首诗将自己记忆中那份怀念描写出来。这“模糊的怅惘”竟是如此传神、又是如此贴切,将许多年以前故乡的样子在自己脑中的印象轻轻唤出。光阴似箭,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而作者却以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出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
第三部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已成为“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时乡愁已成为了永恒的情感。这不老的思念,唤起了无数漂泊他乡的人们浓浓的情思,绵绵的期待!席慕蓉的笔调是那么得清新自然,活灵活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千古名句,触景生情,用的是直抒胸臆笔法,表达离开故乡的悲伤寂寞之情。而在诗人席慕容笔下,对乡土的怀念竟化作了如此含蓄的诗行!更是使人亲切有味。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念、怅惘的情感。
6岁的时候,我曾在四川老家半山腰间的房子里住过一年,山脚下的那条小溪,源源流淌,清澈干净的溪水在脚下碰撞,溅出欢乐的水花。溪水两岸是杂草丛生的草地,各种各样的花儿草儿生机勃勃地舒展、开放。我与童年的伙伴们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嬉戏、玩耍,欢快怡然。
再回老家,已有6年之久。那段时间中也曾来到过四川,但大部分都是在城里,名胜古迹中,匆匆留下了足迹,却未曾回老家看看。那时的四川经过许多经济发展的建设,无论是农村还是集镇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坐在回乡的客车上,看着那弯弯曲曲如爬蛇一般的小山路,脑海里模糊浮现出小时候辛辛苦苦走山路的过程,那时的路泥泞,难走,可不像现在都通车了。
老家的房子经过整修,已焕然一新,我却无心留意,寻找着记忆中的小溪。一座工厂,压在了原先小溪的地方,也压在我的心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多年前故乡留给自己的画面视乎清晰起来,那割舍不断的情思有一缕一缕重新连接、、、、、、那渐远的乡愁啊!
因为每次的归去来兮,所以我们的乡愁像西出阳关的旅人,充满了蓦然回首的美感。我曾为乡愁的纯真浮想连翩,可如今的我们却只能为乡愁而伤逝。望着那一座座工厂,感叹:乡愁已是离我们越来越远,被现代之物改造得面目全非,多么清纯的小溪,被金钱与享受改为那一团团罪恶的黑烟。这权势名利与道义的较量,已渐渐容不下乡愁的避难所了。当海峡般的乡愁被摩登高楼慢慢遮蔽的时候,当血缘般的乡愁被团团黑烟污浊的时侯,当大陆般的乡愁被感官享受全盘击败的时侯,人类无聊的心底或许已经忘了回家的方向。“常回家看看”,也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乡愁难道不能成为乡愁吗?乡愁难道真的只剩下情感空壳?不,不会的。金钱、名利、美色,一个接一个的诱惑是不能动摇那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的,在遥远的他乡,即使垂暮之年,也是希望能叶落归根的吧。
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所以我们的笔端,我们的吟唱,我们的沉思,难免有乡愁满溢出来的芳香。席慕蓉却将这芳香描摹出来,真乃名诗。
篇8:席慕容青春之一赏析
席慕容青春之一赏析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赏析】
就像独坐在落幕后清冷的剧场中追忆舞台上曾经流淌过的精彩华章,就像伫立在纷飞的秋叶中谛听春日里生命清脆的律动,就像跋涉在沉寂的沙漠中回望那片涌动着希望的绿洲。穿行在生命的旅途上,一次次咏唱席慕蓉的《青春》,一次次咀嚼那份甜蜜的忧伤。当青春的炊烟已经袅袅飘散,而生命的灶台却依旧温热炙人。
《青春》是与消沉无关的慨叹。诗歌开篇仅仅一句“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那种对青春远逝的无限伤感、那种对生命短暂的无穷幽怨仿佛立刻遮蔽了天空,紧紧攫住了读者的心;就像那起程的泪水汹涌而来,打湿了每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生命。接着作者开始了对远去的青春岁月的追寻,而这种追寻不但没有让疲惫的心得到慰藉,反而把作者引入到更深沉的慨叹之中:“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 却不得不承认 //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按照常理,慨叹与消沉似乎存在着某种联系;然而在《青春》含泪的叹惋中我们却感受到了追求者执著坚毅的身影,这种慨叹与消沉无关,这种慨叹是绚烂梦想与无情现实碰撞的耀眼火花,这种慨叹是火红青春与平淡生活对比后的强烈反差,这种慨叹是短暂生命与永恒岁月抗争的无奈叹惋。生命中的确有一种慨叹与消沉无关,它关乎生命深层的呼喊,它是求索者执著的脚印,它是思索者探究的目光,就像陈子昂在幽州台上震撼古今、响彻寰宇的浩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悲凉,那是一种怨而不怒的沉静。
《青春》是与美丽有约的追寻。作者在洒满泪水的心路上追寻那个“古老的夏日”,于是看到年轻的生命如云影般掠过岁月沉寂的湖面,于是看到微笑的面容如淡淡的晚霞融入远方迷茫的山岚。虽然追寻的梦想沉浸在泪里,虽然追寻的结果飘散在风中,但是追寻的美丽身影却深深地印在滚烫的生命大地上。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说,追求的高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应该说,客观上的美丽往往是短暂的,就像鲜花的烂漫与凋零,就像青草的翠绿与枯黄,就像容颜的妩媚与憔悴,似乎就在转瞬之间已经“朝如青丝暮成雪”;但是生命的高贵在于情感,在于精神,正如帕思卡尔所说:“人只是一根芦苇,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然而却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高贵就在于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丽就会在心底凝固为永恒。在追寻中,也许青春的容颜不会回来,但青春的血液可以再次涌动在体内;也许青春的快乐无处寻觅,但青春的柔情可以再次弥漫在心间。在夕阳的余光中我们追寻日出的壮美,在萧瑟的秋风里我们追寻群芳吐艳的繁华。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追寻的其实不是从前,而是一种温暖,一种力量,一种美丽呀!也许一个人身体健壮结实,而他的心已如死灰;也许一个人身体衰弱不堪,而他的心却春意盎然。失落的青春何处寻?精神的家园草萋萋,那里的风景最美丽。
《青春》是与生命同行的感悟。当我们跟随着作者遥望青春如烟袅袅飘散的时候,生命的篝火却在熊熊燃烧。作者似乎阅尽人世沧桑风雨,仰望今日风轻云淡,追忆昔时彩霞满天,那泪水打湿的不仅是难再的青春,更是无情流淌的生命。青春的美丽、青春的短暂、青春的伤感,作者对青春的叹惋难道不正是对生命感悟的放大吗?生命与青春一样不可复制,生命与青春一样拥有斑斓的色彩,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难道生命不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追忆青春,引发的是我们对生命珍重的思索。青春的眩目的色彩后面同样也有失落的.灰暗,生命快乐与幸福的大厦同样也建立在痛苦的基石上。
青春与生命都在诠释着这样的哲学命题: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伤。追寻与失落都是人生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共同演奏着壮丽而缠绵的生命交响曲。只有清醒地认识到青春和生命的短暂,才能真正理解并珍重、享受生命的快乐,接受生命的忧伤,珍重生命的点点滴滴。当然,作者对青春和生命的感悟之所以一唱三叹、委婉动人,还在于作者没有采用空洞抽象的说理来谈青春,谈生命,而是沉入心灵的最深处,奏响生命中最真诚的心曲。这心曲回荡在人生的舞台上,这心曲荡漾在青春的笑靥里,这心曲徘徊在生命的步履中。可见,作品真正的力量应该从心中汲取,这样才能使个体的感悟升华为群体的共鸣,这就像宋代词人蒋捷的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作者写的是个人的人生经历,但何尝不是许多人生命的缩影呢?含着泪的倾诉,挟裹着人生风雨的喟叹。
搭建起青春的祭坛,祭拜的不是逝去的岁月,而是拥抱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着苦涩的泪水,不是为了淹没青春的花朵,而是为了滋润生命的大树。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席慕容诗作《青春》赏析
2.席慕容诗歌赏析:无怨的青春
3.席慕容《青春》及赏析
4.席慕容《青春》英文翻译
5.席慕容关于青春的诗句
6.席慕容青春及赏析
7.席慕容无怨的青春赏析
8.席慕容的爱情诗《无怨的青春》
9.席慕容 诗《青春》
10.席慕容《青春》原文及练习
【席慕容诗作《青春》赏析】相关文章:
3.席慕容诗歌赏析
10.席慕容的经典青春语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