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送李端卢纶的诗词

送李端卢纶的诗词

2022-05-28 07:33:2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安的土豆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送李端卢纶的诗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送李端卢纶的诗词,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送李端卢纶的诗词

篇1:卢纶——《送李端》

【年代】:唐

【作者】:卢纶——《送李端》

【内容】: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

李端:大历进士,后弃官归隐。

故关:古久的要塞。

堪悲:指不堪悲,悲伤得受不了。

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无父曰“孤”,无母曰“哀”,父母俱亡称“孤哀子”。

为客:他乡作游子。

【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朋友相交于流离患难之中,原本相见恨晚,却又要分别无期,其悲怆之情远过一般的离情。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篇2:送李端卢纶的诗词

送李端卢纶的诗词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释】:

①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

②相向:相对。

③风尘:纷乱的世境。

【译文】:

故乡的'冬草枯黄遍地都是,与好友离别实在感到悲伤。你要去的路途伸向云天外,遥远漫长,我回来时正是暮雪纷飞的时候。年少丧父很早就在异乡作客,经过多重磨难很晚才和你认识。朝着你走的方向空自掩面而泣,社会动荡,不知会在何期。

【赏析】:

卢纶、李端同属“大历十才子”。他们年轻时适逢安史之乱,都曾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二人交谊很深,乱世中结成的友谊更觉宝贵。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了送别的悲凉,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谊。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篇3:卢纶送李端赏析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赏析】

卢纶、李端同属“大历十才子”。他们年轻时适逢安史之乱,都曾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二人交谊很深,乱世中结成的友谊更觉宝贵。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了送别的悲凉,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谊。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识太晚,如今一别,深感在这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故乡衰草,寒云暮雪,阴郁笼罩,这些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衬得凄楚悲切。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和人们在**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译文:

故乡的冬草枯黄遍地都是,与好友离别实在感到悲伤。你要去的路途伸向云天外,遥远漫长,我回来时正是暮雪纷飞的时候。年少丧父很早就在异乡作客,经过多重磨难很晚才和你认识。朝着你走的方向空自掩面而泣,社会动荡,不知会在何期。

【作品简介】

《送李端》由卢纶(卢伦)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之情了然。颈联写回忆以往,感叹身世。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这首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送李端》

作者:卢伦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解】

①故关:故乡。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②“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③少孤: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④风尘:指社会**。此句意为在**年代,不知后会何期。

【韵译】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咱们分别了多么叫人伤悲!

你踏上去路远在寒云之外,送你归来正遇上暮雪纷飞。

少年丧亲过早地漂泊异土,多难时相交怅恨识君太迟。

空朝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世事纷繁再相见不知何时。

【评析】

这首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识太晚,如今一别,深感在这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故乡衰草,寒云暮雪,阴郁笼罩,这些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衬得凄楚悲切。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象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现在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和人们在**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现在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何时才能相会呢?“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刘永年《唐诗鉴赏大辞典》)

【评析】

周一测试,试卷中选了唐人卢纶的送别诗《送李端》,学生赏析的语言颇为零碎,现在选取刘永年的鉴赏文章,共同分析,赏鉴。用例如下:“〈〉”示增字、增句;“”示改订文字;“[]”示分析文字。

原诗如下: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 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 风尘何处期?

刘先生开篇便说“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是为总括,历来诗论不过如此,但是总有先入为主之嫌,因为这样以来读者就丧失了话语权。]

“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故关〉衰草落笔。〈“故关”当为“古久的要塞”。古久的要塞况味沧桑,更助凄凉意味的表现。〉时令<据颔联的“暮雪”一词>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此处臆测了],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此词生僻,不如换作“平白、直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诗的第二(颔)联写送别的情景,仍[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识君迟”,是否故人一见朋友即可使用,待考。]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行)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象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友人已去,是否仍可用“依依”摹情?愚以为“执手相看泪眼”是用“依依不舍”正当其时,此处则不然。人已远去,私用怅惘、失落、伤悲等词更为稳妥。]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烘托”一词甚好,仿佛烘云托月,以云造境,悲凉之情油然生]。友人终于(衍)远行了,现在留在这旷野里<、故关前>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只得”一词甚好,不得不如此。有“暮雪催人归”之意,更见情深难了。]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淡雅”一词看似婉妙,实则曲就,“淡”则“淡”矣,“雅”则未然]中见出沉郁。

第三(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此处不如换作“回忆身世,感叹往事”。]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警句是简练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此处简练、动人皆满足,但谈不上深刻,所以不应使用“警句”。建议换作“一联”]。<“少孤”,指自己早年丧父。无父曰“孤”,无母曰“哀”,父母俱亡称“孤哀子”。>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此处分析联系背景,扎实,但是普通读者可能无法做到,所以建议论者讲解时简单概括为“客行他乡”,这样既扣一“客”字,又不是稳当。]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和人们在**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少孤客行与时代没有必然的关系,此处的关系是历史偶然之中的必然,如何拿捏方可使普通读者可以接受,而且能够寻找到方法,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此联也是对首联“悲”字的回应与深化。)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第四(尾)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衍,见前]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现在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何时才能相会呢?[此一句应是有个人感伤切入时世扰攘的肯綮。“风尘”此处喻指“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或比喻战乱。]“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作者介绍】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卢纶祖上、近世官皆不显,曾祖父为永宁令,祖父为济州司马,父亲为临黄县尉,他的亲属也大多为县丞、县尉之类的小官。这种介于达官阶层和士民阶层之间的社会地位,使他既有依附达官贵人、以诗干进的一面,又有了解社会现实、创作优秀作品的一面。卢纶的诗,早年即以“舟人夜语觉潮生”为人称道。直至垂暮之年,文学才华也未消歇,《塞下曲》成为诗歌史上的千古名作。在大历十才子中,他一生虽不得意,但去世最晚,所以对改变当时文体、诗风的影响也就最大。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英汉对照】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 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 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 风尘何处期。

A FAREWELL TO LI DUAN

Lu Lun

By my old gate, among yellow grasses,

Still we linger, sick at heart.

The way you must follow through cold clouds

Will lead you this evening into snow.

Your father died; you left home young;

Nobody knew of your misfortunes.

We cry, we say nothing. What can I wish you,

In this blowing wintry world?

篇4:卢纶:送李端唐诗

卢纶:送李端唐诗

全诗以悲流贯,写得情真意切,衰婉动人,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

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

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

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

风尘何处期?

卢纶诗鉴赏

这是一首着感人至深的诗篇,以一个悲字贯串全诗。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着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衰败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清的景象。在这样的气氛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得直、露,但由于紧承上句脱口而出,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本诗奠定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到提挈全诗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

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象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冷峻和重压之感,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染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此时留在旷野里的只有诗人自己,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偏偏这时,天又下起了雪,荒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意脉流畅,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第三联回忆往事, 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自己远徙他乡,饱经漂泊困苦,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和人们在**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搭配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堪称佳造。

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友人离别处,独自垂泪掩泣,企盼着相逢之日。

篇5:卢纶送李端古诗

卢纶

卢纶(739年—7),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篇6:卢纶《送李端》翻译赏析

卢纶《送李端》翻译赏析

送李端      唐代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作者简介】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注释】

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

相向:相对。

风尘:纷乱的世境。

【翻译】

故乡的冬草枯黄遍地都是,与好友离别实在感到悲伤。你要去的路途伸向云天外,遥远漫长,我回来时正是暮雪纷飞的时候。年少丧父很早就在异乡作客,经过多重磨难很晚才和你认识。朝着你走的方向空自掩面而泣,社会动荡,不知会在何期。

【赏析】

卢纶、李端同属“大历十才子”。他们年轻时适逢安史之乱,都曾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二人交谊很深,乱世中结成的友谊更觉宝贵。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了送别的悲凉,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谊。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送李端》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情。前两联写诗人在故乡衰草遍地的严冬送别友人,友人从高山寒云的小路离去,自己在日暮飞雪时归来;后两联记叙与友人离别之后,诗人在孤独寂寞中感叹自己少年孤苦飘零,与友人相识太晚,如今一别,深感在这时世纷乱中与友人后会无期。

故乡衰草,寒云暮雪,阴郁笼罩,这些描写把作者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衬得凄楚悲切。全诗情文并茂,哀婉感人。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章,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首联写送别的环境气氛,从衰草落笔,时令当在严冬。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送别故人,自然大大加重了离愁别绪。“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诗的第二联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路出寒云外”,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阴云密布,天幕低垂,依稀望去,这路好像伸出寒云之外一般。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融入了浓重的依依难舍的惜别之情。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友人终于远行了,留在这旷野里的只剩诗人自己,孤寂之感自然有增无已。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人生少孤已属极大不幸,何况又因天宝末年**,自己远役他乡,饱经漂泊困厄,而绝少知音呢。这两句不仅感伤个人的身世飘零,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和人们在**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将惜别和感世、伤怀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思想感情发展的高潮。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

第四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在经历了难堪的送别场面,回忆起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越发觉得对友人依依难舍,不禁又回过头来,遥望远方,掩面而泣;然而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掩面而泣也是徒然,唯一的希望是下次早日相会。但世事纷争,风尘扰攘,不知何时才能相会。“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

篇7:送李端,送李端卢纶,送李端的意思,送李端赏析

送李端,送李端卢纶,送李端的意思,送李端赏析 -诗词大全

送李端

作者:卢纶  朝代:唐  体裁:五言律诗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释】 ①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

②相向:相对。

③风尘:纷乱的世境。【译文】故乡的冬草枯黄遍地都是,与好友离别实在感到悲伤。你要去的路途伸向云天外,遥远漫长,我回来时正是暮雪纷飞的时候。年少丧父很早就在异乡作客,经过多重磨难很晚才和你认识。朝着你走的方向空自掩面而泣,社会动荡,不知会在何期。【赏析】卢纶、李端同属“大历十才子”。他们年轻时适逢安史之乱,都曾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二人交谊很深,乱世中结成的友谊更觉宝贵。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了送别的悲凉,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谊。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篇8:卢纶——《送李瑞》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诗文解释】

故乡的冬草枯黄遍地都是,与好友离别实在感到悲伤。你要去的路途伸向云天外,遥远漫长,我回来时正是暮雪纷飞的时候。年少丧父很早就在异乡作客,经过多重磨难很晚才和你认识。朝着你走的方向空自掩面而泣,社会动荡,不知会在何期。

【词语解释】

少孤:从小就成了孤儿。

相向:相对。

风尘:纷乱的世境。

【诗文赏析】

卢纶、李端同属“大历十才子”。他们年轻时适逢安史之乱,都曾有过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二人交谊很深,乱世中结成的友谊更觉宝贵。诗人在严冬送别友人,枯草遍地的景像更加突出了送别的悲凉,难舍难分的离情表现出两人深厚的情谊。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篇9:卢纶的诗词

卢纶的诗词

1、《春词》

北苑罗裙带,尘衢锦绣鞋。

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

2、《古艳诗》

残妆色浅髻鬟开,笑映朱帘觑客来。

推醉唯知弄花钿,潘郎不敢使人催。

自拈裙带结同心,暖处偏知香气深。

爱捉狂夫问闲事,不知歌舞用黄金。

3、《送道士郄彝素归内道场》

病老正相仍,忽逢张道陵。羽衣风淅淅,仙貌玉棱棱。

叱我问中寿,教人祈上升。楼居五云里,几与武皇登。

4、《同吉中孚梦桃源》

春雨夜不散,梦中山亦阴。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

花水自深浅,无人知古今。

夜静春梦长,梦逐仙山客。园林满芝朮,鸡犬傍篱栅。

几处花下人,看予笑头白。

5、《酬金部王郎中省中春日见寄》

南宫树色晓森森,虽有春光未有阴。鹤侣正疑芳景引,

玉人那为簿书沈。山含瑞气偏当日,莺逐轻风不在林。

更有阮郎迷路处,万株红树一溪深。

6、《和王仓少尹暇日言怀》

清秋多暇日,况乃是夫君。习静通仙事,书空阅篆文。

剑飞终上汉,鹤梦不离云。无限烟霄路,何嗟迹未分。

7、《秋晚河西县楼送浑中允赴朝阙》

高楼吹玉箫,车马上河桥。岐路自奔隘,壶觞终寂寥。

芳兰生贵里,片玉立清朝。今日台庭望,心遥非地遥。

8、《逢南中使因寄岭外故人》

见说南来处,苍梧接桂林。过秋天更暖,边海日长阴。

巴路缘云出,蛮乡入洞深。信回人自老,梦到月应沉。

碧水通春色,青山寄远心。炎方难久客,为尔一沾襟。

9、《江北忆崔汶》

夜问江西客,还知在楚乡。全身出部伍,尽室逐渔商。

晴日游瓜步,新年对汉阳。月昏惊浪白,瘴起觉云黄。

望岭家何处,登山泪几行。闽中传有雪,应且住南康。

10、《书情上大尹十兄》

紫陌绝纤埃,油幢千骑来。剖辞纷若雨,奔吏殷成雷。

圣泽初忧壅,群心本在台。海鳞方泼剌,云翼暂徘徊。

芳室芝兰茂,春蹊桃李开。江湖馀派少,鸿雁远声哀。

命厌蓍龟诱,年惊弟侄催。磨铅惭砥砺,挥策愧驽骀。

玉管能喧谷,金炉可变灰。应怜费思者,衔泪亦衔枚。

11、《偶宿山中忆畅当》

深山夜雪晴,坐忆晓山明。读易罢三卷,弹琴当五更。

薜萝枯有影,岩壑冻无声。此夕一相望,君应知我诚。

12、《与张擢对酌》

张翁对卢叟,一榼山村酒。倾酒请予歌,忽蒙张翁呵。

呵予官非屈,曲有怨词多。歌罢谢张翁,所思殊不同。

予悲方为老,君责一何空。曾看乐官录,向是悲翁曲。

张老闻此词,汪汪泪盈目。卢叟醉言粗,一杯凡数呼。

回头顾张老,敢欲戏为儒。

13、《过司空曙村居》

南北与山邻,蓬庵庇一身。繁霜疑有雪,枯草似无人。

遂性在耕稼,所交唯贱贫。何言张掾傲,每重德璋亲。

14、《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泉响竹潇潇,潜公居处遥。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

放鹤临山阁,降龙步石桥。世尘徒委积,劫火定焚烧。

苔壁云难聚,风篁露易摇。浮生亦无著,况乃是芭蕉。

15、《晚到盩厔耆老家》

老翁曾旧识,相引出柴门。苦话别时事,因寻溪上村。

数年何处客,近日几家存。冒雨看禾黍,逢人忆子孙。

乱藤穿井口,流水到篱根。惆怅不堪住,空山月又昏。

16、《送畅当赴山南幕》

含情脱佩刀,持以佐贤豪。是月霜霰下,伊人行役劳。

事将名共易,文与行空高。去矣奉戎律,悲君为我曹。

17、《送李纵别驾加员外郎却赴常州幕》

霄汉正联飞,江湖又独归。暂欢同赐被,不待易朝衣。

山雨迎军晚,芦风候火微。还当宴铃阁,谢守亦光辉。

18、《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

玉人垂玉鞭,百骑带櫜鞬。从赏野邮静,献新秋果鲜。

塞屯丰雨雪,虏帐失山川。遥想称觞后,唯当共被眠。

19、《送张成季往江上赋得垂杨》

垂杨真可怜,地胜觉春偏。一穗雨声里,千条池色前。

露繁光的皪,日丽影团圆。若到隋堤望,应逢花满船。

20、《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千山冰雪晴,山静锦花明。群鹤栖莲府,诸戎拜柳营。

浪依巴字息,风入蜀关清。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篇10:卢纶的诗词

精选卢纶的诗词20篇

1、《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2、《和马郎中画鹤赞》

高高华亭,有鹤在屏。削玉点漆,乘轩姓丁。

暮云冥冥,双垂雪翎。晨光炯炯,一直朱顶。

含音俨容,绝粒遗影。君以为真,相期缑岭。

3、《长门怨》

空空古廊殿,寒月落斜晖。

卧听未央曲,满箱歌舞衣。

4、《过终南柳处士》

五老正相寻,围棋到煮金。石摧丹井闭,月过洞门深。

猿鸟三时下,藤萝十里阴。绿泉多草气,青壁少花林。

自愧非仙侣,何言见道心。悠哉宿山口,雷雨夜沈沈。

5、《同耿湋宿陆澧旅舍》

当轩云月开,清夜故人杯。拥褐觉霜下,抱琴闻雁来。

迎风君顾步,临路我迟回。双鬓共如此,此欢非易陪。

6、《奉陪侍中游石笋溪十二韵》

朝日照灵山,山溪浩纷错。图书无旧记,鲧禹应新凿。

双壁泻天河,一峰吐莲萼。潭心乱雪卷,岩腹繁珠落。

彩蛤攒锦囊,芳萝袅花索。猿群曝阳岭,龙穴腥阴壑。

静得渔者言,闲闻洞仙博。欹松倚朱幰,广石屯油幕。

国泰事留侯,山春纵康乐。间关殊状鸟,烂熳无名药。

欲验少君方,还吟大隐作。旌幢不可驻,古塞新沙漠。

7、《九日奉陪令公登白楼同咏菊》

琼尊犹有菊,可以献留侯。愿比三花秀,非同百卉秋。

金英分蕊细,玉露结房稠。黄雀知恩在,衔飞亦上楼。

8、《奉陪侍中春日过武安君庙》

长裾间貔虎,遗庙盛攀登。白羽三千骑,红林一万层。

元臣达幽契,祝史告明征。抚坐悲今古,瞻容感废兴。

回风卷丛柏,骤雨湿诸陵。倏忽烟花霁,当营看月生。

9、《长安春望》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

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10、《上巳日陪齐相公花楼宴》

钟陵暮春月,飞观延群英。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树色参差绿,湖光潋滟明。

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

11、《寒食》

孤客飘飘岁载华,况逢寒食倍思家。莺啼远墅多从柳,

人哭荒坟亦有花。浊水秦渠通渭急,黄埃京洛上原斜。

驱车西近长安好,宫观参差半隐霞。

12、《清如玉壶冰》

玉壶冰始结,循吏政初成。既有虚心鉴,还如照胆清。

瑶池惭洞澈,金镜让澄明。气若朝霜动,形随夜月盈。

临人能不蔽,待物本无情。怯对圆光里,妍蚩自此呈。

13、《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

玉砌红花树,香风不敢吹。春光解天意,偏发殿南枝。

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宫娃起夜妆。

辞辇复当熊,倾心奉六宫。君王若看貌,甘在众妃中。

云日呈祥礼物殊,彤庭生献五单于。

塞垣万里无飞鸟,可是边城用郅都。

台殿云深秋色微,君王初赐六宫衣。

楼船泛罢归犹早,行遣才人斗射飞。

14、《送韩都护还边》

好勇知名早,争雄上将间。战多春入塞,猎惯夜登山。

阵合龙蛇动,军移草木闲。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

15、《送邓州崔长史》

出山车骑次诸侯,坐领图书见督邮。绕郭桑麻通淅口,

满川风景接襄州。高城鸟过方催夜,废垒蝉鸣不待秋。

闻说元规偏爱月,知君长得伴登楼。

16、《送绛州郭参军》

炎天故绛路,千里麦花香。董泽雷声发,汾桥水气凉。

府趋随宓贱,野宴接王祥。送客今何幸,经宵醉玉堂。

17、《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征君读书》

临杯忽泫然,非是恶离弦。尘陌望松雪,我衰君少年。

幽僧曝山果,寒鹿守冰泉。感物如有待,况依回也贤。

18、《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

露幕拥簪裾,台庭饯伯鱼。彩衣人竞看,银诏帝亲书。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执珪期已迫,捧膳步宁徐。

而我诚愚者,夫君岂病诸。探题多决胜,馔玉每分馀。

荣比成功后,恩同造化初。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榆荚钱难比,杨花雪不如。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19、《送崔邠拾遗》

皎洁无瑕清玉壶,晓乘华幰向天衢。石建每闻宗谨孝,

刘歆不敢衒师儒。谏修郊庙开宸虑,议按休征浅瑞图。

今日攀车复何者,辕门垂白一愚夫。

20、《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佳人比香草,君子即芳兰。宝器金罍重,清音玉珮寒。

贡文齐受宠,献礼两承欢。鞍马并汾地,争迎陆与潘。

篇11:卢纶唐诗《送李端·故关衰草遍》赏析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注释】

⑴李端:作者友人。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

⑵故关:故乡。

⑶衰草:冬草枯黄,故曰衰草。

⑷“路出”句:意为李端欲去的路伸向云天外,写其道路遥远漫长。

⑸少孤:自己少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

⑹为客:指离家谋生。

⑺空相向:空对着友人离去的方向。

⑻风尘:指社会**。

⑼期:相会。

【翻译】

故乡遍地都是衰败的枯草,好友相别实在是令人伤悲。你去的道路伸向云天之外,我归来时只见暮雪在纷飞。从小丧父早年就客游外乡,多经磨难我与你相识太迟。回望你去的方向掩面而泣,在战乱年月再见不知何时。

【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以一个“悲”字贯串全篇。诗中夹杂了诗人多年漂泊之苦、朋友惜别之悲和与朋友相识甚晚之恨,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写得悲凄感人。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写送别的环境氛围。时令已经是隆冬之际,郊外枯萎的野草,正迎着寒风抖动,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让人心中悲凉。诗人和朋友在这个萧瑟的季节里即将分别,心情更加悲伤。“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直、刻露,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相反倒是为此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直抒诗人惜别时的悲伤心情,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首联这两句话为整首诗奠定了悲伤的感情基调。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这两句写送别的情景,仍紧扣“悲”字。故人沿着这条路渐渐远离而去,由于天空浓云密布,天幕低垂,低沉阴郁,远望那条路,一直伸向远方,好像生出了寒云之外。“寒云”二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别离时的'悲凉心境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这里写的是送别之景,但这一笔是情藏景中。前路遥远,前路茫茫,这句满含了诗人对朋友的牵挂和不舍之情。朋友终于走远,只有诗人还静静地立在空旷的原野间,这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寂之情。偏偏这时,天又下起雪来了,郊原茫茫,暮雪霏霏,诗人再也不能久留了,只得回转身来,挪动着沉重的步子,默默地踏上风雪归途。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处处与上句照应,这里的“人归”照应了的第一联的“路出”,“暮雪”照应了“寒云”,发展自然,色调和谐,两联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构成一幅萧条凄凉的隆冬送友图,于淡雅中见出沉郁。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第三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和世事变化,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诗人送走了故人,心中愁绪万千,百感交集,不禁想到了艰难往事,产生抚今追昔的情怀。诗人少孤,加上社会**,过早地离开家乡,浪际天涯,知音难觅。这两句不仅是诗人表达了自己身世凄苦的悲伤,而且从侧面反映出时代**和人们在**中漂流不定的生活,战乱给广大百姓带来的巨大痛苦,感情沉郁,显出了这首诗与大历诗人其他赠别之作的重要区别。在这个多难动荡的年代遇到知音,着实难得,诗人把送别之意,落实到“识君迟”上,这句话将惜别、感世伤怀等种种复杂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使整首诗的思想感情达到了高潮,悲哀之情回荡不绝。在写法上,这一联两句,反复咏叹,词切情真。“早”、“迟”二字,配搭恰当,音节和谐,前急后缓,顿挫有致,读之给人以悲凉回荡之感。颈联这两句是全诗情绪凝聚的警句。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最后两句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诗人经历了悲伤的送别一幕,回忆过了不胜伤怀的往事之后,就更加觉得朋友的可贵,便更加不舍得朋友的别离。于是,诗人回首遥望朋友远去的方向,不禁泪流。掩面而哭是前面几联,诗人或惜别,或追伤往事而产生的所有悲凉心情的爆发。但是朋友已经走远,望不到了,哭泣也是徒然。“空”字表现了诗人凄凉而又茫然的心境。于是,诗人寄希望于下次见面,希望下次早点见面,但世事纷乱,风尘扰攘,社会动荡不安,不知何时才能相会。这一问,可以引发读者的遐想。“掩泪空相向”,总汇了以上抒写的凄凉之情;“风尘何处期”,将笔锋转向预卜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这样作结,是很直率而又很有回味的,这个结尾既自然而又回味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精选了离别时的环境,使情景交融,渲染了悲情,同时,诗人没有停留在送别这个场景,又将笔触拉回到了历史长河中,将自己的离乱之苦融入了离别悲情中,这种悲情又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深化了主题。悲情从空间和时间上不断蔓延,整首诗的感情变得厚重而深沉,真挚哀婉,感人至深。

篇12:送李缃,送李缃卢纶,送李缃的意思,送李缃赏析

送李缃,送李缃卢纶,送李缃的意思,送李缃赏析 -诗词大全

送李缃

作者:卢纶  朝代:唐  体裁:七律   旧国仍连五将营,儒衣何处谒公卿。波翻远水蒹葭动,

路入寒村机杼鸣。嵇康书论多归兴,谢氏家风有学名。

为问西来雨中客,空山几处是前程。

【送李端卢纶的诗词】相关文章:

1.卢纶——《送李端》

2.有关于卢纶的诗词介绍

3.唐朝诗人卢纶的诗词鉴赏

4.卢纶——《塞下曲六首》

5.李端唐诗

6.送万巨,送万巨卢纶,送万巨的意思,送万巨赏析

7.《送李十五》诗词介绍

8.送少微上人游蜀,送少微上人游蜀卢纶,送少微上人游蜀的意思,送少微上人游蜀

9.送诸暨裴少府,送诸暨裴少府李端,送诸暨裴少府的意思,送诸暨裴少府赏析

10.唐诗之卢纶:塞下曲?其二

下载word文档
《送李端卢纶的诗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