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群星心得体会范文
“人间漫游小鱼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文理群星心得体会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文理群星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群星大海
群星大海_700字
习惯了在规定的时间关掉电脑习惯了在规定的时间进入被窝习惯了在规定的时间拿起一本快要翻烂的书所有的生活规律看起来井井有条却永远无法步入正常生活……这已是第几个不眠之夜。
早已说不清,静静地坐着,看这屏幕上闪过的一切影象,隐约听见公鸡的打鸣声,突然发现自己笑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笑,是在笑自己的幻觉?那是幻觉吗?城市里为什么能听见打鸣声?可是自己明明是听见了……好象一连串的问题从我脑中闪过。也许是太过疲劳,出现了幻觉,或许是突然想起什么……城市里,永远看不到满天星星的夜晚,却随时可以看见被黑暗吞没的天空。喜欢家乡,那是一个充满温馨的地方。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里,那里靠海,在旁人的眼里那应该是他们所向往的地方,但那里永远不会有我想要的那种感觉,也许我的要求太过强硬……小时侯,海便是我们这些小孩嬉戏的地方,一眼望去,无边无际的大海让人不禁开始感慨。那里充满了孩提时的欢声笑语;那里充满了幼年时的梦想;那里充满了无尽的回忆……
现在的我们都已成大孩子了,面对大海不再是调皮的`嬉戏,紧随而来的却是对人生的感慨;面对大海不再是充满童真的梦想,紧随而来的却是对未来道路的迷茫;面对大海不再是美好的回忆,紧随而来的却是残酷的现实社会……一切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变的只有那击打在岩石上的浪花声。习惯了在海边看日落,每当日落之时,静静地坐在沙滩上,望着被日落掩红的海面,嘴角不时翘起,随即便是大笑,那笑并不是欢笑,那是一种嘲笑,一种自我的嘲笑,我在嘲笑自己的荒唐与无知……呵,算了,我已无力在书写下去,还是用沉默结束这篇本不应该写的文章吧……也许有一天,我会恐惧大海,希望那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篇2:群星演唱会
群星演唱会_作文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兴致勃勃的观看了位于苏州体育馆的由M-ZONE动感地带主持的一场群星演唱会。从狮山大桥向苏州体育馆眺望过去,只见人山人海,人们像小蚂蚁一样在每一层的过道上涌动,有些人为了早点看到演唱会,就拼了命的往里挤,连警察手里的铁栅栏都显得苍白无力,它们的“防线”不一会儿就被疯狂的人群给冲垮了。还有一些人很狡猾,他们不和警察,铁栅栏纠缠,从路边的草丛中偷偷摸摸的钻了过去,不留丝毫蛛丝马迹。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拥挤之后,我们终于进入了宽大的观众席,而我们正好是靠前排的座位,实在是太幸运了!正当我们在窃窃私语的时候,突然,灯火通明,每一盏大功率灯都在尽力用自己去照亮舞台,接着,一束束璀璨的烟火升上了漆黑的天空,在夜空中进发出一朵朵色彩斑斓的“花”,衬托了皎洁明媚的'明月,顿时,整个体育场礼花四溅,灯火通明,烟雾弥漫,蔚为壮观!有一些老练的歌迷知道,这是明星要出现了!果然,不出那位歌迷所料,三位身着前卫服饰的女孩子出现在观众的眼前,猜对了,她们就是人人皆知的――S.H.E!霎时间,一首“中国话”把全场二十几万观众全都调动了起来,其中,我是最激动的人之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正当我尽情发挥的时候,不是有歌迷回过头来,用欣赏的目光看着我,我都不好意思了!接下来的几首“Chinagirl”等等,又把
人群的精神调到了临界点,整个观众席人群鼎沸,喊声整天,荧光棒到处挥舞,组成了一到“墙壁”,雄伟壮观!
第二个出场的是“玩转地球”的潘玮柏,顿时,许多歌迷像见了黄金一样,疯狂的呼喊起来“玮柏玮柏就属你帅!”在歌迷狂热的呼喊和挥舞的荧光棒下,超级帅哥――潘玮柏用优美的舞姿,熟练的动作为我们表演了他的拿手好戏――RAP,只见“玮柏”先一个侧空翻,还没等歌迷反应过来,又是一个下腰,弯的完美无缺,博得了全场观众的心。再热情四溅的RAP之后又是柔情舒缓的情歌,让狂热的歌迷从兴奋到沉浸在优美的歌声中……
当我们观看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的时候,我的睡意在3小时的“酝酿”下,终于迸发了出来,我顿时睡意浓浓,毫无兴趣听歌了,所以,在我的强烈要求下,妈妈终于肯放下“千里之外”而带我回家了,但是,刚出演出场,被凉风一吹,我的睡意就全没了,而又想着演唱会了,但是既然已经出来了,就不能再进去了。我只能希望S.H.E,潘玮柏,周杰伦能再来苏州,为我们再表演一次!
篇3:《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心得体会
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是《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菲尔德铺设人类第一条海底电缆的故事。更多的谈到的是菲尔德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最终而成功。古往今来的发明,发现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金钱和时间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又多少人在追求真理和探索科学的道路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令我感慨的是这样的一句话:“1837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电报机第一次使迄今相互隔绝的人们的经历成为同时性的,但这件事在我们学校的教科书里却很少被提起。令人遗憾的是,学校的教科书仍然认为讲述个别统帅和民族的战争及胜利更加重要,而不讲那些真正的胜利,全人类共同的'胜利。其实,就起广泛的心理影响而言,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日期能与时值的这一变革相提并论。这一分钟在阿姆斯特丹、在莫斯科、那不勒斯和里斯本发生什么事情,在巴黎同时能够知道,自从那时以来,世界就变了。只要再迈出最后一步,世界各大洲就能都包容到那个美妙的联系之中,从而创造出全人类共同的意识了。”
纵观历史的长河,人类文明只是匆匆的一瞬,但是对于新科技的出现无疑于一日千年。昨天的奇迹成了今天理所当然的事情。最近的两个世纪出现的这些改变人类历史、改变人类命运,甚至改变人类走向的科技,是我们更应该值得感谢的。我们不要再念念不忘我们的四大发明,因为除了四大发明我们好像在近代也没有什么能够太能拿的出手的发明。我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些人们,他们发明了飞机、发明了汽车、发明了火车、发明了手机、发明了计算机……
我们很多人可能对打电报已经没有了概念和印象,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有截然不同的目标和方向,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我们不应该再苛求他们仍然和我们的想法一样。
我们更应该感谢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为这个时代创造了巨大的进步的科技,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进步,因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在新时代推动人类进步的人们,是他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容,改进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篇4:《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心得体会
因为《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茨威格的著作被节选了一个故事到课本中,所以我认真地阅读了一次。
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文论、传记等等,但他的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世人公认茨威格是二十世纪德语中短篇小说三大家之一。《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包含了十二个故事,个个细致生动,犹如十二幅历史袖珍画。
书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作者序中的“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句话在书中关于拿破仑的故事“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中得到了印证。
这个故事说的是:拿破仑创建了他的帝国,当了皇帝。他占领了里昂,赶走了国王。英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组成了联军,企图击败拿破仑,联军由“铁公鸡”威灵顿指挥。拿破仑看到了致命的危险,因为他的元帅格鲁希是因为前任都牺牲了才从骑兵将领逐渐当上了元帅,不像威灵顿那样是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而当上元帅。虽然格鲁希为人诚实,又正直可靠,但他的才能仅仅是一个骑兵将领。滑铁卢大战前一天,格鲁希得到了独立指挥权。他奉命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踪普军,并时刻与大部队保持联系,还要在必要时刻给予拿破仑支援。由于格鲁希习惯了服从,很少做决定,导致皇帝陷入了劣势。当全体高级军官提出支援拿破仑的.请求时,格鲁希仍在等拿破仑的命令。他想了一秒钟,最终决定原地待命,等待皇帝的命令。最终,由于格鲁希的决定,拿破仑战败,历史上留下了那著名的滑铁卢大战,拿破仑的帝国也灭亡了。
篇5:《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心得体会
20世纪俯望下的世界没有秘密,所有陆地都已经被探索过了,最遥远的海洋也有船只在破浪航行。一代人以前还默默无闻的自由欢乐的地区,如今已奴颜婢膝地为欧洲的需要服务,轮船开足马力驶向了寻找了许久的尼罗河的源头;第一个欧洲人半个世纪前才看见的维多利亚大瀑布顺从的用它的水利发电,亚马孙河两岸最后的原始森林被砍伐的稀疏了;唯一的处女地——西藏,也已被敲开大门。专家描写古代地图和地球仪上那“人迹未到的地区”未免夸张。然而直到本世纪,地球还有那么一个最后的迷,在世人目光之前隐藏她的羞涩,这就是她那被肢解,被折磨的躯体上两个很小很小的尚未遭到人类的贪欲荼毒的地方———南极和北极。这两个几乎没有生物,没有知觉的小点是地球躯体的脊梁骨,千万年来,地球以它们为轴线旋转着,并守护着它们,使之保持纯洁,未被亵渎。她在这最后的秘密之前筑起坚冰的壁垒,召唤永久的冬天充当卫士防范贪婪之徒。严寒和暴风雪有如不可逾越的城墙封锁进入的通道,死亡的恐惧和危险迫令勇士却步。甚至太阳也只许匆匆看一眼这封闭的地区,从来没有人见过那里的情景。
虽然在各种大片里我们都看到过南极的描述,比如《美国队长》驾驶的飞船坠毁在南极,《变形金刚》源头也是在南极发现钢铁巨人,但是那都是杜撰的。茨威格在这里要描述探险家在南极的勇敢探索。最终主角———英国海军上校斯科特企图第一个踏上南极极点的`梦想失败了,因为挪威人先他一步。大自然的残酷,让我们意识到人的所谓主观能动性很有限。斯科特上校在归途中牺牲,他和队友后来被发现冻死在帐篷里,茨威格很动情的写了斯科特上校留给世人的信件,死亡前的斯科特恳请社会善待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妻子,但是他把妻子划掉,改为遗孀,因为他自己知道,生命之火即将陨落,那种绝望中的坚毅,让我看过久久难忘。
如今,去南极旅行已经成为了可能,连我也想去一趟。但是如果没有前辈们用生命压平荆棘之路,后人又怎么可能享受丰收的成果?
其实书中《拜占庭的陷落》一章写的也很壮阔。新生代土耳其帝国攻陷罗马帝国,采用了很多计谋,攻城掠地,采用超级大炮,但是最后成功却在于罗马城池的疏忽——留了几个小门,让对手轻松进了城,所以细节决定成败。茨威格此书一再强调历史的偶然性,很多小人物改变了历史,很多蝴蝶效应般的随机事件改变了人类的走向。
本书另一篇章《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描述了英国商人铺设海底电缆连接美国的壮举和期间无数次失败的苦痛。现在我们享受海底电缆带来的便捷,没有这些电缆,我们就没法上因特网浏览各种网站,如今的年轻人打越洋电话很方便,但是当初铺设的过程惊心动魄。普鲁士菲尔德可以和中国的曾国藩媲美,但是他做的是有利于世界的事情,当一次次失败袭来,所有的股东都放弃了希望,普鲁士菲尔德依旧坚持,茨威格一段文字道出了铺设海底电缆的艰辛:
在多佛和加莱之间的狭长水带下面铺设电缆怎么能和铺设横跨一整个大洋的海底电缆相提并论呢?前者只要从一艘普通轮船的露天甲板上卷下三四十海里电缆就行了,电缆就如同船锚离开绞盘那样缓慢的一圈一圈沉入水中。在运河铺水下电缆可以不慌不忙地等待一个风平浪静的好日子,人们对水深处的情况了如指掌,随时能观察到两岸的动静,从而避免发生任何危险的偶然事件;只要一天就能顺利完成。而在至少要连续航行三星期才能横跨的大洋铺设海底电缆,情况就大不一样,海上天气变幻莫测,长好几百倍,重好几百倍的电缆不可能一直放置在甲板上。此外,在那个时代也没有一艘足够大的海船有那么大的货舱,能装得下由钢、铁和古塔胶制成的这个庞然大物,也承载不起它的重量。至少需要两艘主力船,并且还要有几艘船随航,以便准确地保持最短的航线。自然,主要的问题始终是电缆本身。对连接世界两大洲的这一条巨大无比的脐带提出了难以想象的要求。一方面,这条电缆必须像钢索一样结实,拉不断,同时又要保持弹性,才能便于铺设。它必须能够承受得住任何压力,任何重量,又要像丝线一样光滑便于缠绕。它必须是实心的,又不宜塞得过于饱满,既要坚固,又要精确,精确到能把最微弱的电波传送到两千多海里外。这条巨大缆绳上任何一处有极小的裂缝、微不足道的不平整,都会破坏这十四天航程路线上的信息传递。
想一想,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能够和海底铺设电缆相媲美呢?如果没有,那就意味着绝大部分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没有解决,只能证明自己足够懒惰,因为为了纪念这篇鼓舞我的书籍,我把这次所有行间距调整的足够大,以便日后自己重新咀嚼,勉励自己。
对了,还有茨威格提到的《马赛进行曲》的创作心路历程,以后自己可以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