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提问技巧与常用语
“陈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辩论提问技巧与常用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辩论提问技巧与常用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辩论提问技巧与常用语
一:攻击技巧
攻击,即在自由辩论中的主动进攻,主动发问,
这在每个辩论队都是不可无的。然而,攻击能不能有效,又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攻击的准备。
这在辩论战略方案确定、辩词定稿之后就应该着手准备了。一般而言,每位辩手应该根据自己所阐述的内容准备向对方发问的问题,可根据自由辩论时间的长短来准备问题,日是初次上场,则应该准备20个问题左右。如果是这样,四个辩手准备的问题就应该大约有80个,一般有足够的可能坚持到自由辩论结束。我们看到,在有的比赛中,有的队员有时间却没有问题可以问,这就是准备不足导致的。
准备提问的问题,应该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准备。
一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又称事实层面问题。这类问题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提的好则很容易出彩、出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故做新奇而偏离辩题,那是会产生负效果的。
二是理论层面的问题,又称论据层面问题。即对本方论点给予引申,对对方的论据予以驳击的问题。这类问题,直问要提的尖锐,曲问要问得巧妙,反问要提的适时,逼问要问的机智,其效果就是让对方不好回答又无法回避。
三是价值层面的问题,又称社会效应层面问题。即把对方论点、立场引申,从价值层面、社会效应层面去延伸它的效应看其是否具备说服力,能否站得住。这类问题,一是能够扩大自由辩论的战场,给对方造成被动,同时也是争取听众、评委认同的重要侧面。当然,如果辩题立场对本方不利,就应该慎重使用,以免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这三类问题中,事实层面的问题可包括历史事件、现实事实、国别事实、数字事实等等;而理论层面的问题周围除了立场中的论据,也可以延伸达到公理、哲学的层面。
有了这三个层面的问题准备,就能够构成立体阵势,可以打自由辩论的立体战斗,让对方陷入立体包围之中的被动局势就很而已造成。我们看到在比赛中,不少辩论队只准备了一个层面的问题(大多是现象层面的问题),只在有趣上花时间,其结果是打击力不强,且问来问去总是流于肤浅的现象之争,有时则又事实引发事实而偏题,变成了一般的语言游戏、提问游戏去了,辩论的深度不容易看到,这就令人遗憾了。
二、攻击的组织
自由辩论中的有效攻击,应当体现出攻击的有序性,即看得出轮番上阵的脉络,而其基本,就是在场上要有主动权,处于控制场面的主动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场上应该有“灵魂队员”,或者称为“主力辩手”、“主辩”。又哪个辩手来充当这个人物都可以,但是一般又三辩或一辩、二辩来充当。有时,四辩也是很好的充当此人物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要不仅透彻地知道本方的立场,也要透彻地知道对方的立场,规定陈词一结束就能够发现对方的主要问题,从而有效的发起进攻。灵魂队员的任务是:
(1)有冷静的把握整个自由辩论战斗局势的眼光,攻击务求有效。
(2)充当场上的指挥员。发问不在多,而在精。其发问不仅是对对方的攻击,也是对本方立论的揭示和强化。
(3)承担主动转移战场的任务。如在一个层面上问久了,则转向另一个层面发问;在一个层面处于被动,僵住了,则要转向另一个层面,开辟新的攻击点和战场。
(4)对对方提出的危及本方底线、事关要害的问题,能够有效的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化被动为主动。
(5)对本方误入对方圈套、远离本方、陷于被动之中的局面,要能够晚会并再发起攻击。
当然,其他队员要主动配合,主动呼应,才能形成整体的力量,这就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 形成“流动的整体意识”。
攻击的组织,起要害就在于形成整体的有序流变性。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鸡零狗碎。零碎的攻击谈不上组织,它或许也能够有鳞光耀金的效果,但是对于群体辩论而言,是不可能握有主动权的。
攻击的组织在上场前可以有如下的检查指标:
一是有没有组织者,也就是有没有“灵魂队员”,其组织、应变能力如何?
二是整个队伍与之有没有心悦诚服的默契和感应?
三是整个队伍对特定的辩
辩论常用语
1. 对方辩友有以偏概全之嫌哦。
2. 对方辩友属于循环论证。
3. 对方辩友滔滔不绝只可惜前提错了。
4. 对方辩友没有办法解决我所说的问题所以选择了回避。
5. 请您正面回答不要再乾坤大挪移。
6. 对方辩友的逻辑很有趣。
7. 请您论证一下??请您论证一下??纠缠不休
8. 您把**和**做类比实在是说不过去。
9. 华丽的言辞替代不了理性的思考诗意的浪漫无助于情理的升华。
10.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观点。
11.对方辩友别忙着扣帽子/断章取义/偷换概念。
12.谢谢其实刚才一连串的争议都源于对方辩友展开话题时的几个关键性错误。
13.我方已经从逻辑、理论、事实上证明了我方的观点而对方辩友还死抠着个例不放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14.对方辩友说了这么多完全是没牙齿的老太太嚼牛筋——白费口舌啊。
15.对于这个问题我方不知论证了多少遍倒是对方辩友还老爱吊在一棵树上。
篇2:辩论提问技巧与常用句子
1. 对方辩友有以偏概全之嫌哦。
2. 对方辩友属于循环论证。
3. 对方辩友滔滔不绝只可惜前提错了。
4. 对方辩友没有办法解决我所说的问题所以选择了回避。
5. 请您正面回答不要再乾坤大挪移。
6. 对方辩友的逻辑很有趣。
7. 请您论证一下??请您论证一下??纠缠不休
8. 您把**和**做类比实在是说不过去。
9. 华丽的言辞替代不了理性的思考诗意的浪漫无助于情理的升华。
10.一个严肃的辩论场需要一个严肃的观点。
11.对方辩友别忙着扣帽子/断章取义/偷换概念。
12.谢谢其实刚才一连串的争议都源于对方辩友展开话题时的几个关键性错误。
13.我方已经从逻辑、理论、事实上证明了我方的观点而对方辩友还死抠着个例不放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14.对方辩友说了这么多完全是没牙齿的老太太嚼牛筋——白费口舌啊。
15.对于这个问题我方不知论证了多少遍倒是对方辩友还老爱吊在一棵树上。
篇3: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堂提问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教师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或品质等等。如果教师提问缺乏目的性,无的放矢,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那么,通过提问应达到哪些目的呢?
1.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特点,知道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以便达到掌握课本内容和获取知识的目的。
2.引起学习动机,唤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去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教材中的重要问题。
二、良好问题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实现各种教学目的,还要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1.问题的`类型
(1)认知记忆性问题。我们所提问的问题相当大一部分是认知记忆性问题。这类问题便于学生学习,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
(2)推理性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根据环境、情节,去推理下面所要说的内容。
(3)拓展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师生脱离课本展开想象,尽情发挥。这样极易引起学生兴趣,又会开阔他们的思路。
2.良好问题的特征
(1)问题的范围要具体。若问题的范围太广,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如果一个问题中涉及到多个问题,往往使学生顾此失彼,造成混淆。
(2)问题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注意运用比较异同、指出关系、判断是非,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学生盲目背诵教科书。
(3)遵循启发性原则。这要求教师切实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提问题要具有点化作用,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领悟,然后领会所学知识的深意。这一原则在讲述阅读理解题时最为适用。
(4)好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的相适宜。如果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提问一些事实性问题;如果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那么提高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就是最适宜的。
三、掌握提问的技巧
1.提问的艺术
(1)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有时可采取连锁提问法,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顺序回答,接着就“Next one, next one …”地轮下去,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对差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但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将问题的难度增大,以促进其迅速发展。
[1] [2]
篇4:论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与二语习得
论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与二语习得
很多文章都认为二语课堂老师要增加参考性问题,给学生更多的输出语言的机会。但经过调查分析和文献研究,本文认为课堂话语不同于日常话语,应合理使用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才能促进二语习得。
一、提问的普遍性和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提问是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技巧。在有些课堂,一半的教学时间用于问答(Gall 1984,转引自J.C.Richards&C.Loekhart,:185)。Johnston(1990)在3小时的语言课堂上观察到522个问题;Long and Sato(1983)在6节小学阶段的二语课堂观察到938个问题(转引自Rod Ellis :586)。
研究者认为教师的提问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它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unan 1990,转引自胡青球)。“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还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语言,使其更具有可理解性“(Richards&Lock-hart :185)。
除此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以下重要作用:抓住注意力;确认理解;引入其他内容;启发思考;交流信息和思想;刺激输出,培养交际能力。
二、提不问的分类
有很多对提问的研究是围绕如何用分类的方法来描述不同种类的提问(R0d Ellis,1997)。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Barnes 1976;Mehan 1979;Sinclair and Brazil 1982;Longand Sato 1983;White and Lightbown 1984;Richard J&Lockhart C 1996等)。本文采纳在中文文献中引用最多的Long and Sato(1983)的分类。他们把教师提问主要分为两类: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 question)和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参考性问题是真正地寻求未知信息,而展示性问题是“明知故问”。
三、提问的技巧
很多中外专家和文章都认为二语/外语课堂老师要增加参考性问题(赵晓红,;王银泉,;周星,周韵,;胡青球,2004)。Brock(1986)的研究认为,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从而促进语言习得。Nunan(1987)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当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更为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Long&Sato(1983:280)发现在他们研究的课堂中,需要学生作答的问题有79%为展示性问题。他们提出,“这一结果表明,与许多二语教学专家所建议的相反,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仅占很小一部分”。
然而笔者通过观察母语习得的过程和思考发现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一)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结合使用,各有所能
1 两类问题的异同
展示性问题的目的是老师向学生展示他已知的知识,提问的目的是引起注意,给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机会,这比直接和盘托出的效果要好。而参考性问题是老师给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机会,老师本人对学生会怎么回答事先并不知道。
2 展示性问题多的合理性
Long and Sato(1983)发现二语课堂老师问的展示性问题远比参考性问题多得多(476比128)。这和课堂外本族语者的行为大相径庭。(999个参考性问题比2个展示性问题)(转引自Rod Ellis 1997:586)。
笔者随机对4位大学英语老师的4堂课的提问进行统计,发现148个展示性问题,18个参考性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大部分的外语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展示性提问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例如,外研社出版的“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这套教材在每个单元的练习中都编排有8个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统计后发现,其中95%以上的问题都是展示性问题。
这种现象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首先课堂活动不同于日常话语,外语不同于母语。在外语课堂中,语言既是讲课的媒介,又是学习的目标,语言课堂老师关注的是如何把自己知道的外语知识传授给学生(尤其是中低水平的学生),所以经常出现老师“明知故问”的展示性问题。如:
T:What is the opposite of“sad”in English?
SS:Happy,
而日常对话中,同是本族语的对话者的语言水平相差不大,他们关注的是语言承载的信息,而非语言本身,自然要多采用参考性问题,来寻求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其次Long and Crookes(1987)发现展示性问题,比之参考性问题,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回答问题的机会。(转引自Rod Ellis 1997:590)。由于班级人数多(60多人),展示性问题要求简短的回答,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这很重要。
再一个原因是讲解内容时,紧扣课文内容提一些展示性问题,有利于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课堂的真正作用首先是通过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使他们的语言达到一定的水平,其次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在真实交际中,通过意义协商获得更多优化语言输入。在学习者到达此水平之前,即使有大量的课堂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输出语言,仍然是输出有限,对其英语发展没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范栩,2004)。
3 两类问题应用的阶段性
仔细研究一下孩子习得母语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妈妈知道的比孩子多(无论是语言,还是信息),在他们的对话中,妈妈多用展示性问题向孩子传授她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而当孩子长大了,认知水平和妈妈差不多时,妈妈提的参考性问题自然多了。这时才能实现平等的意义协商。
这就好比是对中低水平外语学生(孩子小的时候),老师多采用展示性问题授课,师生之间流动的主要是老师已知的语言知识;而对高水平的学外语的学生(孩子长大了),语言这个外壳双方都很熟练了,老师自然多采用参考性问题授课,师生之间流动的是未知的信息。
所以这两类问题的应用是有阶段性的。初级、中级外语课,教师提问适宜以展示性问题为主;高级外语课,教师提问适宜以参考性问题为主。同时在一堂课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问题类型也应有所不同。如下图所示:
(二)扩大学生参与面,改善参与方式
迫于时间压力和班级规模大的现实,很多老师为了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给好学生的机会比给差生的机会多得多。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必须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
在我们的课堂观察中,学生提问非常罕见。被老师提问,尤其是被老师点名回答,学生是被动参与。但是如果学生有疑问,并能在课堂上及时提出来,课堂互动性更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三)等待时间要适当
White and Lighthown(1984)发现在他们的研究里教师很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组织答案,而是急于重复,重构问题,或提问另一个学生。然而,等待时间越短,得到的回答就越少,回答的内容也越短。 Long et al(i984)也认为,教师的等待时间通常都很短(如,1秒),这不足以让学生做出回应。如果延长至3-5秒。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都会提高(转引自Richard j&Lockhart C.,1996:188)。
篇5:辩论口才与技巧
1. 击中要害
俗话说,打蛇要打在三寸,这意味着只有抓住要点,攻击才有效。
在辩论中,要在了解对方的观点之后,必须把握另一方观点的关键问题,进行最终攻击,从理论上彻底击败对方。
必要时,请使用“避实就虚”的方法。如果对方的问题或观点自己无法回答,要勉强去回答,那样不但会失面子,甚至可能导致辩论的全盘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明智地避开对方的问题,并寻找对方的弱点。时要合理地“避虚就实”、“避轻就重”,不仅要善于在关键问题上攻击对手并保护自己,又要善于敏锐地把握对手的要害并进行进攻,以确保胜利。
2. 利用矛盾,扩大矛盾
在辩论期间,会不可避免地存在观点冲突,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辩论中,也往往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抓住它,尽力扩大对手的矛盾,扩大对手的观点裂痕,迫使对手陷入困境,使之自顾不暇,无力进攻自己。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之于急切之中,理屈词穷,无言以对。
3. 引蛇出洞
在辩论中,如果正面攻击效果较差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法,从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开始,诱使对手随意说话或回答,然后在发现对手观点出现分歧后,立即进行猛烈的攻击并破坏对手强大的防御线。
4. 李代桃僵
在辩论中,如果自己的观点或证据不充分,则可以充分利用“李代桃僵”的策略。
所谓的李代桃僵,就是用模糊概念在辩论中与对手打交道,把自己某些说不清楚或者模棱两可的观点隐蔽起来,使之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篇6:辩论口才与技巧
1.重要性
没有辩论的世界是冷清的,没有辩论的理论是僵化的理论,没有辩论口才的人是一个平庸的人,辩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它既启发了人的思维又可以锻炼口才。
2.提升个人能力
辩论的过程会有正反方观点,两方要为各自的辩论的观点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不仅锻炼了口才还要求辩论者具备一定的机敏性,高度的判断能力,语言运用的机智性。
3.归谬证法
归谬反证法是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可以通过一个特例进行反驳,比如说关于流行,一方说流行就是好的,比如流行音乐受人喜欢是好的,另一方可以说,按照这样的说法那流行病也是好的咯,这马上就可以驳斥对方了。
4.以谬论谬法
以谬论谬法是根据对方荒谬的观点进行阐述和论证,最后得出荒谬观点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击败对方。举一个例子,朗宁在进行竞选的时候,对手攻击在中国出生的加拿大人朗宁,说朗宁喝过中国妈妈的乳汁,有中国人的血统,不可以参加竞选,朗宁驳斥 我喝过中国人的奶就是中国人,那你喝着牛奶长大你身上也有牛的血统,岂不是人牛混血儿了 ,这当场就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5.请君入瓮
辩论具有对抗性,既然是对手,那就要进行主动攻击,你可以为对方设圈套,来一招请君入瓮,对方一不留神就会进入你的圈套,待他发现已经迟了,不得不自动投降,这不仅可以提高你的口才还可以锻炼你的机智性。
辩论赛四辩的说话技巧
一、空白30秒
在准备结束辩词时,可以空出30秒左右的时间,让自己做临场焦点总结,因为案例辩论的辩论点是可预测的,所以准备好的辩词可能已经差不多覆盖了主要的争论焦点。
而留出30秒的时间,就可以根据对方自由辩论中一些比较有力的论点和观点,选择一个细节或一个侧面进行反驳,甚至可以只针对对方自由辩论后半段的一个或几个论点,切入点很小,但反驳必须有力,能大大增强现场感。
二、进行辩点拼接
若个案辩点较多,不一定都会被对方重点提及,且对方有多角度立论的可能性,则此方法较为实用。
对于每个预测到的辩点和问题,都要准备好一个精彩的辩论,每个辩点的辩论时间可以在20秒到30秒之间,到时候根据场上实际辩论情况,进行拼接,把辩论中最突出的几个辩点挑出来发表,既要有充分的准备,又要有现场感。
三、通过具有现场感的语句进行点缀
若情况比较简单,对方的立论角度比较单一,辩点比较固定,就可以提前把结辩词全部准备好,到现场只要加点现场感强的词语点缀即可。
四、可以运用一些具有现场感的句式
“对方整场都在强调…”,“今天对方告诉我们说…”,“__的行为在对方看来竟成了不可原谅的犯罪行为。”,“对方怎能单凭…就认定(否定) _X_成犯罪?”等等。
【辩论提问技巧与常用语】相关文章:
1.律师辩论技巧
2.辩论总结技巧
4.HR面试提问技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