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醉乡陆游,醉乡的意思,醉乡赏析
“a4545698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醉乡,醉乡陆游,醉乡的意思,醉乡赏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醉乡,醉乡陆游,醉乡的意思,醉乡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醉乡,醉乡陆游,醉乡的意思,醉乡赏析
醉乡,醉乡陆游,醉乡的意思,醉乡赏析 -诗词大全
醉乡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醉乡卜筑亦佳哉,但苦无情白发催。
痴欲煎胶黏日月,狂思入海访蓬莱。
辞巢归燕先秋去,泣露幽花近社开。
莫惜倾家供作乐,古人白骨有苍苔。
篇2:添春色/醉乡春,添春色/醉乡春秦观,添春色/醉乡春的意思,添春色/醉乡春
添春色/醉乡春,添春色/醉乡春秦观,添春色/醉乡春的意思,添春色/醉乡春赏析 -诗词大全
添春色/醉乡春作者:秦观 朝代:宋 体裁:词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社瓮酿成微笑。半缺瘿瓢共舀。觉健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篇3:醉乡
举杯欲醉,千年一杯,
朦胧醉乡,前程皆逝。
莫再愁,且一杯,
细数恩怨,一口饮尽天下间。
众人醉,我再饮,
红颜起舞,纷纷扰扰终不归。
叹坎坷,哀尘世,
独自斟酌,天生我材却无用。
论今朝,非吾愿,
洁身自好,飘忽迷离红尘中。
穷途满志,何必叨唠?
自在我去,何忧往事?
勿忘我醉乡,乃睹物思情,
美酒与佳人,醒既逝而已。
.10.10早
借酒消愁愁更愁,无非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忧伤,很多人都说要看重一个人的内在,内在比外表更重要,可是说到和做到毕竟是不一样的。当因为外表的缺憾被人所歧视,却只好无奈,独自醉酒沉入醉乡,这种感情只有同病相怜的人才能真正去理解,用自己的能力去证明自己吧,即时这个世界不看好你,至少自己要看得起自己
篇4:醉乡散文
醉乡散文
一
农历进入九月,乡村的醉意,渐渐浓了。
高粱红,黄豆黄,江南八月稻谷香。春的青葱、夏的浓郁,在农历的八月,演变成了乡村收获的颜色。金黄的玉米、深红的高粱,火红的辣椒,挂在农家的屋檐下,是叮叮当当奏响的乐曲。与玉米一样同样金黄着的稻谷,则被主人晒在坪里,一大块一大块的,炫耀着主人的怡然与自得。大雁和各种鸟儿陆陆续续地在天空中飞过,一队队,一队队的,并不停留,只有鸟儿鸣叫的声音,在已收割的田野上空,伴随着田野里这一堆那一堆烧禾草的烟霭,如痴如醉,不绝如缕。庄稼地大部分已裸露出一片醇黄,只有冬季菜蔬和麦苗们还嫌瘦弱的身子,绿绿地在地里点缀着。
这个时候,是谁家酿造的第一缸重阳米酒,让整个乡村,一个冬天都被醉倒在浓浓的乡情之中?
这重阳米酒,是用最快乐的心情酿造的罢,不然怎么越久远,越醇厚?米是新收割的上好的糯米,酒曲是自制的上好的甜曲。在一个阳光丰美的午后,用一个大甑,将浸好的糯米盛了,就在屋前的大坪里,用上好的木柴蒸煮起来。续火的老爷子哼着小曲儿,团曲的老大婶忙里忙外。糯米蒸好,揭开甑盖,一股热腾腾的蒸气,把整个地坪都笼罩了。将蒸好的糯米伴上酒曲,用一口大缸装上,用一层棉布密封好,小心翼翼地将大缸放进稻草扎成的酒窖里,快则三天,慢则一个星期,浓浓的酒香,就在家家户户的屋子里弥漫了。
秋去了,冬来了,乡下的气温,越来越清洌了。在第一缸重阳酒酿好后,各种各样的酒,更多的在乡村的屋檐下,酿造出来了。乡村的冬天,各家各户,都是酿酒的作坊。大米酒,高梁酒,玉米酒,红薯酒;甜酒,水酒,米酒,谷酒,状酒。乡亲们有的是一年的收获,各种各样的庄稼,被他们用快乐的心情拌和,酿成一缸缸美酒,让整个乡村,都弥漫着醇醇的酒香。冬天相对清闲,各家的走访渐渐多了。家里来了客,炒两个菜,温一壶自酿的家酒,酒酣耳热之际,亲人的情分,就出来了。乡亲之间有点事儿,上门去解释,空手去不好罢,提一壶酒,就去了。主人见着酒,知道对方的诚意,心中的块垒就消了,一边说着乡亲之间客气什么,一边就吆喝着老婆子搞菜烫酒,然后两个人在酒桌上,各吐情愫,一醉方休。大冬天里,也有忙的时候呢。麦苗要压呀,萝卜白菜各种菜蔬要随时收获送到城里的市场上去呀,乡邻家建房要去帮忙做小工呀,农村的物事,没得个完。但忙完一天回来,烫上一壶自酿的家酒,浅啜轻抿,一壶下去,整天的疲劳,马上烟消云散。
到了十一二月,乡村里的喜事就一个接一个了。娶媳妇,嫁女,新房上梁圆垛,还有祝寿呀,订婚呀,这个村那个庄,噼噼啪啪喜庆的鞭炮声就此起彼伏没有停歇。鞭炮响罢,农家的宴席,就摆开了。这才是真正的宴席咧,亲朋戚友们都来了,再宽敞的房子,也被欢歌笑语挤满,一楼摆不下,摆二楼,二楼摆不下,摆三楼,自个家摆不下,借别人家的厅堂摆起来。在笑语喧哗中,自家酿造的上好米酒,哗哗地倒在大海碗里,伴着主人浓浓的情意,醉倒一片。宴毕,看看来宾们一张张洋溢着喜庆气氛的通红的笑脸吧,仿佛整个空气中,都有了醇香的酒味了。今天你有喜事,摆宴,明天我有喜事,摆宴,整个乡村在冬天里,不知不觉,进入醉乡。
醉着醉着,就到了过年的时候了。这是整个乡村醉意最浓的时节。在城市里打工的小伙子大姑娘都回来了,原本显得有点冷清的乡村,在春节期间,陡然热闹起来。到了腊月二十四,乡村的年节就到了。被密封了一个冬天的重阳甜米酒,被各家的女主人小心翼翼地从稻草窝里端了出来,刚一启封,那醉人的香啊,整个屋子里,就都是糯米甜酒的香味在弥漫。每到吃饭时,舀上一碗这样的甜酒放进水里,用小饭锅煮沸了,就着过年时才有的佳肴美食,腊肉呀,鲜鱼呀,花生呀,菜豆呀,还有豆腐干等各色小吃喝下去,甜在心里,醉在心里,暖和在心里,那通体的舒畅呀,叫每一个人意犹未尽而又欲说忘言。当新年的炮火震耳欲聋地响过,踏着鞭炮的脚步,拜年的客人便到了,拜父亲,拜兄弟,拜岳父,拜连襟,拜乡邻,每个拜年客的后面,都会跟着一大帮半大小子和妞儿,在一片拜年声中,照例是喝茶,吃酒,把一年中储存起来的欢乐,用茶呀,酒呀,一桌子的佳肴呀,释放出来。茶是见面礼,喝酒,却是不醉不散。于是整个春节,乡村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被酒香充溢着。更有初次到老丈人家拜年的新姑爷,面对丈人家各色亲戚递上的美酒,那是得不皱眉头就得喝下去的哦。喝了下去,新姑爷和老丈人家的感情,就被这浓浓的酒紧紧地拴在一起了。当老丈人看着趴在桌上醉得不省人事的新姑爷,喜笑颜开的时候,这一家子的情意,就浓到了深处。
乡村的酒,是乡亲们自己酿造的。喝了自家酿造的美酒,在浓得让人心醉的乡情里,乡亲们的日子,就有了更多让人羡慕的味道。
二
“来,进屋,吃酒,吃酒。”在徐缓山冈上一栋破旧红砖房的前坪里,邓老师一看到我,那张皱成麻花一样的沧桑的脸,立即笑开了花,急急拉了我的手,进屋就把酒端了上来。
邓老师是我小学时候的老师。字写得好,文章写得好,在家乡很有威望。这次得闲回家,便去看他。我记得,这片山冈,当年是县里的园艺场,除了三二间低矮的建筑错杂其间,四面八方,都是茶园、果园。后来,园艺场的工人们下岗了,这里改成了镇里的一所乡村中学,邓老师当了这所中学的校长。再后来,乡村中学被撤了,学生们、老师们作鸟兽散,留下邓校长,一个人守着这几无边际的一个大园子,看家,当光杆司令。
邓老师家的酒,是上好的农家米酒,用杨梅、当归、枸杞浸泡出来的。烫好了热乎乎地喝一杯下去,身子立即暖洋洋的。三杯下肚,邓老师已经光亮的脑门上,已有雾气在蒸腾,话匣子也随着这蒸腾的热气,打开了。他说,这酒好呀,平日里,你师母还舍不得让我喝,每餐就喝两杯谷酒,今天你来了,咱喝好酒,来,咱师徒俩尽兴喝。
他告诉我,乡村中学被撤,已有十年。十年了,他就在这,守着这片园林,守着几栋房子。他说,这儿好呢,高,看得远。他每天都要站在山冈上,凝神眺望。往左边看,前面两里地,就是老家的村庄,早上起来,能看到村庄里升起的炊烟,能听到村里传来的狗吠,温暖着呢。往前边看,能看到河,冬天时,能看到河上升腾而起的雾气。往右边看,就能看到一所片区小学。他说,他当年当老师,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就是在那所学校教了我,屈指一算,四十年啦。他说,他不愿意离开这,这儿多好,茶园、果园,菜园,还有那日渐倾圮的教学楼,每个角落,他每天都要逡巡一遍。空闲的时间,就到村子里去,和乡亲们聊天,化解乡亲们遇到的烦心事,再有就是和他们喝酒。“我就是这儿的校长,我也只当这里的校长了。”邓老师说。
邓老师说几句,就要殷勤劝酒,和我干上一杯。我静静地倾听着他的诉说,感受着他对这所已被废弃的乡村中学的感情,对乡亲们的感情。我知道,当年的那个乡村才子,现在仍然是乡亲们仰仗的主心骨。建房、娶亲的对联要他撰,在外面碰上的麻烦的事儿要他办,乡亲之间的小龃龉,也要他来化解。在故乡的威望,他已经不仅仅只是校长了。他住在这远离村庄的山冈上,可是故乡,已经溶化到了他的整个血液里。现在,他已经六十岁,办了退休手续,可我知道,从他孤家寡人,独守在这山冈上当这个光杆司令开始,他的岁月,就永远属于生他养他的家乡了。
邓老师家的酒,很醇,邓老师的心,很醇。我们师徒俩喝着喝着,不知不觉,两个人就一起醉倒在故乡这片宁静的山冈上。
回到家乡的消息,总是像风一样,吹到每一个角落。叔叔伯伯,堂兄堂弟,还有一群流着鼻涕的侄儿侄女们,从我刚一迈进父母的家门,就一个个接踵而至。嘘寒问暖之间,什么时节到谁家去做客吃饭,在争争吵吵中,就定了。定得早的,自然高兴,定得晚了,少不了嘟嘟囔囔。好像我到他们各家去吃饭,是他们莫大的荣耀。到了吃饭时节,各家的主人,早早地就将我接到他家了。菜是农家最好的菜,酒是农家最好的酒。整个席间,主人一直不停地劝着喝酒,劝着吃菜,酒大碗地筛,肉大块地夹,一边还要谦虚,说,乡下不比城里,菜不好,酒不好,将就着吃点。这家的酒还没喝完呢,该轮到的下一家的主人,已经站在桌边了,陪着我喝下两杯后,就迫不及待地将我接到了他家。又是喝酒,又是吃菜。
我没有多少酒量。可我怎能拂了他们的情意呢?少小离家,回乡的日子并不多。在离家的日子里,被这样那样的俗事缠绕,故乡的记忆,仿佛渐行渐远。可是,只要一回家乡,所有的乡情,都被亲人们唤醒。叔叔伯伯们,兄弟姐妹们,已经在弥久的岁月里饱经风霜,可在他们眼里,我,还是当年少小离家的我。叔叔伯伯们呼唤着我的乳名,兄弟姐妹们亲热地叫着哥哥弟弟,那些半大的侄儿侄女们,初见不识,而熟悉了之后,便一个个围着我,“伯伯”、“叔叔”地喊得我心花怒放。在这样的氛围中,无论他们是富贵还是困顿,每家的菜,我得吃,每家的酒,我得喝,每个亲人的情意,我得领啊。还有一群从小一起玩耍、一起发蒙读书的同学,他们知道我回老家了,开着车子,就把我劫到了他们家里,或者城里的酒楼里。把能叫到的同学,都叫了来。自然,也得喝酒。一个个直呼其名,嚷嚷着轮番敬酒,直至醉卧不起。
于是,从回家的那一天开始,我就醉倒在家乡浓浓的情意里,几乎不忍归去。
三
父母大人一辈子最大的嗜好,就是每顿饭前,喝一杯米酒。
酒是自家酿的。老两口酿酒,都是好手。高梁呀,玉米呀,红薯呀,还有那些陈年糙米,这些很多农家只能用作猪饲料很少食用的粮食,经过父亲的双手一调,就酿成香醇的美酒。母亲酿的`糯米甜酒,更是一绝。一罈子酿好的甜酒放在家里,不用揭开罈盖,满屋子都是甜酒的香味,热一碗这样的甜酒喝了,能甜到心里去。
父亲在乡下,算是有身份的人。他读过两年私塾,写得一笔漂亮的毛笔字。故乡很多人家的堂前,都有他的手迹。母亲心灵手巧,布鞋纳得好,小吃做得好,还是乡下的接生婆,经她接生的孩子,都叫她大娘。但老两口都是地道的农民,农活做得更加出色。地里的收成,比哪家都好,家里养的鸡呀,鸭呀,猪呀,比哪家都肥。八十年代,在将我和妹妹先后送进城里之后,老两口依然守在家里,专心致志地干着他们的农活,每天从天亮忙到天黑,不是忙地里,就是忙家里,不知疲倦。照两位老人的话说,哪天不干活,全身都痛。
而两位老人用来解乏的食物,就是家酿的米酒。
在劳作之余,每隔一两个月,父亲都会浸上三二十斤五谷杂粮,然后用大甑子将浸泡好的粮食蒸好,拌上酒曲发酵。完全发酵好之后,就烧起柴火蒸馏烤酒。先将发酵好的酒娘倒入一口大锅,架上大酒甑,将酒甑的底部完全密封好,再在酒甑上架一口大铁锅,倒入一大锅的凉水,用酒槽将酒甑的上部和接酒的大罈子连接起来。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在灶下将柴火烧起来。柴火缓缓地烧着,映着父亲的脸膛,待盛着凉水的大锅开始冒热气了,旁边的酒罈子里,就响起了叮叮当当流水一样的米酒流淌的声音。父亲一边续着火,一边倾耳聆听着这美酒流淌的声音,脸上漾着自得的笑容。等大锅里的水开始发烫,父亲便将火熄了,迅速地将热了的水倒掉,换了凉水后,接着再燃起柴火。如是者三。待流入罈中的酒不再如泉水一般流淌,变得断断续续的时候,一缸新的米酒,就算做好了。每天劳作归来,父亲都会极小心地将密封的酒罈揭开,将一个用竹筒做成的酒舀子探进去,将酒舀出来盛在一个小锡壶里,在煤火上热了,自己倒一杯,给母亲也倒一杯,然后对母亲说,来,吃酒。两个人就端了杯,默默地将酒慢慢地喝了。就那么一杯,不再续酒,也不需要有特别的下酒菜。喝了之后,吃饭,接着又是干着无休无止的农活。
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父母就这样喝着酒。七十年代没多少粮食,就酿红薯酒,采摘山上的糖葫芦酿酒。后来,就酿五谷杂粮酒,也酿些纯大米酒。进城后每次回家看望二老,吃饭的时候,他们总要在我面前摆上一个塑料杯,倒上半杯酒,说,你也喝点。也不劝,自顾自饮。除了米酒,还有醇得发腻的糯米甜酒,黄澄澄地热好了,给我老婆孩子倒上,让他们喝得满嘴留香。也许是每餐喝点酒的缘故罢,父母大人的身体一直很棒,直到现在,都是快八十岁的人了,从没得过什么大病。前些年每次回家,他们在喝酒之间,都会自豪地对我说,今年又打了多少粮食,养了多少头猪,喂了多少鸡鸭,又到集市上卖了多少钱的蔬菜。我对他们说,你们别这么累,我和妹妹,养得起你们。母亲大人听了,瞪着眼睛对我们说,我要你们负担做么子?我们做得动,就做,做不动了,自然要你们负担的。父亲听了,也只笑一笑,依旧兢兢业业地干着他们家里家外的活。我们临离开时,将大米呀、花生呀、熏好的腊肉呀、鸡呀、鸭呀、剁辣椒呀、猪血丸子呀、各种蔬菜呀,一袋袋地往我们的行李里装,直到我们全部收拾到行李中,再将一桶亲手酿的纯正的大米酒递给我,他们才心满意足地搓着手,目送着我们离开。
这些年,父母年纪渐渐大了。我曾想把他们接到城里来生活。可是,父母大人在我家住了没几天,就直嚷嚷说,住在城里憋死了,没有乡村自在,要回去。我拗不过他们,只好又送他们回乡,嘱咐他们,不要再干重农活了,也不要再喂起很多头猪了,就种点蔬菜,有什么事,马上告诉我。他们答应了我。
可是,他们不种庄稼了,却操起了酿酒的营生来。
每天早上,他们就将发酵好的酒娘倒进锅里,架起酒甑,烤酒,一天一缸。纯正的大米酒,出酒量控制得紧,十五斤大米的酒娘,就烤二十五斤左右的酒,保证酒的浓度。烤好了,每逢赶集,就笑呵呵地拿到集市上去出售,一斤大米换一斤。因为酒的质量有保证,慢慢地出了名,很多乡亲前来预订,一缸一缸地订。平日里还好,到了年关的时候,做不赢,有时候一天要烤十来缸。都是乡亲,不好回绝,只好累自己。结果弄得家里到处摆满了正在发酵盛酒娘的罈罈罐罐,因为烧柴火,父母的眼睛都熏得发红,整天眼泪直掉。烤剩的酒糟,摆在偏屋里,一股乱糟糟的味道满屋子乱撞。
其实屈指算来,他们酿酒的营生,只赔不赚。一缸酒,才赚十斤大米,按现在的米价,也才二十来块钱,他们付出的成本,还有更多的辛苦,比这要大得多。可他们不这么算。母亲说,一天一缸酒,赚十斤米,够了,柴火是自己上山捡回来的,不算钱,工具是现成的,不算钱。剩下的酒糟,用来喂猪,一年可出栏四头大肥猪,二千元一头,就是八千,这个就是净赚的了。还有我和你父亲每天喝的酒,也在这里面。在农村里过日子,到哪里赚这么多钱去?父亲也说,本来每缸酒还可以多出三五斤酒的,但味道就淡了。乡里乡亲的,不在乎这几个钱,在乎的是情意。他们说我一个好,我在这村子里,就有了体面。这体面,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我的年近八旬的父母大人,现在依然在生于斯、长于斯、也老于斯的故乡,做着酿酒的营生。两老口整天快乐地忙着,爽快地应承着乡亲们酿酒的嘱托。只是到了吃饭的时候,父亲大人摆上两个杯子,将酒斟满,对母亲说:“来,吃酒。”老两口子慢慢地把面前的酒抿下去,然后满意地咂咂嘴,仿佛他们在乡下的生活,就像这浓浓的米酒,绵远悠长。
篇5:醉乡的散文
醉乡的散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得醉乎?结果被朋裹挟去了建三江,一路恍惚,忘记了安静的枣红马和动荡的挠力河,华灯初上时似乎路过大兴农场,有水中的一排小树和倒影在水里的杨树,小团山子呢?当时我问没问?
不知道睡在什么地方?电话铃响的时候天还没亮,是欢庆的声音:“下楼,到点了”。一轱辘爬起来四处张望,脑袋里嗡嗡作响,眯缝着眼睛看房间,怎么住到宾馆来了呢?
磨蹭着洗了脸尽量让自己清醒,还是记不起来,下楼?这么早下楼做什么?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背包还在,相机扔在床上,估计昨晚又抱着她睡了一夜,难怪梦见五花山顶的云雾。
下楼,欢庆已经等在了迎宾大厅,果然是宾馆,不敢说话,兴许是害羞,低了头走过去。“昨天喝多了吧?”欢庆问。
“喝多了么?怎么可能,好人谁喝那玩意?”
“快走吧,老醉不喝醉就不是你了!”
奔驰商务里有些冷,几个背着各式背包的人走过来,互相打着招呼,这才一拍脑门想起来,这是要去峰岩山寨,一位天使递过来几只热乎乎的肉包子,“哎呀,欢庆兄弟,疯哥除了一部相机兜里空空如也,典型的要饭花子,哈哈,这回你破费了!”
地上刚下过了雨,太阳还在身后的云层里睡觉,估计昨晚也没少喝。一路向西疾驰,乌尔古力山顶的风车依稀可辨,在黑暗的清晨,看天天模糊,看山山模糊,不变的是星辰,小熊站在那里,大熊闪着寒光。
车过锦山,晨曦初现,东天渐渐有了红晕,山顶的风车早已转起来了,半山腰里飘渺着一条条洁白的云雾哈达,咦?下雪了?隔着窗子看不清,那山顶的白色莫不是雪花?
推来车窗玻璃,冷风呼呼,看清楚了,山脚五花,山顶雪花。
今年的雪来得早啊!凑了热闹来装扮五花山色,睁大了好奇的眼贪婪地享受,这景色是为我准备的么?这绝不是巧合。
车到佳木斯,去接我用两块破石头换了两瓶美酒的人,那次交易是我正常得非同寻常的一次,而对方一定喝大了,居然破费了一瓶法国干红,她醉的不是酒,是石头。
一路没有风尘,一车全是笑声,进入鹤岗地界的时候,天晴朗起来,雪花没有光顾这里,无花就足够了。
大丰河的河水清凉凉地流过心头,悬在云端的山让人立刻想到了高高的兴安岭,五花的颜色装扮着一幅油彩的世界,风霜涂抹了几日,红的、黄的、白的'、绿的,布局精美,参差有致,上下左右结构严谨,这便是绝世之作。
白桦林的枝条洁白在茂密的密林里,一簇簇的白色线条,在红绿交替中格外醒目,单株的枫树三三两两地点化,正午的阳光里有天籁传来。
山寨饭店,让人想起山寨手机,这山寨里的东西该不会是豪夺天工,人纹了人民币吧?
风景是自然的好,那是一种纯粹的单纯,枫叶不会嫉妒白桦,雪花不会嫉妒霜花,远离人间的山水树木,不染尘埃?
那条石河叫什么名字忘记了,只记得有一块长满苔藓的“镇坡石”,镇坡石后面有一条山溪,哗哗啦啦的水声告诉我,此处大有风景,只懊悔没有三脚架,找块石头垫了,权且安慰自己吧。
一座木桥塌了半边,下面便是流水,流水从长满青苔的卵石间穿过,在幽谷中唱清纯的歌,感动了几片火红的枫叶飘过来,依偎了流水,贴近了石头的面庞。
穿过路边的灌木丛,俯身趴在石头上,仔细聆听流水与清风的对话,用相机把它们的故事记录下来,满速度的脚步,缓缓的、柔柔的,满是温馨。
过了小木桥是两条车辙似的石板路,转过一个弯从一个木头门左拐,进入石头河。石头河蜿蜒着向山里去,水声在石头下面,看不见,只是存在。
几个人很快走散了,有着急走完这段路的,也有体力好跑得快的,我属于慢吞吞的那种,因为我知道,下次再来不知是什么时候。
风景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喜欢这些虽曾走过无数脚步,但没留下脚印的原始,前面的人给了后面的人一个干净,我给我后面的人也留下干净,虽然他们不知道我是谁,我又如何知道前面留给我干净人的姓名呢?
一颗老松紧紧抓住脚下的一块石头,树根的指头努力的绕过去寻找一点点的泥土,最终成功了,石头因树根有了灵性,老松因石头而稳固,再大的山风我自巍然不动。几棵小松树正在几块巨石上瘠薄的老叶里游戏,种子来自大树上的松塔,他们会长高长大吗?
从没见过如此高大的红松,笔直入云,需两个成年人合围才抱得过来,被松树摘下来的松塔早就没了果实,松子是它们的粮食,也是大山的未来。
下山道在石河的尽头,转过一个弯延伸下去,早有人用石条铺了,很陡,也很窄,左依山边,右是山林,两边的枝条遮住了蓝天。透过小路头顶的缝隙偶尔可以看到山脚下对面山中的一片桦林,密实的线条和五彩缤纷的颜色,实属难见,赶紧拍了一张留念,急急忙忙往山下走,希望在前头有个开阔的视野。
直到到了来时的路,对面的风景隐没在眼前的树林后面去了,谁说希望在前头?如果抓住刚才的当下,是不是拍摄成功的几率要大些?上帝保佑吧!
下了山,每一处都值得留恋,脚步懒懒地不愿离开,欢庆说前面的风景会更好,希望又出现了前头。
从金山屯开始,沿着公路一直向东,过美溪,转友好,没到汤旺河天就黑透了,距离下一站嘉荫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不能走了,在红星住下。
小鸡炖蘑菇在这里是森林的味道,两杯酒汇成一首歌,今夜没醉。
昨夜的冷告诉我们:今早会有云雾升腾,在这晚秋的季节里,朝阳、晨雾、清霜、五花山、流水该是怎样的精致,还不快走。
路过一个小山村的时候,对面山里的变现让车里的几位摄影师睁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另几位游客大呼小叫:“快停车,快停车,好漂亮的风景!”几位摄影师对视,原来,对于美的发现常人也会有啊!只要走出来,每个人都有一对发现美的眼睛。
下车寻找不遮挡视线的空隙,刚才的一闪而过依然刻印在脑海里,退后还是向前呢?当然向前,树林越来越密,我离醉美越来越远,为什么不后退呢?我们总是放弃已经发现的美好,去探索美好的未来,未来真的美好吗?
一辆奔驰商务在小兴安岭山巅的盘山公路上旋转,一只黑色的苍鹰在脚下的山坳里盘旋。
黑龙江边的寂寥和山林里的灿烂形成鲜明的对比,几位在江边弈棋的老者不屑地抬头,嘉荫这座小城让我远离。
恐龙公园的大门口停着一排车,严严实实地遮挡着嘉荫恐龙公园的标示字碑,兴许是我们来的早,没有见到一位游客,工作人员躲在温暖的屋子里,看守着室内的陈设,走进门口的超市,没有热情的招呼,对木化石、玛瑙爱不释手了一回后离去。
过太平古镇,在兴龙大峡谷盘旋,看得眼蓝的时候,和雅君窜下山去,密林那边的黑龙江水碧蓝一片,不走近不得一观容颜。
辛苦自不必说,过瘾才是感觉,有遗憾更多的是收获,大山啊,流水啊!我们有缘,期待再相见。
出了名山镇,第二个夜晚来临,小兴安岭的山在我们的身后越来越远,笑了两天的车里沉静下来,有人均匀地呼噜着,不知道心是不是又飞了回去,继续神游黑龙江畔的美丽大山、大川……
篇6:醉乡作文700字
醉乡作文700字
寒鸦掠过乱云去,咫尺茫茫是醉乡。一笑寂寥空万古,三分明月照大江。
红尘滚滚,名利滔滔,我们的心是人潮中旋转的羽毛,浮浮沉沉,飘飘荡荡,醉了吧,让我们抛开一切的喧嚣,在“高高秋月”下,在“琵琶美酒”中找到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醉乡。
世人多为名所累,有多少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有多少人“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又有多少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无衰”?纷纷世上潮,有多少人在这充溢着酸甜苦辣的潮水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心灵?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何不像李白一样,放一只胸中的鹿,在青崖间,在名山上?
在青山绿水中掬一潭清泉,揽一枝绿叶,拥一个最单纯最香甜的梦。醉了吧,在这个天堂中醉了,再无纷扰,再无愁苦。在这一片醉乡中,我们将心灵放逐,看“晴空一鹤排云上”,看“野旷天低树”,看秋水长天,看天清云淡。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是怎样的一个闲逸的张若虚啊?也许在那时,他徘徊过,迷茫过,失落过,但他终在江畔的一轮斜月下,在汀上的一滩白沙上,在空中的一阵流霜中偷得了欢愉。在“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日摇情满江树”中告诉我们,春江很美,花很美,月很美,我们又何不在这“春江花月夜”中大醉一场,赏个美景,做个好梦呢?
春日里柳枝青青,夏日里万树葱茏,秋天桂花飘香,冬天树树梨花,其实我们真的'在追逐中忘却了许多。在那个心灵的角落里,我们都渴望看千里流岚,看皎皎月轮,看白露纷飞,水光接天,看漫山遍野的青草,看纷飞飘舞的雪花,然后,就醉在这一天一地的幸福之中,醉在这一片花红柳绿的醉乡里。
生活不是灰黑色的胶卷,不是熙熙攘攘的人潮。生活是花,是树,是草;是我们把心灵放逐,在悬崖间,在名山上;是我们对一张琴,一坛酒,一溪云,觅得的一个最快乐最自然的醉乡。
篇7:《醉乡记》阅读答案
〔唐〕王绩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鸟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械器之用。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①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②之献,因姑射③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④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糟丘⑤,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⑥,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嗟呼,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⑦之国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注解】①结绳之政:上古未产生文字时,用绳打结的方法记事治政。②千钟百壶:钟、壶皆指酒器。③姑射神人:姑射是传说中的仙山名。④ 甲子:岁月的代称。这里指羲和所掌管的职事。⑤糟丘:酿酒后剩下的糟堆积成的小丘。⑥五齐:这里指各种酒类。⑦传说中的古国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邑居聚落 落:村落 B.降及尧舜 降:投降
C.盖至 其边鄙 鄙:边境 D.典司五齐 典:掌 管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以醉名乡,所举的人与事都与酒有关联,如夏桀与糟丘,黄帝设立酒人氏之职,阮籍、陶渊明的酣饮等,这些有史可查的材料巧用于文中,使文章自然而富有情趣。
B.作者把他笔下的乡村类比成传说中的古国,它有平坦开阔的自然环境,有“与鸟兽鱼鳖杂处”的居民,是一个民风质朴率真的世界。
C.阮籍、陶渊明等人纵情饮酒,死也葬在醉乡的土地上。作者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惋惜之 情,后来自己也得以游历醉乡,并写下了这篇游记。
D.作者运用了众多典故,肯定与醉乡有交往的君王而否定与醉乡隔绝的`君王,揭示了醉乡所寄托的理想社会的思想内涵。
6.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B.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C.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D.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数十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7、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天下遂不宁。(5分)
(2)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5分)
篇8:《醉乡记》阅读答案
4.答案B(降:下传)
5.答案C(“对他们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惋惜之情”错,且“醉乡”是作者虚构的境界,不可当成事实)
6.答案C
7、(1)译文:希望能到达醉乡,(由于)迷失道路而中途夭亡了,所以天下便不太平了。(“冀”“臻”的翻译各1分, “道夭”1分,其他2分)
(2)译文:后来到周幽王和周厉王,直到秦汉,中原战乱,便和醉乡隔绝了。(“逮”“迄”的翻译各1分,“绝”1分,其他2分)
篇9:秦观《醉乡春》原文解读
秦观《醉乡春》原文解读
醉乡春
秦观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
瘴雨过,海棠晴,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酿成微笑,半缺椰瓢共舀。
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解读:秦观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在政治上与苏轼同进并黜。随着政治风向的逆转,元祐旧党遭到了彻底的清洗,苏轼一派的人马被纷纷外放,越贬越远。虽然政治斗争如火如荼,但宋朝的确称得上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知识分子的天堂。宋朝重文轻武,对知识分子有一些很具优惠性的基本国策,诸如不杀士大夫、不因言论杀人,等等。所以,别看总有处心积虑的迫害,总有纷纷扰扰的禁书,但终两宋之世,因此而被杀的士大夫大约只有宋高宗时代的两人而已。
黄庭坚去广西看风景,秦观也看:横州城西有一座桥,桥南桥北海棠丛生,娇艳动人。有一位姓祝的书生,家就在这海棠桥边的海棠丛中。秦观一天醉宿其家,醒来后便在柱子上题了一首小词,就是这首《醉乡春》。词中梦觉、雨过、花发、春来,感觉竟也有一些温暖和晴朗,词眼却在最后一句“醉乡广大人间小”。容若说这一句道尽了千古失意之人的醉态,人间本是天大地大,却没有立足之地,醉乡本是太虚幻境,却只有幻境之中才可容身,这种反差与逼仄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得起呢? 人是谪人,地是异乡,政敌还在虎视眈眈,朋友早已心生罅隙,何况岁数也大了,身体也差了,就算心还能坚持,眼睛怕也看不到转机了。初遭贬谪的.时候还念念佛、抄抄经排解郁闷,现在连念佛都不敢念了,除了醉乡,还有哪里可去呢?
性格并不能决定命运,却能够影响到生活质量。苏轼这时候处境更惨,被贬到海南岛上,秦观好歹还没有渡海。但在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不必青灯古卷,也不必醇醪佳酿,天大地大,我心更大,总有一分豁达。
但秦观不是苏轼,“醉乡广大人间小”,理想找不到出路,现实又无处容身,“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已经算是好的,真混到甘作丫鬟而没人肯要的地步,这时候除了醉乡,还有哪里可以歇脚呢?
醉乡广大之后,最受益的是那座桥,一经名人题咏便身价百倍,因“瘴雨过,海棠晴”一句而得名海棠桥,直到现在仍是当地名胜。秦观还在那位祝先生的帮助下,在海棠桥边开馆教学,人们常说秦观为了向文化落后的广西地区传播知识作了多大多大的贡献,这在客观上倒也勉强成立。但从秦观当时的处境来看,已经穷到快揭不开锅,所以开馆教学,恐怕更多的只是为生计考虑。到了明代正德年间,地方官在海棠桥边修建书院,于是,在圣天子的光辉指引下,横州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秦观精神、深刻发扬秦观遗志,便把这座书院命名为淮海书院。现在淮海书院又被翻修,但不再是书院了,而是博物馆,二层小楼,飞檐斗拱,也是当地名胜之一。秦观当时如果能在这栋楼里教书,一家人维持温饱应该总不成问题吧?
秦观的诗三首
减字木兰花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篇10:醉乡宝屑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大家在生活中听说过醉乡宝屑吗,它对一些常见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知道醉乡宝屑应该怎么吃,建议大家在食用时了解一下。
缩砂各120克 红豆48克 甘草(炙)72克 生姜500克(以上并哎咀)盐30克 丁香3克(锉)白豆蔻仁30克(碎)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宽中化痰,止呕解酲。治呕吐恶心,酒醉。
【用法用量】每服少许,细细嚼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三十一
看完上面这篇文章,现在大家知道醉乡宝屑了吧。醉乡宝屑的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
【醉乡,醉乡陆游,醉乡的意思,醉乡赏析】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