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

《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

2025-01-30 07:54:1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bcd53010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

篇1:《长相思》阅读答案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8.词中哪两句话巧妙地点出了主旨?请简要分析。(5分)

9. 有人说这首小词寄离情别意于山容水态之中,颇有民歌风味。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6分)

【阅读答案】

8. “两岸青山相送迎”是说吴山、越山,年年岁岁面对江上行舟迎亲送往,于人间之聚散离合已是司空见惯。“谁知离别情”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怒,借自然无情反衬人生有情,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拖出了送别的主题。(5分)

9. 同意。词的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用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绘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上片写景,景中衬情;下片抒情,以情托景。并采用了《诗经》以来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显出女主人公的柔情似水,一往情深。(6分)

【赏析】

词以一女子的声口,抒写她因婚姻不幸,与情人诀别的悲怀。开头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吴山青,越山青”,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一片江南特有的青山胜景。吴越自古山明水秀,风光宜人,却也阅尽了人间的悲欢。“谁知别离情?”歇拍处用拟人手法,向亘古如斯的青山发出嗔怨,借自然的无情反衬人生有恨,使感情色彩由轻盈转向深沉,巧妙地托出了送别的主旨。

“君泪盈,妾泪盈”,过片承前,由写景转入抒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罗带同心结未成”,含蓄道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江头潮已平”,船儿就要起航了。“结未成”“潮已平”,益转益悲,一江恨水,延绵无尽。

这首词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反复咏叹,情深韵美,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词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在节奏上产生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咏的艺术效果。词还句句押韵,连声切响,前后相应,显出女主人公柔情似水,略无间阻,一往情深。林逋沿袭《长相思》调写男女情爱,以声助情,用清新流美的语言,唱出了吴越青山绿水间的地方风情,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篇2:李煜长相思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l)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3分)

答:

(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3分)

答:

长相思 李煜阅读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6、(6分)

(1)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1分)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久,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2分)

(2)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1分)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2分)

或: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1分)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烈,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2分)

这篇长相思 李煜阅读答案是由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李煜长相思阅读答案]

篇3:《长相思》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相思》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相思

陈东甫

花深深,柳阴阴。度柳穿花觅信音。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钿誓钗盟何处寻?当初谁料今。

1.这首词上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请简要赏析。(6分)

2.词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思想情感有什么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前两句以乐景衬哀情,以春天的美丽反衬女子的孤寂之感;(2分)“度柳穿花”句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女子苦等音信的焦急心情;(2分)最后一句使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呼告,抒发了女子心中的悲愤之情。(2分)

2.女子一开始痴情期盼,想方设法寻觅归人;(1分)之后意识到自己被弃的命运,对负心人非常怨恨:(2分)最后陷入悔悟与反思之中,情感转向冷静清醒。(2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怨词。

“花深深。柳阴阴。”起笔用联绵辞深深、阴阴,将春花杨柳之繁盛写出。初读时,可能会以为这真是描绘大自然之春光。其实不然。“度柳穿花觅信音。”原来,花柳皆为喻象,喻指两情欢娱的世界。此句,写女主人公寻觅其情人的经历。觅字下得贴当,与花深深柳阴阴相呼应,则浮花浪柳之妖冶繁盛可知。女子终于明白:“君心负妾心。”情人已背信弃义。由此可以想见女子肝肠之寸断。

“怨鸣琴。恨孤衾。”这两句写尽女子被弃后的凄凉幽怨之味。无穷永昼,唯有寄孤愤于鸣琴。漫漫长夜,终是辗转反侧于孤衾。琴、衾,是当日情好欢乐之见证,竟成为一场悲剧之象征,触物伤心,如此日月,人何以堪?词句极短,而酸楚无限。“钿誓钗盟何处寻。”寻字,与上片之觅字,道尽女子的失落感与不甘心,皆见性情语。追怀当日山盟海誓,信誓旦旦,只因为相信“但教心似金钿坚”,此时全已幻灭。寻寻觅觅惝怳迷离,遂托出女子全部痴情。“当初谁料今。”上句是旧情之回澜,结句则是返转回来,从痴迷而悔悟。弃妇心澜汹涌,千回百折,终难平息,是在意内言外。

词人对弃妇抱同情之感,设身处地为其作词,难能可贵。此词纯为女子声口,明白如话,如诉如泣,故能感染人。篇幅短小,言辞简练,却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爱情悲剧女子痴情,故富于含蕴。

篇4:《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②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③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写于作者从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的.行军途中,②榆关:山海关。那畔:那边,此处指关外。③聒:喧扰,嘈杂。

【问题】

7.全词写出了▲之苦及▲之情。(2分)

8.有人认为“夜深千帐灯”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近,你认为相近呢?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7.行军(羁旅),思乡(2分,每空1分,大意对即可)

8.答案示例一:相近。“夜深千帐灯”一句写出众多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所独有的壮观场景,显出恢宏壮阔的气势。而“大漠”、“长河”的雄浑、壮阔正是与“孤烟”、“落日”的苍凉、孤寂融为一体。因此,它们意境接近。

答案示例二:不相近。“夜深千帐灯”,重在通过壮阔的景象,写思乡之苦,情感深沉含蓄,比起“大漠、大河”一句的雄浑的景象、恢弘的气势,意境差别较大。

(3分,两类答案均可。能从意境上作分析比较,言之有理即酌情给分)

篇5:《长相思》 阅读题及答案

《长相思》 阅读题及答案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现在的`山海关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4分)

(1)上阙夜深千帐灯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1)夜晚宿营于旷野(1分);为引出下片的乡心蓄势(1分)。(2)对比(1分)或者借景抒情;思乡(1分)

篇6:诗词长相思·一重山阅读答案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问题】

8.这首词从时空两个角度表达了强烈的相思之情。“一重山,两重山”强调▲,“菊花开,菊花残”强调▲,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词句中流露的相思之苦。(2分)

9.赏析“一帘风月闲”中“闲”字的'表达效果。(2分)

【参考答案】

8.(2分)距离之远(相隔之远)

时间之久(每处1分)

9.(2分)用拟人的方法写风月的悠闲(1分),从而反衬出作者强烈的相思之情(1分)。或:一帘风月美丽动人,但因为相思的人不在身边,只能辜负、闲置这美好的景色(1分),不胜遗憾(1分)。

篇7:《长相思·秋风清》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相思·秋风清》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相思

【清】李攀龙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砌蛩 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注】

①槛:栏杆。

②砌蛩:台阶旁的蟋蟀。蛩,蟋蟀。

③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

(1)有人评价这首词开篇三句“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请作简要赏析。(4分)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秋风清”既是白描也是曲笔,期中蕴藉着一片相思之情。“秋月明”蕴涵着相思离愁;秋风声是扰人梦寐的凄凉秋声,引发人的思归。开篇三句,通过具体可感的物象将乡思之情曲折传出,含蓄蕴藉。

(2)①视听结合,蛩鸣写忧愁塞雁写离愁;②象征,一一行行南飞的秋雁象征旅客思乡的心态;③反衬,南飞的秋雁与不得归乡的旅客作鲜明的对比,更显出其悲哀。(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酌情给分)

赏析

《长相思·秋风清》,明代李攀龙所著,是一首抒写思乡的小令。上片起首三句,月明风清,秋色宜人,栏杆外梧桐叶被秋风吹动,发出阵阵轻响。下片,户外近景,传入耳中的是台阶旁蟋蟀的悲鸣,夜间寂静,树上栖息的鸟儿见月光而惊飞。仰首望天,映入眼帘的是大雁成行,横于天际。全词把极寻常的思乡之情,写得含蓄蕴藉,曲折动人,移情于景,借各种具体可感的意象把无形的思乡曲曲传出,文心细密,动人心弦。

这是一首抒写思乡的小令。上片起首三句,月明风清,秋色宜人,栏杆外梧桐叶被秋风吹动,发出阵阵轻响。思乡的词人睹景伤情,不禁悲从中来,更增添了思乡的愁绪,于是辗转反侧,归梦难成。

下片,写户外近处的景物。传入耳中的是台阶旁蟋蟀的悲鸣,夜间寂静,树上栖息的鸟儿见月光而惊飞。两句见出环境的凄凉、冷寂,正应词人孤独的'思乡心理。仰首望天,映入眼帘的是大雁成行,横于天际。北雁南归,更触动了他的乡情,使他这羁旅他乡的游子倍增伤感。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拓宽了词作的意象空间,加上烘托、反衬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游子思乡的主题逐渐深入,水到渠成,引出尾句,以“偏伤旅客情”重笔直陈作结。

全词把极寻常的思乡之情,写得含蓄蕴藉,曲折动人,移情于景,借各种具体可感的意象把无形的思乡曲曲传出,文心细密,动人心弦。

篇8:长相思的古诗文阅读附答案

长相思的古诗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一重山,两重山”和“菊花开,菊花残”这两句话分别是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表现主题的?请简要回答。(3分)

答:

(2)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3分)

答:

由整理,仅供参考:

(1)这首词的主题是相思。(1分)“一重山,两重山”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距离的遥远,“菊花开,菊花残”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表达作者与他所思之人分别的长久,从而表达出相思之情的深重。(2分)

(2)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1分)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2分)

或: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1分)“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烈,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2分)

【《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长相思白居易

2.长相思李白

3.古诗长相思

4.《长相思》教案

5.李白 长相思

6.李白长相思

7.《长相思》摘抄

8.《长生猪》阅读答案

9.长相思李白赏析

10.长相思的教案设计

下载word文档
《《长相思①》的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