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道德与构建和谐社会
“凡股必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行政道德与构建和谐社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行政道德与构建和谐社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行政道德与构建和谐社会
行政道德与构建和谐社会
行政道德作为一种政治道德、制度道德、权力道德,较之于一般道德,必然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更大的.影响和更重要的作用.行政公职人员的行政道德较之一般社会成员的个体道德所具有的权威性、责任性和社会影响性,决定了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更重要、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和作用.因此,重视和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之必然.
作 者:冯兰英 FENG Lan-ying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山西,临汾,041004 刊 名: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3(1) 分类号:B822.9 关键词:行政道德 公职人员 和谐社会篇2:和谐社会公民道德与行政道德建设研究
和谐社会公民道德与行政道德建设研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在新的社会伦理观念尚未建构形成,传统文化又失去社会整合能力的`经济加快建设进程中,中国社会明显出现了道德滑坡、失信违法、腐败循环、极端的个人主义等精神腐质与社会流弊.加强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规则治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秩序的客观诉求.
作 者:邓琦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MAGNIFICENT WRITI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B822.1 关键词: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公民道德建设 现代法律制度体系篇3: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诚信友爱”是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诚信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与人之间应当是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新型关系。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人们之间以诚相待,才能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使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言而无信,尔虞我诈;一些地方存在道德冷漠症,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因此,以诚信为重点,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二,诚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基本道德规范。用诚信道德引导和规范经济行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交换关系,要求双方以信用作为守约条件。日益扩展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为制约的信用关系链条,维系着市场关系和市场秩序。所以,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诚信经济,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同时,市场经济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属性,如果对经济活动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规范,一些人就可能以失信行为来谋不义之财。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失信问题较为严重,加大了企业交易成本,也影响了企业在经贸往来中的信誉。失信行为还从经济生活蔓延到政治、文化及人际关系领域,并滋生了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所以,诚信和失信的道德冲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道德建设的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解决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市场秩序的状况。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
第三,诚信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政府的诚信,关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影响着政府的公信力,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任务。政府的诚信建设,一是体现在制度的公正性层面;二是表现在政府行为的诚信层面。制度公正是政府公信度的基础。制度不公就会导致社会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引发社会利益分配失衡或利益冲突,并为各种不法行为、失信行为提供孳生的土壤。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五个统筹”的关系,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解决分配公正、司法公正、教育公正等群众特别关切的问题,是诚信政府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符合社会公正的制度,要通过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去维护和实施,其实施的状况以及由此形成的政风,决定着政府的公信度和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地方不能做到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缺乏责任意识,致使政策扭曲;有的地方腐败现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尖锐地指出:有些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奢侈浪费的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比较严重。因此,诚信政府建设,关系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关系到社会诚信道德水平的提升。
第四,诚信道德建设,是保证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精神支撑。诚信道德建设,不仅是道德建设的重点,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其他各方面的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胡锦涛指出,和谐社会几个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这一深刻阐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和谐社会构建方面的具体运用,它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个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民主法治是政治方面的明确要求,公平正义首先是经济方面的价值目标,安定有序是社会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任务,充满活力是社会建设多方面努力的综合成果,和谐相处是对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具体要求。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诚信道德的规范、支持和维护。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在公民中普遍地培育起诚信的道德素养,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就不可能协调,人与人之间就不能做到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社会生活就不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如何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呢?
第一,要以诚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培育公民诚信道德人格。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诚信道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只有人人讲诚信,给他人以信任,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和谐人际关系才能形成。职业道德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以诚为本的经营宗旨和爱岗敬业、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有利于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信任关系,政府与公民的信任关系,而且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无形资本,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根本。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以诚信道德为重点,调整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相互信任、互敬互爱、长幼有序、融洽和谐的关系,从而建立一个稳定社会的微观基础。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建设,最终是要塑造具有诚信道德的公民人格。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公民有了诚信这种高尚的道德人格,社会也就有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有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要加强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密切配合。首先,要加强法制建设,为诚信道德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诚信社会必须是一个法治社会。加强公民的诚信道德建设,需要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使诚信真正成为公民的道德自律。如果缺乏对失信者惩罚的法治体系,或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诚实守信者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失信违法的行为可以不受法律的惩处,诚实守信的道德风气是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的。其次,要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诚信道德奠定坚实的经济关系基础。诚信道德通过教化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软约束,它需要市场体系、市场关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制度性”和“规范性”来规范经济活动,从根本上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再次,要把诚信道德建设与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建设诚信社会,要加强社会管理薄弱环节的建设,逐步完善诚信教育与社会管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长效运行机制,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有效地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规范人们的行为。总之,诚信既是道德建设,也是法制建设;既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程,也是完善经济制度和社会管理的任务。加强诚信建设,需要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综合努力。
篇4:群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群众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是稳定社会,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生活环境的前提和基础。群众文化作为与广大人民群众最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发挥群众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是每一位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群众文化 和谐社会 构建 人文环境 社会责任
群众文化工作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人民群众须臾也不能离开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积极发挥群众文化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让人民群众在自娱自乐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熏陶,自我提高,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题中应有之意。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作为文化建设的群众文化由于它固有的和谐特征和和谐功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无法替代和必然的功能作用。
一、群众文化的和谐情结
所谓群众文化的和谐功能,指的是群众文化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群众文化的文化情结,充分地反映在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当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群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从原始社会我们的原创先民们在生产劳动中诞生以来,就寄托着先民们美好的社会理想,体现着和谐的社会精神。千百年来,我们的先人们定制的传统节日诸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还有许多民族性的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等等,就是充分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它就是表达人民大众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饱含着祖先们祈望家和、人和、万事和,家兴、业兴、万事兴的期待和向往,蕴含着群众文化鲜明的和谐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还创造性地举办了具有地域特色浓郁、时代特色鲜明的各种节日,以黑龙江省为例,哈尔滨市的`“冰雪节”、齐齐哈尔市的“观鹤节”、佳木斯市的“三江旅游节”、伊春市的“森林旅游节”等等,数不胜数,为已经繁花似锦的群众文化活动再添光彩。
无论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节日,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创造的新鲜节日,都凝结着群众文化的和谐情结,都起着繁荣社会,稳定民心,发展经济,创造生活,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二、群众文化与知识普及
我们曾说,群众文化就像空气、阳光和水一样,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群众文化在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扩大知识领域,增长智慧才干,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文化品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其一,群众文化的社会教育作用。
群众文化是人们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社会教育作用具有方便、灵活、广泛、业余、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特点,使人们在广泛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中能够达到获得终身教育的作用。
其二,群众文化传授、交流、提高的作用。
群众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群众文化,是因为群众文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知识、文化、美育、经验的有效载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人民群众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参与中,增长知识,增长才智,积累经验,得到发展。
其三,群众文化的娱乐、求新、求美的作用。
在自娱自乐、求新、求美,也就是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放松身心,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愉悦,求得知识和能力。
三、群众文化与精神生活的调剂效能
群众文化的精神生活,是群众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在调控参与者的思维、意识和一般心理方面都产生积极的效能。
首先,是娱乐效能。
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贯穿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它是为劳动力再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人们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诸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象棋、围棋、扭秧歌、健美操等等活动中得到精神的调剂和积极的休息。
其次,是宣泄效能。
通过群众文化活动,为人们宣泄情感提供了表现方式、途径和平台,充分体现人的自我价值,适应了人类宣泄情感的需要。
第三,是审美效能。
群众文化的活动内容、形式、方法、特点,决定了群众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效能。群众文化激发了参与者了解美、认识美、追求美、热爱美、创造美、享受美的生活情趣和人生理想,达到精神愉悦,心理满足,心境平和,人际和睦,社会和谐。
篇5:大众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大众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新的道德观与之相适应.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中,我们应该承认适当利已的合理性,不但要推崇精英道德,而且也要弘扬利己不损人,利己又利人的大众道德,这样才能让道德教育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大众道德的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基本道德和特殊道德的关系,使人生过程不断地进入一个道德化的过程,进入更高的道德层次,从而德化人生,构建和谐社会.
作 者:张颖夫 廖其发 Zhang Yingfu Liao Qifa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刊 名:兰州学刊 英文刊名: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 “”(9)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大众道德 精英道德 道德层次篇6:构建和谐社会与高中地理教学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中地理教学
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中国政府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2004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次会议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的主要经济工作重点之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三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005年2月22日胡锦涛又作了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地理教学致力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新世纪新的时期的地理教学显得更加重要。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中,在学习了解《8.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和《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后。进行《8.3可持续发展》与《8.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两节的教学。教学内容涉及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人地矛盾,从而认识到人地协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不断谋求人地的协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激增、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从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科学地认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实践中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这样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发展相协调的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要想中国今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建设、社会安定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环境、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的发展道路上健康发展。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要达到“和谐社会”至少要有四个条件:一是社会的管理控制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政府主要的方针、政策、制度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拥护,政府各个部门和各级组织的运行是有效率的,对社会的整体有着较强的整合能力。二是社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凝聚力。所倡导的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制定的各种规范也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遵循,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三是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能得到满足。四是社会成员具有流动的途径。社会中不存在群体性排斥的制度,普通的社会成员也具有流动的权利和自由。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了全国人民的利益,高中地理教学作为直接研究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学科,为贯彻“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和构想的实践,具有学科上的理论优势和普及宣传“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使命。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好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思想,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立足本学科教学,在教学中渗透人地协调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充分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方面内涵,教学中讲清可持续发展的三方面原则。2.对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的研究和正确认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搜集我国历史上天人和一,人与自然统一发展的思想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源远流长。3科学分析我国面临的庞大的人口压力,深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4尝试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模式研究、实践调查、资料搜集和教育宣传。5贯彻宣传党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6把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渗透到地理科教学的各方面。
在地理教学中涉及到《中国地理》内容,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开发大西北战略、神舟5号飞船发射的意义、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意义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要性以及我国人口、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国策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世界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指导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西方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注意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的关系,造成经济过热后出现的严重的危机,如:东南亚的金融危机、非洲深刻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在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的同时,注意重点进行中国国情方面的教学研究,研究怎样因地制宜的指导生产实践。如:我国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改善环境的问题;开发旅游资源和文化景观的过程怎样搞好国土整治工作问题;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衰落的原因和振兴措施的可行性;农村经济建设、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沙漠化问题的解决与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重要性;经济建设、交通发展、海洋国土开发与保护、发展国际协作与国防安全问题等等。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未来社会价值体系的核心概念。它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促使人类重新审视自我,重新评估历史,重新定义幸福。仅仅发展生产与扩充财富并不等于就是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并不等于就与人类的进步方向相一致。人类现代文明的最高表现是人性的进化,即人与自然的相融。所以,任何区域开发,都要考虑资源环境;任何经济建设,都要尊重自然法则;任何市场行为,都要补偿生态环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人类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区位选择,人类聚落发展和城市的合理布局,交通运输建设与环境保护等各方面问题。以人为本,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正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迎来了新的教学重任和新的挑战与新的机遇。搞好中学地理教学,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水平,重视中学地理教学,对推动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行政道德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关文章:
1.构建和谐社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