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消逝的古城优美散文

消逝的古城优美散文

2025-01-18 10:16: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ythhx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消逝的古城优美散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消逝的古城优美散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消逝的古城优美散文

篇1:消逝的古城优美散文

消逝的古城优美散文

在我的书桌上,摆放了一块残缺不全的瓦片,这是我前不久从黄许镇龙安村田间一处垮塌的泥土中拾得的。瓦块有巴掌大小,呈灰白色,厚厚的弧形瓦背面上有一截整齐的竖条纹。它在台灯下静穆着,有些深邃和神秘,我不知道它在烈火中诞生于何时,是用于遮风避雨的盖瓦,还是古人生活器皿的残片,但我从它承载的厚重历史中,仿佛触摸到遥远的过去,眼前浮现出汉晋时候绵竹古城的映像。

公元263年冬天的一个傍晚,落日残阳的余晖渐渐隐没于天际,凛冽的寒风吹得城楼上的旌旗“哗哗”作响,淡淡的暮霭笼罩着不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丘和静静流淌的绵远河,显得有些荒凉和萧瑟。河畔高高耸立的城池孤单寂寞,约3平方公里的城内房屋错落拥挤,有的屋顶已开始升起袅袅炊烟,街面上行人很少,匆匆走过的大都是全副武装的蜀军士兵。城门外开阔的空地上枯枝凋零,被马蹄和士兵踩踏过的野草杂乱凄惶,遗留下战马尸首、毁损兵器和已经慢慢凝固的殷红血迹,随处都可以嗅到死亡的'气息。站在城墙上的行都护卫将军诸葛瞻手握宝剑,眉头紧锁,神情忧郁地目视前方。拒降之后,虽然在与邓艾大军的血战中初战告捷,但面对曹军咄咄逼人之势,孤立无援的他,也许只能象先父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儿子诸葛尚战死沙场,以血肉之躯护佑蜀中黎民百姓,拯救日渐衰败残破的国家。

初的深冬,我来到这块被称为汉晋绵竹古城的土地。田野上麦苗儿青青,油菜已陆续绽放出嫩黄的花朵,一处处农家小院掩映在竹林之中,不远处黛青色的鹿头山隔绵远河遥遥相望,温暖的阳光铺洒在大地上,和谐而宁静。这川西坝子上极其普通常见的乡村景象,让我很难与千多年前的规模宏大的城池联系在一起,也不会想到这里曾发生的许多悲壮惨烈的故事。

行走在弯曲狭窄的田埂上,我仔细探寻,希望能从偶尔散落的砖块瓦砾中,发现意外的惊喜,找到已掩埋在泥土中的古城印迹。

自汉高祖建绵竹治所开始一直到隋炀帝大业四年,绵竹城在黄许镇地面从兴盛到衰亡迁徙共有8。唐朝以前的古蜀道从罗江境内过绵远河至此,然后向南经雒城广汉直抵成都,是古都西安翻山越岭数千公里后到达一马平川、肥沃富庶成都平原的重要关隘和交通要道。唐代大诗人杜甫过鹿头山途经此地曾感叹道:“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

翻开绵竹古城历史长河画卷的一角,我情不自禁地感慨世间沧海桑田。汉中平五年,益州刺史刘焉消灭了号称黄巾军的赵祗和马相,建益州治地。建安十九年,刘备率军攻雒城时坐镇指挥达8个月之久,莽张飞沙场点兵那是何等的英雄气慨,胸怀韬略的凤雏庞统被流矢射杀后陨落于此。炎兴元年,诸葛瞻父子等五员蜀将率七万将士拒战曹军,英勇捐躯,让后人扼腕叹息,肃然起敬。晋惠帝永康二年,巴西宕渠人李特、李流聚六万流民揭竿而起・・・・・・

往事灰飞烟灭,绵竹古城是毁于战乱兵火,还是天灾人祸,现在都无从考证,只有初探时挖掘出的墙砖碎瓦、锈蚀的箭簇、战马尸骨和居民生活用的大量土陶石器、五铢钱币,见证了岁月轮回,时光变迁。

生活在古城土地上的黄许儿女并没有忘记这段被湮没的历史,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残损的记忆,急切地奔走相告,期望能唤醒尘封的岁月。也许随着专家和世人的关注,汉晋绵竹古城必将重新焕发出青春。

篇2:消逝优美散文

消逝优美散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们的生命如指间的沙粒一般匆匆消逝,那些日子果真像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无声无息?

思绪在飘飞浮沉,绵延流向亘古的远方。那竹影疏动,湘帘垂地的潇湘馆;墨香盈室,书香沁耳的闺房。一脉心香拈花烛的诗情,留得残荷听雨声的画意。惜物怜人,纤感如丝的葬花词,纤手描绘素低素浅的淡愁-----黛玉,终究是“一朝春尽红颜老”渐渐行走在消逝中。可那幽幽的'清高,蔑视世俗的傲骨让后人记住她的纤纤一笑。消逝的是躯体,不散的是灵魂。

一缕思绪漂浮在时空,拉回游离般的梦境。生命本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朝霞与落日,只是一转身。然而,它却留下满城的余辉和人们心中荡漾的暖意。正如枯树代表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延续,因为精神的萌芽叫做希望。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消走在消逝中,一直不离不弃的是我们骨子里的那种精神。为今天的生活而舍身的英雄们。那盘旋在天空的雄鹰,正是他们化身,永远那么矫健,那么勇敢。今天当我们重踏上这片热土,那熊熊烽火狼烟,绵远雪山草地,历历在目。勇士们背影消逝了,万里长征消逝了,坚定的信念却永远留在后人脑海中。消逝的是时光,不散的是精神。

当生命逝去的钟声即将响起,是否有人会记住那些无家可归、濒临死亡的人们。或许有一天,他们带着人间的感激步入天堂之门。然而当花开花落之际,我们却难以忘怀这段曾经消逝的“感恩之旅”。消逝的是路途,不散的是感恩。

蓓蕾消逝了,鲜花却争奇斗艳;种子消逝了,大树却果实累累;积雪消逝了,江河却奔腾不息。消逝不是死亡,它是另一种新生;消逝不是毁灭,它是另一种存在;消逝不是朽腐,它是另一种传承。

行走在消逝中,蓦然回首,有一种湿?气息氤氲而来,我知道,那是一种精神的召唤。

篇3:古城之夜优美散文

古城之夜优美散文

古城的夜晚,在灯火的映照之下,弥漫着一种白天所没有的、说不清楚却能感觉得到的朦胧的美,就像披了一层薄薄轻纱的少妇,婷婷玉立在灯光水影之中,别有一番韵味,远远地看上去更觉瑰丽神秘,更觉风姿绰约,更觉炫耀迷人。

在五彩斑澜的灯光之下,有很多人坐在酒吧里或酒吧外边排列整齐的不知哪朝哪代的木凳子上,喝着小酒或饮料,嚼着土特产或风味小吃,听着摇滚音乐或时尚歌曲,看着民族的或现代的舞蹈,故作深沉地想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心事。有更多的人成群地走在古老的街道上,或成群地坐在街边的石板上、椅子上,表情悠闲而从容,想来他们的心情也一定平静和愉悦,因为他们的脸上流露出来的神情像在自家的后花园里那样的坦荡。所有的人,不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在尽情地享受着古城夜色带给他们的美丽心情,并有滋有味地、乐此不疲地流连忘返于其中,不知归期。

我很少在夜色之下去古城,也许是惧怕古城之夜太美,我受不了那样的诱惑,也许是我还没有足够的心里准备去承受太多的浪漫。虽然我的骨子里也有浪漫的`种子,而且在某个时候,在某个地点,也会在心灵深处萌动,可理智常常让我把这种情怀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不让它接触氧气而长出芽、开出花来。

走在夜晚的古城里,我尽量把我的思绪溯回到古代,独自穿越漫漫时空,暗暗猜想当年那些走南闯北的马锅头们在这个夜晚的小镇上会做些什么?这样的时刻,他们一定喝够了酒,吃饱了饭,饮完了茶,喂足了马,然后兴奋地开始了他们一天辛苦之后的休闲时光。前方要走的就是去西藏的路,路途遥远而漫长,一路上生活的必需品要在这个小镇上置办妥当,远方的村庄里有相好多年的阿妹,她一定还在路口盼着赶马的阿哥给她带去一些她心爱的小礼物,这里正是购买的好地方。在古城里还有老朋友要看望,有些想法要交流,有些事情得交待,去拜访免不了又要喝一场酒。此时也是去会老情人的好时光。哪怕看她一眼,说上一句话,也能给心里一些安慰,不然,明天怎么能上路远行,怎么能翻越高高的大山,怎么能走那长长的茶马古道。

小镇悠远了的热闹仿佛还在眼前,古城浓烈的时尚气息扑面而来,更叫人沉醉其中,更叫人感叹古城历史的厚重和现代的美好。

在这样的夏天,在这样的夜晚,欣赏着古城美妙的夜景,我常常想,我们究竟想从古城里得到什么?我们又能从古城得到些什么呢?除了一些记忆,也许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带不走。我们与古城邂逅,我们从古城走过,谁能说出我们又能给古城留下些什么呢?

篇4:林海的消逝优美散文

林海的消逝优美散文

萤火之光,花茶之香

再回首,恍然如梦

看如今,风沙城墙

林海哀叹,猿鸟乱鸣

是人们自己的过错

听,风在吼,听,水在啸

当人们的心被这世道的无常抹成黑色

当人们失去仅剩的'一丁点怜悯

森林已黯然无光

那片林海,曾收藏着与人类的友谊

可现在……

贪婪将人们变得如凌厉的冬天

令宇宙都为之颤栗

他们剥削着森林的一草一木

侵占着自然栖息的土地

可那片林海,能说些什么呢?

当风雨侵袭着大地

那片林海在嘶声力竭的哭泣

可又有谁去擦干它的泪呢

没有!从没有人这样做过!

时间渐渐准备抹去这段回忆

因为,那片林海留下的

只有那炊烟缕缕

可是这时的人们

着急了,他们到处呼喊:“那个朋友,你去哪儿了?”

林海,灰飞烟灭了

人们,心灰意冷了

世界,从此孤寂了

故事,这样结束了

篇5:消逝的美优美散文

消逝的美优美散文

湖水是静止的美,飞鸟是灵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哄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小村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岁月在指缝间溜走,年华在不知不觉间老去。曾经的几度东风、几度飞花,曾经的樱桃又红、芭蕉再绿,许多人会暗暗感喟生命的无常。时间的年轮辗过,留下历史深深的辙痕;时光从辙痕中消逝,一点一滴,带着我们曾经的`笑容与泪水离我们远去。其实,行走在消逝中,失去了,错过了,也得到了,弥补了。

穿越历史的长河,去品读一种叫做消逝的美。曾记否,在烟花三月的时代,他放白鹿于青崖之间,梦未满,也不会圆满,于是他便离开长安畅游祖国大好河山,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色,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的时光已经消逝,但如今,“举杯邀明月”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曾记否,他的光芒曾经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暗的人,他注定要一并承受官场与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宁静的时光已消逝,贬谪的日子在延续,可他,一枝竹杖,一双芒鞋,从容行走于雨中竹林中,“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子瞻行走于消逝中,却诠释了一种旷达的美。消逝中,相信他们也曾有过怅惘,而最终却提炼出了生命之美。

一口井的深沉也许就在于井沿边那斑斑点点的绳索,一座塔的风度也许就在于它那经历风雨洗礼后不适时的倾斜,一个人的魅力也许就在于他行走于消逝中,沉积下来的内涵和对人的坦诚相待。消逝是一种必然。于是我不该对飞逝的年华耿耿于怀,厌恶那所谓的成长与成熟,而该尊重这一自然规律。看着窗外儿童的嬉闹与童真的笑声,多少次,我的心早已随着他们插上了隐形的翅膀去寻找我童年的笑容而失落,如今,十五载的风风雨雨,我将挺直脊梁。是的,童年、少年已悄然从我身边溜走,但行走在消逝中,磨炼了我的意志,坚定了我的信念。

天边风起,天边云散。我愿用我的笑容映染半天云霞,用我的心灵荡涤无数云烟,不管海枯石烂,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知道,行走在消逝中亦是一种美,有所失,有所得,有所感悟,有所成长。

篇6:滴血的古城优美散文

滴血的古城优美散文

记得三年前,我第一次到扬美时,就被她那美丽的河岸,古朴的建筑所深深吸引着,一直想着再去欣赏的。时至今日,我才有机会再次踏足这片曾令我向往的土地。下车后,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仰望碧落,万里纯云,实在太美了。便随众人汇入道旁的蕉林了。道回路转,顿现一楼,此乃魁星楼,明清时期落成。踏上布满青苔的石阶,突然感到一种历史的沉重,仿佛自己也背负着兴盛五千年中华文学的使命。在烟雾缭绕中,我步入前阁,文昌帝正襟危坐,居高临下,俯看那络绎不绝的朝拜者。可在那充满祝福的神香中,我分明感到一种格格不入的气息,踱上二楼,沉旧的木梯顿时发出“咯咯”的声响。这声音是它痛苦的宣泄吗?还是它发出的无比悲伤的呐喊呢?好比戎马半生的将军,在暮年还要为生计而苦苦奔波。二楼顶层供奉着魁星,他是中国古代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我乃一介书生,自然对魁星充满敬意。导游鼓吹,当人们上楼时,会因共振将魁星手中的笔尖抖动,像在暗中定夺中举之人的姓名。望着面目全非的阁楼,抚摸着新近修葺的联匾,我心中有一种难言的悲痛。本来前人修筑魁星楼,是希望子孙后代能出现王佐之才,辅弼圣帝,治国安民,为官一任,福泽一方,故寄予儿女成栋梁之厚望,可后人却不以为然,只把它当作一种牟利的手段。也许中外来此的游客,只是怀着纯洁的心,来祈求万世福瑞,可有些人却早已在心里算好了金钱财路,准备用此地谋来的钱填塞着心中无底的私欲黑洞。也许前人根本没有想到魁星的笔会因上楼产生的共振而抖动,可心怀他念的人却以此为招牌,吸引游客,讲述着一个又一个荒诞而能令游客欢欣的神奇。

畴昔的魁星阁是祈求功名的,如今却变成谋取私利的楼了。以前是前途,现今是钱途。抚着阁外石碑上镌刻的历代进士的名字,不禁惋惜:这些人十年苦读终成正果,本以为可以入主魁星阁名垂青史,可是那些耿介的文人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后人会将这座楼破坏得如此颓唐,而他们的名字也只是一种广告罢了。

离去时一串火车的汽笛声回荡天际,使本来稍微平静的心,又一次激起波澜。素来寂寥的古镇一旦被人开发,就难以维持原有的朴实生活了。。外界的影响,使一个昔日繁荣的渔村又“沸腾”起来。可能这一次怕要永远的“蒸发”殆尽了。回头望一眼骄阳下的魁星阁,它早已不是当年的它了……

垂柳夹道,身在其中,心情骀荡,望着新开的芙蕖,如绰约女子,亭立于平静的水面,曼妙的舞姿,柔美的身形,姣好的面容,任凭我如何堆砌辞藻,也无从落笔描画这幅乡间柔柳河中莲的美景。也许这才是古镇应有的恬静和宁谧。河边几只玄色的水鸭更增添了情趣,实是一种返璞归真,可不远处一群汉子的叫卖声却与这难得的寂静I格。我走上前去,拣选了几个水果,付过钱,汉子将零钱递上。我瞥了一眼他的手,不禁哑然,那是只肥厚的手,丝毫没有历经沧桑的印记,是从小娇生惯养,还是生活好了,手也随之滋润了呢?不!那决不是一个古镇淳朴男人的手,从手里看不出那特有的勤劳,更看不出与生俱来的朴实,虽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早已晃过。可对于一个劳动人来说,双手是不会闲着了。它是有灵性的,或许不会浮现风雨磨蚀的痕迹,但从手里,人们总能感到古镇人的品质――诚实,勤劳,朴素,真挚,可这双手分明显出一种诡谲。难道真是外界的利诱,腐化了原本纯净的心灵吗?还是对金钱的追逐遮蔽了固有的淳朴?外界不仅人为破坏了古镇的建筑,更深深腐蚀了人们的美好心灵。我不由自主地也望向他的双眼,可……他的双眼是浑浊的,我根本看不清。他缺少古镇人特有澄澈平和的眼神,在他眼里有另一种幻象,那是金钱利禄,不愿多想,转身离去了。

当快隐入小径时,我还是回眸来路,看到那翠柳,想起汉子那手,那眼。我的泪也不能自已。从那清澄的泪水里眺去,那里,一个古老城镇的伤口在滴血。沿着古镇的青石板彳亍,心情自然比那些谈笑徜徉的游人要沉重,看着身边岭土垒粘而成的古墙不禁感慨它的坚实,竟屹立近百年。兴许古墙不会倒在罡风暴雨之下,可它却必定丧于后人之手。几十年,几年,甚至几个月后,它就可能被那些自诩开发利用的人推倒。那时一幢新式的饭店盖起来了,可那一段繁华的历史倒下了,离去了……再也不回来了……突然导游对着扩音器大喊。催促大家向黄氏庄园前行。在我们眼里这再普通不过的声音,可它却打碎了古镇的安逸,如利剑一般深深的扎在小镇人们的心中。他们会怨恨我们的,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只是枉然罢了。

踏入庄园的那一刻,我沉静了。那是一座建于二百多年前的古老豪宅。世事变迁,沧桑历尽,如今还能保存完好,算得上劫后余生,实在是古镇值得骄傲的。脱漆的基柱,显出庄园的久远,高大的屋宇,显出当年的辉煌,可是又有哪一处古宅可以完全不受人的影响呢?当年黄氏家族,见证了扬美的鼎盛,也成就了自己的富足,建筑了这座庄园。如今,人们发现了古镇扬美,游客滚滚而来。也许是古宅沾染上了人气,原本含蓄的飞檐斗拱变得飞扬跋扈,骄横放恣。原来方正的木窗石柱也变得像人一样个个圆滑无比,深谙世故。我不懂为什么,为什么要让人去破坏这美好的景致呢?为了谋取眼前的利益竟忍心粉碎这百年来的平和。人是自私的,欲望也是无尽的,古镇还没有吐纳千年的本事,自然无法填满人们贪婪的胃口,可人却无休的索取。像庄园后墙上那成株的爬山藤,借着墙垣,一直向上攀,攀得越高,墙就越难以支持。终有一日,墙坍弛了,可能庄园也会毁于一旦,古镇也受人为的破坏失去往日的柔美。更可悲的是,中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怕是要如此一般,一点点被腐朽,直至完全消失在莽原中。当人们想再次追寻那些古物时,也就只能一次次地翻看那发黄的相片了……

临别时,望着那条深幽的甬道,是它带着我游历了古镇的美景,也是它让我感到深深的伤痛。我恨,恨那些为了钱而失去良知,大肆破坏古镇的人。我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们倾泄,可他们太卑微,太渺小,太无知,太暗昧。本想再多一番感慨。可是,心已然冷了。

向车窗外尽情凝望,那垂柳,那庄园,那魁星阁,都渐渐隐入冥冥的暮霭中,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顿时憬悟――不止是古老城镇的伤口在滴血啊!

我的心也在滴血,

一滴两滴,流失,直至殆尽,

化为一曲挽歌,扬洒在天,

久久回荡……

篇7:消逝的家乡之春优美散文

消逝的家乡之春优美散文

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家乡的春天只把颜色呈现给人们了。也就几天的工夫,桃花、杏花开始绽苞吐蕾了,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山花也先后开放,沿河的岸柳泛绿如烟,草色遥看近却无,一派勃勃生机的春景春意。

然而,仍然还在坚持着的残雪融冰仿佛耀武扬威地向人们宣示着:别高兴太早了,冬还没有离开!

果然,刚刚暖和了几日的天气,随之又陡降下来,猝不及防的人们不得不又把刚刚脱下来洗干净折叠好放进衣柜里的羊毛衣裤再翻检出来,重新穿上。

伴着倒春寒一同到来的是灰黄的天空,一连几日,大地被罩得昏暗。随即,夹裹着尘土沙粒的狂风变来造访,风刮得窗户呼呼作响,在屋子里也能听见电线那“嘶嘶”的呻吟。在北京,这股带着沙尘的风更是大得把街道两旁的广告牌都给掀下来,大树也连根拔起,听说还有被掉下来的广告牌砸伤的。与之遥相呼应的,便是家乡围场的一场大雪。皑皑的晶莹剔透的白雪落在了正在盛开的桃花上,盖住了吐着芽子的杨柳枝,白里透着粉红,白里又透着嫩绿,给家乡的春天又带来了独特一景。古人笔下的“东风好做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钱起《春郊》)”,“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夜月》)”的那种盎然春意,在这里似乎是消失了。人们只能从颜色来感受春天,粉,红,紫,绿,黄,灰,白……

正当人们感慨着“都快晚春了,天还是这么冷”的时候,老天似乎听到了人们的抱怨,突然把热送给了人们,而且,热得过了头,又让人热得猝不及防,仿佛一下子从冬天走进了夏天。人们不得不赶紧脱下了裹在身上的厚厚的衣服,换上了短袖薄衫和单裤,纷纷惊讶道:“春天哪去了?”

“是呀,这不好像没有春天了吗?”

不由想起小时候的春天。那时候家乡的春天还是正常的,人们的穿着也是依次减少,由棉袄棉裤到绒衣绒裤,再到线衣线裤,最后单衣单裤,然后半截袖短裤衩,可谓是秩序井然绝无错乱。那时的我们,也如歌词中唱到的“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尤其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我们一码的白衣蓝裤子,系着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少先队队旗,吹着队号敲着军鼓,一队队地从学校里走出,走向公园。路上,又有其他学校里的队伍走过来,像春雪消融的河流一样一路欢腾喜悦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汇集到昔日的皇家园林今天的人民公园里,整个天空都回荡着我们的`歌声,号声,鼓声。那时的我们,真的是天真,活泼,无邪,善良,真的像花儿一样幸福的开放着,装点着这美丽的世界,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春天已过,又见六一,邻居家的孩子却看不见丝毫笑容。原来六一儿童节他们学校安排了放假一天,可是各类的补习班却没有放假,反而还要延长一点时间。他的妈妈给他报了三个班,这三个班就要了他六一节的一整天!

“咋办?将来高考就靠这些拿分。如果这几门分数拉下来,高考就甭打算过关!也知道孩子累,可是没办法呀,只能这样。我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他妈妈振振有词地解释道。

她的解释让我瞠目结舌,无奈地看着这个眉毛皱在一起,撅着小嘴不吭一声的孩子。

“快,跟大大再见!”妈妈拎着大大的书包,一边锁门一边催促着。

孩子同我打了一声招呼,随即便同他的妈妈转身下了楼。

望着她们匆匆的背影,我不禁又想起了我的小时候。

无论怎样,春天还是来了,花开了,草绿了,树也长出了嫩叶,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无论如何不舍,春天还是又走了。来时带来山野新绿,走时也不过为这颜色又浓浓地抹上一笔。春去春归,“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一天夜里,细雨随着风悄悄光临,这让次日醒来的我们不由在心底生出一丝惊喜:空气湿漉漉的,还带着淡淡的芳香。这时才仿佛感觉到新的一年真的来了!

雨来了,下一个老朋友就是雷声,期盼着。

别了,春天,欢迎你再来!一本正经的来!

篇8:水一样的古城优美散文

水一样的古城优美散文

一座很纤细的古城,每天,在朝阳给她第一个吻时,便略带着羞赧地睁开了她的双眸。晨雾笼罩,这城便好似那穿城而过的流水一般,开始了她一天潺缓而泠泠地流淌……

真是一座水一样的古城,漫步于野翠侧生的青石板路上,空碧湿衣,用手抚摸着路旁青瓦房的漉漉石壁,有种难以摹状的美湿湿地泛上了我的心底,凸凹不规的石纹仿佛在向我以它特有的温润方式阐述着百年前它所经历的故事。看到石边的点点嫩黄,便俯下身子希望采撷一枚野菊,可贴近了才发现这朵野菊是那么地娇嫩水灵,仿佛用手轻轻一触便会打碎这碗满盈水的青花瓷碗,于是便略存遗憾的收回了手……

或是泛舟于河上,竹制的筏子、戴着草帽的艄公时不时哼起的几曲绵长如水的小调、脱了鞋子把脚没进水中的我,一切一切恍若都被水浸润着。在澈清的水中的脚被水里的野草不时的抚触着,我由心底泛上了阵阵舒心的凉意,再看看水边的两排吊脚楼:傍水而建、依水而生,静的楼与动的水那般完美和谐地交融着,真不知是水溶进了楼,还是楼亲吻了水,正如一瓣花翩然落于镜湖之上,非但没有点破原有的美,还恰到好处地为湖添上了阵阵怡人的涟漪……

小镇故事里,少不了的便是这镇上的人了,他们的所有都被“水”荡涤着:听着他们用小城里特有的'清润嗓音叫卖着自家做的姜糖,看着他们娴熟地将枯卷的茶叶用烫热的开水泡散开,嗅着他们挂着微笑烧菜时生灶火的柴木香,心里绽开无限的向往,我深深地艳羡着他们,艳羡他们水做的骨肉,艳羡着他们如水一样的家乡……

就好若是在调色盘上少沾一抹翠绿,多加一丝钴蓝,还微点一些天蓝的色调;又好似再用饱润清水的毛笔沾取这般颜料,在宣纸上轻轻一触便一渲而开的意境;也仿佛微浸几分墨意,在纸上写出的几个圆转平滑的汉隶,于笔触转折中敛入几分诱人的神秘……但这张名为“古城”的题字画的精妙处终究在于那簇笔尖间斥满的清水,因为,只有水,才能流淌出这城的灵魂…...

凤凰古城,这么的水灵,这样的如水古城,唯有用水来诠释,来句读……

我亦相信,这城,会一直如水般流淌下去,潺潺而又泠泠,直到永远……

【消逝的古城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1.古城札记散文

2.古城弦歌散文

3.熊猫古城散文

4.古城一日游散文

5.回忆时光消逝散文

6.消逝的祖父散文

7.平遥古城游记散文

8.史铁生散文《消逝的钟声》

9.老古城没有历史散文

10.消逝作文

下载word文档
《消逝的古城优美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