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什么叫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2025-01-13 09:14: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重桀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什么叫下元节是什么意思,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什么叫下元节是什么意思,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什么叫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篇1:什么叫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祈愿神灵:

这一天,民间一般有修斋设醮和享祭祖先两大项活动,目的都是祈愿神灵。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同时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下元节的起源是什么?

阴历10月15号是民间传统的「下元节」,也叫「元日」,旧时人们尊为「水官生日」。盖因常州属于江南水乡,农村多种稻米,副业以捕鱼捕虾,开舟航行等,都与“水”有渊源,因此农夫们比这天更重视“水官生日”,更多地祈求“斋三官”(祭祀天官、地官、水官),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斋堂三官之俗起源较早。《梦梁录》上说:“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官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可见道教在唐宋时期已极为重视。

其中,道教神祇中的“三官庙”地位很高,尤其在黎民百姓中影响较大,其起源是当地原始民间信仰中的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另外根据《典略》,东汉时期早期的道教吸收了原始的传统民间信仰,奉天、地、水“三官”为主宰人间灾祸的神。到了宋代,又把“三官”和“三官”联系起来(正月十五“上官”为天官,七月十五“中官”为地官,十月十五“下官”为水官),称“三官”为“三官”。此后,随着道教的逐渐衰落,民间对“三元”的认识逐渐模糊,三官生辰也逐渐淡出。

篇2:关于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下元节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相传水官大帝禹会在这天下凡为民解厄。在下元节这天,人们准备会祭祀水官大帝,因此,下元节也叫“消灾日”。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这也就是下元节是什么意思,就是水官解厄D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除了是道教节日之外,下元节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清明节是以家族为单位来祭祖,中元节是以家庭为单位来祭祖,而下元节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祭祖,华夏民族要在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场面宏大,庄严,神圣,看上一眼,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下元节的时代意义

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这种生命的体验,并不能只用“愚昧无知”“宗教盲从”来概括甚至打压。

下元节在当今时代,若能被塑造为中国人的“解厄日”、“祈福日”,那么它就有望得到复兴

下元节民族服饰习俗

下元节是一个严肃庄重的民族节日,庄重和内敛是节日的基调。此时所穿的节日汉服,应该适应这种节日氛围。大红大绿、过于喜庆、过于活泼的汉服都是不合适的。综合考虑,我们建议,下元节,男子可以穿色调庄重、低沉的深衣常服,在拜祭时可以着玄端等更庄重严肃的衣服。女子可以穿色调较深的深衣、襦裙等。

1、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2、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顺意: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3、参观道教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可举家前往。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下元节是什么时候

2.20下元节是几月几日

3.下元节吃什么好

4.年的下元节是哪天

5.下元节是怎么来的

6.关于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7.下元节的习俗与禁忌

8.下元节的习俗有哪些?

9.下元节各地都吃什么

10.下元节是什么节及风俗

11.下元节的习俗

12.什么叫下元节

13.下元节祭祖的习俗由来

14.下元节的来历

15.下元节是什么节日

篇3: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D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丶“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范式不过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而已。

篇4:下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下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下元节是鬼节吗·在道教传说中,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并称为三元节,“三元”也即生化万物的三种元素“天”、“地”、“水”,这三个节日分别是天官、地官、水官的诞辰。

但是,从下元节的节日起源我们可以看出,下元节是源自道家三官之一的水官诞辰,节日习俗主要是道教修斋设醮,向神灵祈愿,祈求丰收辟邪的节日。而祭祀的习俗是随着日月的流逝而逐渐演变的,下元节也无相关鬼怪传说,因此下元节不属于传统的鬼节。

下元节在南方人可能较为熟悉,因为十月十五这天为水官生日,南方人多傍水而生,平常的习作也多以水稻、捕鱼为主,水官在江南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下元节也是汉人祭祀祖先的日子,此时正值秋收,除了以祭品为水官庆生,人们还会祭拜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下元节的时候,是道教祭祀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节日。在严格意义上,上元节并不算鬼节,或者说不属于传统的鬼节。

下元节的禁忌

下元节是道教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会在每年的农历十五号举行。那么下元节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下元节有哪些的禁忌,这些你都知道吗?

1、家中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沐浴后,着合适的服饰,在洒扫干净的家中摆好几案,上面放上鱼肉、水果为祭品,略备祭酒。在下元之夜,焚香、祭酒,纪念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如家中有院落,在月出之后于院中进行更好。祭拜时,可根据被纪念者的身份采用适当的礼节。

2、家中祭下元水官,祈祷消解困厄,生活更加舒心顺意:在同一副几案上进行就可以了。纪念完祖先之后,再次焚香、祭酒,向下元水官诉说生活的苦厄与烦恼,求祈生命之路更加安详顺意。这个过程中,在垫子上正坐即可,不必行拜礼等礼节。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可以在正厅下、几案旁等处悬挂提灯(一般的灯笼即可,灯笼色调应庄重平和)

3、参观道教文化场所,参与有关的节日活动: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如果本地有道观等道教文化场所,可着前述服饰前往。在道观中观看和参与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了解道教文化知识。可举家前往。

4、参加各地大禹纪念场所的祭祀活动:禹的纪念场所在中国各地分布广泛,陵、庙、碑等很多,可根据各地实际,参加这些场所举行的祭祀禹的各种文化活动。

5、家中做下元节的节日食品食用或赠送亲友: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可以做些糍粑,穿汉服赠送亲友,说些舒缓困厄、吉祥如意的祝福话语。

6、探望病人等困厄中的人,为其祝福:可以同时携带下元节日食品。

7、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可以多人参与。皆穿汉服,于月出时乘彩船在河湖之上巡游。并可以在船上摆放祭品,置备乐器,悬挂灯笼,进行前述的纪念祖先、祭下元水官、祈祷祝福等活动,并可以分食下元节日食品。特别适合邀请病者(可以出行的)、遭遇变故的困厄者等亲友,集体为其祈祷、解厄,舒缓病痛、放松身心,祈祷幸福。

下元节古诗词有哪些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下元日扈跸朝拜景灵宫》

宋·宋庠

令月开真馆,宸游薄太霄。

躬行原庙礼,更作蕊宫朝。

宝扇森排羽,仙轮恍御飚。

霞觞浮桂液,琼馔荐芝苗。

日霁楼先晓,天深树不凋。

繁禧将浩劫,世世会杨寥。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宋·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宋·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篇5:下元节是什么节日_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下元节有哪些习俗?

1、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到家庙、祠堂去祭拜祖先,有着祈福消灾的美好寓意。

2、祈愿神灵:在下元节的时候还有祈愿神灵的风俗,下元节与道教有关,道家三官,下元节对应的是水官,下元节祭祀水神,有消灾解厄、祈求丰收的美好寓意。

下元节吃哪些食物好?

1、米果:米果也是客家的传统食物之一,也是下元节的传统美食,因为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辰,所以就做米果来祭祀五谷主。

2、芋子包:芋子包是客家地区的传统小吃,是以马铃薯和芋子为主要食材制成的,在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客家地区常常做芋子包吃。

下元节诗词: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唐)元稹

题注:并序,此后江陵时作

序:玄元氏之下元日,会予家居至,枉乐天代书诗一百韵。鸿洞卓荦,令人兴起心情。且置别书,美予前和七章,章次用本韵,韵同意殊,谓为工巧。前古韵耳,不足难之;今复次排百韵,以答怀思之贶云。

昔岁俱充赋,同年遇有司。

八人称迥拔,两郡滥相知。

逸骥初翻步,鞲鹰暂脱羁。

远途忧地窄,高视觉天卑。

并入红兰署,偏亲白玉规。

近朱怜冉冉,伐木愿偲偲。

鱼鲁非难识,铅黄自懒持。

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

秀发幽岩电,清澄隘岸陂。

九霄排直上,万里整前期。

勇赠栖鸾句,惭当古井诗。

多闻全受益,择善颇相师。

脱俗殊常调,潜工大有为。

还醇凭酎酒,运智托围棋。

情会招车胤,闲行觅戴逵。

僧餐月灯阁,醵宴劫灰池。

胜概争先到, 篇章竞出奇。

输赢论破的,点窜肯容丝。

山岫当街翠,墙花拂面枝。

莺声爱娇小,燕翼玩逶迤。

辔为逢车缓,鞭缘趁伴施。

密携长上乐,偷宿静坊姬。

僻性慵朝起,新晴助晚嬉。

相欢常满目,别处鲜开眉。

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

绿袍因醉典,乌帽逆风遗。

暗插轻筹箸,仍提小屈卮。

本弦才一举,下口已三迟。

逃席冲门出,归倡借马骑。

狂歌繁节乱,醉舞半衫垂。

散漫纷长薄,邀遮守隘岐。

几遭朝士笑,兼任巷童随。

苟务形骸达,浑将性命推。

何曾爱官序,不省计家资。

忽悟成虚掷,翻然叹未宜。

使回耽乐事,坚赴策贤时。

寝食都忘倦,园庐遂绝窥。

劳神甘戚戚,攻短过孜孜。

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超遥望云雨,摆落占泉坻。

略削荒凉苑,搜求激直词。

那能作牛后,更拟助洪基。

唱第听鸡集,趋朝忘马疲。

内人舆御案,朝景丽神旗。

首被呼名姓,多惭冠等衰。

千官容眷盼,五色照离披。

鹓侣从兹洽,鸥情转自縻。

分张殊品命,中外却驱驰。

出入称金籍,东西侍碧墀。

斗班云汹涌,开扇雉参差。

切愧寻常质,亲瞻咫尺姿。

日轮光照耀,龙服瑞葳蕤。

誓欲通愚謇,生憎效喔咿。

佞存真妾妇,谏死是男儿。

便殿承偏召,权臣惧挠私。

庙堂虽稷契,城社有狐狸。

似锦言应巧,如弦数易欺。

敢嗟身暂黜,所恨政无毗。

谬辱良由此,升腾亦在斯。

再令陪宪禁,依旧履阽危。

使蜀常绵远,分台更崄巇。

匿奸劳发掘,破党恶持疑。

斧刃迎皆碎,盘牙老未萎。

乍能还帝笏,讵忍折吾支。

虎尾元来险,圭文却类疵。

浮荣齐壤芥,闲气咏江蓠。

阙下殷勤拜,樽前啸傲辞。

飘沈委蓬梗,忠信敌蛮夷。

戏诮青云驿,讥题皓发祠。

贪过谷隐寺,留读岘山碑。

草没章台阯,堤横楚泽湄。

野莲侵稻陇,亚柳压城陴。

遇物伤凋换,登楼思漫瀰。

金攒嫩橙子,瑿泛远鸬鹚。

仰竹藤缠屋,苫茆荻补篱。

面梨通蒂朽,火米带芒炊。

苇笋针筒束,鳊鱼箭羽鬐。

芋羹真底可,鲈鲙漫劳思。

北渚销魂望,南风著骨吹。

度梅衣色渍,食稗马蹄羸。

院榷和泥碱,官酤小曲醨。

讹音烦缴绕,轻俗丑威仪。

树罕贞心柏,畦丰卫足葵。

坳洼饶尰矮,游惰压庸缁。

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龟。

连阴蛙张王,瘴疟雪治医。

我正穷于是,君宁念及兹。

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坐捧迷前席,行吟忘结綦。

匡床铺错绣,几案踊灵芝。

形影同初合,参商喻此离。

扇因秋弃置,镜异月盈亏。

壮志诚难夺,良辰岂复追。

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

溟渤深那测,穹苍意在谁。

驭方轻騕袅,车肯重辛夷。

卧辙希濡沫,低颜受颔颐。

世情焉足怪,自省固堪悲。

酬郑户曹骊山感怀 (唐)韦应物

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

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灵。

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

泉水今尚煖,旧林亦青青。

我念绮襦岁,扈从当太平。

小臣职前驱,驰道出灞亭。

翻翻日月旗,殷殷鼙鼓声。

万马自腾骧,八骏按辔行。

日出烟峤绿,氛氲丽层甍。

登临起遐想,沐浴欢圣情。

朝燕咏无事,时丰贺国祯。

日和弦管音,下使万室听。

海内凑朝贡,贤愚共欢荣。

合沓车马喧,西闻长安城。

事往世如寄,感深迹所经。

申章报兰藻,一望双涕零。

篇6:下元节的意思是什么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正月十五日中国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中国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祈愿神灵:

这一天,民间一般有修斋设醮和享祭祖先两大项活动,目的都是祈愿神灵。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同时还会进行“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篇7:下元节是什么意思介绍

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下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下元节的含义

按道家的说法,天官于正月十五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称天官赐福;地官于七月十五来人间释放幽冥业满之灵,称地官赦罪;水官于十月十五来人间为人消灾减厄、解救危难,称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来人间解厄的日子。

唐朝时,朝廷就规定下元日禁屠,死罪的囚犯也须延缓执行的日期。宋朝的《梦粱录》记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民国时期的《中华风俗志》中也有“十月望(十五日)为下元节,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之说。

民间对三官的信仰由来已久,尤其是明代以后,各地都修建了许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官庙、三元庵之类的庙宇。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去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信仰三官的人还要禁荤食素,称为“三官素”。下元节时,道观内必定会修斋设醮,举行消灾祈福的宗教仪式;民间也会备好丰盛菜肴,祭祀祖先亡灵,并祈求水官排忧解难;许多地方还会举行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活动。

在苏州一带,对三官的信仰曾经十分兴盛。人们不仅去三官行宫祭拜,还将写着“三官大帝”字样的灯笼请回家中,为全家解厄消灾。

吴江各镇以及乡间,旧时都建有三官庙宇,仅盛泽一地就有五座,可见当时吴江的三官信仰是何等的兴盛。每到十月十五,各处三官堂都有修斋设醮的活动,信徒们纷纷聚集于庙宇内斋祭祷告,祈求水官为民消灾解厄。此外,民间的工匠在下元节这一天还有祭祀炉神太上老君的习俗。

下元节时,正是农村收获的季节,届时家家户户都会用新谷磨糯米粉,做成小团子,斋祭水官。

下元节的习俗大多与祭祀有关,迷信色彩较多,随着时代的演变,各地的祭祀活动逐渐淡化,到了民国以后,下元节的许多祭祀习俗已经渐渐被人遗忘。

下元节的文化内涵

上元节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就是七月十五民间所谓的“鬼节”,而下元节被人们遗忘的比较久了,相关的民间风俗基本已经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道教中所说的“官”,其含义并非“官员”的“官”,而有“宇宙构成元素”这样的意思。道教认为:三元之气生成人伦,并滋养万物。有分析认为,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故而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

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范式不过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而已。

下元节有一个很宝贵的东西,基于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的消除、化解。

下元节的民俗故事

道教的下元节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三官的生日分别为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严格来说下元节是道教节日,但它早已远超宗教节日范畴,成为中国人的“解厄日”“祈福日”。

文成公主的生日

在西藏地区,下元节被视为文成公主的生日。吐蕃有两个节日与文成公主有关:藏历4月15日(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日子);10月15日(文成公主的`生日)有记载“十月十五日,为唐文成公主诞辰,士女盛装参贺,家家饮酒。”

豆馅包子

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食俗,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也就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现今吃豆沙包已经是家家常见饮食,只是不和下元节相关联。

禹王庙会

江苏淮安人,在下元节这一天,要登禹王台祭禹王(水官大帝),赶禹王宫庙会,届时庙中人山人海,有各种各样小零食卖。现今禹王庙会没有往日盛况。

迎神赛会

山东(邹县)、陕西(凤翔)、湖南(宁远)的一些地方除了祭祀祖先,还会举行迎神赛会,报答土功,祭祀山神。只是现在几乎不得见。

下元时俗

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在民间下元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麻腐包子等赠送亲友,同时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食品。

下元节的“归宿”

传承民俗文化,并不需要大张旗鼓地过节。下元节来自道教,其实对当今的国人来说,这一天倒是近距离感受道教文化的契机。

下元节是一个很宝贵的节日,是表达美好的愿望,摒除厄运的祈福日。若能被塑造为中国人的“祈福日”,并在其中加入纪念先人、关怀他人的人文意识。那么它是不是望得到复兴。

汉族称中元节,也叫鬼节。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

篇8: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是什么意思介绍

下元节是什么节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丶“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而信仰道教的那些古代人民,或者说,虽不信仰却对其文化内涵有一定程度认同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

有些人认为下元节就是“十月朔”,其实它们是不同的节日。权威工具书《辞海》《辞源》“下元”条释:“节日名。旧俗以阴历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十月朔是十月初一日,下元节是十月十五日,两者不在一天。对下元节的特别重视,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宋史》卷一一三:“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五年十月下元节,依中元例,张灯三夜。”

“下元节”出于道教,是水官解厄的日子。下元水官全称“五气三品解厄水官”,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每年十月十五日,水官考籍,按照众生善恶功过,随福受报,随孽转形。道观此日设斋建醮,禳解厄难,超度亡人。“十月朔”是十月初一日,这个风行各地“送寒衣”的祭祀先人日起源颇早。十月初一本是秋收冬藏的一个时间节点,节日的产生当与先民的农事与信仰有关。文献较早可见南朝宗懔《荆楚风土记》。

由于“下元节”与“十月朔”相距甚近,都在十月,而且节俗都以祭祀为主,与鬼有关,民间难以区分清楚,所以到后来出现一些地方文献将二者混淆为一的情况,如1930年版《崇明县志》卷四:十月朔,为下元,县官祭厉如清明。1993年版《镇江市志》:“(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为下元节,俗称十月朝”。

下元节习俗

祭祀祖先

下元节和中元节、上元节并称“三元”,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虽然很多人不太了解下元节,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保留着下元节祭祀祖先的民俗活动。祭祀祖先的形式可能因各地风俗有别,一般的流程是:在下元节月亮出来的时候,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然后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开始祭祀祖先亡灵,祈求祖先保佑。

祈愿神灵

下元节传说是水官大帝的生日,在乡村人家有相关的祭祀活动。下元节这一天天黑之前,在福建省莆田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田头祭水神。一般需要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忠诚。其目的是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庄稼地润泽,农作物能够安全过冬。

修斋设醮

每逢下元节,道教观中都会举行相关的修斋仪式。因为下元节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子,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下元节这一天,去附近的道教观中参加修斋仪式。

饮食风俗

饮食风俗也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民间就有下元节必须吃荤菜的礼俗。民俗云:“早吃糍粑晚吃鱼”,在下元节这一天,早上一般吃糍粑、麻糍、芋子包等等。到了下元节祭祀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丰盛的菜肴,像羊肉、鱼肉、猪肉等等,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

篇9:下元节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节日介绍

什么是下元节

下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下元节说法

按道家的说法,天官于正月十五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称天官赐福;地官于七月十五来人间释放幽冥业满之灵,称地官赦罪;水官于十月十五来人间为人消灾减厄、解救危难,称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来人间解厄的日子。

唐朝时,朝廷就规定下元日禁屠,死罪的囚犯也须延缓执行的日期。宋朝的《梦粱录》记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民国时期的《中华风俗志》中也有“十月望(十五日)为下元节,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之说。

民间对三官的信仰由来已久,尤其是明代以后,各地都修建了许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官庙、三元庵之类的庙宇。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去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信仰三官的人还要禁荤食素,称为“三官素”。下元节时,道观内必定会修斋设醮,举行消灾祈福的宗教仪式;民间也会备好丰盛菜肴,祭祀祖先亡灵,并祈求水官排忧解难;许多地方还会举行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活动。

在苏州一带,对三官的信仰曾经十分兴盛。人们不仅去三官行宫祭拜,还将写着“三官大帝”字样的灯笼请回家中,为全家解厄消灾。

吴江各镇以及乡间,旧时都建有三官庙宇,仅盛泽一地就有五座,可见当时吴江的三官信仰是何等的兴盛。每到十月十五,各处三官堂都有修斋设醮的活动,信徒们纷纷聚集于庙宇内斋祭祷告,祈求水官为民消灾解厄。此外,民间的工匠在下元节这一天还有祭祀炉神太上老君的习俗。

下元节时,正是农村收获的季节,届时家家户户都会用新谷磨糯米粉,做成小团子,斋祭水官。

下元节的习俗大多与祭祀有关,迷信色彩较多,随着时代的演变,各地的祭祀活动逐渐淡化,到了民国以后,下元节的许多祭祀习俗已经渐渐被人遗忘。

篇10:2022下元节是什么节日_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下元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农历的十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

这一节日严格来说是一个道教节日,来源于道教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说法。他们都是祭祖的节日,而下元节是最后一个,后来逐渐被人遗忘,

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这是下元节的习俗,也是对未来美好的一种渴望。

三元节中的中元节,是大型的祭祖节日,而上元节在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之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之一个重要节日。往往人们刚刚过完年,喜庆的氛围还没有消散,元宵节又把这种热闹感觉,推上了新的浪潮。

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形式不过是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而已。更重要的还是人们能够幸福平安的生活着,才是这节日更大的意义。

【什么叫下元节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1.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2.下元节是哪一天

3.下元节如何养生

4.下元节的诗句

5.下元节有什么传统习俗

6.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是鬼节吗

7.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分别是什么时候

8.清明节为什么叫踏青节

9.节地评价是什么意思

10.不陵节而施是什么意思

下载word文档
《什么叫下元节是什么意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