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回家见闻

回家见闻

2025-01-13 08:07:3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re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回家见闻,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回家见闻,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回家见闻

篇1: 回家见闻

回家见闻

回家在火车站望见了拿着大包小包,各形各色的人,不同高矮胖瘦、男女老少从身边飞快走过,他们的心里,务必都怀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吧。离开家,才会体会到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渴望。

回到家,用钥匙打开门,还是和走之前一样的景色,但却让我觉得有点小激动!“我能够做菜了!”我心中窃喜。之后,在父母上班的时候,我就承包了几乎全部的家务,买菜时碰到有留意思的老板被坑了,被老爸说是“缺少生活实践潜力”,洗衣机通了电但没打开开关,发现“远古时期”的食材(被老妈忘了),扫地拖地、拆纱窗洗纱窗,去楼顶晒被子。让我感受到了小时候父母照顾我的辛劳和一种难以言喻欣慰之情。

我的见闻,是父母,在变老。公公婆婆甚至提到了,“死”,这个让我说不出难受苦楚心里五味杂陈悲伤的词。“aging”这个词,从未离我这么近。在放寒假后我没有出去旅游,想多陪陪他们。

在去中山图书馆的途中,我发现,从我读小学开始开挖的一片“工地”,变个成了庞大的“南越王墓博物馆”。进去后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在昏暗的灯光下,由玻璃保护着的'、足有8个篮球场大的古代园林遗迹!四通八达的水渠,底沙净水的各个朝代的古井甚至还有供龟鳖呼吸休息的斜板。在地面上,有复原古迹、经过精简的宫殿,还有各个展厅,设置了石碑拓印,模拟3D动画,水循环图示,以及出土的各种陶罐钱币,在主馆的楼顶,还有复原的小片园林,潺潺水声,静静躺在地底、被回填保护的遗迹,透过政府的不懈支持,以及各学科力量的融合合作,保护并重现了古人伟大的智慧结晶。

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吃饭,看着习主席在新闻联播里到军营问候官兵。习主席问锅里煮的是什么,炊事员答道“是土豆烧牛肉”。这时,坐在我身旁的外公突然接道:

“土豆烧牛肉,当然是土豆烧牛肉!在战乱时想都没想过,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过年,总要是土豆烧牛肉!!”

外公说完,露出了大大的笑容。我低头捧着瓷碗,这么温暖的笑容,让我也不禁也咧起了嘴角。

身边有很多人,我们没注意到的,火车站中不变的身影,是执勤的兵哥哥和警察叔叔,还有身边的医护人员,志愿者,消防员,公交司机等人。只有他们和她们,才能让我们产生家乡并没有什么变迁的感受。

-----正因为有家人在,才能称之为“家”阿!

“请出示您的火车票。”检票小姐姐说道。

“辛苦了!”我拿出票。

“谢谢。”两句重叠的句子。

我们隔着检票机相视一笑。

“武汉也十分温暖呢。”

我哈着气,看着冒出的白雾,自言自语道。

有人说,要去旅行,只有在旅途上,你才会遇到那些最真的人,最真的事,找到从灵魂深处给出的答案。

当然,我们也曾常常感叹于自己的渺小,但若是我们的帮忙对别人有哪怕一点点帮忙,我们便很快乐。

离家很久的孩子在回家的那一瞬间仿佛就长大了,因为明白一切的不易,所以更加珍惜。

……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有些人做了一向想做却没能去做到的事,有些人最后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有些人体会到了真切的快乐,也有些人记录了生活中的每一点幸福琐碎……

无论过去的寒假对你意味着什么,它已经过去,新的学期伊始,期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这新的学期得到自己想要的,尽人事,听天命。(作者:王芷昕)

篇2:春节回家见闻散文

春节回家见闻散文

一、变化中的家乡

农历腊月二十一,我从吉林回海南老家过年。时隔几年,再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内心非常的激动同时,也想看一看,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的家乡到底有了那些不一样的变化。

弟弟一大早就来车站接我,并开车一路从三亚往家里赶。

我的老家在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佛罗镇青山村。这个靠近大海的乡镇,距离三亚市区八十公里。它承载着我十几年的青春岁月,我的初中就在镇上的佛罗中学就读。

我们的车子是从金鸡岭下高速,走国道G225往佛罗镇的方向走去。才刚刚走上国道,我就被道路两旁的人行道惊讶了一番。原先沙土杂草丛生的人行道,变成了水泥路面,每隔几米还种上风景树,路边还修起了护栏。路面干净整洁,堪比城市的环境。

据弟弟介绍说,路面那么干净,是因为每天都有环卫工人打扫。现在各村都成立了环卫工人队伍,环卫工人的工资由村委会负责发放,这些钱主要由村里每户人家每年固定缴纳点费用,大部分是政府补贴。各村各自负责自己村庄及国道路段的道路卫生,垃圾集中收集运送到垃圾场进行处理。

我想这种变化,是值得称赞的。政府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的作为,加上村民们卫生意识的不断增强,造就了农村环境不断美化的局面,令人欣喜。

一路走过去,汽车快进入佛罗镇和青山村的时候,映入眼眶的是一排排各式各样的商铺。其中有家具城、瓷砖超市、农副产品商店、五金商店、烟酒行、化肥农药商店等等。如果说在镇上看到这些店铺,并不稀奇。但在农村,在一辈子面向黄土背朝天农民潜意识里,经商对于他们来说,跟痴人说梦话一般不可思议。而如今摆在我面前的,确实是由他们一手搭建起来的另外一条谋生的道路,不得不令人信服。

对于这样的一种改变,所带来的思想上的变革,将是巨大的。儿时那些熟悉的叔叔阿姨,在我小的时候,他们还过着田间地头、满脸泥土的苦日子。现今他们紧跟时代的步伐,贴近生活的实际,从当前人们需要的实际出发,经营起人们急需的各类型产品,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生活环境变干净了,人的谋生之路宽了,已经不再是当年只伺候那一亩三分地的纯农民。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我家乡的人们,那就是“有土地的新时代居民”。

说到居民,在我回家的一路上,我都在观察村里的房子。所谓安居乐业,讲了乐业了,没有安居也是不行的。沿着村里的主干道,一路走过去,让我感到新意的,除了那些久不久就会遇到的新垃圾桶,我想便是道路两旁逐渐增多的小洋楼。其实说是小洋楼,那时八十年代的称呼了。按现在的楼房设计,要称做小别墅,或者称之为富有海南地方特色的小别墅。

每栋小别墅的前面,都有个小院子,里面或多或少都种上几棵果树。有些人家还铺上了草坪。这样的房子占据村里房屋的70%,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回想起儿时,村子的模样。除了瓦房,就是泥沙路和到处都有的牛棚。每天走在路上,灰尘漫天飞,居住环境差不说,路上遇上牛粪是常有的事情。现如今,瓦房、沙土路、牛棚都消失了,一个赞新、干净整洁、规划有序的新村庄巍然屹立。这种来自视觉上的.变化,以及人们思想上的进步,让人如临一个新的境界一般耳目一新。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边看一边想,是什么造就或引领了这种变化?这个疑问在我内心不由自主的产生,无形之中也就有一股力量,迫使我随后在家的日子里,不断去打探、去观察、去深究这个自己内心的谜底。

我回家以后,在县城工作的叔叔也回家过春节。我与他聊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他说“县里按照国家建设生态旅游省的要求,积极推行改善人居环境、打造无公害反季节生态农业产业链,由此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为此,县委书记今年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其实叔叔所说的是政策上的引领和支持。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导火线。它点燃了家乡人对新生活的无限追求。

一个有作为的县政府,加上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政策,持之以恒的铺展开来,必定会带来人们思想上的新认识和新改变。如果说人的思想观念不变,无论你如何去引导,都没有办法让他前进一步。

在与父亲的聊天中,得知这些年村民的思想进步,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的形成需要一段过程。那么这段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走出去、不断努力、不断获得实惠的积累过程。人们刚开始总是在观望和徘徊。到底要不要去开店,如何去开,开些什么店铺,这些疑问一直停留在他们脑海中。

有了疑问,就要去解答。人们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琢磨,种植瓜果需要种子,需要有机肥,需要一些列灌溉设备,以及搭建瓜棚需要的材料等等。建造房子需要水泥、生态砖、瓷砖、家具等等。那么这些东西均需要从外地购进,为啥么不自己开店经营呢?

在随后的外出考察学习后,人们迈出了经商的一步。这一步一旦迈出,就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当一些新的思想能不断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那么人们的新观念就会在与旧观念的斗争中胜出。只要敢于突破思想上的瓶颈,敢于去努力、去拼搏,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不变的年俗

家里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五就已经开始准备,从这天开始就将家里的被子拿出来洗干净晒干。家家户户都是如此。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也就意味着年就要到了。

晒完被子以后,腊月二十八就得开始制作年糕,用海南话说叫(buǒ)。

说起年糕的制作,还真有点像包包子,但很具有海南的地方特色。先将糯米浸泡一两个小时,然后捞出来把水晾干,再拿去粉碎成糯米粉,最后还得将糯米粉晾干。

年糕馅的制作也很特殊,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将新鲜的椰子肉切成细丝,让抄成微黄,然后拌红糖或白糖,一般红糖居多。其二是将花生炒成微糊状,然后碾碎成小颗粒,再拌糖,红糖或白糖均可。

馅准备好后,就可以制作年糕了。将糯米粉用凉开水搅拌和成面团,然后像包包子一样,将馅包进去搓成圆圆的样子,放在特制的年糕盘里,再挪进锅里蒸一个小时就可出锅了。按照习俗,蒸出的年糕要先放在祭祖的八仙桌上,点上香火,待一炷香烧完,才能取出来吃。

吃了年糕,腊月二十九就得打扫房间卫生了。除了客厅以外,其他房间的卫生必须得清理干净。旧的物件,没有用的都得丢掉。将房间清扫得焕然一新。而到这一天,外出工作生活的人,也都回家里来了。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农历春节一大家族的团圆团聚必不可少。

年前的卫生清理,有两处地方是要等到年三十才能打扫,那就是客厅和贴在门外的对联。多年以来,家乡人一直保留着年三十清理客厅和对联的习俗。因为客厅里供奉着祖先的牌位,不能随便乱动,动了就是对祖先的大不敬。只有年三十一大早上过香,祭拜过祖先,才能挪动并清理牌位和桌椅。至于对联的话,家乡人一直保留着全年有红对联的习俗,意味着全年都红红火火,直到年三十准备贴新对联时,旧对联才能清理干净。

家里的团圆饭从年三十下午两点钟就开始准备,这个时候家里的全部卫生也都清理完成。年夜饭的菜品,会有一只白斩鸡或鸭,一道蘑菇红枣粉丝汤,一条海鱼,两道道炒菜。在这些菜品当中,那道白斩鸡鸭是一直不变的。这道菜来源于粤菜体系。因为老家这边有祭祀祖先的传统,祭祀祖先必须用整只的鸡鸭,以示对祖先的尊重,祭祀完后才能吃,所以几十年来一直保留这个传统。

年三十傍晚吃过团圆饭,休息一会就开始贴对联了。而贴对联的同时,父母亲又开始准备明天的饭菜。按照风俗,大年初一是不能杀生,所以明天祭祀祖先的鸡鸭必须今晚处理完毕。每年这个时候,都是男的贴对联,女的处理鸡鸭,合理分工。

对联贴完后,就得燃放鞭炮和烟花。在此之前,贴完的对联要核对好,不能出差错,也不能有遗漏。只有全部核对完毕,准备妥当,才开始燃放鞭炮和烟花,一旦燃放鞭炮过来,就预示着新年就开始了,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了。

各自洗刷完毕,大家就围在一起吃糖果看春晚,等待新年的到来,这个习惯多年来一直保持着。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母亲就会往八仙桌上摆上各式各样的果品,父亲就会点上香火蜡烛,我们也就将鞭炮和烟花拿到门口,等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便一同燃放起来。每年的这个时候,是最令人开心的时刻,万家鞭炮齐鸣,烟花漫天齐射,新的一年就在这热闹的响声中开启。

年初一吃过饭后,母亲会给所有的儿女发红包,完了就得开始去本家拜年。所谓本家就是同姓的亲戚家,比如爷爷奶奶家、叔叔家等等。拜年时,有个习俗,就是每去到一家,得先燃放一个鞭炮完后才能进去。说过吉利话后,长辈就开始给未婚未参加工作的人发红包,未婚已经参加工作的就不能领,但未婚已经参加工作的不用发红包,这也是习俗。拜年当然少不了吃喝,聊聊过去一年的事情。

年初二吃过饭后,就得去外家拜年,外家是指外婆家。过程与在本家一样,从我懂事时起一直这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年初三的晚上就可以看琼剧了。村里每年年初三就会邀请海口琼剧团来村里演出,一直到初四晚结束。海南的琼剧是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备受海南人民的喜爱。

初三以后,人们就可以上街买菜,外出干农活。当然,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年才算过完,所以在此期间,一切的言语和行位,都不得“出格”。

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年初七是“人日”。这一天得祭拜祖先,燃放鞭炮,以庆祝这个新旧交替的时刻。

其实说到年味,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是同样的年,不变的年俗,但感觉自己对年的期盼越来越不同。小时候盼望过年,是因为有压岁钱。而现在对年的期盼,就变成了期盼家人团聚,家人和睦共处。

多年来,过年的习俗一直没有变化。我们这个民族自古就有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良品德,那些一直以来未曾改变的年俗,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寄托,也是凝聚我们所有亲情的最大磁场。

每一年回家,总是在变与不变的交错中感受家乡的进步与辉煌,无不令人欢欣鼓舞。我想这份特殊的情感,会一直陪伴着我并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篇3:回家见闻小学生同步作文

回家见闻小学生同步作文

“这雨怎么早不下,晚不下,偏偏放学的时候下个不停,真讨厌!”我嘴里叽咕着,来到了校门外。妈妈早就等在那里了,没骑车,眼看着天色已晚,只能破费了--“打的”。

马路上,清一色的“富康”来来往往,很少看见黄“面的”,这黄色的“面的”车真俏啊!忽然,一辆黄出租车进入我们的视线。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伸出手招呼它。很快那辆车就稳稳地停在我们的面前了。我们上了车,但那个年青的司机一直望着外面,却不开车。我急了,正要开口催他,他回头对我们说:“稍等一下,我去做件事。”好奇的'我一直注视着他,他下了车从地上扶起一件圆圆的东西,因为天黑了,看不太清楚,还以为是个车垫子,他要把它捡回来。谁知,他吃力的一抬,把那个圆东西竖了起来,他一步步慢慢的推着,雨水打在他身上,足足推了五六米远,慢慢的放下,那个圆东西又稳稳地躺在地上了。

他快步跑回车上,用手背擦了擦脸上的水,把车发动了。他很礼貌地对我们说:“耽误你们时间了。”这时我们才问刚才他在干什么?他微微一笑说:“天这么黑,又下着雨,下水道盖被来往车辆卷走,下水道口敞着,多危险啊!”听后我很受感动,便问他姓名,为什么要这样做?他道好,又是微微一笑说:“一点小事,没什么。”然后又滔滔不绝的和我们聊起来了,仿佛刚才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心中暗想:好一个不留名的小伙子,你不告诉你的姓名,下车后可以看你的车牌号。转眼到家了,我和妈妈迅速下车,正要去看他的车牌号,他好象有所察觉一溜烟跑了,唉.....

谁说现在做生意的人品德不好,谁说现在社会上没有好青年,这不就是一个吗?其实社会上这样的人还真不少呢!!

篇4:回家的路上见闻作文400字

回家的路上见闻作文400字

在回家的途中,总有一片繁华的商业区。好似一片片耀眼的繁花。

——题记

我结束了补习班的学习,往家的方向走去。仍像平时一样,经过一片热闹的街市。

我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店铺,顿时心生厌烦。但凭着人的直觉,我还是会不自觉地走过去——一家新开张的饼铺——石头饼。

这新鲜的名字顿时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好不容易从中挤进去,眼前的景象着实令我大吃一惊——在一张只有农村才会有的,夸张的大铁锅,大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让一个婴儿进去洗澡!在这样大的一口锅里,看到的是层层摞起黑色鹅卵石,在一个服务员的.翻炒下,里面的饼才露出“庐山真面目”。我大吃一惊,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鲜事。我又凑了凑前,这时候,那个大姐姐才注意到我,她厉声喝斥道;”去去去,小孩子别在这儿捣乱,影响我做生意。“

我正想辩驳,却被更多慕名而来的人群挤了出去,我不再出声,即使叫喊,声音也会被淹没的。

我只好默默地离去,仿佛这条大街是只有我是不协调的。

我上了车,听见刚刚骂我的大姐姐,又用甜软的声音对许多大人们吆喝。她是多么善变,多么势利。以至于许多人都相信这个用普通白面做的普通大饼,在她的嘴里变得比琼浆玉液还好。我不再逗留,心想:“这条大街恍若繁花,但花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东西啊!”

篇5:放学回家的路上见闻作文

放学回家的路上见闻作文

每天放学后,我都习惯和要好的朋友们一起结伴而行,高高兴兴、有说有笑地走回家。而今天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却很不好,一路都踏着沉重的脚步。

每当我们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前那段小路就会变得很热闹,发广告单、发宣传单的人也很多。有些同学把刚发到手里的广告宣传单撕成碎片,猛地抛向空中,把这叫做天女散花。我看后,觉得好玩,便也撕了些纸片撒向空中,来了一个超级天女散花。然而撒完纸片后,我却看到了这样一幕场景:一位年龄很大的老奶奶正在提着个大蛇皮袋正在捡地上已经被撕碎的纸片和完整的宣传单。

这位老奶奶虽然已经头发花白,年过六旬,但她却仍然满面红光,在这位老奶奶身上,我看不到一般那些老人们的虚弱,只看见了老奶奶的活力。

看到老奶奶在捡这些对我们来说毫无用处的宣传单时,我很好奇,也很疑惑,便走上前去问:“老奶奶,您为什么要捡这些宣传单呢?”老奶奶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孩子们,养尊处优惯了,都不知道爱护公共环境,这纸片可不能向地下扔呀?要扔到垃圾箱里。这么热的夏天,清洁工人们打扫大街,多辛苦。我呢?在家也闲不着,来学校门口捡些纸片,一是帮助美化环境,再就是有些纸还能装订起来给我的孙子当草稿纸用,并且还锻炼了我的身体,一举两得。

听了老奶奶的一番话,我对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羞愧,也有所感悟。在学校里,我们大家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家里,各个房间也都被我们收拾得一尘不染。而关心公共场所环境污染的能有几个人呢?在这里,我要呼吁大家:爱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果我们还不从现在开始爱护公共环境,我们原本美好的家园将会变成一座巨大的垃圾场。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后悔也来不及了。来吧!伸出你的手,Let’s go!从现在开始做起。

【回家见闻】相关文章:

1.父亲回家

2.回家散文

3.回家 作文

4.一个人回家

5.见闻作文

6.中秋见闻

7.运动会见闻-

8.校门口见闻

9.清明节见闻

10.超市见闻

下载word文档
《回家见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