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教育缺失什么
“klwz”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中国家庭教育缺失什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中国家庭教育缺失什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中国家庭教育缺失什么
中国家庭教育缺失什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家长是世界最为重视孩子教育的国家之一。但是,中国的孩子对于教育的满意度却很低。中国向来以家庭意识强烈,注重亲情著称,但是爸爸妈妈,却成为孩子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痛恨应试教育,对其大肆的斥责,但是爸爸妈妈,却正在充当适应教育的同谋者。
篇2: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八大缺失
中国家庭教育中的八大缺失
缺失一:人格平等
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我们的父母大多没受过专门训练。无论是小时候,还是长大恋爱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对我们说怎么做父母。即使有人说过,也许会是如“棒头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观念,而这些观念对不对则需要我们去反思。
我们都知道,要想驾驶车辆,尚需要到驾校学习三个月并经过严格的测试才能拿到执照;而要做人父母,“驾驶”着家庭之舟远航恐怕不是三个月能学会的。何况连婚检都懒得做的现代人,根本没有可能去进行三个月的专业培训,便糊里糊涂地做了父母,似乎全然不顾自己的语言、行为、教育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什么样的烙印。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由于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是学校教育,父母更多的考虑也是学校教育,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
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父母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没做成的事情都转而寄望于孩子来完成。父母的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
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碍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如此家庭教育缺失了“人格平等”,怎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缺失二:共同学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通常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从其家庭中找到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小学、中学时,总喜欢说:“老师,这孩子全交给你啦,拜托啦!”其潜台词是“与我”无关啦。其实,绝对不是如此就行的。
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随着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负面影响。身教远大于言教。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读书,家中有多少书,培养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父母不进步又怎么指望孩子成龙、成凤?
学习型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是共同成长,甚至相互影响的。他们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父母的成长和孩子的成长一样,是没有止境的过程。父母的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形而深刻的。
缺失三: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可生活中看人常常是一俊遮百丑。有了高分数、好成绩就被看作好孩子。事实上,影响终生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而不是知识学问。
点点滴滴的影响,将会对人格的健全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不少父母过多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品德低下却不被关注,有些孩子说谎,拿家里东西或别人的东西,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感受。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
孩子小时候拿家中东西,但我们让他知道,犯这种错误受到的处罚远远胜过考试学习的失败,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不是很看重分数,而很重视品德,使他成为一个谦和的人。所以,父母们应充分重视品德习惯的养成教育。
生活毁灭人是无声无息的,有如滴水穿石;同样,生活成就人也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只有成为生活的主人,才能被生活所成就。新教育实验有句口号:“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现实情况恰好相反,是“苦干大于方法,方法大于状态”。实际上,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状态。有了状态就有了方法,有了状态就想做事,就有可能成功。
一位学者说过,哲学家与普通工人的差距远小于野狗与家犬的差距。哲人与工人的差距是分工造成的。一个单位里同工种的人其差距是状态造成的。有些人聪明,但他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他就一无所成。所以说,最重要的是状态、是精神方法。凡有助于精神状态培养的,就要去做;凡无助的,就要少做或不做。
缺失四:童年
大家经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在入幼儿园前,父母们怀着许多梦想,让孩子弹琴、画画、唱歌、跳舞……一进学校,进了考试圈,很多父母就退出先前的游戏。当然学习也不是为了给孩子快乐,而是寄托了许多幻想。逐渐地,现实让他们梦破,到了初中,那些美丽的幻想中的爱好便被斩尽杀绝。剩下的是“苦”。正如孩子们所说:“起得最早的是我,睡得最晚的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是教育的一种境界。追问孩子幸福吗?答案是不。可孔子《论语学记》首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呀。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学习呢?为什么关在书房才叫学习呢?我们的父母,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快乐指数啊!
缺失五:赏识和信任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先让我们从男孩、女孩身上的不同说起吧。
我们给女孩的玩具是布娃娃之类的,给男孩的玩具常是各种模型、而且是活动型的。那里面含着我们希望女孩温柔、文静,希望男孩勇敢、活泼的意思。女孩子打架的结果会是挨训:现在就这么疯,以后怎么办呀?男孩打架的结果是被赞赏:调皮的孩子聪明。孩子长大了,人们说:女孩到了中学就不行了,男孩子到了中学就好了。
要知道谎言重复千遍成真理。女孩子受到了暗示是“不行”,男孩子受到的暗示是“行”,这就使他们产生了不同的状态,“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倘若你要孩子行,那就要珍爱孩子每一次的成长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言行;倘若你要孩子不行,那就抱怨,指责他们吧。
孩子的潜力恒大于已经实现的一切。现代科学的研究早已证明,人的潜能是巨大的。残疾人舟舟不也成为很棒的指挥吗?聋哑女孩周婷成长为美国著名大学的高材生,正是其父周洪赏识教育的杰作。让我们无限地相信孩子发展的潜力吧!
缺失六:一样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
父母在培养儿童智力的同时,切不可忽视非智力的培养,应该使年轻一代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
人最幸福的事是让他喜欢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业余时间、精力有所寄托。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学校中都应使他有个兴趣爱好。
其实,孩子学得太难了,有的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教育应该让孩子有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他即使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人生、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价值。很多优秀人才,他们并没能接受正规大学的教育。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到的诸如善良、勤勉远远超过大学的收获。
每个孩子可以有不同的成长道路,让他喜欢一样,会提高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否快乐,这很重要。
缺失七:读书的生活方式
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常常比物质来得重要。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主要任务就是读书。但现在学生除了读教科书之外恰恰很少读书。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这个人的读书史。
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
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也绝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一个不读书的人是走不远的。是否读书跟他是否大学毕业没有关系,书才是真正的大学,才是让人精神成长的乐园。宁静才能致远。读书的人生活不一定富裕,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精神上的愉悦常常比物质来得重要。
缺失八:记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个好习惯。
通过写日记,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化思考;可以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子女倾诉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他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可以锻炼他的意志,开阔他的心胸,净化他的心灵。不仅孩子写、老师写、父母也可以写,这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有的甚至彻底改变了一个孩子、一位家长、一个学校的状态。因为要想写得精彩,就必须活得精彩、做得精彩。
一个普遍的事实是,正因为父母觉得自己不是天才,所以,特别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一个命题肯定是正确的:尽管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完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只要父母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篇3:家庭教育缺失的危害
家庭教育缺失的危害
现代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给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严重的危害,作为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从事职教教育二十多年来,我对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稍有关注。面对不同表现的孩子常会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孩子却有很大的差异?人人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生下后在不同的家庭中长大就不一样了呢?中国还有一句古话“龙生龙,风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就告诉我们家庭教育是这个事实的根源。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罪魁祸首。
儿童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人刻骨铭心。对教育职责的漠视,教育理念的偏颇自然导致家庭教育易出错。我们的父母大多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无论小时候还是长大成家,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很少有人告诉我们如何做父母,即使说过,无非是“棒头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而这些观念的对错需要我们再去反思。当我们糊里糊涂当了父母时,似乎全然不顾自己的语言。行为,是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教育”二字更无任何概念,曾经我在一次朋友集会的饭桌上,谈起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位朋友的朋友竟然说:现在的社会环境不好,教育好孩子又有什么用,管他的不用教育。当时,我们在座的有教师有警察还有孩子,只有他是做生意的,他的一番言论震惊了所有的人。我们不知他为什么这么说,后来知道他有个儿子都十八岁了,辍学在网吧混日子。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到底是教育无用,还是不会教育。在学校我还常常遇到过这样的家长:老师,我管不了他了,只要他不去吸毒害人就可以了,学不学就不要管。还有的家长,孩子违纪把他叫来谈话,他竟然说:我忙,没时间,麻烦你管一下。他没钱你就先借他点,等我有时间来还你。新闻曾经报道:有一位家长因为孩子不做作业就以要跳楼来威胁孩子,这事闹得警察,消防一大批人准备救,到最后才知是吓唬孩子的,等到警察去到他家时,她竟然说:警察同志你们来得正好,快帮我教育教育这孩子。唉,看到各种各样的家长真不知说什么好。他们懂得什么是家庭教育吗?他们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吗?他们知道家庭教育缺失的危害吗?这,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学习。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教育都存在缺失,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
一、人格平等的缺失
很多父母常常忽略了自己教育的职责,而关注的是学校教育,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教育的基础,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俗话说:“三岁看老”,孩子的教育应该从三岁之前就要关注,而不是等长大后才来教育。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易使家庭教育偏离方向,很多父母把自己没实现的、没做成的都转而寄望于孩子来完成。父母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剥夺了孩子成长的空间。过多限制、过多干涉也会阻止孩子潜能的释放。我们常常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以“家长”自居:“你是我生的,我让你听,你不听,找揍。”这就造成了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人格不平等,孩子们从此不敢、也不愿意与父母倾心交谈,何谈做知心朋友。那又怎么可能使自己的思想展现在父母面前呢?父母又怎能知道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共同学习的缺失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优秀的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才,总能找到他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同样一个不健全的人格可以找到他家庭中充满冲突和矛盾的因素。父母把孩子送到学校总是喜欢说:“这孩子全交给你了,拜托了!言下之意是:这下与我无关了。其实绝非如此。好的家庭往往是和孩子一起朝好的方面成长,坏的家庭往往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身教远大于言传。父母多在家中学习,看书,而不是玩游戏或叫人到家中玩麻将、打扑克,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培养出来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样的。没有一个书香家庭,哪有书香的校园,书香的社会?父母都不思进取怎么能指望孩子成龙、成凤呢?在有读书学习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相互影响。父母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会使孩子受到深刻的影响,从而会不自觉地爱上学习。
三、品德教育的缺失
一个人要想被生活成就,只有不断地关注生活的细节和进程,成为生活的主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他有高尚的道德品格,他就会有快乐的人生,他就会受人欢迎,得到尊重,将来易立足于社会。可是现实生活中并非这样,在当今社会中分数第一,只要有高分数这孩子就是好孩子。很多父母过多地关心学习,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无理的要求和愿望都可以满足。品德教育却从不关注,比如有的孩子自私、说谎、偷东西、打架、甚至与老师冲突动手打老师、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等等,家长还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那些是小事无所谓。这样的教育理念、方式令人忧虑。孩子小的时候犯了错误是一定要教育的,不能让他发展出小时候偷针,大了偷线的结果。孩子得不到生活能力的培养,成不了生活的主人就无法被生活成就,最终会成为一个无德无能之人。
比如总所周知的湖南小天才,14岁研究生毕业被中科院破格录取攻读博士,后因为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等各方面太差而勒令退学。清华研究生下毒杀人,四川师大、云南大学学生杀室友,还有一名北大的学生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他养大,他竟然把母亲杀死捆绑在家中几个月无人知道,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父母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成绩再好智商再高没有最基本的道德观,无所事事,怨天尤人一无所成,那对国家来说岂不是一个废人,对父母来说也是丢人现眼。
四、童年的缺失
路过小学门口,正好是孩子上学时间,有孩子大声地唱到:“我去上学校,背上炸药包,轰隆一声学校不见了”。还有孩子唱:“起的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苦的是我,最累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我作为一位老师听着有些心酸,但又无奈。国家天天讲素质教育,却无法实现。每一级教育局看中的都是分数,一个劲地卡老师,让拿出成绩给奖金,给职称。家长也如此,有的家长一个劲给孩子报这样培训班,那样补习班,好不容易有个周末,早已经被排的满满的。孩子没有了童年、没有了快乐,也就没有美好的幻想和奇特的创意,整天被关在教室和家里,就像一只关在鸟笼里的小鸟,他不知道天空到底有多兰、多广,不知道被风吹雨淋该如何应对。渐渐地越来越弱不禁风,不堪一击。于是,有的孩子受不了了,厌学,逃学,叛逆,偷盗,打架,无恶不作。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教育的幸福是教育的一种境界。问孩子你们幸福吗?答案是“不”。可是孔子不是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为什么不乐呢?家长朋友们:我们应该改变我们的观念了,还孩子快乐童年,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让他们发挥他们的天性创造力,显现他们更强大的一面,而不是那点可怜的成绩。
五、赏识和信任的缺失
赏识可致成功,抱怨可致失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赏识教育人人皆知,我们采取赏识的方法教育学生,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别人能的自己也能,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不怨天尤人。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有这个意识。在古代,我国人民很重男轻女,竟然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就应该温柔,文静,不打架,不攀爬,长大嫁人后就在家相夫教子。只要有参与男孩活动的就被认为是无教养,被骂:疯,野。相反,男孩则被认为是聪明,勇敢,受青睐、受赏识。现在,女孩学习成绩好,能力强。就又有人说:女孩小时候好,长大就不行了。男孩上中学就厉害了。谎言说千遍就变成真理,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那么家长就需要珍惜孩子每一次成长的机会,欣赏他们的成长,他们的言行。多一些鼓励和赞美给孩子自信和力量,批评、指着、埋怨只是在发泄自我情绪,伤害孩子的心灵。少一些指责、抱怨和打击,哪怕是弱智和残疾的孩子也会成长为有用的人。
六、一样属于孩子的东西的缺失
人生最幸福的事是喜欢做一件事情,哪怕是种花养小动物使自己业余时间有事做有精神寄托,而不至于无聊干坏事。作为父母不能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还要重视孩子的非智力培养。使他们具有远大的目标,广泛的、正当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独立的性格,仁爱之心。孩子们有了兴趣、爱好,哪怕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名牌,也会有健康幸福人生。不同的孩子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而那些自杀、自残的研究生、博士生,他们的价值在哪?那些没能接受正规大学教育的优秀人才,他们在成长中父母却给了他们善良、勤劳的做人方法,他们的生活是快乐健康的。
篇4:农民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
农民工家庭教育缺失现状
一、家庭教育的环境和学习条件差
农民工进城务工之后所从事的主要是非常辛苦但收入又不高的工作。农民工家庭的物质水平普遍较低,所居住的环境不佳,不仅环境脏、乱,而且人口十分复杂,难以为其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不仅影响到了子女的学习,而且对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部分农民工因为职业因素,还需子女耗费一定的时间来帮忙做好家务,导致其子女的学习时间被大量压缩,而较低的收入又导致无法为子女提供学习上的相应物质保障,例如难以购置各类课外书籍、学习用品等。
二、农民工家庭教育观念整体滞后
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多。因为家长的素质不够高,导致其在子女家庭教育上无法进行较为合理的安排,甚至还会引发子女反感,从而形成逆反心理。
因为文化程度的不高,农民工的得家庭教育观往往会受到传统教育观之影响,将学习成绩视为判断子女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却忽略了其非智力因素上的学习,比如,思想品道培养往往要比学习具体的知识显得更加重要,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家长和子女之间缺少有效沟通
文化程度偏低的农民工却主要会采取放纵式式或者专制式等教育方式。受到了不打不成材的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之影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极少会设身处地站在子女的立场上去为其着想,无法顾及到子女的自尊心,导致在绝对权威之下有大量农民工子女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为农民工的职业特点,其工作时间相当长,工作的强度也相当大,在回家之后已十分疲惫,所以也就很少能顾及到子女,与子女进行有效沟通更是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父母对于子女在感情上不够关心,极为容易造成子女的心理问题。
篇5: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
家庭教育的缺失论文
小外甥在我们学校读书,可这孩子不知是怎么回事,就是不肯做作业。有一次语文老师检查他的作业,他没有做,老师要他补起来,可他就是不肯,而且以后只要是语文作业他就不做了,发展到最后其它科目的作业也不做了。班主任经常跟我谈道:“怎么办呢?这小家伙真的好固执啊,说成绩吧,刚来的时候还考过全年级第十名,现在已经到八十名了,再这样下去恐怕要滑落到两百名开外了。”
我打电话给姐夫,他却振振有词地说:“这些老师是怎么教的?改天我要会会老师,我家孩子喜欢顺着摸。”
哎,顺着摸,在家孩子都是小皇帝,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父母不得违背其意,否则他便会“龙颜大怒”,在学校能这样娇生惯养吗?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岂能一切都顺着孩子?就像一颗长歪了的树苗,如果由它去长,最后也不能成为栋梁之材啊。家长倒好,把一切责任全推给老师,自己的教育方法错了,反而说别人不对,岂有此理?
其实学生是否成才,家庭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教二十余年,我发现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缺失,他们要么是父母离异,要么是父母在外打工,在家无人看管,或者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所以在性格上或多或少存在扭曲。
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5月4日上午,普宁市燎原镇光南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与老师发生口角,该学生回家告诉家长,家长即率数人前往学校不问青红皂白打老师,致该教师脑震荡住院。
这也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典型例子,试想一下,自己孩子与老师发生口角,不是主动地和老师沟通,反而行凶动粗,这样的问题解决方式对孩子又有多大好处呢?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以后孩子走上社会,与人发生矛盾,他又会选择什么样的解决方式呢?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代对孩子的教育是学问其次,礼仪为先,即使是现在的.中国,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仍是先成人,再成才。不难想象,一个有才无德的学生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危害,古之秦桧,近代汪精卫,前段时间在日本杀母的中国留学生,这些都是有才之人,可他们的思想道德却是一片荒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尊师重教,是中国人的传统,家长不尊重老师,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大缺失啊。
篇6:家庭教育母爱缺失的危害
家庭教育母爱缺失的危害
一是孩子的感情变得更加冷漠化。
现在的独生子女虽然共有特征就是自私自利、专横霸道、冷漠无情,但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享受母爱较少的孩子,他们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往往表现得更加突出。母爱的缺失就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的冷漠、冷酷、自私、自利,让他们不再善良,不再具有同情心和怜悯心,不再相信世界的美好,也就不再相信他人,他们往往会更多的丧失做人的“本心”。
二是孩子的行为变得更加暴力化。
由于母爱的缺失,让很多孩子倾向于用暴力的行为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缺少母爱的孩子正是因为情感上的冷漠,才导致了他们行为上的残暴。特别是女孩子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得比男孩子更为突出。往往比男生更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就是母爱缺少的'验证。
三是孩子的心理变得更加异常化。
常言道“伟大的母爱”,母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女性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善良、温柔、慈爱、坚韧、宽容、怜悯和隐忍等一切美好的品质。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婴幼儿时期,如果他无法感受到来自母亲的这一切美好品质的熏陶,那么他的心理必然就不可能是健康的,必然就会变得更加异常化。
篇7: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哪里
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哪里
家庭教育的最佳状态是什么?
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家庭教育重在养,而不在教。现在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心力的不足,心里面对学习热情不足。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如果一个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我们先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如何点燃孩子内心的学习热情,点燃需要一定的温度,需要一定的状态才能点燃。如果家长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虑不安的,我们很难去点燃孩子学习的热情。面对孩子不管出现任何状态的时候,保证母亲情绪的平和,这是你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
家长的心态第一放在哪?我们如何去把他的心态养好,别急着报班,别急着找家教,别急着找一些方法层面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今天主要解读的是这两个字,一个是心,一个是情,无心无意是家庭教育的特点,有情有礼是家庭教育有效实施的必须遵守的原则。
教无定法,对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原则,要有情有礼,情在礼的前面。现在家庭教育的现状是什么呢,有情无礼。爱孩子的时候,爱得没边,关心孩子的时候,连孩子的袜子都要家长给他穿,给他洗,说爱孩子的时候爱到早晨起床的时候,在旁边喊,甚至帮孩子穿衣服,这叫爱吗?这个情已经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另一个现状是有礼无情,尤其是家长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感情铺垫。任何层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给被教育者传达教育者本身的真实的内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们的孩子渴望到问我们要东西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才把道理点出来。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孩子就会说,妈妈那我该怎么呢,或者爸爸我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一个小道理过去,才有可能实现带给孩子的一种引导能力。
家长内心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
孩子学习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孩子内心不安的背后的这些干扰源,这些基础层面的支撑乱了,更可怕。如何实现家长的情绪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现一个问题,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静下来,先把自己的情绪先调整好,然后再面对问题。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家长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们家长的内心平静下来,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效果在哪里,在于你能否做到对教育思考的沉淀,沉淀到你的内心,内化为你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种过程,你听任何报告都是无效的。没有沉淀的消化,就没有实施教育的资本,也就是没有沉淀的过程,我们就不可能拿着教育专家的东西在自家家庭里去实现。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着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错误的空间里来了,这个空间是每个孩子自己独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长参与到这个空间里面盯着不放,拔不出来,不让他管不行,不让他管就没有别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长说,你让我放就不管了吗?让你放不是不管,让你站到你的角色里面,对孩子的情绪做养护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层面的东西过多地参与。过多的参与等于我们不知不觉、兢兢业业在犯错误。
家庭教育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家庭教育是真情的回归和文化的守望与传承,家庭教育不能再站到方法和技术层面来折腾了,应该站到文化和哲学的空间去审视。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文化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帜,教育做到最高点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说话孩子内心就被我们感化了,同时产生另外一种生命力。
家长自身对教育素质的修养和提升,仅仅是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开始。90后孩子内心的逻辑,和我们成人之间内心遵守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的这种逻辑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们去开发、面对、指导。我们要反问的是我们的教育储备够不够,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量够不够,我们的教育修养够不够。
【中国家庭教育缺失什么】相关文章:
2.道德缺失
3.缺失的文化维度
4.家庭教育格言
5.家庭教育读后感
6.家庭教育箴言
7.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8.家庭教育心得
9.家庭教育听后感
10.家庭教育叙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