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2024-10-31 08:18:2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ehaife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缴费工资平均指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缴费工资平均指数,欢迎阅读借鉴。

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篇1: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指某职工在整个缴费年限或其中连续计算的若干缴费年限中,每一缴费年度的缴费工资与相对应年份的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的和,除以整个缴费年限或连续计算的若干缴费年限后的值。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中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概念,是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属舶来品,即Average Indexed Monthly Earnings(A

能够正确反映“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标政策业务意义的计算公式为:

S=[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n 公式1

公式1中,X1、X2...Xi...X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C1、C2...Ci...C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全国/省/地市“职工平均工资”或称“社会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数合计(等于12N,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特别的,公式1中,(C1/C1)、(C1/C2)...(C1/Ci)...(C1/Cj) 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指数”,Indexing factors for eligibility year;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指数化缴费工资”,Indexed earnings。

参保人员i年度的本人缴费工资Xi通过工资指数(C1/Ci)得到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从而使各年度不可比的Xi换算为相当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社会平均工资C1水平的、可比的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加总再除以参保人员应缴费月数和n,进而得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S。由此,该指标能够反映参保人员在整个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人缴费工资指数”(即Xi/Ci)是个容易令人产生歧义的说法,且并不是一个有明确政策业务含义的独立概念。特别是遇某参保人员某个或某些年度未缴足12个月时,各年度Xi/Ci并无可比性,更谈不上计算所谓“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地区间由于社会平均工资不同,地区间的Xi/Ci更没有任何可比性,同一个参保人员在不同地区其所谓个人工资指数Xi/Ci的高低并不决定其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的高低。可比的是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同一个参保人员不同地区间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的高低取决于两地工资指数C1/Ci的高低、也即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高低。由于“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在中国被概念化,造成了对“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一系列误解和扭曲。美国采用在应缴费年限中选取35组实际最大缴费年度数据求和除以420个月,从而减少了参保时间,中断时间,退休时间等个别时段对整体缴费计算结果的影响。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还可以有2个正解公式:

令Yi=Xi×(C1/ C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则有简单算数平均算法:

S=(Y1+Y2+...+Yi+...+Yj)/n 公式2

令yi=Yi/n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有以各年度应缴费月数ni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算法:

S=(y1×n1+y2×n2+...+yi×ni+...+yj×nj)/(n1+n2+...+ni+...+nj)公式3

其中:n=n1+n2+...+ni+...+nj

在不将“本人缴费工资指数”(Xi/Ci)作为独立的政策业务概念的前提下,

S=C1×(X1/C1+X2/C2+……+Xj/Cj)/n (其中n=12N)公式4

是可用的,显然,公式4只是公式1的简化形式。

2评价编辑

还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参保人员各年度的缴费工资实际为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实际采用的计算公式应为:

S=[ X0×(C1/C1)+X1×(C1/C2)+...Xi×(C1/Ci+1)+...Xj-1×(C1/Cj) ]/n 公式5

公式5中,X0、X1、X2...Xi...Xj-1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以及退休前1年、2年……i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篇2:词“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什么意思

如题,在计算养老保险金时出现了一个词“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什么意思?如何计算?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中国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概念,是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属舶来品,即Average Indexed Monthly Earnings

能够正确反映“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标政策业务意义的计算公式为:

S=[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n 公式1

公式1中,X1、X2...Xi...X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C1、C2...Ci...Cj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j年全国/省/地市“职工平均工资”或称“社会平均工资”;

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数合计(等于12N,N为企业和职工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特别的,公式1中,(C1/C1)、(C1/C2)...(C1/Ci)...(C1/Cj) 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指数”,Indexing factors for eligibility year;

X1×(C1/C1)、X2×(C1/C2)、...Xi×(C1/Ci)、...Xj×(C1/Cj) 为(基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的)“指数化缴费工资”,Indexed earnings。

参保人员i年度的本人缴费工资Xi通过工资指数(C1/Ci)得到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从而使各年度不可比的Xi换算为相当于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社会平均工资C1水平的、可比的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加总再除以参保人员应缴费月数和n,进而得到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S。由此,该指标能够反映参保人员在整个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人缴费工资指数”(即Xi/Ci)是个容易令人产生歧义的说法,且并不是一个有明确政策业务含义的独立概念。特别是遇某参保人员某个或某些年度未缴足12个月时,各年度Xi/Ci并无可比性,更谈不上计算所谓“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地区间由于社会平均工资不同,地区间的Xi/Ci更没有任何可比性,同一个参保人员在不同地区其所谓个人工资指数Xi/Ci的高低并不决定其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的高低。可比的是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同一个参保人员不同地区间指数化缴费工资Xi×(C1/Ci)的高低取决于两地工资指数C1/Ci的高低、也即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高低。由于“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在中国被概念化,造成了对“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一系列误解和扭曲。美国采用在应缴费年限中选取35组实际最大缴费年度数据求和除以420个月,从而减少了参保时间,中断时间,退休时间等个别时段对整体缴费计算结果的影响。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还可以有2个正解公式:

令Yi=Xi×(C1/ C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缴费工资”,则有简单算数平均算法:

S=(Y1+Y2+...+Yi+...+Yj)/n 公式2

令yi=Yi/ni,即yi为“各年度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有以各年度应缴费月数ni为权数的加权算术平均算法:

S=(y1×n1+y2×n2+...+yi×ni+...+yj×nj)/(n1+n2+...+ni+...+nj)公式3

其中:n=n1+n2+...+ni+...+nj

在不将“本人缴费工资指数”(Xi/Ci)作为独立的政策业务概念的前提下,

S=C1×(X1/C1+X2/C2+……+Xj/Cj)/n (其中n=12N)公式4

是可用的,显然,公式4只是公式1的简化形式。

2评价编辑

还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参保人员各年度的缴费工资实际为本人上一年度的工资总额,实际采用的计算公式应为:

S=[ X0×(C1/C1)+X1×(C1/C2)+...Xi×(C1/Ci+1)+...Xj-1×(C1/Cj) ]/n 公式5

公式5中,X0、X1、X2...Xi...Xj-1为参保人员退休当年以及退休前1年、2年……i年本人缴费工资额。

[词“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什么意思?]

篇3:社平工资“被平均” 低收入人群社保缴费负担重

社平工资“被平均” 低收入人群社保缴费负担重

我国平均工资亦称社会平均工资,简称社平工资。通常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一定时期内全部职工工资总额除以这一时期内职工人数后所得的平均工资,一般分为年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其与每个人自己拿到的工资或工资单上的工资是有差别的,是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主要指标。但是,由于我国对社平工资的统计方法存在一定问题,年年公布的社平工资往往被认为“统计数据不实,有水分”、“被平均”。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并深入调研改进。

国家层面,社均工资的意义并不在于衡量职工的工资水平、生活水准,而是为社保缴费标准、劳动纠纷的经济补偿金计算提供基准。从目前来看,以平均工资为标尺的社保最低缴费基数逐年快速提升: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为7.94%,而平均工资上涨了9.4%。具体到上海,其平均工资从1993年的471元每月上调到2013年的5036元,20年上涨了967%,年均增长12.6%。

在政策的实际效果上,平均工资的角色与个税起征点几乎等同。以2014年的重庆为例,其城镇职工的平均养老缴费基数60%为2575元,而法定最低缴费基数60%为2552元,这意味着绝大多数职工都是按照最低基数缴纳社保的,平均工资上升就意味着城镇职工缴费水平的上升,而重庆市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为1250元,商贸业、餐饮业等服务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只略高于1250元的实际收入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以缴社保为标准的社平工资是城镇单位数据不含私营单位的数据,社平工资又没有统计低收入人群的工资,但社平工资上调,低收入人群社保缴费就要同步上调。低收入人群“被平均”,现实的工资没有同步上涨,被扣的钱反倒更多了。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全国2014年有就业人员7.73亿,城镇就业人员为3.93亿人,纳入分行业城镇单位统计的只有1.824亿人,只占城镇就业人数的46%和占全部就业人员的23.6%。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为10.3万亿,除以1.824亿人,即为全国的平均工资56339元。

由此可见,所谓全国平均工资,指的就是这1.824亿人的年平均工资,统计局明确说明社平工资是“城镇单位数据不含私营单位”。但是,目前全国私营单位职工人数已超过城镇就业总量50%,重庆市私营单位职工人数已超过城镇就业总量70%,江浙、广东私营单位职工人数超过城镇就业总量80%至90%;而私营单位职工多半是小微企业职工和非正规就业人员,还有和城镇就业人数一样多的农村就业人员,显然他们的工资水平要远远低于国企、规模以上企业等。

为此建议:

一、社平工资在社保基数的测定上实行“双轨制”。在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分开统筹(即两个盘子)后,国家对社平工资的统计方法应作调整,应将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社平工资分开统计。在对企业的统计中,也可将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的社平工资分开统计。这样,科学合理、客观实际地统计反映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的社平工资,有利于国家人社部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养老保险等缴费办法。

二、采用国际通行社平工资的统计办法。采用国际通行的统计办法,改变企业上报数据的方式,独立地提供相关统计数据,抽样调查采集数据,抽样的对象可以是雇主,也可以是职工本人,这样职工的平均工资统计才有可能更接地气。

[社平工资“被平均” 低收入人群社保缴费负担重]

【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相关文章:

1.词“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是什么意思

2.全年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计算方法

3.郑州工资指导价:本科学历平均月薪4627元

4.社保缴费将调整,工资有望增加!

5.广东工资指导价发布:新闻出版人员平均月薪4493元

6.平均分课件

7.缴费通知书

8.道?琼斯指数

9.指数运算法则

10.指数解释造句

下载word文档
《缴费工资平均指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