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思索论文
“卟吐葡萄皮”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绿色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思索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绿色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思索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绿色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思索论文
绿色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思索论文
通过人的触觉起到保健作用的植物常见的包括萱草花、含羞草等,人们触及这些植物的叶子和枝茎的时候,其表面的温度就会升高,在加速蒸腾作用的同时能够散发出对人体有益处的物质,通过人的触觉神经对人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通过作用于人的听觉神经,进而使人身心得到放松的观赏型保健植物典型的有芭蕉、荷花、马尾松等,雨打芭蕉的美妙旋律不仅具有自然美,还具有文化的气息,在现代园艺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最后,很多具有保健性质的植物通常会被制成食物的配料,或者是保健型的药物,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例如将植物花粉加工成营养冲剂,其营养价值比牛奶和鸡蛋都要高。很多植物的根和茎具有清热燥湿、舒筋止血的作用。常用于食物和药物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荠菜、苦瓜、马齿苋等。
根据人们的实际需要的差异,观赏型保健植物在现实园林设计中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充分利用观赏型保健植物来不断提高现代都市的环境质量已经是时代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利用观赏型的保健植物来建设专门的.保健生态社区。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城市人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经过一天的忙碌之后,市民很希望有一个可以尽情放松的场所,社区的绿地系统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如今生态社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绿色植物的保健功能得到格外的重视。保健生态社区的建设的布局不仅要考虑到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和人均绿地指标,还要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保健功能,对植物所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分泌的物质要有准确的把握。很多保健生态社区的空间布局是按照中医五行学说来布局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以起到互生互补的保健效果。
二是将这些观赏型的保健植物放置在室内,营造良好的室内保健空间。崇尚自然、返璞归真是多数现代人非常渴望的生活状态,在家居环境中,多布置一些观赏型的保健植物可以最大限度地调节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机能,能够让人的精神得到彻底的放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免疫力,从而使人在投入工作的时候精神百倍。例如可以在电脑桌前摆放一些防止电脑辐射的植物,诸如仙人掌和芦荟等。现代人对家居装修非常重视,在装修的过程中,难免产生很多环境的污染,给居住在其中的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在室内栽种一些具有化学污染净化作用的植物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质量。例如可以清除装修中的甲醛污染的保健型绿色植物有芦荟和吊兰,可以降低室内苯污染的植物有常春藤、铁树等,还有一些绿色植物具有很强的有害气体的吸附能力,包括虎尾兰、龟背竹、一叶兰等,它们可以大量吸收室内装修所产生的毒害物质。虽然很多绿色植物都有环保的功能,但是有一部分也不能长期摆放在室内中,不然会给人体带来副作用,因此要谨慎选择。
三是要加大对保健型风景区的建设力度。向往自然是人们的天性,在大自然中,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并能怡养性情。当然比较流行的“森林浴”和“生态旅游”,就很好地利用观赏型植物,达到了一定的健身效果。对森林旅游区的树种的选择与规划要特别地讲究,以便更好地发挥植物的保健作用。在保健风景区的建设过程中,要选取那些对人的神经能够起到刺激和兴奋作用的植物,这样就可以使人的大脑在“森林浴”中保持清醒,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经过长时间的调理,人们的自律神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失眠的现象也会逐渐消失,对呼吸器官和肺功能的提升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还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园林设计中,具有观赏和保健双重作用的绿色植物,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美化与环保作用。合理科学的种植观赏性保健植物不仅给现代人的生活增添了绿色的情趣,也体现了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
篇2:植物在园林中的性论文
植物在园林中的实用性论文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常绿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国外常绿植物的引入,我国北方大量采用常绿树木作为园林绿化树种,虽然应用越来越广,但只是按照一般的绿化树种加以利用,并未营造出与落叶树种组合形成特有的“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的植物景观。
2常绿树种在太原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应用
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总面积6909km2,总人口350余万。太原自古就有“锦绣龙城”的美誉,于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结合太原市的地理、气候、土壤等综合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常绿树种在太原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展开典型调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1太原市自然条件太原市地理坐标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位于太行、吕梁两大山系之间,东、西、北三面群山合抱,境内山体海拔1400m左右。中、南部河谷平原,海拔800m左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光照充足、降水集中、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较大。市区年均气温9.6℃,年均降水456.8mm,70%以上集中于夏季,无霜期平均165d。土壤主要为褐土和潮土。
2.2调查地点与方法选取太原市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绿地133处进行实地调查,其中公共绿地12处,包括公园、学校、居住区、街道、广场,采取分类抽样调查,从树种选择和生长效果、园林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2.2.1公园选择汾河公园、迎泽公园、晋祠公园、森林公园、儿童公园5处进行典型调查分析。
2.2.2高等院校以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北工学院以及山西财经大学为对象并进行分析。
2.2.3居住小区涵盖了漪汾苑、兴华北、育翠苑、长风、老军营和金刚里等6个小区。
2.2.4广场以五一广场、湖滨广场、火车站广场以及星河广场为例。
2.2.5道路选取市中心区域的新建路、解放路、五一路、建设路、青年路、桃园路、滨河路7条主要干道。
3结果分析
3.1太原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主要常绿植物种类调查范围内的主要常绿树种14种。代表性公园当中,常绿树种有雪松、桧柏、侧柏、白皮松、油松、云杉、青杄、华山松、杜松等。高校绿化中采用的常绿针叶乔木树种主要有雪松、龙柏、侧柏、青杄、胶东卫矛等。住宅小区绿化中运用的常绿针叶乔木树种主要有龙柏、雪松、圆柏、胶东卫矛、铺地柏和侧柏等。代表性广场运用的常绿树种雪松、侧柏、金叶女贞等。代表性街道旁运用的常绿树主要有龙柏、雪松、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铺地柏、沙地柏等。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常绿树种比例偏小太原城市绿化中应用的常绿树种种类不少,但应用的数量在整个城市绿地系统中所占的比例较小,特别是行道树中落叶树种仍然是主角。
3.2.2局部树种应用不当行道树应以冠大荫浓、树形优美、抗性强的树种为主,使有利于发挥其美化街景和遮荫的功能。龙柏虽树形优美,但其枝下高太低,街道绿化难以起到遮荫作用。雪松主干下部的大枝自近地面处平展,用于宽仅lm的分车带。其下部枝条影响车辆通行,若对其进行修剪又会影响观赏效果。
3.2.3当前与长远兼顾不够太原市绿化中最大的问题:“以草代木”形成“草坪热”,最典型的是广场绿化,如星河广场、湖滨广场等。整个广场仅以小灌木、草坪和盆花组成,乔木数量严重不足,使广场处于曝晒之下。
3.2.4特色表现不足无论从布置形式还是树种选择上,太原市的绿化落入俗套,缺乏特色。如一律的国槐行道树,结构单一的广场绿化,一成不变的规则式绿篱。总的来看,常绿树种所占比例偏小。
4讨论与建议
4.1常绿植物的选择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
4.1.1常绿树种的规划设计北方园林绿地系统中常绿植物所占的比例约在20%~30%,常绿的阔叶植物、藤本植物及室外能安全越冬的花卉非常少。因此,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的常绿植物,应用于园林绿地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太原春季多风少雨,夏季雨量集中,冬季干燥寒冷,在常绿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油松、华山松、侧柏、桧柏、云杉、爬地柏等乔、灌木,可在本地试栽胶东卫矛、大叶黄杨、紫叶小檗等。
4.1.2常绿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太原市区在绿地设计中,常绿乡土针叶树种是油松、侧柏、云杉等。乡土植物保持了稳定的遗传因子,适应性强、生长健壮。由于树冠大、针叶密集、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干旱、寒冷,寿命长和没有飞絮等特点,给人们创造四季长青的美丽景象;另一方面,在绿地系统中这些常绿树木能够保护其他植物生长,免受恶劣自然灾害的侵袭。
4.2建议
4.2.1兼顾长远,考虑当前调整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配置,克服“以草代木”的片面性认识,重视其层次结构建设,真正做到景观效果与生态建设并重,既满足当前,又兼顾长远。
4.2.2加强特色表现应尽量实现每季各有特色,逐步增加常绿阔叶乔、灌木的数量,改善冬季景观。作为省会城市,一方面要大力选用适应太原水土条件的乡土树种,特别是观赏价值高、园林用途广的树种;另一方面要从配置形式上体现特色,加大用量,从量变达到质变,形成太原独特优美的城市绿地景观。
篇3:浅谈现代艺术形式语言的演绎及在园林中的手法运用
浅谈现代艺术形式语言的演绎及在园林中的手法运用
论述由艺术观念的推动形成形式语言在园林设计上的`变革,在平面形式层面和立体空间形式层面都表现出与以往传统园林小一样的设计手法.通过对具体设计师作品的分析,归纳总结为在平面形式层而上呈现出秩序的法则和动态的构成手法:在立体空间形式层而上呈现出空间的流动、网格的运用、自山的变构与穿插、拼贴的手法.
作 者:柯文彬 作者单位:汕头市人民广场管理处,广东,汕头,515031 刊 名:科协论坛(下半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ASSOCIATION FORUM 年,卷(期): “”(6) 分类号:X22 关键词:现代艺术 现代园林 艺术观念 设计手法 平面形式 立体空间篇4: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研究现状论文
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研究现状论文
园林设计越来越提倡人性化和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目前国外关于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理论体系也比较完善;但在国内,相关的研究还是较少,而将这作为一门学科更为少见。比较相似的提法有景观行为心理学,环境行为心理学,环境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等。这些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中,部分提及园林设计与人的行为心理。
1.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对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国外行为心理学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及其对园林设计的一些影响。WilliamJames提出“景观艺术设计考虑女十生的甚至宗教母性”的观点。James提倡景观艺术设计应考虑到人的心理,为人类服务的。虽然James的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这种观点也普遍受到人们的接受这表明,以大众的心理角度考虑,他们是希望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是为他们服务的,更加经济、实用,能够满足他们的某种心理需求,而不是单纯的只是设计师或者开发商主观的思想。AlmoFarina和提出3种认识:中立基础园林、个人基础园林、观察基础园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原生态假设理论。
一个物种丰富的景观是所有空间构造的组成,包括特殊有机体组成所有生命活动。这种理论希望在做园林景观之前作出一系列相关学科的调查,包括环境心理学、感知生态学、文化生态学等。在做设计之前要充分做好调查工作,不只是现场环境的调查,也要考虑到当地的生态问题,做出的设计是否符合当地的生态平衡,会不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等。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当地居民以及将来要参与到这一园林景观的这些人的心理需求以及他们的物质、文化需求等。JaderTolja和dia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的心理因素能够影响空间感知,空间经验和空间说明。最后提醒参与设计的设计师们应该明白,心理因素和他们相关独特的知觉之间的相关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背景,文化背景以及他们的性格、爱好的不同,造成了不同景观给个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同一个景观对不同的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要使每一个进入该景观的人有舒适愉悦的感觉是不容易做到的。但可以做到的是满足大多数人群的需求。第二人的行为心理学理论在具体的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人的行为心理学理论在具体的园林设计中的得到应用、如广场设计、公园设计、住宅区设计、道路设计等。具有代表性的是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在公园设计中充分考虑大众的行为,做出了具体的人的行为心理分析。他认为公园中的景点、道路、植物及坐憩设施等设计都应该根据人的行为心理来设计合理安排每个设施的位置及朝向。他认为:公园中的每个景点或活动场所就是一个舞台,坐憩设施应该朝着活动的方向。这样设计既能让人看到他人的活动,又能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心理上是感觉到“安全的”。坐憩设施应该远离公园的出入口处。因为公园入口处是游客出入的地方,一进公园就被其他人看着,心理上会觉得不舒服并潜意识的提防。扬?盖尔对人们如何使用街道、人行道、广场、庭院、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支持或阻碍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日常社会生活对物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创造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户外空间的有效途径。
人的行为心理学理论在考虑特殊人群的设计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如老人,儿童,弱视群体等。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和卡罗林。弗朗西丝在儿童保育护外空间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认为:儿童身体发育与跑、跳、攀爬等大幅度或大运动量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在设计的时候要从儿童的行为角度考虑。如根据儿童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技能,但有时他们会中途退却,甚至在最后时刻决定放弃的心理特点。设计师可以通过对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器械提供退出点和其他用途的方法,从而造成“体面的”退避。
1.2 国内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国内的研究并没有关于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应用的理论知识。国内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是在国外关于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并加以改进和完善。诸如研究人的行为心理与广场设计、公园设计、住宅区设计、商业步行街设计等。也有专门研究某一类人群的行为心理与设计之间的联系:如老人、儿童、业主及其他人群等。国内的研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现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环境设计审美意识重心已从单纯追求形式美感转向以人为主体的人性心理的空间意境创造,强调人的参与和体验。这必然促使当今的设计师更加重视从心理学派理论中吸取创作养料,使环境心理的研究与应用更贴近人对真实环±境的体验与追求。田国行,李柏兴在他们的文章《园林景观发展研究》中总结园林景观发展的前提下,指出了目前的园林规划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缺少现代景观学意识;理论研究缺乏科学化、系统化;拿来主义流行;方法手段落后。他们提出注重文化特色的塑造和人性化设计。景观设计师要运用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选择并创造一种能引起游人产生愉悦心理倾向和文明行为的环境,也就是满足人类对生态环境和心理环境的要求。
1.2.2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心理学思想
在园林景观设计及其相关领域研究高速发展的今天,西方设计理念的更新速度更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在心理学、行为学等许多学科中所作的研究成果对指导设计,分析传统建筑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中国古代造园中并没有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但其古老的工艺理念却渗透着行为心理学的概念。杨曙光在他《传统园林设计中暗藏的心理学应用》—文中详细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心理学对设计的影响。如对曲廊的分析:心理学上认为,长时间在直路上行走会产生乏味,无聊的感受而曲线性行走却会相对降低这种视觉疲劳的感受,行进中的趣味性也随之増加。所以,曲廊这种形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园林建筑交通联系的主要选择之一了。
对室内博古架的分析:从心理上分析,与封死的隔墙对比,博古架空透的格子让两个分隔开空间的空间感都相对的互相増大。
1.2.3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0世纪出现了许多现代心理学流派,对美学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心理分析分派、行为主义学派、信息学派和人本心理学派以及格式塔学派其中,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在景观设计方面的指导作用最为突出。许学民指出格式塔意为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因此又称为完形心理学。由于此流派是以人对图形的视知觉理论为基础,来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所以格式塔心理学与艺术创作乃至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心理感受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刘琼和张朝晖指出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物象之间存在着感知的距离,即使同一个物象,不同的人群所产生的感受也会不同。这就是说一个再优秀的景观也不能使所有的人有相同的好的感受。那么设计师能做到的是要满足参与这个景观的群体中大多数人的愿望。对那一少部分人,至少做到不让他们觉得排斥就好。
1.2.4 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
郭国勋和杨国军提出建筑设计应该以人为本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作为建筑及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依据。说明人的行为与空间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制约把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与空间环境设计结合一起,启发设计师作出更全面更人性化的设计。主要包括:人的行为、空间里认得行为特征、人在空间里的分布状态、人的行为习性和人群行为。程倩以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处理为例,探讨了环境心理学在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指出应在建筑设计中遵循环境心理学手法以达到预期效果。
1.2.5 园林景观设计中心理学研究
园林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引入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的艺术理论和表现方法用于园林设计营建另一方面是进一步研究自然环境中,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应该引入心理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行为理论,更深入地探索人对园林的需求及其解决途径。冯倩倩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人的行为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一是心理感受的景物诱因。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可发现,当人处在一个高台上,两边都是水,会使人感到险;如果在一个开阔的草坪上,会使人感到平安,放松;自由圆滑的曲线应用于园林设计中,会使人感到流畅等等。诸多景物因素对人的行为心理会产生多种不同感受。二是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在对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空间属性与人的关系,从而使人与环境达到最佳的互适状态。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
2.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应用研究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国内外关于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研究基本还处在发展阶段,国外的研究相对来说要较为完善一些,而且对于理论的研究也刚起步。而国内的研究只局限于具体应用上。总的来说行为心理学在园林设计应用研究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 有关行为心理学理论的研究较少
目前国外的研究在某些具体的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人的行为心理学。如广场设计,公园设计,居住区设计等。这方面的研究要比国内的相关研究较早,也比较完善。而理论的研究比较少,并且是关于人的行为心理与设计之间关系以及认识方面的研究。但其主体是研究人的心理,注重理论研究,并没有详细,系统的研究园林景观设计与人的行为心理之间的关系。但其研究的理论可以作为设计研究的指导,理论基础,最根本的知识。
2.2 相关研究中建筑心理学较多,园林心理学较少
国内的一些研究中都提到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建筑设计或者环境设计的关系。而真正提到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比较少。园林设计本身就与建筑设计密不可分,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因此,园林心理学的研究也应该在建筑心理学的研究中总结、完善。
2.3 中国传统园林中存在心理学思想,但未形成理论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有很多地方都存在心理学的思想,符合人的心理观念,但并未形成专门的理论。一些好的思想并没有继承下来,这是比较可惜的。应该结合国外的先进理论技术分析总结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些优秀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园林心理学理论,并应用于实践。
2.4 有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作指导,但并未应用普及到园林设计中
格式塔心理学是很好的指导园林设计的心理学理论。但真正应用到园林设计中的却非常少。因此,在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其先进的技术并应用到国内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而不是纯粹的学习理论知识。
2.5 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研究很少,并且不完善、不全面
在国内诸多文章中,只有一篇是专门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而且其内容也只局限于植物配置与心理学的应用上园林设计内容丰富,每一方面都蕴涵了与人的行为心理学的关系。因^此要系统、全面的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与园林设计的关系,并形成一门专门的学科。
篇5:桂花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浅谈工学论文
桂花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浅谈工学论文
摘要: 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各地园林均有应用,是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桂花一般在金秋时节盛开,以花香胜,但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唯桂花清可绝尘,浓能溢远,故大家都说“桂花馥郁”。而有关桂花的神话、传说流传久远,深入人心,中秋时节于馥郁桂丛包围之中欣赏迷人月色,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陶醉不己呢?因此桂花在园林中的造景应用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
关键词: 桂花 中国园林 应用浅谈
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各地园林均有应用,是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桂花一般在金秋时节盛开,以花香胜,但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唯桂花清可绝尘,浓能溢远,故大家都说“桂花馥郁”。而有关桂花的神话、传说流传久远,深入人心,中秋时节于馥郁桂丛包围之中欣赏迷人月色,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陶醉不己呢?因此桂花在园林中的造景应用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雅俗共赏。
一、古典园林中桂花的应用
我国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名(或主景)的景点现以苏州园林中的最为著名,如留园“闻木犀香轩”、网师园“小山丛桂轩”、沧浪亭“清香馆”、耦园“木犀廊”、“储香馆”等均为大家所熟知。而在历史上,苏州古园林中的桂花景点更是数不胜数。据《吴郡志》记载:桂本岭南木,吴地不常有,唐时始有植者。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兴福寺中就有一“唐桂堂”,据说堂前大桂树为唐时所植,现仍枝叶繁茂。元代玉山草堂中有“金粟影”,万玉清秋轩有“金粟坞”。明代朱氏园(虎丘)中绿荫斋旁古桂至今仍在,其他如废园“桂香精舍”,昆山的展桂堂,集贤圃“飞香径”,藤溪草堂“丛桂轩”等。清代的依绿园中有“桂花坪”,逸园中有因古桂丛生而得名的“山之幽”,渔隐小圃中有“小山丛桂馆”,西溪别墅中有“桂子轩”,端本园中有“双桂楼”,钱氏三园中有“桂隐园”,采柏园中有“寸寸秋色廊”,隐梅庵中有“桂壑”,辟疆小筑中有“金粟草堂”,退思园中的“天香秋满”更是意境绝佳,清雅脱俗。
极负盛名的扬州古园林中,亦有建于光绪年间的“金粟山房”,其遗址现仍存。乾隆二十七年时曾临幸的趣园,原图志载其中有“金粟庵”及“丛桂亭”。小园(后为筱园)中有一平轩名为“畅馀轩”,乃取“畅馀阴于山泽”句义,轩旁植桂三十余株,名为“桂坪”。著名的扬州八景中,“白塔晴云”有“桂屿亭”,“蜀冈朝旭”有“青桂山房”;养志园中有“八桂堂”;珠湖明月山庄中“平峦丛桂”为园中八景之一。而“秋雨庵”原名“金粟庵”,据称因浙僧戴公过扬州,以灵隐“月中桂子”遗种于是而命名,庵左为桂园,园中桂树即为“月中桂子”所出,花色红黄,十分吸引人。现瘦西湖公园中部仍有一“小桂花院”,是一处封闭的小庭院,院中精选山石叠成花台,其中植有多株桂花,配以高大乔木、书带草、麦冬等,建筑、漏窗、铺地处处精致,别具匠心,构成了一个清雅宜人有小环境。
上海明代园林“秋霞圃”中有一“丛桂轩”,为一处半封闭的花墙小院,内有三座石峰,代表福、禄、寿三星,名为“三星石”,系明代遗物,周围遍植桂花,乃取《楚辞・小山招隐士》中“桂丛生兮山之幽”之意。
此外,粤中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其主景可楼底层即为“桂花厅”与“双清室”。山西太原古园林中十分著名的“桂子园”,是明代所建的私人花园,园中最为出名的是几株大桂花,每当金秋,满园飘香。后易主扩建,又建“金粟坊”(系一壮丽的大牌坊)、“桂聚轩”,园名也改为“金粟园”,直至顺治年间方衰败下来。山东曲阜孔府铁山园西区为桂花园,园中造景匠心独运,保存了明代造园遗韵,此园与上述“桂子园”一样,是北方私家园林中较为少见的以桂为主景(主题)的例子。
二、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手法
在我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私家庭院中,树木的布置一般来说以两个原是为主:第一,用同一树种种植成林,如怡园听涛处的松,留园闻木犀香轩前的桂等。第二,用多种树同植,配植的方法如同作画一样,对于树木的习性、色彩、花期、姿态及种植的环境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许多造园书籍中也有介绍植物的种植要点的,如吕初泰《雅称篇》中介绍桂的种植时写到“桂香烈,宜高峰,宜朗月,宜画阁,宜重台,宜皓魄照枯枝,宜微t^幽韵”,陈B子《花境》中亦有记述“…木犀香胜,宜崇台广度”等。但无论如何,这些私家庭院中的造景是以文化意境为欣赏要点、以个人审美为主的,种植手法总是比较单一,桂花景观的营造就脱不了上面这些条条框框,总体来说都是丛植和群植为主,“双桂流芳”或称“双桂当庭”的传统对植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也时有应用。
与传统的布置手法相比较,现代公园中桂花的种植方式更为多样,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桂花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枝低,且枝叶浓密,树姿端正,作为障景材料十分合适。不仅可以遮蔽瑕疵,还有区隔空间,引导视线等作用。杭州花港观鱼公园西里湖边的大草坪中央就布置了一个由桂花树群环抱而成的闭合空间,从而使整体空间具有多重性,不仅满足了游人不同的心理需要,而且打破了大片草坪所形成的单调感。合肥逍遥津公园水榭景区南面入口处即以桂花、小竹为障,随曲径转折,引导视线左右往复,景观步步不同。并以高大的乌桕和散置的山石作前景,框出西侧水面和水榭一角,使景物若隐若现。由于桂花的树形较小,就使东侧优美的林际线和侧影横斜的湖岸景色得以展现。越过桂、竹屏障后,水榭、假山、湖面展露眼前,令人豁然开朗。
著名的旅游城市桂林以桂花为市花,大范围地应用桂花造景。不仅将桂花用作城市主要行道树,在其主要风景游览点之一的七星岩公园中更是遍植桂花,闻名全国。出七星岩洞下山,就是一片馥郁的桂花林,映衬着平地突起的骆驼峰。在龙隐岩周围,大片桂花与100多件崖壁石刻共同组成了著名的“桂海碑林”胜景。桂花草坪景区则是七星岩公园的七大景区之一,位于月牙楼前。这片草坪面积达1.4万m2,草坪上丛植、群植或孤植了大量桂花,以疏林的形式向远山过渡,大大地增加了草坪的深度和气势。疏林中桂花的枝条经过修剪后,其枝下高度完全可以满足休憩遮荫的需要,使草坪区成为了整个公园的活动和服务中心。
桂花品性高洁不凡,枝叶常绿,花朵缤纷雅致,芬芳宜人,不仅显得端庄大方,即使成行列式种植也不易形成墓地气氛。相比以针叶性乔木为主的配置方法,以桂花为前景的种植方式更适合在一般的'纪念性园林中应用。武汉东湖风景区鲁迅广场及九女墩景点选用桂花与铅笔柏、雪松、南天竹等植物搭配。不仅营造出了庄严的气氛,而且景观变化丰富,使纪念性与休憩、集散的需要得以统一。
工矿企业绿化是现代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秀的工矿绿化树种对抵抗污染、保护环境起着直接作用。桂花常绿、喜光又能耐荫,可利用性强,它能够抗二氧化硫、氟化氢,对氯气、粉尘、烟雾的抗性均比较强,是不可多得的抗污染树种。另外,桂花还具有较强的隔音效果,成林或成列种植等都能起到良好的消除噪音的作用。在公路、铁路沿线,机场及会产生较大的机械噪音的工厂附近合理种植,应当会有很好的环境效益。
除此之外,桂花在园林中还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我们应当大胆地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比如,根据有关桂花栽培方面的研究,桂花的发枝力强,耐修剪,可以选择抗性更强、叶形较小的品种作绿篱种植。假如对开花的影响不大,桂花作为香花绿篱比现有的许多绿篱植物的条件要优越得多,并可在整形(造型)栽植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尝试。扬州蛰园中在两厅之间掇湖石为山,架空突起而孤立,在依山傍岩处种植了一株大桂花,郁郁葱葱,是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主要观赏对象时少有的孤植的例子。但现代分析,孤植树有单纯作为构图艺术上的孤植和遮荫及构图相结合的孤植两种。这两种情况来看,孤植树的构图位置突出,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者为佳:1.体形巨大2.开花繁茂3.花有香气,且香味最好浓郁4.树冠轮廓有变化5.叶色具有丰富的季相变化。联系目前桂花的栽培水平和园林中常用孤植树种的情况,可知桂花孤植作主景树或庭荫树也是很合适的。
三、桂花在园林中的配植
桂花的品种多,适应性强,除了作主景时的丛植和群植方式外,桂花还时常被作为障景树、陪衬树、诱导树、过渡树配植,或为增添景观层次而应用,可用以配植的花木也非常多。由于桂花的这种种优点,使桂花在苏州现存的八大古典庭院(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文宅艺圃、环秀山庄、耦园、怡园、狮子林)中出现率达百分之百。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的桂花的多靠墙布置,间植几株腊梅,以木绣球、山茶、南天竹等点缀,在东侧小花台中种植海棠、山麻杆和寿星竹,与精巧的山石、漏窗相配,整体景观富有变化,层次感也非常好。
留园“闻木犀香轩”两旁沿廊密植桂花,以紫荆、腊梅和紫薇各一株作点缀,仅在左侧临溪处植两株榔榆以均衡构图。而轩前的配植则要热闹得多,银杏、香樟挺拔秀丽,黑松虬劲,加上夹竹桃、腊梅、紫荆、黄素馨等花木,更使得四时有景可观,秋色更加迷人。
扬州清代园林古陨园内有“修竹丛桂之堂”,即以桂、竹相配,并以景命名。苏州明末时期的上书屋(后名水木明瑟园)中的“桐桂山房”,造景曰“丛桂交其前,孤桐峙其后,焚香把卷,秋夏为佳”。
苏州光福梅花山以梅、桂间植成林为特色,常常为人所称道。其实梅、桂共植的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也是常用,如扬州古园中的“金粟山房”在园之东西两侧植梅栽桂,并莳养奇花异卉,有“揽胜蓬莱岛”的美名;而“双峰三栈”则有一亭,记载此亭“其间上下,皆种梅花,其山左右,丛桂森翳”,故而得名“香露”,雅致出众。杭州植物园观赏植物区的桂花紫薇园是另一较著名的桂花与其他树种成林间植的例子。夏季紫薇怒放;秋季金桂飘香;冬季紫薇落叶后树干平滑细腻,树形优美,与常绿的桂花相配亦别有情趣。
此外,桂花与牡丹、海棠、玉兰等植物相配植,有叫做“玉堂富贵”的,或加上迎春等植物成为“玉堂春富贵”或“金玉满堂春富贵”的,是一种讨巧的配植方法。虽然有观点认为以讨口彩为目的的配植俗不可耐,但是从这几种花木的选择上看,常绿和落叶、灌木和乔木相搭配,而且花期相错,四季可赏,确有可取之处。虽然讨巧的配植方法花样百出而少有流传,但此种配置时有应用,并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配植手法。
桂花的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非常符合东方园林的审美特色,同时又能满足现代公园的造景需要。而且其品种繁多,形态、习性等均有不同的特点,不论形体大小都能产生丰满生动的景观效果,可以根据造景的需要自由地选择搭配。辛弃疾《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一词写到“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九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相信桂花今后在园林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香满神州大地。
主要参考文献
1、程兆熊,论中国庭院设计,台北:明文书局,1984
2、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中国新园林,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3、郑嘉骥,太原园林史话,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4、朱江,扬州园林品赏录,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0
5、吴小巧,苏州园林植物配置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1990
6、魏嘉瓒,苏州历代园林录,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
7、《工矿绿化手册》编写组,工矿绿化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绿色植物在园林中的运用思索论文】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