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腊八节吃什么
“似乎很遥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广东腊八节吃什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广东腊八节吃什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广东腊八节吃什么
在广东其实腊八节已经慢慢地淡化了,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有腊八节这个节日,只有一些老一辈的人才记住了这个节日,知道这个节日的会在这一天熬上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来喝。
甜味腊八粥
原料:糯米、绿豆、红豆、红枣、桂圆肉、银耳、栗子、核桃仁、枸杞、葡萄干、白果、莲子、山楂、金橘、梅肉(无核的话梅肉、杏脯以及各类果脯等)、花生仁、芝麻、芸豆、芋头、冰糖。
做法:
1.将米、绿豆、红豆洗净,加清水上火煮。先大火烧开,加热5分钟。
2.红枣、桂圆肉、银耳、栗子、核桃仁、枸杞、葡萄干、白果、莲子、山楂、金橘、梅肉、花生仁、芝麻、芸豆、芋头(洗净去皮切小块)、冰糖等放入锅中。煮约1-2个小时即成。
各地腊八节习俗
北京:
北京腊八节的习俗: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西北:
西北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陕西:
陕西腊八节的习俗: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肃:
甘肃腊八节的习俗: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
宁夏腊八节的习俗: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西宁:
西宁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篇2:有关广东腊八节吃什么
广东腊八节吃什么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吃腊八面腊八粥,南方却显得静悄悄。广州人年前过的节日也不少,比如冬至、年二十八等等,但腊八确实很少提,没有过这个节的习惯,腊八似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正如南方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入年关”。北方进入腊月后,天气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过腊八意味着进入年关。古时“腊”同“猎”,代表一年到头有收获,进入年关就要祭拜天地,祈求来年也有收获。而广东人过的“腊月二十三”,广州人称之为“小年”,要举行“祭灶”的仪式,其实与北方的“腊八”意义一样,只是日子不同。
广东也有人过腊八,不过主要在珠三角一带,是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习俗,但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已经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红枣,而南方则多用糯米、百合、莲子等。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虽然广东很少人过腊八节,但在腊八节不妨煮碗腊八粥,对养生保健有作用!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腊八节腊八粥
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腊八节吃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腊八节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节吃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节吃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节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在中国,家家户户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叫八宝粥。
相传腊八粥来自印度,它的普及多亏了佛教。众所周知,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据民间传说,在未成道之前,释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许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饿,昏倒在路边。一位牧羊姑娘发现了他,给他饭吃,释迦牟尼很快恢复了体力。然后,他在附近的河里洗了一个澡,独坐在菩提树下,静观思维。苦行六年后,终于在腊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饭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里采摘的新鲜野果做成的。从那时起,释迦牟尼的追随者就开始用新粮米和鲜果做粥。粥要从腊月初七开始,一直煮到第二天黎明。这种粥象征性地用来祭佛。农历十二月初八就成为“佛祖悟道纪念日”。
大约在九百年前,宋朝时代,腊八粥开始传人中国。根据文字记载,为了表示对佛陀的忠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大的佛教寺院都提供用大米和其他香料一起煮成的粥。大约五百年前,明朝年间,腊八粥已成为一种圣餐,以至于节日期间皇帝们把它赠给他们的官员。由于腊八粥受到封建社会上层阶级的青睐,也就很快在全国普及开来,到现在一直作为传统食品受到尊崇。
现在,我们习惯上称腊八粥为八宝粥,指的是做这种粥需用许多种有营养的配料。这里介绍一下制作八宝粥的特殊方法。首先把糯米、小米、高粱、栗子、干枣、花生、杏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其他干果一起煮,然后再加红糖。这样做出来的粥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也可以加上红豆,菜豆,松子仁,莲子,或者另外一些有营养或美味可口的东西。
这样,你会发现粥的配料已远远超过八种。实际上,八宝粥用的配料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这里“八”简直就是指“许多”。怪不得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八宝粥被认为是一种保健食品,它特别有益于人的脾、胃和血液。对许多中国人来说,现在八宝粥食谱已成为家常便饭。实际上,这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粥,人们不只是在腊月初八食用,在中国市场上人们到处都可以买到它,并可一年到头尽情享用。
民间腊八节似为古腊日和佛祖成道日的融合。这天,多以腊八粥为食,俗语称“腊八不吃腊八粥,媳妇撵着丈夫哭”。腊八粥用小米、大米、红薯、红枣、红豆、绿豆等熬制而成,富裕人家则以糯米、果脯、莲籽、百合、银耳、玫瑰、青红丝、红糖或白精等原料做成。
腊八粥早在宋朝就盛行,腊八粥的来历起源在河南民间有多种说法:僵师人多称腊八粥是佛祖“悉达多的救命粮”,说悉达多修行时,因吃了一个善良姑娘的炒面糊糊而未被饿死,修成正果,创立佛教。唐玄奖取经时打听此事发生在中国农历的腊月初八,故将其炒面糊称作“腊八粥”。
篇3:广东腊八节吃什么介绍
广东腊八节吃什么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吃腊八面腊八粥,南方却显得静悄悄。广州人年前过的节日也不少,比如冬至、年二十八等等,但腊八确实很少提,没有过这个节的习惯,腊八似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北方有“过了腊八便是年”之说,正如南方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入年关”。北方进入腊月后,天气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过腊八意味着进入年关。古时“腊”同“猎”,代表一年到头有收获,进入年关就要祭拜天地,祈求来年也有收获。而广东人过的“腊月二十三”,广州人称之为“小年”,要举行“祭灶”的仪式,其实与北方的“腊八”意义一样,只是日子不同。
广东也有人过腊八,不过主要在珠三角一带,是客家人从北方带来的习俗,但用来做腊八粥的材料已经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红枣,而南方则多用糯米、百合、莲子等。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虽然广东很少人过腊八节,但在腊八节不妨煮碗腊八粥,对养生保健有作用!
腊八节的由来
何故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 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古人过腊八节有哪些讲究
唐代腊八节热闹非凡
远古腊日新年期间,古人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称为“岁终大祭”。在“十月历”被弃用后,腊日新年的功能和概念也随之消失,但“腊日”这个节日名字和内容却保留了下来,并被移植到“十二月历”的腊日中来。
在唐代,从民间到宫廷都很在意过腊日,并留下大量与腊日有关的诗文。除上面提到的武则天的《腊日宣诏幸上苑》外,杜甫、刘禹锡、岑参、卢纶、权德舆等众多唐代文人都留下过以“腊日”为题的作品。
如杜甫的《腊日》:“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杜甫这首诗写于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十二月,当时诗人回到京城长安,但这年的腊日气温反常,像春天来临,腊日竟然化冻了。
腊日由盛而衰的转折期是宋朝。宋朝民间虽然仍有过腊日的风俗,但经过唐朝崇佛之后,佛教已深入宋朝人心,佛教主题的“腊八节”正式形成概念,并流行。在南宋时,人们已认为“腊八节”是佛教节日。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条中即称:“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
由于“腊日”与“腊八”都在腊月,且日子相隔很近,甚至重合,渐渐地人们便把两节合并,祭祖、击鼓驱疫等过去腊日的节日活动都被揉到了腊八节。
因为腊八节里的很多节日活动都是过去的腊日活动,所以至今不少地方仍称腊八节为“腊日”。民国《葭县志》在记述时便称腊八节为“腊日”,在该日,当地人“以黍作粥,谓之餴饭,令儿子先食之”。
腊八被视为古代的“慈善日”
除喝腊八粥外,腊八节还有祈丰产、辟邪、防瘟疫、占卜年景等很多内容。特别是明清以后,腊八节已被古人赋予了更高层次的含义,济贫、施舍成了主题,因此,腊八节也被视为古代的“慈善日”。
寺院僧尼所煮的腊八粥也称“佛粥”,佛粥一送施主,二济穷人。施主在接到佛粥后,一般还会回赠一些灯油钱或布施其他财物,苏东坡所谓“今朝佛粥更相馈”,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出于“济穷”的目的,有些地方的僧人在腊八节到来之前即开始化缘募米。清乾隆《延庆县志》记载,北京延庆,“僧人前期沿门募米,至是日,作粥施舍穷人,与他处同。”
很多非信佛之家也会在腊八节馈粥施粥行善。据民国《华阴县续志》,陕西华阴一带,“好善者募敛米面,设粥通衢,以施乞丐、行路之人。”清光绪《天津府志》中则记载了天津在腊八这天的善举:“以米、豆、枣、粟杂煮之,曰腊八粥,兼饲贫。”
篇4:腊八节作文:吃腊八粥
中午的时候,妈妈说今天是腊月初八,按习俗要烧腊八粥吃。我叉嘴了:“那好,晚上我们就是吃八宝粥(概念模糊)。”妈妈后来告诉我这两者是不同的。于是大家商量决定:妈妈晚上下班回来烧。
“吃晚饭了”妈妈在厨房里喊。我赶紧走到桌子旁准备就餐,哇,粥里面东西真多:黄豆、蚕豆、胡萝卜、山芋、白萝卜丝、咸肉再加上米和菜正好八样。妈妈又告诉我:“腊八粥不一定就是说放八样东西,正好八样那完全是巧合。”没想到我理解又出错了。
妈妈烧得粥可真好吃:粉粉的蚕豆,甜甜的胡萝卜,山芋吃起来比胡萝卜还要甜,还有我最喜欢的吃的肉类食品-----咸肉。结果我吃了一碗还想添,可是妈妈只给我添了一点点,她怕我吃撑着。后来妈妈说:“锅里面多呢,明天早饭还吃这个。”
听了这话我才舍得丢碗不吃,连忙点头:“好好好,耶!”
更多热门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腊八节作文400字
2.关于腊八节的作文:腊八粥
篇5:腊八节吃腊八粥原因
吃腊八粥原因
腊八粥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的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中称“法宝节”。
现在吃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
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的配料,主料是米、豆。另外再加各种辅料,如枣、栗子、花生等。民间常见的是以八种配料煮粥,与腊八的“八”相应,寓意吉利。然而,许多地方的腊八粥配料并不局限于八种。
腊八粥营养丰富,具有健脾、补气、安神、养血等效用。然而。民间对腊八粥更是赋予了许多神奇的功效。
一是祈丰收、祈子。即将粥涂抹在果树花木之上,祈祝多产果实、枝繁花盛。在湖北,若有不结果实的果树,人们便用斧子在树上砍个口子,将粥涂在口子上,称为“喂树”,以此祈果。
二是增福、辟邪、避瘟疫。在河北张北,要将腊八粥涂于墙壁、树木、门环等处,以驱邪。
三是祛病。在湖北黄冈、新洲,人们认为此日为翻痢菩萨生日,吃腊八粥可免生癫痢。
四是驱寒。腊八粥温暖滋补,有较好的驱寒之效。在山西和顺。腊八粥也称“防风粥’,说是可以御寒。
腊八节的习俗
古有谚语:“过了腊八就是年”,所以腊八节被视为春节习俗的开始,而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关于腊八节的习俗也不少。
习俗一,腊八粥。腊八粥的原料很多,除了白米,人们会将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桂圆、葡萄、红豆、花生等不下20中原料提前泡发,在第二条慢慢熬制成香甜可口的腊八粥。古人由于生活条件所限,食物较为匮乏,能喝上腊八粥,在当时是一件很开心很期待的事情。
习俗二,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大家在腊月初八这天泡制蒜,而腊八蒜的做法简单,把剥了皮的大蒜瓣儿放到密封罐子里,泡上醋即可。同时,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古代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习俗三,腊八面。陕西关中地区流行吃腊八面,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备用,豆类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即制作完成腊八面。
习俗四,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习俗五,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腊八节应当被人们铭记,人们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腊八节活动。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辈的中国人,应当铭记腊八节,铭记祖先留下来的传统与智慧,保护好这个中华文化的传统符号。那么,你今天喝腊八粥了吗?
篇6:腊八节吃腊八粥 腊八粥做法
腊八节吃腊八粥 腊八粥做法大全
做法一:
材料:圆糯米150克、绿豆25克、红豆25克、腰果25克、花生25克、桂圆25克、红枣25克、陈皮1小片。
调料:冰糖75克。
做法:
1、先将所有材料用水泡软,洗净。
2、粥锅内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开后,转中火煮约三十分钟。
3、放入冰糖调味即可食用。
特点:甜爽可口,营养丰富。
厨师一点通:此粥凉食、热食均可。
做法二:
原料:大米50克、黄小米50克、粘黄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红枣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
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
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红小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粘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做法三:
原料:红枣、核桃、黑米、香米、玉米、葡萄干、红豆、小米(根据自家人口配比即可)。
制作方法:
1、红豆,玉米提前泡3-4小时。
2、其他材料混合洗净。
3、所有材料混合放入锅内,加足量水,烧开小火熬成粥即可。
用紫砂煲或其他煲粥工具,煮三小时后最好!腊八粥简单又营养,喜欢甜的就放些冰糖一起熬,也可就菜吃。
做法四:
咸法中有豆制品、肉丁或腊肠。
材料:小米、玉米、黄豆、绿豆、红豆各2汤匙。
配料:碎猪肉约100克,莲子、栗子数粒、盐少许。
做法:
先把各种豆类在冷水里浸30分钟,滤干;莲子去心,栗子去皮;水烧滚,先将豆类放入煮约15分钟,再放入其他材料,水再滚后用慢火煮约45分钟即成。
做法五:
主料:黑米、糯米、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薏米适量。
调料:桂圆、莲子、红枣、冰糖适量。
1、红豆、花生、莲子多淘洗几遍,用水隔夜泡上。
2、黑米洗净隔夜泡上。
3、电饭锅中加适量冷水,加入泡好的红豆、花生、莲子。
4、再加入隔夜泡好的黑米(连泡米水一起倒入锅中),接通电源,按至“煮饭”键,盖盖。
5、绿豆和薏米洗净,用水稍泡一小会。
6、桂圆剥去外皮,跟葡萄干、糯米一起淘洗干净。
7、锅中的水煮沸后加入绿豆和薏米。
8、再加上桂圆、葡萄干和糯米,搅动一下,加锅盖,继续煮。
9、再次煮沸后约十分钟,加入洗净的红枣。
10、继续煮约半个多小时后加入适量冰糖。
11、继续煮至米和豆开花、粥粘稠即可,拔掉电源,焖约十分钟即可出锅。
篇7:腊八节腊八吃蒜
为什么腊八吃蒜
过年期间,民间一般较重视肉类食品的食用,加之冬季本来蔬菜就少,适当地吃一点蒜,对于血液循环、改善胃肠道的吸收、消除身体疲劳、增强体质、预防大肠癌等都有明显的效果。 白蒜比较辣,平时人们一般不会直接食用,而经过腌制的腊八蒜不是那么辣,加之有醋的香味,人们就会喜欢吃。
“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到了年关,商家开始算大账,各家各户也开始算自己家的小账,还欠别人多少钱,别人还欠自己多少钱都有数。 但人们碍于情面多不好意思直接跟人要债,这时拿着事先腌制好的腊八蒜送给对方,什么话也不用说,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腊八蒜这时又成了“腊八算”,多么聪明的老百姓!
腊八蒜的做法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腌制大蒜。
材料:蒜头、醋、密封容器
做法:
1、把大蒜剥皮放置于常温,挑出有伤痕的不要,放阴凉处晾干待用。
2、晾干蒜表面的水分后,放进干净的容器里面,不要太满,要留出一些空隙。
3、倒进食醋,刚好浸满蒜的表面即可。
4、将容器密封、储存,也可冷藏。
5、大概20天后,腊八蒜即做成了。
提示:蒜装进容器前一定要把表面的水分晾干,不然容易滋生细菌;容器不要装太满,要留出3/4的空间;密封后,中途不要打开,否则味道不佳。
腊八节的节日美食
腊八粥
腊月初八这天喝“腊八粥”。每逢腊八,全国很多地方的家家户户,都事先选米挑豆,剥果备粮,作为煮粥的原料;腊八这天的五更前就将粥煮好,天不亮全家就围坐在一起喝粥;亲友邻居之间还互相赠送;有的地方吃前不光先敬神、供祖,还给猫儿、狗儿尝尝;有的地方还有在山石和树上抹点粥的习俗,抹时还叨念着:“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意思是祝愿来年丰收。民间也有谚语说:“腊八粥,香又稠,吃了腊八就丰收。”
腌白菜
是盐腌的白菜,十月盐菜到十二月便可拿出食用。腊八这一天,煮好腊八粥,除全家人食用之外,邻里间必要互相赠送,凡送粥之家,一定要以腌白菜为菜,一同送之。腌白菜是北方的,南方则送雪里燕,腌大菜等。民间还非常重视腌菜的质量,因为人们认为菜腌之美与否,可卜其家境之盛衰。
腊八糕
吃腊八粥的同时,还食糕。因为粥容易消化,不熬饱,与糕同食不仅熬饱,还增加趣味。
腊八糕一般为家庭自制的糖糕,讲究一点的人家,是到糕讲店选买各种甜咸小糕点。这些小糕点制作非常精细,包装也极精关,还有吉祥之意,如:如意糕、玉带酥、盘香饼等。
制腊八豆腐
安徽黔县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风味特产,将自制豆腐晒干可留日后吃。
吃腊八面
陕西地区不产大米,所用没有腊八粥,而是吃喇叭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
篇8: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民间流行在腊八节时要喝腊八粥。此后“年味”日渐浓起来。在腊八那天,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现在看来,这个季节喝碗热乎乎的杂粮粥倒是不错的。因为吃的太过精细,需要粗纤维的东西刮刮肠子。
篇9: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民间流行在腊八节时要喝腊八粥。此后“年味”日渐浓起来。在腊八那天,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至迟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现在看来,这个季节喝碗热乎乎的杂粮粥倒是不错的。因为吃的太过精细,需要粗纤维的东西刮刮肠子。
腊八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
2.最正宗的咸腊八粥的做法
3.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
4.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来历
5.腊八粥的做法
6.腊八节的介绍
7.三种腊八蒜的腌制方法
8.腊八节煮五豆的传说
9.冬粥养生说“腊八”
10.腊八节的传说大全
篇10: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
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民间流行在腊八节时要喝腊八粥。此后“年味”日渐浓起来。在腊八那天,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预示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我国古代天子国君,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蜡祭后来流行到民间,其习俗至今还有所遗存,就是腊月初八,南方的人们要吃腊八饭,北方的人们要喝腊八粥。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中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已十分风行。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盛。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月节,农历十二月,人们习惯称为“腊月”。据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下令将每年十二月改称为“腊月”。而“腊”这一词到汉代才正式出现。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寓意是什么
1.祈福
我国古代的皇帝在腊八这一天要举行祭祀的活动,祭祀八谷星神,来庆祝当年的丰收;还要祈求接下来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在民间,人们会祭祀天地、祖先和神灵,感恩这一年来的庇佑,并祈求新的一年继续施恩。因为在古代的时候干了的物被叫做腊。每到腊八节的时候,各种水果蔬菜果等全都变成干物了,所以在祭祀时只能用干物做祭品。后来便演变成了腊八粥。
2.增进感情
在祭祀完后,乡里乡亲或者是亲戚朋友之间,要互相赠送腊八粥。你家送过来,他家送过去,并且送的人要谦虚的说是麻烦对方尝尝自己家做的腊八粥的味道,而接受者要很高兴地道谢。腊八粥的种类比较多,可能这家的腊八粥是豆类的,那家的腊八粥是谷类的,我家是甜的,你家是咸的,人们在互相品尝腊八粥的过程中,一起庆祝丰收后的喜悦,增进亲友间的感情。
3.庆贺丰收
在古代的人由于条件的现在,是非常讲究吃应季食品的,由于冬季万物萧条,没有什么正好应季的食材。但是,我们做的腊八粥中的各种食材,几乎包括了一年中各个季节的食物。只不过那会的蔬菜水果谷物等都成了干物。这就,相当于向天地、神灵和祖先展示这一年来的收获,庆祝今年的丰收,任何祷祝祈求上苍的庇佑,希望来年能够风调雨顺,再来一个好收成。
【广东腊八节吃什么】相关文章:
1.腊八节腊八吃蒜
3.腊八节
8.腊八节文案
9.腊八节对联
10.腊八节顺口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