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最后一课》课堂练习题设计

《最后一课》课堂练习题设计

2024-06-30 08:15: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uangxl198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最后一课》课堂练习题设计,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最后一课》课堂练习题设计,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课》课堂练习题设计

篇1:《最后一课》课堂练习题设计

《最后一课》课堂练习题设计

本文来自作文周刊社。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戒尺哽住()郝叟()祈祷()

喧闹()诧异()踱步()懊悔()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板dèng()zhuàn()钱钥shi()

wǎn()转zhēng()发chéng()罚

祈dǎo()气fēn()

3.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蜻朗!()

(2)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荒!

()

(3)个个看来都很优愁。()

(4)他把书翻开,滩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付大眼镜。()()

4.选词填空。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得到。

A.嘈杂B.喧哗C.喧闹D.吵闹

(2)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或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A.观察B.检查C.视察D.考察

(3)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的气氛。

A.严肃B.肃静C.严厉D.安静

(4)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A.惊异B.诧异C.纳闷D.惊奇

5.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的黑体词语。

(1)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3)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4)我看见这些情形,正在诧异,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

6.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

(3)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7.朗读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分别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1)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2)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8.写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2)……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3)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4)“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9.仿写句子。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10.《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作家

,这篇小说以为背景,着重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了法国人民精神。小说的三要素是、、。

二、能力提升

仔细阅读课文第20、21自然段和第24自然段到末尾,回答下列问题。

1.“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中的“美丽”,除了表现法国圆体字好看之外,还表现了什么?

2.说说选段中的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3.小弗郎士为什么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

4.小弗郎士为什么感到韩麦尔先生形象高大起来?

5.“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怎样理解韩麦尔先生这样的举止和表情?

6.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7.选段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来烘托气氛或反映人物心理,请你找出一处,并说明其作用。

8.你认为这是一堂什么样的课?

篇2:最后一课的课堂同步练习题

最后一课的课堂同步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汉字注音。

喧( )闹 懊( )悔 赚( )钱 监督( )

宛( )转 气氛( ) 哽( )咽 皱( )纹

2.比较字形,注音并组词。

3.①《最后一课》作者是_________国的_________。

②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篇幅长短可分为_________小说、_________小说、_________小说、_________小说。

[课文解读·感悟体验]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甲,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他是他乙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4.文中方框甲、乙两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依次是( )

A.雪白停住B.苍白顿住

C.惨白哽住D.灰白站住

5.“韩麦尔先生只写了“法兰西万岁”两个大字,却“使出全身的力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一段对韩麦尔先生主要采用了( )

A.外貌、动作描写B.动作、心理描写

C.动作、心理描写D.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阅读品味·拓展提高]

老妇人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他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笑了。我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7.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能反映当时是战争时期的语句。

8.从文章中可以看出老妇人神志不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结尾写道“车厢里一片寂静”,其原因是( )

A.人们睡着了。

B.人们都在思考老兵的话。

C.人们在默默地同情老兵,又在担忧自己的命运。

D.车到站了,人们都下车了。

[发现创新]

10.上文揭示了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略2.略

3.①法都德②人物、情节、环境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

4.C

5.韩麦尔先生在倾注所有感情来写这两个大字,集中体现了他的爱国感情。

6.D

7.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8.她在战争中接连失去了三个儿子而悲痛过度。

9.C

10.战争的残酷人们对战争的厌恶

篇3:《最后一课》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最后一课》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一、给加点字注音:

哽住(  ) 诧异(  )  惩罚(  )  督学(  )

祈祷(  ) 郝叟(  )  气氛(  )  干脆(  )

二、多音字注音组词:

散       帖       宁        强

三、在括号中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⑵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歌唱;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四、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飘扬。

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A.比喻拟人 反问 B.比喻比喻 反问 C.拟人拟人 设问 D.拟人比喻 设问

五、阅读下面两段描写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⑴ 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答:A、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B、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

⑵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答:A、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B、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

六、下面的几段语句采用了何种描写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E、环境描写 F、细节描写

⑴ 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

⑵ 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 )

⑶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⑷ 我本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

七、填空题

⑴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国作家。

⑵ 《最后一课》的体裁是_______写于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主题。

⑶ 《最后一课》按________的顺序安排材料,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两个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⑷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_________,就是在街上也能听见。

A、吵闹 B、寂静 C、喧闹

⑸ 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_____________。

A、安静 B、寂静 C、肃静

⑹ 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__________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上课了。”

A、温和 B、柔和 C、温柔

八.分析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1、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向我们做了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最后一课》阅读测试题

(一)比较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回答段后问题。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进了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他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好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智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我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甲段选自课文《最后一课》,作者是 __________ 。

2、甲乙两段都以 ___________为背景,甲段的主题是 ______________ ,乙段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

3、甲段写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新字帖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圆体字,其目的是要从侧面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段写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妇人对_______________ 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 ________________

4、甲段将心理与 __________ 描写相结合,表现了小弗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段对老妇人身体状况的描写用了一个短语,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

描写揭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段结尾是“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②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

③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大街上也能听到。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还有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④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我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看见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韩麦尔先生呢,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只好推开门,当着大家的面走进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

⑤可是一点也没有什么。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温和地说:“快坐好,小弗朗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1.课文中的“我”是小弗朗士这个幼稚贪玩的孩子,这是用  人称写的,这样写的作用是                。

2.分别写出:描写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句子,并谈谈它们的作用。

3.③、④、⑤段中所列举的这许多异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异常现象说明了什么?

4.文中加点的“总”字突出了什么?

5.文中加点的“偏”字,如果没有好吗?为什么?

6.文中划横线处“你们可以想象,我那时脸多么红,心多么慌!”若换成“脸红心慌”好吗? 为什么?

(三)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2.两个钟声响了,意味着什么?

3.“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4.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5.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6 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7.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8.“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部分答案:

三 1比喻 2 拟人

四 B

五 1 韩麦尔先生 肖像描写 2小弗郎士 心理描写

六 B D C E

七 2 短篇小说 1873年 爱国主义

3 时间 小弗郎士的见闻感受 韩麦尔先生 小弗郎士

八 解释说明 ;递进;解释说明

九(一) 2 战争 爱国 反战

3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战争杀害了三个儿子;控诉

4 细节;对普鲁士暴行的极端愤慨和讽刺和爱国情感的升华。

5 瘦弱而多病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6 表现人们对老妇人的悲惨遭遇深感同情与理解,思索着战争带来的不幸。

(二)1 第一;用小弗郎士的内心感受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产生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2自然环境的作用:烘托小弗郎士的无忧无虑,纯真幼稚的心理

社会环境的作用:交代写作背景

3原因是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说明人们的心情沉重,热爱祖国。

4 “总”突出了平时喧闹的一贯性。

5 不好。“偏”突出了教室的异常安静,烘托出最后一课的严肃悲愤的氛围

6不好。两个“多么”突出脸红心慌的程度。

(三)1 高潮结局

2 意味着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

3号声暗示了普鲁士对法国两省的占领,德语将替代法语。

4 侧面描写句: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5 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崇高和人格的伟大感染了我。

6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7.用手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内心的极度悲愤,倾注了他热爱祖国,怨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8最后一课结束,他将不能再教法语了,内心十分痛苦。

【《最后一课》课堂练习题设计】相关文章:

1.最后一课的课堂同步练习题

2.《最后一课》 教学设计

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0

4.《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6

5.最后一课 教案

6.《最后一课》 9

7.最后的一课

8.最后一课文章内容

9.最后一课说课稿

10.《最后一课》教案

下载word文档
《《最后一课》课堂练习题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