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褒城驿壁》孙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书继益”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书褒城驿壁》孙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书褒城驿壁》孙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书褒城驿壁》孙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书褒城驿壁》孙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原文
书褒城驿壁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1),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2),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3),龙节虎旗,驰驿奔轺(4),以去以来,毂交蹄劘(5),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7);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8),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9)?”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埸无侵削之虞(10),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11),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作品注释
(1)庭除:庭院和台阶。堂庑:中堂及堂下四周房屋。
(2)忠穆公:指严震。严震在唐德宗时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死后谥忠穆。梁州:唐山南西道治所。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德宗颁诏将梁州改称为兴元府。
(3)二节度治所:一指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南郑县与(今陕西省汉中市):一指凤翔节度使治所天兴县(今陕西省凤翔县)。
(4)轺(yáo):古代使者所乘轻便马车。
(5)毂交蹄劘(mó):车毂交错,马蹄摩擦,极言车马之多。劘,磨擦。
(6)视:比。
(7)鷁(yì):水鸟,古代多以画饰船头。此即指船头。
(8)隼(sǔn):鹰一类的猛禽,此指驯养的猎鹰。
(9)其:岂。
(10)疆埸(yì):边境。
(11)矧(shěn):况且。
作品译文
向管理驿站的官吏询问,他们则说:“忠穆公严震曾担任梁州州牧,因为褒城控制着通往两个节度使治所的要道,各式各样的旌节旗帜来来往往,传递公文的人员骑着马,出差的官吏乘着车,或来或去,车马往来络绎不绝,所以扩大驿馆建筑,以显其雄伟宏大。褒城驿在当时看上去是比其他驿站都壮观。而且一年中到褒城驿站来歇宿的宾客不少于几百人,他们只要夜间得到住宿,饿了能得到饱食,全都是暮来朝去,哪有顾念爱惜之心呢?至于撑船,一定要到篙折、舷破、头碎然后停止;钓鱼,一定要到水干、泥混、鱼尽才肯罢休。甚至还有人在靠窗的长廊或小屋里喂马,把驿馆的中堂作为猎鹰的栖息之所,这些都是房屋污损、器物毁坏的原因。遇上职位低的官吏,其随从虽然气性猛烈,还可以制服;遇上职位高的官吏,其随从则更加凶暴蛮横,难于阻止。因此褒城驿日见破损,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八九人,虽然也曾在供给来往者膳食的余暇,用一小部分时间尽力修缮,但又怎能补救几十几百人的破坏呢?”
管理驿站的官吏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个老农在旁笑了,并说:“现在所有的州县都象驿站一样。我听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财物丰富,人口众多,号称太平,行走千里的人不用携带粮食,有了子孙的人还不知道兵器为何物。现在天下无战争,但有户籍的居民却一天天减少;边境没有被侵占遭蚕食的忧患,但开垦的荒地日益减少。百姓生活日益穷苦,国家财力日益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凡和皇帝一起治理天下的,是那些刺史县令,他们直接了解人民的生活,因而便于贯彻政令。现在政府委派官吏,既已轻率任命刺史县令,而且又在短时间内一再更换。况且刺史县令的任期,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内更换两次,因此州县的政务,如有不利于百姓之处,应该可以出主意改掉那些严重的情况,但在任的刺史则说:‘明人我即离职,何必如此。’在任的县令也说:‘明日我即卸任,何必如此。’他们在愁闷的时候就喝浓烈的美酒,在饥饿的时候就吃精美的肉食,只等囊中放满了绸缎,柜中装足了金银,任期结束就志得意满地离去。”唉!州县难道果真是驿站吗?况且当新旧官员交替之时,狡猾的'胥吏乘机放肆地做奸恶欺诈的事,以欺骗州县呢!像这样下去,而想希望百姓生活不穷苦,国家财力不困难,有户籍的居民不减少,开垦的土地不缺乏,难啊!
我送走老农之后,把他的话整理了一下,写在褒城驿的屋壁上。
作品题解
这是一篇讽刺性杂文。作者借褒城驿的由雄大宏丽而变为荒芜残破的现实,抒发了对当时吏治败坏的感慨。文章揭露了地方官吏怠惰贪婪,不理政务,视州县为驿站,因而造成百姓困顿,这在晚唐有一定现实意义。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这亦可谓有识之见。文章首尾两段叙事,行文简洁;中间两段记言,其意重在说明州县同于驿站。议论中肯,语言辛辣,寓意深刻,是本文的主要特色。褒城,唐属兴元府,即今陕西勉县。驿,古代递送公文或来往官员投宿,换马的处所。
作品赏析
这是一篇讽刺性杂文。作者借褒城驿的由雄大宏丽而变为荒芜残破的现实,抒发了对当时吏治败坏的感慨。褒城,唐代属兴元府,即今陕西勉县。驿,古代递送公文或来往官员投宿、换马的处所。文章揭露了地方官吏怠惰贪婪,不理政务,视州县为驿站,因而造成百姓困顿,这在晚唐有一定现实意义。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这亦可谓有识之见。文章首尾两段叙事,行文简洁;中间两段记言,其意重在说明州县同于驿站。议论中肯,语言辛辣,寓意深刻,是该文的主要特色。
作者简介
孙樵,字可之,又字隐之(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关东(函谷关以东)人,具体郡县已不可知,生卒年亦不详。855年(唐宣宗大中九年)进士,授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军入长安,随僖宗奔岐、陇,迁职方郎中。孙樵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幼而工文”。他对古代典籍“常自探讨”(《孙可之集·自序》),并自称“尝得为文真诀于来无择,来无择得之于皇甫持正,皇甫持正得之于韩吏部退之”(《与王霖秀才书》)。其文语多讽刺,以奇崛见称。有《孙可之集》。
篇2:书褒城驿壁文言文翻译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1],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2],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3],龙节虎旗,驰驿奔轺[4],以去以来,毂交蹄劘[5],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7];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8],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9]?”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埸无侵削之虞[10],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恚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11],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选自《四部丛刊》本《孙樵集》
[唐]孙樵
译文
褒城驿号称全国第一,到我亲眼所见,看其池水,浅浊而肮脏;看其船只,破碎而搁沉;庭院台阶十分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破,哪里看得到它所谓的宏大壮丽呢?
向管理驿站的官吏询问,他们则说:“忠穆公严震曾担任梁州州牧,因为褒城控制着通往两个节度使治所的要道,各式各样的旌节旗帜来来往往,传递公文的人员骑着马,出差的官吏乘着车,或来或去,车马往来络绎不绝,所以扩大驿馆建筑,以显其雄伟宏大。褒城驿在当时看上去是比其他驿站都壮观。而且一年中到褒城驿站来歇宿的宾客不少于几百人,他们只要夜间得到住宿,饿了能得到饱食,全都是暮来朝去,哪有顾念爱惜之心呢?至于撑船,一定要到篙折、舷破、头碎然后停止;钓鱼,一定要到水干、泥混、鱼尽才肯罢休。甚至还有人在靠窗的长廊或小屋里喂马,把驿馆的中堂作为猎鹰的栖息之所,这些都是房屋污损、器物毁坏的原因。遇上职位低的官吏,其随从虽然气性猛烈,还可以制服;遇上职位高的官吏,其随从则更加凶暴蛮横,难于阻止。因此褒城驿日见破损,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八九人,虽然也曾在供给来往者膳食的余暇,用一小部分时间尽力修缮,但又怎能补救几十几百人的破坏呢?”
管理驿站的官吏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个老农在旁笑了,并说:“现在所有的州县都象驿站一样。我听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财物丰富,人口众多,号称太平,行走千里的人不用携带粮食,有了子孙的'人还不知道兵器为何物。现在天下无战争,但有户籍的居民却一天天减少;边境没有被侵占遭蚕食的忧患,但开垦的荒地日益减少。百姓生活日益穷苦,国家财力日益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凡和皇帝一起治理天下的,是那些刺史县令,他们直接了解人民的生活,因而便于贯彻政令。现在政府委派官吏,既已轻率任命刺史县令,而且又在短时内一再更换。况且刺史县令的任期,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内更换两次,因此州县的政务,如有不利于百姓之处,应该可以出主意改掉那些严重的情况,但在任的刺史则说:‘明人我即离职,何必如此。’在任的县令也说:‘明日我即卸任,何必如此。’他们在愁闷的时候就喝浓烈的美酒,在饥饿的时候就吃精美的肉食,只等囊中放满了绸缎,柜中装足了金银,任期结束就志得意满地离去。”唉!州县难道果真是驿站吗?况且当新旧官员交替之时,狡猾的胥吏乘机放肆地做奸恶欺诈的事,以欺骗州县呢!象这样下去,而想希望百姓生活不穷苦,国家财力不困难,有户籍的居民不减少,开垦的土地不缺乏,难啊!──
我送走老农之后,把他的话整理了一下,写在褒城驿的屋壁上。
【注释】
[1]庭除:庭院和台阶。堂庑:中堂及堂下四周房屋。
[2]忠穆公:指严震。严震在唐德宗时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死后谥忠穆。梁州:唐山南西道属古梁州。
[3]二节度治所:一指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南郑县与(今陕西省汉中市):一指凤翔节度使治所天兴县(今陕西省凤翔县)。
[4]轺(yáo摇):古代使者所乘轻便马车。
[5]毂交蹄劘(mó摹):车毂交错,马蹄摩擦,极言车马之多。劘,磨擦。
[6]视:比。
[7]鷁(yì益):水鸟,古代多以画饰船头。此即指船头。
[8]隼(zhǔn准):鹰一类的猛禽,此指驯养的猎鹰。
[9]其:岂。
[10]疆埸(yì益):边境。
[11]矧(shěn审):况且。
篇3:书褒城驿壁文言文
书褒城驿壁文言文
[唐]孙樵
【作者小传】孙樵,字可之,又字隐之(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关东(函谷关以东)人,具体郡县已不可知,生卒年亦不详。唐宣宗大中九年(855)进士,授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军入长安,随僖宗奔岐、陇,迁职方郎中。孙樵是唐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幼而工文”。对古代典籍“常自探讨”(《孙可之集·自序》),并自称“尝得为文真诀于来无择,来无择得之于皇甫持正,皇甫持正得之于韩吏部退之”(《与王霖秀才书》)。其文语多讽刺,以奇崛见称。有《孙可之集》。
【题解】这是一篇讽刺性杂文。作者借褒城驿的由雄大宏丽而变为荒芜残破的现实,抒发了对当时吏治败坏的感慨。文章揭露了地方官吏怠惰贪婪,不理政务,视州县为驿站,因而造成百姓困顿,这在晚唐有一定现实意义。作者认为产生这一社会弊病的缘由,在于朝廷任用非人和官制不善,这亦可谓有识之见。文章首尾两段叙事,行文简洁;中间两段记言,其意重在说明州县同于驿站。议论中肯,语言辛辣,寓意深刻,是本文的主要特色。褒城,唐属兴元府,即今陕西勉县。驿,古代递送公文或来往官员投宿、换马的处所。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1],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2],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3],龙节虎旗,驰驿奔轺[4],以去以来,毂交蹄劘[5],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7];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8],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9]?”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埸无侵削之虞[10],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恚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11],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选自《四部丛刊》本《孙樵集》
褒城驿号称全国第一,到我亲眼所见,看其池水,浅浊而肮脏;看其船只,破碎而搁沉;庭院台阶十分荒芜,堂房廊屋都很残破,哪里看得到它所谓的宏大壮丽呢?
向管理驿站的官吏询问,他们则说:“忠穆公严震曾担任梁州州牧,因为褒城控制着通往两个节度使治所的要道,各式各样的旌节旗帜来来往往,传递公文的'人员骑着马,出差的官吏乘着车,或来或去,车马往来络绎不绝,所以扩大驿馆建筑,以显其雄伟宏大。褒城驿在当时看上去是比其他驿站都壮观。而且一年中到褒城驿站来歇宿的宾客不少于几百人,他们只要夜间得到住宿,饿了能得到饱食,全都是暮来朝去,哪有顾念爱惜之心呢?至于撑船,一定要到篙折、舷破、头碎然后停止;钓鱼,一定要到水干、泥混、鱼尽才肯罢休。甚至还有人在靠窗的长廊或小屋里喂马,把驿馆的中堂作为猎鹰的栖息之所,这些都是房屋污损、器物毁坏的原因。遇上职位低的官吏,其随从虽然气性猛烈,还可以制服;遇上职位高的官吏,其随从则更加凶暴蛮横,难于阻止。因此褒城驿日见破损,与以前大不相同。我们八九人,虽然也曾在供给来往者膳食的余暇,用一小部分时间尽力修缮,但又怎能补救几十几百人的破坏呢?”
管理驿站的官吏的话还没有讲完,有个老农在旁笑了,并说:“现在所有的州县都象驿站一样。我听说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财物丰富,人口众多,号称太平,行走千里的人不用携带粮食,有了子孙的人还不知道兵器为何物。现在天下无战争,但有户籍的居民却一天天减少;边境没有被侵占遭蚕食的忧患,但开垦的荒地日益减少。百姓生活日益穷苦,国家财力日益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凡和皇帝一起治理天下的,是那些刺史县令,他们直接了解人民的生活,因而便于贯彻政令。现在政府委派官吏,既已轻率任命刺史县令,而且又在短时内一再更换。况且刺史县令的任期,时间长的三年更换一次,时间短的一两年内更换两次,因此州县的政务,如有不利于百姓之处,应该可以出主意改掉那些严重的情况,但在任的刺史则说:‘明人我即离职,何必如此。’在任的县令也说:‘明日我即卸任,何必如此。’他们在愁闷的时候就喝浓烈的美酒,在饥饿的时候就吃精美的肉食,只等囊中放满了绸缎,柜中装足了金银,任期结束就志得意满地离去。”唉!州县难道果真是驿站吗?况且当新旧官员交替之时,狡猾的胥吏乘机放肆地做奸恶欺诈的事,以欺骗州县呢!象这样下去,而想希望百姓生活不穷苦,国家财力不困难,有户籍的居民不减少,开垦的土地不缺乏,难啊!──
我送走老农之后,把他的话整理了一下,写在褒城驿的屋壁上。
【注释】
[1]庭除:庭院和台阶。堂庑:中堂及堂下四周房屋。[2]忠穆公:指严震。严震在唐德宗时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死后谥忠穆。梁州:唐山南西道属古梁州。[3]二节度治所:一指山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南郑县与(今陕西省汉中市):一指凤翔节度使治所天兴县(今陕西省凤翔县)。[4]轺(yáo摇):古代使者所乘轻便马车。[5]毂交蹄劘(mó摹):车毂交错,马蹄摩擦,极言车马之多。劘,磨擦。[6]视:比。[7]鷁(yì益):水鸟,古代多以画饰船头。此即指船头。[8]隼(zhǔn准):鹰一类的猛禽,此指驯养的猎鹰。[9]其:岂。[10]疆埸(yì益):边境。[11]矧(shěn审):况且。
篇4:《报孙会宗书》杨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报孙会宗书》杨恽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作品原文
报孙会宗书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⑴。遭遇时变⑵,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⑶。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⑷。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⑸。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⑹。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⑺。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⑻,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⑼。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10)。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⑾,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⑿。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⒀?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⒁。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末世矣⒂。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⒃。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⒄。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⒅。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⒆。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⒇,仰天抚缶而呼乌乌(21)。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22)”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23);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24)。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25)?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26)。”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27〕!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28),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29),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30)。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31)?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32)。
词句注释
〔1〕材朽行秽(huì),才能低劣品行肮脏。文质,文采和质朴,指文章、道德。底,至,到,“底”通“抵”。赖,依靠。先人,指已经去世的父亲杨敞。馀业,遗留的功业。备,备员,充数。宿卫,在宫中值宿警卫,这是郎官的职责。杨恽曾任郎官。
〔2〕时变,时局变故,指霍氏谋反、杨恽告发之事。以,连词,用法同“而”。爵位,指扬恽所获的“平通侯”。
〔3〕终,终究。其,代第一人称。任,胜任,指胜任的官职。卒,最终,最后。会,遭遇,?碰到。
〔4〕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可译为“您”。哀,哀怜。其,代第一人称。愚蒙,愚笨蒙昧。教督,教导督正。所不及,没有做到的地方。殷勤,恳切的情意。
〔5〕然,转折连词,可是。窃,谦指自己,私下。恨,遗憾。推,推究,推寻。其,那件事。终始,首尾经过,原委。猥(wěi),副词,随随便便地。俗,世俗,社会上一般人。毁誉,偏义复词,义偏于“毁”,毁谤。
〔6〕鄙陋,浅薄粗陋。愚心,愚昧的见解。若,好像。逆指,违背来信的旨意。文(wén)过,掩饰自己的过错。默,不说话;息,歇止,停止;乎,语气词,吧;默而息乎,默不作声吧。孔氏,孔子。各言尔志,各人说说你们的志向。《论语·公冶长》:“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7〕敢,表敬副词,冒昧地。略,简略地,稍微。陈,陈述。其愚,我的愚见。惟,句首语气词,表希望。君子,对孙会宗的称呼。察,审察。焉,代词兼语气词,于是。
〔8〕方,正,正当。隆盛,兴盛,兴旺。朱轮,指高官所乘的马车,车轮是红色的。汉制,公卿列侯及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可以乘朱轮马车。
〔9〕列卿,指九卿之列。九卿是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各朝各代名称不全相同。汉代的九卿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通侯,即列侯。汉制,刘姓子孙封侯者,叫诸侯;异姓功臣封侯者,叫列侯,也叫彻侯,后避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通侯”。总领,统领。从官,皇帝的侍从官。杨恽曾任“诸吏光禄勋”,所有侍从官都归他管理,并负责监察弹劾群官。与(yù)闻,参与和知晓。
〔10〕曾(zēng),乃,竟。建明,建树倡明。陪辅,辅助,辅佐。负,担负,这儿指遭受。窃位,窃取官位,指不能恪尽职守。素餐,白吃,指不劳而获、白吃官俸。责,指责,责备。
〔11〕怀、贪,思念,贪图。变故,意外发生的灾难,指杨恽被戴长乐上书告罪之事。
〔12〕横(héng),意外地。被,遭受。口语,这儿指毁谤诬陷之语。幽,幽禁,关押。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观阙,是大臣上章奏事或被皇帝召见的地方。妻子,妻子儿女。
〔13〕自以,自己认为。夷灭,消灭,指杀戮。塞责,抵塞罪责。意,意料,料想。全,保全。首领,头颈。丘墓,坟墓。
〔14〕伏惟,伏在地上想,表敬之辞。圣主,皇帝,指汉宣帝。胜,尽。量,估量。
〔15〕游道,游于大道,即学习道义之事,浸身道义之中。以,连词,而。说(yuè),通“悦”,?高兴。
过,过失,过错。行,品行。亏,缺失,欠缺。长(cháng),长久,永远。没(mò)世,过完一辈子。
〔16〕是故,因为这个缘故,因此。戮(lù)力,合力,齐心合力。耕桑,耕田植桑,泛指农业生产。灌园,浇灌园圃。治产,治理产业。以,连词,表目的,以便,用来。给(jǐ),供给;公上,公家、主上;给公上,供给国家税收。用此,因此,以此。
〔17〕夫(fú),句首语气词。人情,人之常情。止,禁止。
〔18〕君父至尊亲,君至尊,父至亲。这是修辞上的“分承表示法(并提)”。送其终,为他们送终、服丧。有时,有一定时限。古代臣子为君父服丧三年。既,尽,终。
〔19〕作苦,劳作辛苦。岁,指年;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伏、腊,夏天的伏日、冬天的腊日,秦汉时都是节日。伏,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初伏);腊,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世以阴历十二月初八日为腊日,即“腊八”)。伏腊都是祭日。烹(pēng),煮;炰(páo),烤。劳(lào),慰劳。
〔20〕家本秦也,我家本来是秦地人。杨恽是华阴人,华阴本属秦地。雅,甚,很。瑟(sè),一种乐器,有弦可供敲击。古代赵国妇女多善音乐。
〔21〕拊(fǔ),拍,轻击。缶(fǒu),古乐器,瓦制,腹大口小,秦人歌唱时常按节击缶。乌乌,呜呜,唱歌的声音。
〔22〕田,用作动词,种田。萁(qí),豆茎。须,等待。治、萁、时,押韵。这段歌词隐含了对朝廷的讽刺,唐颜师古《汉书》注引张晏云:“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芜秽不治,言朝廷之荒乱也。一顷百亩,比喻百官也。言豆者,贞实之物,零落在野,喻己见放逐也。萁曲而不直,言朝臣皆谄谀也。”
〔23〕奋袖,挥舞衣袖。低昂,高低起伏。顿足,跺脚。
〔24〕籴(dí),买进(粮食)。逐,追求。什一之利,十分之一的利息。
〔25〕贾(gǔ),商人;竖(shù),奴仆,童仆;贾竖,对商人的贱称。污辱之处,肮脏受辱的?地方。下流,原指水的下游,这里比喻卑贱的身份和受辱的境地。归,归往一处。不寒而栗(lì),不寒冷而发抖。栗,战栗,颤抖。虽,即使,即便。犹,尚且。靡(mǐ),倒下。尚,还。何称誉之有,有何称誉,宾语前置句。
〔26〕董生,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汉武帝时的大儒。明明,意同“皇皇”,匆急慌忙的样子。化民,感化老百姓。困乏,穷困。这两句话引自董仲舒《对贤良策》三,原文是:“夫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
〔27〕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引用《论语·卫灵公》的话,意思是思想信仰不同的人,不在一起谋划事情。尚,还。安得,怎么能够。制,标准。责,要求。仆,第一人称的谦称,我。
〔28〕西河魏土,战国时期魏国的西河在今陕西NB060阳一带,与汉代的西河郡(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县)不是一个地方。杨恽故意把孙会宗的家乡讲成是战国魏地,是为了与下文的安定郡对照,讽刺孙会宗。文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始创之君魏文侯(前445—前396年在位),是著名的贤君。兴,建立,创建。
〔29〕段干木,战国高士,魏人。魏文侯请他作宰相,他坚辞不受,文侯乃以客礼待之,尊他为师。田子方,也是魏文侯的老师,文侯视他为国宝。遗风,遗留下来的美好风范。
〔30〕凛(lǐn)然,严肃不可侵犯的样子。一本作“漂然”,意同“飘然”,高远之貌。节概,节操气概。去就,辞官隐居和出仕为官。分,分别。
〔31〕顷者,最近,近来。旧土,这儿指家乡。临,光临,来到。昆戎,古代西夷的一支,即殷周时的西戎,是当时西方的一个种族。旧壤,旧地。子弟,指后辈子孙。贪鄙,贪婪卑劣。移人,改变人的志向情操。
〔32〕于今,到现在。乃,才。睹,看清。隆,指鼎盛时期。愿,希望。旃(zhān),“之焉”的合音字。毋(wú),不要。
原文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庭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口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意得全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末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白话译文
我才能低下,行为卑污,外部表现和内在品质都未修养到家,幸而靠着先辈留下的功绩,才得以充任宫中侍从官。又遭遇到非常事变,因而被封为侯爵,但始终未能称职,结果遭了灾祸。你哀怜我的愚昧,特地来信教导我不够检点的地方,恳切的情意甚为深厚。但我私下却怪你没有深入思考事情的本末,而轻率地表达了一般世俗眼光的偏见。直说我浅陋的看法吧,那好象与你来信的宗旨唱反调,在掩饰自己的过错;沉默而不说吧,又恐怕违背了孔子提倡每人应当直说自己志向的原则。因此我才敢简略地谈谈我的愚见,希望你能细看一下。
我家正当兴盛的时候,做大官乘坐朱轮车的有十人,我也备位在九卿之列,爵封通侯,总管宫内的侍从官,参与国家大政。我竟不能在这样的时候有所建树,来宣扬皇帝的德政,又不能与同僚齐心协力,辅佐朝廷,补救缺失,已经受到窃踞高位白食俸禄的指责很久了。我贪恋禄位和权势,不能自动退职,终于遭到意外的变故,平白地被人告发,本人被囚禁在宫殿北面的楼观内,妻子儿女全关押在监狱里。在这个时候,自己觉得合族抄斩也不足以抵偿罪责,哪里想得到竟能保住脑袋,再去奉祀祖先的坟墓呢?我俯伏在地想着圣主的恩德真是无法计量。君子的身心沉浸在道义之中,快乐得忘记忧愁;小人保全了性命,快活得忘掉了自身的罪过。因此亲自率领妻子儿女,竭尽全力耕田种粮,植桑养蚕,灌溉果园,经营产业,用来向官府交纳赋税,想不到又因为这样做而被人指责和非议。
人的感情所不能限制的`事情,圣人也不加以禁止。所以即使是最尊贵的君王和最亲近的父亲,为他们送终服丧,至多三年也有结束的时候。我得罪以来,已经三年了。种田人家劳作辛苦,一年中遇上伏日、腊日的祭祀,就烧煮羊肉烤炙羊羔,斟上一壶酒自我慰劳一番。我的老家本在秦地,因此我善于秦地的乐器。妻子是赵地的女子,平素擅长弹瑟。奴婢中也有几个会唱歌的。喝酒以后耳根发热,昂首面对苍天,信手敲击瓦缶,按着节拍呜呜呼唱。歌词是:“在南山上种田辛勤,荆棘野草多得没法除清。种下了一顷地的豆子,只收到一片无用的豆茎。人生还是及时行乐吧,等享富贵谁知要到什么时辰!”碰上这样的日子,我兴奋得两袖甩得高高低低,两脚使劲蹬地而任意起舞,的确是纵情玩乐而不加节制,但我不懂这有什么过错。我幸而还有积余的俸禄,正经营着贱买贵卖的生意,追求那十分之一的薄利。这是君子不屑只有商人才干的事情,备受轻视耻辱,我却亲自去做了。地位卑贱的人,是众人诽谤的对象,我常因此不寒而粟。即使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风而倒讥刺我,哪里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董仲舒不是说过吗:“急急忙忙地求仁求义,常担心不能用仁义感化百姓,这是卿大夫的心意。急急忙忙地求财求利,常担心贫困匮乏,这是平民百姓的事情。”所以信仰不同的人,互相之间没有什么好商量的。现在你还怎能用卿大夫的要求来责备我呢!
西河魏地,是魏文侯兴起的地方,那里有段干木、田子方留下来的风尚,他们二位都具有高尚的节操,懂得什么时候该辞官不作、什么时候该出来做官。近来你离开了故乡,到了安定郡。安定郡位于山谷中间,是昆夷的故乡,那里的人多是贪婪卑鄙,难道是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了你的品性吗?在今天我才看清了你的志节!如今正当兴旺的汉朝处于鼎盛的时期,望你努力,不多谈了。
创作背景
据《汉书·杨恽传》记载恽失爵位家居,以财自娱。他的好朋友安定太守孙会宗有一次来找他,发现无密可告的杨恽的确是闲不住。他告诫这个朋友,应该采纳前人的经验,大臣被废退后,必须胆小怕事,装成一副可怜相,让人觉得你很低调才好。杨恽不这样认为,他肚子里有怨气,他认为皇帝只凭自己的几句话就把自己废了,的确不符合规矩。当孙会宗走后,杨恽心血来潮,拿纸拿笔,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比较有名气的《报孙会宗书》。在信中,他以嬉笑怒骂的口吻,逐点批驳孙的规劝,为自己狂放不羁的行为辩解。
作品鉴赏
这封信作者以自己近期的生活和作为起笔,引出了孙会宗的谏诫之言,从而也引出了回复孙会宗之语。回复孙会宗的话委婉曲折,开首即表达了自己想表明心迹二又有所顾忌的矛盾心理,但最终还是一吐为快。作者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家族及自己的过去,以解释自己现在“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的原因,接着讲述了自己的所谓“骄奢不悔”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对孙会宗劝谏自己的言词的一种反驳。信的末尾带有讽喻孙会宗的意思。
作者胸怀不平,将嬉笑怒骂之情发为文章,自由活泼,后人以为有其外祖父司马迁《报任安书》的风格。
这篇文章内容给杨恽惹来杀身之祸,有人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字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文中他先是在信中夸耀自己的显赫世家,然后是废为平民后的生活,最后,他狂傲地说,古代有个叫段干木的不肯做官,要效仿他。传说这篇文章还没有传出去,他的侄子读到了,对他说:“您过去有功于朝廷,现在只要低个头认个错,皇帝会重新起用你的。”叔叔大怒:“胡说!这种皇帝,我还为他卖命做甚!”这当然还属于大逆不道之言,在专制时代,为皇帝卖命是权利!但他的这种话并没有被人告发,直到他的《报孙会宗书》被人读了去,又接着而来的是五凤四年(公元前54年)出现了日食。在古代,却是一件关乎性命的预兆。一旦出现日食,就只能有两种人要死,第一种是皇帝,第二种是大臣。与其死皇帝,不如死大臣。宣帝正在思考不知该死哪个大臣的时候,有一个养马的小官叫拜成的前来告密。他说,日食警告的是杨恽,因为他不但未有悔过之心,而骄奢淫欲,私自经商,又写过一篇文章,很有怨恨之意。宣帝立即叫人拿来那篇文章读,读到“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度。不知其不可也”时,宣帝大怒,下令逮捕杨恽。宣帝为什么会大怒,《容斋随笔》的作者洪迈给出了答案:“予熟味其词,独有‘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盖宣帝恶其‘君丧送终’之喻耳。”杨恽觉得,我已经被贬官三年,就仿佛是我给我死去的老子守了三十六个月的孝一样。按礼制,我已经尽孝道了。也就是说,以后我老子再来我梦中找我骂我不孝,我就会骂他。因为我所尽的已经尽到,你已经没有资格再对我说三道四。你皇帝老儿也一样,我被你贬了三年,已经对你尽了忠道。那么,从此以后,咱们就是井水河水,你别来找我,我肯定不会去找你。我们之间君臣的关系已经彻底结束了。宣帝看到这样的话,自然不会发怒,如果他仔细想想,杨恽说的的确有道理,虽然有点强词夺理。但让宣帝受不了的是,杨恽居然把他和死掉的父亲相提并论,这无疑还是那个“有马狂奔触殿门”之语的翻版。宣帝自然就要大怒了。杨恽由告密发家,又以告密身败。可谓成也告密,败也告密。
作者简介
杨恽(?—前54),字子幼,华阴(今属陕西)人,司马迁的外孙。父杨敞,汉昭帝时为丞相。汉宣帝时,恽以父荫补常侍郎。以才能见称,名显朝廷,复擢为左曹。后因告发霍氏谋反有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居官清正,有治绩,擢为诸吏光禄勋,亲近用事。为人轻财好义,廉洁无私,但自矜其能,不能容物,每有忤己者必欲害之,因此得罪不少朝廷显贵。
太仆戴长乐怀疑杨恽在背后暗算他,就上书告发杨恽平日言论诽谤朝廷,无人臣之礼,恽被免为庶人。后逢日食,有人上书归咎于恽骄奢不悔过所致,他被捕入狱。廷尉按验时,在家中搜出他写给孙会宗的信,宣帝看后大怒,判以大逆不道罪,腰斩处死。其妻儿被流放到酒泉郡。孙会宗也因此而罢官。
【《书褒城驿壁》孙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相关文章:
10.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