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gdlc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1、文言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2、翻译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
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
不久又读《庄子》,叹道:“我当初有一些自己的见地,但总说不出来,今日读到这本书,发现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嘉佑二年,参加礼部主持的科考。
当时文风不正、内容怪僻的弊端不断蔓延,主考官欧阳修希望能(通过主持考试选人的方式来)消除这种弊病,看见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非常惊喜,乃想评为第一,但又怀疑可能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于是最终只评为第二名,而以“《春秋》对义”一文(这篇反而是曾巩的文章)为第一。
后参加殿试,中乙科。后苏轼通过写信的方式见到了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当避开此人,好让他出人头地。”听说这句话的人一开始只当是欧阳修的戏言而不信,后来才终于信服。
3、注释
①比:等到。
②对义:对答经义方面的问题。
③殿试中乙科:天子亲自主持的考试中考中乙科。
④修:欧阳修。
⑤梅圣俞:北宋诗人。
⑥避:让。
⑦始哗不厌:开始时议论不休。
4、道理
做人要实事求是,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一个人只有勤读书,勤实践,才能学有成就。
篇2:得过且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和道理
得过且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和道理
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③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翻译
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名字叫做寒号虫,(它有)四只脚,翅膀肉(很多),不会飞。它的粪便就是“五灵脂”。当夏天时,(它的)羽毛的花纹色彩绚烂,就(对)自己鸣叫说:“凤凰比不上我(美丽)!”等到了冬末严寒的时候,(它的)羽毛脱落了,像刚出壳的.幼雏,就(对)自己鸣叫说:“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得过且过下去。”
注释
①曰:说
②足:脚。
③文采:花纹与色彩。
④比至;等到。
⑤如:像。
⑥遂:于是,就。
⑦得:能够。
⑧且:姑且。
⑨五台山:今山西境内。
⑩五灵脂:一种中药名称。
(11)雏:刚出壳的幼禽。
道理
得过且过的意思是: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
启发与借鉴:
1.得过且过,以为能过得下去便姑且混下去。要是人也像寒号虫,那叫没出息!
2,我们要力争上游,不能得过且过。
作者简介
陶宗仪(13~约14),入赘松江都漕运粮万户费雄家,与妻元珍客居泗泾南村,筑草堂以居,开馆授课。从此弃科举,谢绝浙帅泰不华、南台御史丑闾、太尉张士诚荐举。课余垦田躬耕,被誉为“立身之洁,始终弗渝,真天下节义之士。”教学之暇,与弟子谈今论古,随有所得,即录树叶,贮于瓮,埋树下,积数十瓮。《辍耕录》30卷、《书史会要》9卷、《说郛》100卷。
篇3: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注释寓意道理
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注释寓意道理
1、原文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者至者三。
2、翻译
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一位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来找它吧!”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尸骨回来有什么用?”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果然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3、注释
1.君人:当君主的。
2.涓(juān)人:宫中管清洁的官。
3.于:向,对。
4.遣:派,派遣。
5.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6.反:通“返”,返回。
7.安事:犹言“何用”;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
8.捐:丢掉,白白花费。
9.对:回答。
10.且:尚且。
11.市:买。
12.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在;是,这。
13.不能:不到,不满。
14.期(jī)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
15.三:并非实数,表示很多。
4、寓意道理
《千金市骨》选自《战国策·燕策》。文中叙述了燕王用千金求千里马而不得,而地位卑下的涓人以五百金买得死千里马的马骨,由此引来多人献千里马的故事。文中对“君”与“涓人”两个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且妙趣丛生。“君”求千里马“三年不能得”,而对“涓人”以五百金得死马首则“大怒”;而“涓人”面对君主的责难却从容应对,并信心十足地预言“马今至矣”。事实证明,“涓人”的做法与预言都是正确的。短短百余字,两人的外在神态、内在特征被描述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喟叹,发人深思。
假若千金才会招来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成本可谓相当的高昂,而在拥有一大群千里马后不合理的安置它们,或让其耕于农田,或让其老死槽间,或让其日行十里,这显然就是浪费千里马的脚力了,也有悖于千金市骨的初衷。因此我们不但要树立人才观念,更要合理的优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发挥人才优势。
这个典故是否属实并不清楚,《战国策》作为史实并不一定靠得住。然而,这个典故的广泛传播,却反映出一种用人的普遍心理。后来人们就以此类比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等爱惜人才行为,看到了这一成语的.正面激励含义,却往往忽略了它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必须注意到,千金买到的,不是千里马本身,而是千里马的尸首。这就同寻求真正的千里马有了差别。不注意这种差别,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说到底,“市骨”不是需要骨头,但就是因为它出自千里马,所以才有了连带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种爱屋及乌的价值,而不是乌鸦本身有价值。假如没有后续的千里马,恐怕那副烂骨头白送也没人要。所以,千金市骨仅仅是打出了一个广告,挂起了一个幌子,上面写的是求贤若渴。是不是真正如此,人们还得看后续行为。如果是买来马骨供奉起来,而活马来了却拒之门外,或者是对着马骨感叹千里马不常有,而让有千里马资质的活马在磨道里转圈圈,这样的千金市骨,人们不会把千里马送来,而且现有的千里马也会离去。现实中的某些高薪招聘,有的根本就不在乎吸引和挖掘人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造成轰动效应。再进一步,对自己掌握的人才,不是尽可能让其发挥作用,而是用来给自己当作谈资和显摆的陈列品,那么,你手里永远只有一堆烂骨头,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千里马。管理者必须清楚,幌子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目光所及要有后续的实际内容。市骨后,遇到真马必须要动真格。
即便千金市骨产生了正面效应,还必须有相应的恰当使用千里马的办法配套,否则,就有可能由“千金市骨”变为“叶公好龙”。不少管理者开始是真心想吸引千里马,也能够看到千里马的不同凡响。但是,活马的情况是复杂的,不见得每天都能跑千里,有时还会尥蹶子。越是好马,把骑手摔下来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不是好骑手,就不会把速度放在首位,而是把是否驯服听话放在首位。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很快就会对千里马产生焦虑、厌烦甚至畏惧,久而久之,反而喜欢马骨而讨厌活马。活着的有缺点,所以要死的。有些领导人之所以只要死英雄不要活模范,奥妙就在这里。如果仅仅强调千金市骨,就很有可能变为马骨收藏家。当一个领导人变为马骨收藏家后,他属下组织的生命力也就开始凋零。
有了使用千里马的方法配套,企业有可能成为龙腾虎跃的跑马场。但是,这种景象能不能持久,还需要交易之外的措施。“市”是一种交易,交易一旦有效,会使领导人扩大交易的效应,既然千里马能买来,而且买来还跑得不错,那么,很可能会顺理成章走向“有钱能买鬼推磨”,误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这种偏差,管理学界已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尤其是组织行为学有较多研究,这里无需赘言。
除了用人,经营管理的其他方面,也需要警惕千金市骨的负面效应。比如,在产品质量上,以千金买骨的方式树立了质量样板,但这种样板只是为了掩饰大面积的质量低劣。在队伍建设上,以个别杰出人物造成光环效应,而整体队伍却处于没有阳光的灯下黑影之中。类似的现象,几乎在管理的所有领域都可能看到,值得引起领导者的关注。
篇4:孙泰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道理
孙泰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道理
文言文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服泰之义。泰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翻译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拜皇甫颖为师,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他的)表妹。当初,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瞎了,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这么做的)缘故,孙泰说:“她的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集市看到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发现)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连忙前往集市归还卖主。
中和年间,孙泰想在义兴安家,购置了一座别墅,用了两百贯钱。已经交付了一半,孙泰前往吴兴郡游览(旅游),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住)。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叫她来问。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如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被另外授职(已经有了新的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栋房子暂且由你的儿子管理它。”说完,(上了船)解开船绳就离去了,没有再回来。
注释
1、师:拜......为师
2、操守:品行,行为。
3 、颇:相当地,很
4、古贤之风:古代贤人的风范。风:风格,风范
5、即:副词,就是
6、姨妹:姨母的女儿,表妹
7、先是:当初
8、子:孩子,这里指女儿
9、长:大女儿
10、损一目:一只眼瞎了。
11、取:同“娶”,迎娶
12、女弟:妹妹
13、卒:死
14、或诘之:有人问他(这么做的)缘故。或:有的人;诘:追问
15、适:嫁
16、市(泰常于市遇铁灯台):集市
17、市(市之):买
18、亟:立刻
19、讫:完
20、都市:集市
21、常:通“尝”,曾经
22、俾:使,让
23、维:船绳
道理
《孙泰》说明了孙泰十分大度,舍己为人,克己为人。本文告诉了我们:善良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德,人不能心理阴暗、贪婪自私。
篇5:郭进守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道理
郭进守信文言文翻译及注释道理
文言文
太祖时,郭进为西山巡检,有告(1)其阴(2)通河东刘继元,将有异志(3)者。太祖大怒,以(4)其诬害忠臣,命缚(5)其人予进,使(6)自处置。进得而不杀,谓曰:“尔能为我取继元一城一寨,不止赦尔死,当请尔一官。”
岁(7)余,其人诱(8)其一城来降。进具其事送之于朝,请赏一官。太祖曰:“尔诬害我忠良,此才可赎(9)死尔,赏不可得也。”命以其人还进。进复(10)请曰:“使臣失信,则不能用人矣。”太祖于是赏以一官。君臣之间盖如此。
翻译
太祖时,郭进的官职是西山巡检,有人密报说他暗地里和河东刘继元有交往,将来有可能造反。太祖听后大怒,认为他是诬害忠良之人,下令将他绑起来交给郭进,让郭进自己处置。郭进却没有杀他,对他说:“如果你能帮我攻占河东刘继元的一城一寨,我不但赦免你的.死罪,并且还能赏你一个官职。”
这年末,这个人果然将刘继元的一个城诱降过来了。郭进将他的这件事上报给了朝廷,请求给他一官半职。太祖说:“你曾经诬害我的忠良之臣,可以免掉你的死罪,给你官职却是不可能的。”命令还是将这个人交给郭进。郭进再次进言:“如果皇上让我失信于人,那我以后怎么用人啊?”于是,太祖就给那人赏了一个官职。君臣之间也是应该守信的。
注释
(1)告:揭发,告状。
(2)阴:暗中,暗地里。
(3)异志:有叛变或篡逆的想法。
(4)以:以为,认为。
(5)缚:捆绑。
(6)使:让。
(7)岁:年。
(8)诱:引诱。
(9)赎:抵免过失。
(10)复:再次。
道理
《郭进守信》体现郭进不计个人恩怨,公事为重,守信用重承诺的品格。
《郭进守信》告诉我们的道理:人与人交往须言必信,行必果,才能成大事。
篇6:《画鬼最易》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画鬼最易》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1、《画鬼最易》文言文
客有为齐王画①者,齐王问曰:“画,孰②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易者?”曰:“鬼魅③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④罄于前,不可类之⑤,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⑥于前,故⑦易之⑧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翻译
有人为齐王作画,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他说:“狗、马最难画。”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他说:“画鬼怪最容易。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所以容易画。”
3、注释
①画:动词,指绘画。
②孰:谁,什么。
③鬼魅(mèi,第四声):鬼怪。世俗迷信的人以为人死成鬼,物老成魅。
④旦暮:早晚,引申为每天从早到晚。
⑤类:似,像。
⑥罄(qìng):显现,出现。
⑦故:所以。
⑧之:代词,犬和马。
4、道理
胡编乱造,胡写乱画,这是最简单的事;但要真正认识客观事物,并恰如其分地表现它,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如果没有具体的客观标准,就会容易使人“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唯心论最省力,因为它不受客观实际检验,可以瞎说一气,而唯物论则要接受客观实际的检验,所以很费工夫。
篇7:《苻融验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苻融验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原文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盖辨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
翻译
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强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替老妇人抓贼并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让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贼于是认罪。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擅长奔跑,必定不会被人抓住,所以知道不擅长跑的人是贼。大概辨明诬陷的方法,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不被欺惑,才能够精通。苻融通过检验跑步而查清了事实,可以说是观察深刻,辨析明了。
注释
1、前秦:晋朝末年氐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
2、为:做,担任。
3、冀州牧:冀州的行政长官。冀州,古州名,在今河北一带。
4、姥:年长的妇人。
5、于:在。
6、喝贼:拉长声音喊“有贼”。
7、逐:追逐。
8、乃:于是,就。
9、既而:过了一会儿。
10、正色: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11、诬:冤枉。
12、走:跑。
13、故:所以。
14、善:善于,擅长
15、孰:谁,哪一个。
16、易:容易。
道理
世事万象,迷惑甚多,如果平时对生活没有深切的观察和思考,遇事则难作判断。苻融验走,虽然方法简单,但灵感并不是凭空而生,得出这一方法的过程却来自生活中深厚的积累。因此要多观察注意生活中的积累,多思考,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篇8:陈仲举礼贤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道理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翻译注释及道理
《陈仲举礼贤》是一篇文言文,出自南朝宋宗室刘义庆(4~444年)所编的《世说新语》,是《世说新语》的代表篇目,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
1、文言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①,登车揽辔②,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③,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④:“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⑤。”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⑥,席不暇煗⑦。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翻译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准则,行为是世间的规范。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簙报告:“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3、注释
①陈仲举:名蕃,字仲举,东汉桓帝末年,任太傅。当时宦官专权,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未成,反被害。士:读书人。则:准则。行:行为。世:当世(人)。范:规范。 [1]
②登车揽辔:坐上车子,拿起缰绳。这里指走马上任。揽,拿,提;辔:套马的缰绳。
③豫章:豫章郡,郡的首府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县)。太守汉代行政单位郡的长官。
徐孺子,名稺(稚),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是当时的名士、隐士,为人高洁,有“南州高士”之称。
④主薄:掌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是属官之首。
白:报告,禀报。
府君:对太守的敬称,太守办公的地方称府,所以称太守为府君。
⑤廨(xie):官署; 衙门。
⑥ 式商容之闾:登门拜访商容。
式,通“轼”,古代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闾,指里巷的门。“车过里门,人立车中,俯凭车前横木,表示敬意,引申为登门拜访。商容:此为商纣时期的贤哲,周武王胜殷之后,欲封其为三公,辞不受,武王遂表商容之闾以示对忠臣贤者的尊敬。当时被认为是贤人。
⑦席不暇煗:席不暇暖,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4、道理
礼贤下士是一种珍贵的品质。本文告诉我们:要心里装得下贤士,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不以自己当官而高傲,虚心学习为人处世道理。
5、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2月26日),彭城郡(今江苏铜山)人,南朝宋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刘义庆曾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遭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曾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刘义庆是刘裕的侄子,在诸王中颇为出色,自幼就被刘裕所知,称赞其“此吾家丰城也”。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著有《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为中国古代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篇9:杯弓蛇影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杯弓蛇影文言文翻译及道理
【杯弓蛇影文言文】
乐广字修辅,迁河南伊,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注释】
(1)选自《晋书·乐广传》。《晋书》,唐代房玄龄等著,纪传体晋代史,共一百三十卷。《风俗通》一书也记有类似故事。
(2)尝:曾经。
(3)亲客:关系密切的朋友。
(4)久阔:久别不见。阔,阔别,离别,疏远。
(5)广:即乐(yuè)广,字彦辅,河南阳淯(yù)(今河南省阳市附近)人。
(6)蒙:受,承蒙。承人厚意,表示感谢时常用的谦词。
(7)意甚恶(wù)之:心里十分厌恶它。恶,讨厌,憎恨;之,代词,指蛇。
(8)既饮而疾:喝下去以后,就生起病来了。疾,病,身体不舒适。
(9)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10)河南:晋朝郡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两岸一带。
(11)听事:官府办理政事的厅堂,亦作厅事。
(12)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13)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在弓上画了蛇。
(14)意:意料,想。
(15)不(fǒu):同否。不,多用在表示疑问的句子末尾。
(16)乃:便
(17)所以:因由,原因。
(18)豁(huò)然:于此形容心怀舒畅。
(19)意解:不经直接说明而想通了某一疑难问题,放下了思想负担。
【翻译】
乐广字修辅,在河南做官,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害怕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杯弓蛇影的道理】
杜宣被假象迷惑,疑神疑鬼,差点儿丢了小命。应郴遇到问题,则喜欢追根问底,注重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杯弓蛇影之谜。这启示我们,实际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问个为什么。争取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的真相,求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此外,还说明致病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疑心照样可以引起病症。对于此类疾病,应该遵循心病还须心药医的原则。
篇10:《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注释
《揠苗助长》文言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
宋人有闵(1)其苗之不长(2)而揠(3)之者,芒芒然(4)归,谓(5)其人(6)曰:“今日病(7)矣!予(8)助苗长矣!”其子趋(9)而往(10)视之,苗则槁(11)矣。天下之(12)不助苗长者寡(13)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14)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15)无益(16),而又害之。
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看禾苗,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1、闵:同“悯”,担心,忧虑。
2、长:生长,成长。
3、揠:拔。
4、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
5、谓:对,告诉。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
8、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9、趋: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草木干枯,枯萎。
12、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13、寡:少。
14、耘苗:给苗锄草。
15、非徒:非但。徒,只是。
16、益:好处。
启示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篇11: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兰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篇12:滥竽充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滥竽充数
注释: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充数①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⑥之,廪食⑦以⑧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处士逃。 ————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出人头地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相关文章:
9.简短文言文和翻译
10.木兰诗翻译和注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