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我们到底怕什么哲理故事

我们到底怕什么哲理故事

2024-06-21 08:12:4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红沁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我们到底怕什么哲理故事,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我们到底怕什么哲理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到底怕什么哲理故事

篇1:我们到底怕什么哲理故事

我们到底怕什么哲理故事

走出楼道口,一个脏脏的小男孩拦住我,给我鞠了个躬,拿着小本本和笔,非要我给他签个名!我笑了笑说:“小弟弟,认错人了吧?”咱不是领导,也不是明星,这算哪门子事啊。

小男孩认真地说:“阿姨,行行好吧。”我赶着上班,没空理他。顺手写了个假名,扬长而去。

到了单位,和同事一说这怪事,顿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有几个同事说,也碰到了那个小男孩要签名,可是大家都不认识他,也就不约而同地胡乱给他签了假名。有写张惠妹的,有写穆桂英的,还有个同事写了孙悟空……

我说:“谁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一个同事说:“管他呢,反正咱不写真名,怕啥!”我又说:“写了真名,那会怎样呢?”大伙儿都笑了,说我幼稚,理由是不明白他的动机,万一上了当,就惨了。我想不通,那是个五六岁大小的孩子,他能骗我们点什么呢?同事们说,那就说不准了,现在古怪的事多了去了,总之写真名不好。

我一直想不通,那孩子究竟是什么目的,也搞不清,我们为什么连个真名都不敢写。但时间长了,这事儿也就渐渐淡忘了。一天,我在公园门口,居然又看见了那个小男孩。他孤独地坐在草地上,傻乎乎地看着夕阳,似乎在想什么心事。

我跟他打了个招呼。他连忙站起来,又给我鞠了个躬,笑道:“阿姨好。”我看了他一会儿,觉得他不像坏小孩,就问他签名的事。

他突然眼睛潮湿起来。原来,他的父亲得了重病,眼看要死了,他很害怕,就想请大家签个名,一起来祈求上天,保佑他父亲。他告诉我:“奶奶说,一个人要死了,要是有一千人联名,就能保住他。阿姨,我爸爸不能死啊,我还没长大呢。”

我心里一颤,只感觉脸面烘烘地发烧。停了一会儿,那孩子又说:“可我爸爸还是死了,阿姨,你说这是怎么了?”

我慌乱的不知道该说啥。忽然,那孩子流泪道:“我知道了,一定是有人写了假名,上天生气了,才不管我爸爸了。我就见一个不像人名,阿姨,你说,有叫孙悟空的吗?”

我一下子愣住了,感到浑身发冷。我还是想不通,面对这个可怜的孩子,我们到底在怕什么呀?

篇2:禅师到底像什么哲理故事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则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叹说:“光涌为肉身佛也。”

启示:问人像什么?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假如有所像,就有所不像。虚空无相,所以像一切的样子。唯有见到自己的.自性,像虚空无相之相。能够凡圣两忘,体用一如,那就是见到无相的真理了。

篇3: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名人故事

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名人故事

詹姆斯·卡梅隆,1954年8月16日生于加拿大,著名电影导演,擅长拍摄动作片以及科幻电影。1984年推出自编自导的科幻片《魔鬼终结者》后,他一夜成名,多才多艺的他除导演外,又是编剧还是制作和剪辑。

在好莱坞同行看来,卡梅隆是一个偏执狂和烧钱的机器,但他不惜代价追求最极致的视觉效果,作品富有想象力和震撼力。目前电影票房史上最卖座的两部电影《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都是他执导的作品。其中《阿凡达》堪称世界电影之最,全球票房超过25亿美金,是目前全世界票房收入最高、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之一。《阿凡达》续集上映日期分别预定为12月和12月。

我是看科幻小说长大的。高中时,我连坐校车上下学时都在读着科幻小说。这些书将我带到另一个世界,满足了我无止境的好奇。每当我在学校,我总是在树丛中寻找一些“标本”——青蛙、蛇、昆虫……我把它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总是试图认知这个世界,想找到它可能的边界。

我对科幻小说的热爱或许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上世纪60年代末期,人类登上了月球,去了深海。通过电视,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动物和地方。这都是我们不曾想象的。这种氛围中,我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科幻小说。每当我看完小说,故事中的影像就会在我脑海中不断放映。或许是因为创造力必须找到一个发泄方式,我开始画外星人、机器人、飞船……我甚至会在数学课上在课本的背面画画。

对科幻小说的不断接触让我想到:外星人不一定生存在外太空,他们很有可能就生活在我们的星球上。所以15岁时,我决定成为一个潜水员。而当时实现梦想唯一的问题是我生活在加拿大的一个小山村,离最近的海有6英里远。但我父亲并没有让这成为我梦想的障碍,他在边境对岸的美国纽约州布法罗找到了一个潜水培训班。于是我便在布法罗的一个泳池里获得了潜水证书。直到两年后,当我们全家搬到加州,我才第一次有机会真正地潜水。在这之后的40年里,我在海底大约总共花了3万个小时。大海如此丰富多彩,众多神奇的生物生活其中。比起我们的想象力,自然的想象力完全没有边界。我想,至今我对大海的了解还是很少,但我对海洋的好奇却一直延续着。

但长大后,我并没有成为一名潜水员,我选择的职业是电影。我喜欢讲故事,画图画,电影看起来是最合适的工作。当然,我讲述的故事都是科幻的——终结者、外星人等等。

我也将我对潜水的热爱和电影融合在了一起。拍摄《深渊》时,我有了一些有趣的想法。当我们要塑造一个水状的生物时,我们使用了“计算机生成动画”——CG。CG的应用产生了电影历史上第一个软表面、电脑制成的形象。虽然这部电影使公司差点亏本,但全世界的观众都被这种新技术震撼。根据亚瑟·克拉克定律——任何高难度的技术和魔法没有什么区别,很多人觉得自己看到了一些“神奇”的东西。这使我感到很兴奋。我想CG应该被用到电影艺术中去。所以,在我接下来的电影《终结者2》中,我把这种技术又推进了一步,创造了一个金属人。我又变了一次魔术。这部电影很成功,我们赚了一些钱。

作为一个电影人,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全新的未来。于是我和好友斯坦·温斯顿创立了一家公司,叫做“数字领域”。公司的概念是要跳过普通的电影制作直接进入数字电影制作。我们也是这么做的,这也使得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有了一定的优势。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发现我们有些落后了。

我写《阿凡达》这部电影就是想要推动整个视觉体验以及动画效果的进步,让电影人物跳出人们想象的框架,完全用动画效果诠释人物表情。但一开始,员工告诉我,他们还没有能力做到。于是我把《阿凡达》放在了一边,转而制作了另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

在为《泰坦尼克号》寻找投资商时,我告诉制作人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它的故事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凄美动人。而事实上,我自己真正想做的是潜入海底探寻真正的泰坦尼克号。这是我的真心话,电影公司并不知道。我告诉他们,我们要沉入海底,拍摄泰坦尼克号真实的画面。我们将把这个片段放在首映式上展现,这将会引起很大的轰动,票房也会很好。令人意外,电影公司真的同意出钱,支持我去探索泰坦尼克号。虽然到现在我仍觉得有些疯狂,但这就是“想象创造了现实”。两个月后,我在北大西洋的一艘俄罗斯潜艇里用肉眼看到真正的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的拍摄体验给我很大震撼。虽然我们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但令我震惊的是,这次深海拍摄就像是一次外太空旅行——尖端的科技,繁杂的计划,环境的危险,我仿佛置身于一本科幻小说中。我发现我可以想象一个生物,但是我想我永远无法想象出透过潜艇舷窗看到的那些生物。我看见了一些我从未看见的东西,也看见了一些从来没有被人看见过的东西,因为当我们拍下它们时,它们还没有被科学描述。我被震撼了。我必须做更多。

在《泰坦尼克号》成功后,我做了一个决定:暂停我的主业——好莱坞导演,做一段时间的全职探险家。在自动探测车帮助下,我们去了些危险的地方。我们发明了技术,对泰坦尼克号残骸做了一次全面勘测,使它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

通过一种会飞行的`自动探测仪,我可以坐在一个潜艇里探索泰坦尼克号的内部。当我在操作仪器时,我的脑子就像是在这些探测仪中。我感觉我自己真的到了泰坦尼克号上。这是一种最令人兴奋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知道假如我在这里转个弯,我将会看到什么。因为我已经在另一个完全一样的泰坦尼克号复制品上工作了好几个月。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体验。它让我感觉到远程监控的能量。你的意识可以被注入这些机器或注入另一种存在中。这种体验非常深刻。或许几十年后,当半机器人出现,或者任何后人类生物出现时,人们会对这种感觉习以为常。

在这些探险之后,我开始真正感谢这些存在于海底的生物。这些生物对于我们来说基本上就是外星生物。它们生活在一个化学合成的环境之中。它们无法像我们一样存活于太阳之下。同时,从小被科幻小说影响的我对于太空科学也非常感兴趣。我进入了NASA的顾问委员会,策划真正的太空行程,让宇航员带着3D摄像机进入太空站。这些非常有趣,但我真正想做的是将这些太空专家带入深海,让他们看看深海,取一些样本。所以我们既做了纪录片,也在做科学。这些事业将我整个人生很好地整合了起来。

在发现的旅途中,我学到了很多。我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有领导力。很多人以为作为导演,就一定具有很高的领导力。但我却是从这些探险中学到如何带领团队。在探险时,有时候我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什么要做这些纪录片?我从中得到了什么?我们并没有从这些纪录片中赚钱,还差点亏了本。我也没有赚到名声。很多人以为我在《泰坦尼克号》之后就一直躺在沙滩边享受。

那我在做什么呢?我做这些其实只是为了这件任务本身。为了挑战——海洋是现存最危险的环境;为了发现;也为了一种奇怪的关系——一个由很少人组成的紧密团队。我们这十来个人在一起工作了很多年,有时要在海里一起工作两三个月。在这种关系中,我发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尊重。我在这里为了你,你在这里为了我。每个人做的工作都无法向其他人解释。我们必须建立起一种关系——尊重。

当我开始拍摄《阿凡达》时,我试着将这种互相尊重的领导力原则应用在电影拍摄中。很快情况就改变了。在《阿凡达》拍摄过程中,我的团队也很小,也在未知领地工作,创造新的科技,这非常有意思,非常有挑战力。四年半时间,我们成为了一个家庭。这完全改变了我以前拍电影的方式。

有评论文章说,卡梅隆把海底的一些生物放到了潘多拉星球上是其影片成功的原因,而对于我来说,做事的基本法则以及过程本身改变了事情的结果。

有不少年轻电影导演向我讨教成功经验,我对他们说:“不要给自己划定界限。别人会为你去划边界,但你自己千万别去。你要去冒险。失败是你其中一个选项,但畏惧不是。从来没有一次探险是在有完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完成的。你必须愿意承担这些风险。”

最后,总结一下我学到了什么。第一,好奇心,这是你拥有的最重要的东西;第二,想象力,这是你创造现实最重要的力量;第三,对团队的尊重,这是比世界上其他定律更重要的定律。

篇4:天堂到底像个什么样哲理故事

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地方住着一个叫卡迪什的有钱人,他有个独生子,名叫阿则尔。在卡迪什家中还寄养着一个远亲——她是一个孤女,名叫阿客萨。阿则尔是个高个儿的男孩子,满头黑发,眼珠乌黑;而阿客萨却长着一对蓝澄澄的眼睛,一头金黄色的秀发,两人年岁相当。小时候,吃饭、读书、玩耍,总是泡在一起。因此,人们认为,他俩长大后会结为夫妻,那是理所当然的。但当他俩长大时,阿则尔却突然之间发起病来。而且他这种病真是前所未闻——他竟胡思乱想,认为自己已经是个死人了。

这种奇思异想是打哪儿来的呢?啊,原来他有过一个老保姆,此人老是没完没了地给他大讲其天堂如何如何的故事。她讲过,在天堂里既不必工作,又不用学习;吃的有野牛肉、鲸鱼肉;喝的有上帝专为好人备下的圣酒;可以睡到日上三竿;当然也不用履行职守。

阿则尔生性疏懒,不愿早起,不想读书。他也知道有朝一日得把父亲的家业接过手来继续干,可他却实在不愿这样干。

既然上天堂的唯一途径就是死亡,于是他就拿定主意,打算尽快死去。由于他朝思暮想早日死去,不久,他就以为自己真的死了。

不用说,他的双亲万分忧虑,阿客萨也在暗地里为此痛哭。全家人都千方百计地想说服阿则尔,要他相信自己还是个活人,可他就是听不进去。他总是说:为什么不把我埋掉?你瞧,我已经死了。就因为你们,才害得我上不了天堂。

请了很多医生来给阿则尔诊治,每个医生都竭力想使他相信,他还活着。他们指出,他不是照样在说话、吃东西吗。可是,过了不久,阿则尔就吃得越来越少,话也不大说了。于是家里人担心他真要死了。

在绝望中,卡迪什去求教一位以学识渊博与智慧非凡著称的了不起的医学专家——他就是约兹医生。听了关于阿则尔病情的一番描述以后,他就对卡迪什说:“我答应8天治好你儿子,只是有个条件——我要你做什么,你就得做什么,不管这些事可能显得多么不合常情。”

卡迪什满口应承,于是约兹医生表示当天他就要去看看阿则尔。卡迪什回到家中,嘱咐妻子、阿客萨和仆人们:大家都得遵照医生的吩咐行事,绝对不许讨价还价。

约兹医生来到后,被引到阿则尔房内。阿则尔躺在床上,因绝食而显得脸色苍白,身子瘦弱。

医生瞧了阿则尔一眼,叫了起来:“你们为什么把尸体搁在屋里?为什么不举行葬礼?”

一听这话,阿则尔的父母惊呆了,可阿则尔却顿时神采飞扬,他眉开眼笑地说:“瞧,我讲对了吧!”

尽管卡迪什夫妇给医生一席话搞得大惑不解,但他们想起了卡迪什应承的诺言,就毫不迟延地去张罗葬礼。

医生要求把一间房间布置得看起来像天堂一样:房间四壁挂起白色绸幔,窗户安上百叶挡板,低垂的帷幕遮得严严实实,蜡烛日夜长明。而仆人们则一身皆白,背上有双翅,俨然天使模样。

阿则尔被安放在一具没盖的棺材里,接着进行安葬仪式。阿则尔由于兴奋而精疲力竭,整个葬礼他都在沉睡。等他醒来,发觉自己来到一间完全陌生的房间,于是问:“我这是到哪儿啦?”

“天堂里,老爷。”一个长着双翼的仆人回答说。

“我可饿坏了,”阿则尔说,“我想吃点鲸鱼肉和圣酒。”

仆人头儿拍了拍巴掌,随即进来了几个背生双翅的`男仆、使女,手端金盘子,里面满盛着大鱼、大肉,还有石榴、柿子、菠萝和桃子。一个长长白胡须的高个儿男仆,手捧着一个金色的高脚杯,里面满盛着圣酒。

阿则尔狼吞虎咽,饱餐一顿。吃完后,他宣称要休息了。于是两个天使伺候他脱衣入浴,然后把他抬到床上,床上铺着光滑柔软的床单,顶上张着紫色的天鹅绒华盖帐幔。阿则尔一下子就跌入梦乡,睡得又香又甜。

一觉醒来,时间已是早晨,可是完全像在夜里:窗上挡板紧闭,室内蜡烛通明。仆人们一见阿则尔醒来,忙将昨天所吃的同样饭菜送进来。

阿则尔发问了:“你们这儿难道没有牛奶、咖啡、新鲜奶油面包卷吗?”

“没有,老爷。在天堂里,总是吃一样的东西。”仆人回答说。

“现在已是白天呢,还是仍然是夜晚?”阿则尔问。

“天堂里是昼夜不分的。”

阿则尔于是又吃起那些鱼、肉、水果,喝起圣酒来,但胃口已远不如前。吃完后,他问:“什么时候啦?”

“天堂里,时间是不存在的。”仆人回答说。

“现在我该干些什么呢?”阿则尔问。

“老爷,在天堂里什么也不用干。”

“其他到天堂里来的贤人都住在哪儿呢?”阿则尔打听说。

“天堂里各家各户都占有各自的住所。”

“可以互相串门吗?”

“天堂里,各家住地离得太远,没法串门。从一家到另一家得走成千上万年呢。”

“我家里的人什么时候才能来呢?”阿则尔问。

“您父亲还有好活,您母亲还有30年。只要他们还活着,就来不了这里。”

“那么阿客萨呢?”

“她还有50年好活呢。”

“那么说,这些年月,我得孤零零地一个人度过啦?”

“是这样,老爷。”

————————

篇5:天堂到底像个什么样哲理故事

————————

阿则尔边沉思,边摇头。过了一会儿他问:“阿客萨打算怎么办呢?”

“此时此刻,她正在为您哀悼,但迟早有一天,她会把您忘掉,而去和另一个青年男子交往、结婚。人生在世原来就是这么回事啊。”

阿则尔站起身,来回踱起步来。这是多少年来第一次,他产生了想做点什么事的愿望,但在他这个天堂里,实在又无事可做。他惦念老父,挂念老母,又怀念阿客萨。他真希望能读点什么,他向往旅游,渴望骑上他的马,还想去找朋友谈谈。

一天,他终于再也无法掩饰他的忧伤了,他对一个仆人说:“我现在懂了,活着可并不像我以前想的那样难挨啊。”

“老爷,人生是艰难的,得读书、工作、做买卖。而在这儿,一切都闲适省心。”

“我宁可劈木柴、搬石头,也比闲坐在这儿强。这样下去还得多久啊?”

“永远如此。”

“永远呆在这儿?”阿则尔极度忧伤,撕扯起自己的头发来。“我宁可杀死自己。”

“一个死人是无法再杀死他自己的。”

到了第八天,当阿则尔沮丧已达顶点时,一个仆人按照事先安排,走到他跟前说:“老爷,原来全搞乱套了。您并没有死,您得离开天堂。”

“我还活着?”

“对呀,您还活着,因此我要把您送回地上人间去。”

一听到此,阿则尔真是欣喜若狂。那个仆人蒙住他的眼睛,领着他在屋内长廊来来回回地走了好大一会儿,然后把他带到一间房间,在那儿,全家都在等着,于是他们解开蒙在他眼睛上的盖布。

这是晴朗的一天,阳光从敞开的窗口照射进来。屋外的花园里,鸟儿在歌唱,蜜蜂在嗡嗡叫。阿则尔快快活活地拥抱、亲吻了他的双亲和阿客萨。他对阿客萨说:“你还爱我吗?”

“当然,我爱你,阿则尔。我怎么忘得了你呢!”

“既然这样,我们该结婚了。”

不久,就举行了婚礼,约兹医生当然是主宾。乐师们演奏助兴,客人们从远远的城镇前来祝贺,大家都带来美好的礼物送给新娘、新郎。婚礼庆典延续了整整七天七夜。

阿则尔与阿客萨真是幸福万分,偕老直到白头。阿则尔也一改懒散积习,成了当地最勤奋的商人。

直到婚礼过后,阿则尔才得知约兹医生是怎样治好他的,也明白了他原来进的是一个蠢人向往的虚幻天堂。在此后的岁月里,他和阿客萨还常对儿孙们讲起约兹医生巧治怪病的故事,故事的结尾老是这样几句话:“不过嘛,当然喽,天堂到底像个啥样儿,可就没人说得上来了。”

不要试图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虚无缥缈的天堂,不要因生活的挫折和烦恼而怨天尤人。上帝无处不在,而真正的天堂就在你的心中。

【我们到底怕什么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1.我们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哲理文章

2.考研十年 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考研

3.二十几岁,我们为什么都怕走弯路?

4.哲理故事:三小时

5.搞笑哲理故事

6.哲理故事:宽容

7.哲理故事:笑对人生

8.心灵哲理故事

9.简短哲理故事

10.哲理故事演讲稿

下载word文档
《我们到底怕什么哲理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