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轶事
“uj0iy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秦观轶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秦观轶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秦观轶事
秦观轶事
满庭芳——秦观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的作者秦观是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这首《满庭芳》是秦观31岁时在会稽(今绍兴)所写,当时的会稽太守姓程,秦观在那里做客,住在蓬莱阁上。
一天,太守举行盛大的宴会,席上有很多歌妓,秦观喜欢上其中一人,自此以后对她眷恋不已,难以忘怀,因而写下这首《满庭芳》。
词中用典不少,“蓬莱旧事”中蓬莱指传说中的海外仙山蓬莱山,也可指秦观所住的蓬莱阁,“旧事”指欢乐的往事,“青楼薄倖名”来自唐代诗人杜牧《遣怀》中的'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来自隋炀帝的诗句“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
词的开端,“山抹微云”的“抹”字和“天粘衰草”的“粘”字用的别出新意,使深秋景色如一幅画般映在读者眼前。
苏轼非常欣赏这两句,曾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秦学士”。
关于“山抹微云秦学士”还有一则趣事。
秦观的女婿范温为人老成持重,不善于言笑,在歌宴舞席上也有时始终一言不发。一次他参加某贵官家中参加宴会,贵官家中有歌女贴别爱唱秦观的长短句。
范温很严肃,一句话也不说。到了客人喝得半醉时,歌女问:“这位先生是谁?”范文起身行礼答道:“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
很多在座的宾客听闻都笑得前仰后合。
篇2:秦观轶事典故
秦观轶事典故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苏门四学士”之一,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官至太学博士,史馆编修。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被贬雷州
北宋哲宗时期,因为新旧党争,秦观被贬杭州通判,旋贬处州酒监税、后又移至彬州、横州编管,不断南迁,元符元年(10)秋,贬到海康。这是秦观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观走过了他人生最后三年时间。
秦观初到雷州,故乡高邮正是雨打芭蕉,蟹肥虾美之时,而他长期活动的东京也是梧桐落叶,大雁南飞,但在雷州,依旧艳阳高炽,与溽夏无异。人在万里,江湖飘零,知已难遇,故人长绝,加上雷州风土故物不类中原,多愁善感的秦观每日郁郁寡欢,他写诗道:“白发坐钩党,南迁濒海州。……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鹪鹩一枝足,所恨非故林。……海康腊己酉,不论冬孟仲……可怜秋胡子,不遇卓文君。”这种情绪等到这一切在苏东坡到来才有所改观。
雷州永别
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冬(1098年),秦观的恩师苏东坡在海南岛昌化军(今海南儋县中和镇),遇赦北归途经雷州,两人相见,恍如梦寐。秦观拿出自已在雷州写的诗请老师批评,苏东坡哈哈大笑,也拿出一把扇子递给秦观,秦观接过一看,原来是自已南谪过程中写的一首《踏莎行》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整首词充满了伤感,甚至有点凄厉。据说苏东坡听到这首词之后,叹息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看到老师将自己的作品写在扇子上随身携带,秦观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至于秦观给苏东坡看的诗,有人说是他连夜写的《自挽诗》,里面有这些句子:“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但也人说这首《自挽诗》作于元符二年,如是,那就是苏东坡走后几个月的事了,那么,呈给老师的当是《海康书事》等作品。
看了秦观的'诗,苏东坡感慨万千,他和秦观在文学观念上是不一致的。苏东坡生性乐观,喜欢写一些豪放的词,虽也有伤感之作,但大体是格调昂扬,由此对秦观的婉约风格颇有批评,曾调侃这位弟子为“山抹微云君”。而此时,同样被贬的经历,多年宦海沉浮,特别是秦观被贬,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自己的连累,[3]苏东坡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苏东坡一边看,一边赞叹,但他也想,整天生活在这种情绪中,决不是延寿之法。于是他想办法予以引导,第二天,两人共游雷州,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不时引起苏东坡的开怀大笑。老师的乐观也感染了学生,也冰释了秦观多日的痛苦。在天宁寺,苏东坡看到寺门上“万山第一”四个大字,禁不住又笑了起来,那是一年前路过雷州时应方丈的请求写下的。这四个字,不单是颂扬天宁寺,也是自身境界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对秦观的一种激励,让他从小我的痛苦中走出来。秦观也陷入深思之中。
苏东坡走后,秦观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乡民中体察他们的疾苦,观摩当地的风俗。元符三年(11)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不久,秦观也奉命北还,死在路上。
梦中题诗
秦观在雷州,还有一些逸事,如他在海康宫亭庙下,梦见天女拿一幅维摩画像让他写赞,秦观笃信佛教,于是欣然题道:“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来后,就把这段话记录下来,据说真迹落在天宁寺。宋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说,自已在天宁寺,还亲眼从和尚戒禅那里看到这幅字,正是秦少游的笔迹。清潘永因所编《宋稗类钞》也提到真迹在雷州天宁寺。当然,做为逸事,里面也都加了一些天女嘲戏秦观的情节。
篇3:秦观的轶事典故
秦观的轶事典故
少游为黄本校勘甚贫,钱穆父为户书,皆居东华门之堆垛场。少游春日作诗遗穆父曰:“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穆父以米二石送之。《王直方诗话》
王右丞二月十一日生日。程文通诸人前期袖诗草谒秦太虚,问曰:“右丞生日,必有佳作。”少游以诗草示之,乃押九青韵俱尽。首云:“元气钟英伟,东皇赋炳灵。蓂敷十一荚,椿茂八千龄。汗血来西极,抟风出北溟。”诸人愕然相视,不敢更出袖草。《桐江诗话》
秦少游晚出左掖门,有诗云:“金雀觚棱转夕晖,飘飘宫叶堕秋衣。出门尘涨如黄雾,始觉身从天上归。”识者以为少游作一黄本校勘而炫耀如此,必不远到。《诗话总龟》
少游绍圣间以校勘为杭倅。方至楚泗间,有诗云:“平生逋欠僧房睡,准拟如今处处还。”诗成之明日,以言者落职,监处州酒。人以为诗谶。《王直方诗话》
吕申公在扬州日,因中秋令秦少游预拟口号,少游遂有“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之句。是日微阴,公云:“使不著也。”少游复作一篇云:“自是我公多惠爱,却回秋色作春阴。”《苕溪渔隐丛话》
东坡初未识秦少游,少游知其将至维扬,作坡笔题壁于一山寺。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及见孙莘老,出少游诗词数百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岂此郎也!”《冷斋夜话》
廌谓少游曰:“东坡言少游文章如美玉无瑕,又琢磨之功,殆未有出其右者。”少游曰:“吾少时用意作赋,习惯已成。诚如所谕,不畏磨难。然自以华弱为愧。”邢和叔曰:“子之文铢两不差,非秤上秤来,乃等子上等来也。”《师友谈记》
少游尝以真书题邢敦夫扇云:“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山谷见之,乃于扇背小草题一诗云:“黄叶委庭观九州,小虫催女献公裘。金钱满地无人贯,百斛明珠薏苡秋。”少游后见之曰:“逼我太甚!”《诗话总龟》
山谷戏书少游壁诗,有“谁馈百牢鸜鹆眼”之句,注“鸜鹆”以指所盼者。《山谷诗话》
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曰:“不意别后却学柳七作词。”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东坡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坡又问别作何词,少游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东坡曰:“十三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高斋诗话》
东坡呼少游为“山抹微云君”。《艺苑雌黄》
少游在蔡州,与营妓娄婉字东玉者密,赠之词,有“玉佩丁东”句。又有赠陶心儿词云:“天外一钩横月带三星。”东坡诮其恐为他妓厮赖。高斋诗话:山谷次韵孙子实寄少游诗云:“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王立之诗话:少游极怨山谷此句,谓言蔡州事,少人知者。《山谷诗注》
杭有一倅,闲唱少游满庭芳词,偶误举一韵曰:“画角声断斜阳。”琴操在侧曰:“画角声断谯门,非斜阳也。”倅曰:“汝可改韵否?”琴即改云:“山抹微云,天连香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红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秦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东坡闻而赏之。《能改斋漫录》
程伊川一日见少游,问:“‘天若有情,天也为人烦恼’是公词否?”少游意伊川赏之,拱手逊谢。伊川云:“上穹尊严,安得易而侮之?”少游惭而退。《瓮牖闲评》
秦少游观辋川图而愈疾。《香祖笔记》
畅姓惟汝南有之。其族尤奉道,男女为黄冠者十之八九。有女冠畅道姑,姿色妍丽,神仙人也。少游挑之不得,乃作诗曰:“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超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雾阁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桐江诗话》
秦少游侍儿朝华,姓边氏,京师人。元祐癸酉纳之。尝为诗曰:“天风吹月入阑干,乌鹊无声子夜闲。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时朝华年十九。后三年,少游欲修真断世缘,遂遣归父母家,以金帛嫁之。朝华临别,涕泣不已。少游作诗云:“月雾茫茫晓柝悲,玉人挥手断肠时。不须重向灯前泣,百岁终当一别离。”朝华既去二十余日,使其父来曰:“不愿嫁,却乞归。”少游怜而复取归。第二年,少游出倅钱塘。至淮上,因与道友议论,叹流光之遄速,谓朝华曰:“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亟使人走京师,呼其父来,遣随去。复作诗云:“玉人前去却重来,此度分携更不回。肠断龛山别离处,夕阳孤塔自崔巍。”时绍圣元年五月十一日,少游尝手书记其事。未几,遂窜南荒。《墨庄漫录》
秦少游南迁至长沙。有妓平生酷爱秦学士词,至是知其为少游,请于其母,愿托以终身。少游赠词,所谓“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者也。念时事严切,不敢偕往贬所。及少游卒于藤,丧还,将至长沙。妓前一夕得诸梦,即送于途。祭毕归而自缢。《陔余丛考》引《野客丛书》 按今《野客丛书》不见此条,《夷坚志》载此事。《容斋四笔》又自辨之。
瞿塘之下,地名人鲊瓮,少游尝谓未有以对。南迁度鬼门关,乃为绝句云:“身在鬼门关外天,命轻人鲊瓮头船。北人恸哭南人笑,日落荒村闻杜鹃。”《侯鲭录》
少游谪古藤,意忽忽不乐。过衡阳,孔毅甫为守,与之厚,延留待遇有加。一日饮于郡斋,少游作千秋岁词。毅甫览至“镜里朱颜改”之句,遽惊曰:“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遂赓其韵以解之。居数日别去,毅甫送之于郊,复相与终日。归谓所亲曰:“秦少游气貌大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未几卒。《独醒杂志》
潭守宴客合江亭,张才叔在坐。有一妓独唱二句云:“微波浑不动,冷浸一天星。”才叔索其全篇,妓曰:“夜坐商人船上,邻舟一男子倚樯而歌,不能尽记。”有赵琼曰:“此秦七声度也。”使人访之,果少游灵舟。《五岳志》
秦观子湛,大鼻类蕃人,而柔媚舌短,世目为“娇波斯”。《鸡肋编》
靖康间,有女子为金虏所俘,自称秦学士女,道上题诗云:“眼前虽有还乡路,马上曾无放我情。”读者凄然。曾季狸作秦女行。《梅磵诗话》
被贬雷州
北宋哲宗时期,因为新旧党争,秦观被贬杭州通判,旋贬处州酒监税、后又移至彬州、横州编管,不断南迁,元符元年(1098年)秋,贬到海康。这是秦观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观走过了他人生最后三年时间。
秦观初到雷州,故乡高邮正是雨打芭蕉,蟹肥虾美之时,而他长期活动的东京也是梧桐落叶,大雁南飞,但在雷州,依旧艳阳高炽,与溽夏无异。人在万里,江湖飘零,知已难遇,故人长绝,加上雷州风土故物不类中原,多愁善感的秦观每日郁郁寡欢,他写诗道:“白发坐钩党,南迁濒海州。……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鹪鹩一枝足,所恨非故林。……海康腊己酉,不论冬孟仲……可怜秋胡子,不遇卓文君。”这种情绪等到这一切在苏东坡到来才有所改观。
雷州永别
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冬(1098年),秦观的恩师苏东坡在海南岛昌化军(今海南儋县中和镇),遇赦北归途经雷州,两人相见,恍如梦寐。秦观拿出自已在雷州写的诗请老师批评,苏东坡哈哈大笑,也拿出一把扇子递给秦观,秦观接过一看,原来是自已南谪过程中写的一首《踏莎行》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整首词充满了伤感,甚至有点凄厉。据说苏东坡听到这首词之后,叹息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看到老师将自己的作品写在扇子上随身携带,秦观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至于秦观给苏东坡看的诗,有人说是他连夜写的《自挽诗》,里面有这些句子:“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但也人说这首《自挽诗》作于元符二年,如是,那就是苏东坡走后几个月的事了,那么,呈给老师的当是《海康书事》等作品。
看了秦观的诗,苏东坡感慨万千,他和秦观在文学观念上是不一致的。苏东坡生性乐观,喜欢写一些豪放的词,虽也有伤感之作,但大体是格调昂扬,由此对秦观的婉约风格颇有批评,曾调侃这位弟子为“山抹微云君”。而此时,同样被贬的经历,多年宦海沉浮,特别是秦观被贬,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自己的连累,[3]苏东坡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苏东坡一边看,一边赞叹,但他也想,整天生活在这种情绪中,决不是延寿之法。于是他想办法予以引导,第二天,两人共游雷州,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不时引起苏东坡的开怀大笑。老师的乐观也感染了学生,也冰释了秦观多日的痛苦。在天宁寺,苏东坡看到寺门上“万山第一”四个大字,禁不住又笑了起来,那是一年前路过雷州时应方丈的请求写下的。这四个字,不单是颂扬天宁寺,也是自身境界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对秦观的一种激励,让他从小我的痛苦中走出来。秦观也陷入深思之中。
苏东坡走后,秦观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乡民中体察他们的疾苦,观摩当地的风俗。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不久,秦观也奉命北还,死在路上。
梦中题诗
秦观在雷州,还有一些逸事,如他在海康宫亭庙下,梦见天女拿一幅维摩画像让他写赞,秦观笃信佛教,于是欣然题道:“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醒来后,就把这段话记录下来,据说真迹落在天宁寺。宋僧惠洪在《冷斋夜话》中说,自已在天宁寺,还亲眼从和尚戒禅那里看到这幅字,正是秦少游的笔迹。清潘永因所编《宋稗类钞》也提到真迹在雷州天宁寺。当然,做为逸事,里面也都加了一些天女嘲戏秦观的情节。
【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
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
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
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
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的文学成就灿然可观。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
作为第七届中国邮文化节的节庆期间14项主要活动之一——10月24日第八届全国秦少游学术研讨会在秦观故里高邮举行。
篇4:风流秦观的轶事
风流秦观的轶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宋绍圣初年,他因政治上倾向旧党,多次被贬官,最后发配到雷州,直到宋徽宗即位后,他才自雷州放还,行至藤州(广西藤县)而逝。秦观的词,得《花间》、《尊前》遗韵,兼柳永、苏轼之胜,却能自出清新,被誉为“今代词手”,淮楚一带,膜拜尤甚。后人更有称之为“宋一代词人之冠”者。堪称婉约词的宗师。对稍后的周邦彦、李清照等人影响深远。
有人统计秦观留传下来的四百多首诗词,有大约四分之一为“爱情诗”,而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一个感情细腻且愿意付出情感的词人,情撒四方野花,惟独忽略了那朵寂寞的“家花”,无怪夫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x私的爱情”。“公然x私”,一是坦然地藐视舆论,一是坦然地藐视妻子,我就要婚外恋,你们把我怎么样?
秦观的许多灵感,得益于他与女人交往的经历,他对女色很有“鉴赏力”,他爱的是“脸儿美,鞋儿窄。玉纤嫩,酥胸白”的美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美女是秦观诗词的催化剂。而有人甚至说,翻阅《全宋词》,每一页都有风尘女子的影子。这话有些夸张,至少对于秦观来说,他喜爱的女子并不全是风尘女子。
《绿窗新话》曾渲染了秦观在京城的一件韵事。
秦观游寓京城之时,有一次参加某贵官的宴会,主人让宠姬碧桃举杯劝酒,秦观喝下之后,看碧桃是个美人,反过来举杯劝碧桃喝酒,主人怜香惜玉,说:“碧桃素来不善于饮酒。”哪知碧桃却道:“今日我为学士拼得一醉!”拿起大酒觥一饮而尽。美女如此给面子,秦观体内的荷尔蒙分泌加速,灵感随之爆发,即席为碧桃赋词一首《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在多情的秦观看来,这美如仙女、对己有意的碧桃,所托非人,落入庸官之手,颇有点鲜花插错位置的意思。
所以,后来写通俗小说的,都喜欢敷衍秦观和这位碧桃的故事,让两人眷恋绸缪地成就一段风流美事。
但事实上,碧桃是人家的宠姬,秦观再眼热,也只能无奈地管好那颗多情不羁的心。
朝秦暮楚的爱情,是秦观创作的巨大源泉,他在扬州时遇到一位弹箜篌的女子,认为是上天赐给他的娉婷美女,然后有了一夕之欢,写下那首《八六子》,“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写他与箜篌女子的深情缱绻的,秦观感叹两情相悦的销魂日子太短暂,如果有“时间机器”,能按一下暂停键,该有多好!所以他频频发出“欢娱渐随流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的伤感之音。
《情史》就记载了一位风尘女子为秦观守节,爱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
宋哲宗元符元年(公元10),秦观因在政治上倾向于守旧党而被朝廷流放到雷州(今广东雷州)。途经长沙时,这天傍晚,秦观没事在长沙街道上闲转,忽闻道旁妓院内传出一阵弹唱声:“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正是他的词作《减字木兰花》。弹唱的姑娘嗓音圆润、甜美,感情真挚,非常投入,将《减字木兰花》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出于好奇,秦观走进妓院,点名要见这位正在弹唱的姑娘。
姑娘大约十八九岁,模样长得十分俊俏,自称艺名叫做“桃红”。两人的话题自然从秦观的词谈起。桃红告诉秦观说,我虽然喜欢弹歌,但除秦观词之外,其他人的词她看都懒得看一眼,更不用说弹唱了。平日里每得到一首秦观的新词,她都要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抄录下来,然后反复吟唱。久而久之,她所抄录的秦观词竟然装订成厚厚的一大本,取名叫《秦学士词》。
秦观听罢,大为感动,问道:“目前全国的乐府名家少说也有几百人,姑娘为何对秦学士的词曲情有独钟?”桃红姑娘回答说:“秦学士的.词多为抒发男情女爱和伤身感世之作,而妾福薄命浅,早年不幸流落风尘,受尽了人间的辛酸苦辣。秦学士的词曲句句说到妾的心坎里,就好像专门为妾而作一样。所以妾对秦学士的词曲爱不释手。”
桃红姑娘一番话说得秦观心里热乎乎的,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偏远地区的风尘女子对他的作品竟有如此高深的理解。为了不辜负姑娘的一片诚心,他决定向姑娘表明自己的身份。于是,他明知故问道:“姑娘如此钟情秦学士的词曲,但不知姑娘是否见过秦学士?”桃红姑娘叹了一口气说:“唉,长沙离京师少说也有几千里路,妾怎么可能有幸一睹秦学士风采呢?”秦观又问:“但不知姑娘仅仅喜欢秦学士的词曲还是亦喜欢他的人?姑娘想不想见秦学士一面?”桃红姑娘闻言,脸微微一红,低下头说:“实不相瞒,能和秦学士谋面是妾一生梦寐以求的愿望。若能当面侍候秦学士一次,妾就是死也心满意足了。可秦学士远在京城为官,怎么肯大驾屈尊到长沙这个偏僻的地方来呢?更何况秦学士为京师贵人,妾是一个风尘女子,即便是秦学士知道妾喜欢他又岂能瞧得起我这个贱女子呢?”
篇5:秦观被贬雷州轶事
北宋哲宗时期,因为新旧党争,秦观被贬杭州通判,旋贬处州酒监税、后又移至彬州、横州编管,不断南迁,元符元年(1098年)秋,贬到海康。这是秦观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观走过了他人生最后三年时间。
秦观初到雷州,故乡高邮正是雨打芭蕉,蟹肥虾美之时,而他长期活动的东京也是梧桐落叶,大雁南飞,但在雷州,依旧艳阳高炽,与溽夏无异。人在万里,江湖飘零,知已难遇,故人长绝,加上雷州风土故物不类中原,多愁善感的秦观每日郁郁寡欢,他写诗道:“白发坐钩党,南迁濒海州。……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鹪鹩一枝足,所恨非故林。……海康腊己酉,不论冬孟仲……可怜秋胡子,不遇卓文君。”这种情绪等到这一切在苏东坡到来才有所改观。
雷州永别
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冬(1098年),秦观的恩师苏东坡在海南岛昌化军(今海南儋县中和镇),遇赦北归途经雷州,两人相见,恍如梦寐。秦观拿出自已在雷州写的诗请老师批评,苏东坡哈哈大笑,也拿出一把扇子递给秦观,秦观接过一看,原来是自已南谪过程中写的一首《踏莎行》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整首词充满了伤感,甚至有点凄厉。据说苏东坡听到这首词之后,叹息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看到老师将自己的作品写在扇子上随身携带,秦观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至于秦观给苏东坡看的.诗,有人说是他连夜写的《自挽诗》,里面有这些句子:“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但也人说这首《自挽诗》作于元符二年,如是,那就是苏东坡走后几个月的事了,那么,呈给老师的当是《海康书事》等作品。
看了秦观的诗,苏东坡感慨万千,他和秦观在文学观念上是不一致的。苏东坡生性乐观,喜欢写一些豪放的词,虽也有伤感之作,但大体是格调昂扬,由此对秦观的婉约风格颇有批评,曾调侃这位弟子为“山抹微云君”。而此时,同样被贬的经历,多年宦海沉浮,特别是秦观被贬,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自己的连累,[3]苏东坡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苏东坡一边看,一边赞叹,但他也想,整天生活在这种情绪中,决不是延寿之法。于是他想办法予以引导,第二天,两人共游雷州,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不时引起苏东坡的开怀大笑。老师的乐观也感染了学生,也冰释了秦观多日的痛苦。在天宁寺,苏东坡看到寺门上“万山第一”四个大字,禁不住又笑了起来,那是一年前路过雷州时应方丈的请求写下的。这四个字,不单是颂扬天宁寺,也是自身境界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对秦观的一种激励,让他从小我的痛苦中走出来。秦观也陷入深思之中。
苏东坡走后,秦观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乡民中体察他们的疾苦,观摩当地的风俗。元符三年(11)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不久,秦观也奉命北还,死在路上。
篇6:秦观的轶事典故
少游为黄本校勘甚贫,钱穆父为户书,皆居东华门之堆垛场。少游春日作诗遗穆父曰:“三年京国鬓如丝,又见新花发故枝。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穆父以米二石送之。《王直方诗话》
王右丞二月十一日生日。程文通诸人前期袖诗草谒秦太虚,问曰:“右丞生日,必有佳作。”少游以诗草示之,乃押九青韵俱尽。首云:“元气钟英伟,东皇赋炳灵。蓂敷十一荚,椿茂八千龄。汗血来西极,抟风出北溟。”诸人愕然相视,不敢更出袖草。《桐江诗话》
秦少游晚出左掖门,有诗云:“金雀觚棱转夕晖,飘飘宫叶堕秋衣。出门尘涨如黄雾,始觉身从天上归。”识者以为少游作一黄本校勘而炫耀如此,必不远到。《诗话总龟》
少游绍圣间以校勘为杭倅。方至楚泗间,有诗云:“平生逋欠僧房睡,准拟如今处处还。”诗成之明日,以言者落职,监处州酒。人以为诗谶。《王直方诗话》
吕申公在扬州日,因中秋令秦少游预拟口号,少游遂有“照海旌幢秋色里,激天鼓吹月明中”之句。是日微阴,公云:“使不著也。”少游复作一篇云:“自是我公多惠爱,却回秋色作春阴。”《苕溪渔隐丛话》
东坡初未识秦少游,少游知其将至维扬,作坡笔题壁于一山寺。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及见孙莘老,出少游诗词数百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岂此郎也!”《冷斋夜话》
廌谓少游曰:“东坡言少游文章如美玉无瑕,又琢磨之功,殆未有出其右者。”少游曰:“吾少时用意作赋,习惯已成。诚如所谕,不畏磨难。然自以华弱为愧。”邢和叔曰:“子之文铢两不差,非秤上秤来,乃等子上等来也。”《师友谈记》
少游尝以真书题邢敦夫扇云:“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山谷见之,乃于扇背小草题一诗云:“黄叶委庭观九州,小虫催女献公裘。金钱满地无人贯,百斛明珠薏苡秋。”少游后见之曰:“逼我太甚!”《诗话总龟》
山谷戏书少游壁诗,有“谁馈百牢鸜鹆眼”之句,注“鸜鹆”以指所盼者。《山谷诗话》
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东坡曰:“不意别后却学柳七作词。”少游曰:“某虽无学,亦不如是。”东坡曰:“‘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坡又问别作何词,少游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东坡曰:“十三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高斋诗话》
东坡呼少游为“山抹微云君”。《艺苑雌黄》
少游在蔡州,与营妓娄婉字东玉者密,赠之词,有“玉佩丁东”句。又有赠陶心儿词云:“天外一钩横月带三星。”东坡诮其恐为他妓厮赖。高斋诗话:山谷次韵孙子实寄少游诗云:“才难不易得,志大略细谨。”王立之诗话:少游极怨山谷此句,谓言蔡州事,少人知者。《山谷诗注》
杭有一倅,闲唱少游满庭芳词,偶误举一韵曰:“画角声断斜阳。”琴操在侧曰:“画角声断谯门,非斜阳也。”倅曰:“汝可改韵否?”琴即改云:“山抹微云,天连香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红墙。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漫赢得秦楼薄幸名狂。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有余香。伤心处,长城望断,灯火已昏黄。”东坡闻而赏之。《能改斋漫录》
程伊川一日见少游,问:“‘天若有情,天也为人烦恼’是公词否?”少游意伊川赏之,拱手逊谢。伊川云:“上穹尊严,安得易而侮之?”少游惭而退。《瓮牖闲评》
秦少游观辋川图而愈疾。《香祖笔记》
畅姓惟汝南有之。其族尤奉道,男女为黄冠者十之八九。有女冠畅道姑,姿色妍丽,神仙人也。少游挑之不得,乃作诗曰:“瞳人剪水腰如束,一幅乌纱裹寒玉。超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雾阁云窗人莫窥,门前车马任东西。礼罢晓坛春日静,落红满地乳鸦啼。”《桐江诗话》
秦少游侍儿朝华,姓边氏,京师人。元祐癸酉纳之。尝为诗曰:“天风吹月入阑干,乌鹊无声子夜闲。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时朝华年十九。后三年,少游欲修真断世缘,遂遣归父母家,以金帛嫁之。朝华临别,涕泣不已。少游作诗云:“月雾茫茫晓柝悲,玉人挥手断肠时。不须重向灯前泣,百岁终当一别离。”朝华既去二十余日,使其父来曰:“不愿嫁,却乞归。”少游怜而复取归。第二年,少游出倅钱塘。至淮上,因与道友议论,叹流光之遄速,谓朝华曰:“汝不去,吾不得修真矣。”亟使人走京师,呼其父来,遣随去。复作诗云:“玉人前去却重来,此度分携更不回。肠断龛山别离处,夕阳孤塔自崔巍。”时绍圣元年五月十一日,少游尝手书记其事。未几,遂窜南荒。《墨庄漫录》
秦少游南迁至长沙。有妓平生酷爱秦学士词,至是知其为少游,请于其母,愿托以终身。少游赠词,所谓“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者也。念时事严切,不敢偕往贬所。及少游卒于藤,丧还,将至长沙。妓前一夕得诸梦,即送于途。祭毕归而自缢。《陔余丛考》引《野客丛书》 按今《野客丛书》不见此条,《夷坚志》载此事。《容斋四笔》又自辨之。
瞿塘之下,地名人鲊瓮,少游尝谓未有以对。南迁度鬼门关,乃为绝句云:“身在鬼门关外天,命轻人鲊瓮头船。北人恸哭南人笑,日落荒村闻杜鹃。”《侯鲭录》
少游谪古藤,意忽忽不乐。过衡阳,孔毅甫为守,与之厚,延留待遇有加。一日饮于郡斋,少游作千秋岁词。毅甫览至“镜里朱颜改”之句,遽惊曰:“少游盛年,何为言语悲怆如此!”遂赓其韵以解之。居数日别去,毅甫送之于郊,复相与终日。归谓所亲曰:“秦少游气貌大不类平时,殆不久于世矣。”未几卒。《独醒杂志》
潭守宴客合江亭,张才叔在坐。有一妓独唱二句云:“微波浑不动,冷浸一天星。”才叔索其全篇,妓曰:“夜坐商人船上,邻舟一男子倚樯而歌,不能尽记。”有赵琼曰:“此秦七声度也。”使人访之,果少游灵舟。《五岳志》
秦观子湛,大鼻类蕃人,而柔媚舌短,世目为“娇波斯”。《鸡肋编》
靖康间,有女子为金虏所俘,自称秦学士女,道上题诗云:“眼前虽有还乡路,马上曾无放我情。”读者凄然。曾季狸作秦女行。《梅磵诗话》
篇7:秦观的轶事典故
北宋哲宗时期,因为新旧党争,秦观被贬杭州通判,旋贬处州酒监税、后又移至彬州、横州编管,不断南迁,元符元年(10)秋,贬到海康。这是秦观贬谪生涯的最后一站。也就在雷州,秦观走过了他人生最后三年时间。
秦观初到雷州,故乡高邮正是雨打芭蕉,蟹肥虾美之时,而他长期活动的东京也是梧桐落叶,大雁南飞,但在雷州,依旧艳阳高炽,与溽夏无异。人在万里,江湖飘零,知已难遇,故人长绝,加上雷州风土故物不类中原,多愁善感的秦观每日郁郁寡欢,他写诗道:“白发坐钩党,南迁濒海州。……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鹪鹩一枝足,所恨非故林。……海康腊己酉,不论冬孟仲……可怜秋胡子,不遇卓文君。”这种情绪等到这一切在苏东坡到来才有所改观。
篇8:秦观的轶事典故
宋哲宗元符元年初冬(1098年),秦观的恩师苏东坡在海南岛昌化军(今海南儋县中和镇),遇赦北归途经雷州,两人相见,恍如梦寐。秦观拿出自已在雷州写的诗请老师批评,苏东坡哈哈大笑,也拿出一把扇子递给秦观,秦观接过一看,原来是自已南谪过程中写的一首《踏莎行》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整首词充满了伤感,甚至有点凄厉。据说苏东坡听到这首词之后,叹息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看到老师将自己的作品写在扇子上随身携带,秦观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至于秦观给苏东坡看的诗,有人说是他连夜写的《自挽诗》,里面有这些句子:“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奇祸一朝作,飘零至于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但也人说这首《自挽诗》作于元符二年,如是,那就是苏东坡走后几个月的.事了,那么,呈给老师的当是《海康书事》等作品。
看了秦观的诗,苏东坡感慨万千,他和秦观在文学观念上是不一致的。苏东坡生性乐观,喜欢写一些豪放的词,虽也有伤感之作,但大体是格调昂扬,由此对秦观的婉约风格颇有批评,曾调侃这位弟子为“山抹微云君”。而此时,同样被贬的经历,多年宦海沉浮,特别是秦观被贬,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自己的连累,[3]苏东坡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包容性。苏东坡一边看,一边赞叹,但他也想,整天生活在这种情绪中,决不是延寿之法。于是他想办法予以引导,第二天,两人共游雷州,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不时引起苏东坡的开怀大笑。老师的乐观也感染了学生,也冰释了秦观多日的痛苦。在天宁寺,苏东坡看到寺门上“万山第一”四个大字,禁不住又笑了起来,那是一年前路过雷州时应方丈的请求写下的。这四个字,不单是颂扬天宁寺,也是自身境界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对秦观的一种激励,让他从小我的痛苦中走出来。秦观也陷入深思之中。
苏东坡走后,秦观的心境也放松了不少,他多次到乡民中体察他们的疾苦,观摩当地的风俗。元符三年(11)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不久,秦观也奉命北还,死在路上。
篇9:秦观的生平轶事:三考秦观
秦观的生平轶事:三考秦观
传说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生得聪明绝世,才华横溢,文经武纬,博古通今,声振京城。宰相王安石很想娶其为儿媳,便派家人前去打探。家人了解到一段苏东坡与苏小妹相互嘲戏的'话。原来苏东坡生得一嘴胡子,小妹嘲讽说:“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苏小妹额头微凸,苏东坡曾嘲讽:“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苏小妹又嘲讽苏东坡下颊稍长:“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苏东坡复嘲讽小妹双眼微抠:“几回拭脸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
王安石听了这一段,知苏小妹才华确实高绝,只是相貌不扬,怕不中儿子之意,就此作罢。然相府求亲一事,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也将苏小妹的才名及一心要选天下才子为夫的心思传了出来。一时间求婚者络驿不绝,慕名者纷纷呈上文字,苏洵(苏小妹父)老让小妹自阅,小妹一个也看不中,唯独看中了高邮秦观秦少游。她在秦观的卷面上批了四句话:“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这批语是说秦观之才在苏轼、苏澈之间,二人之外,无人能比,赞美之辞溢于言表。
秦观是个才子,年轻气盛,目空一切,二苏之外,皆不放在心上。虽然慕苏小妹之才,又听说额颅凸出,眼睛凹陷,容貌不扬,很想见她一面,再行定夺,打听到三月初一苏小妹要到岳庙烧香,决定乔装一番,看个分晓。
这一天,秦少游化装成一游方道人模样,见苏小妹虽说不上妖娆美丽,却是清雅娴静,气质不凡,应对之间显出绝世才华,心中甚美。也让他坚定了要娶苏小妹的决心。
三月初三礼部大试,秦少游得中进士。发榜当日,秦观来到苏府提及完婚之事,苏询笑道:“今日挂榜,便是良辰吉日。只今晚便在小寓成亲,岂不美哉?”秦少游大喜过望。苏东坡也十分赞成。这天,少游与小妹双双拜堂,喜结良缘。
是夜月明如昼。筵宴已毕,少游欲进洞房,只见房门紧闭,庭中置一小桌,上有三个封儿,还有玉盏、银盏、瓦盏各一,丫鬟侍立在旁说:“奉小姐之命,有三题在此。三试俱中,用玉盏美酒三杯,请进香房;中二试,银盏内一杯清茶解渴,来宵再试;只中一试,瓦盏内一杯寡水,罚在外读书三月。”少游心想,我中过科举,莫说三个题目,就是三百个,又有何难?
第一题是一首五言绝句,四句是: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这个题目要求新郎也做绝句一首。题目四句暗含“化缘道人”四字,是嘲讽少游曾假扮云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去相小妹。
少游随即取笔写诗一首: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这是一首藏头诗。小妹阅了,合“化缘道人”四字,微微一笑。
少游又开第二封,也是四句诗,内藏四个古人名。四句如下: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少游见了,凝神一想,一一注明。第一句是孙权,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为太公望。
第三题是个对联。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要求对出下联。
少游初看此题容易,仔细一想,此题出得十分精巧,很合此景此情。少游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心想如对得平常,不见本事,会被耻笑。愈心急愈不得头绪。于是在庭中团团而步,口中只管吟哦“闭门推出窗前月”七字。此景被前来打听妹夫消息的苏东坡看见,心想:“此必小妹以此对难之,少游为其所困矣。我不解围,谁为撮合?”急切思之,亦未有好对,偶见庭中有花缸一只,内贮一缸清水,便取一小砖片投向缸中。那水为砖片所激,跃起数点,溅在少游面上,水中天光月影,纷纷淆乱。少游见景顿悟,援笔写道:“投石击破水底天。”
三试完毕,只听呀的一声,房门大开,侍儿捧玉杯美酒,少游意气扬扬,连饮三盏,被送进洞房。这一夜,才子佳人,称心如意。
后人有诗说:
文章自古说三苏,小妹聪明胜丈夫。
三难新郎真异事,一门秀气世间无。
【秦观轶事】相关文章:
1.秦观
2.曾用名轶事散文
3.春节轶事作文
4.朱自清人生轶事
5.山村轶事诗歌
6.白居易轶事典故
7.姥爷轶事作文
8.诗人轶事诗歌
9.黄庭坚典故轶事
10.蝶恋花秦观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