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情飞五丈原的散文

情飞五丈原的散文

2024-03-09 08:09: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悠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情飞五丈原的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情飞五丈原的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情飞五丈原的散文

篇1:情飞五丈原的散文

情飞五丈原的散文

四月的五丈原,是悬挂在蓝天之下的一面金色瀑布,从白云深处,飞流直下,融入千顷麦田——那是油菜花装点的绚丽和逶迤。松柏掩映的“武侯祠”因了这花海的缤纷,而呈现出苍翠的蓊郁和庄严。走在“曲径通幽”的山道上,仰望这曾经演绎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我的心中油然回荡着“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而眼前浮现出一代名相当年出征前夕秉烛疾书《后出师表》时心潮激荡,涕泪怆然的身影。而当我们轻拭汗津,站在雕梁画栋的祠堂前的时候,整个的身心都被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浸润了。

南依棋盘山,北临渭河水,高不过20余米,面积不过12平方公里的五丈原,因了一位曾经在南阳茅庐中设定了“三国鼎立”的战略的军事家,一位曾经设舌战群儒,勘定了“联吴抗曹”决策的外交家,一位曾经胸怀“统一天下,匡复汉室”壮志的政治家诸葛亮殒命于此而成为漫长的古往今来多少迁客骚人怀古凭吊、忧思漫漫的所在。绕过几棵翠柏,登上青砖台阶,那“五丈原诸葛亮庙”的匾额就迎着和煦的春风映入我们的眼帘了,而今人茹桂书写的“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的金字对联,勾勒出蜀相叱咤风云,激荡着荡气回肠的英雄豪情,留下壮志未酬遗憾的风雨人生,万缕遐思,不尽感慨顿时于我的胸臆间卷起远逝的涛声。公元234年,年过五旬,积劳成疾的诸葛亮率兵最后一次穿过秦岭,驻兵五丈原,诱兵葫芦沟,火烧司马懿统帅的曹魏大军,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历史的机遇就这样地与这位被罗贯中先生神话了的军事天才擦肩而过,从而把千古遗恨留给了煌煌史册。据说,当年诸葛亮面对残局,曾经仰天长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乎?人事乎?岁月将千古之谜留给多少登临陇原的后人。然而,当我走进献殿,瞻仰陪伴在先生身边的四位蜀将的塑像时,忽然地就有了一种“非人也,势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顿悟。我想,关兴、张苞、王平、廖化当是当年跟随先生的主要将领。“蜀中无大将,廖化称先锋”,他们怎么可以与“春秋在胸”的关羽,与“喝断当阳桥”的张飞,与令曹吴闻风丧胆的赵云,与老当益壮的黄忠相比呢?而此时的西蜀,君昏臣庸,兵弱将寡,先生就是回春有术,也难以独撑危局了。这样说来,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难免“知其不可而为之了。”还是那位叫做温庭筠的诗人说得好:“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在历史的潮流面前,任何伟大的生命都是渺小的。

我十分惊异雕塑家的“师法造化”,用他艺术的知觉,用他凝重的刻刀把一位宁静与忧思交织、致远与无奈共融的孔明先生再现在我们面前。他“羽扇纶巾”,独坐帅台,不知会以怎样的心境倾听千古评说。而那双目睹了这陇原沧海桑田变迁的眼睛,望着院内亭中的“落星石”,催下的不仅仅是今人的泪水吧。《晋阳秋》载:那是一个纷纭弥漫的夜晚,“有星赤而芒脚,自东向西南而流,投于亮营,三投自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想来那晚的陨石雨很密集,很短促,而一代巨星就在这惊天动地中陨落了。那一刻,他一定对自己终其一生而未竟的事业充满了眷恋吧?只有殿门旁“三顾许驰驱,三分天下隆中对;六军张讨伐,六出祁山纲目书”的长联,于我追寻的目光中重叠着英雄悲歌式的画面。

哦!那披甲戴胄,孤独地站在祠堂门内右侧的是谁呢?那不就是那个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名将魏延么?雕塑的艺术家大概深昧孔明先生的`心结吧!让他远远地站在这冷僻的角落。尽管作者依据传统的观念而对将军作了“丑化”的描绘,然而,又怎么能够掩盖他那双英气勃勃的眼神呢?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猜度他怀着鸿鹄壮志投奔西蜀政权的价值选择是不是一场历史的悲剧。然而,在孔明帐下的日子,他一定活得很委屈,很抑郁,很憋气的。论起勇力,他丝毫不逊色于赵云;论起用兵,他远远地超过了位列“五虎上将”的黄忠。仅仅因为说话直了些,举止磊落了些,心底坦荡了些,就被主帅目为“背后长了反骨”而郁郁不得志。据说,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孔明第六次兵出祁山的,而他那条“兵出斜谷”,直逼洛阳的建议,就是在180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仍然不失为深邃的战略目光。而他却因此而遭遇了在五丈原战后被平庸的马岱暗杀的悲剧。看来,连名垂千古的诸葛先生也难逃“渐恶直言”的窠臼。我久久地站在将军塑像前,似乎看见了他眼睛里还闪烁着悲泣的泪光,而思绪却在千年青史的浩阔时空穿梭。偏见,狭隘的偏见,曾经让多少英雄豪杰扼腕叹息,让多少才俊健儿折戟沉沙。贾谊、李广,还有……我甚至有些鄙夷雕塑家的庸俗和势利,让名将孤零零地站在这里,多少违逆了他的初衷吧!

五丈原不仅仅留着诸葛亮的遗恨,也留下另一位军事家的笑声。少年时曾经看过《葫芦峪》的戏剧,总以为司马拜台是剧作家们杜撰出来的。后来,读了《三国志》,知道虽然没有戏剧家笔下那样的滑稽和幽默。然而,诸葛亮在司马懿坚守不战的焦虑中送了女人的衣冠给自己的敌手却是千真万确的史实。孰料司马不但不恼,反而欣然接受了。只是没有如舞台那样的搔首弄姿而已。倒是不断地询问和打听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当他从使者口中得知先生早起晚睡,食量不佳后,他笑了。他断言先生如此辛劳,必不久于人世。现在,站在丞相祠堂前的广场上,远眺曾经硝烟弥漫的平原,似乎风送来司马自信的笑。战争,是一部多么气壮山河而又妙不可言的哲学,它不仅见证了政治家的心理能量,也考验着他们的胸襟。司马懿欣然接受女人的衣冠,就在心理上胜了诸葛一筹,给了他一个冷气攻心。而孔明先生脆弱的心理防线就在司马的笑声中坍塌了。历史就是这样,谁笑到最后,谁就笑得最好。刘备、曹操、孙权用了他们一生的智慧没有完成的统一大业,最终以“三国归晋”而画上了一个凝重的句号。司马懿在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终于在朦胧的目光中看到了一个**的年代的结束,他嘴角留给后世的笑一定是灿烂的。于是,我忽发奇想,假若我们以一个历史家的冷峻去看待那段远去的岁月,那么,倒应该在这五丈原上也为司马大人塑一座像了。侧目而视,在广场的东沿,矗立着一块巨石,镌刻了“心外无刀”四个嵌了深红朱砂的大字,在春阳下灼灼其华。是的,司马的刀在心中,在他的笑声中,心中的刀书写的是豪放的史册。而司马将军之被人唾骂,大概正在于少了诸葛的忠贞和诚信吧!当年刘备在白帝城晏驾的时候,曾经含泪托孤。声明如果自己的儿子不成器,先生完全可以取而代之,然而,他宁愿瞑目五丈原,也不愿落个“僭越”的声名。反之,当司马父子将他心中的“刀”举相曹魏政权时,他就被老百姓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岁月,是一条滔滔东去的长河,它在自己漫长的征程中,总是理性地陶滤了暗淡的尘埃,沉淀了负重的沙粒,而把澄澈的涟漪,如雪的浪花注入精神的大海,载进文化的卷牒,让我们在这个春天的正午沐浴了人杰的光辉。不管五丈原怎样地见证了诸葛亮人性的缺失,怎样地留给历史诸多的遗憾,然而,捧读他感荡心灵的前后《出师表》,体味他弥留之际“因山为冢,冢足容椁;敛以时服,不须器物”的遗言,他伟大的人格,他道德的风范,都在我的面前站成一座高山,一座丰碑,于我的心头吟成一曲生命的史诗。

正午的阳光灿烂地洒在平原的身躯,临坡远眺,金色的油菜花,刚刚拔节的麦田,从眼前一直蔓延到秦岭脚下,淡淡的雾霭,扯丝拉絮,婷婷袅袅,从眼前流过。春风一度,换了人间。千古英雄,千古风流,千古才俊,走在如画风光中,也当块垒冰释,含笑如饴了吧?

篇2:风起五丈原散文

风起五丈原散文

那一夜,五丈原,风起……

沿着祁山旧路,出师北伐,为了刘备的夙愿,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那是一面旗帜,旗帜上书写的是士为知己者死。

于是,他呕心沥血,于是,他竭尽平生,于是,他肝脑涂地。

五丈原的风里飘荡着英雄的凄美。

营帐在风中婆娑着,同样婆娑的还有营帐里的祈禳续命的七星灯。

我不喜欢灯前紧闭的双眸,不喜欢灯下憔悴的面庞,更不喜欢灯下微弱的气息。

可是,它们就那样存在着,揪心的存在着。

他的面前是中原大地,是他必须要去收复的蜀汉领土。背后是刘备的嘱托,刘禅的期盼。一个王朝的神话,他凝重的背负着。

他在创造奇迹,在等待奇迹,更在奢望着奇迹。

他想要去缔造一个桃源,然后,再回归一个桃源。

南阳草庐,小桥流水,竹林清风……还有隐者的歌谣,农人的欢笑……那是天堂,他在天堂里隐逸着自己的才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做一个散淡的智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

可是,他还是选择了离开,带着完全被激发出来的热情离开了,留给南阳最最悠长的叹息。

他曾幻想过,清风会继续为他保留飘逸,等待他的归来,溪水会继续为他保持缠绵,等待他的.归来,星斗会继续为他保有璀璨,等待他的归来……

或许,直到这一刻他都还在幻想,可是,梦,终归还是遥远了一些!

那个被他说成脑后带着反骨的人来了,带来了旷野的风,也带来了他的厄运。曾经,他运筹帷幄的掌握着别人的命运,而今,他的命运却意外的掌握在了别人的手里。

或许,这一刻,他应该顿悟了他为什么喜欢山清水秀的南阳故里,为什么五丈原的寒风会让他感觉凄神寒骨了。

夜风依旧,但是,我不知道那风中是否有人在亲切的呼唤着诸葛孔明的名字,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我只能听见风中水镜先生依旧的叹息:‘’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夜风依旧,萧瑟了整个五丈原,我的心里有些疼痛在蔓延,说不清,也道不明……

篇3:关于诸葛亮的散文:诸葛亮与五丈原

诸葛亮与五丈原

01

写完《诸葛亮:从乡村青年到帝国CEO》(即将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更增添了去五丈原的渴望。不久前终于有机会成行,走进历史现场,去感受、缅怀,更为了解答许多心中的一些疑惑。

从西安沿西宝高速西行,过咸阳、杨陵,由虢镇下,此乃古镇,有3000多年历史,“唇亡齿寒”的典故出此,萧史吹箫引凤、韩信暗渡陈仓也都发生在附近。镇所在处南是秦岭山,北是高塬,中间是2条铁路、1条高速公路及渭河,河上有桥。在渭河桥头向左前方看去,逶迤而下的秦岭将入川道时形成了一处缓坡,左右延展,成为台地,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五丈原。

从渭河到五丈原坡下行车用不了10分钟,很近。接着是盘旋的车道,比想像中的要高,要陡。来到原上,特地从车上下来,站在原畔向下面眺望,渭河在视线中已不清晰,在一片片楼群、厂房中时隐时现,倒是新修的高铁和车站十分显眼。再往对面看,那就是史书上屡屡提到的北原,隔川眺望,只觉得宽大、高远,没有想像的那种仄陡,这也加重了心中的某种疑惑。

原上地势较平坦,原畔有一院落,衬着松柏,古朴肃穆,这就是诸葛庙。庙内有诸葛亮的衣冠冢,进庙,为武侯敬了香,又看了历代题刻、碑铭,参观了“诸葛亮历次北伐展览”,再回到庙前的广场,已夕阳西沉。一阵风来,耳边似有瑟瑟之声,是空谷回音?还是真的已经走进了历史?

蜀建兴十二年(234),54岁的诸葛亮率10万大军由汉中出发再次北伐。这是他第6次北伐,8年前他就从成都进驻到了汉中,作为主持朝政的托孤大臣,诸葛亮把北伐看得比权力更重要,所以从那时起他就留在了汉中。然而时也?命也?前5次北伐都未能成功,这一次他用尽了力气,试图最后一击。

在诸葛亮的人生中有两个27年:第一个27年他家乡和隆中度过,在拼命地积累知识,做着准备;后一个27年他追随了先主刘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辅佐先主艰苦创业,建立了蜀汉王朝。27年前他向先主提出了那份著名的战略规划书,从此他一直按照这个规划进行着努力,践行着他对先主的承诺。

还是这样的黄昏,就在脚下这块土地上,诸葛亮向远方眺望时,心里在想着什么?

02

秋风原下久徘徊

诸葛亮站在五丈原上陷入深思时,耳畔吹过的是秋风的天。

此战的前后经过,《三国志》武侯传有简要记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五丈原之战

这场战役的过程当然复杂得多,细节记录在其他史料中,但仅就上述简略的记载,也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悉大众”。诸葛亮为此战拿出了全部家底,蜀汉总人口不足百万,10人养一卒已达承受之极限,《太平御览》引《诸葛亮别传》记载:“亮有士十万,十二更下,在者八万。”10万人里平时还要有2万人轮休,可见兵力是有限,此次调动了10万人马出征,绝对是倾巢而出了,所以只能胜,不能败,更不能惨败。

二是“由斜谷出”。斜谷是出秦岭山的一个出口,在五丈原的东侧,有古武功水流出,据说现于谷口处修有一座水库,可惜站在五丈原上望不到,此行时间也有限,留待下次了。斜谷是褒斜道的出口,褒斜道是秦岭山中3条古栈道之一,在此之前魏延提出过沿栈道出击关中的计划,为诸葛亮所否决,原因是太冒险,但此次北伐走的却是栈道,说明诸葛亮内心里的某种焦虑。

三是“对于渭南”。渭南,渭河之南,在五丈原下,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后司马懿曾说过一句话:“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按照这个看法,诸葛亮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顺渭河谷地向东攻击,而不是来到原上据守,一向深通兵法的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四是“分兵屯田”。敌我形成对峙后,蜀军求战,魏军不战,诸葛亮于是分兵沿渭河谷地各处进行屯田,摆同一副稳扎稳打的架势,但这又和急于从斜谷杀出、急于求胜的战略不相符,分田真能解决蜀军长期屯兵的问题吗?诸葛亮真的打算一直在关中对峙下去吗?

面对史书记载难免产生这些困惑,事实也正如司马懿所料的那样,蜀军主力自从上了五丈原就失去了战役的主动权,一直被困在原上,直到几个月后诸葛亮在军中病逝。

所以,以前每看到这一段记载时都会很容易产出几个看法:

1、诸葛亮没有率军东进而死守五丈原,是战略上的错误;

2、诸葛亮分兵屯田改打持久战,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也是一个错误的战略;

3、诸葛亮的进攻还不够主动,比如可以占领对面的北原,由此一路东进,或许结果会有不同。

篇4:原只为情若只为殇抒情散文

原只为情若只为殇抒情散文

那一年,你手持一把油纸伞走在无人的小巷。固执地以为,骄傲的离去便可以主动收场,伞外风雨凄凄,伞内划下两条诗行,左半边:点滴暮雨点云滴木仍在湖底沉心底,右半边:阡陌露辰阡尘陌路却把情殇话离殇。

本不在江南的烟雨长廊,苔迹斑斑蜿蜒成脚下仿佛没有尽头的路,幽绿的爬山虎小心翼翼试探出的触角,都尽是想象。闭上眼,便自以为可以长纱及地随身后的影子一起被无限拉长。于是,耳边浅浅划过风声,腿上绵绵缠着衣袂,手心萌芽的不安在成长。没有人记得,雨中曾盛开谁的忧伤;更没有人记得,雨水漫过眼角的模样。就像,你原本只想淡淡晕染开一弯长虹,一边架在渐行渐远的过去,一边落在不知名的远方。不料得,车龙流成了河,人群围城了墙,一步一停,条条大路竟走成了小巷,红灯绿雨飘香。

本不是江南的妩媚娇娘,长发披肩倾泻如同天边的云彩,瘦削的肩膀隐隐中仿佛负担着某种意念,不知是否得当。总幻想有蜻蜓在肩头生长,你侧着头将她遥望,透明的翅膀在阳光下奕奕闪着光。可现在偏偏是雨季,蜻蜓不知在何处整理行装。也许,每一次停落都仅仅是驻足,每一次驻足也仅仅是清理翅膀,而你那一次定眸,本不值得记忆,因为她也未曾印在你的心上。同样,人群中,你犹如一粒沙,没人在意滑落的姿态怎样。于是,周围的.面孔就仅仅是千万张众生像,不曾被记得,就谈不上遗忘。

那一年,你在红楼里梦得苍凉。只因前世一滴雨露恩泽,今生流尽,了泪也无力还偿。若只为浮萍,便逃脱不了漂泊不定的命运;若不为女子,是否可以免去情殇?你在花落的季节将爱深深埋葬,我该怎么纪念你,你不是新娘。

本不愿漂洋过海走进高大的围墙,纵使身体被安置,心却在流浪。那一朝相见,他说似曾相识,他给你“颦颦”相望。你低着头,忍不住频频微笑,却掩不住那一种忧伤。也许与生俱来,也许只为还偿。也许万千种语言都在那一瞬低眸,也许那一次交汇只是你的想象。你黯黯失着神,神里透着殇。就像,你失神望着的窗外,阴雨霏霏,是潇湘妃子等过,还是你的泪光。你蹑手蹑脚走在梦中长廊,以为会遇见,这是冥冥中的方向。于是不曾回头,甚至不曾侧目,妩媚单薄成沧桑。你想他懂,你却不愿卸下伪装。那条路,走得太长。

本不愿深陷泥沼,在争夺中惶惶。没有她那般丰盈,没有她那般慧敏识香。她的肩头栖居着一只贵鸟,多姿婀娜,犹如一只凤凰;而你的发间却沉睡着一羽折翼的蜻蜓,触目惊心的红色,不可即甚至不敢望。原以为他会懂你的刻薄,小心翼翼给你插上只翅膀。晚风中,你不由得瑟瑟发抖,爱,变成最奢侈的希望。你只有夜夜流泪,直到,她为他梳洗红妆。你看着他的洞房,他以为你是新娘。红红的盖头下,是她以为的得到,是他看不见的伪装。夜半,风声起,挑新娘,你咳血而死,她独守空房。再没有一个人,像你念花般将你深深埋葬。而我又该怎么纪念你,我的新娘。

那一年,我以为我可以是你,徘徊在江南水乡,或者是你,在夜里的红楼低唱。但我却只是我,没有竹林,没有长廊,没有长裙,没有古巷。只有匆匆而过的陌生人,擦肩却不曾相望。我忽然失去了记忆,这里是红楼?还是水乡?

【情飞五丈原的散文】相关文章:

1.原上居散文

2.道原亭散文

3.秋日情散文

4.冬情散文

5.一个人飞,一个人追散文

6.徐志摩散文《想飞》

7.鸽子情短文散文

8.一份礼物一份情散文

9.一生书情散文

10.故乡柿子情散文

下载word文档
《情飞五丈原的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