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饭桌豆腐香散文
“Sjimm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过年饭桌豆腐香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过年饭桌豆腐香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过年饭桌豆腐香散文
过年饭桌豆腐香散文
做豆腐过年,这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那时,没钱买肉,豆腐就成了主角儿。豆子是自家种的,不花钱。过了腊月二十五,母亲就把秋天收获的黄豆提出来,一点一点倒在簸箕里,用手拨拉着,拣出里面的坏豆或小石子,把挑好的豆子倒进竹篮里。那些黄豆滚圆滚圆的,如一颗颗小珍珠。
父亲把它们倒进水桶,注了水泡。一晚上过去,豆子们变得胖胖的。第二天早上,他把水倒出来,挑起水桶就走了。过一会儿,他又挑着担子回来了。我一看,豆子不见了,桶里是白白的汁液,还有一股香味弥漫开来。父亲说这是豆浆。我舀了一小勺,尝尝,真好喝!
父亲说,他要到村里的豆腐作坊去,我也跟了去。这儿有好多人,原来都是使用这家的.工具。豆浆被倒进一口大锅加热,然后被倒进一个大缸里。有个人拿了一个瓶子,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液体,他向缸里倒了一些,并搅和着豆浆,豆浆随之开始凝固。长大后才明白,倒进锅里的叫卤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这些生动的语言,来源于生动有趣的生活。
等待20分钟后,打开盖,一缸豆浆凝固成了豆腐脑。再将这些豆腐脑放进豆腐板中,蒙上布压上大石头,再放30分钟左右,豆腐就做好了。
把豆腐拉回家,父亲拿来菜刀,在一个角上轻轻地划了两下,切下一小片,递给我,我立刻塞进嘴里,好吃!在我眼里,这真像变魔术似的,一个个豆子变成了豆腐,真有意思。
豆腐在春节时派上了大用场,水煮豆腐,麻辣豆腐,油炸豆腐……母亲变着花样做出各种豆腐菜,丰富了过年的饭桌。
时过境迁,现在过年,父亲不再做豆腐了,各种菜肴应有尽有,豆腐也“退居二线”了。但那时,是真正的忙“年”,充实忙碌中透着欣喜。这么多年过去了,那豆腐中飘着的年味,让我记忆犹新。
篇2:梦中豆腐香抒情散文
梦中豆腐香抒情散文
年纪渐渐大了,总觉得口中淡而无味,面对高蛋白高脂肪的鸡鸭鱼肉不感兴趣,总觉得饮食中缺少了样什么,于是便想起了童年时的家常豆腐,在大酒家和大排挡也点过几次,什么煎炸蒸煮卤等各式吃法,总感觉做得不正宗,入的也不是记忆里那个美味。
其实不单只是念旧,还承载了一些美好的回忆。每当我外出做客或在家自煮吃到豆腐这道传统菜肴时,就会想起小时候母亲为我们做的家常豆腐。那时,即使是数九寒冬,一吃上母亲做的家常豆腐,心里就热乎乎,美滋滋的。
记得那时,往往临近年关总要下场大雪,房前屋后的老树身上会积满厚厚的雪,屋檐上总有透明冰棱在阳光下晶莹地闪烁。我们在屋子里生了红红的炭火,被油烟熏黑的木板窗门挡住了北风的呼啸,松脂的桔色的灯光静静地洒落,这些是我熟悉的家的味道。因为家里穷,吃饭时我们饭桌上常见的只有大白菜和白萝卜,实在吃腻了的时候,就会盼望看到母亲做豆腐的场面。
做豆腐时,母亲首先上阁楼把平时不舍得吃的黄豆舀几大勺下来,那可是自家种的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金黄色或者淡绿色的“田心豆”。把它们泡在清泉水里一夜,等豆皮基本泡松散的时候,再拿去村东头的赵铁匠家用石磨磨好,再挑回把豆汁煮成豆腐花,当然豆腐花被我们几个猴急的小谗猫偷吃一部分后,剩下的就被压制成一版版整齐的豆腐。然后煮一锅沸水,把豆腐切成大块放进锅里。趁空档,母亲会调制出很香的酱来,用细细的葱姜蒜末加上酱油,就有香气久久地弥漫在房子的各个角落。这时,我们一家人便拥着木炭炉火而坐,笑着、说着、闹着,等待豆腐在锅里打够了滚,我们就可以去“抢”满锅的豆腐,热热地蘸了酱,大口大口吃着在那个年代令人垂涎的美味。
很喜欢这种其乐融融的样子,那是属于我们中国人最传统最质朴的亲情。那时也并不奢望冬季里还有其他的美食,母亲做的家常豆腐就是我们最好的期待。后来,我渐渐长大了,离家了,走出了全家拥炉而坐的画面,走出了吃着家常豆腐长大的年代,却始终走不出父母牵挂的.目光。那一锅锅翻滚的豆腐,那熊熊燃烧的炉火,还有那炉火映红的每个亲人脸上的欢笑,总是在不经意间轻叩我的心弦。
如今,岁月翻飞,自己已年过花甲,父母早已作古;物质虽然已经极大的丰富,但是却有了豆子成为转基因食品、豆腐被添加了漂白剂的担忧。偶尔的日子,也会叫老伴用精致的火锅煮大块的豆腐给自己吃,真的不知道到底是时代变了还是豆腐变了,却总是品不出那童年时代母亲手艺的余韵,但总有些往事就如同蚕茧层层剥离,渐渐呈现似豆腐般柔嫩的部分。浑浊的眼泪也许会悄悄地滑落,于是,心就开始有一点疼痛,然后是淡淡的伤感与甜蜜。
人老了,常做梦,常梦见母亲,梦见母亲做的家常豆腐。每每看到起电视里“南方牌芝麻糊”做的情景广告,脑中便浮现出妈妈正呼唤我乳名的情景。也许,倦鸟思巢,叶落归根,也是人之常情。
篇3:豆腐的清香散文
豆腐的清香散文
这几日心里颇烦,无聊之中,随手拿了本周作人的小品文来看看,借以消遣一下。
周作人的小品文,尤其生活随笔,很是耐读:语言随意,平平淡淡,感情如水,初品无味;越品越淳厚,很有点如豆浆,不加糖,自有一种素朴与淡然之味,非常人所能品咂的。
他的文中,有一篇《喝茶》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闲,可抵十年尘梦。”
喝茶,要有茶点,他认为豆腐干切丝很是适宜;另外,将豆腐炸成豆腐干,寸半大,三分厚,边喝茶边细嚼,最是相宜。这些,都是取其素淡耐嚼。
读到这里,一时满口生津,不禁令人向往之至。
其实,周作人笔下写的,与其说是清茶豆腐,倒不如说是一种乡村小户素淡平静的生活,换言之,乃乡下平淡如水的日子。
因为,黄豆,是乡村最常见的一种粮食。豆腐,也就成了一种最寻常的菜。
豆腐,石磨磨的,算的最上乘,也最有味;机器磨的则次之。因为,机器磨的没有石磨磨的`细腻匀称,吃进嘴里,也少了一种清纯的豆香。
过去,我家就有一盘石磨,一到雨天,磨子就忙起来。这时,左右邻舍总会拿一两升泡过的黄豆来磨豆腐,那时,我母亲会放下手里的活,帮忙喂磨眼。随着“咯吱咯吱”的推磨声,白白的豆浆,就沿着石磨上下磨扇结合处流出来。
我们一些小孩,就在旁边叫着跳着,有的伸出手指,沾一点放进嘴里,噙一嘴豆香,高兴地跑了。
磨豆腐的人磨完豆腐,回到家,做了豆腐,总要送一块过来。母亲推脱着,无论如何不要,实在却不过,才无奈地接下来,下次自己磨豆腐,一定要割一块大的送给人家。
石磨磨豆腐的日子,已经远去,可童年的记忆仍时常入梦,豆香四溢。
豆腐做菜,可炖,可炒。切得四四方方的豆腐块,放进“刺啦刺啦”响的热油锅里,上下翻着炖,再加上葱蒜、酱油,煨好之后舀起来,一清二白的,既好看,也好吃,夹一箸放进嘴里,软软的,香喷喷的。
童年时,饭桌上有一盘豆腐的日子,是最幸福的日子。
豆腐除做菜外,也可煮汤。母亲时常把豆腐切成一寸宽、一指长的条,和粉条煮了,煮开后即吃,那味,算得食中隽品。
豆腐之外,豆浆也不错。
有人爱在豆浆中放糖,此法未免失当。豆浆加糖,糖的甜味会压住豆浆的香味。啜豆浆,是品尝豆浆香味的过程。那种香味已润入水中,豆浆进嘴,在舌间一转,缓缓吞下,算得真宗喝豆浆的方法。此种饮法,犹如饮茶,是我爷爷告诉我的。
晴日霜后,冬天的早晨,蹲在屋檐下,拿着一碗豆浆喝下,舌头再绕着碗边扫个圈,满头大汗,满嘴清香。用我爷爷的话说:“每天喝豆浆,神仙也不当。”
无论豆腐豆浆,其味,都以清淡悠远见长。
进城后,我所居的房子对面有一家豆浆店。每早起来,店主就忙活开了,在热腾腾的蒸汽中忙碌着炸油饼,烧豆浆。一到早晨八点,打工的、过路的、做小买卖的,都纷纷拥来,一个烧饼,一碗豆浆,吃完喝罢,微笑而去。中间,绝少有西装革履大腹便便者。
豆浆店的名字叫——平民豆浆店。
这名字很好,豆腐、豆浆,细论起来,都是平民食品,难以和鱼虾海鲜并列,然而,很多人来这儿,却吃得安闲,自在,满意。因为,他们喜欢的就是素朴安闲的生活,追求的就是洁白宁静的日子。在一盘豆腐一碗豆浆中,体会平淡生活的幸福悠长。这,绝不是达官贵人在生猛海鲜中所能得到的。
所以,想起豆腐豆浆,我就想起乡下,想起乡下平平淡淡的生活。
【过年饭桌豆腐香散文】相关文章:
1.打豆腐过年作文
3.做豆腐的散文
4.豆腐人生优美散文
5.过年散文
6.女儿香散文
7.鞑子香散文
8.葱香散文
9.泥鳅钻豆腐的散文
10.饭桌礼仪常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