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父母育儿常识

父母育儿常识

2024-01-15 08:04: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老渔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父母育儿常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父母育儿常识,欢迎参阅。

父母育儿常识

篇1:父母育儿常识

在自然界,大多数动物都具备高度发展的运动能力,如刚出生的羚羊,能在半个小时候之内站起来,并快速学会行走与奔跑。

而人类的婴儿,在出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身体是处于无助状态的,除了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他们所有的活动都需要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

这并不能说运动在婴幼儿的发展过程中不重要,相反,运动在个体的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宝宝4个月后,逐渐开始会翻、滚、爬等运动了,虽然此时的小宝宝们,运动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但是必要的运动对他们的成长发育非常重要。运动不仅能促进宝宝个体的生长发育,而且与其大脑发育、心理发展相互作用。

促进大脑发育:

“翻“、“滚“、“爬”、”等简单的自主运动更是提供了生命早期主动探索和尝试独立的机会,宝宝在实际接触周围的环境、事物以及人的过程中,可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大脑发展,学习生活上必需的技巧,激发不同层次的思考,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故称运动让宝宝更聪明。

帮助心理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甚至认为,儿童的心理起源于主体对与客体的动作。个体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正是通过动作对客体逐渐适应的过程,即,智慧或智力是动作发展的产物。动作发展在儿童早期成长中的作用显而易见,运动也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会让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是“四肢健康头脑聪慧”那么,宝宝4个月后,自主运动能力进一步加强,作为父母就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尽情的运动。

有利于身体生长发育: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人的任何运动,尤其是全身运动,几乎都是在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下进行的。平衡能力更是宝宝体能发展最开始要面临的课题,它不仅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习得生存之初必须学会的那些大动作,也会影响到宝宝接下来的协调、视觉追踪、认知、注意力等能力的发展。通过“翻“、“滚“、“爬”、”等简单的自主运动,可以很好的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另外,运动还有益于宝宝的骨骼及神经系统的发展,使宝宝学会走路后,不易跌跤,增强动作的灵活性,促进身体全面发育。

在日常生活当中,宝宝4个月后开始翻、滚、爬…,运动越来越多了,当家长们为宝宝的这些进步欣喜不已的时候,也会发现传统纸尿裤成了宝宝运动的最大阻碍,比如:传统纸尿裤腰部没有松紧设计,宝宝运动时会勒到肚子;传统纸尿裤宝宝尿过一次后,纸尿裤就会下挂,宝宝运动不方便;传统纸尿裤不贴身还会出现侧漏的情况,宝宝有个大动作,纸尿裤好好的,裤子却尿湿了…家长为此也特别苦恼,那么宝宝开始自主运动后使用纸尿裤有哪些注意点呢?该如何挑选适合宝宝运动穿的纸尿裤呢?

首先,给开始自主运动的宝宝选择的产品一定要细究产品的品牌,一定要是大厂家,大品牌,因为大品牌才会有好的产品研发团队去研发它的产品。其次,就是要舒适贴身,全面透气,表层柔软,有弹力腰围的纸尿裤,最后,一定要选择是真正为宝宝所设计的,能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的纸尿裤--适合宝宝的日常运动的纸尿裤。穿在身上如小短裤般贴身的短裤式纸尿裤就是运动宝宝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GOO.N大王纸尿裤有一款专为4个月以后宝宝运动量身打造计的大王天使系列小短裤,采用天然全棉感素材制作,维他命E柔软表层、全面透气性是宝宝亲肤的有利保障,还有独特的超柔软U型高腰围和柔软贴合的自由伸缩构造,适合4个月以后的宝宝爬行和学步使用,宝宝想怎么动就怎么动,运动更自如。

二、掌握这些诀窍宝宝吃肉不犯难

虽然我们每天都在吃荤菜,并且也没什么大问题,但是BB们的消化能力可没有我们成人这么强悍,所以他们在吃肉的时候,有不少小禁忌。那么该怎么给孩子吃肉吗?吃什么肉最好?每天又该吃多少肉?

1.选择小体积动物

对于宝宝来说,体积越小的动物含有的营养价值就越高。所以按照体积排序:最好的肉是鱼虾肉,然后是鸡鸭,最后是牛肉、羊肉和猪肉。

鱼肉在所有肉类中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大约占15%~24%左右,而这些蛋白质中绝大数是可以被人体吸收的。其次是虾肉,虾肉中的钙能够被人体吸收,有利于他们的骨骼和牙齿的发育与成长。这些肉类中的蛋白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育,并且也能提高他们的身体免疫能力。

2.选择颜色浅的肉类

肉类的颜色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以羊肉,猪肉,牛肉为主颜色偏暗红和鲜红的肉;二是以鱼肉、鸡肉,鸭肉为主颜色肉色或淡粉色的肉类;三是以水产品,海鲜为主要的无色类肉制品。

所以说颜色越淡的肉类营养成分就会越高。因为颜色偏红色类的肉内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于浅色肉类。所以平时家长要多给孩子吃颜色淡的肉类,比如那些海产品。而应该尽量给孩子少摄入颜色偏红的肉类,平且搭配好蔬菜,做到营养均衡。

3.根据年龄选择吃肉的方式

对于年龄在一岁左右的宝宝,妈妈考虑到孩子的发育状况,可以将肉搅成碎肉给宝宝吃,这样也方便宝宝能够安全食用。而在宝宝三岁左右时,妈妈就能揉成一个大丸子,给宝宝做肉丸吃。宝宝更大一些了,就可以直接切成块给宝宝吃啦。

4.根据年龄选择肉类的摄入量

家长们记住不同年龄的宝宝对于肉类的摄入量要求也不同。年龄越小的孩子所需要摄入的肉类量就越小。例如,对于未满一岁的孩子,肉类一天所需要的含量为一天25~40克,蛋类则为一天50克;一岁到三岁孩子,每天摄入的肉类含量为一天100克左右;而到了学龄前则需要丰富肉类的品种,家禽类为一天25克,鱼肉类为35克一天,蛋类所需要的含量最多为60克一天。

5.选择合适的吃肉时间

吃肉的时间选择在中午是最好的,晚上就尽量避免给孩子吃肉。在中午吃肉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维持下午的体力消耗,而晚上吃多了,也会导致肠胃消化不良。

三、正确护理BB远离睡偏头问题

3个月以内的宝宝把头睡偏的现象是非常多的,有些妈妈认为是遗传基因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没有太关注,结果宝宝大了就难以改正了。今天就跟小编一起去学习一下,如何预防和纠正宝宝偏头,希望对一些新妈妈有帮助。

宝宝为什么会偏头呢?

宝宝从妈妈肚里出来后,在一般的情况下左右的头颅应该是对称的。在这个期间里,宝宝的头部是软软的,骨骼的发育比较快速,而且宝宝的颈部肌肉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整个头部都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引起宝宝偏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产时借用外力

有些妈妈在生宝宝时比较难生,医生会用真空吸引或者产钳来迫使宝宝快点出来,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容易形成血肿,宝宝出来后就不愿意朝着血肿的这一侧睡,所以很容易形成偏头。

2.妈妈的特殊习惯

如果宝宝生出来后,左右头颅是对称的,而妈妈老是习惯让宝宝一个姿势睡觉,这样宝宝也容易出现偏头。

3.营养不足或遗传病

这是因为妈妈在孕期时营养不足,结果导致宝宝头颅发育畸形;或者是有些家族遗传病,也可造成的宝宝偏头。

[父母育儿常识汇编]

篇2:育儿常识

育儿常识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对于体质差、易感染疾病的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可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注射,同时还可给孩子服用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以加强预防流行型感冒。

按常规进行室内紫外线消毒和食具、玩具、教具消毒,对患病的幼儿要正确诊断、及时治疗,重者应尽快送医院诊治或隔离观察,防止流行病的扩散。幼儿外出时如应带好口罩,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的情况下。

合理穿衣,随时增减。有的.家长给幼儿穿衣过多,孩子稍有活动,汗水把内衣湿透,而小儿不会表示需要更换内衣,只能凭自身的体温把湿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同时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房间时应脱去外衣。

外出最好戴口罩,避免着凉。夜间盖好被褥,家长或保育员应勤查看,幼儿登被褥时及时盖好,以免孩子着凉,

不然,常会引起其它大病发生,如肺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

注意保持幼儿寝室活动场所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特别是长时间生活在门窗紧闭、有暖气和空调环境下的孩子,空气不流通,不利小儿的健康。在有空调的环境中,应视情况调节室内的湿度。

冬季天气寒冷,幼儿需要的能量和热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应增加些能量高,热性的食物。如肉类、鱼类、家禽类、乳类、豆类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补充红枣、红豆等健脾补血的食物。

冬季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每节课后都应组织幼儿喝水,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

冬季幼儿也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和锻炼。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才能抵御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蚀。

更多常识内容分享:

爱眼护眼小常识

健康生活小常识

健康饮食小常识

篇3:育儿日常常识

育儿日常常识

日常生活中的食疗方法

1、冬天可以喝梨水,把鸭梨切成块,加些百合、具母、冰糖能够起到润肺、化痰、止咳作用。

2、爱出汗的宝宝,冬3月可以服用黄芪大枣汤。配方为:黄芪(生)30克、大枣6~8枚,水煎30分钟,取汁300毫升,分3天饮用。每次30毫升,每日3次,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功能。

3、除此以外,平日里可以给宝宝用黄芪、太子参、枸杞子褒汤喝,长期食用,有健脾、益肺功能,同时能调节宝宝机体免疫功能。

咳嗽期间的.食疗方法

外感热症为主

1、冰糖2匙、川贝母11克、炖猪粉肠1段,服2次,可治疗痰稠燥咳。

2、川贝梨:材料:梨、川贝母、冰糖或蜂蜜。作法:梨1个,削去顶尖,成1盖形,挖去核仁,纳入川贝母4克,加入少许冰糖或蜂蜜,将梨盖盖回,隔水加热炖熟为度。可以润肺止咳,治疗痰火胸痛及咳嗽。

体虚过敏咳为主

1、西洋参3片加红枣3枚(去核),以电饭锅蒸煮每日服用1次。

2、猪腰1付、干姜8克,炖服,可治疗体虚寒咳。

3、四神汤:材料:莲子、薏仁、茯苓、山药、芡实各38克、猪肠半斤。做法:将莲子、薏仁、芡实先洗净泡水约2小时,再与茯苓、山药、洗净的猪肠一起炖煮。可以健脾补肾,促进食欲及肠胃吸收功能,尤其适合经常腹泻,疲倦气虚者。

TIPS:宝宝咳嗽禁忌多

咳嗽的宝宝,除了药物治疗及食疗外,注意禁忌也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咳嗽的宝宝饮食应以清淡,应少食用咸、酸、辣等味道较重的食物,少食肯德基、麦当劳等高脂肪食品,少食过甜的东西,如巧克力、糖果等,更应该少吃冷饮及鱼类、海鲜等易发的食品。

篇4:关于父母育儿心得

希望孩子听话懂事,却听不到孩子的话、不懂他们的心

不知道您有没有过我这样的想法?每当我想起如何对孩子的时候,就会自责不已。因为我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脾气上来的时候就会对孩子发火。当自己意识到负面情绪,就拼命想压制,越是压制反弹越厉害,脾气越是大,事后更后悔。

记得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早上在给她梳头发的时候,她的头老是扭来扭去,老是不能给她梳好,加上她最近起床一天比一天晚,我要压制脾气的冲动,耐心哄她起床穿衣服,忍耐力已经快要到头,忍不住大声喊她“不要动!别动了!叫你别动了!”她被吼了不开心,跺着脚,说我不该大声说话。平时我也就忍下了,可那天早上火格外大,顺势用梳子敲了她的头一下,然后把梳子扔在地上,大喊“那你就像疯子一样去上学吧!早上不起床,梳头还一个劲乱动,你不知道还没吃饭吗?一会还要上学,又该迟到了!你要气死我了!”她被我的行为吓呆住了,然后哇哇大哭。

再愤怒的情绪也有平息的时候,事后我为自己情绪失控感到自责,向女儿道歉,请求她的原谅。她大方地原谅了我,告诉我打人是不对的,不要剪短她的头发,她不是故意乱动让我梳不好头发的。孩子的懂事让我自惭形愧,原来孩子一直在默默的帮我分担着这些负面情绪。

也更加理解了那篇文章“孩子正处在你怎么凶他,他都爱你的年纪”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孩子的世界。如果我们能从孩子的世界出发,去看他们问题背后的动机,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真的低估了孩子对我们的爱。

周星驰讲过自己的故事,离异妈妈一个人领着他们姐弟讨生活,把好吃的都留着孩子们,自己舍不得吃一口肉。为了让妈妈吃肉,周星驰故意打翻妈妈买回的鸡腿,节俭的妈妈舍不得扔掉脏掉的鸡腿,煮煮自己吃了。多年之后妈妈还对此事耿耿于怀,他却说:“要不是当时我把鸡腿掉地上,你会舍得吃吗?”“只有这样你才会吃啊!”直到此时妈妈泪流满面,才理解这个“不懂事的男孩”。

在多数父母眼中总觉得孩子不省心,可在孩子眼里,我们却是完美的。

看着一群玩耍的孩子,主持人问玻璃墙外孩子们的妈妈:“你觉得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怎么样?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你给孩子打几分?”妈妈们想了想,给出了调皮、不听话、不懂事、不好好吃饭等评语,打出了八分、七分不等,低的还有五分。

主持人又问玩耍的孩子们,你觉得自己的妈妈怎样?孩子们谈起自己的妈妈满口尽是赞美和爱意:“我喜欢妈妈陪我玩...”“我放学回家就是要妈妈抱...”“妈妈做的饭最好吃”“妈妈是小美人鱼”“妈妈变老了我会很伤心...”“就是喜欢妈妈,想保护她...”

“满分十分,你们给打几分?”孩子们的回答竟然出乎意外地一致,几乎都是十分!除了某个不懂事的孩子,她竟然说要打一万分!

演播室里,所有孩子妈妈都哭了,她们被孩子感动了,她们在孩子身上感受到了那种无条件的爱。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灵魂。”

回到现实中,父母情绪不好的时候,孩子躲不开。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父母讲道理。

当我们总是让孩子学习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孩子可从来没有要求我们变成完美的父母。

孩子对我们的爱,常常是不假思索的纯真,而我们对孩子的爱,往往是附有条件的期望。

孩童只盼望欢乐,大人只知道期望。孩子在大人的期望中成长,在成长中也变成了要期望的成年人。

电影《狗十三》的主角初中生李玩,为了家人她不断牺牲,努力做爸爸口中懂事的孩子,可最后内心伤痕累累,甚至妥协送掉小狗,让每个人都快乐,喜欢自己。她想拯救这个家庭的心是那样赤诚,她对爸爸的要求只是尊重自己,带自己去看天文展。没人倾听她内心真实的声音,后来终于发现,没有了自己,快乐也不再是快乐,家也不再是家。

每个能够倾听孩子心声的父母都是了解孩子的,因为不了解甚至不愿了解,我们听不懂孩子的话,忽视他们的存在。孩子的行为,哪怕是叛逆的行为都藏着他们的渴望。一起感悟人生

尤其家里父母婚姻即将解体的孩子,开始瞒着孩子,蛮不住了就让孩子做选择,挣着抢孩子或挣着推孩子,让他们很恐慌,会做出极端的行为。有的孩子会装病,装着装着变真病,有的孩子则变成了问题少年,男孩打架斗殴进拘留所,女孩放浪形骸打胎伤身体,不惜自我伤害,只为了将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只为了维持这个摇摇欲坠的家。

用自己弱小的力量为父母,为家庭做出过这样那样的努力。可面对父母的争吵、婚姻波澜,他们还太小,小到不明白没人有能力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父母看不到孩子,也看不到孩子背后的努力。最终,这些孩子也绝望了,认为自己做不了什么。长此以往,孩子也逐渐成长扭曲。他们,也变得像父母一样,成了糟糕的父母。

孩子都曾有过一颗拯救家庭的纯良之心。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告诉孩子,父母的问题是父母的,父母的情绪也是父母的。孩子,只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父母情绪的承担者,他们没必要对父母的任何行为做出牺牲。我们离婚也还是你的爸爸妈妈,照旧爱你。让孩子从内心接受这个事实。当我们帮孩子这种无意识的想法表达出来之后,孩子就可以放下那份执着。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但父母经常听不到孩子的话;父母希望孩子懂事,但父母时常不懂孩子的心。于是才有一出出家庭悲剧上演。

孩子不需要去承担父母的命运,更不需要去拯救父母的人生。孩子你只是你自己。

篇5:关于父母育儿心得

孩子别怕高考这场人生之仗

时值7月底,高考的硝烟消失殆尽,学子们将来的路已成定局。因看了一篇热点新闻,“便利贴女孩贪污公款近600万,一不开心就网购”,让我对高考产生了写点什么的冲动。

她有着令普通人羡慕的海归硕士学历,毕业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在北京某电视中心交易中心工作,工资待遇不错。但压力也很大,于是网购钥匙扣等一些小零碎成了她的减压方式。如果资金充足购物减压也无可厚非,但她陷入了畸形减压方式里,越购物越压力越疯狂,于是走上了贪污公款这条路。最美的青春年华将在监狱里度过,让人不禁唏嘘!

她在忏悔书里写到:我从小家庭优渥,父母在物质生活方面从未苛待过她,但由于工作繁忙,在精神层面给予的关怀少之又少,使我养成了任性妄为、敏感内向、花钱大手大脚、抗压能力差的性格。享受了父母的过度保护,一遇到挫折就原形毕露。

人生是场马拉松战役,每一仗都重要。高考很重要,但也没到决定一个人一辈子成功失败的地步。有人会反对,上好大学才能找好工作,有好工作了才能巴拉巴拉。。。。如果您认为找份好工作就算人生的成功,呵呵~~那我只有说:好大学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关键条件。便利贴女孩张瑶,她的学习成绩一定很棒,但缺少了精神方面的成长,她始终是十几岁的女孩,未曾长大,最后误入歧途。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需要一个盖棺定论,谁都会走错路,唯有走错路之后幡然悔悟才能让人成长,从而走得更远。相比一时耀眼的文凭,更难得的是一生拥有闪光的灵魂。一起感悟人生

不管你是决定去读大学,还是复读再次接受洗礼,对于考生来说,高考决定你读哪所大学,而心智决定你走多远路程。

曾经有报道某重点大学的女生因患抑郁症,不堪其痛,跳楼自杀。她的母亲怎么都不能相信那么优秀的女儿会患抑郁,为探究女儿生病的原因,这位母亲曾到女儿就读的学校走访,得到的结论让她震惊不已又羞愧难当,女儿自踏进大学校门后就无法和人正常沟通;她总是独来独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她从不照顾室友的感受,一度遭到集体排挤;有人不小心惹了她,她一下就告到辅导员那儿,幼稚得像个幼儿园的孩子……

不过短短一年多时间,那个原本健康上进的女儿,突然就像换了一个人:整天昏昏欲睡,眼神空洞无光,不愿和任何人交流,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体重也从原来的60公斤瘦到40来公斤,后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母亲想尽办法为女儿治病,面对巨大压力,女儿无法化解,她缺乏这种能力,于是用自杀来结束生命。

母亲闻信无法接受,后来她忏悔道:“我好后悔!只知道让她好好学习,没教会她怎么和别人相处,没教会她怎么融入世界,才导致她走了这条路。她得上这个病,一定是太孤独太难过了,一定是太绝望太害怕了。我好后悔!!

因为自己当年没能考上大学,小到大我把她管得太严,怕耽误她学习,怕她交上坏朋友,天天跟在她身后,不给她和别人相处的机会。过去十来年,家、学校、补习班就是她的全部生活,她根本就不懂如何与人相处。我就是一门心思要把她送进重点。原来这一切都是为了了却我的梦想。可我圆梦了,又有什么用,我永远失去了我的女儿!!!!”

这样的例子是极少数,我也不是借这个实例来说为人处世比成绩好重要或者上好大学不重要,我更关注的是高考之下的父母,要关心孩子们内心的真正需要,然后我们要怎么样做?俗话说:天下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那我们又何必强迫孩子这颗树苗都成一模一样的树木,又或长成你心目中向往的样子?

引领孩子成人,远比强迫孩子成才更重要。父母口口声声为孩子好,那么就应该教授他们为人处世的本事,解决困难的能力,拥有宽广的胸怀,不是吗?成绩不是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更不需要为成绩让孩子无条件顺从。父母可以为孩子做决定,但要先了解孩子的意愿。孩子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双方慢慢沟通,实在不行,家长何不放手,十八岁在国外可算是成年人了。

不尝失败苦果怎知道人生,他们还年轻,犯错成本很低,一切都还有回旋之地,家长怕什么呢!万一撞了南墙,才有可能体会父母的一片苦心。对于那些有控制欲的父母,只有放手才能更好地管住孩子。

父母做好了以上,孩子不再觉得过得是父母的人生,会觉得人生是自己的,也会慎重选择。

高考硝烟已散。全国1031万学子,在寒窗苦读十年后,同过独木桥。

考得好,当然值得庆贺和欢喜。毕竟,考上一所好大学,会去更好的城市,遇见更强的对手,历经更多的考验,邂逅更美的人文,也有更大几率创造更多的奇迹。

考得差,也不必灰心和绝望。只要,你身体健康,心怀善良,一直走在修行的路上,一直坚守内心的渴望,总有一天你也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光。

不管是考生还是家长,都该直面这样的真相:高考考的是学习实力,也掺杂有运气。一鸣惊人的,毕竟是少数;普通寻常的,还是占大多。

不管结果如何,所谓高考一场——不过成长之仗。从今往后,年少、父母和故乡都成远方,成年、奋斗和坚守都是日常。

人生还有很多仗要打,成败输赢只是世人给的标准,你必须先修炼自己,用善良,性格,聪慧,学识让自己变强。改变世界是你的梦想,不被世界改变也同样是你的梦想。

篇6:关于父母育儿心得

孩子,愿你的勇气都用来做正确的事情

小时候常被家长老师鼓励,勇敢点,不要怕!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也常常鼓励孩子,勇敢点,别怕,你可以的!勇气,被认为是人性里重要的东西,能让人变强大,能让人获得意外的成功。可勇气也和恐惧相伴,此消彼长,当人越长越大,勇气也会在种种压力下不知不觉中丢失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跟着我妈去街上买衣服,就和妈妈说为什么咱家不开个衣服店?这样就不用去买衣服了,想穿什么衣服都行。我妈就说,想得挺美啊,等你长大了可以自己开个衣服店。之后我还幻想过开书店,开饭店,幻想怎样努力,因为他们说只要努力就能赚到大钱,有胆量就能发财。然而,我长大了,却什么想法都没有了,变成按部就班地工作,承担着生活的压力。

一个人所有的经历塑造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努力不一定成功,勇气也不一定都变好事,失败的压力让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倍感恐慌,逃避或维持现状都变得不那么容易,勇气被慢慢地隐藏,我们必须先生存下来才能谈生活。

但孩子,我还想告诉你人生一定不只有消极的一面,你的生命因为有想法变得有意义,更因为你承受了压力,之后迸发的勇气才更有力量,最终能正确做出自己的选择。用勇气做正确的事儿,不要怕挫败带来的印记,不害怕别人的侧目,不害怕孤单,不害怕未来,用来源于内心处坚定的信念。

叔本华曾说:“人的勇敢并非德行,亦非性情的冲动和果敢,而是人们实现德行的工具,它让我们的性格更加的坚忍和节制,从而更加靠近仁慈。”

勇敢能够成就善行,也能够造就恶行。

然而,如何让人的勇敢走向正途?这需要培养内心的仁慈。孩子小的时候,内心纯净,大人给添加什么都会留下一生的印记。所以让孩子拥有一颗仁慈的心,他们自会勇敢,去做正确的事情。

孩子一定是会犯错的,无论所犯的过错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对待他的过错时,只应当考虑其根源以及养成的习惯,惩戒也应着眼于此。因为需要改正的过错,是心中的过错,如果所犯的过错,可以为年龄所治愈,未来不会养成任何不良的习惯,那么无论目前的行动如何令人不快,都不必过重惩罚,只需教导即可。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还需要让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对他人要以礼相待。如果孩子能够学会善待他人(哪怕是社会底层的人),为人谦恭有礼,使之在其中感受到别人的尊重,不仅不会因此而有失身份,反而能提升孩子在他人心中的高贵和威望,孩子不应轻易被外表蒙蔽而丧失对人性的考虑。

如果孩子习惯了用粗暴的言词、轻蔑的称呼和傲慢的举止来对待他人,无论是出于不良的榜样、还是出于位高权重、或是出于自私与虚荣等等愿意,都要加以教导。如果他们从小就依仗父母的荫禄,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由此而骄横跋扈,那么这就属于缺乏教养。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就会使他们天生自负的心理,潜滋暗长,乃至形成一种蔑视别人的习惯。并且,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这样傲慢无礼的人,从来没有好的结局。

有家长信奉社会进化论,适者生存的论调,认为厚黑学才能天下通吃。一味仁慈,任人欺侮,是得不到尊重和成功的。我这里所讲仁慈不是无底线的善良,不是不分是非的老好人,更不是“得道”升天。仁慈是伦理的或者人的生命及其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基本原则。是我们人类生活的需要。仁慈对人的生命与生活,意义重大。仁慈不仅是公正的延伸,而且还是公正原则的重要补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仁慈的人一定是无畏的,会迸发出巨大的勇气。你看那人类史上的众多黑暗年代,被无数圣人和英雄推翻,最终带来全人类的光明。

不能光鼓励孩子向前冲的勇气,那叫勇夫或自大。生死关头在普通人的一生中很少遇到,我们最需要教孩子们怎么做事?

勇敢是有勇气做正确的事情,而非和大家做一样的事情。

不管孩子还是大人都会面临来自同龄伙伴的压力,不由自主想追随同学做一样的事情。女儿因为同学买了彩色跳绳,死活不愿意带黑色的跳绳,我问她:“这条黑色跳绳她玩了一年多,质量也很好,为什么不要了呢?”她说:“我这个不漂亮,同学们的都有颜色,我讨厌黑色。”和同学的不一样,就买新的?这不是钱的事儿,是原则问题,我拒绝了她。她哭了起来。我出主意在跳绳手柄处绑好看的蝴蝶结,她也不同意,哄也哄不好,于是我决定冷处理。

像这类事情,很多家里出现过。只要班上多数的人或好朋友做什么,他们也会想要做什么,小从文具上的选择、假日去哪里玩,大到生活习惯、处理人际关系态度等等,这种来自同伴的影响力就是“同伴压力”。

追求团体认同感,是同伴压力最主要的原因。想要同伴认同最快的方法就是和大家都一样,因为无法和大家都一样让我失去最重要的归属感,害怕招来大家异样的眼光和批抨。当然没有自信心也是其一,越没自信的孩子越需要团体的支持和认同,来建构他心中的安全堡垒。

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心性尚未成熟的他们,容易为了追求团体认同,做出妥协让步,久而久之会迷失自己,缺乏独立自主的判断力。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要求该怎么办?我的意见,不全部拒绝,但也不轻易答应。如果每当孩子提出要和多数人做一样的事情,你因为害怕孩子吵闹就立刻妥协答应,无形之中孩子就会建立一个观念——多数人的意见=正确的事,养成过分依附同伴的习惯,失去独立自我判断的能力,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尤其当他进入青春期,面对吸毒、逃课、偷窃等较为严重的问题时,便完全没有招架能力,跟着大家一起做了,或许您觉得我说的有点太夸张,不过孩子的识别能力就是在生活中看似小事的地方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

做为父母分析利弊让孩子练习判断,就是建立是非观念的开始。就拿跳绳这件事来说,等她情绪平静下来,我给做了两点比较,

第一,买条新的跳绳和大家一样就安心了,这个买新跳绳的好处

第二,听你说同学的跳绳十几元,我猜一定是校门口超市卖的普通款,你的跳绳可是专业跳绳;没准你的同学就有喜欢黑色的了,你能和同学交换玩。用蝴蝶结装饰跳绳,是独一无二的,可能会很受老欢迎,为什么不试试?老师要求跳100个,不是非用彩色跳绳跳100个哦,你用专业跳绳跳起来会轻松一些。这些是不买的好处。

听我说完后她不再说什么。过了两天她不再提这个事情,之后在考核中跳了105个,她回家高兴地跟我说:妈妈,我跳了105个,这个专业跳绳真好用。其实我们知道其中差别不大,只是我想告诉她,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去做什么。你有的就是最好的。

这个选择的过程家长无法代替,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遭遇挫折,父母不能时时刻刻保护他们,能做的只是陪伴和引导,鼓励孩子做选择,透过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一次又一次进行判断力的练习,逐步让孩子建立一套强大坚不可破的价值观,勇敢做自己,更有勇气做正确的事情

篇7:关于父母育儿心得

不要故意让孩子失望来锻炼孩子

挫折教育是得到很多家长认可的,熟不见电视上演的虎妈狼爸有多得人心。甚至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事业成功的人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三大因素。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情商和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挫折商是可以培养的,并且最好是从小培养,所以许多教育专家都提倡挫折教育。

家长要清楚挫折不等于惩罚,挫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实施挫折教育只能做对孩子有利的事。方法再好也要实施得好,家长们在这过程中常过犹不及,把孩子逼向自己的对立面,走向反叛对抗。

不该为了挫折而挫折。美国波士顿大学国际教育发展硕士和教育管理与政策博士杨敏,在美十余年对美国教育(包含学前,小学,中学教育)学习,观察,在她的书中谈到,同情心是打开儿童世界的钥匙。

有什么比母亲常常故意让孩子失望,以此来锻炼和预备孩子对将来生活中失望的承受力更残酷的吗?可怜的小家伙,他们太早地学习到人生中让人伤心地一面了。其实,我们更需要教他们看到光明的一面,保持一颗勇敢的心,尽管头顶上的乌云让人看不到一点光明。我们不需要创造苦难来锻炼孩子。苦难会通过一种或另一种形式来到,不需要邀请。并且苦难常常是化装了的祝福。这些苦难和锤炼什么时候到来,是上天的安排,不是做母亲的认为制造的。

这让我们看到,关于人生的一些朴素智慧其实是做一个有洞察力的家长很重要的品质。

小孩子害怕,大人该怎么办?

“在一百个成人中,有九十九个会告诉你他童年的害怕,是如何让他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是几年都没有办法走出来、、、、当成人们遭遇到真正的危险、伤心或者是焦虑时,嘲笑或者忽略是无情的。但是,当孩子们遭遇相似的情形时,却常常受到这样的待遇。你会说,孩子脑海中的危险是想象出来的,他的伤心很快就会过去,他的焦虑只是小事一桩。可是,事实不是这样。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真实的。孩子在这个时候需要同情和关爱,就像他生病了倒在床上一样。你总要引导孩子说出来,他害怕的是什么;仔细询问他害怕的原因,到底是因为看到了什么东西,还是听说或者读到了什么东西。然后,你要很有艺术地、充满关爱地一步步告诉他,他的害怕是没有根据的。如果是因为太黑而害怕,告诉他,可以把灯开着睡觉,直到他睡着,只要他的眼睛不对着光睡。”

孩子的害怕通常源自伙伴们讲的故事、迷信的家长或者大人们在他们面前进行的关于巫术、强盗、海滩、火灾或洪灾的对话。孩子当时好像并没有注意这些对话,但有时候,他们会突然在一个预料不到的时刻提起来,让大人们很吃惊。

在孩子害怕的时候采取强硬的措施是很不可取的。我们做父母的常以为,严厉地对待孩子的恐惧,会让孩子长大后更坚强。可这其实是出自我们认识上的误区。

在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通过对事实的接触和经验的增长得到很好的发展以前,他们克服恐惧的能力很受限,所以,大人需要很有智慧、很温柔地来在这个方面帮助他们。“强硬”的方法不可取。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充满了害怕,我们如何能够培养起勇气呢?在训练孩子的时候,需要谨慎,但是不要让他们恐惧。。。。

能够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在孩子小时候,给他们过高的要求,会让他们的神经系统承受很大的压力,反而让他们长大之后的承受里减弱。孩童的焦虑可能的原因很多,但是斥责并没有办法把这些焦虑赶走,就像斥责无法把感冒赶走。

那么家长们该怎么做呢?当孩子遇坎时,父母给予的爱和支持,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其实反过来想想没能扛住挫折的孩子,是不是因为家人给予的爱和支持太少了?

举例,一个两岁的孩子,玩的球滚到床下面了,自己够不着,这就是挫折;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丢了一件心爱的物品,这是挫折。孩子的生活里,其实处处充满着困难、挑战和挫折,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是抓住机会去教育和引导他们。一起感悟人生如果父母不理解,不正视孩子的挫折,那么孩子就会受到双重挫折。

真正的挫折教育可以称为“抗挫折教育”,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并不是给孩子制造挫折,而是陪伴孩子面对挫折、走出挫折。

因此,挫折教育的核心是父母的爱与支持,通过父母爱的包容、陪伴以及支持和引导,带孩子走出挫折的过程,其实就是抗挫折能力的形成。而打骂嘲讽或者袖手旁观是达到效果的。

首先,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应当接受孩子情绪的表达,他们会生气、哭泣、大叫大喊、甚至拒绝讲话,孩子遇到问题引发的情绪都属正常,这一切的情绪都会过去,父母适当引导,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解决问题;

另外,在孩子失败的时候,作为父母不要语言暴力,表现得多失望,让孩子觉得自己多么糟糕,有的时候我们得承认是家长太功利,什么都想高别人一头,可反观自己,不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所以孩子没达到你心中的要求,不一定是孩子不努力,而是你的要求太高了呢。家长这时最该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自己的付出被尊重了,将来也会有更多信心去做更多尝试。

我想有的家长会想,是不是孩子的要求就不能拒绝了呢?他们说什么家长都要照做?

不,孩子的要求不能照单全收。明明家里的玩具成箱了,看到同款还要买,这时我会拒绝孩子的要求。玩具要精不要多,不是钱的事儿。学兴趣班的时候我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她看到别人跳舞兴起也要学,我会跟她讲清楚,舞蹈班至少学一年,中间不能停,如果坚持不下来就不要学。她要考虑好。中间她萌生过退意,我就用当初我们定好的约定,告诉她不可以。在这过程了她学会了履行了诺言。

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告诉他理由,合理要求不要太快答应,生活不容易,从来不是想要什么马上就有什么。拒绝或满足需求都是一种挫折教育,家长们先把心态放正,孩子才能好的心态。愿每个孩子都走得稳,走得远

【父母育儿常识】相关文章:

1.新生父母育儿个人心得

2.育儿:做对理解孩子的好父母

3.育儿日记

4.育儿心得体会

5.育儿经验交流育儿心得

6.育儿心得中班

7.幼儿育儿心得

8.育儿心得经验

9.陪伴育儿心得

10.育儿心得范文

下载word文档
《父母育儿常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