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的随笔
“fadelif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关于李白的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李白的随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李白的随笔
唐诗,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唐诗,大唐兴衰的一份见证;唐诗,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同时,一些知名的诗人也和他一起写入历史。他们有“初唐四杰”王、杨、卢、骆,还有边塞诗人高适,田园诗人孟浩然;和“斯室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还有“诗圣”杜甫和另一名广受称赞的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华夏的名山大川,广交雅士高人信奉道教的他,崇尚自然,不求功名,但渴望为国效力。然而,满腔热情不懂政治的他,只能作为一个御用文人而为唐玄宗服务。盛世过后,他也曾被视为“反贼”而入狱。他大赦之后,便专心持剑游乐,饮酒赋诗。最后,他以一个戏剧性方式结束了人生,但他的为人和作品为每个中国儿女所传诵。
他崇尚自然,乐于山水。他的笔下有人生高山大川般的精神,黄河精神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气概;长江精神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的浩大。“黄鹤之飞尚得过,猿猴欲渡愁攀缘的”蜀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这些并非那么浩观的景物,在他的笔下是如此的震撼。
他是一个富有感情的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年来不知被多少游子感叹。他的友情纵“桃花潭水深千尺”,还是“不及汪伦送我情”……
他一生起伏跌宕,最终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他问道“多歧路,今安在?”他举杯高诵“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追求自由,睡梦中“他”一夜飞渡镜湖月,也看到了“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山仙镜,突然,他惊醒了,现实却是“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他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种知识分子高尚的情操。
李白的诗,不知被多少文学大家评论称赞;不知被多少文人墨客传诵欣赏;不知被多少学生少年背诵抄写。我们不能光学他文笔的美,而是学他的情怀与对诗歌的热爱。——这才是一个民族文化前进的动力。
篇2:月下李白随笔
月下李白随笔
在深蓝色的天空中,一些星星像钻石一样散落,试图发出光。满月被一丝云彩缠绕,但她仍伸出玉手轻轻抚摸着宁静的大地。
恍惚中,我好像看见一个人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有一支蜡烛在燃烧。风吹得又亮又黑,我看不清他的脸。我走近他,但看到他慢慢站起来。我以为他感觉到了我的到来,但他渴望地说:“床前的明月,也许是地上的霜。我仰望明月,俯视故乡。”
原来他是李白。
我悄悄地往后退了一步。我不想打断诗人对诗歌的兴趣。
在风清月白的夜晚,有这样一个流浪者。他在月球上表达自己的爱,向千里之外的家乡诉说自己的爱。
轻轻地仰望明月。
我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才抬起头,然后我发现我周围的一切都变了。我转过身,看见那个男人靠在门上。李白,不朽的诗人。
所有的声音都是静止的。
然而,在寂静中,我不知道谁的玉笛在暗中吹奏。他和我的耳朵都被风吹了。它远,近,藏。
原来是一首折断柳树的歌。
过了好久,他松弛的眼睛终于聚集起来,叹了口气。他抬头看着月亮。一首“春晚在罗城听笛子”的七首诗从他嘴里唱出:“谁的玉笛在黑暗中飞扬,散落在罗城的春风里。在这夜曲里,当你听到折断的柳树时,你为什么不觉得自己是你的家乡呢?”
悠扬优美的笛声还在耳边回旋,但时间似乎过得很快。
唯一不变的是另一边的月亮。
笛声渐渐消散,接着传来笛声,飘渺清脆,略带忧伤。
”小生吞了一口。秦娥梦想着在秦塔里打破月亮。秦露月。每年,柳树色,巴陵伤告别。
你以前常去清秋节。咸阳古道音沙俱全。尘埃的声音是罕见的。西风依旧,汉代的陵墓正处于鼎盛时期。”
一个人向我走来,仿佛要带着一丝微风。
转过身来,我看到他“亭台楼阁像一棵孤零零的松树,迎风飘在岸边像一棵柳树”原来,又是他。李白,不朽的诗人。
这是一首很好的歌“回忆秦娥”。
秦楼人月,相对失眠,月是忧郁的,人还是沮丧的.,梦中的感觉,眼前的情景,相声。
月亮
我面前的一切都在飞快地旋转。我闭上眼睛。再次打开,是明月,和周围所有熟悉的景象。
我看着明月。
“举杯邀明月,三杯为影。”
“我的歌声和月亮萦绕,我的舞影凌乱。”
……李白清脆的声音似乎伴随着萧的声音,笛子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
李白,这位不朽的诗人,似乎很孤独。
这个月亮是他的知己,是他永远可以交的朋友
篇3:李白的随笔
一切就像是一场注定,冥冥之中安排我们穿越时空之墙,透过历史长河去认识如此与众不同的他——李白,一位又狂又潇洒的诗仙。
李白爱酒。似乎自古以来,浪漫的文人才子都对杯中之物情有独钟,酒更是李白的精神寄托,酒也成了他佳作诞生的催化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政治场上失意至极的他,也许在酒中能得到些许安慰与解脱,尽情享乐,将一切不痛快抛之脑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也许在李白眼中,所有功名利禄还不如一碗美酒,只管狂歌豪饮,醉个天翻地覆。试问,古来几人可以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酣畅举杯对影成三人?所以他饮得潇洒,醉得诗意。
李白有愁。也许李清照之愁只恐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而李白愁得气势磅礴,愁得悲壮,如天上来的黄河之水,任举杯欲消也不灭。当年的赐金放还,浇灭了这位学富五车的才子的雄心壮志报国梦。人生在世不称意,他满怀失望与忧愁离开长安。当他发现理想与现实充满矛盾,当他发现人生如此短暂,望高堂明镜,昔日青丝已成雪。现实已不允许他为国家施展所长,回首曾经,谁能不愁?他的愁,化作流光溢彩的篇章,化作不尽江水向世人涌来。
李白亦狂。李白的狂,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的狂,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初,狂放不羁的他奉诏入朝,却因性情恃才傲物受到排挤遭孤立。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狂傲一生,从未低下那颗高高的头颅弯下坚挺的脊梁向权贵屈服献媚。也许多数读书人寒窗数载,只为一朝功成名就,侍君于朝。几人如李白般狂得纯粹,一生不肯摧眉折腰,岂是蓬蒿人?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无论是他的欢乐畅快,还是他的忧愁癫狂,他以笔写心,于是我国诗歌的百花园中又多了一缕奇香,而且经久不绝。他的双脚踏遍名山大川,苍翠幽深的山,清澈灵动的'水,都融入他的诗句中。每当读起李白的诗,仿佛被注入鲜活的血液,仿佛身临如醉似幻的境界。
李白是诗仙,也是谪仙。也许并不寂寞孤独,他拥有一颗狂放的心,一个不羁的灵魂。他来去自由,不变的气节让他穿越时空,永恒的精魂伴着他的激情凌于青冥之上。李白在诗歌史上永远光芒四射,傲视凡尘。他亦如流水般烂漫、豪放、洒脱、无拘无束,坚定一个心中的方向,一往无前。
我心中的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是拥有神髓的赤子。他绽放了生命的梦幻与激情,集一身酒之浓香,诗之回肠。
让我们聆听他吟出的悠长的韵律,让我们永远仰视他站的高度。看那天空,你是否能透过千年的相隔,与诗仙的目光相遇?
篇4:李白的随笔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等岂是蓬篙人。”远处传来放荡不羁的吟诵声。只见一人身着一袭青衣,长发随着夜风飞扬在这明亮的月色下,说不出的洒脱飘逸。胸藏万壑凭云吐,饮浊酒一杯,笔墨挥舞间,大唐的盛世繁华尽现眼前。但面对奢靡浮华,他只吟的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不愿卑躬屈膝的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于是长袖一挥,愤然离去,哪怕前路困难重重,依然高挂云帆,直济沧海。
也许在那些世俗人的眼里,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是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傻子,但,他就是他,无畏于世人的眼光,无畏于权贵的鄙夷,无畏于自己的初心。
李白,真是一朵遗世独立的青莲。
篇5:李白的随笔
酒这个东西,具体而言是一种可以麻痹人神经的一种液体,但数千年来人们却赋予了它太多附加的内容.
想李白这个家伙~到底是诗仙多些,还是酒仙多些,谁又能说的清。
总的来说,我分析了下`~丫是个极其自负的家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恋啦`总是觉得自己可以是个完美的诗人{本位}。并且也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于是乎乐呵呵的进京当官。呵呵,看到了吧`~幼稚的一面出来了,,,恩,不错,用现在聪明人的眼光来看,这丫脑子不好,呵呵,但偏偏,这孩子又挺执着,拼了命的用两条腿走路,最后呢,累了,疲了,输了。于是乎饮完一杯,追月而去,,,
好波西米亚啊。呵呵,,你要说我说的牵强,是的,有点,但真的有些羡慕,至少他可以告诉自己已经被打败, OK,我还可以半真半假的留下个美丽的结局。真的,很美好,但是我现在的思绪却有无数,说白了,我还不能解脱我自己。。。没到时候!
打断一下,刚又出去买了瓶酒,站在梅龙镇酒家往外看的感觉很迷幻,浮夸的恒隆和中兴感觉那么的飘摇,与有些哥特味道的酒家的形式感体积体积感对比那么强烈,却真的又融合在了一起,就象无数灯光在酒杯里摇晃,不禁猛吸了口气,天呐,这是真实存在的吗?
回到第一段,因为我现在已经在电脑前了,我身边又多了一瓶。呵呵。刚才说到哪了?是羡慕李白是吧,,,呵呵。我冷静了一些,好,说回正题吧,坚持,坚持自我对我来说只是坚持的一部分,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个性诗人很多,他们整天在苦着喊着坚持自我,歇斯底里。。。可是,谁有真正强迫过他们。呵呵,孩子们,,,如果你们想呐喊的话,来体验下我的感受吧,
在明白了无所谓纯粹的自我以后,并且明白人和社会的关系。却还相信和坚持保留一定自我。甚至想利用这种自我来实现英雄主义式的改变社会,。呵呵。这种看来毫不成熟(记住,成熟是中国式思维的重点~~)坚持是真正无法被人理解的,也可以说这种不可实现的梦想才是让人最不能自拔和倍受煎敖的。李白在坚持,在出道之时,他意气风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只可惜最后无奈的道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管结局如何,如果说我也在初出茅庐之时的话。就让我复您的后尘吧......
因为我始终相信我可以改变一些,哪怕只是一些轻微的影响,如果上天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用我的蛾翅来卷起翻天覆地的风浪!
我不行了,非得睡不可了。另外说一下,李白的真实死因应该是醉死,我也曾有过醉的不省人事的时候,说真的,某种意义上,那样的离开还是幸福的。
篇6:李白的随笔
李白,中华儿女无人不知。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他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我心目中的李白,不仅是个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好学的求学者。
他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一天清晨,他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他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他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连读三遍,他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他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他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听说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这位伟人的求师经历时刻激励着我,永远不忘求学,永远!
篇7:李白的随笔
你从来就不是人间尤物。你文采出众,写诗一挥而就。你从来就不是人间尤物,你淡泊名利,做官放荡不羁。你从来就不是人间尤物,你饮酒如痴,但我知道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篙人。”你早已表露出自己的志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早已说明自己淡泊名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早已坚定自己的决心。世人夸你是“诗仙”,仙者,天上有而地上无。可见世人对你的景仰。但世人说你放荡不羁,浪漫自由。真的是这样吗?他们说杜甫是“诗圣”,说他关心国家,心系人民。其实,你也是忧国忧民的。只是因为你天性放荡不羁,所以只有在诗歌与饮酒上表达出来。你忧国忧民的心,跟杜甫其实是殊途同归的……我只想用一句话来形容你: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篇8:写李白的随笔
窗外的天边,一片红霞,好似一幅惬意的油画。
夕阳无限好,可我却高兴不起来。枯燥的教学题让我头晕脑涨,我呆呆地趴在书桌上,有些疲倦,渐渐进入了梦乡。
“啊,这是哪里?”我望着眼前的一切,叫出了声。此时的我,正坐在柔软的草坪上,蓝蓝的天,白白的云,一条小路通向不远外的森林。美丽的景色吸引了我,我情不自禁地走进了森林。一会儿,我发现了出口。好奇心驱使我去看个究竟,当我走出森林时,被惊呆了。一条宽大的瀑布从山间悬崖往下倾,溅起层层水花,十分壮观。我环望四周,突然发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亭子。我向亭子走去,发现里面坐着一个人,他身穿着宽大的长袍,留着长长的头发,一副古代人的打扮。
只见他一挥长袖,摇头摆脑地大声念着:“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没等他说完,我不禁接了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个人一脸惊奇地看着我,问:“你怎么知道我才想的诗?”“你想出来的诗,难道你是李白?”我问。他听了更是一脸疑惑,说:“你还知道我的名字?”听了他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到了唐朝,还遇到了李白。我努力控制自己的兴奋,说:“我当然知道您,您可是诗仙啊。”李白听了,微微一笑:“那都是别人说的,我不敢当啊。”
我和李白交谈了很久,他丰富的知识和谦虚的态度让我十分敬佩。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做学问就应该谦虚请教别人,自己也必须努力。
突然间,我醒了过来,才知道是在做梦。想到李白话,我开始认真的做起作业来。
穿越时空遇见李白作文二:穿越时空,见到李白
这天下午,我正在家背李白的诗,忽然一阵莫名眩晕使我昏了过去……
当我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竟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我的身边站着一位年轻人,他穿着一身古装,我向四周看看,都是古代的建筑,我问年轻人:“这是cctv的拍摄现场?”
他满不在乎的说:“笨!这是唐朝的大街!”说罢吟出一首诗:古怪:今日我在街上走,天上掉下一小孩.问题千奇又百怪,你说古怪不古怪?
听完我一阵大笑,no!他怎么如此熟悉:he is李白?不多久,我就和李白熟了,他作的诗非常的好笑,一次,我和他走到一座屋子前,我问他:“what’s that他说哇死让他?随即他又说出一首诗:今日我等街上行,身边小孩又发问。哇死让他是什么?估计是个烧饼名.
我听后歇菜,李白这么好吃?我捏了自己一下,竟回到了现代,做梦?不会吧,李白的几首诗还在这儿呢
篇9:关于李白的随笔:我不是李白
唐朝不远,笔一触纸就可以抵达;李白也不远,指一捻书就可以遇见。
唐朝说长就长,长到将近三百年历史;历史说短就短,短到只给了李白六十二载光阴。我想,李白生活在唐朝,应该是唐朝的荣幸,因为他用诗歌的光芒闪耀出唐朝不一样的传奇。他用“峨眉山月半轮秋”的光华,支撑起历史万里无云万里天。
我十九岁师范毕业,二十五岁时正在教书育人,并结婚生子了,而李白那年却选择离开四川,外出游学。我和他相向而行,擦肩而过,错过的却是千年。他到长安,赴太原,游齐鲁,供奉翰林。但最终赐金放还,入佐幕府,长流夜郎。不管“岁月如何被错过”,李白依然执着,一如既往喝酒写诗,写诗喝酒。他写“长相思”、“静夜思”、“燕草如碧丝”,他喝“关山月”、“床前月”、“长安一片月”。
现存的九百多首诗歌啊,是不是每一首都隐喻着他多舛的人生,是不是每一首里都站着、走着、坐着、靠着、躺着一个不同的李白呢。那么,他该是一个怎样的李白啊!
他应该有孤独的灵魂,常常在寒气袭人的月光中,举头低头、一仰一俯都在思念故乡;他是豪放的,不管千金如何散尽,仍是要“会须一饮三百杯”;他是自信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至今如犹在耳,给了很多人奋起拼搏的理由和力量;他是不屈不挠的,不管蜀道难,行路难,不管多歧路,心茫然,他依然要直挂云帆,飞渡沧海;他重视友谊,三千尺的桃花潭水算什么,踏着节拍、拉着朋友、唱歌跳舞方显人生之大快。李白也应该是一个多情的男子,“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妙传不尽思情;秋夜曲,对玉阶之怨心生怜惜;玲珑望秋月,有说不完诉不尽的长相思,在长安,摧心肝。
李白就是李白,豪迈得无法复制,随性得不能粘贴。与其让自己“不得开心颜”,不如月下独酌,哪怕“独酌无相亲”。他将远方写进诗歌里,将诗歌融进酒杯中,然后“举杯邀明月”,一饮三百杯,何等豪情。一会早发白帝城,一会三月下扬州,一会望庐山瀑布,一会登金陵凤凰台,一会夜泊牛渚,一会梦游天姥。当然,他也深度夸赞过杨贵妃这个大美人,“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但我相信他绝对不是逢迎权贵,好色之徒,他或许是心仪已久,真的喜欢杨玉环那“一枝红艳露凝香”呢,这也无从考证。
我在想,不管是哪首诗里出现的李白,都似乎会有标志性的姿势和动作,或者“举杯邀明月”、或者“挥手自兹去”、或者“抽刀断水流”、或者“登舟望秋月”,但不管怎样,他那大口喝酒,大碗吃肉,大声说话的气质一直征服着我。他就像神一样让我崇拜,让我站在升腾着紫烟的香炉旁边,站在一片秋光里,反复诵读并企图记住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诗、每一句话。
奔放跌宕在唐诗的高潮部分,我在想,假如我真的就是李白,面对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在我“心茫然”又“多歧路”的时候,我该会如何选择呢;面对屡遭挫折,行路难,也会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自信吗;当“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时,是不是一样会“举杯消愁愁更愁”呢。那些“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人生里,我该如何挽留一段诗一般的光阴啊。
我不是李白,我们都不能是李白。李白是唐朝的唯一,历史的唯一,也是世界的唯一。“美人如花隔云端”,唐朝虽已经远去,李白却永远站在了诗歌的峰巅,璀璨如星,不可磨灭,不可超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拼搏和努力同在,断然没有了“行路难”、“心茫然”,更没有“多歧路”,我辈务必“不忘初心多志气”,尽管“会须一饮三百杯”,尽管“飞流直下三千尺”,直到“轻舟已过万重山”,直到“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不是李白,但假如李白是我呢?他生活在我们这样的时代,从此没有“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悲伤,没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落寞,以他的才华横溢,那该会写出好多好美的诗句啊。但或许,他已经不是李白了,他该叫莫言、巴金、周国平、贾平凹、梁晓声了吧。也或许,他不写诗,当上了诗仙太白酒厂厂长呢。我这样想着,不禁笑出声来……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10:李白高一作文随笔
在星辰和月亮的夜晚,我闻到了淡淡的葡萄酒的味道;我在美丽的花朵中听到了浪漫的诗歌;我在无边无际的田野里看到了不守规矩的人物。在剑的青光下,你仍然可以看到潮湿的脸。是你吗?不守规矩的李白。当岁月的波浪冲走了过去的尘埃时,野心只能在心底徘徊。
只是因为你为你的世俗官场感到骄傲。让官员停下来。在酒的深处,一个绿色的莲花被缩放在酒的深处。
白鹿在绿色的悬崖上,不得不去参观名山。即使你拿着刀和水,举起你的杯子来减轻你的忧虑,你也必须带一壶酒和一把剑,举起你的杯子,邀请明亮的月亮成为三个人。在明亮的月光下,剑独自饮用,与月亮交谈。在明月的阴影下发现了永恒。你为你骄傲。你可以和白星交谈。
你是空的,你可以自由地笑。你的脸似乎总是带着微笑和微笑,有点无助。这是命运。
你一直在追求你的梦想,离它越来越远。我一去北京。十岁的梁元。你心中的伟大悲伤只能在诗歌中得到体现。毕竟,你是一个有自己悲伤和快乐的凡人。在人生的梦中,郁郁寡欢,只能远离喧嚣的繁荣,以诗歌和葡萄酒的自我适应。安石乱了,因为你参加了永旺的幕府,你被流放了。虽然我不能在我的生活中哭泣,但我仍然为大海感到骄傲。因为你总是有一个信念:长风和波浪有时会挂在海上。虽然你一直在笑,但你的微笑充满了苦涩和悲伤。虽然你总是不守规矩,但你隐藏着失望和无助。
虽然你不一定认为诗歌是你最好的家,但你在诗歌洗礼中是永恒的。在南方微弱的歌声中,你模糊地看到了道路的尽头,看到了风中的光芒和黑暗的烛光,所以你微笑着,梦想像枫叶一样飘落。它变成了诗歌之间的软肠。即使你笑了一辈子,打开微笑的面具,它只是一张湿漉漉的脸。
篇11:我心中的李白高中随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用这雄劲豪迈的诗句赞誉着大自然,宣扬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笔锋流转,“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刻,万籁俱静,只有皎洁的月华流淌在水中,他用着柔和温润的诗句低吟着他对大自然的敬仰。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篇中,他也曾思乡,时局动荡不安时,百姓们人心惶惶,他也如同浮萍一般不安的飘荡在乱世之中。他一直都那么乐观,心里充满了希冀,他将思念家乡的那份心情融入了青山流水,莺啼燕啭中,他表达出的思念之情哀婉中带着些许壮美。
他的心境浩瀚无边,长空浮云自在他的心间,他的眼神孤傲散漫,不似杜甫的寂寥寡淡,一眼便被人看出经历沧海桑田,早已遍体鳞伤。即使处在乱世中,李太白依旧能与友人觥筹交错,一醉方休。“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便这条路险如蜀道,他依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是名副其实的诗仙,他写的诗都仙气缭绕,此诗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他的身边也曾有过奚落他的人与嫉恨他才华的人。然而他从未关心,双眼微微一阖,他心中装载的是一个世界,而并没必要在乎小人之事。他满腹经书,他心高气傲,他深居简出。他的生活只是诗一般的亭台楼阁,青山流水,茂林修竹。他将自己沐浴在大自然的洗礼下,与迤逦的山脉,星斗阑干的墨空,与莽苍的大地融为一体。
垂暮之年,纵使孑然一身,他也有壮志豪情,虽然他恃才放旷,但有一颗热枕的爱国心。虽然他才华横溢,但却怀才不遇,到岁月流逝,两鬓霜白时也不免黯然神伤,竭尽自己的才华报销祖国是他平生的夙愿。
诗仙李白,此号垂名青史,经久不衰。
篇12:我心中的李白高中随笔
李白,是中国基因中一个伟大的名字,没有哪个诗人像李白那样为人熟知,并成为每个中国人印象中深刻的一部分。每个中国人像都与生俱来般在思乡时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以说,李白和他的诗,是中国人的天生自带的身份证明。
可是,深入了解李白之后,你会发现这位诗人的人生,却显得传奇而孤独。
从25岁离家后,这位诗人就独自仗剑远行,一步又一步走在他的理想之路上,慢慢走成了我所熟悉的李白。他的独特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造就了这位旅人的纵深和宽宏。他不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屋顶上那三重茅不足以牵动他的情感。他目光沉静,他所在走的,所修行的是万亿年亘古不变的宇宙天地,就是超脱人社会性的最高理想。但这样一位修行者,不同于经历九九劫后的佛祖无情无念。李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人,困顿,愁苦,饥饿这些通通都可以从他的诗中找到。和同为唐代的许多大诗人相比较,李白多的是那点仙风道骨的侠气。道家精神弥补了,也掩盖了儒家的过分社会性。官场封闭了他的去路,他潇洒一回头,走向了更宽阔的路。
李白的孤独是天生的,是形而上的。他一直在修行,找寻人的自由,抛弃掉社会的框架,一步又一步解构社会。而在这个过程,也只有他自己能体会到那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和痛苦。而狂妄自大的个性,也让其在这条孤独大道越走越远。他不断“吹嘘”自己,朋友“吹嘘”自己,粉丝“吹嘘”自己,而自己也愈加成为一位狂热修道者。也是这样,在玄宗眼中的李白,就像永远也只是一个偶像歌手,无论多有个性,也终究不是从政的人才。他自负狂傲,自视清高,不屑官场,也无心对抗险恶,以这样的心态从政,只是让矛盾激化,官场愈显世俗,李白愈发清高罢了。
李白就是这么一个人,矛盾而耦合。他的世界孤高远大,身边的朋友却不少。他超脱放荡,却写诗直言困于饥寒,他一生传奇,最后却以最普通的死法离开人世。现实中的李白可能远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那个人。他终究无法摆脱人性的复杂。作为修行者,他没有找到理想,虽才华锦绣,却终为血肉之躯。但他的故事,远未结束。无数人都在传说这他的故事,他,还在修行。
篇13:我遇见了李白生活随笔
我遇见了李白生活随笔
我做了一个梦,昏黄间,一名身着红色长衫,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握朱毫(羊毫),表示出横冲直撞脾气的男人飘然向我走来。他是谁呢?
哦,近了,近了,本来是汗青上最负盛名的诗仙——李白!他走到我面前,举了举手中的酒壶,驯良地说:有酒才有诗,无酒诗不成。实在诗就在你的身边,小朋友,你,找获得么?我眨眨眼睛,说:李白爷爷,你是一名巨大的墨客,你作的诗意境深远,清爽超脱,读后让人耐人寻味。不但是我等这些学子,连长幼妇孺也喜好读你的诗。但是诗歌的内容和意蕴有的还是令人了解不透,是不是是能用白花表述出来呢?
不成不成。李白连连点头,说道,这诗讲究的就是要有昏黄感。借使假如诗意浅露,就如酒兑了水,有趣了。本来如此。但是当代社会的人们只接管浅显易懂小说、散文之类的东西,而对美好、高雅的诗歌却五体投地,导致诗歌在书架上昏睡多年,每次测验,非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也非论是会开还是平常平凡考,作文的要求老是陈旧见解:题材不限,诗歌除外。世人如许萧瑟和架空的诗歌,真是过分度了。我忿忿的说。
李白笑了笑,说:是吗?或许……究竟?成果是期间分歧了。用口语写成的文章,浅显易懂,读起来感觉很流利,能够自在表达较多的内容。在这点上,口语文章和诗歌可算是各有所长吧。李白顿了顿,又说:固然现在人们对诗歌还不克不及完整接管,但是我信赖,诗歌必然会受人们爱好的.饿。小朋友,你说是吧?
恩,我也信赖1!我重重的点了点头。
李白高兴地笑了,然后一摇一晃地向远处走去,最后消逝了。
我的梦醒了。梦醒的时分已经是21世纪。诗歌也醒了。
是的,说到诗歌的将来,我信赖它必然会大多数人所接管。你等着吧,李白爷爷,诗歌的繁华已i指日可待了,因为它究竟?成果是文学王冠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篇14:关于古诗的随笔:谈谈爱喝酒的李白
摊开李白的这首《将进酒》。一碟小鱼,一壶好酒,我突然很想穿越回到唐朝,也如这般情景,与他同坐案几旁,一壶好酒,一缕清音,击掌吟唱,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想来他老人家定不会料到千年以后会有这样一位女子在此深夜有此狂妄的念头……
李白爱酒,人称酒仙。他现存于世的诗就有上千首,其中提到酒的,就有200多首,这就相当于五字不离酒啊,而且李白这个嗜好在他的圈子里也是人尽皆知,所以连宅男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也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一个开心要喝酒、作诗,不开心也要喝酒、作诗的男人,他的潇洒让无数男男女女迷之羡慕。羡慕他多才多艺,又是耍 剑又是作诗,想逗女孩儿逗女孩儿,想逗男孩儿逗男孩儿;羡慕他潇洒不羁,又能喝酒又能吃肉,想饮几杯饮几杯,就是不醉!
哈哈哈哈!
想必,李白当年定是一袭白衣,于青山绿水间,把酒临风,于酒酣之际,引出一首首千古绝唱。起吟之时必是抑扬顿挫,长髯亦随清风摇动。是李白的豪迈给酒增添了几分魅力,还是酒的清冽越显了李白的几分放荡。不饮酒的李白,我无法想象。李白肩负了太多华夏的文明,没有他,便没有中国诗歌的全盛。而没有酒,便没有李白。
诗人可以在酒的世界里忘记伤痛,得到片刻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自得;看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更有“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狂放;然而看到的更多的是他“与尔同销万古愁”和 “举杯消愁愁复愁”的压抑给内心的苦闷。他知道醉酒之乐是短暂的,于事无补的,可是如果不醉,就连这短暂的快乐也会成奢侈。诗人就这样在理想与现实,酒醉与清醒之间徘徊。
诗人走了,乘着一叶扁舟,荡着满波清流,浩然归去,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如酒般清醇刚烈的诗歌,还有诗人那浪漫如酒的人生传奇。试想,历史的长空中,诗人是不是还在推杯换盏、邀月对歌?
本文作者:生如夏花(公众号:生如夏花Y)
【关于李白的随笔】相关文章:
2.李白
3.李白 送友人
4.李白饮茶
5.李白侠客行
6.李白 腾云
7.李白行路难
8.关山月 李白
9.李白预言
10.塞下曲 李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