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乡
“草莓加牛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李白故乡,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李白故乡,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李白故乡
李白故乡
李白(唐朝诗仙李白)
李白(公元7-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
他所作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迈,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既反映了唐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极具浪漫主义情怀。
他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篇2:李白的故乡记叙文
李白的故乡记叙文1000字
在我和大多数读者的印象中,李白绝对不是一个热爱故乡的人。更多的情形是,他仿佛一个天涯浪子,时时在“为帝王师”的理想路途中颠沛流离,并不时痛苦着、愤慨着,又天真虚幻地自我安慰着。
李白是一个天才诗人,但绝对不是一个理性的智者。李白的诗酣畅淋漓,痛快异常,很容易勾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得志时,李白张狂得不加掩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李白痛苦得真切动人:“举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回顾心茫然。”但李白天真了一辈子,却决不会效小儿女形状。由于对自身才华的坚定自信,他总能找到宽慰自己的理由:“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在李白的生命里,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酒,一是朋友。酒是李白心灵的慰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酒是李白创作的`源泉,杜甫称“李白斗酒诗百篇”。酒是李白高标出世、狂放不羁的人格魅力:“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相伴于酒,朋友则是李白情感的依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在李白的诗集里,诗题为“赠”、“别”、“留别”、“饯别”、“送”、“寄”、“答”以及“哭”(友人)的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例。还有许多诗作虽未题明,然实写友情。
相比于李白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他对家人似乎显得感情淡薄。他常常是离家数载,回去时,孩子竟不识是乃父归来。放在现代,肯定算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不称职的父亲。再访其作品,写到儿女的我仅读过三首(也许还有一些我没读过,但数量上绝对不可能与友情诗相比)。一为《南陵别儿童入京》,写其奉诏入京时之得意情绪,根本不能算亲情诗。剩下的一为《寄东鲁二稚子》,一为《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写到妻子的仅一首,即《久别离》。这样一个人,我们很难想象故乡在他的意识里,究竟会占到多大份量。
然而,李白诗作中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竟是一首与故乡相关的小诗《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诗明白如话,却感情充沛。诵读者每每为之动情,为之心酸,为之黯然。这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故乡”究竟是什么?一段故事?一份隐秘?一盏孤灯?一方土地?一个港湾?一丝情意?为何“潇洒”如李白,竟也会为故乡动情如斯?执着如斯?
生活于故乡者,自然不会感觉故乡的特别。失去的故乡才是真正的故乡。考诸文学史,凡写乡愁的作家,都是寄居别处者,作家们是在“别处”发现了故乡,或者说是“别处”照亮了故乡。
故乡是心灵的避难所,精神的栖居地。飞黄腾达者,往往会忽略故乡的存在。只有在外面磕磕碰碰、命途多舛的人才会对故乡黯然神伤,深切怀念,倍加礼赞。应该说,李白不是一个擅长怀乡的人。甚至在他孤独寂寞失意痛苦之时,他也能不靠思乡而找到排解的方式。如《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本来只有自己,李白却能对影邀月,幻化而成三人,且载歌载舞,似热闹无限。孤独寂寞与痛苦,似被冲淡了,实被加深了。但李白仍独自忍受,不提一字故乡。李白并非不知故乡有妻儿的牵挂,李白也并非铁石心肠不思念妻儿。但他仍愿把痛苦一肩承受,默默品尝。可见,非至最失意之时,诗人不会抒发还乡的愿望,甚至也不愿感受故乡的温暖。这里面固然有功业未成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诗人尚未彻底绝望。李白的思乡诗还有一首:“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宣城见杜鹃花》)其情甚凄,不见盛年气象,估计此诗写于作者晚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静夜思》可以说是诗人由追求而绝望的见证,故乡是诗人最后本不想退守但又无奈退守的港湾。
李白的故乡,令人痛苦,令人神伤!
篇3:李白思念故乡的诗句
关于李白思念故乡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
篇4:李白故乡研究:李白与吉尔吉斯斯坦
李白故乡研究:李白与吉尔吉斯斯坦
自我1993年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工作以来,极少遇到针对天灾人祸的紧急抢救、重建之类的任务。但在千禧年前夕,我却接到一宗烫手的中亚任命。
中亚从1991年苏联解体成立独联体后,内战不断,直到局势才算平稳。从起UNESCO希冀重建战后家园,并推动中亚丝绸之路古迹特别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丝路遗址的修缮工程。
吉尔吉斯斯坦夹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宗教以伊斯兰教(75%)及东正教(20%)为主,吉尔吉斯族占人口60%强,另有乌兹别克、俄罗斯、东干(中国北方回族移民)、乌克兰、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吉国虽拥有丰富的水力、石油和矿产资源及全球最大的胡桃木林,但还是被列为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建设也相当落后。因饮水卫生问题,疾病流行频繁。
从地理环境来看,吉国大部为天山山脉包围,观光资源丰富,极有潜力成为“中亚的瑞士”。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经河西走廊、艰险的天山山脉,进入豁然开阔、宜人定居和耕作的中亚吉尔吉斯斯坦。楚河谷地东起度假胜地伊塞克湖,西至首都比什凯克,每二三十公里(驴马赶集一天的路程)就有一处商贸与伊斯兰、佛教或基督教文化的聚落遗址。楚河河谷的丝路文化遗址配合高山自然美景,很有文化旅游的潜力。
从起,历经2年的筹备,UNESCO和吉尔吉斯斯坦政府确认了吉国第一个也是惟一的大型国际古迹修缮工程———吉尔吉斯丝路遗址保护工程。虽然吉尔吉斯斯坦在1991年独立后,明显希望保护伊斯兰教遗址,但UNESCO以“文化、宗教多样性可带动区域和平”的立场,提出以一佛教遗址(KrasnayaRechka,古称Navikat)、一伊斯兰教圣塔遗址(Burana,古称Balasagyn)、一基督教教堂遗址(Ak-Beshim,古称Suyab)作为工程的选址所在,而吉国了解UNESCO可以当协调者帮助吉国相关文化遗址保护及修缮工作,因此也欣然接受此建议。其中的KrasnayaRechka为建于公元8至9世纪的古城,于1938-1940年间被发现,是当时在天山山麓附近所发现的第一个佛教遗址,城中发现存有多处珍贵的佛教寺庙,碑文包括有梵文、中文等文字记载,极具历史价值,在1962年考古挖掘第二个佛教遗址时,挖掘出精美的佛教艺术品及一长达16米的大卧佛,其中大部分藏于吉尔吉斯国立博物馆及吉尔吉斯俄文大学考古研究所内,但16米大卧佛却在当年考古挖掘后直接“上缴”苏联列宁格勒冬宫博物馆,从1970年代大卧佛被分割成数箱后一直置放于冬宫博物馆的库房,从此不见天日。目前UNESCO正同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一道,谨慎地向俄罗斯索讨中。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碎叶?
丝路遗址保护工程三处选址中的基督教教堂遗址位于古称Suyab的古城,即中国人熟知的“碎叶”。碎叶古城为唐朝“安西四镇”碎叶、龟兹、于阗、疏勒之一,也是西域丝绸之路的.十字路口,北道“草原之路”和南道“绿洲之路”在此交会。值得一提的是,碎叶古城经考证还是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出生地。
至于碎叶如何成为李白的故乡,说法有二,其一是说隋末李白先人因罪徙居碎叶,另一说则认为李白先人为由中原派驻当地的地方官。
为筹备UNESCO和日本政府合作的丝路遗址保护工程,我在代表UNESCO文化资产处会同日方和吉国政府代表,共同前往探勘碎叶遗址。当时,我告诉日本外交部代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诗人李白出生的故乡,只可惜由于前苏联的“去历史化”及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吉尔吉斯民族化”,只有少量考古报告提到李白,世人极少知道李白这个名字。当日本外交部代表闻知碎叶与李白的渊源,他急忙以端正的汉字在纸上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说:“李白低头思的故乡,大概就是眼前这一片青青草原及农田覆盖住的碎叶古城吧!”这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
近几年来吉尔吉斯丝路遗址保护工程颇有进展,传媒不仅报道了楚河河谷丝路文化遗址的重要性及“文化、宗教多样性”(吉尔吉斯人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其祖先亦曾是佛教徒),碎叶古城文化遗址为中国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出生的故乡,也慢慢地在当地传开来了。
篇5:李白思念故乡的诗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 君:你。 绮窗:指用白绫糊裱的窗。 著花未:花开了没有。 故乡久别,可忆者多,而独问窗前的梅花,其清逸闲适之情可以想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太阳下山了,暮烟沉沉,江波无际,站在黄鹤楼上面对苍茫的景色,看不见故乡在何处,而望着烟雾迷蒙的江波,更使人增添了乡愁。
●青山明月梦中看。
唐·王昌龄《李仓曹宅夜饮》 故乡那翠绿欲滴的青山和那清澈如水的明月,只能在睡梦里才能看到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唐·李白《客中作》 只要主人能使客人畅饮尽醉,他就不知道作客的他乡是什么地方。美酒玉杯,流连忘返,身在客中,醉不思乡,显示作者豪放的个性。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唐·刘长卿《代边将有怀》 秋草:秋天的肥草。 征人:出征打仗的人。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唐·李白《太原早秋》 想要回归家乡的念头每日都萦绕在心中,就象汾水那样悠长不绝。
●别来几春未还家,玉窗五见樱桃花。
唐·李白《久别离》 几春:此指几年。 玉窗:形容华美的窗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抒写久客在外,老年回乡时的世事沧桑,自伤老大的感慨。
●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
唐·孟浩然《岁除夜有怀》 守岁:除夕夜家人围坐不睡,送旧岁,迎新岁。
●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
唐·孟浩然《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旧》 留滞:停留不去。 客情:客居异乡的心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自客居异乡的人一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故山南望何处?春水连天独归。
唐·刘长卿《送陆沣还吴中》 故山:故乡的山。 独归:独自归去。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篇6:李白,故乡人民怀念你六年级作文
李白,故乡人民怀念你六年级作文
李白,我们心中最伟大的诗仙,你虽然离开我们已1200多年了,但故乡的人民依然深情地怀念着你。想必你在天之灵一定看到了吧?故里江油仍保留着你那么多珍贵的遗迹,随处可见你娑爽的英姿,乡亲们时时都在传诵着你好学成才的故事,咏唱着你不朽的诗篇。“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多么美妙的诗句,怎不令人喜爱,怎不令人难忘?要知道,你在低头思故乡,故乡江油的`人民也时刻都在想念着你啊!
今天,在这阳光明媚的周日,我又再次地加入了寻访你故居的队伍,来到了青莲镇,来到了陇西院,来到了江油人民为纪念你诞辰1300周年,在你儿时的乐园天宝山上建成的太白碑林。太白碑林可大啦!占山地面积达500多亩。太白碑林真美!遍山的花草树木,满眼的亭台楼阁,更有看不尽的碑林。亭台楼阁,一律的唐式建筑;碑林各式各样,有方柱碑、圆柱碑、地碑、扇碑、梯碑,还有石碑和崖碑,碑上都刻着你的千古名篇。也许是“五一”小长假的关系吧,今天的游人特别多。人们一路咏唱,一路照相,一路赞赏,不仅有四川人、外省市人,还有外国人呢!
李白,我们心中最伟大的诗人,你看到了吗?512大地震后,杜甫的乡亲河南人民与你故乡的人民心连心,已将青莲镇、陇西院、太白寺,还有全国人民都关注着的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白纪念馆重建一新,这可是全国人民,更是故乡人民对你的一片深深的怀念之情啊!
篇7:李白心灵里的故乡的阅读答案
李白心灵里的故乡的阅读答案
①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这些年始终没有停止过纷争。
②故乡,其实就是一种回望,由现实里的无意触发,突然对自己最难忘最信赖最依靠的故土、故地、故人、故情产生一种意念性的向往。它是抽象的具体,又是具体的抽象。基于这点,我们可以大着胆子学着诗仙的狂放,喝下几杯酒,迈着醉步走进诗人心灵之门。这时,你就会发现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
③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从碎叶城到甘肃成纪,再折道四川江油,是十分漫长、艰难的跋涉过程。那时的李白太天真,懵懂的眼睛在有节律的马背上晃着。在没有驿道的沙漠、戈壁、野岭山道间,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就这样直到马蹄停在江油。回忆中,父母谈到了碎叶城,李白像听天书,那一段记忆是空白的,但他熟记着马蹄,熟记着马蹄踩踏疲劳和喘息时那种沉重的声音,记得马蹄后面的路弯弯曲曲,也记得马蹄前面的路曲曲弯弯。停下来歇息时母亲指着身后告诉他,马蹄的那一头是故乡!但那时的李白想:最后一个马蹄圆寂的地方,才是他今世的故乡。
④传说李白出生时,母亲梦见了太白金星,所以他名白字太白。夜空里的星宿与月亮本身就是神秘的默契者。所以李白一生爱月。月是他发酵灵魂的粬子,他一生爱月读月写月,留下了许多吟月歌月颂月的千古佳句。
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去我只把它理解为诗人的一种思乡情怀,现在站在心灵的门槛上重新品读,才明白在诗人的灵魂最深处,明月和故乡是等量齐观不分伯仲的。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一轮皓月是皎洁的,它高悬于黑夜,不因阴暗而玷污自己,不因孤独而放弃执着的操守。它高洁而不清高,有时一地清辉,有时平卧江湖之底,让居住莲花的清水磨洗出一个干净的灵魂。静影沉璧,是诗人生命的寄托和向往。
⑥因此,诗人在举头和低头之间,看到和想到的都是灵魂最后要归去的地方。最后当诗人的诗歌人生耗尽最后的灵感,才华和豪情开始憔悴。憔悴的`身影已经引起了月光的同情和怜悯。他终于在采石矶将酒杯轻盈一掷,借着酒力腾身一跃,入水捉月去了。月没有拒绝他,随着光影一零乱,他去了最好的存放灵感和才华的地方,将自己的名和太白金星融为一体。
⑦“李白斗酒诗百篇”传为千古佳话,那是放大后的夸张。就李白的许多诗句看,诗人倘若喝得适量,酒入微醺,诗胆开张,真的是“口吐天上文”,“诗才比天高”。我们读几句诗人的诗胆被美酒浸泡之后,从白云为帘的天边摘来的句子,就有“句从天上落,人从帝乡来”的感觉。酒本身不能给诗人创造灵感,但他却在“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的癫狂中放大了诗人的诗胆。所以,李白爱酒,“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已经爱到了错把酒香当故乡的境地。一旦喝到“三杯通大道”,就进入无意、忘我的境界,什么三纲五常、皇帝老子都去了九霄云外,这时的谪仙就有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霸气。想象和夸张伸拉出最大的张力,豪气贯于天地之间,如排山雪浪贯彩虹,大千世界浩荡联翩直扑眼底。这时,被称为诗仙的李白,端坐于酒香里,一叶轻舟,夹岸桃花,举杯邀月,“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⑧除了天空,人间最大莫过于土地。按照一脉相承的理念去想,在同根同宗的中国,其实远行的游子,无论走到哪里,脚下的土地就是故乡。
⑨“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在诗人的想象里,峨眉山月和长安厚土、八百里秦川是横跨时空的画面组合。月光普照,使我们无论走到哪里举头都能望见故乡的明月;土地博大,任我们走到哪里脚下都踩着放大了的故土。诗句里,李白借物寓意,把广义的故乡交代得那么清楚。其实不论是现在落脚的土地,还是远在记忆深处的故乡,头顶一轮月,与脚下一片土,就是照临和被照临的关系。对于后面的每一个脚印来说,前一个脚印所站立过的地方都叫故土,当最后一个脚印把自己踩进泥土,就是生命的归宗。从这个意义上讲,土地是每个人永恒的故乡,而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来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
(节选自《新华文摘》2010年第五期,略有删改)
14.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试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理解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一行嗒嗒作响的马蹄,在白天和黑夜里骑着阳光和月色行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影沉璧,是诗人生命的寄托和向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②段说“诗人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唯美的、抽象的”,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心灵的故乡是变化的、多样的?结合全文简要回答。(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关于李白故乡究竟在何处的纷争未免显得有些浅薄和世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4.用以引出后文,(1分)为下文写从李白的心灵去探讨李白的故乡做铺垫。(2分)和文章最后一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1分)
15.①童年的李白跟随父母骑着马在阳光和月色中日夜兼行(1分),在李白看来地上的阳光月色被踩在了马蹄之下,(1分)写出了李白童年的天真。(1分)
②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写出了执着而孤独的李白以醉酒落水抱月长眠的方式来生命终结,表明他去了最好的存放灵感和才华的地方。(2分)
16.①从童年李白的经历写,马蹄就是他的故乡。(江油就是他的故乡)
②从李白一生吟月歌月颂月写,月亮就是他的故乡。
③从李白爱酒吟酒写,酒香就是他的故乡。
④从“人间最大莫过于土地”写,土地就是李白的故乡。
或者:从马蹄——李白记忆里的故乡、月亮——李白灵感归隐的故乡、美酒——李白放大诗胆的故乡、土地——李白脚下放大了的故乡四方面写故乡是变化的多样。(4点,一点2分)
17.李白的故乡究竟在何处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2分)。重要的是走进李白的心灵里的故乡,感受李白心灵的追求、向往,放大故乡的文化意义。(或在作者看来,重要的是研究他有关月亮美酒土地的诗歌对后世的审美和影响以及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诗来)(2分)。
【李白故乡】相关文章:
2.李白
3.李白 送友人
4.李白饮茶
5.李白侠客行
6.李白 腾云
7.李白行路难
8.关山月 李白
9.李白预言
10.塞下曲 李白






文档为doc格式